《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200字。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2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精选
以下内容“《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为栏目小编收集整理。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我们阅读作者的作品后,一定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你可你可以认真书写一份作品的读后感,再次回味一下书中深刻的内涵。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1】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以下是我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3、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的话,而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追寻美,战线美,创造美,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细读全书,不仅给人以新颖的感觉,更有内心的激扬,它不但让我们清楚了我们的目标,也教会了我们方法,更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学校的师生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让相当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最后有一定的成就。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2】
曾有人这样说,一个失职的医生,他毁掉的可是一个人,甚至可能会是一个家庭,然而一个失职的老师,他毁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见,教师身负的重任。“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最近,我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为一名教师,不难;可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却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优秀的教师。下面结合朱永新的观点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激情与诗意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听众。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当我们满怀激情参加工作时,那充满诗意的工作却不得不面对许多的现实,在迷茫与困惑的同时,我们被受伤害,于是,灰心、丧气、怨天尤人随之而来,生活很不诗意。这就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工作?在身心劳累的同时还要说“累并快乐着。”这是我们的真心话吗?重复的工作让我们变的迟钝,
与其说是在工作,还不如说不得不应付。是朱老师的一句话点亮了我的心灵。“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是啊,教育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是积极主动的享受教育过程,我们的生活怎会诗意。富有“激情”。
二、学习与成长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另外,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必须“育人”。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是全面的。教师为了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就应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技能)。
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这句话给我很多的启示,教师也需要成长,同学生一样慢慢的长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学习,教师的成长又是什么?对!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以此次读书征文活动为契机,更加努力的学习,促进自身更快的成长。
三、团结与合作
合作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因为学校的发展需要合作,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要在合作中得以实现。对于一所合作型型学校的发展来说,更需要大量的合作型教师。怎样才能做一名合作型的教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与学生合作。要与学生合作好,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先做学生,后做先生”。
2、与教师合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光靠个体的学习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校教师尤其是同级学科教师同年级的教师,应多进行合作。
3、与家长合作。教育是一项学校与家庭共同的事业,只有教师积极地与家长合作,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积极创造一种使家长乐于到校,到校后感到受尊重和受欢迎的氛围。
四、爱心与责任心
富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富有“责任心”。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是为了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
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吧,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二十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作为一个教师他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五、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我国创新已被提到危机民族命运的高度。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而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的教育范式,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可以说,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系关教育、系关实现“中国梦”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创新是教师的首要必备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做名创新型的教师。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二、创设知识能力实践机会,增强创新意识。
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觉得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4】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
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
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
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
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
教师,作为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
是啊!细想一下,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
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5】
前阶段我有幸拜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感慨颇深。《新教育之梦》一书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看了使人振奋。该书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内容—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方面来写的,以朴实,通俗的语言剖析总结了现行教育中存在的盲点和缺点,以典型的事例提炼论证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精华。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了理想的教育追求和目标。
清晰地记得书中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我,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8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最大的收获也仅是几次获得“校先进教育工作者”的称号,充其量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教书匠而已。
记得在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因为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尤其是我们从事的小学教育。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离开家长和家庭进入一个新环境有太多的不适应,需要我们老师细心的呵护和关爱。面对烦琐的一日工作,没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孩子的心是不行的。我们只有用全身心的爱去安抚、滋润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你、家长们信任你。我想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精心呵护、关爱下,渐渐地变得聪明能干、健康快乐的成长时,我们一切的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一种其他职业所不能体会到的特有的幸福!
还记得初任班主任,受“严师出高徒”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言”,我常常脸似玄冰,冷面说教,动则呵斥,嘲讽并且以“爱学生,就要爱在心里”为自己的行为辩驳。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与我疏远了,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墙横在我们之间,班级工作也越来越难以开展。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后,我发觉自己的“严师”理论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孩子们,我必须来一番彻底的改变。爱孩子,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我选择了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孩子因紧张答不出问题时,我用微笑表示鼓励;孩子们做错事惴惴不安时,我用微笑表示宽容;孩子们有进步时,我用微笑表示肯定与奖励;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用微笑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颗爱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也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喜欢上了总是面带微笑,总能把话说到他们心坎上的李老师。成功了,孩子们第一个给我报喜;受委屈了,找我倾诉;有问题了,找我解决。在与学生和谐的交往中,我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今天拜读了朱老师的著作后又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教师的内涵。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6】
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极大热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我将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1.有特色,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举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也是一样,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如此看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了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2.爱阅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它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课堂上的说教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或即使有着丰富经历的时候却也无从下笔,而阅读更是发展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最有效的手段。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的感悟,受益匪浅。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2024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2024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以下是我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3、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的话,而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追寻美,战线美,创造美,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细读全书,不仅给人以新颖的感觉,更有内心的激扬,它不但让我们清楚了我们的目标,也教会了我们方法,更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学校的师生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让相当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最后有一定的成就。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
最近我读了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在自己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800字
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拜读《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是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对美育这一章一点浅薄的感想。
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的话,而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追寻美展现美创造美,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2)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周活动,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对于踏上工作岗位、从事教育事业不久的我,非常震撼,很有感触。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所受的思想又非常新潮,所以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受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位同学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够认真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倘若是最后一个原因,那么就可以适当调节作业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新一代的教师更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是《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启发之一。
《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要善于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我们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师还应该要有丰富的学历,经历和阅历,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可以说是教育上的有心人了,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有心就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心教育,要不断的总结教育,并记教育日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和旗帜。不断的总结自己教育的经历和成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体系,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还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感。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要有责任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理想教师,就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等问题,才能唤起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我们要让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作者对我们的真诚规劝,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以本书中的理想优秀的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当我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思索着,感觉特别亲切,那是因为《新教育之梦》有着独特的亲和力。
以往谈到理想,我总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许多美好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美梦成真的却少而又少。而现在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却有着新的感受。朱老师的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他在书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平静而又睿智,他用最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奥的教育理论,在他的作品中,我没有读到成堆成堆的术语,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独特的风格:论述、抒情、问答并举,既有逻辑严密的理性语言,又有老百姓习惯于说和听的大白话,还有富有激情的诗句。可以说他的书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实在令人敬佩。
《新教育之梦》第一章是《理想的德育》,读完以后我深有感触。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的,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教育者应该把德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要实现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和和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理想的德育。而作为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父母,也应该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联系现实的教育,我们虽然提倡的是教书育人,但是在应试教育前提下,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抓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因而事实上很大程度上育人是服务于教书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淡化德育的趋势。正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分、分教师的法宝,有了好的成绩,你就有了一切。
在这种氛围下,德育被淡化必然的。然而,世间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的渗透,部分学生的人格缺失,少年犯罪触目惊心。德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啊!否则,培育的人才无异于病梅,鲁迅先生的那句救救孩子的警言又回荡在我的耳畔。因而,我们必须端正思想,研究对策,把德育工作做好,培养有德行的有良知的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勿庸置疑,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对于我们来讲,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德育,切实研究好的德育方法。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在学生与教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朱永新老师提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我们不能让学生整天仅仅忙于上课和做作业,应该多给学生交流和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会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冲突,而这些道德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朱永新老师强调,理想的德育应该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性,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的实例来充实它,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和领悟道德准则;通过读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把道德的体验、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某方面的才艺,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起心目中的英雄,用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重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求全责备,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让学生很自信地把优点放大,把一些不良的品行自觉地消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教育的习惯,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自教的自律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道德的教育不需要苍白无力的说教,也不需要刻意的追求,它应该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如果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从这些方面把握德育的实质,理想的德育之梦已离我们不远了。
读完《新教育之梦》,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心中充满爱,向我们心中理想的教育迈进。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精选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1】
早听说过朱教授及他的《新教育之梦》,本学期学校号召老师们学习,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的阅读了一遍《新教育之梦》这本书。在阅读中,我不由得被朱教授全新的教育思想所感染。特别是《理想的智育》和《理想的教师》这两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觉得,朱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让我们寻找到了一条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也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的两点体会:
一、理想的智育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朱教授在阐述“理想的智育”时,其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理想的智育应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我十分赞同这一点,理想的智育不能狭隘理解为成绩好就行了,他应该与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它不但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有着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审美情感的熏陶、坚强毅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等。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行,这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吗?这不由让我想到,不久前一位家长找到我,哭着给我诉苦,孩子在家如何自私不听话。更让她接受不了的是,当她生病时,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丝毫的关心。听了家长的话我久久不能平静,现在的孩子已俨然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已习惯了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不懂得回报和感恩,缺乏动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与别人相处时处处表现出的斤斤计较和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这些情况,如何改变,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间有效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二、让爱做主,用心去教育学生。
“理想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老师。”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孩子们的眼中,老师是神圣的,他们渴望被老师关注,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期待的眼神,孩子们都会感到满足和幸福。《用爱造句》一文的作者曾这样深情地描述: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里洒满了
爱的阳光;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在工作中我将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池塘营造一个愉悦、自主的空间用爱的智慧和情的温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之梦》——这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梦,但愿这个梦能经受生活实践磨练早日实现。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2】
前一段时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工作总结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4】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5】
《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教授编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将这本书拜读完了。
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同时也收获颇大,我只能就自己感触很深的几点写一写我的感受。
书中写道:“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确实,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没有梦想,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怀有梦想,才会努力去实现。
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
现在的教学改革,同样也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能单靠以往的“经验”来进行一如既往的教学。
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精彩与快乐去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理想的教师这一章节也让我感受颇深。朱永新教授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理想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高瞻远瞩,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师;精雕细刻,做一名有个性的教师;融会贯通,做一名有思考的教师;殚精竭虑,做一个会呵护的教师;同舟共济,做一名会协作的教师;精益求精,做一名会学习的教师!努力吧,有梦就有理想,有理想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梦圆未来时分,教育异彩纷呈!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6】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7】
假期里,我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我读得最多的是第七章”理想的老师“和第十章”理想的父母“,因为我不但为人师而且为人母。我的孩子马上就升入初中了,在教育孩子时,我感到了莫名的压力,当我读了朱永新老师写的”理想的父母“这一章时,我豁然开朗,我寻找到了答案。
一、作为父母,要先教会孩子做人,然后再教会孩子做学问。
朱永新在书中说到:”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做学问之前要先学会做人,不管孩子将来在学业上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培养她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一个人将来会达到什么样的调度谁也不知道,但是有了健全的人格,有了良好的心态,有了良好的习惯,才会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地游戏和玩耍时间。
朱永新在书中说到:“理想的父母,应该永远保持年轻的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孩子的童年的时间是很短暂的,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游戏是孩子认知世界、创造世界的源泉,应该放手让孩子去玩,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发展自我。但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大多数家长在应试的压力下把学习看得太重。因此剥夺了孩子大量的游戏、玩耍的时间,孩子在压力下变得沉默寡言,这真是得不偿失。所以,作为理想的父母,要尽量给孩子更多地游戏时间和玩耍的时间,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做人,感受生活。
三、作为父母,要能够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
朱永新在书中说到:“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以一个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了父母”。其次父母要尊重孩子,在做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之前,要能够与孩子商量,达成共识之后再做,这样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我的孩子和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妈妈,为什么您和您的学生说话时,态度是那么和蔼,而与我说话时,您的态度却很生硬。”现在想起这句话,我意识到我做得不对,看来距离理想的父母还有很大的距离,以后我会努力做朱永新文中写的那样的理想的父母,我决心把给学生的爱多分一点给我的孩子,这不但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因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总之,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作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后备军,孩子的支持者,孩子的知心朋友。为了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在坐的所有的教师都努力做理想的父母吧!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8】
最近我读了《新教育之梦》,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教育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在自己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9】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对美育这一章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3、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的话,而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追寻美,战线美,创造美,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10】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
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
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
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
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
教师,作为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
是啊!细想一下,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
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11】
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
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里洒满了爱的阳光;
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
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让我们为爱忙碌,用爱造句。
这是《新教育之梦》一书中,“理想的教师”这一章节中引述的一首描述教师的小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是啊,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对于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理想的教师”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还很遥远,我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的东西,这也需要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我相信我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的。
“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这段话不仅给了我激励还给了我更多的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就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同时教师还要爱自己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爱,我们肯爱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就会换来更多的爱。不过,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像朱永新教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给了我一个梦,也许这个梦永远遥不可及,但却给人期待、令人向往、使人奋进。因为有梦,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圆梦,我会义无反顾、扬帆起航。
《新爱的教育》读后感
《新爱的教育》一书系作者戴晨志先生引述倪美英老师的教学心得,阐述快乐教学的理念,对个人在教育子女和从事教学时有许多启示。快乐教学一直是个人向往的教学情境。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但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所以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所以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面对的是一位严厉的、总是斥责他的老师,即使你真的很关心他,他对你所说的要求的也会厌倦,我们常听到一些抱怨:我爱他,但我又恨他不成器;我真的受不了,他学什么都这么慢,又不专心,可能我们花了很多心血在他们身上,但孩子仍然没有改变,为什么呢?
我认为,孩子若在友好、亲昵和鼓励的气氛中学习,不但可以增加孩子对父母、老师的信任感,而且学习效果会更好。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经验,在一个班级里,成绩好的同学总会受到老师的宠爱,而这种宠爱又促使他们成绩更好。究竟是成绩好而受到宠爱,还是因为受到宠爱而成绩好?
爱,我们人人都有,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则需要一些耐心、技巧。做为一个快乐的教育者,我觉得应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而当孩子在情绪低落时,开始或强迫他学习。也常会因根据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孩子的天赋太差。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而且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缺点。
圣经上说:只要你相信,你所信的一切,对你来说,就是可能的,只要有芥籽那样大的信心,也可以移动一座山,所以,培养和教育的信念就是:让孩子的潜能得以开发,让他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益,而自己也快乐富足的人。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篇12】
克拉玛依市第六小学王新华
利用业余生活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感慨颇深。朱永新是我国著名教育学者、苏州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苏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新教育之梦》,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看了使人振奋。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教育的新视野、新视角。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在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这是朱教授主持的一个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开题会是在张家港高级中学举行的。新教育实验课题有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和创建特色校园。现在这个已经在全国各地实验推广。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英国有一个退休老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以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
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朱教授在书中说,读书需要良好的环境,也需要条件的便利,因为便利会使读书变得轻松愉快。朱教授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考察中就充分感受到了这种便利所带来的愉悦。比如在美国,你只要持当地人写给你的信,就可以到图书馆借书。还书也无需办理什么手续,尤其是社区图书馆,门口都有一个还书的箱子,顺手将书往里一扔即可。所以,他很希望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里一个开放的空间,供学生随时阅读。这样,既省却了烦琐的借阅手续,又没有了开放时间的限制。有人担心如此状态有可能造成图书的丢失。但朱教授却说:“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即使有的孩子真的把书拿回自己的家里,说明他非常喜欢这本书。孔乙己还说窃书不算偷呢,孩子爱书就更不是什么坏事情了。”
《新教育之梦》中说:“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建立起书香校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上学期,我们曾经尝试鼓励学生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阅读摘录”这项作业督促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如果一个孩子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得以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读书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增长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而这不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最重要的任务吗?鼓励孩子们读书,也许会使学生的负担加重一些,但是当孩子们从书中找到了榜样、当孩子们从书中学会了做人,当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陶冶,那么这种所谓的负担能使他们受益终身,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坚持呢?
我想,今后我们不仅要坚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在这方些面加强指导,比如读什么书、怎样读、要创造性地组织孩子们进行读书比赛,指导他们写读书心得等等。总之,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给我带来灵感和启迪,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7篇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新教育之梦读后感7篇,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1
暑假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
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
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融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
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
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励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工作总结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3
前一段时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4
自从跟随阅读地平线计划,走进儿童母语教育后,渐渐感受到儿童母语教育,不仅需要家教,更重要的是需要师教,这一重担就在于我们一线的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是否到位。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自己要先读书,再自然而然的带着我们学生们读书,将人类源远流长的精华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和美丽的事情。
寒假用心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新教育之梦》一书,给了我深刻的感触,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渴望。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生活着就要怀有梦想,工作着还要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一、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发展的内容里也是以德为先。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从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比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南辕北辙;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缺点或错误熟视无睹,甚至宠爱有加,那教师的教育还能起作用吗?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看来,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个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格长城。那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为教师,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开展各种自然的德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开展的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和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等,的确使学生的心灵在环境中得到净化,人格得到熏陶,从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点,逐渐完善自己。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例如我班上的有个学生,生性懒散,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学习上更是得过且过。我也曾经为他的不努力而大动肝火,伤透脑筋。升入三年级时,他的成绩是班上最后第二名。不管是语文还是英语,只要是背和记的内容,他就学得很吃力。但是我发现,他对数学却很感兴趣,每次数学测试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数。随后,我耐心地引导他明白人一己百,奋起直追的道理,并且不时地在班级里表扬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同学们都十分羡慕他,而这个孩子也更是干劲十足。最后期末考试,他的各门成绩都及格了。他高兴,老师高兴,同学们也高兴。从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体会到平等在师生之间所处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沟通,失去了鼓励、表扬,特别对于一些常常犯错的学生,往往会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并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而放弃了努力。
二、积极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传统的智育中,教师是真理和知识的化身,是无所不能的圣人;教师的使命就是给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装知识。于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显得顺理成章;于是,填鸭式满堂灌也变得自然而然其实,这样的智育是有害的,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比如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很多学生家里添置了电脑,上了网;有的学生的知识面绝不亚于教师,甚至有些高年级学生知道的东西比有的教师还要多。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同时,也要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做到以前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教学改革,同样也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能单靠以往的经验来进行一如既往的教学。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精彩与快乐去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智育。
三、甘愿做新教育的有心人
当读到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这段话时,我内心深感惭愧。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5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教书数年曾经黯然气馁过,失意灰心过,作一名幼儿教师有什么意义?要替一群孩子梳小辫、擦屁股,穿衣、擦鼻涕,还要教他们知识技能、品德习惯、锻炼体能,既要接受家长苛刻的好坏评价,还有随时接受幼儿园领导严格周密的检查,而在外行人看来干得再优秀也只不过是个高级保姆。
曾经有人问我:你们学校里教师怎么都这么青春啊?那你们老了怎么办?也和孩子们一起蹦啊?跳啊?想想真滑稽。我随口反驳说:年纪大了就当后勤呗!其实细思量,哪个学校需要那么多后勤啊?我们老了怎么办?还能不能跳啊蹦的?或许很多教师曾和我一样思附过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绚丽到底能保持多久?我们的活泼,我们这份可引以自豪的特殊的童心童稚能保持多久?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教师,作为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是啊!细想一下,不当教师我们照样会老,正因为作教师我们的外表都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亮丽很多,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还可以跳、唱多久?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作为幼儿教师,或许我们的绚丽也只有一阵子,但只要认真把握好这一阵子,使它发挥生命真正的价值,那便是最自然,最从容的生存蕴意。我愿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一阵子时光留给苹果树下的孩子们,和他们快乐的学习、游戏。愿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6
我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成功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让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趣,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功的教师,不但应该满怀激情,要有创造力,有责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爱,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来的教育教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去和他们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7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000字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000字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1000字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1000字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1000字
杜湘怡
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极大热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激发了内心的教育热情和共鸣,并提升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动力。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我将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1.有特色
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举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也是一样,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如此看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了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2.爱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它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课堂上的说教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或即使有着丰富经历的时候却也无从下笔,而阅读更是发展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为什么临到作文考试的时候有些人紧咬笔杆写不出半个字?有些人却行云流水,一蹴而就。中学时期就有这种深深的体会。平时的作业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作文临场的时候经常是套用满分作文的开头结尾,而中间却胡乱一通。现在自己从事了教师一职,看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之后又如点醒梦中人。阅读习惯就应该从小培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读书,让课堂上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教师应当发挥起指导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这一重要角色,帮助他们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
3.共写随笔
如果前面是读的话,那么这里就是写。“师生共写随笔”是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以随笔这种形式,并且通过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产生读书写作的气氛,感染学生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我认为,共写随笔不仅让写作成了一件极其简单有意义的事,而且更是一场师生自我思想反复斟酌与提升的过程,它将成为对一个人成长非常有益的工具。读书写作需要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更是促进了师生共写随笔的发展。
4.爱的教育
爱是什么?爱是非常抽象的,是缥缈的感觉,是情感上的愉悦。它在无形中促使学生自觉创造真善美的人格。这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文字化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者要尽可能的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中的人,不管他在成绩上表现的多么没有希望或者是无可救药,但他在其他方面,他的心灵里总会存在点滴的优点。心灵的沟通学生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教育者不应该吝惜对学生的关爱,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爱能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的对话,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育者,激起学生的自信心。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的感悟,受益匪浅。
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2篇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一)
为做一名理想的教师而努力
(冉宇)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读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脑海中,"不安分""会做梦",这些字眼激发着我的思考,我不禁思索一个理想的教师到底应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去做呢?
一、理想教师、勇于追求
文中,朱永新教师写道:"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我想,"撞击成功"正是"不安分""爱做梦"的体现,内心有一种不甘心,有一份梦想,所以下定决心去追求去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一份"撞击成功"的决心也是内心热情青春的诠释,如果一个教师在教育生涯中总是不愿改变不愿进取,必将被不断更新发展的教育所抛弃,只有一直向前,教育生涯才会像一股活水,常流常新,长流长美。
二、理想教师、智慧执教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
这段话不断叩击我的心扉,我也责问自己:究竟是在用心教书,还是机械重复?教学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自由的灵魂,因而教育也必须鲜活自由。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总是用固有的模式去对待灵活的变体,那么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伤害。理想的教师应该用智慧来化解不断出现的问题,用智慧来寻求促使成长的方法,在这个实实在在去教的过程中,师生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令人称许的。
朱永新教师的话,是一声声警铃,随时警醒我要实实在在去摸索,用智慧成就教学,不应让教学的艺术沦为机械地操作。
三、理想教师、影响深远
"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是深远的重大的。我自己也常想:在应试的教育下,如果老师仅是教会学生一些知识点,帮助其备考,固然能让他/她收获到一个理想的分数,但走出校门,这些所学的影响还有多少呢?
朱永新教授的话让我相信,一个理想的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处事,教会学生在成长中拥有对生活的追寻,教会学生带着热情希望去前行……而这些,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当我们的教师能够有意识去影响,当我们的教育能够更有意识去关注到这些,那么我们的学生也一定能够成为更优秀的个体有灵魂有思想的个体,于是教育培养出了大写的人。
四、理想教师、坚定追寻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教育的路途芬芳满满,但也困难重重,要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要成就理想的教育,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我们年轻的教育者来说,在探索中灰心丧气、失败反复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朱永新教授不忘真诚地安慰和规劝,更殷切地给予期望,让我明白——困难总是有的!但无需感叹时运,无需望洋兴叹,要行动,要坚持,趋近理想的追寻便不会停止,哪怕不顺,哪怕艰难!
理想教师……
读着朱永新教授的智慧话语,关于"理想教师"的思索从未停下,理想很丰满,现实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很多,愿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不放弃努力,都能坚持去追寻,让自己离理想再近一点,再近一点……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二)
瑞鹊小学 王锦旋
暑假学校领导推荐我们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老师是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他对中国的新教育改革做了深刻的探索,他拥有新教育的梦想以及对新教育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不管是从教师的角度思考还是从非教师的角度思考,我都觉得看过这本书之后我们都会有更深的感慨,其中包括对新事物的认识、对旧事物的各种不认同吧。也让从教多年的我今后教育观注入新鲜的血液。
新教育之梦讲述了朱永新老师对新教育的看法、观点等,其中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方面的理想状态。他阐述了到底什么样的德育才是理想的,才是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而智育又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对于在我们国家被忽略的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育我们又应该怎么样用全新的眼光视之,以及如何学校应该具备怎么样的条件,教师、校长、家长、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些种种都关系到我们今后新教育的改革成功与否。
下面我结合看过这本书和自己的想法谈一下这些观点,首先是德育的问题。谈到德育,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其他的国家,不管是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还是科技发展的今天,德育问题都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重视德育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促使其形成,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我们才能提高德育水平,教师能在教学的领域中有所成果。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应该要与书本为友,寻找生活的榜样等方法去引导学生。而在家长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教育,比如说见到长辈、同学要问好,做一个有礼貌的乖孩子;或从侧面去引导孩子去提高道德水平。
关于智育的问题,我觉得理想的智育可以和朱永新老师所说的那样,关于智育应当是要超越知识、充满民主精神的、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从教师的角度讲,老师应该要树立起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把我们的学生培育成不是单单懂考试的机器。从最简单出发,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课堂抓起吧,如进行有效教育的模式,小组学习、研究性学习以正确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在个性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团队意识。在家长方面,我觉得家长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智育,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参加各种孩子不敢兴趣的培训班,应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兴趣、爱好,从而让孩子快乐的上学、拥有一个让人一辈子难以让人忘怀的童年,这将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智育进入高水平,即使孩子的智育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上。
接着是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方面。众所周知,在中国这几方面都是不怎么受重视的,我们的体育在走下坡路,当今,我们看到的小学生不是"豆芽苗"就是"柱子",以及大学生的体质较弱,每年的大学生体侧都是令人们值得忧虑的问题。至于美育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国家的美育、劳动教育技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注重。在中国,没有形成一种"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如今,教师、校长、家长、学生在新教育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才能是一个教师队伍永远都有激情、有活力,用心的去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校长、教师的工作,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有所收获。作为学生的一员更要充分的发挥主体能动性,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成为一个有个性的好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致力于祖国未来的奉献中去。
书中还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营造书香校园,大量阅读书籍。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读书活动相吻合,大量的阅读确实会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提升师生们的人文素养。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而吸引。是啊,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总的来说,新教育之梦重在改变观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只有改变了各种观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与众不同,与时代接轨。新教育之梦也是我们的未来之梦,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多阅读、多实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为我们未来的教育做出一点贡献。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之梦》——这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梦。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1000字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我已经把作品这本书读烂了,特别后悔没有早点知道它。写读后感要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点来写。如何将自己的想法正确的描写进读后感里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1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2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字里行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以及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与挚爱。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于我们所有年轻教育者来说,这既是作者的真诚规劝,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从本书里,我还读出了作者成功的秘诀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3
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极大热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激发了内心的教育热情和共鸣,并提升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动力。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我将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1.有特色
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举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也是一样,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如此看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了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2.爱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它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课堂上的说教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或即使有着丰富经历的时候却也无从下笔,而阅读更是发展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为什么临到作文考试的时候有些人紧咬笔杆写不出半个字?有些人却行云流水,一蹴而就。中学时期就有这种深深的体会。平时的作业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作文临场的时候经常是套用满分作文的开头结尾,而中间却胡乱一通。现在自己从事了教师一职,看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之后又如点醒梦中人。阅读习惯就应该从小培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读书,让课堂上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教师应当发挥起指导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这一重要角色,帮助他们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
3.共写随笔
如果前面是读的话,那么这里就是写。“师生共写随笔”是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以随笔这种形式,并且通过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产生读书写作的气氛,感染学生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我认为,共写随笔不仅让写作成了一件极其简单有意义的事,而且更是一场师生自我思想反复斟酌与提升的过程,它将成为对一个人成长非常有益的工具。读书写作需要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更是促进了师生共写随笔的发展。
4.爱的教育
爱是什么?爱是非常抽象的,是缥缈的感觉,是情感上的愉悦。它在无形中促使学生自觉创造真善美的人格。这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文字化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者要尽可能的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中的人,不管他在成绩上表现的多么没有希望或者是无可救药,但他在其他方面,他的心灵里总会存在点滴的优点。心灵的沟通学生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教育者不应该吝惜对学生的关爱,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爱能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的对话,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育者,激起学生的自信心。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的感悟,受益匪浅。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4
假期里,我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我读得最多的是第七章”理想的老师“和第十章”理想的父母“,因为我不但为人师而且为人母。我的孩子马上就升入初中了,在教育孩子时,我感到了莫名的压力,当我读了朱永新老师写的”理想的父母“这一章时,我豁然开朗,我寻找到了答案。
一、作为父母,要先教会孩子做人,然后再教会孩子做学问。
朱永新在书中说到:”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做学问之前要先学会做人,不管孩子将来在学业上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培养她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一个人将来会达到什么样的调度谁也不知道,但是有了健全的人格,有了良好的心态,有了良好的习惯,才会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地游戏和玩耍时间。
朱永新在书中说到:“理想的父母,应该永远保持年轻的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孩子的童年的时间是很短暂的,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游戏是孩子认知世界、创造世界的源泉,应该放手让孩子去玩,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发展自我。但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大多数家长在应试的压力下把学习看得太重。因此剥夺了孩子大量的游戏、玩耍的时间,孩子在压力下变得沉默寡言,这真是得不偿失。所以,作为理想的父母,要尽量给孩子更多地游戏时间和玩耍的时间,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做人,感受生活。
三、作为父母,要能够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
朱永新在书中说到:“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以一个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了父母”。其次父母要尊重孩子,在做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之前,要能够与孩子商量,达成共识之后再做,这样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我的孩子和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妈妈,为什么您和您的学生说话时,态度是那么和蔼,而与我说话时,您的态度却很生硬。”现在想起这句话,我意识到我做得不对,看来距离理想的父母还有很大的距离,以后我会努力做朱永新文中写的那样的理想的父母,我决心把给学生的爱多分一点给我的孩子,这不但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因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总之,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作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后备军,孩子的支持者,孩子的知心朋友。为了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在坐的所有的教师都努力做理想的父母吧!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5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之后,深感受益良多。文中虽没有汹涌澎湃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激荡人心的情感,却宛如一幅新世纪的“清明上河图”,他用朴素的绸绢做底,用淡淡的墨色着画,用小桥流水的文字娓娓道来。文中朱老师用他的真诚、用他的人生信念诠释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教育。这里我就采撷一朵最打动自己的浪花,让她在我拙笨的笔中形成文字。
文中那“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艘航船,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舵手。从我们出生那天,我们就开始驾驭自己生命的小舟,在湖光山色间穿行,航行的路上可能会有诗情画意,可能会遇到惊涛骇浪,可能会有让我们驻足的诱人的风景……而谁能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关键看这个舵手有没有顽强的毅力,而谁能冲击风浪,关键看这个舵手有没有坚定的自信。教师就好比舵手,要想实现自己理想的教育,就请扬起自信的风帆吧!”这段话, 它似一盏明灯,在为我的教育、人生导航。
自信是人们赖以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力。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所说的那样:“自信力对于事业简直是一个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拥有自信心不仅拥有了良好的性格,更是拥有了人生。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自信。因为教师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对正在成长的他们产生莫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在学识上自信,在生活中自信,更要拥有自信的内驱力——那就是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胸中有丘壑。课堂是展现教师自信力的舞台,教师要带着渊博的知识而来,带着微笑而来,带着鼓励而来,在三尺讲台上用粉笔做犁,用黑板做土,做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做一个能“指点江山的”领导者。
作为一名班主任也要有足够的自信,因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试想一下,一个整天垂头丧气、老气横秋、叫苦连天的班主任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呢?这个班中又会有多少个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孔乙己呢?做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信写在脸上,把微笑写在脸上,把对生活的热爱写在脸上,用一种积极、快乐的心情迎接一天忙碌、充实的工作。
然而,自信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树立,但要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自信,只有那些勇于面对困难并敢于克服困难的人,才配享有它。我们的生活并不是一马平川,万里无云,而是有激流,有险滩,相当一部分人恰恰缺少这种自信心,一遇波折就悲观失望、坠落蜕变者有之;稍有不如意就叫苦不迭、乃至丧失生活勇气者有之;经受不住考验而失去进取心、对前途迷惘者有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要想永远不遇波折、不遭冷遇、不生烦恼,显然不可能。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此,教师在面对教学、生活上的汹涌波涛,定要坚定信心,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破浪前行!这样才能挣脱生活中的羁绊,让理想的教育之梦成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范文 篇6
前一段时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喜欢《《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2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的教育读后感12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