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美丽中国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美丽中国读后感800字

美丽中国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800字。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美国与中国》读后感800字,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美国与中国在平等前提下的关系依旧是难以捉摸。从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可以来看,危机后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国。而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似乎又一直在扯中国后腿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似乎是见不得对方好,但又不能置之于死地。
费正清是近现代社会最热衷关注、探讨中美关系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他用美国人的视觉在对中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洗涤。又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思考一系列的历史社会问题。《美国与中国》是美国中国学的经典著作。在学界有一个专门的流派是专门研究两个国家间模棱两可关系的。本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中国早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近代中国革命史的描述,从西方入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三部分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中美关系。但从内容上我们看到作者在写作上对中国问题关注的笔墨多于美国的笔墨。在前两个部分,作者都是就中国历史上的事件,问题进行探讨。有的甚至是中国人自己都一直未找到解决突破口的问题。最后一个部分才是从美国方面来分析中美关系。
《美国与中国》是一本在政治上对中美关系有着深刻披露的书籍,在文学上还具有一定的地位,在西方学界和政界都曾起过广泛的影响。在本书的简介里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历史学家,它是对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分析;对于学生,它是关于中国的权威指南;对于外交家和企业家,它成功探索了中美两国间难以捉摸而又颇具影响的情感呼应。在书里,对于中国作者是站在一个客观、真实的角度向读者娓娓述来这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对于中国的描述不偏不倚。对于美国的描述页可以说做到了不包庇、不虚大。然而这样一本著作在中国却无人著有,或则说没有中国人对自己与美国的关系有如此深入的思考过。
中国人具有比别人更值得自豪和更与众不同的传统,以前,中国对我们优秀的古代长者所创建的辉煌文化不屑一顾。重视这些精神,这些经典的反而是其它国家的人。现在国人才终于意识到这一点。相反,美国式一个年轻的国家,他们的祖先大都是欧洲的殖民者,他们没有傲人的传统文化东西。他们最引以为傲的精神就是民主,所以美国对别国那些精髓的文化都是谦卑、崇尚的态度。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美国众神》读后感800字


神祗也会死亡。当他们真正死去时,没有人会哀悼、纪念他们。观念远比人类更难被杀死,但终究,它们同样可以被杀死。《美国众神》

是人创造了神,还是神创造了人?两周前读完了这本书,在这本书的世界中,神因人类的想象而诞生,以人类的信仰为生命的蜜酒,信众的力量使神佛的力量更强大。而同时,神也会因人的遗忘而衰弱,没人供奉的神终将衰弱死去。同样,也会有这个时代所成的神,被世人祭拜、信仰,随着时代变迁,消逝,死亡。

书的叙事主轴是旧神与新神之间的冲突直到新旧神之间的那场众神之战,还穿插讲述若干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代,随移民抵达美洲的神祇的经历,每个神祗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书中的神大致分成两派,一派是旧神,古老、宗教、信仰、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传说,诞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神。这种神秘的传说是我最喜欢的部分,读完这本书里的故事后就很想读一些世界各地的神话故事。

另一派是新神,最印象深刻的是这段对话:电视即是神坛。人们则向我献祭。他们献上什么?影子问道。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们的时间,露西说。有时,则是他们彼此。在这些神的身上刻着现代、科技、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诸如信用卡之神、媒体之神......

没错,基督在这儿(指美国)干得不错。但我遇到过一个家伙说,曾看到他在阿富汗的路边想要搭车,可没人愿意停下来载他一程。你懂了么?一切都取决于你身处何地。时代变迁的越来越快,信仰乘着科技这辆高速列车慢慢的也不知道会走到哪里去。尼采说,上帝死了。永恒轮回是一种世界观,与基督教的有始有终世界观正好相反。对于虚无主义的克服,人们杀死了上帝,最终信仰了永恒轮回,并以此终结了信仰的时代。人无法通过自身来肯定自身,只能寄希望于外物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和存在价值,宗教意义上的全知全能、画出人类命运轨迹的那只手的主人死了,而人类自己应当成为那只手的主人。

书中的三个骗局:小提琴诈骗、主教诈骗、ATM诈骗和结尾处的众神之战骗局暗暗契合,随着故事末尾藉由影子的努力达成新神与旧神之间冲突的和解,尼尔也在另一层面完成了对虚无主义的反抗和超越。影子用以说服两派止戈的,就是其对信仰本身提出的质疑。

《美国的悲剧》读后感800字


门随即被关上了,把他所有的朋友,所有的亲人,人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关在外面了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既像在批判主人公的丑行,又像在暗示这社会的腐败。

终于因为杀人而被推上了电椅的克莱德,现在是否在忏悔。 其实,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不能怨他,只能怨美国当时的局势,终于造就了这条卑贱的生命。也许,是因为穷怕了,苦怕了,被欺辱够了,所以不想再回去。也许是因为上流社会,所以才导致了他的堕落。

时局是不允许公平存在的,以前也是,现在也是,永远都不可能,只因为有了三六九等这条无理取闹的等级制度。富人花天酒地,肆意挥霍着钱财,那些有钱人后代的小傻瓜每天举办着宴会,醉生梦死。穷人,奔波了一辈子,都没有可以避寒的冬衣。

克莱德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在了一个信仰耶稣的家庭里。可是上帝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正如克莱德在结尾的时候在心中问自己:真的有上帝吗?

小时候他撒着谎,怕母亲跟自己要钱,每天只知道上街说教的父母,根本就不给他学习,甚至根本没有想起来。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养活自己的工作,并有了稳定的收入,而私奔被抛弃而回来的姐姐因为有孩子,又不得不花钱。

他喜欢编造谎言,在撞死了一个小孩之后,在被女人耍弄之后,他逃到了叔父所在的城市,并且通过叔父,在叔父的工厂里找到了工作,又因为叔父的提拔,成了打印间的负责人。从这里起,终于成了一切灾祸的源头,因为他在这里见到了罗伯塔。

他因为了吉尔伯特长得一模一样,又因为比吉尔伯特优秀出众,很快得到了桑德拉的垂青,并在她的帮助下,进入了有钱的青年人的社交圈,并且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而罗伯塔怀孕,成了他成功的最大绊脚石,因为他已经准备和桑德拉结婚并且靠其进入上流社会过真正有钱人的生活,可是罗伯塔成了他的包袱,而就在此时,他为了摆脱罗伯塔,在和她旅行的途中,将她推下了水,淹死了她。

可是事情败露了。法官梅森不管证据够不够,为了通过此事升官,竟不管证据充分不充分,直接将其推入了死囚牢,最终年仅23岁的他被送上了电椅。

《美国失落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第一批进入美国的人是何时到来的?他们是谁?他们从何而来?对于在前哥伦布时期就存在载人飞行或电能应用的证据,我们该如何解释?第一批拓荒者来到美国之前,是谁修建了横跨西弗吉尼亚州的高速公路?为何在有3500年悠久历史的埃及陵墓和庙宇的墙壁上生动地描绘着只生长在北美的玉米?为什么几个当今美国土著部落居民的基因可以追溯到古代西欧和中东?

这些在美国史里未被明确提及的、迄今未被主流学者承认的历史痕迹并不是偶尔的异常现象,《美国失落的世界》打破了狭隘的学术思维定式的束缚,以铁一般的事实进行了权威解答,它将带领读者踏上自己的探索之旅,寻找这些谜一样的发现下掩藏的真实的美国历史。

作者弗兰克约瑟夫是数十年来研究美国史前历史的先驱者之一。他的出版物和专业技术资格使他具备了编撰这样一本兼收并蓄的文集所应有的完美资质。《美国失落的世界》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看待历史,并使读者对现代欧洲人踏足这片土地之前美国就已取得的精彩成就给予自己新颖独到的评价。前哥伦布时期的众多探险家已经横贯大西洋,这些证据可在幸存的考古遗址和文物中找到。世界各地的专家们正在对这些发现进行研究、学习和评估。

《美国失落的世界》的弥足珍贵之处在于,它有力量刺激公众对这个主题感兴趣,并鼓励人们对此进行专业研究。当然,越来越多头脑开明的学者需要探讨和调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美国的历史对海外其他国家所造成的影响到底多大。抛去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科学被作为手机数据的工具,用来进行诚实的评估。可悲的是,科学的客观性正是目前一些循规蹈矩的正统派学者所缺失的。因此,这本书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一种新的研究,使学者摆脱思想的狭隘和学术思维定势的束缚。

无论如何,《美国失落的世界》的读者一定会踏上自己的探索之旅,去追寻遥远的过去的美国历史。

遭遇美国教育800字读后感


读了高钢写的《遭遇美国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我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差别,也毫无保留的说我国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美国,无论是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其方式都与我国截然不同。

比如说:在美国,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而在中国,老师却要求学生完成他们布置的沉重而繁多的作业,如何去死记硬背知识点以及如何在考试中拿高分。在美国,学生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而在中国,学生就只学会了如何去死记硬背和如何在考试中拿得较高的分数。

在我国,学校教师的年终考核是以成绩而论,虽然期间也有了其他方面的色彩,比如班级文化成绩等,但依然郑重声明,成绩占大部分比例。

政策如此,教师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去管学生要成绩,有时候真的想大胆尝试一下,把课堂大胆放手给孩子们,让他们发挥兴趣,大胆尝试。但又怕万一失败,一切都会毁于一旦。于是,又开始按部就班的啃课本。

出现这种现状是有原因的,我国有史以来一直是推行应试教育,虽然现在中国的教育方针有所改善,从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转变,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素质教育想要取代应试教育,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比高考更合适的选拔的教育机制,所以虽然高考大家都觉得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却依然存在。那么教育就没有办法完全脱离应试教育,因为有分数的要求,就离不开考试。

美国教育虽好,但我国国情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完全取之,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一种新的教育制度,既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又能加强他们认识到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当然这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改变的,而且还需要时间,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汗水。

遭遇美国教育读后感800字


早就在《读者》或是《青年文摘》上看过这篇文章,但不全,只有第一部分,说句实在话,虽然文章里提及的是小学教育,同我们一样,按理说应该有所触动,但我就像是一个普通人,只是简单的感慨一句:人家美国的小学教育用一个字形容:棒,两个字形容:超棒!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在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没有办法,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与美国不同,我们的用工原则与美国不同,我们的许多都与美国不同,所以就出现了教育上的截然不同。

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也许,美国的小学生确实不如我们会算题,我们小学四年级就已经学会解方程了,三年级就已经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了,这样的知识在美国恐怕要到高中才学习吧,我们中国的小孩子三四岁就能背唐诗宋词,甚至会背小九九了,我们的学生屡屡在国际大赛上获得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这些,美国的小学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可是我们十几岁的孩子在国际夏令营的表现却是让人大跌眼镜:煮熟的鸡蛋不知怎样剥皮吃,团体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差的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这就是我们现行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反观美国小学生,他们的重心都放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

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

这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我们的教育体制,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大部分时间放在课堂外那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孩子放松心情,放飞理想!

《积习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观念与心态对比》之读后感1500字


很早我就知道,美国人的行为作风,思维方式和我们中国人的行为作风,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中国人的观念与心态和美国人相比,也是迥然不同的。中国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传统的延续,保守和稳重似乎就是根深蒂固的习惯了。而美国,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放自由的国家。

在《积习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观念与心态对比》一书中,对那种强烈的对比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看到一个例子,说的是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一个中国老太太关于买房子不同的价值观点。简而言之,美国老太太的消费观是先享受,然后还债,也就是推崇超前消费。而中国老太太着恰恰相反,一定要先存够了钱,才享受,还要为儿孙做打算,这是典型的谨慎消费。这个故事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习惯和观念差异的缩影。

由此,我们可以适当的推论,中国百姓要享受现代化的生活,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更轻松,就不仅仅只是发展生产力,也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适当的改变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从而让我们可以跟上现代生活的步法,与当今潮流相合拍。所以,我们不得不舍弃积习中一些过时了的、无用的某些东西,努力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习惯与思想观念和时代一起前进。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一个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现象。从古至今,中国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养子女就是一辈子的责任。儿女成年后,父母依然会扶持。如果父母是富豪的话,那么以后他们死去以后所有的财产都是属于子女的。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美国人就完全和中国人是不一样的美。国的富豪死后,如果子女已经成年,那么大部分钱财会被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留给她的子女,美国人认为,那样才是真正的爱他的子女建筑工程界巨子约瑟夫雅各布斯就说过:父母如果溺爱孩子,这可能是一生中做的最糟糕的事,使孩子们没有机会去经历属于他们的自己,而不是父母的成功和失败。

自他以后,很多富豪纷纷效仿,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伯纳德马库斯等等都是将大部分财产捐给了社会,而子女得到了很少,甚至没有。

中国的父母在世界上可以说是最疼爱子女的模范父母,从子女开始读书起就不断的操心子女的问题了。孩子开始读书会操心,衣食住行会操心,结婚会操心,住房会操心,总之事无巨细,完完全全,透透彻彻的履行了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这是非常不好的作风,这样做会使子女渐渐养成不能独立,习惯于依靠父母的心理,子女也很难成熟起来。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人就可以借鉴一下美国人的作法,相信会让中国的父母和子女都受益的。

这本书中还讲了很多关于追求刺激和挑战的问题也十分有趣,让我们知道,有时候喜欢冒险也是一种本钱。美国人的幽默细胞也是相对发达的。相反,中国人活得更加认真,努力,很少去发现什么是幽默。美国人把幽默当成了生活的调剂,会让生活轻松一点。而且,美国人主张要休闲和娱乐要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生活才会精彩。他们擅长玩,而且玩的精彩,休闲娱乐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文中说的一句话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所谓比较,其实就是一种碰撞。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时一件好事。没有碰撞不可能有灿烂的火花闪耀。碰撞才会出新,才有活力,才有希望。确实是这样。在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闭塞保守是大忌,是阻碍发展和前进的最大阻力。开阔视野,拓宽思维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比较中国和美国的生活习惯于观念差异也是有利于我们获得材料,做足准备。

另一方面,中国人在婚恋和家庭问题上显得很保守,而美国人就开放的多。对于工作问题,有戏言说,美国人换工作就像麦当娜换头发颜色一样频繁,而中国人对自己的工作大多数是像对爱人一般从一而终。对这些问题,书中也将的比较清晰了,从中也可以获得戏剧化的比较结果。

在我全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中国与美国的生活文化的不同产生了一些震撼,但是,又觉得,俩个国家之间的不同也是理所应当的。我觉得美国人和中国人的积习观念中都有可以舍弃和可以保留发扬的东西。适当的利用优点,减少缺点,会让美国人和中国人都生活的更好,也更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当然,那样也会让两个国家都能走的更远、更稳。

光荣与梦想4: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读后感800字(3)篇


光荣与梦想4: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读后感800字 第(1)篇

用了100多小时一个多月时间终于读完这本巨作,在一些人心里,美国就是乐土,哪哪都好。但翻开这本史书,让我知道八十多年前美国也有民生凋敝、路有冻死骨的惨况,也有莫名其妙的政治迫害和残酷的社会运动以及种族歧视和黑人为人权不惜流血奋力抗争的历史,让美国之所以成为现在的美国,不是靠着 18 世纪那部宪法,不是靠着健全的制度,也不是靠着人人聪明善良,而是靠着美国人对一些基本信念的理解,和长久以来面对问题时解决它们的智慧。与其说美国像暴发户,倒不如说他是勤恳的创业者。正像尼克松所说:美国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政府为人民所做的努力,而是因为人们为他们自己所做的事情。”因此让我感觉真正的光荣属于抗争的斗士,而梦想却是最底层的人民。这本书讲的就是从“补偿金大军”一直写到“水门事件”,也是它创业以来最艰难的四十年的史记。

曼彻斯特采用实录的手法,不仅使我们想急于知道下面接着发生的事情,而且能使我们知道,在什么样的时间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全书充满了市井俗话和奇闻轶事,语言流畅,引人入胜,就像一段怀旧的旅程,让人爱不释手。在读书的时候我发现作者用了寥寥几笔,就会让画面跃然,因此摘录了部分精彩片段分享给书友。在描写百姓失业、民生凋敝:有人在华盛顿州的森林放火,这样他们就可以受雇帮助扑灭大火。教师建议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儿东西,孩子回答说:“我不能吃,今天该我妹妹吃。”一位芝加哥寡妇为了不让自己看到食物上蠕动的蛆虫,总是会先摘掉眼镜。 描写市场波动时大家抢着取钱、取黄金:布朗克斯区曾出现一个出租婴儿的母亲,她把婴儿租给排队取钱的人,每次25美分,因为抱孩子排队享有优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如果市民在2月1日后提取过黄金,而下星期一没有按约定将其退回,那么银行行将把他们的名字公之于众。描写飓风: 一个长岛人几星期前在纽约的商店买了一个气压表,9月21日清晨被寄到,气压表指针读数显示低于29英寸,刻度盘显示为“飓风和龙卷风”。他无法相信,拿着它摇了摇,最后把它向墙上掷去,指针读数都没有任何改变。他气急败坏把它重新安装好,驱车前往邮局打算把它寄回原店。然而就在他新的那段时间里,他的房子被大风刮走了。描写杜鲁门春风得意:他回到白宫时,你能听到两个睾丸碰撞的声音。描写战后美国人的形象: 英国人在地球上昂首阔步,一副主人的样子;美国人则在地球上昂首阔步,根本不管谁是主人。 描写法国人害怕美国文化的入侵:虽然法国还没有从空运行动中恢复过来,但巴黎的国民议会还是以366票对202票通过了一条限令:“禁止在法国、阿尔及利亚和法属殖民地进口、生产和销售可口可乐。” 摘取 60、70 年代美国小孩子对黑人同校的看法:如果上帝想让黑人和白人一起上学,就不会创造出白人和黑人了。描写一次历史上的意外:在那一刻,在宇宙中的某一处,某架机器的齿轮转动了一下。描写一次暴动中的混乱场面:警察看到黑人记者被攻击时所表现出的软弱,让这些人以为寻衅闹事可以逍遥法外。他们一时找不到新的攻击目标,索性对白人记者也动起手来。描写某些地区对黑人的歧视:在特拉华州,一名女服务员要求两名西装革履的黑人离开饭店。此事令国务院十分难堪,因为其中一位是加纳的财政部长。 描写美国卫星发射失败后苏联的得意:在联合国工作的苏联人咧嘴笑着,建议美国人申请苏联向落后国家提供的技术支持。描写美国启动登月计划后美国人的心态:有人问美国人到达月球时,会在上面发现什么,爱德华·泰勒冷酷地答道:“苏联人。”描写一次针对古巴的秘密行动的混乱:像那些与此次行动有关的所有人一样,他们也是到后来才看清整个局势的。而身处白宫的艾森豪威尔、哈瓦那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弗吉尼亚州的艾伦·杜勒斯、危地马拉的弗兰克·本德、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迈阿密的“阵线”以及在马德里山下咖啡种植园里受训的勇士们都处于困惑之中,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在描写两党政治斗争:尼克松的助手小弗兰克·莎士比亚对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事件表现得非常兴奋。麦金尼斯引用他的话说:“真是一个突破!捷克这件事太棒了!简直把温和派逼入了绝境!”。描写政治斗争时引用一个作家文章写道,政治就是“推销给大众的……产品,今天是这个,明天是那个,这取决于折扣和市场状况”。哎呀,就写到这吧,书中这样的精彩语言太多了,留给书友慢慢读吧。我的书评写的不好,但我一直在努力,恰逢今天是我的生日,清晨2点就醒了写了4个小时书评,也算是给自己一个礼物做纪念。

南哥写于2017.11.26晨

光荣与梦想4: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读后感800字 第(2)篇

 17-26《光荣与梦想4》这本是该系列的最后一本,也是故事里的事被口口相传最多的桥段。肯尼迪总统的上台与遇刺,曾经是美国人民欢呼和沮丧的事情,而作者碎碎念了不少党派内部、党派之间、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与激化,就不难理解其遇害的必然性。而肯尼迪家族的三大栋梁一一出现伤亡事故也引发了流传的肯尼迪家族魔咒说法。在美国支持的越南战争描述前后,其政府之前的态度以及在越战伤亡惨重严重影响了国内本就割据的势力和矛盾激化,好想把其他总统掠过直接谈谈曾作为副总统后竞选为总统的尼克松。毕竟,他为中美关系缓和迈出了巨大一步,身边的中华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同志虽然功不可没,但毕竟是辅佐之人,这是中美之幸事,也是美国人民的幸事。最后一章的“水门事件”前后描述,会不禁令人联想起最近几届的美国总统竞选…历史就这样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昨天的画卷。

光荣与梦想4: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读后感800字 第(3)篇

终于读完这一套四册的历史浩卷,断断续续花了四个月的零碎时间。

这是一部厚重的史实系列片,跨越四十年,浸读时有候门一入深似海,回头也不见岸的感觉,全方位地展现了四十年间美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生活,科技,教育,娱乐,法制等等社会现象,这种大手笔的展现林林总总,既有具体事例,大事件,又有个别的特例,小插曲,读来非常有收获。

以后有时间,纸质版的还要再读一遍。并且,但凡威廉.曼彻斯特写的书,都要找来一读。

美国往事观后感800字欣赏


《美国往事》这部电影由瑟吉欧莱昂执导,罗伯特德尼罗、詹姆斯伍兹等主演,讲述了主人公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黑帮老大的过程,同时也看到美国黑帮的成长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美国往事观后感800字欣赏。

当麦克斯和面条在沙滩度假的时候,刊登着解除禁酒令的报纸传到了他们手中。沙基向麦克斯提出了建议,和工会领袖吉米合作,收购将被贱卖的卡车,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建立基金会。而面条拒绝与政客合作,麦克斯则用一条毒计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摆脱了面条,并且拿走所有的钱进入政界。

多年以后,麦克斯已经成为政界大佬,面条在悔恨中度过了30年。虽然最后麦克斯被逼自杀身亡,面条扳回一城,但是纵观一生,麦克斯是成功的。他出身底层,父亲被送进了疯人院(因此麦克斯最讨厌别人说他,you are crazy),与面条不同的是他所具有的野心。在面条拒绝沙基的建议的时候麦克斯就对他说,你不能永远都是街头小混混的思想。这是两人最本质的区别。面条崇尚传统的硬汉价值观,讨厌政客,信任朋友,忠于爱情,不为权势所动,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这都是一个正面的形象。麦克斯则为了权势不惜牺牲朋友,充满诡计与狡诈。

对于麦克斯与面条,其实我个人更倾向于麦克斯的价值观,就是对于金钱权势的个人追求比所谓的为了他人考虑更好,而诡计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个人追求金钱,这是社会的根基,也是人的其他品格的根基。第一,为自己而活是人最原始的需求,吃自己喜欢的美食,穿好看的衣服,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为了满足这些原始的欲望,必须拥有自己独立追求金钱的能力;第二,你无法代替其他人的思考和行动,因为每个人思想的差异,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达成一致,在想法一致的事情上合作,在产生分歧的时候分道扬镳是最高效的相处模式。

信任从来就不是一个绝对正确的词。信任朋友,不代表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他或者完全的依赖,一切都要建立在个人追求金钱的基础上,否则就是病态的信任。面条对于麦克斯的信任可以说是这样一种病态。如果信任能够让自己获利(也就是能增加个人获得金钱的能力)或者双方都获利,那么这就是一种好的信任。

诡计和狡诈都带有不好的感情色彩,但是诡计和智谋只是人们的感情色彩不同而已,本质是没有区别的。在人类社会运行和博弈的过程中,需要这样的东西来解决一些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斗争的规则发生了变化,一切以前习以为常的手段不再被认同,被称为诡计,而新的规则下又有新的手段不断出现,又能说谁比谁高明呢?

所有价值观的优劣都要从结果看,若这种价值观能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就是好的,否则就是愚蠢。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美国与中国》读后感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美丽中国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