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左括号遇到右括号》有感1000字。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读《当左括号遇到右括号》有感1000字,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美妙的东西。
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常能感人心脾,使人痛哭流涕。在本书中我最喜欢住在白菜心深处这篇文章。因为文中的父亲为了给儿子治腿,竟然牺牲自己的尊严为儿子筹集治腿的钱。这篇文章彰显出一个父亲对儿子最纯真,最真挚的爱。
当然,我的爸爸也很爱我
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因为当时家里并不宽裕,一家人全守着三亩地,所以爸爸决定出去打工了。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我们三个人住在三间小屋里,墙壁是用泥土和草杆做的。所以,每天都会有很多土。
爸爸出去了很久都没回来。于是,村里的一些大人见了我就说;你爸爸把你扔在家里不要你了。我便立刻反驳道你骗人,爸爸是爱我的。于是便跑回家,想着他们说的话,心里不由得伤起心来,哭的很伤心很伤心。因为我真的害怕爸爸不要我了。
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当时我手里拿着一包饼干,有一个小男孩向我要,便说:给我吃一点儿。不给,这是我的,凭什么给你。你不给我我就用砖头砸你。当时我以为他不敢,便随口说:你砸个试试。谁料他竟然真的拿起砖头砸向我,在手头上留下了一个疤痕,直到现在还没有愈合。后来,姥爷知道了便给爸爸打了电话。爸爸知道后,立刻从外地赶回来了。当我从医院病床上醒来的时候,爸爸已经在我身边了。看到我醒了,激动得说不出话了。
爸爸,你怎么回来了。
你还说呢,怎么能弄成这样呢?是不是我不在家,你就捣蛋啊!
我向爸爸解释了这一切并追问爸爸:你为什么这么久都没回来,别人都说你不要我了,我很想你。爸爸笑着说:傻孩子我爱你,我不会不要你的。你在家要照顾好自己,遇到困难,你要勇敢地面对,不能老是依赖爸爸,爸爸不可能一辈子都在身边。你要学会独立。嗯,我记住了。
爸爸还是走了,是在我睡着的时候走的,因为他害怕我哭着喊着不让他走。
现在想来,我当时真的太聪明了,竟然以为爸爸会不要我了。爸爸也是迫不得已的,天下的父母谁会愿意和孩子天隔一方呢?
时光如箭,日月如梭。爸爸的两鬓已经花白了,额头也出现了深深的皱纹。爸爸为了我做了那么多,是我该报答他的时候了。我长大了,也懂事了,我要努力学习,让爸爸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不再让爸爸为我操劳,不再让爸爸因家中贫穷而奔走东西;不再让爸爸日日夜夜为了工作不能休息。
可怜天下父母心爸爸,我爱你。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陈彦军
这本书最初是孩子向我推荐的,他说这本书启迪了他的思维。当时没有看,只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很不错,很符合我们的认知:我们生活中的确有很多痴迷于自己事业,或对某事某物着迷的人,他们每天乐此不疲,被我们称作"疯子",行为表现与疯子无异。——兴奋、专注、不知疲倦——这种状态,天才与疯子是一样的。
但正如鲁莽同勇敢一样,疯子与天才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疯子没有元认知能力,不能觉察自己的行为,没有自知力。有时他们就像一辆飞跑的汽车——是失控的那种,而不是在高速公路上的那种。
前些天,孩子把书从网上买了回来,我才有幸拜读。作者用精彩、凝练的对白,把这些疯子刻画的淋漓尽致,让读者看到了这些特殊群体的另类人生,让读者领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几乎"天衣无缝"的思维……也许作者的角度不同,作者更关注的是这些人最"精彩"言语行为,而极少去关注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这很容易让人觉得:这种非常心理似乎是天生的,他们的"思想"似乎是超时代的。
但心理是脑的机能,人是社会的反映。大家都熟悉的"狼孩",之所以表现与狼的行为无异,就是由于这个孩子出生后,生活在狼群中,被狼"教养"的结果。范进疯了,他的思想离不开八股文;当代的疯子,怎么也不可能是因为中了封建主义的毒害。心理问题的出现,无论从客观上看(认知心理学),还是从主观上看(精神分析),都是有原因的。他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一定是生活在他们大脑中,埋下了足以控制他们灵魂的种子。我们只有顺藤摸瓜,找原因,寻真相,才能正真地去帮助他们,才能让更多的人避免陷入心理障碍的陷阱。
就疯子与天才所表现的"专业水准",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就像书中让那个想象"思维虫子"的少年一样,在为他安排的量子物理考试中,"结果很糟"!他们所表现出的思维或是线性的,只沿着一条线思维;或是单向的,只能向一个方向思维;或是发散的,无法专注于自己的意识;或是点状的,把一个点想象的比地球还大,以致压垮了自己的思维……就知识结构而言,他们的思想并没有超越霍金,也没有突破多重宇宙理论;他们的想象力,并不比科幻小说家丰富多少,不同的是:他们似乎钻进了黑洞状的牛角尖,自我意识的力量很难把他们拉了回来。
还有几位很特别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那位可亲可敬的、每天陪着去世大爷的大妈;执着传承千年原生宗教的萨满。这些人,则更像是天才,幸福生活在自己的信仰中……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对于不是研究心理学的读者,这本书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另类的世界;对于研究心理学的读者,这本书也许只是一个起点。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车宁
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我就想到了一部电影《美丽心灵》:影片讲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天才与疯子的区分标准是社会制定的,正确与否,也只是公知的理解而已,真理不必然掌握在大众手中。天才之为天才,必有其对某一事物超乎常人的偏执与痴狂;疯子之为疯子,也只是其内心的深爱与痛苦不能得到理解。◢
作者高铭从精神病患者的眼中为我们展现世界的另一个样子,相信每个人都曾这样怀疑过: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么?那些无法解释的神鬼灵异超能事件全部只是迷信么?自然科学对世界的解释已经得到终极答案了么?科学与迷信之间有确凿无疑的分界线么?"伪科学"之为伪科学是因为它的迷信还是因为它无法被科学所否定?没有被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就一定是错误的么?不要忘了,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已经统治地球1300年了。天才与疯子的评判标准,不是事实,而是人心。
本书50个案例大概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
最常见的精神病,比如妄想症,精神分裂症,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某人的爱人去世以后,他却能一直认为爱人还活着,而且是平常饮食起居都在一起,还能和爱人对话等等,这种就是因为极其强烈的爱和无法接受的刺激导致的幻觉,对于此种症状,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解。如果精神病患者自身是快乐的,而且又不影响他人的生活,我们就应该尊重他,而不是强行的改变,西方还有专门的人权机构来维护精神病患者的权利就是这个意思。"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他们只是内心很痛苦。"
2
一部分人是因为某些未知的原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或者总是能梦到别人梦不到的东西。比如有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做同样的一个梦境:梦到自己一个人住在海平面上,天非常蓝,海非常静,空气非常清凉,可是只有他一个人,每次视线里移动的都只是冰山,耳边的声音都只是海水。那里有十个房间,但是另外九个房间里的都是干枯的尸体。他宁可自己是那些干枯的尸体,也不愿意一个人那样一直等。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是传奇》:一个人,一座城,对那时候的威尔史密斯来说,最大的希望莫过于找到一个同类,我现在都能回想起史密斯那深入骨髓的孤独感,那种孤独感紧紧抓住他,甚至自言自语的勇气都没有。还有一个患者能记住自己所有的前世,能记住所有的生生死死,能记起自己前世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特别是那些极其痛苦的经历,活着非常快乐的日子,那么多挂念的人都消失了,而他却一次次转世后还能记得,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对于这些患者,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用"精神病患者"来称呼,他们承受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痛楚和压力,日常生活中出现不正常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每个人生命中都曾有过不能告知的痛苦,不表达不意味着没有,我们看不见不代表我们可以否认存在。
3
第三种精神病患者是最神奇的。这些人往往是对物理学生物学match哲学心理学等有独特的认识,他们自己建立了某种伪科学理论体系,之所以说是伪科学,是因为他们是在现有科学的基础上推论出来的,而且是现有科学否定不了的,更神奇的是这些理论可以解释我们现有科学理论解释不了的问题。不管是四维理论还是广义相对论惠勒理论平行宇宙理论超炫理论虫洞概念黑洞概念。
从绝对四维理论来看,流逝的不是时间,流逝的是我们自己,在物质三维理论上加上时间轴的话,我们自己就像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虫子,从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超市,延伸到好多地方。因为我们的动作在每个时间段是不同的,所以跨越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条虫子。从某一个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时间段结束。
从惠勒理论来看,再加上去年刚刚上映的《星际迷航》,在宇宙中的某个地方,因为多个重力扭曲造成某个平衡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的行星不会公转和自传,自身的重力也被其他重力场吸收掉了,这个行星就会停在那里,那里就是时间的终点。书中的某个患者就坚信自己到过了那里,关键是他能自圆其说,还能让很多人相信他。
从果冻理论来说,我们的物质世界是有极限的,就像果冻一样,果冻中的一些细小的气泡就像是我们的精神。佛教道教基督教都告诉人们有一个天堂或者仙境,其实说的都是一个精神的领域,但是只要精神是受制于肉体等物质世界,人类就不可能超脱出果冻这个物质极限进而到达无限的精神世界。精神存在于不存在之中,存在于无物质之中。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禅修的时候,只有忘记自己和周围物质世界的存在,达到忘我的状态才能享受精神的愉悦。
读这本书的过程内心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物理学基础,要不是作者用一些比喻来解释我几乎是一点看不下去的;另一方面我阅读的过程中一直在产生对未知世界的恐惧。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很多研究心理学精神病学哲学的人会有点不正常了:在自己没有牢固的世界观体系的前提下去深入研究新的理论是很容易让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会有走入邪教徒的危险,作者也在书中说好几个患者都有邪教主的潜质,但是在已有的坚实的世界观体系下是很难获得突破的,因为用已知去解释未知,用已知去开发未知本就是互相矛盾的,就像我们用三维的理论去理解四维是不可能成功的,就像用男人的思维去理解女人只能是徒劳,你家的小狗狗永远也不会知道你今天早上不高兴是因为你昨晚失恋了。人类真的很渺小,从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来看,现有的认识也许只是天书中一个标点而已。
作者最后用"人生若只如初见"来结尾,是因为作者在接触精神病人的过程中对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迷茫,学的越多,疑惑越多,虽然一直在不停的思考和学习,也有了渊博的知识,可是总没有一个结论,总不能形成一个足以说服自己的理论体系。作者为此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读到纳兰容若这句诗:只要能对未知世界保持着敬畏之心和尊重之心,给自己一个尝试着去了解、辨析的机会,给自己思考和探索的可能,这不就是自己的初衷么,至于能不能找到最终的答案,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您也许正在阅读高铭写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也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赞叹,有关《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篇一】
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是天才?谁是疯子?
在我们眼中,那些言行不正常的人便被冠上疯子的称号。我们以一个所谓正常人的视角审视着这个世界。殊不知,那些被我们冠上疯子称号的人们或许也正在用一种另类的眼光观察着我们。谁能说清到底谁才是不正常的疯子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疯子”的内心世界。他们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专心致志地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些所谓疯子的人,对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研究颇深,说起来头头是道,而且理论依据充足,让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才是不正常的“疯子”。真是一本有魔力的可怕的书!
反观我们教育领域里的孩子,有些孩子总是与众不同,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课堂上左顾右盼,小动作不断。一度成为让我们头疼的坏孩子。对于这些“坏孩子”,我们斥责,惩罚,叫家长。但若我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弄清楚他们各种令人恼火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也许我们能发现不一样的他们。深入了解孩子并加以引导,才能让“疯子”成为“天才”。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宝藏,我们这些开发者要找准他们的路线及结构,小心翼翼地加以雕琢,使他们成为最闪亮的明珠,而不是被遗弃的废墟。孩子的美好未来,靠你我一起努力打造!
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篇二】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本书的答案是: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但是你可以在你自己眼中可以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或许在这一类人中,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就是精神病人。这个就是这本书主要新颖的地方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此书是高铭老师所著,里面的文字通俗易懂,都是以对话方式呈现的,读者大多可以很容易理解,并且能够随着作者投入到书的情景里面去,大多数看这本书的人都会废寝忘食,并且还可以看好几遍。在作者的描述中,让我知道在精神病人的世界中,原来有这么多的想法,他们的思维超乎了平常人的思维逻辑,他们的推理方式实在是不得不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让我刷新了对他们的认知。
他们的眼中,我们是那么的的无知、渺小、愚蠢,我很惊讶他们的想法,是那么的独特,创造了不一样的世界感知,他们能够通过很小的东西联想出更大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头脑无止境的思考下去。
里面有提到一个精神病医生,他说道:如果这个精神病人是快乐的,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打断他。是的,我们不要用另类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如果你觉得他傻的话,然后在他的眼中,你或许什么都不是,根本就瞧不起你。
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思考下去,生活下去。有时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或许他们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篇三】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你是否相信这是一个精神病人说出来的话?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同的。而精神病人及各种患有心理疾病的特殊群体,其实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恐怖。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或许颠覆了这个世界,违背了科学的客观事实,但是总能让人从他们眼里看到些不一样的东西。都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守住那条线便是守住了整个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算是一部访谈录,作者通过与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的对话来让我们了解到疯子抑或说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不同于寻常人的世界观。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在一个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却陷入心理困境的少年眼里,“人们是一个长长的虫子怪物,从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场,延伸到好多地方。因为我们的动作在每个时间段都是不同的,所以跨越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条虫子,从某一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时间段结束。而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绝对四维生物,它们先看到我们死亡,再看到我们出生,没有前后因果。”或许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思维虫子,但少年强大的想象力确实令人震惊。虽然不能以正常的思维去看待他的观点,但是,儿时的我们也都曾有过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也会不理智,也会幻想,我们又何尝不是疯狂的呢。
只是我们习惯于这个世界是我们认为的那个样子,而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什么都是正常的、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从各个方面来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而我们都没有错,只是我们都有各自的认知方式。
我们肯定都吃过苹果,可是在你看来,苹果是什么味道呢?甜?脆?还是清香?或许看起来完全相同的两个苹果吃起来却是完全不同的味道。但是在一个精神病人的世界里,他是拿着预先准备好的苹果,一步一步地品尝着,陶醉地回味苹果的滋味。他心有坚持,偏执成瘾,但我们又何曾有过他那样的用心去感知事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这个特殊群体充满了敬畏,因为他们创新了我们看到事物的方式,他们教会我们凡事要充满好奇心,这样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篇四】
多数书籍,都是把微小的事物放大来看,无论是情感,还是理论,可是这本书是不一样的,他用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让我们置疑的世界。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在询问着自己,询问着这个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循规蹈矩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在询问,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过于偏执。他们把细微的事物放大,用他们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
还记得一位病人,他喜欢盯着石头看,他觉得石头是有生命的。也许在我们看来,冷冰冰的石头怎么会有生命,可是,石头可以提供养分,可以养活植物,也许他不会消耗生命,但是我们又如何肯定他们没有生命?
另有一位病人,他喜欢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因此,他身边的人都觉得她不正常。在作者与她交谈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不禁认为她是正常的,而且还赞同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没错,孩子们不愿意表达他们的想法,大人们总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定义,孩子们看到的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但是那位“女病人”说的没错,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认为的有趣的东西。
我们被教育着拥有自己的思维定式,往往不敢扩展和更新自己的想法,就这样,许多人陷入狭小的圈子里活了一辈子。
书中的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是天生的蛊惑着,就像作者说的,他们都有点像邪教教主,可以把人带到他们所认为的世界中去。这是因为他们都对自己的'观念深信不已,并且他们希望所有人都相信他们所坚信的东西。记得有一位病人,他认为女人终究统治世界,也许他说的并不正确,可是,科学也证明女人比男人基因上的先进性。不管是真是假,他们都认定自己所认为的观点。
不得不说,这些所谓的精神病人只是世界观与他人不同,他们所看所想都与大多数人不相同。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但是他们所认为的就一定是谬误么?
有一个小姑娘,他可以看到天空的不同的颜色,蓝色会发生好事,红色会发生不好的事,所以她厌恶红色。她也因为家人的不理解,变得不爱说话,更戴上了墨镜,不去看天空的颜色。也许,这真的是她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也许,这些颜色源于她的内心。可是并不能因为这个而觉得她不正常,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一个人的正常或者非正常。反而,我倒是希望有这样一种能力,去提前感受自己的祸福。
有一个男人,他很神奇,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小说中的一部分,包括作者本身,最后她预测出了她半年后将离开疗养院,他的确做到了,在作者采访他的半年后。不得不说,他的预感很准确,也许,我们真的人生真的只是一部小说,而作者,正是我们自己。
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很感动。那个老妇人在老伴死后,仍然觉得他还活着,并依旧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也许那个老人真的还在,但是只有老妇人看得见,或者,老妇人知道他不在了,但仍旧希望他还在,只是这样的骗着自己。可是,这也是一种永远。
婚纱在衣柜里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渐渐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事因为你,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就是这样一本书,他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就是这样一本书,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有时候,用精神病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更能去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篇五】
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这本书,我便试着读了,读后才发现这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
《疯子在左天才在右》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读者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其内容的真实性我并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是真的,我觉得他们是早出生的天才。(出生的时间合适的是普通人,早一点的是天才,再早的是精神病,我认为。)
我不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子虚乌有,只是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但我们不知道的就不代表没有或不正确,只是我们的见识达不到而已,就像书中说的:蜡烛照不到的地方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
当看完几个关于物理科幻的章节时,我感觉他们所说的'内容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解释一些科学谜题,不管正确与否,思路很新颖。我总是边看边想,仿佛看到了世界真相。对蚂蚁,石头是另一种生命形态的说法让我惊呆了,想法新奇,但逻辑却无懈可击,我们过去的观念太循规蹈矩了,就像我们一直坚定地认为生命必须要有水,总是用自己来做标准,难免有些狭隘。另外一些哲学的东西也使我欣喜不已。而这书中的好多东西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一边看一边笑一边醒悟,感觉很好。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是想尽快尝试(是不是我也有精神病啊)。
这本书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毕竟不是谁都想听这些怪人在想些什么又说了什么,但或许只有这些人才能摆脱常规思考吧。即便书中内容不是真的,当本科幻小说看也是不错的啊!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1500字
最近利用一个月的零碎时间我把这本书大体看完了,非常佩服作者及故事中每个人,看这样一本与常人世界观几乎不一样的书籍之后,我觉得其中的一些人真的是让人敬畏的。
作者在这本书里写了48个案例和2个篇外篇,共50篇。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以对我的震撼程度排序:量子物理学、宇宙观、人的心理与精神世界、生物学、人体学、宗教、佛学禅修、玛雅文明等等。很难想象但又情理之中,作者不是上述任何一个领域的业内人士。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这本书虽然充满密密匝匝的专业科学内容,但又明了通俗,逻辑清晰,颇有张力和震撼效果,这是它非常好看的理由之一。
故事人物他们的理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几乎都是清晰的,对于那些偏执的人,我甚至有点惜惜相惜,可能是每个人生活中都是有自己固执的一面。但是,我更加佩服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即便不被普通价值观所认可,但是他们仍然自信的坚持着自己,也许正是这种执念才会让所谓的普通人觉得他们不正常。
不过,以不同的角度看的话,可能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正常人吧。每个人的精神不一样,所以更加不可能得到统一,所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世界的话,都会得到一个不同的结果,那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又该怎么划分呢?
另外,虽然读这本书使我们正常人知道那奇怪的人群(与我们不同的病人)到底是怎么样的所思所想、怎么样的行为方式(其实能做到这个已经很不易了),但作者并未流于揭秘爆料之市井谈资,字里行间还可看出开阔的人文情怀。真正尊重真理的人,勇于探索未知的人,本质上大抵都开阔、纯粹、并且有着大的善良。大的善良和大的智慧又同源同质,于是,我有时候看着看着作者和这群疯子和怪人的对话,还有点要泪水盈眶的架势。把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用心的倾听和交流,这更是这本书最美好的地方。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基于物理理论的几个故事,关于四维空间、平行宇宙、超弦理论等这些概念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觉得研究这个物质世界是个如此神妙的事情,再读到这几个章节的时候,总是会跟着作者所描述结合一些科幻大片去想象这些概念。让我最羡慕的是其中两个天生异禀的人,一个是能模糊将人看成的动物,一个是能看到天空不同的颜色。让我最震惊的是三个小猪的故事,讲的是人格分裂的情况,关于人格分裂我一直都觉得是件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也没有在现实中见到过,所以还是不能理解两个人格在同一个身体中存在,而且还能进行交流,想想就觉得恐怖。
说到这,不免要赞叹一个完全凭借自己探索精神的人,除了工作生活,还可以了解如此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端科学;居然可以用4年的时间(班还是要上滴,但是几乎是所有的休息时间)通过各种人脉,得以和精神病人、心理障碍患者等奇奇怪怪的边缘人近距离接触。作者说有时候和一个精神病患接触有可能要接触10余次,才有一次有效沟通。当他们在发病状态下,对话或者其他形式的交流太困难而几乎不可能得到什么确实的交流。但他们什么时候发病,程度如何,却完全不可控。只能一次一次的去探访,直到积累到足够多的资料和对话录音,知道了这个案例的始末。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很多个涉及到量子物理的案例,瞬间就觉得自己被那些精神病人秒杀了,我一正常人连精神病人的一半智商都没有啊,真是可悲!后来看多了什么量子物理,什么时间的终点,就突然会觉得这些精神病人和先知一样,所有人类未解之谜在他们那块儿基本都不是问题。也开始产生对未知的恐惧,是不是石头也是有生命的?是不是真的有人会把人类看成是动物?是不是真的有人可以看到每天的颜色是吉是凶?
时间是不是真的不存在?我们生存的空间是不是还有第四维?多宇宙理论是不是真的?特别恐怖的是,我开始怀疑那个外星人说地球上的实际人口是170亿,现在活在地球上的只是一些表象的人,而那些真正具有高科技和高智商的地球人都是隐藏起来的想到这些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渺小,感叹这些精神病人简直都是天才。
2016年学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导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
【读后感范文】:
这是高铭所著的小说,又称《精神病人的世界》,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我在大一时候有幸阅读该书,这是一本引发人反思人生,思考社会,拓展思想的书。其实看完后,我整个人都混乱了。
如百度百科介绍: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访谈录形式的文学作品。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叛逆,又有谁能说我是正常人呢,这本书,从精神病人了解这个世界,也许他们是疯子,但是他们做到了我们未曾做到的事,他们是独特的、唯一的,没人敢说天才不是疯子,疯子不是天才的。
一个研究玛雅文化的精神病人,十几年时间,他都在研究分析玛雅文字。他说,英语是一维语言,是左右结构;拥有左右、上下结构的中文是二维语言;而玛雅文字是三维语言,她拥有左右、上下、前后结构,其中前后结构代表时间先后云云。其实这蕴含的意义很深远,先不说他对玛雅文字理解的错否,就语言文字维度而言,他的领悟已经远远超过普通人。从他的语句,我觉得他暗示些什么。如:计算机储存是二维01位储存,是否有类似三维至多维的更简洁储存方式?计算机计算中的串行,并行,接着是串并行结合,那多维形式的计算会不会很快就出世;写代码中我们极少将时间作为准确量来判断,以后呢?进一步想,物理三维是长度、温度、数量,而我们用到的只是什么呢?
他又有说玛雅原文并没有说2012是世界末日,而是指从此进入新纪元,可能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颠覆性进展。该疯子分析,这个理论被一些人误解或被宗教利用了,越传越邪门。玛雅原文具体内容我不了解,但是宗教的言论散播、棋子以及背后的目的倒是很值得探讨。反观当今我们不积极不求甚解,被末日论哄得一愣一愣的,而一个精神病人通过大量翻查资料,得出独家解释,却被人当异类。之前保钓鱼岛的打砸事件,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历史上中日关系,以及钓鱼岛这个导火线,散播激进言论以让国人打砸路上日产车、商铺等等。很明显打砸损坏自家财物是很愚昧的,但为什么当时打砸事件还是能发生呢?如此靠不住脚的言论都能在群众中引起打砸违法事件,棋子是谁?目的是什么?引发事件的缘由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不探讨分析反倒甘心当棋子。同时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团队、公司等。管理公司如同治国,在大公司中,特定的条件下,小言论也会引发大事件。如何避免、如何治理这些事情,不同国家、公司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探讨。且中华历史几千年治国治家理念,这巨大宝藏却被忽略,这不得不说是当代部分人的悲哀。
访谈记录中,有一个喜欢跟石头说话的精神病人,她认为石头具有生命,且是高级生命,它和人类完全不同,人类生命太短暂了,就算我们一辈子一直不动,它们也注意不到,就像我们看不到朝生夕死的某些细菌一样。其实这也很有道理,我们对生命的定义,那是从人类角度出发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类沉迷于观察石头、水流,会被认为精神病,而换成一个细菌观察人类,我们会觉得它很伟大?那回到我们之前的话题,我们之所以觉得那个研究石头的人是神经病,是他真的脑袋断路还是我们不肯接受这样的观念?话题转到最近美国通过同性恋婚姻法,在很多西方国家,同性恋结婚已经合法化。而在我们中国,这种观念却是遭到鄙夷的,是万万不能的。先不说同性恋是否违反道德、人类生命延续使命等等,就单单同性恋这个观念,在以前,同性恋者会被看成异类。而今天却有同性恋一片天。以前黑人被当成奴隶、被当成肮脏的种类,现在人种之间对待已经相差无几。精神病人目前的观点不被当今世人接受,但他们也并不应该受人鄙夷唾弃。
周围观念、制度以及耳濡目染的行为形成了我们的思想,在某些奇怪人面前,我们显得无知。而另一方面,我们觉得他们很奇特古怪。众人太多,谁都不想成为异类。奇怪的人占少数,故成精神病看待。《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书名也暗示着天才和疯子在某方面是相容相通,观看该书中,我领悟到的是对精神病人的看法,对世界的认知,更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以及丰富的历史精华。
有人说这本书很好云云,其实我觉得未必很多人体会到了它的好。之前我一直当看故事一样翻看该书,获取的只是一些奇怪模糊的观点,加上一大堆看不懂的哲理,觉得很新颖,很深奥,然后逢人也说好。细细看,其实作者埋下了很多对当今道德生活观念等等的怀疑以及疑惑,看久会觉得这应该是本思想禁书,亦会觉得大家应都来感悟下,多元化地看待事物。又或许,这本身是精神病人的世界,脑电波不同的我思考方式不同是体会不到他们的真正所想。谁知道呢?我家里的小猫在一动不动思考人生时候,我准会逗它出来玩玩,它再这样我妈就会过来喂药了。人生是什么,我和妈可不敢一动不动地思考。
【内容简介】: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看似。
多年前我曾经收到过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的那句话很动人:最精彩的,其实就是世界本身。也就是看到这句话不久,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环游世界,因为总觉得有必要认识下自己生活的这个星球。也就是有了这个愿望后不久,我想到了刚刚提到的问题: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在好奇心驱使下,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答案。但是我发现,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就在我为此困惑的时候,某次听一个是精神科医生的朋友说起了一些病例。然后好像明白了一些:明白为什么没人能说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
道说:这里是人间;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看来,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
于是我开始饶有兴趣地问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不过,并没得到态度认真的回答。
为什么呢?大概因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更多的人对于我这种不忙着挣钱,不忙着找老婆,不忙着升职的行为表示不解,同时还半真半假地表示关注:你疯了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00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00字》
在智者的领域中,天才站在左,疯子站在右,那中间是谁呢?题记
周末两天,恰好时间充足,我便乘此机会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这是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我可从未听说过这类书籍)。作者高铭用了四年时间,接触了数百名非常态人类才完成这本着作。
书中讲述了作者与多位精神病人接触的经历,每一个故事都简单明了,又扑朔迷离。总而言之,它们(故事)清楚到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以致于更加迷雾重重。在他(作者)所接触到的患者中,有研究哲学、心理学、人体、生物学、宗教(主要是佛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玛雅文明的各种各样的人,还有一些多重人格者,永生者,小说家以及俱怕梦境、细菌甚至是月亮的人。作者的写作水平很不一般,他将每个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已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他们就在你眼前与你交谈。由此可见,作者在收集素材与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才让我们读者阅读时体会到了一种特别的乐趣。
读完书之后,多数患者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知识渊博,机智过人。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具备了天才所具备的天资,可谓天赋异禀。然而,过人的天赋与他们极端的思想所结合之后,所诞生的便是一个畸形(心理上)天才疯子。例如:有位少年因研究量子物理学太过痴迷,结果渐渐产生了幻觉(也许他所说的东西真实存在,但我们无法看见,目前的科学也无法解释),最后进了精神病院治疗。还有一位公务员,为了研究玛雅文明及其预言,不惜辞去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研究,时间长了后精神开始出现异常,终于被判定为精神病人。但是,不管怎样,他们的智慧与能力不可否认,尽管在我们眼中他们是非常态人类,但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了解了一些我们所不知的事物,让我们误认为他们有问题。因此,疯子即是超能智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天才。
尽管疯子的智慧超于常人,但由于他们思维方式不同常人,甚至会产生危害,所以总要被关在铁门与铁窗的后面,与囚犯无差。然而一些天才有时也会透露出疯子的影子。如果说疯子是另一种天才,那么天才就是没被关起来的疯子。因此,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一个词中庸。所谓中庸,就是中正和永恒持久,这是一种为人之道,处世哲学。中庸的智慧,不仅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这恰好填补了精神病人不善于打交道的短处),也是在做人做事上实用的学问。学习中庸,可以让你受益终生,也许中庸之道不能让你成为最聪明的人,但它可以让你成为人际关系最好、为人处事精明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恰好介于疯子与天才之间。所以,我希望我自己和所有正在努力的人,一定要学会中庸,切不可走两个极端,否则你不是名垂千古便是一事无成,这样对人而言精神压力不是太大了吗?与其这样,不如学习中庸,让自己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成为人才),我将会继续努力,决不偏左或右,笔直地走下去。
天才与疯子并排站着,中间有条粗线将他们一分为二,而人才便站在这条线上。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00字》
天才和疯子是个怎样的界定?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小时候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想,天才就是高智商,疯子就是精神病,仿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永远不可能有交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改变了很多我对这两者的看法。
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书之一,即使是有之一,也不影响我所表达的对这本书的喜爱,好久没遇到一本自己如此喜欢的书了。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作者轻松的笔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展示了的一个自己几乎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展示出来的独特视角。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疯子都是精神病院里,精神出了问题,神经错乱,举止怪异的人,简而言之,即是脑子有病。然而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我发现疯子不应该被这样子定义的,他们中很多有自己的思想,页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学性的,就像书中的四维虫子和时间的尽头等节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维是很严密的,所讲到的量子力学也是有根有据的,讲述时思路清晰严谨,若是在大学课堂讲课,相信是很有资深教授的范儿的。但是这样的人却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人们把他们当成疯子,只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被绝大多数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若是人们能宽容地对待这样的思想,换个角度来看疯子们一些天马行空式的想法,或许他们就是坐在研究院的科学家了。
天才和疯子有时只是时代的差别,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整天拿电脑,航天飞机什么的来说事,人们肯定也觉得他们是疯子,可是在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对此有丝毫的质疑,它们都成为了现实。再如,尼采,梵高,爱因斯坦等天才都有不被大家所理解的时候。尼采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这位自称是太阳的哲学家后来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梵高也因自己的画风和当时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见,后来也进了精神病院。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理解万岁。我想在以后的日子,即使我不懂疯子们的世界,我也会尊重他们的想法,有时并不是别人的想法怪异,只是那是自己没法达到的高度。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00字
在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刻,我才知道,本来我要看的那本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个叫做高铭的作者写的,而我看的这本是一个叫祈莫昕的作者写的,我不知道这两本书重名又撞封面是巧合还是别的原因,我只知道,我好像看错书了,因为是一个高中同学推荐去看这本书。不过没关系,歪打正着,这本书也有它值得一看的地方。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人脑是如此精妙的存在,也不能说不知道,就是没有这个概念,也不知道精神疾病,会有那么多种类。
不论是被害妄想症、如脉动广告中站不直的人,还是把妻子当作帽子的人,在我们看来都匪夷所思,可它们又是真实存在的精神问题。为何会把妻子当作帽子,又为何斜着站而不自知,不说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不懂,那些专业人士可能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们或许知道这种病叫什么名字,或许也知道这病是大脑的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可他们一定说不出来,为何会把妻子当作帽子,这种问题,或许本人才清楚。
再说一说书中所提到的性变态。书中说露阴癖包含了对女性的仇视,一般患有这种病的人,大多是幼时被女性伤害,所以很享受那种在女性面前坦露生殖器而看到她们惊恐的表情的快感。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虽不是我亲身经历,却也听到了其他女同学绘声绘色地描述,从那时开始到我看这本书之前,我只把他归结于变态,却没有去深究变态从何而来,现在我知道,它是一种精神问题,虽说这样的行为确实让人讨厌与反感,但精神问题好像也让我们无可奈何。
托马斯曼更曾说过:他的天命就是他的天才,但是,他的天才还有另一个名字:疾病。他是形容的尼采。纵观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从政治家、思想家,到文学家、科学家、小说家,许多人都是患有精神疾病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这样的一种状况,就像有人曾说:你看疯子是疯子,他看你却是傻子。就好像,只有当你的精神境界到达一定的高度后,你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而你此时的精神状态别人也理解不了。书中说,凯撒大帝、牛顿、尼采、海明威等等历史上许多的著名人物都因精神问题而饱受折磨,可他们给历史带来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好像没人能说出这到底是好是坏,毕竟他们更接近真理的天堂。
总的来说,这本书介绍了许许多多的精神病类型,让你在充满疑问的同时又有甚多思考。但作者最后说,这些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全凭你自己,如果你信,便是假的,如果你不信,便是真的。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懂其中的含义,反正我没看懂。
教师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汇总
导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小编收集整理了这部著作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读后感1】:
在智者的领域中,天才站在左,疯子站在右,那中间是谁呢?题记
周末两天,恰好时间充足,我便乘此机会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这是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我可从未听说过这类书籍)。作者高铭用了四年时间,接触了数百名非常态人类才完成这本着作。
书中讲述了作者与多位精神病人接触的经历,每一个故事都简单明了,又扑朔迷离。总而言之,它们(故事)清楚到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以致于更加迷雾重重。在他(作者)所接触到的患者中,有研究哲学、心理学、人体、生物学、宗教(主要是佛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玛雅文明的各种各样的人,还有一些多重人格者,永生者,小说家以及俱怕梦境、细菌甚至是月亮的人。作者的写作水平很不一般,他将每个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已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他们就在你眼前与你交谈。由此可见,作者在收集素材与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才让我们读者阅读时体会到了一种特别的乐趣。
完书之后,多数患者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知识渊博,机智过人。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具备了天才所具备的天资,可谓天赋异禀。然而,过人的天赋与他们极端的思想所结合之后,所诞生的便是一个畸形(心理上)天才疯子。例如:有位少年因研究量子物理学太过痴迷,结果渐渐产生了幻觉(也许他所说的东西真实存在,但我们无法看见,目前的科学也无法解释),最后进了精神病院治疗。还有一位公务员,为了研究玛雅文明及其预言,不惜辞去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研究,时间长了后精神开始出现异常,终于被判定为精神病人。但是,不管怎样,他们的智慧与能力不可否认,尽管在我们眼中他们是非常态人类,但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了解了一些我们所不知的事物,让我们误认为他们有问题。因此,疯子即是超能智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天才。
尽管疯子的智慧超于常人,但由于他们思维方式不同常人,甚至会产生危害,所以总要被关在铁门与铁窗的后面,与囚犯无差。然而一些天才有时也会透露出疯子的影子。如果说疯子是另一种天才,那么天才就是没被关起来的疯子。因此,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一个词中庸。所谓中庸,就是中正和永恒持久,这是一种为人之道,处世哲学。中庸的智慧,不仅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这恰好填补了精神病人不善于打交道的短处),也是在做人做事上实用的学问。学习中庸,可以让你受益终生,也许中庸之道不能让你成为最聪明的人,但它可以让你成为人际关系最好、为人处事精明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恰好介于疯子与天才之间。所以,我希望我自己和所有正在努力的人,一定要学会中庸,切不可走两个极端,否则你不是名垂千古便是一事无成,这样对人而言精神压力不是太大了吗?与其这样,不如学习中庸,让自己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成为人才),我将会继续努力,决不偏左或右,笔直地走下去。
天才与疯子并排站着,中间有条粗线将他们一分为二,而人才便站在这条线上。
【读后感2】:
你有没有过从自己的视角去审视精神病人呢?精神病人到底又是怎样的呢?翻开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你会像在与精神病人谈话一般,书中便会有你所好奇的答案。
本书作者高铭耗时四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诸多神秘机构,得以与数百名非人类直接接触,最终产生了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本书的封页有些诡异,在一块长方形内有许多众人所看不懂的奇怪的画中,左右两边各有半块人脸的影子,大概代表天才和疯子的关系吧。
在此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翻到了第一面,题目是生命的尽头。我顿时一惊,与精神病的谈话竟然谈如此高深的话题,难道这是一个哲学家精神病?
我带着许多疑问往下看,渐渐地,我的脸色变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女人,在地球上找到了一种新的生命形式。比如她说:蚂蚁是一种生命的细胞。蚁后是大脑,兵蚁是身体的防卫组织,工蚁是细胞,嘴、手用来找食物,用来传递,维持大脑。它们聚在一起,就是生命。石头也是一样,但是是另一种生命形式,其实它在动,只是太慢了,我们感觉不到而已。
宇宙如此之大,除了地球上的人类,其实还有许多不同生命,只不过生命形式不同罢了。只有用于探索、执着,善于发现的人才会注意。她注意到了不同寻常的事物,而其它人却认为她是精神病,实际上是其它人的无知与愚蠢。就像哥白尼发现的日星说,就像凡高早年画的画一样。
许多天才都是埋没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坚信真理的天才,只有碰上相信真理的人,真理才会发出金光,造福于人类。
倘若有一天,你觉得你在和一位精神病患者讲话,没准,他便是潜在的天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写的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奇,还有思想的震撼
【读后感3】:
其实这本书很早就读完了,之所以没有立刻就写下读后感,是因为读完书后,思维还没有跳出书中的观点。也许过段时间,以局外人去审视,别有一番滋味。恰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许多天才在活着的时候他们的思想无法被普通人理解,如是被人认为疯子,直到死后他们的努力被后人证实了,人们才感叹自己的愚蠢。疯子,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疯子的。一个疯子,他会痴迷于某件事,天天去想,去做,且对其他事毫不关心。他们通常在某一方面有高于常人的天赋,而且他们的想法通常逻辑严密,并不是无稽之谈。他们是疯子吗?在他们自己看来,并不是,他们觉得自己是正常人,甚至觉得我们普通人的思想有点不正常。他们之为疯子,是我们正常人认为的,我们不理解他们的想法,也从没有去了解的欲望,就给他们贴上了疯子的标签。
最美丽的莫过于这个世界本身。这个世界是什么呢,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积起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是时间的累计。在大部分人眼里,这个世界就是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有的严密的一套逻辑,去解释已经发生的,将要发生的事情。由于每个人的逻辑相互之间差异性有大有小,于是有了对某些事看法不一样的现象。有自己独特想法的人注定是孤独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了解你,甚至有人会试着改造你。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物质主义,享受主义横行的时代,人们很少去叩问自己纯真的内心,活着活着都有点讨厌自己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真正好的词,会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领悟。 假如时光倒流,我依然屈服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毫不掩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内容简介】: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看似。
多年前我曾经收到过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的那句话很动人:最精彩的,其实就是世界本身。也就是看到这句话不久,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环游世界,因为总觉得有必要认识下自己生活的这个星球。也就是有了这个愿望后不久,我想到了刚刚提到的问题: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在好奇心驱使下,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答案。但是我发现,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就在我为此困惑的时候,某次听一个是精神科医生的朋友说起了一些病例。然后好像明白了一些:明白为什么没人能说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
道说:这里是人间;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看来,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
于是我开始饶有兴趣地问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不过,并没得到态度认真的回答。
为什么呢?大概因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更多的人对于我这种不忙着挣钱,不忙着找老婆,不忙着升职的行为表示不解,同时还半真半假地表示关注:你疯了吗?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范例(5篇)
一篇好的作品读后感该包含哪些视角呢?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把我们的触动记录下来,请阅读以下读后感大全精心收集整理的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篇1】
以前阿秀曾经跟我提到过这本书,我貌似也看见她在我电脑里也下过这本书,当时我也没在意。后来也托她的福,张章同学把这本书交到了我手里!当然当时的使用权不属于我,后来因为些原因最终使用权还是属于我了。照这么回忆其实我跟这本书还挺有缘,若不是我在莫大的东台大润发超市巧遇张章同学三次,这本书也不会到我手里啊!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作者采访精神病人时的故事。通俗的说,就是以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我们不断质疑的世界。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质疑这个世界,例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活着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等等一系列的质疑!我们正常人也许只是从表面分析一下。而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偏执于他们所执著的事,把一些微小的事放大化的来看,以至于做出些极端的事情。所以在正常人的眼里他们病了,俗称“精神病患者”。
书中提到有很多精神病医师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最终他们也“病”了,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本来就存在些因素。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他们内心里面的平衡点被打乱了,所以“病”了!其实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关键在于内心里那个平衡点!
书中有两个爱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说明。摘抄的。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认为他活着。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丧偶的中年人,不断的学习生理等课程,为了复活爱人。
感触很深,然后静默不言。
’‘’‘’‘’‘’‘’‘’‘书中有一段是讲“角度问题”。一个女“患者”说在工作外她会是个孩子,她喜欢这个新鲜的世界,而不是去习惯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这个女人其实没有问题,反而是认为她有问题的人才有问题。不是每个人都习惯墨守成规,孩子是最好的列子。不是所有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就是对的,大多数人认为错的事情就是错的!而那个“大多数“的界限往往让我们思想上有限制了,所以渐渐的我们也就习惯了!
书中结尾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篇2】
全书以对话的方式叙述作者与一个个“精神病人”的交流故事。每翻起书本,自己就仿佛变成了作者,对面坐着“精神病人”,我们在沟通,在对话。
书中曾多次谈到角度的问题,每个人所看到的、理解的世界仅仅是自己的那个世界。更多更多的世界需要我们去看,去探索。
我在你眼中是疯子,你在我眼中也是疯子,到底谁才是疯子?
书读一半,里面介绍的大部分“精神病人”其实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偏执和痴迷,类似于“走火入魔”。他们都有着一堵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且不可攻破的墙。
花了两天空闲时间急切地将这本书看完了,好像有很多感觉,也不知从何表达。世界上存在着许多未知,我们都无法理解、相信,就像古代的人无法理解现代的生活。
类似一个没有边际的容器囊括着所有,我们称之为世界,我们也在这个容器里以某种方式一直存在着。人类幻想着永生,永生之后呢,可能就是毁灭。
人生总要有点乐趣或执着,不然,人生不就太没有意义了吗?
偶尔一个人的时候,或许是在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候,会突然想到死亡,会想到死了之后。没有感觉、没有记忆、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虚无的。那个时候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与悲哀,会怀疑人生的意义和追求,从死亡那一刻起,世界上的一切对你来说都没有关系,反正你也感觉不到。
幸好,这种恐惧和虚无只是暂时的,我依然会想到我的亲友、类似我的每一个人、会感受到世界给予的美好。
每一个人都会死去,或许每个人都会害怕,但是又怎样,我们的存在只限于当下的一刻,过去的你不存在,未来的你也不存在,你的思维,想象,一切也只存在于此刻。活在当下或许就是人生哲理,隐忍和低调或许就应该是人生的处事原则。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篇3】
多数书籍,都是把微小的事物放大来看,无论是情感,还是理论,可是这本书是不一样的,他用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让我们置疑的世界。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在询问着自己,询问着这个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循规蹈矩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在询问,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过于偏执。他们把细微的事物放大,用他们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
还记得一位病人,他喜欢盯着石头看,他觉得石头是有生命的。也许在我们看来,冷冰冰的石头怎么会有生命,可是,石头可以提供养分,可以养活植物,也许他不会消耗生命,但是我们又如何肯定他们没有生命?
另有一位病人,他喜欢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因此,他身边的人都觉得她不正常。在作者与她交谈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不禁认为她是正常的,而且还赞同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没错,孩子们不愿意表达他们的想法,大人们总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定义,孩子们看到的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但是那位“女病人”说的没错,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认为的有趣的东西。
我们被教育着拥有自己的思维定式,往往不敢扩展和更新自己的想法,就这样,许多人陷入狭小的圈子里活了一辈子。
书中的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是天生的蛊惑着,就像作者说的,他们都有点像邪教教主,可以把人带到他们所认为的世界中去。这是因为他们都对自己的'观念深信不已,并且他们希望所有人都相信他们所坚信的东西。记得有一位病人,他认为女人终究统治世界,也许他说的并不正确,可是,科学也证明女人比男人基因上的先进性。不管是真是假,他们都认定自己所认为的观点。
不得不说,这些所谓的精神病人只是世界观与他人不同,他们所看所想都与大多数人不相同。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但是他们所认为的就一定是谬误么?
有一个小姑娘,他可以看到天空的不同的颜色,蓝色会发生好事,红色会发生不好的事,所以她厌恶红色。她也因为家人的不理解,变得不爱说话,更戴上了墨镜,不去看天空的颜色。也许,这真的是她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也许,这些颜色源于她的内心。可是并不能因为这个而觉得她不正常,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一个人的正常或者非正常。反而,我倒是希望有这样一种能力,去提前感受自己的祸福。
有一个男人,他很神奇,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小说中的一部分,包括作者本身,最后她预测出了她半年后将离开疗养院,他的确做到了,在作者采访他的半年后。不得不说,他的预感很准确,也许,我们真的人生真的只是一部小说,而作者,正是我们自己。
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很感动。那个老妇人在老伴死后,仍然觉得他还活着,并依旧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也许那个老人真的还在,但是只有老妇人看得见,或者,老妇人知道他不在了,但仍旧希望他还在,只是这样的骗着自己。可是,这也是一种永远。
婚纱在衣柜里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渐渐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事因为你,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就是这样一本书,他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就是这样一本书,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有时候,用精神病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更能去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篇4】
很有趣的一本书啊。精神病学本来就是一门有趣、深奥的学科。此书用例子加以分析并引出病例,真的很不错,在阅读的同时也不断地思考搜索学到的知识分析其人物特征并联系疾病,在最后有结果和分析讲解,简单易懂。正如书本上所说,天才和疯子之间、善与恶之间都近在咫尺,那么一点点平衡若把握不了,就会拥有另一个世界。人是很容易被环境改变的,并且改变得难以察觉,特别是变恶,就像肿瘤般扩散,从头到尾、彻彻底底。人的大脑是很奇妙的,潘多拉宝盒如何打开、释放,在乎环境、在乎自己,好的环境会给人好的开始和良好的心理;当然,恶劣的环境也有让很多人变得坚韧。不过,一些我们看似不正常的人,在他们眼里,我们也属于精神患者。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不一样就会出现不一样的心理和结果。
绝顶的天才都有精神的一面,所以他们才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或者说是常人觉得一样的事物)。生活在这个世界,平等看待他人,因为,毕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你是那个疯子,他是那个天才。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篇5】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某杂志上。杂志登载了书中的一篇节选故事,讲的是一个姑娘总是把人看成各种动物,而这些动物的习性和那个人的性格竟然惊人的吻合。惊奇之下更激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于是忍不住到图书馆借来一读。
本书是一位原本是公司项目总监的高铭,由于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以及边缘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各种手段倾听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心声后整理成的笔记,也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手记。
一开始,我的确是抱着看看“精神病人”的娱乐心态进行阅读的,可是没看两篇,这本书的内容就让我对这个世界,这个维度有了全新的视角和认知。书中的病人大多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张牙舞爪意识不清的精神病人,相反,他们中很多人有着自己对世界独特的认知角度与方式。在他们之中,有的认为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而是细菌。细菌奴役着人类,细菌寄生在人类身上,获得它们需要的物质。当人类的存在真正威胁到细菌时,细菌便会轻而易举地消灭人类;有的人认为石头有生命,会说话,我们的生命在石头只是短短的一瞬。于是她每天每天蹲着研究石头,试图与石头交流而因此被认为精神不正常;有的认为世界是多维度的,而自己却不属于这个维度,而是从一个更“先进”的维度中被通过量子论转移到这里的这些不同的世界,在平时看来的确荒诞可笑,可是当真正倾听他们的世界和想法,却也有着存在的合理性,甚至让人开始怀疑自己从前的认知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正在工作的“病人”,每个月总有这么几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关闭一切通讯设备,断电断水,拉上窗帘,让房间一片黑暗,使自己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之中。他只准备水和没有味道的面包以满足生理需要,然后躺在里面,就这么呆上几天。他说在这几天中,他什么都想什么又都不想,自己一个人感受自我。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觉,都处于全新的状态。这是一种多奇妙的感觉啊。这让我联系到自己,平时离不开电脑,更离不开手机。吃饭、上课想要少碰手机却又时常忍不住掏出来刷刷微博与人人。自从有了手机电脑电视,的确我们很少有时间可以安静的看看自己,世界充斥着各种声音,太杂、太乱,以至于我们什么都听,又什么都听不到。挑几天留给自己,隔绝自己,审视自己,我也许会想想自己都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是不是真的存在着,而不是随波逐流行尸走肉这不是和孔老夫子的“三省吾身”有着一种奇妙的契合吗?我从心底不认为这个人是“病人”,他只是用自己的办法审视自己,这也是现时代社会很多人缺少的却又急需的一种心态。
精神病人和正常人,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正常人。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当全世界都是神经病时,正常的那个就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那么我现在所属的世界中,究竟是大多数人是正常的,还是那小部分人才是正常的呢?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看法,我却认为这没有界限。谁规定世界上只能有两种人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范文1000字
导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小编收集整理了这部著作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读后感1】:
我不知道我会如何评价这本书,我只知道我不会去买这本纸质书,也不愿意再读这本书。因为,如果我有可能深陷其中的话,我的位置一定是在右边,绝不会是左边左边不是我所期籍的、右边更不是我想拥有的。我最期望的就是可以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无需惊澜壮阔的完成我的人生旅程!
记得读过一篇科技文章,说是香味和臭味其实是一种物质,只是它们之间有个临界点,临界点一侧为香味、另一侧反之则为臭味。那么我想,这个临界点的直径一定非常大,因为太多太多的物质不香也不臭。同理,天才和疯子是否应该也归于同源?同样,这个临界点是否也很大?因为这个世上,世俗眼中评价定论的普通人也是绝大多数。就让我们永远可以处在这个临界点之内吧
曾经接触过一位精神病患者,是我同事的老婆,我们代表单位去看望她,目的是规劝她不要再来单位闹事,至于她为什么来单位闹已经不记得。和她聊过之后,我曾非常疑惑,如此说话有条理、思路清晰敏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是精神病患者?!后来得知如此类较真、较劲的人发展到极致不能与现世社会之思想、状态、为人处事相融时,即可能被定义为精神病
对于天才,相信在世俗成则王、败则寇的社会价值体系中,景仰并趋之愿意成为其人者不在少数。对于疯子,只要不是狂燥型的、侵害他人型的,我相信我是愿意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情感表达,或许我们就是他们眼中的疯子也未尝可知?!我也相信他们或许就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未知的未来的天才!学会理解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才会让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平和,随之而来的是生活越来越美好,人人都甜蜜了,这个世界也就越来越和谐与和平了!
【读后感2】:
天才和疯子是个怎样的界定?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小时候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想,天才就是高智商,疯子就是精神病,仿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永远不可能有交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改变了很多我对这两者的看法。
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书之一,即使是有之一,也不影响我所表达的对这本书的喜爱,好久没遇到一本自己如此喜欢的书了。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作者轻松的笔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展示了的一个自己几乎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展示出来的独特视角。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疯子都是精神病院里,精神出了问题,神经错乱,举止怪异的人,简而言之,即是脑子有病。然而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我发现疯子不应该被这样子定义的,他们中很多有自己的思想,页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学性的,就像书中的四维虫子和时间的尽头等节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维是很严密的,所讲到的量子力学也是有根有据的,讲述时思路清晰严谨,若是在大学课堂讲课,相信是很有资深教授的范儿的。但是这样的人却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人们把他们当成疯子,只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被绝大多数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若是人们能宽容地对待这样的思想,换个角度来看疯子们一些天马行空式的想法,或许他们就是坐在研究院的科学家了。
天才和疯子有时只是时代的差别,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整天拿电脑,航天飞机什么的来说事,人们肯定也觉得他们是疯子,可是在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对此有丝毫的质疑,它们都成为了现实。再如,尼采,梵高,爱因斯坦等天才都有不被大家所理解的时候。尼采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这位自称是太阳的哲学家后来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梵高也因自己的画风和当时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见,后来也进了精神病院。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理解万岁。我想在以后的日子,即使我不懂疯子们的世界,我也会尊重他们的想法,有时并不是别人的想法怪异,只是那是自己没法达到的高度。
【内容简介】: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看似。
多年前我曾经收到过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的那句话很动人:最精彩的,其实就是世界本身。也就是看到这句话不久,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环游世界,因为总觉得有必要认识下自己生活的这个星球。也就是有了这个愿望后不久,我想到了刚刚提到的问题: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在好奇心驱使下,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答案。但是我发现,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就在我为此困惑的时候,某次听一个是精神科医生的朋友说起了一些病例。然后好像明白了一些:明白为什么没人能说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
道说:这里是人间;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看来,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
于是我开始饶有兴趣地问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不过,并没得到态度认真的回答。
为什么呢?大概因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更多的人对于我这种不忙着挣钱,不忙着找老婆,不忙着升职的行为表示不解,同时还半真半假地表示关注:你疯了吗?
读《小狗左左》有感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世界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此言非虚,世间有很多幸福,但读书是最独特的一种。通过读书,让我了解到祖国的大好江山;通过读书,让我感受到美丽的异国风情;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总之,书是我的好伙伴。
暑假里,妈妈又给我买了很多书,但我最爱不释手的是《小狗左左》这本书。
书中的左左是一只有教养的流浪狗,有一天在街上遇到小不点儿韩玄后,跟着他回了家。善良的的韩玄为了让爸爸妈妈同意收养左左,他主动洗碗,帮爸爸按摩,用诚意打动爸爸、妈妈。他每天像朋友一样照顾它,给它洗澡、带它散步可顽皮的左左,却总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比如:在沙发上拉屎、在卫生间门前撒尿、把家里搞乱,妈妈嫌麻烦,把它送去了农场。但是聪明伶俐的小不点又作文想办法找它带回了家。
回家后,家里人慢慢地接受了左左,并帮左左改掉了坏习惯。爸爸还用木板做了小木屋送给左左,木屋里布置得暖暖的。天冷了,还把左左的木屋从阳台上搬到客厅,又给它添食。他们一家人还给左左过生日、送礼物,把它当成了家中一员,左左生活得很幸福。最终,它过上了妈妈想要的生活,也喜欢上了人类,对小不点一家充满了感激。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不管对动物还是朋友,我们都要心存善念,保持一颗真诚友善的心。通过这本书,我意识到自己以前很多的不足之处,以后我要向小不点学习,任何时候都坚持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与动物,让我们一起点亮友善之灯,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我坚信:只要我们真诚友善待人与动物,我们也会和小不点、左左一样,收获到最棒的伙伴,收获最闪亮的瞬间!
读《小狗左左》有感400字
在这个暑假我里阅读了一本书,他叫《小狗左左》。
如果有人问:“你喜欢左左吗?”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喜欢!”韩玄和左左是一对骨肉相连的“同胞胎”,他们之间的故事是这样的:“妈妈,您让我养一天狗好不好?都跟到这了……原来是韩玄和他妈妈在街上遇见了一条瘦巴巴,灰溜溜的小狗啊。但是在主人公韩玄的千方百计的劝诉下,韩妈妈心软了,就同意了。
可是在爸爸和姐姐的不满之下,我只能拼尽全身的力气“服务”,不过他很开心很快乐。有时他们之间会发生一些令人搞笑的趣事,记得有一次他带着左左去散步,可是到了最后,是谁溜谁还不一定呢。左左的妈妈是一只被主人抛弃可怜的母狗,它满怀希望的对刚刚出生的左左说:“我的孩子,你一定要好好生活下去。”左左也带着这句话活到现在。
可是岁月不饶人,一转眼,左左已是一只年迈的老狗了,有一天我起来看他时他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和我们一家人的美好回忆,却永生永世铭记在你我心头。小狗左左和韩玄的故事完结了,我也曾有过同样的回忆,能明白狗狗在自己心上的重要。读了《小狗左左》,我明白了人在世界上所谓的好朋友,好伙伴往往是加引好的,而真正最珍贵,最忠诚的朋友却是一只小狗,它是我们最棒的,最闪光的朋友!
爱在左,管教在右读后感
爱在左,管教在右读后感
台湾资深心理学家金韵蓉的《爱在左,管教在右》,一直是学校老师们推荐的一本好书,我利用了这个寒假仔细地读了这本书。身为准妈妈的我非常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妈妈,所以在读这本书时,自己又是老师的身份,也是妈妈的身份。作者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解析孩子的心理,诠释有效的教子方法;能搭上金韵蓉的亲子教育的快乐之旅真是非常享受。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如今,教育孩子比过去复杂得多,现代生活充满了压力,作为孩子的老师既要关心孩子,又要解决问题,两者之间总是有着或多或少的矛盾。现在凡是读过几本育儿书的父母都明白不能再用过去那种打骂呵斥的方法管教孩子,要多鼓励多赞扬。但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孩子的问题时,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金老师之所以教子成功,就是因为她付出了过人的耐心、爱心,用宽容的心去理解、包容孩子,让孩子时刻可以感受到来自父母亲的关爱,始终充满信心,有独立的人格,有安全感。家长总觉得孩子的一切都是自己给的,理所当然可以处理孩子的一切。但是我们忽略了孩子是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所有人地尊重、理解,尤其是父母。强加的管教除了起到激化矛盾的作用,一点正面的意义都没有。有时家长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随口说的话语,都会伤害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激起他们的叛逆情绪。所以我们要学会爱,要学会赞美,学会聊天,学会管教,要有肯定的言辞、身体的接触、精心设计的时刻、礼物的馈赠、服务的行动。爱是积极的动力,而不是消极的阻碍:让自己寂寞,放手让孩子成长。说这些也是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为人母以后,不要做伤害孩子的妈妈,要用真正的母爱让孩子自信,阳光有幸福感。
我认为金老师的《爱在左,管教在右》,不止要学习她优秀的教子方法,更要学习她对孩子付出的大爱,学习她在爱与管教间自由穿梭,游刃有余。爱在左,是要以伟大的爱去关心孩子,爱护、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管教在右,是要站在理性的立场上教育孩子明白社会规则,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既能兼顾孩子的感情诉求,又可以冷静的分析出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适当的引导,从容应对。希望我以后能坚持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和妈妈。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00字2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00字精选2篇【第一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天才和疯子是个怎样的界定?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小时候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想,天才就是高智商,疯子就是精神病,仿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永远不可能有交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改变了很多我对这两者的看法。
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书之一,即使是有之一,也不影响我所表达的对这本书的喜爱,好久没遇到一本自己如此喜欢的书了。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作者轻松的笔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展示了的一个自己几乎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展示出来的独特视角。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疯子都是精神病院里,精神出了问题,神经错乱,举止怪异的人,简而言之,即是脑子有病。然而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我发现疯子不应该被这样子定义的,他们中很多有自己的思想,页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学性的,就像书中的四维虫子和时间的尽头等节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维是很严密的,所讲到的量子力学也是有根有据的,讲述时思路清晰严谨,若是在大学课堂讲课,相信是很有资深教授的范儿的。但是这样的人却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人们把他们当成疯子,只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被绝大多数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若是人们能宽容地对待这样的思想,换个角度来看疯子们一些天马行空式的想法,或许他们就是坐在研究院的科学家了。
天才和疯子有时只是时代的差别,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整天拿电脑,航天飞机什么的来说事,人们肯定也觉得他们是疯子,可是在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对此有丝毫的质疑,它们都成为了现实。再如,尼采,梵高,爱因斯坦等天才都有不被大家所理解的时候。尼采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这位自称是太阳的哲学家后来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梵高也因自己的画风和当时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见,后来也进了精神病院。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理解万岁。我想在以后的日子,即使我不懂疯子们的世界,我也会尊重他们的想法,有时并不是别人的想法怪异,只是那是自己没法达到的高度。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00字精选2篇【第二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有无数种。就是,你想它是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
这本书里,有关于人的心理,精神,物质,世界的本源各种各样的追寻,极大的满足了我的好奇心,那些极品的精神病人,几乎都有着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不可不称之为牛人。他们的一些思想真的很强大,但是他们过于偏执,就像有点走火入魔一样,就这样成为了不被认可的异类。还有一种可能,可能他们说的都是对的,都是真的,但是超越了这个时代,所以不为这个时代认可,甚至是排斥,所以他们是异类。
除了好奇心的满足,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我咋舌,感触颇多。
我宁愿自己是一个不特殊的人,没有特异功能,没有高深的思想,平平凡凡,隐没在人群中有一种安宁的幸福感,归属感。而不是作为一个特殊者的孤独,毕竟高处不胜寒;但是,平凡下去么?不去追寻探讨了么?又总有什么在你的内心深处痒痒的,跃跃欲试的,想要知道这世界上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想要更好,更完美,想要不平凡。这个问题很矛盾。
现在在社会中,大家都在拼命的赚钱,买房,买车,享受,最好能够承担得起奢靡。我想起了那个只身一人追寻史前玛雅文明的人,只是因为对这个有着难以割舍的兴趣,便辞了工作,放下一切,甚至为此痴狂,只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想----他过得很幸福吧!试问,有多少刚刚考完高考填报志愿时是因为热爱哪个专业呢?恐怕绝大多数都是把就业放在首位吧?我想起了那个闭关修炼的人,他描述的那种苹果的美味我不得而知,他所说得感官的那种敏锐程度是否夸张也有待商榷。只是,我们似乎真的太过沉醉在这个物质的世界,纵情娱乐,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量,不管是有用无用的,高尚的低俗的,感官都麻木了吧!多少是有一点的。那两个案例都过于极端了,我知道。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是完全清醒着的,孰对孰错,各人心中都有一把不一样的秤 ,只是我觉得我只是缺乏勇气,很容易大家做什么,我就跟着做,我害怕孤独,我害怕排斥,我喜欢有安全感,归属感。但是这样或许就没有了人生 最大的乐趣,或者很累很累。这个问题又很矛盾,但是终究需要抉择,或者妥协,或者孤独地坚持,或者反正这个世界有无数种可能,虽然这个问题挺烦恼的,但是不要把自己推入死胡同。
关于爱与被爱。记忆最深的是关于那个多重人格的故事,刚看完觉得不寒而栗的那种,细细回想很是可怜那个主人公,因为小时候得不到爱,就分裂了多重人格自己爱自己,然后就以那么悲伤的情节落幕。肯定是等待了很久,都没有人关注他,关心他,所以绝望了最后才会这样吧!每个人心中都是深深地渴望被爱的吧!就像《小王子》里面那只等爱的狐狸,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关心,被关注,被爱。不管是多么强大多么厉害的人物都渴望,甚至是在被伤害的很深,冷冷的对朋友说不要任何人的陪伴,只想一个人静一静的时候,内心深处也是想要有个人在身边,哪怕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的陪伴。没有一个人可以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正常的生活下去。所以很感谢我的亲人,我的朋友,特别是在我最难过的那段时光静静陪着我的人们,那样的时光尽管艰难 -----每每想起,就像心里燃烧起了一团的火焰,暖暖的-----故而倍加珍惜。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而我,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这些疯子的言论不能真正的左右我,但我也不是完全无动于衷。我会有所不同,会有所改变。但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样,每个时刻世界都在变,每个地点观测的世界都不一样,还有着那么多那么多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所以生活就变得分外精彩了。就像塔塔说得朝生暮死,每一天都活在当下,就会发现激情不会减退,对生活有着一样的热情,因为又是新的一天啊!因为又是一次新生啊!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当左括号遇到右括号》有感1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复活有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