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800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教师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汇总。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汇总",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导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小编收集整理了这部著作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读后感1】:

在智者的领域中,天才站在左,疯子站在右,那中间是谁呢?题记

周末两天,恰好时间充足,我便乘此机会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这是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我可从未听说过这类书籍)。作者高铭用了四年时间,接触了数百名非常态人类才完成这本着作。

书中讲述了作者与多位精神病人接触的经历,每一个故事都简单明了,又扑朔迷离。总而言之,它们(故事)清楚到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以致于更加迷雾重重。在他(作者)所接触到的患者中,有研究哲学、心理学、人体、生物学、宗教(主要是佛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玛雅文明的各种各样的人,还有一些多重人格者,永生者,小说家以及俱怕梦境、细菌甚至是月亮的人。作者的写作水平很不一般,他将每个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已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他们就在你眼前与你交谈。由此可见,作者在收集素材与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才让我们读者阅读时体会到了一种特别的乐趣。

完书之后,多数患者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知识渊博,机智过人。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具备了天才所具备的天资,可谓天赋异禀。然而,过人的天赋与他们极端的思想所结合之后,所诞生的便是一个畸形(心理上)天才疯子。例如:有位少年因研究量子物理学太过痴迷,结果渐渐产生了幻觉(也许他所说的东西真实存在,但我们无法看见,目前的科学也无法解释),最后进了精神病院治疗。还有一位公务员,为了研究玛雅文明及其预言,不惜辞去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研究,时间长了后精神开始出现异常,终于被判定为精神病人。但是,不管怎样,他们的智慧与能力不可否认,尽管在我们眼中他们是非常态人类,但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了解了一些我们所不知的事物,让我们误认为他们有问题。因此,疯子即是超能智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天才。

尽管疯子的智慧超于常人,但由于他们思维方式不同常人,甚至会产生危害,所以总要被关在铁门与铁窗的后面,与囚犯无差。然而一些天才有时也会透露出疯子的影子。如果说疯子是另一种天才,那么天才就是没被关起来的疯子。因此,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一个词中庸。所谓中庸,就是中正和永恒持久,这是一种为人之道,处世哲学。中庸的智慧,不仅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这恰好填补了精神病人不善于打交道的短处),也是在做人做事上实用的学问。学习中庸,可以让你受益终生,也许中庸之道不能让你成为最聪明的人,但它可以让你成为人际关系最好、为人处事精明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恰好介于疯子与天才之间。所以,我希望我自己和所有正在努力的人,一定要学会中庸,切不可走两个极端,否则你不是名垂千古便是一事无成,这样对人而言精神压力不是太大了吗?与其这样,不如学习中庸,让自己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成为人才),我将会继续努力,决不偏左或右,笔直地走下去。

天才与疯子并排站着,中间有条粗线将他们一分为二,而人才便站在这条线上。

【读后感2】:

你有没有过从自己的视角去审视精神病人呢?精神病人到底又是怎样的呢?翻开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你会像在与精神病人谈话一般,书中便会有你所好奇的答案。

本书作者高铭耗时四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诸多神秘机构,得以与数百名非人类直接接触,最终产生了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本书的封页有些诡异,在一块长方形内有许多众人所看不懂的奇怪的画中,左右两边各有半块人脸的影子,大概代表天才和疯子的关系吧。

在此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翻到了第一面,题目是生命的尽头。我顿时一惊,与精神病的谈话竟然谈如此高深的话题,难道这是一个哲学家精神病?

我带着许多疑问往下看,渐渐地,我的脸色变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女人,在地球上找到了一种新的生命形式。比如她说:蚂蚁是一种生命的细胞。蚁后是大脑,兵蚁是身体的防卫组织,工蚁是细胞,嘴、手用来找食物,用来传递,维持大脑。它们聚在一起,就是生命。石头也是一样,但是是另一种生命形式,其实它在动,只是太慢了,我们感觉不到而已。

宇宙如此之大,除了地球上的人类,其实还有许多不同生命,只不过生命形式不同罢了。只有用于探索、执着,善于发现的人才会注意。她注意到了不同寻常的事物,而其它人却认为她是精神病,实际上是其它人的无知与愚蠢。就像哥白尼发现的日星说,就像凡高早年画的画一样。

许多天才都是埋没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坚信真理的天才,只有碰上相信真理的人,真理才会发出金光,造福于人类。

倘若有一天,你觉得你在和一位精神病患者讲话,没准,他便是潜在的天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写的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奇,还有思想的震撼

【读后感3】:

其实这本书很早就读完了,之所以没有立刻就写下读后感,是因为读完书后,思维还没有跳出书中的观点。也许过段时间,以局外人去审视,别有一番滋味。恰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许多天才在活着的时候他们的思想无法被普通人理解,如是被人认为疯子,直到死后他们的努力被后人证实了,人们才感叹自己的愚蠢。疯子,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疯子的。一个疯子,他会痴迷于某件事,天天去想,去做,且对其他事毫不关心。他们通常在某一方面有高于常人的天赋,而且他们的想法通常逻辑严密,并不是无稽之谈。他们是疯子吗?在他们自己看来,并不是,他们觉得自己是正常人,甚至觉得我们普通人的思想有点不正常。他们之为疯子,是我们正常人认为的,我们不理解他们的想法,也从没有去了解的欲望,就给他们贴上了疯子的标签。

最美丽的莫过于这个世界本身。这个世界是什么呢,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积起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是时间的累计。在大部分人眼里,这个世界就是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有的严密的一套逻辑,去解释已经发生的,将要发生的事情。由于每个人的逻辑相互之间差异性有大有小,于是有了对某些事看法不一样的现象。有自己独特想法的人注定是孤独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了解你,甚至有人会试着改造你。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物质主义,享受主义横行的时代,人们很少去叩问自己纯真的内心,活着活着都有点讨厌自己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真正好的词,会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领悟。 假如时光倒流,我依然屈服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毫不掩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内容简介】: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看似。

多年前我曾经收到过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的那句话很动人:最精彩的,其实就是世界本身。也就是看到这句话不久,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环游世界,因为总觉得有必要认识下自己生活的这个星球。也就是有了这个愿望后不久,我想到了刚刚提到的问题: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在好奇心驱使下,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答案。但是我发现,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就在我为此困惑的时候,某次听一个是精神科医生的朋友说起了一些病例。然后好像明白了一些:明白为什么没人能说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

道说:这里是人间;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看来,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

于是我开始饶有兴趣地问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不过,并没得到态度认真的回答。

为什么呢?大概因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更多的人对于我这种不忙着挣钱,不忙着找老婆,不忙着升职的行为表示不解,同时还半真半假地表示关注:你疯了吗?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车宁

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我就想到了一部电影《美丽心灵》:影片讲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天才与疯子的区分标准是社会制定的,正确与否,也只是公知的理解而已,真理不必然掌握在大众手中。天才之为天才,必有其对某一事物超乎常人的偏执与痴狂;疯子之为疯子,也只是其内心的深爱与痛苦不能得到理解。◢

作者高铭从精神病患者的眼中为我们展现世界的另一个样子,相信每个人都曾这样怀疑过: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么?那些无法解释的神鬼灵异超能事件全部只是迷信么?自然科学对世界的解释已经得到终极答案了么?科学与迷信之间有确凿无疑的分界线么?"伪科学"之为伪科学是因为它的迷信还是因为它无法被科学所否定?没有被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就一定是错误的么?不要忘了,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已经统治地球1300年了。天才与疯子的评判标准,不是事实,而是人心。

本书50个案例大概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

最常见的精神病,比如妄想症,精神分裂症,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某人的爱人去世以后,他却能一直认为爱人还活着,而且是平常饮食起居都在一起,还能和爱人对话等等,这种就是因为极其强烈的爱和无法接受的刺激导致的幻觉,对于此种症状,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解。如果精神病患者自身是快乐的,而且又不影响他人的生活,我们就应该尊重他,而不是强行的改变,西方还有专门的人权机构来维护精神病患者的权利就是这个意思。"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他们只是内心很痛苦。"

2

一部分人是因为某些未知的原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或者总是能梦到别人梦不到的东西。比如有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做同样的一个梦境:梦到自己一个人住在海平面上,天非常蓝,海非常静,空气非常清凉,可是只有他一个人,每次视线里移动的都只是冰山,耳边的声音都只是海水。那里有十个房间,但是另外九个房间里的都是干枯的尸体。他宁可自己是那些干枯的尸体,也不愿意一个人那样一直等。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是传奇》:一个人,一座城,对那时候的威尔史密斯来说,最大的希望莫过于找到一个同类,我现在都能回想起史密斯那深入骨髓的孤独感,那种孤独感紧紧抓住他,甚至自言自语的勇气都没有。还有一个患者能记住自己所有的前世,能记住所有的生生死死,能记起自己前世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特别是那些极其痛苦的经历,活着非常快乐的日子,那么多挂念的人都消失了,而他却一次次转世后还能记得,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对于这些患者,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用"精神病患者"来称呼,他们承受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痛楚和压力,日常生活中出现不正常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每个人生命中都曾有过不能告知的痛苦,不表达不意味着没有,我们看不见不代表我们可以否认存在。

3

第三种精神病患者是最神奇的。这些人往往是对物理学生物学match哲学心理学等有独特的认识,他们自己建立了某种伪科学理论体系,之所以说是伪科学,是因为他们是在现有科学的基础上推论出来的,而且是现有科学否定不了的,更神奇的是这些理论可以解释我们现有科学理论解释不了的问题。不管是四维理论还是广义相对论惠勒理论平行宇宙理论超炫理论虫洞概念黑洞概念。

从绝对四维理论来看,流逝的不是时间,流逝的是我们自己,在物质三维理论上加上时间轴的话,我们自己就像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虫子,从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超市,延伸到好多地方。因为我们的动作在每个时间段是不同的,所以跨越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条虫子。从某一个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时间段结束。

从惠勒理论来看,再加上去年刚刚上映的《星际迷航》,在宇宙中的某个地方,因为多个重力扭曲造成某个平衡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的行星不会公转和自传,自身的重力也被其他重力场吸收掉了,这个行星就会停在那里,那里就是时间的终点。书中的某个患者就坚信自己到过了那里,关键是他能自圆其说,还能让很多人相信他。

从果冻理论来说,我们的物质世界是有极限的,就像果冻一样,果冻中的一些细小的气泡就像是我们的精神。佛教道教基督教都告诉人们有一个天堂或者仙境,其实说的都是一个精神的领域,但是只要精神是受制于肉体等物质世界,人类就不可能超脱出果冻这个物质极限进而到达无限的精神世界。精神存在于不存在之中,存在于无物质之中。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禅修的时候,只有忘记自己和周围物质世界的存在,达到忘我的状态才能享受精神的愉悦。

读这本书的过程内心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物理学基础,要不是作者用一些比喻来解释我几乎是一点看不下去的;另一方面我阅读的过程中一直在产生对未知世界的恐惧。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很多研究心理学精神病学哲学的人会有点不正常了:在自己没有牢固的世界观体系的前提下去深入研究新的理论是很容易让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会有走入邪教徒的危险,作者也在书中说好几个患者都有邪教主的潜质,但是在已有的坚实的世界观体系下是很难获得突破的,因为用已知去解释未知,用已知去开发未知本就是互相矛盾的,就像我们用三维的理论去理解四维是不可能成功的,就像用男人的思维去理解女人只能是徒劳,你家的小狗狗永远也不会知道你今天早上不高兴是因为你昨晚失恋了。人类真的很渺小,从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来看,现有的认识也许只是天书中一个标点而已。

作者最后用"人生若只如初见"来结尾,是因为作者在接触精神病人的过程中对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迷茫,学的越多,疑惑越多,虽然一直在不停的思考和学习,也有了渊博的知识,可是总没有一个结论,总不能形成一个足以说服自己的理论体系。作者为此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读到纳兰容若这句诗:只要能对未知世界保持着敬畏之心和尊重之心,给自己一个尝试着去了解、辨析的机会,给自己思考和探索的可能,这不就是自己的初衷么,至于能不能找到最终的答案,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优秀范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我们说梵高眼中的日月星辰,如轮盘高悬,这是他亲眼所见后的艺术体现;我们说尼古拉·哥白尼日心之说伟大旷古,这是他用科学击败封建的学术子弹;我们嘲笑燕雀不知鸿鹄之志,可怜久居沙漠之人无法想象海洋的浩瀚;我们鄙视蝼蚁匍匐,在平地左右爬行而不知道天空穹顶的高远;我们为小说人物的十年风雨沧桑捶胸感叹;我们对钢之炼金术师希望复活母亲的亲情不能释怀。今日之人看过去之事,或有些许定论。但如果今天有人说他在月夜能看到狼人;在四壁的屋里感受到飓风;他去过死亡的国度而又能来回穿梭;他看得到四维的世界看透了我们的过去未来;他要身体力行那些虚拟故事里的一章一节;他尝试亲自让逝者浴火重生;我们都说他疯了。因为今天的我们看不清今天的世界。就好比如果我们穿越到中世纪的广场说人人生而平等;我们穿越到皇家宫殿说可以透过一块玻璃,看的到千里之外的一举一动。那我们一定会被认为是异端邪说,邪教巫毒。大概我们都要被钉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就好像十五年前,我的历史老师说手机未来会变成掌中电脑,我当时看着父母的黑白机哈哈大笑,但今天我每天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的频率大概有40余次,而电脑常常在房间里积起灰尘层层。我不知道这本书里的对话与结论真实与否,也不知道精神病人的眼里看到得世界究竟怎样。但我觉得这本书让我值得对一些荒诞不经的言论驻足思考,对一些天方夜谭的鬼话深思缘由。我不知道宗教信仰的极乐世界究竟何种模样,也不知道死亡的前夕是否会有走马灯似的场景重演。但我好像知道了,我们不应该把自己比作是象棋里的车马炮,更应当比作是围棋里的黑子白子,不用高看自己一眼而打压那些异己的絮絮叨叨,那些今天我们以为的疯子言论,也许明天会成为这个社会的普世价值。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优秀范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800字

本来应该是要看学社推荐的书的,但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想写一下对于这本书的感谢。

这本书从封面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用两天时间就看完了整本书,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里面所有我们认为患有精神病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完美逻辑来解释我们这个世界。有人把自己的一生当做一本小说,自己就是那个作者,遇到的所有人都只是他创造出来的角色。有人从绝对四维虫子那里感觉到每个人在时间轴上就是一条条虫子。有人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某种动物,有人认定人类是细菌的奴隶……

而最让我好奇和惊讶的的是他们用了各种常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尝试着感受世界、理解。有人花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脱掉全身的衣服,只吃水和馒头,闭上眼,盘坐在地上用身上每一个毛孔去感受周围的环境。还有人靠模仿别人细微的动作,用别人的角度来看世界……

尽管从整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告诉读者,千万不要对号入座,也不要深想精神病人们的说过的话,可是我还是不禁在想我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到底要怎么看这个世界。可是这个问题太深奥了,想了很久都没有一点头绪,或许我也要像书里有些精神病人在宗教或者哲学里潜学才会有答案吧。

可是这又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我这么做了甚至在宗教哲学里找到了我认为的答案,那我是不是也会像这些精神病人一样被认定为疯了?那些哲学大师,宗教始祖和这些精神病人的区别又在哪里呢?在医学上,有一套医用标准来判定是否精神障碍,可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看到行为举止怪异,思想意识涣散,甚至只要是世界观和普遍认知不相匹配时,便会被我们认为是精神病。可是……天才不也都是这样的吗?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不也遭到religiousoppression,量子力学刚一提出的时候不也引起轩然大波,天才是什么?疯子又如何定义呢?或许这也就是这本书名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原因吧。你会不会也跟我一样对世界存在疑惑呢?你又是怎样来看待我们的世界的呢?

睡前想:天才是什么?疯子又如何定义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1500字


最近利用一个月的零碎时间我把这本书大体看完了,非常佩服作者及故事中每个人,看这样一本与常人世界观几乎不一样的书籍之后,我觉得其中的一些人真的是让人敬畏的。

作者在这本书里写了48个案例和2个篇外篇,共50篇。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以对我的震撼程度排序:量子物理学、宇宙观、人的心理与精神世界、生物学、人体学、宗教、佛学禅修、玛雅文明等等。很难想象但又情理之中,作者不是上述任何一个领域的业内人士。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这本书虽然充满密密匝匝的专业科学内容,但又明了通俗,逻辑清晰,颇有张力和震撼效果,这是它非常好看的理由之一。

故事人物他们的理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几乎都是清晰的,对于那些偏执的人,我甚至有点惜惜相惜,可能是每个人生活中都是有自己固执的一面。但是,我更加佩服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即便不被普通价值观所认可,但是他们仍然自信的坚持着自己,也许正是这种执念才会让所谓的普通人觉得他们不正常。

不过,以不同的角度看的话,可能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正常人吧。每个人的精神不一样,所以更加不可能得到统一,所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世界的话,都会得到一个不同的结果,那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又该怎么划分呢?

另外,虽然读这本书使我们正常人知道那奇怪的人群(与我们不同的病人)到底是怎么样的所思所想、怎么样的行为方式(其实能做到这个已经很不易了),但作者并未流于揭秘爆料之市井谈资,字里行间还可看出开阔的人文情怀。真正尊重真理的人,勇于探索未知的人,本质上大抵都开阔、纯粹、并且有着大的善良。大的善良和大的智慧又同源同质,于是,我有时候看着看着作者和这群疯子和怪人的对话,还有点要泪水盈眶的架势。把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用心的倾听和交流,这更是这本书最美好的地方。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基于物理理论的几个故事,关于四维空间、平行宇宙、超弦理论等这些概念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觉得研究这个物质世界是个如此神妙的事情,再读到这几个章节的时候,总是会跟着作者所描述结合一些科幻大片去想象这些概念。让我最羡慕的是其中两个天生异禀的人,一个是能模糊将人看成的动物,一个是能看到天空不同的颜色。让我最震惊的是三个小猪的故事,讲的是人格分裂的情况,关于人格分裂我一直都觉得是件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也没有在现实中见到过,所以还是不能理解两个人格在同一个身体中存在,而且还能进行交流,想想就觉得恐怖。

说到这,不免要赞叹一个完全凭借自己探索精神的人,除了工作生活,还可以了解如此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端科学;居然可以用4年的时间(班还是要上滴,但是几乎是所有的休息时间)通过各种人脉,得以和精神病人、心理障碍患者等奇奇怪怪的边缘人近距离接触。作者说有时候和一个精神病患接触有可能要接触10余次,才有一次有效沟通。当他们在发病状态下,对话或者其他形式的交流太困难而几乎不可能得到什么确实的交流。但他们什么时候发病,程度如何,却完全不可控。只能一次一次的去探访,直到积累到足够多的资料和对话录音,知道了这个案例的始末。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很多个涉及到量子物理的案例,瞬间就觉得自己被那些精神病人秒杀了,我一正常人连精神病人的一半智商都没有啊,真是可悲!后来看多了什么量子物理,什么时间的终点,就突然会觉得这些精神病人和先知一样,所有人类未解之谜在他们那块儿基本都不是问题。也开始产生对未知的恐惧,是不是石头也是有生命的?是不是真的有人会把人类看成是动物?是不是真的有人可以看到每天的颜色是吉是凶?

时间是不是真的不存在?我们生存的空间是不是还有第四维?多宇宙理论是不是真的?特别恐怖的是,我开始怀疑那个外星人说地球上的实际人口是170亿,现在活在地球上的只是一些表象的人,而那些真正具有高科技和高智商的地球人都是隐藏起来的想到这些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渺小,感叹这些精神病人简直都是天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感悟


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阅读完高铭写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感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感悟【篇一】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看似。

最精彩的,其实就是世界本身。在好奇心驱使下,作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答案。但是他发现,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就在作者为此困惑的时候,某次听一个是精神科医生的朋友说起了一些病例。然后好像明白了一些:明白为什么没人能说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

道说:这里是人间;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看来,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

于是高铭开始饶有兴趣地问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不过,并没得到态度认真的回答。为什么呢?大概因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更多的人对于这种不忙着挣钱,不忙着找老婆,不忙着升职的行为表示不解,同时还半真半假地表示关注:你疯了吗?

正如当大家听到精神病人时,就会想起那些行为怪异,冷血残酷,疯疯癫癫的人。这就是精神病人吗?先前我以为是,后来读这本书时我才发现,有时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过是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正常人的世界观不一样,与主流的世界观不一样,而我们正常人难以接受他们的世界观,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把与我们正常世界观不一样的人界定一个圈,把他们围起来。

在这本书里,很多都是一些精神病人对于世界的本质的一种看法。里面有一个精神病人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称自己是另外一个宇宙的地球人。他支持多宇宙论,多宇宙论就是宇宙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举一个例子,假设让你回到五十年前杀死你的祖父,那么就不会有你的存在,但是没有你的存在,怎么杀死你的祖父呢?于是会有你存在的宇宙,也会有你杀不死你祖父的`宇宙,也有你不存在的宇宙。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他来到我们目前存在的这个宇宙是通过精神传输。精神传输,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能,但其实如果量子力学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可行的。此时此刻我们还能认为他真是一个疯子吗?可是他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证明,因为我们的技术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程度,也不能接受他的说法,因为多宇宙论在物理届里还存在着争议。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感悟【篇二】

我不认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里面的人物都是精神病,作者也不这样认为。无论是从唯物还是唯心角度这些患者都提出了让人拍手叫绝的理论。我无法反驳这些理论,就像那些理论物理学家的言论一样,谁又能证明是对的呢,即然你说是这样,为什么我不能说成那样,我不能证明你是错的,同样你也不能证明我是错的。

有一些案例真是直达内心......

许多患者都对量子理论有过很深的研究,下面的理论就是一个女患者提出来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宇宙中,像是一个果冻,精神是这个宇宙的边缘,宇宙是四维的,第四维是时间,我们在连续的时间上,之所以有空间和时间,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我们需要用一些概念去概括和记录说明这个宇宙。精神是在宇宙之外的,我们只有在宇宙的边缘才能理解,但也只是能理解一点。所以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存在的,没有消失过。只是此时的你在此刻。我们处在一个四维的宇宙中,所以我们自身有局限我们不可能搞清楚宇宙是什么,这大概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还有那个研究玛雅文化的患者,我几乎可以肯定他绝不是精神病,就像作者说的那个,不算他对玛雅文化的研究成果,就算他对研究一种文明的专研精神就足以让我们这些“正常人”自愧不如了。当一个人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灵魂。

有一个患者,当她一个人生活时,她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因为她认为那才一个人真正的本我,我们提倡人要努力工作,为什么呢?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社会又是什么呢?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群居生活,要想人一群人在一起和平相处就必须要定一些规则,人在履行规则的过程渐渐忘记了本我,多么清晰而又无法反驳的观念啊,我甚至觉得现在人一再的提倡简单生活不就是要找到本我嘛。

对里面所说的一些双重人格的故事,在晚上真的让我不敢照镜子,也许你会认为这些人是最像精神病人的人,但可惜我们每个身体内都藏着另外一个你,而且不只一个,当你愤怒的时候,那个暴躁的你就会出来,有时事后你都不敢相信当时你能说出那些话,做出那些事,只是这些人身体内的另外一个自己不受自己控制了,而我们可以由意愿去控制哪个自己出来而已。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感悟【篇三】

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在读完这本看似不太正常的对精神病的访谈记录的书时,这个问题久久的环绕在我的脑海中。书中光怪陆离,像是在读聊斋,可聊斋会有理论依据?

有能把人看成动物的女孩,闻所未闻?都是胡扯?可那种动物的特点,恰恰与人的性格相符。有号称从平行世界过来的人,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可一个对量子力学零认知的人说出的未知理论让量子力学教授说在技术达到的情况下的确可行。

有自称萨满的传承者,看似像个游戏打多了的中二患者,可家中有着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图腾,有着世代传递的使命感。我惊讶,从四维虫子到果冻世界,从进化惯性到迷失的旅行者,看似玄幻,不切实际,可偏偏基于理论,如量子力学,偏偏有着文献记录,如颅骨开孔的记录;

我困惑,每一篇文章中的患者,逻辑都无懈可击,根本无法从任意一个角度推翻,同样的物质世界,他们是如何有着异于常人的思维;我迷茫,如此完美的基于事实的推论,没有任何漏洞的世界观,究竟是我们错了,还是他们错了。站在每一章的角度,不停思考,慌若魔怔,甚至,搜索书中所提国外文献的真实与否,期盼着这不过是作者的杜撰,可确是徒劳。

然后,最终,我又回到那个问题,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直到一个困的要死却不得不早起的清晨,悉悉索索穿着衣服的我突然意识到,完全没必要纠结于此啊!

我就是我,生活在我的世界里。所要做的,不是整日纠结于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而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不是臆想身边是否只是一场梦,是否活在虚假的世界里,而是抓住自己所能抓住的,仅此而已。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感悟【篇四】

书已经结束了,不过不得不说,过程中的故事,挺吸引我的。

书中,每一个所谓的精神病人,在我的角度,却反而比正常人,更加执着,更加坚定着某些事物,大概也是如此,有些才会被正常人视作病人。

本书一开始,从对世界的看法,来渐渐导入,最后却不知不觉中升华到了人的存在,时空,存在的原因的探讨。

影响深刻的有很多,挑几个简单描述一下吧,那个说作者是书中角色的,至今仍觉得他真的很聪明,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来构筑自己的梦想,虽然做法甚是不当。那些四维生物,泡沫世界,时空理论的病人,不得不敬佩他们的逻辑,层次,还有那个内心默默守护着,三只小猪的故事的患者,那个深刻体会,前生前世之境,如同无法逃脱的束缚的囚犯的,让人惋惜的病人,还有对妻子的那份真挚的情感,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或许,我们真的太过于,去否定,去质疑,去不屑一顾,不相信,不去接受新事物。狼孩的事件,以及对其的思考,真的惊醒了我,原本只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想要枉自去希望他回归社会,却没能发现他身上,已经发生着重大变化,而他却因此接受各种检测,被当作了实验对象。意识真的很强大,甚至可以决定你身边的一切,当然前提是你足够渴望,不对以及屈服!

最后要说的就是作者了,不太想去质疑,或者挑刺什么的,毕竟出版成一本读物,肯定是要经过处理,编排的,也正因如此,小说,故事,不是才会有高潮,以及那旁人期待,或是令人扼腕的结局吗?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意志力,想到什么就去付诸于行动,其渊博的知识面,以及朝生暮死的那种活法,才最大限度上让我们了解到了形形色色的世界吗?

今生只若,初见。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范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王健推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拥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群(精神病患者或是有心理障碍的人),努力从他们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和各种精神病人进行交流,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所想,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发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对话的方式记录下来。

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在看完每一个谈话后我都会询问自己——到底我们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世界?我们和这些精神病人有什么区别?

我们大多数人在人生长河中都是循规蹈矩地接受这个世界的一切,认为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是过于偏执,把细小的事情放大,用他们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而且他们所说的,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逻辑又是那么清晰,让人无法反驳,让人细思极恐。最后归结于一点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是太少。也许他们是对的,只是他们的思想太过于超前,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不能被世人所理解、接纳。就像歌德曾经说过的那样: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或许在未来,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再回首看我们这个世界的普通人,或许我们才是他们眼中的疯子。

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就像本书前言所写,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积累;都有各自的解释。

书中不乏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案例,比如说一个女人认为镜中有一个世界,镜中人总想着把现实世界的她拉到镜中从而代替她。又比如说一个小哥想要自杀,目的就是想要看看自己死后会的世界会变成怎样。还有为了变成天才而接接受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个与本书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们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的世界观是相同的,但是也有极少数人的世界观很独特,跟别人很不一样。这些人说他们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很荒诞。也许他们是对的,是这个世界的先知,智者。但是智多近妖,也许他们就是这种人,聪明的让人不寒而栗。精神病人眼中的世界和我们不同,我不奢望这些人可以得到解脱,找到自己的真理,跟我们一样正常的生活,我只希望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们别再因为不被世人们所理解或者接受就被定义为疯子。

他们只是在追求自己的真理罢了。

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您也许正在阅读高铭写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也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赞叹,有关《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篇一】

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是天才?谁是疯子?

在我们眼中,那些言行不正常的人便被冠上疯子的称号。我们以一个所谓正常人的视角审视着这个世界。殊不知,那些被我们冠上疯子称号的人们或许也正在用一种另类的眼光观察着我们。谁能说清到底谁才是不正常的疯子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疯子”的内心世界。他们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专心致志地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些所谓疯子的人,对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研究颇深,说起来头头是道,而且理论依据充足,让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才是不正常的“疯子”。真是一本有魔力的可怕的书!

反观我们教育领域里的孩子,有些孩子总是与众不同,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课堂上左顾右盼,小动作不断。一度成为让我们头疼的坏孩子。对于这些“坏孩子”,我们斥责,惩罚,叫家长。但若我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弄清楚他们各种令人恼火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也许我们能发现不一样的他们。深入了解孩子并加以引导,才能让“疯子”成为“天才”。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宝藏,我们这些开发者要找准他们的路线及结构,小心翼翼地加以雕琢,使他们成为最闪亮的明珠,而不是被遗弃的废墟。孩子的美好未来,靠你我一起努力打造!

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篇二】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本书的答案是: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但是你可以在你自己眼中可以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或许在这一类人中,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就是精神病人。这个就是这本书主要新颖的地方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此书是高铭老师所著,里面的文字通俗易懂,都是以对话方式呈现的,读者大多可以很容易理解,并且能够随着作者投入到书的情景里面去,大多数看这本书的人都会废寝忘食,并且还可以看好几遍。在作者的描述中,让我知道在精神病人的世界中,原来有这么多的想法,他们的思维超乎了平常人的思维逻辑,他们的推理方式实在是不得不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让我刷新了对他们的认知。

他们的眼中,我们是那么的的无知、渺小、愚蠢,我很惊讶他们的想法,是那么的独特,创造了不一样的世界感知,他们能够通过很小的东西联想出更大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头脑无止境的思考下去。

里面有提到一个精神病医生,他说道:如果这个精神病人是快乐的,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打断他。是的,我们不要用另类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如果你觉得他傻的话,然后在他的眼中,你或许什么都不是,根本就瞧不起你。

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思考下去,生活下去。有时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或许他们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篇三】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你是否相信这是一个精神病人说出来的话?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同的。而精神病人及各种患有心理疾病的特殊群体,其实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恐怖。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或许颠覆了这个世界,违背了科学的客观事实,但是总能让人从他们眼里看到些不一样的东西。都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守住那条线便是守住了整个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算是一部访谈录,作者通过与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的对话来让我们了解到疯子抑或说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不同于寻常人的世界观。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在一个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却陷入心理困境的少年眼里,“人们是一个长长的虫子怪物,从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场,延伸到好多地方。因为我们的动作在每个时间段都是不同的,所以跨越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条虫子,从某一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时间段结束。而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绝对四维生物,它们先看到我们死亡,再看到我们出生,没有前后因果。”或许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思维虫子,但少年强大的想象力确实令人震惊。虽然不能以正常的思维去看待他的观点,但是,儿时的我们也都曾有过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也会不理智,也会幻想,我们又何尝不是疯狂的呢。

只是我们习惯于这个世界是我们认为的那个样子,而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什么都是正常的、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从各个方面来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而我们都没有错,只是我们都有各自的认知方式。

我们肯定都吃过苹果,可是在你看来,苹果是什么味道呢?甜?脆?还是清香?或许看起来完全相同的两个苹果吃起来却是完全不同的味道。但是在一个精神病人的世界里,他是拿着预先准备好的苹果,一步一步地品尝着,陶醉地回味苹果的滋味。他心有坚持,偏执成瘾,但我们又何曾有过他那样的用心去感知事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这个特殊群体充满了敬畏,因为他们创新了我们看到事物的方式,他们教会我们凡事要充满好奇心,这样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篇四】

多数书籍,都是把微小的事物放大来看,无论是情感,还是理论,可是这本书是不一样的,他用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让我们置疑的世界。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在询问着自己,询问着这个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循规蹈矩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在询问,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过于偏执。他们把细微的事物放大,用他们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

还记得一位病人,他喜欢盯着石头看,他觉得石头是有生命的。也许在我们看来,冷冰冰的石头怎么会有生命,可是,石头可以提供养分,可以养活植物,也许他不会消耗生命,但是我们又如何肯定他们没有生命?

另有一位病人,他喜欢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因此,他身边的人都觉得她不正常。在作者与她交谈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不禁认为她是正常的,而且还赞同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没错,孩子们不愿意表达他们的想法,大人们总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定义,孩子们看到的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但是那位“女病人”说的没错,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认为的有趣的东西。

我们被教育着拥有自己的思维定式,往往不敢扩展和更新自己的想法,就这样,许多人陷入狭小的圈子里活了一辈子。

书中的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是天生的蛊惑着,就像作者说的,他们都有点像邪教教主,可以把人带到他们所认为的世界中去。这是因为他们都对自己的'观念深信不已,并且他们希望所有人都相信他们所坚信的东西。记得有一位病人,他认为女人终究统治世界,也许他说的并不正确,可是,科学也证明女人比男人基因上的先进性。不管是真是假,他们都认定自己所认为的观点。

不得不说,这些所谓的精神病人只是世界观与他人不同,他们所看所想都与大多数人不相同。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但是他们所认为的就一定是谬误么?

有一个小姑娘,他可以看到天空的不同的颜色,蓝色会发生好事,红色会发生不好的事,所以她厌恶红色。她也因为家人的不理解,变得不爱说话,更戴上了墨镜,不去看天空的颜色。也许,这真的是她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也许,这些颜色源于她的内心。可是并不能因为这个而觉得她不正常,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一个人的正常或者非正常。反而,我倒是希望有这样一种能力,去提前感受自己的祸福。

有一个男人,他很神奇,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小说中的一部分,包括作者本身,最后她预测出了她半年后将离开疗养院,他的确做到了,在作者采访他的半年后。不得不说,他的预感很准确,也许,我们真的人生真的只是一部小说,而作者,正是我们自己。

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很感动。那个老妇人在老伴死后,仍然觉得他还活着,并依旧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也许那个老人真的还在,但是只有老妇人看得见,或者,老妇人知道他不在了,但仍旧希望他还在,只是这样的骗着自己。可是,这也是一种永远。

婚纱在衣柜里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渐渐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事因为你,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就是这样一本书,他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就是这样一本书,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有时候,用精神病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更能去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初中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篇五】

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这本书,我便试着读了,读后才发现这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

《疯子在左天才在右》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读者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其内容的真实性我并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是真的,我觉得他们是早出生的天才。(出生的时间合适的是普通人,早一点的是天才,再早的是精神病,我认为。)

我不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子虚乌有,只是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但我们不知道的就不代表没有或不正确,只是我们的见识达不到而已,就像书中说的:蜡烛照不到的地方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

当看完几个关于物理科幻的章节时,我感觉他们所说的'内容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解释一些科学谜题,不管正确与否,思路很新颖。我总是边看边想,仿佛看到了世界真相。对蚂蚁,石头是另一种生命形态的说法让我惊呆了,想法新奇,但逻辑却无懈可击,我们过去的观念太循规蹈矩了,就像我们一直坚定地认为生命必须要有水,总是用自己来做标准,难免有些狭隘。另外一些哲学的东西也使我欣喜不已。而这书中的好多东西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一边看一边笑一边醒悟,感觉很好。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是想尽快尝试(是不是我也有精神病啊)。

这本书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毕竟不是谁都想听这些怪人在想些什么又说了什么,但或许只有这些人才能摆脱常规思考吧。即便书中内容不是真的,当本科幻小说看也是不错的啊!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范例(5篇)


一篇好的作品读后感该包含哪些视角呢?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把我们的触动记录下来,请阅读以下读后感大全精心收集整理的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篇1】

以前阿秀曾经跟我提到过这本书,我貌似也看见她在我电脑里也下过这本书,当时我也没在意。后来也托她的福,张章同学把这本书交到了我手里!当然当时的使用权不属于我,后来因为些原因最终使用权还是属于我了。照这么回忆其实我跟这本书还挺有缘,若不是我在莫大的东台大润发超市巧遇张章同学三次,这本书也不会到我手里啊!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作者采访精神病人时的故事。通俗的说,就是以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我们不断质疑的世界。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质疑这个世界,例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活着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等等一系列的质疑!我们正常人也许只是从表面分析一下。而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偏执于他们所执著的事,把一些微小的事放大化的来看,以至于做出些极端的事情。所以在正常人的眼里他们病了,俗称“精神病患者”。

书中提到有很多精神病医师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最终他们也“病”了,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本来就存在些因素。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他们内心里面的平衡点被打乱了,所以“病”了!其实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关键在于内心里那个平衡点!

书中有两个爱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说明。摘抄的。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认为他活着。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丧偶的中年人,不断的学习生理等课程,为了复活爱人。

感触很深,然后静默不言。

’‘’‘’‘’‘’‘’‘’‘书中有一段是讲“角度问题”。一个女“患者”说在工作外她会是个孩子,她喜欢这个新鲜的世界,而不是去习惯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这个女人其实没有问题,反而是认为她有问题的人才有问题。不是每个人都习惯墨守成规,孩子是最好的列子。不是所有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就是对的,大多数人认为错的事情就是错的!而那个“大多数“的界限往往让我们思想上有限制了,所以渐渐的我们也就习惯了!

书中结尾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篇2】

全书以对话的方式叙述作者与一个个“精神病人”的交流故事。每翻起书本,自己就仿佛变成了作者,对面坐着“精神病人”,我们在沟通,在对话。

书中曾多次谈到角度的问题,每个人所看到的、理解的世界仅仅是自己的那个世界。更多更多的世界需要我们去看,去探索。

我在你眼中是疯子,你在我眼中也是疯子,到底谁才是疯子?

书读一半,里面介绍的大部分“精神病人”其实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偏执和痴迷,类似于“走火入魔”。他们都有着一堵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且不可攻破的墙。

花了两天空闲时间急切地将这本书看完了,好像有很多感觉,也不知从何表达。世界上存在着许多未知,我们都无法理解、相信,就像古代的人无法理解现代的生活。

类似一个没有边际的容器囊括着所有,我们称之为世界,我们也在这个容器里以某种方式一直存在着。人类幻想着永生,永生之后呢,可能就是毁灭。

人生总要有点乐趣或执着,不然,人生不就太没有意义了吗?

偶尔一个人的时候,或许是在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候,会突然想到死亡,会想到死了之后。没有感觉、没有记忆、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虚无的。那个时候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与悲哀,会怀疑人生的意义和追求,从死亡那一刻起,世界上的一切对你来说都没有关系,反正你也感觉不到。

幸好,这种恐惧和虚无只是暂时的,我依然会想到我的亲友、类似我的每一个人、会感受到世界给予的美好。

每一个人都会死去,或许每个人都会害怕,但是又怎样,我们的存在只限于当下的一刻,过去的你不存在,未来的你也不存在,你的思维,想象,一切也只存在于此刻。活在当下或许就是人生哲理,隐忍和低调或许就应该是人生的处事原则。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篇3】

多数书籍,都是把微小的事物放大来看,无论是情感,还是理论,可是这本书是不一样的,他用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让我们置疑的世界。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在询问着自己,询问着这个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循规蹈矩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在询问,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过于偏执。他们把细微的事物放大,用他们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

还记得一位病人,他喜欢盯着石头看,他觉得石头是有生命的。也许在我们看来,冷冰冰的石头怎么会有生命,可是,石头可以提供养分,可以养活植物,也许他不会消耗生命,但是我们又如何肯定他们没有生命?

另有一位病人,他喜欢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因此,他身边的人都觉得她不正常。在作者与她交谈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不禁认为她是正常的,而且还赞同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没错,孩子们不愿意表达他们的想法,大人们总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定义,孩子们看到的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但是那位“女病人”说的没错,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认为的有趣的东西。

我们被教育着拥有自己的思维定式,往往不敢扩展和更新自己的想法,就这样,许多人陷入狭小的圈子里活了一辈子。

书中的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是天生的蛊惑着,就像作者说的,他们都有点像邪教教主,可以把人带到他们所认为的世界中去。这是因为他们都对自己的'观念深信不已,并且他们希望所有人都相信他们所坚信的东西。记得有一位病人,他认为女人终究统治世界,也许他说的并不正确,可是,科学也证明女人比男人基因上的先进性。不管是真是假,他们都认定自己所认为的观点。

不得不说,这些所谓的精神病人只是世界观与他人不同,他们所看所想都与大多数人不相同。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但是他们所认为的就一定是谬误么?

有一个小姑娘,他可以看到天空的不同的颜色,蓝色会发生好事,红色会发生不好的事,所以她厌恶红色。她也因为家人的不理解,变得不爱说话,更戴上了墨镜,不去看天空的颜色。也许,这真的是她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也许,这些颜色源于她的内心。可是并不能因为这个而觉得她不正常,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一个人的正常或者非正常。反而,我倒是希望有这样一种能力,去提前感受自己的祸福。

有一个男人,他很神奇,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小说中的一部分,包括作者本身,最后她预测出了她半年后将离开疗养院,他的确做到了,在作者采访他的半年后。不得不说,他的预感很准确,也许,我们真的人生真的只是一部小说,而作者,正是我们自己。

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很感动。那个老妇人在老伴死后,仍然觉得他还活着,并依旧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也许那个老人真的还在,但是只有老妇人看得见,或者,老妇人知道他不在了,但仍旧希望他还在,只是这样的骗着自己。可是,这也是一种永远。

婚纱在衣柜里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渐渐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事因为你,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就是这样一本书,他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就是这样一本书,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有时候,用精神病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更能去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篇4】

很有趣的一本书啊。精神病学本来就是一门有趣、深奥的学科。此书用例子加以分析并引出病例,真的很不错,在阅读的同时也不断地思考搜索学到的知识分析其人物特征并联系疾病,在最后有结果和分析讲解,简单易懂。正如书本上所说,天才和疯子之间、善与恶之间都近在咫尺,那么一点点平衡若把握不了,就会拥有另一个世界。人是很容易被环境改变的,并且改变得难以察觉,特别是变恶,就像肿瘤般扩散,从头到尾、彻彻底底。人的大脑是很奇妙的,潘多拉宝盒如何打开、释放,在乎环境、在乎自己,好的环境会给人好的开始和良好的心理;当然,恶劣的环境也有让很多人变得坚韧。不过,一些我们看似不正常的人,在他们眼里,我们也属于精神患者。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不一样就会出现不一样的心理和结果。

绝顶的天才都有精神的一面,所以他们才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或者说是常人觉得一样的事物)。生活在这个世界,平等看待他人,因为,毕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你是那个疯子,他是那个天才。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篇5】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某杂志上。杂志登载了书中的一篇节选故事,讲的是一个姑娘总是把人看成各种动物,而这些动物的习性和那个人的性格竟然惊人的吻合。惊奇之下更激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于是忍不住到图书馆借来一读。

本书是一位原本是公司项目总监的高铭,由于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以及边缘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各种手段倾听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心声后整理成的笔记,也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手记。

一开始,我的确是抱着看看“精神病人”的娱乐心态进行阅读的,可是没看两篇,这本书的内容就让我对这个世界,这个维度有了全新的视角和认知。书中的病人大多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张牙舞爪意识不清的精神病人,相反,他们中很多人有着自己对世界独特的认知角度与方式。在他们之中,有的认为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而是细菌。细菌奴役着人类,细菌寄生在人类身上,获得它们需要的物质。当人类的存在真正威胁到细菌时,细菌便会轻而易举地消灭人类;有的人认为石头有生命,会说话,我们的生命在石头只是短短的一瞬。于是她每天每天蹲着研究石头,试图与石头交流而因此被认为精神不正常;有的认为世界是多维度的,而自己却不属于这个维度,而是从一个更“先进”的维度中被通过量子论转移到这里的这些不同的世界,在平时看来的确荒诞可笑,可是当真正倾听他们的世界和想法,却也有着存在的合理性,甚至让人开始怀疑自己从前的认知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正在工作的“病人”,每个月总有这么几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关闭一切通讯设备,断电断水,拉上窗帘,让房间一片黑暗,使自己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之中。他只准备水和没有味道的面包以满足生理需要,然后躺在里面,就这么呆上几天。他说在这几天中,他什么都想什么又都不想,自己一个人感受自我。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觉,都处于全新的状态。这是一种多奇妙的感觉啊。这让我联系到自己,平时离不开电脑,更离不开手机。吃饭、上课想要少碰手机却又时常忍不住掏出来刷刷微博与人人。自从有了手机电脑电视,的确我们很少有时间可以安静的看看自己,世界充斥着各种声音,太杂、太乱,以至于我们什么都听,又什么都听不到。挑几天留给自己,隔绝自己,审视自己,我也许会想想自己都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是不是真的存在着,而不是随波逐流行尸走肉这不是和孔老夫子的“三省吾身”有着一种奇妙的契合吗?我从心底不认为这个人是“病人”,他只是用自己的办法审视自己,这也是现时代社会很多人缺少的却又急需的一种心态。

精神病人和正常人,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正常人。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当全世界都是神经病时,正常的那个就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那么我现在所属的世界中,究竟是大多数人是正常的,还是那小部分人才是正常的呢?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看法,我却认为这没有界限。谁规定世界上只能有两种人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分享汇总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等专题内容。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分享【篇1】

像灵魂盘起尾巴挤进躯壳当人一样。想不被人当成精神病,那就必须藏好一些想法,不要随便告诉别人,这样安全了。因为我们的世界,还没有准备好容纳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这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最后一段话了,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会细细品每篇文章,每句话。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天才,他们是敢于把自己的突出的差异表现出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旦出现异类,就会被称为精神病。只有藏好自己的差异,才能和大家通行。

小男孩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爷爷,给他讲了灵魂的事情,他不光自己相信,还说通了身边人一起相信。

“万一只有灵魂知道呢?”

灵魂这个东西,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是我是相信有的,因为当你感受到了你没有看到听到的东西,我更愿意相信这个是灵魂的感受。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神经病,而非精神病。因为神经病是病,而不是你对这个世界更多的参悟。

读后感姗姗来迟,有时候心事很重的时候也会看几章节,暂时忘记不愉快,可能看完了也想明白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分享【篇2】

断断续续花了七八个小时看完这本书,零零散散的在这里说一下体会。

这本书号称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豆瓣评分8.1,而且目前在Top250榜单排在第19位。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曾在各大图书推荐榜上看到这本书,但在正式进入内容之时,我还是“洗净了自己的思维”。看完之后,有点失望,感觉作者写的很朦胧,甚至有点科幻的色彩。就像品一道佳肴,最后的评判标准是它的味道如何,但是不免有色、香、形等方面的附加。就放盐来说,放多放少都不行。作为一本精神病人纪实的文学作品,固然要考虑到可读性,但是加入过量的文学加工,看到后面都感觉在看科幻小说一样——天马行空。

我不是一个精神科医师,但精神病人总不见得都是哲学家、物理学家或天文学家,笔者在展示精神病人天马行空的一面的同时,对于这些人所受的痛苦与误解闭口不提,这样极容易误导读者。作为绝大多数读者而言,我们都很难与精神病人有什么接触,我们只能从互联网上、书本上读到有关他们的资料,或者从新闻中看到关于他们犯病犯罪的新闻。笔者一步步的在构建一个他想让我们看到的精神病人的世界,在我看来,这种重重设疑式的写作只是一个噱头。

书中有一些观点,我很赞同。譬如,当我们面对未知的领域时,我们总是习惯用已知的知识去解释,而对于浩瀚的未知领域而言,我们的知识实在是少的可怜。同理,对于我们不了解的精神病人——这样一个束之高阁的神秘领域,我们很容易陷入作者为我们构建的迷宫。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思考这些哲学、宇宙、人生等这样一些终极问题花的时间是很少的,我们大部分时间要思考怎么学习好、怎么多赚钱、明天吃什么……对于绝大多数人,你跟他讲这些,他要么谈之色变,要么漠不关心。还有,我们每个人都同时具有社会性和孤独感。马克思对于人的定义,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很渴望被他人认可、接纳,当我们被人误解了,绝大多数人都会有心结,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跟我们完全一样的个体。这样看的话,我们可能会面临的误解、孤独,又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要忘记,我们人类可以在各种主客观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可以很有效的让我们避免陷入死胡同。

这本书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像我上面谈的观点,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观点是可以认可的。就算抛开内容,作者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也是值得认可的。作为一个非精神科医师,下定决心去了解这样一群“不正常”的人,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身体方面,都面临着很多危险,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后果也是很难预料的。其次,作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都是要要面临着很多知识上的补缺,像学科专有名词和相关学科研究等。如果不花时间,不了解这些东西,是根本不可能和病人有一个很好的交流的。

总而言之,作者至少帮我们打开了通往“精神病人”的一扇门,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们可以打开更多的门。正如作者所说的,一切并没有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分享【篇3】

你有没有过从自己的视角去审视“精神病人”呢?“精神病人”到底又是怎样的呢?翻开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你会像在与精神病人谈话一般,书中便会有你所好奇的答案。

本书作者高铭耗时四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诸多神秘机构,得以与数百名“非人类”直接接触,最终产生了—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本书的封页有些诡异,在一块长方形内有许多众人所看不懂的奇怪的画中,左右两边各有半块人脸的影子,大概代表天才和疯子的关系吧。

在此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翻到了第一面,题目是“生命的尽头”。我顿时一惊,与精神病的谈话竟然谈如此高深的话题,难道这是一个哲学家精神病?

我带着许多疑问往下看,渐渐地,我的脸色变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女人,在地球上找到了一种新的生命形式。比如她说:蚂蚁是一种生命的细胞。蚁后是大脑,兵蚁是身体的防卫组织,工蚁是细胞,嘴、手用来找食物,用来传递,维持大脑。它们聚在一起,就是生命。石头也是一样,但是是另一种生命形式,其实它在动,只是太慢了,我们感觉不到而已。

宇宙如此之大,除了地球上的人类,其实还有许多不同生命,只不过生命形式不同罢了。只有用于探索、执着,善于发现的人才会注意。她注意到了不同寻常的事物,而其它人却认为她是精神病,实际上是其它人的无知与愚蠢。就像哥白尼发现的“日星说”,就像凡高早年画的画一样。

许多天才都是埋没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坚信真理的天才,只有碰上相信真理的人,真理才会发出金光,造福于人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分享【篇4】

起初买这本书是因为陈乔恩(女神)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推荐此书,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决定拜读此书。书拿到手里很厚实的一本,按照我看书的速度估计要花一个月时间,结果刚完前两篇文章就中毒了,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抓紧时间看。

这本书太多吸引我的地方,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巨好的电影剧本,题材、故事、人物,无不精彩,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因为几乎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有超强的逻辑思维,丝毫不担心剧情上逻辑出纰漏,而电影又是很好的手段,去完全构建起他们眼中的世界,可以完全依照他们的规则来建制起另一个迥异的世界,这多么有趣。借书里的话说,“我自己也有成为精神病的潜质,这让我担心又兴奋,兴奋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新鲜领域,让我饶有兴致,这起码在接下来较长的时间里我有一个好的兴趣点,我是知道的”这也是我让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原因。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很多故事读过许久再回想起来有会有另一番滋味。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诗“听从生活的安排,是快乐的”我对这种听从有时候是接受的,有时候又觉得接受就是违背本意的所以时常会纠结。这或许就是书名的本意吧!天才也好,疯子也罢都是安排,听从安排或许就是快乐吧!

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自省的价值的(很多次理所应当的瞬间我们真的很难排除自己就是病人的事实),此书推荐给那些曾经像我一样心灵长满杂草的拓荒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分享【篇5】

实话实说,我是看不懂这本书的。那些人讲得东西太深奥,像什么量子力学,四维空间,我都不明白。可还是想看,不为什么,就是想。

作者说,有一个精神病科医师告诫他,不要想那些病人告诉你的世界观,不然你迟早也会疯的。读到这里,突然有些羡慕作者,至少他能理解精神病人的世界,而我不能。换句话说,因为我知识不够,理解力也不够,所以我连疯的资格都没有。

我是个普通人,没有超高的智商,也没有超高的情商,平平凡凡的过一辈子,也许就是我的归宿了。看了这本书,突然觉得讽刺,我不能成为什么改变世界的大人物,却连疯也做不到了吗?你可能想说,疯有什么好的。但我并不是想疯,只是想拥有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

所以从现在起,努力地读书,不为别的,只为让自己的命运属于自己。每天早上起来,问一问自己,我真的足够优秀吗?

我并不比别人优秀多少,至少智商不足以高到加入门萨——这本书里的一个精神病人就是门萨会员。所以没什么可沾沾自喜的,一点成绩,一柜图书,都没什么了不起,至少我现在,连疯的资格都没有。

每个天才都有可能是个疯子,每个疯子也都有可能是个天才。我不是天才,也不想当个疯子,至少现在不想。但如果有一天,我因为什么事想不开而疯了,我希望能做个真正的疯子,天才的疯子,希望那时候,我能有疯的资格。

好好读书吧,不然当你在某一天突然发现,你连疯的资格都没有,该是多么可悲!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分享【篇6】

很久没有好好的读一本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谁也不能免俗的什么都“快餐”化了,我几乎忘记了完整的读一本书的感觉。虽然从来没有放弃阅读,但网络小说鲜有精品,难得看到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字,很多只是流于一种消磨时间。我几乎觉得我快要废掉了。当无意中一个90后跟我推荐这本书,广东省社保网又看到他在文末写下的片言只语,让我大为诧异,于是一冲动立马下单购买。好在不悔。

初读这本书,我也像那位男生一样,在每一篇的文末加上自己的感受,每每被文中人的话逗得乐不可支。我把这里的对话看成了一篇随笔,偶尔也会为自己的机智暗自得广东省社保网意。但是慢慢的我笑不出来了,有一种情绪让我微微不安,我发现我会跟着他们的话思考,会认同,会禁不住的想要去查询我所不擅长的一些东西,不知不觉间,我似乎变成了“他”或“她”的同类!

我感知他们,跟随着他们思想的花在他们的时空里穿行,如果忘掉他们所处的环境,忘掉他们的身份,忘掉他们间或的“不正常”,你会忍不住喝彩,点头,或者把酒畅谈。

想想吧,有本书教导我们,偏执狂才能生存,他们却因为偏执而被关了起来;也有人教导我们,专注专业才能成功,他们思想的火花注定没法公之于众广东省社保网,以彼之名,既便百年后的历史如他们所言。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玛雅文明的探寻和论述,因为我经历过20xx那个甚嚣尘上的世界末日说,所以更能明白他探寻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深入浅出的说明,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通透。虽然他们的探寻可能终不过是只属于自己的一种自言自语,之后也不过如一片落叶杳无踪迹,但现在有了这本书,保不齐哪天有哪广东省社保网只手无意中翻动并看到了这篇文字,并惊为天人而得以传世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愿鸿蒙初开,赤子之心永不蒙尘,双眸清灵通透,世事简单不染铅华,你我小径相遇,洒然一笑,期待施施然得遇于另一端的惊喜。

人生在世,百年孤独,挣扎呼号,在灵魂的深处,与另一个自己,不期而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笔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是平江路有一家叫“猫的天空之城”的书店推荐我看的,作者是高铭。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包括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篇《三只小猪》和《雨默默的》,前者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多重人格。作者的语言很严谨,带着恐惧的魅力。虽然后来张一山演的《柒个我》也是关于多重人格,剧里很多笑点,但这本书对多重人格的惊悚描述还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后者是关于一个小女生可以看见天空不同的颜色,以此知道自己今天的心情。刚开始带着一丝羡慕,然而我忽略了这种“特异功能”给小女生带来的困扰和伤害。那个时候就想到:她们的世界我们理解不了,因此我们不要轻易评论或者是羡慕,看低。

我从来都没想过,竟然可以从一个被外界认为的精神病人的口中,听到很多有见地的话。书里还有一个人觉得细菌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想想真的有道理,所以当我上铺的室友那天突然也提出这个观点,我很是惊讶,因为她没有看过这本书,却有这个想法!其实很少人会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我对我室友带着一丝敬佩。

从她们的视角可以感觉到,她们有一个跟普通人不一样的世界观。要知道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的世界观是相同的,但是也有极少部分人的世界观很独特跟一般人很不一样。很大部分人不能理解他们,认为他们疯了,但是,他们就一定错了吗?其实不然,只是他们从不同寻常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而我们依然习惯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不再好奇,看到什么都觉得很正常,认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他们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从各个不同方面来看这个世界。

退一步说,也许他们是疯子,但是他们做到了我们未曾做到的事,他们是独特的、唯一的,没人敢说天才不是疯子,疯子不是天才的!有很多的所谓的精神病,只不过是他们的想法跟行为和我们不一样呢?又或者是,他们真的能看到我们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

总之这本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眼前一亮,还有的便是思考。思考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思想。我很赞同这句话,我们可以不认同他们的想法,但是我们要尊重!特别推荐感兴趣的同学去图书馆借来看看,开阔眼界也好,丰富内心世界也好。(丁莹莹)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发现中,思维碰撞出的火花在狭隘的空间和时间中流淌。即使在书中他们是一群疯子。

这个世界好像有点问题,却找不出问题在哪儿。疯子,是在寻找世界,奇妙而诡异的发现,成就了他们的天才。不同寻常的感受,独到的眼界,是他们的不同所在,因此也被视为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或许疯子和天才只是一线之隔,那些被关在医院里的人,他们心中或是眼前的世界与我们不同,或许是陷入了思维的歧途,打开了思维的后门。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的倾听,详尽地体味,顺着他们思维的脚印,翻过思维的城墙,会发现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空间,他们的疯言疯语却有像真是的理论。异能追随者,时间尽头,超级进化论,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想法,却又是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推导出的。

人是个奇怪的东西,大脑皮层赋予我们思维和学习,我们也思考,纠结过这个更为神奇的世界。只是我们往往没有打破惯性思维,就像从众心理,平常和传统地思考,每天按部就班,在这个数字世界兜转。疯子们苦苦追寻的或许就是世界的定义,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没有确切的定义。佛说这是六首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的战场,哲学说这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是基本粒于堆彻起来的聚合体

虽说思考是一种正常行为。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谈这种有些高深的问题似乎又有些可笑,我们的生活也并涉及这些复杂的纠结,只有学者才会关心扑朔迷离的世界和真理,对我们来说这里就是人间。

2016年学生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导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

【读后感范文】:

这是高铭所著的小说,又称《精神病人的世界》,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我在大一时候有幸阅读该书,这是一本引发人反思人生,思考社会,拓展思想的书。其实看完后,我整个人都混乱了。

如百度百科介绍: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访谈录形式的文学作品。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叛逆,又有谁能说我是正常人呢,这本书,从精神病人了解这个世界,也许他们是疯子,但是他们做到了我们未曾做到的事,他们是独特的、唯一的,没人敢说天才不是疯子,疯子不是天才的。

一个研究玛雅文化的精神病人,十几年时间,他都在研究分析玛雅文字。他说,英语是一维语言,是左右结构;拥有左右、上下结构的中文是二维语言;而玛雅文字是三维语言,她拥有左右、上下、前后结构,其中前后结构代表时间先后云云。其实这蕴含的意义很深远,先不说他对玛雅文字理解的错否,就语言文字维度而言,他的领悟已经远远超过普通人。从他的语句,我觉得他暗示些什么。如:计算机储存是二维01位储存,是否有类似三维至多维的更简洁储存方式?计算机计算中的串行,并行,接着是串并行结合,那多维形式的计算会不会很快就出世;写代码中我们极少将时间作为准确量来判断,以后呢?进一步想,物理三维是长度、温度、数量,而我们用到的只是什么呢?

他又有说玛雅原文并没有说2012是世界末日,而是指从此进入新纪元,可能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颠覆性进展。该疯子分析,这个理论被一些人误解或被宗教利用了,越传越邪门。玛雅原文具体内容我不了解,但是宗教的言论散播、棋子以及背后的目的倒是很值得探讨。反观当今我们不积极不求甚解,被末日论哄得一愣一愣的,而一个精神病人通过大量翻查资料,得出独家解释,却被人当异类。之前保钓鱼岛的打砸事件,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历史上中日关系,以及钓鱼岛这个导火线,散播激进言论以让国人打砸路上日产车、商铺等等。很明显打砸损坏自家财物是很愚昧的,但为什么当时打砸事件还是能发生呢?如此靠不住脚的言论都能在群众中引起打砸违法事件,棋子是谁?目的是什么?引发事件的缘由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不探讨分析反倒甘心当棋子。同时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团队、公司等。管理公司如同治国,在大公司中,特定的条件下,小言论也会引发大事件。如何避免、如何治理这些事情,不同国家、公司的做法很值得借鉴探讨。且中华历史几千年治国治家理念,这巨大宝藏却被忽略,这不得不说是当代部分人的悲哀。

访谈记录中,有一个喜欢跟石头说话的精神病人,她认为石头具有生命,且是高级生命,它和人类完全不同,人类生命太短暂了,就算我们一辈子一直不动,它们也注意不到,就像我们看不到朝生夕死的某些细菌一样。其实这也很有道理,我们对生命的定义,那是从人类角度出发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类沉迷于观察石头、水流,会被认为精神病,而换成一个细菌观察人类,我们会觉得它很伟大?那回到我们之前的话题,我们之所以觉得那个研究石头的人是神经病,是他真的脑袋断路还是我们不肯接受这样的观念?话题转到最近美国通过同性恋婚姻法,在很多西方国家,同性恋结婚已经合法化。而在我们中国,这种观念却是遭到鄙夷的,是万万不能的。先不说同性恋是否违反道德、人类生命延续使命等等,就单单同性恋这个观念,在以前,同性恋者会被看成异类。而今天却有同性恋一片天。以前黑人被当成奴隶、被当成肮脏的种类,现在人种之间对待已经相差无几。精神病人目前的观点不被当今世人接受,但他们也并不应该受人鄙夷唾弃。

周围观念、制度以及耳濡目染的行为形成了我们的思想,在某些奇怪人面前,我们显得无知。而另一方面,我们觉得他们很奇特古怪。众人太多,谁都不想成为异类。奇怪的人占少数,故成精神病看待。《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书名也暗示着天才和疯子在某方面是相容相通,观看该书中,我领悟到的是对精神病人的看法,对世界的认知,更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以及丰富的历史精华。

有人说这本书很好云云,其实我觉得未必很多人体会到了它的好。之前我一直当看故事一样翻看该书,获取的只是一些奇怪模糊的观点,加上一大堆看不懂的哲理,觉得很新颖,很深奥,然后逢人也说好。细细看,其实作者埋下了很多对当今道德生活观念等等的怀疑以及疑惑,看久会觉得这应该是本思想禁书,亦会觉得大家应都来感悟下,多元化地看待事物。又或许,这本身是精神病人的世界,脑电波不同的我思考方式不同是体会不到他们的真正所想。谁知道呢?我家里的小猫在一动不动思考人生时候,我准会逗它出来玩玩,它再这样我妈就会过来喂药了。人生是什么,我和妈可不敢一动不动地思考。

【内容简介】: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看似。

多年前我曾经收到过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的那句话很动人:最精彩的,其实就是世界本身。也就是看到这句话不久,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环游世界,因为总觉得有必要认识下自己生活的这个星球。也就是有了这个愿望后不久,我想到了刚刚提到的问题: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在好奇心驱使下,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答案。但是我发现,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就在我为此困惑的时候,某次听一个是精神科医生的朋友说起了一些病例。然后好像明白了一些:明白为什么没人能说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

道说:这里是人间;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看来,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

于是我开始饶有兴趣地问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不过,并没得到态度认真的回答。

为什么呢?大概因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更多的人对于我这种不忙着挣钱,不忙着找老婆,不忙着升职的行为表示不解,同时还半真半假地表示关注:你疯了吗?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一)

多数书籍,都是把微小的事物放大来看,无论是情感,还是理论,可是这本书是不一样的,他用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让我们置疑的世界。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是在询问着自己,询问着这个世界,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循规蹈矩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一切。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在询问,而作者笔下的这些人,往往过于偏执。他们把细微的事物放大,用他们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

还记得一位病人,他喜欢盯着石头看,他觉得石头是有生命的。也许在我们看来,冷冰冰的石头怎么会有生命,可是,石头可以提供养分,可以养活植物,也许他不会消耗生命,但是我们又如何肯定他们没有生命?

另有一位病人,他喜欢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因此,他身边的人都觉得她不正常。在作者与她交谈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不禁认为她是正常的,而且还赞同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没错,孩子们不愿意表达他们的想法,大人们总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定义,孩子们看到的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但是那位女病人说的没错,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认为的有趣的东西。

我们被教育着拥有自己的思维定式,往往不敢扩展和更新自己的想法,就这样,许多人陷入狭小的圈子里活了一辈子。

书中的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是天生的蛊惑着,就像作者说的,他们都有点像邪教教主,可以把人带到他们所认为的世界中去。这是因为他们都对自己的观念深信不已,并且他们希望所有人都相信他们所坚信的东西。记得有一位病人,他认为女人终究统治世界,也许他说的并不正确,可是,科学也证明女人比男人基因上的先进性。不管是真是假,他们都认定自己所认为的观点。

不得不说,这些所谓的精神病人只是世界观与他人不同,他们所看所想都与大多数人不相同。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但是他们所认为的就一定是谬误么?

有一个小姑娘,他可以看到天空的不同的颜色,蓝色会发生好事,红色会发生不好的事,所以她厌恶红色。她也因为家人的不理解,变得不爱说话,更戴上了墨镜,不去看天空的颜色。也许,这真的是她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也许,这些颜色源于她的内心。可是并不能因为这个而觉得她不正常,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一个人的正常或者非正常。反而,我倒是希望有这样一种能力,去提前感受自己的祸福。

有一个男人,他很神奇,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小说中的一部分,包括作者本身,最后她预测出了她半年后将离开疗养院,他的确做到了,在作者采访他的半年后。不得不说,他的预感很准确,也许,我们真的人生真的只是一部小说,而作者,正是我们自己。

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很感动。那个老妇人在老伴死后,仍然觉得他还活着,并依旧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也许那个老人真的还在,但是只有老妇人看得见,或者,老妇人知道他不在了,但仍旧希望他还在,只是这样的骗着自己。可是,这也是一种永远。

婚纱在衣柜里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渐渐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事因为你,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就是这样一本书,他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就是这样一本书,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有时候,用精神病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更能去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二)

天才和疯子是个怎样的界定?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小时候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想,天才就是高智商,疯子就是精神病,仿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永远不可能有交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改变了很多我对这两者的看法。

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书之一,即使是有之一,也不影响我所表达的对这本书的喜爱,好久没遇到一本自己如此喜欢的书了。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作者轻松的笔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展示了的一个自己几乎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展示出来的独特视角。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疯子都是精神病院里,精神出了问题,神经错乱,举止怪异的人,简而言之,即是脑子有病。然而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我发现疯子不应该被这样子定义的,他们中很多有自己的思想,页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学性的,就像书中的四维虫子和时间的尽头等节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维是很严密的,所讲到的量子力学也是有根有据的,讲述时思路清晰严谨,若是在大学课堂讲课,相信是很有资深教授的范儿的。但是这样的人却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人们把他们当成疯子,只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被绝大多数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若是人们能宽容地对待这样的思想,换个角度来看疯子们一些天马行空式的想法,或许他们就是坐在研究院的科学家了。

天才和疯子有时只是时代的差别,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整天拿电脑,航天飞机什么的来说事,人们肯定也觉得他们是疯子,可是在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对此有丝毫的质疑,它们都成为了现实。再如,尼采,梵高,爱因斯坦等天才都有不被大家所理解的时候。尼采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这位自称是太阳的哲学家后来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梵高也因自己的画风和当时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见,后来也进了精神病院。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理解万岁。我想在以后的日子,即使我不懂疯子们的世界,我也会尊重他们的想法,有时并不是别人的想法怪异,只是那是自己没法达到的高度。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三)

今天终于读完了,觉得这本书写得很成功,因为我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突然就想起了本书的引言--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我觉得思考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很多勇气的,更不说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而采取的行动。作者选择从另类人士的世界观中,试图去寻求答案。

其中,最后一篇《果冻世界》给我的印象最深。整个物质世界就像一个果冻,而里面的小气泡就是精神世界,还有果冻外的世界。想想,如果你所看到的,或者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你精神产生,或者决定的,即承认即存在,不承认即不存在,这是不是很神奇?你或许会辩驳说,很多东西并不是你想的,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我的解释是:1. 别忘了,你的物质世界和别人是共用的,就好像你和别人同居时,共用一个厨房来做菜一样,人不同,做出来的菜就不同,但都受到了厨房条件的限制;2. 很多事情,你虽然不愿意,但潜意识里还是妥协了,意味着你还是某种程度的接受了。那么,我们能否让自己的精神力量更强大呢?或许有人已经知道我想说什么了,特异功能,对不对?先不质疑它的可能性,先想想,假设,先不考虑别人的精神作用,或这个世界只有你一个人,你随心所欲,世界按你的想法变形。然后,考虑别人的精神作用,如果别人接受(记住,这里的接受是真的接受,也就是如果你不接受,你的精神都会消失的,你也就没了),那么你特异功能表演成功了。如果别人不接受呢?特异功能就成浮云了。所以想要拥有特异功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物质的角度看,其实特异功能又有什么什么神奇呢?让人了解你的想法,甚至接受你的想法,本身就是特异功能了。那么你要让周围的环境按照你想的来,甚至让世界按你想的来,改变世界,都是特异功能。这么想,我觉得心理真的平衡多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这本书是陶瑾同学推荐给班上同学们的,一听到这书名我便就对这本书有了兴趣,或许是因为它天才与疯子的强烈,对比更引我注意力,想去一览究竟:天才与疯子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当我在网上查找到这本书时知道了这本书是通过作者与一些病人的采访,以访谈录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独特的角度,我们能够了解这些疯子如天才一般的思想。

整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那个能够把街上的人当作动物看的女孩。起初,我与作者一样,有些怀疑这个女孩,她是否伪装成病人的样子。她只需故作惊讶,然后指着无辜的路人说:看!那一只会用后腿走路的狮子!即可,却不曾想女孩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当初作者在、说明确实这个女孩的病是真的时候,我也吃了一惊,道:天哪,如果我也是这样的就好了啊,不用那样小心翼翼的洞察人心,然后谨慎地交往,而不是只要像女孩一样简单地望一眼便知一二,觉得好笑的也不用掩藏地大声笑出来;觉得无趣得也不用怎样作为礼貌的回以微笑。

回过头想想,能够这样的女孩也正因为没有几个而被归于精神病范围。如果我也拥有了这样令人惊叹的技能,之后便可肆无忌惮地笑啊哭啊也好,也不会开心的吧,毕竟被人冷落,被人抛弃,便就成了那样胆怯、害怕的性格,没有任意的自由可言吧!就这点相比,我也的确是比她幸福了许多----我是正常的呀!

然而许多时候,我们却会迫不得已的露出许多并不想要露出的微笑。久而久之,微笑便成了一种礼貌,那是应该露出的才对。甚至别人会问你:你为什么不笑呢?这时候又该露出尴尬的微笑了。

她作为一个患者,或许的确是疯子,但是如果侧重于看她的各种行为举止亦或思想来说,她却又的确是天才。所以,我们也不能只顾忌他人表面现象或者外表而不再去关心他人的内在。所以我们应把每个人都当作患者对待,把一切向最好的方面去想象。这样才不会把美好的事物扼杀在摇篮里。

我们应该将美好的一面面向他人,这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一切才都能美好起来。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教师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范文汇总”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