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摆渡人读后感高中 > 地图 > 摆渡人读后感高中

摆渡人读后感高中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摆渡人读后感励志篇大全。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摆渡人读后感励志篇大全”,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导语:《摆渡人》小说一开始,引导过无数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将在他的新任务中带领着小女孩迪伦的灵魂穿越荒原,一路上他思路清晰、经验丰富又勇敢无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摆渡人读后感【1】

作者从少男少女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细腻道出所有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别具一格,值得瞩目。

好久没有读到能让我感动的书了,就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间,被迪伦在发现自己真实的状态之后,心微微颤了一下。

每次惊险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后,也都是有温情,有坚韧,有希望的。很少人能时时感觉到,身边的一切有多不堪一击。当生命都逝去之后,生前的一切酸甜苦辣就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当然这不是因为我对生命悲观,相反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灵魂超脱。

虽然故事的主角是少男少女,全书的基调是奇遇、魔幻,但我想说的是,我很担心它会因为体例和故事背景被真正适合它的更多读者忽视。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想到自己会那么快读完它,看到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这句话,会不自觉想象这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感天动地的故事,所以一开始还是带着些顾虑和好奇的。

崔斯坦为了超度魂灵,随时准备变成那些亡灵在最后一次许愿中想要得到的陪伴者的样子。但为了爱情,他可以把这件事情变成永恒。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流于平淡、庸俗的,但是往往惊喜和转机也因为庸俗、平淡而倍加可贵。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到,爱是不应该被被动对待的,追寻幸福的最诱人之处就是追寻的过程。

因为它应该是不经意间的火花,是看不见的幸福终点。迪伦看似到了生命终点也没找到的东西,竟然就在她离开人世的一瞬间出现了。虽然这是作者很巧妙的夸张描写手法,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跃然纸上的。

如果每个人都认为等待就会得到幸福,安静走路转角就会遇上爱,那么也就不可能有轰轰烈烈和刻骨铭心了,所有的爱都只是为了爱而爱了,那多可悲。

合上书本后脑海中仍有不时闪现的各种人物。有魅力的文字是有灵魂的,但也是朴实、深刻的,它能让一个故事变成能赋予想象力以生命的载体,能让人无论经历多少起伏,看到多少冷暖,都能在喧嚣落幕、曲终人散时心中浮现感动。

摆渡人读后感【2】

整本书似乎描述了一个爱情故事,遭遇车祸的迪伦,她爱上了她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

她在他的帮助下,穿越荒原沼泽,穿越恶魔黑湖,走进闪光的分界,保存了完整的灵魂。

但是离开了崔斯坦,迪伦的灵魂似乎毫无意义。于是迪伦冒着魂飞湮灭的威胁,回到荒原寻找崔斯坦。

二者再次相逢,燃烧了生的希望,穿越重重障碍,找到交通事故中的肉体,回到人间。

他的手指最后紧紧抓住了她的手!

结局相当完美!

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爱,哪个会是最终的选择?

如果生命进入再次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书中,崔斯坦与迪伦穿越障碍的描述,让我想起我与虎先生的相识。

我们一起去了神灵寨,第一次去没有经验。

下午3点上山,夜幕降临时还在上山途中,以为会有食宿,可当时除了一座庙,什么都没有。

山路的情况也不清楚,

不知道两侧是否是否是悬崖峭壁,

不知道脚下是树影还是深坑,

虽然可以摸索着坐在台阶上休息,

却也不能在山顶唐突的过夜!

我将我的背包带绑在虎先生的包上,

他在前摸索着前进,我紧跟其后。

偶尔脚下一滑,吓得不知道会不会有明天。

开始时用手机照明,后来没了电,全随天意。

感谢最后一丝光明,我们在下山途中,

看到远处有灯光,不再害怕,

不知道,怎样到达了山脚,

还好,住宿的人家留的有电话。

已是凌晨两时。

当然这也奠定了我和虎先生的良好友谊的深刻基础。

我们要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世界什么样,

是心像所成,每个人都美好,世界必美好!

摆渡人读后感【3】

如果你没有听过《莫扎特》、《神秘园》的心灵治愈音乐,没有读过心灵治愈的书,可以读读《摆渡人》这部小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每当痛苦失望或消沉时,就需要抒缓情绪,寻找心里的平静和安慰,每当勇敢时,就会冲破层层压力,走向光明,这块藏在每个人内心的土地,就是摆渡人。

最近读过很多小说,生活环境会影响人的性格,《摆渡人》中的单亲女孩迪伦,她和父亲从未见过,生活中母亲的冷漠、同学的嘲弄,造就了迪伦孤独而无助性格。生活环境的压抑,让迪伦变的心中留下了阴影,变的胆小懦弱。

在去见父亲的路上,火车出了事故,迪伦不幸身亡,在山坡上有位小男孩正在等着她,她的灵魂遇到的命运的摆渡人-崔斯坦,他的任务就是要护送人死后的灵魂穿过有魔鬼的地方,在沼泽地里艰难的跋涉,穿过峡,渡过惊涛大浪的黑湖,被魔鬼疯狂的追杀,是最惊心的时候,安全屋是最好的安全所,路上的环境就是迪伦的心象,面对魔鬼不敢去抗争是迪伦胆小懦弱的表现。

迪伦和崔斯坦的爱,把迪伦的性格慢慢改变,从柔弱到坚强,迪伦在到达天堂,和崔斯坦分开后,她感到生活中没有崔斯坦不行,她爱他,迪伦打开了天堂的门,返回荒原,去找崔斯坦,没有崔斯坦,她也能战胜魔鬼,迪伦和崔斯坦终于来到那个火车发生事故的隧道口,迪伦灵魂附体,回到了人间,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每个人都有自已不同的经历,在困难面前不要胆小怕事,要勇敢的站起来,勇敢的抬起头,在难的事、在痛苦的事,也会变成小事,阳光总在风雨后!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摆渡人》读后感2000字-灵魂的摆渡人


如果人生是一场迷茫的苦旅,谁将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我们这些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人,早已走过不惑之年,匆匆然与知天命的那一站近在咫尺。按照传统文化理论,我们现在应该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处乱不惊。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看绝不尽然。扪心自问,面对人生的一道又一道关口,一次又一次选择,我们有多少次是不惑的?是淡定的?是从容的?七尺之躯伴随着岁月流逝从孕育生长到成熟消亡,不因个人意志与喜好有丝毫停留,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然而,我们的思想似乎很少能够跟上身体成长的节奏同步前行,灵魂不在原地徘徊踏步已是万幸。直到有一天,结识了徐先生的散文集《摆渡人》,醍醐灌顶之感油然而生。我隐约意识到,就在这对的时空遇到了对的人、对的事,遇到了我人生此段行程跨越时空的灵魂摆渡人。

徐先生的文笔很少有华丽的词句,多是娓娓道来的平和朴实之言,但恰恰就是这种质朴无华,契合了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的哲理。文集中的作品多是来自于先生的亲身经历与见闻,一些看似简单平常的小事,先生却是那么的敏锐,洞若观火,用温暖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带给读者丰富的心灵体验。先生的思考和感悟深刻透彻、不愠不火,提炼出来的哲理入木三分、耐人寻味。掩卷遐思,我的心灵真切地感受到先生格物致知的精神与知行合一的品格。

在酝酿此文的过程中,是否要将徐先生的感悟和哲理逐一呈现出来,这个问题反复在脑海中盘旋。思忖良久,似有所悟。如若将先生文章中的感悟和哲理复述于此,那岂不是成了一本读书笔记?或是一篇书评?这可并非是我的初衷。既然是读后感,那一定是应该讲述我的感受、感想、感悟。

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从一件平常的小事入手,用暖暖的语言徐徐勾勒出一幅生活场景,俨然在我面前展开一幅生动的画卷,代入之感油然而生,令人直觉身临其境。就在那平和从容的叙述之间,先生恰到好处地穿插个人的感悟,真切地激发出读者源自内心深处的共鸣。当这幅画卷缓缓地展到最后,先生总是能提炼出朴实却不乏深刻的人生哲理。先生的感悟犹如一股暖流在血液里流动,在脑海中游弋。先生的哲理犹如一股清流,醍醐灌顶,发人深省。先生对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能够如此感怀,如此深刻思考,不正是契合了王阳明大师的格物致知之精神吗?唯有专于格物,方能致于真知。品读一篇文章,悟懂一个道理,研读整部作品,看透一段人生。

先生文章的精髓不仅仅是停留在感悟和哲理本身,更是体现在知行合一的品格上。先生有多个光彩夺目的身份和头衔,但我以为,校长这个身份是先生当前最为重要的一个身份。尤其是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首任校长,其肩负着开疆拓土的伟大使命。如何秉承港中大优良的校训和办学理念,并在深圳这块热土将其发扬光大,对于先生来说是一个伟大而极具挑战的命题。先生曾讲过,如果我们不能把深圳分校办得比本部好,我们就没有必要办这个分校了。这是何等的气概和胸怀!令人欣喜和欣慰的是,作为港中大(深圳)的黄埔六期,我们在即将启程之际,在方方面面目睹了学校飞速发展的过去,感受着异彩纷呈的现在,憧憬着辉煌灿烂的未来。那未来必然可期!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短短的五年间异军突起,势如破竹?我从先生的文章中解读到了知行合一的品格,这是一股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先生因为心中常想着学生、家长和学校里的老师,所以创作了诸多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创作这件事本身就彰显着先生践行教育本职的知行合一。如果能注意到文章中描述的一些事例和细节,不难发现,先生已经将诸多感悟和哲理应用于学校建设和教育的某个方面。比如,在谈到手机对人的专注力有负面影响的时候,先生就在图书馆入口处装了一批小箱作为手机休息处,鼓励同学们在进入图书馆时把手机放进去,里面还可以充电。如果哪天碰上幸运,还会有免费券赠送。把手机放在图书馆门外锁好后,便可以专心去学习了。凡此种种,我不在此更多列举,尚未读过先生这部作品的读者可以在自己品读的过程中去挖掘,对于已经品读过的读者,我这里就算是抛砖引玉,还望诸君去细细地回味。这也算是贯彻先生倡导的独立思考、理性思辨之理念吧!

这部由三十余篇散文汇聚而成的散文集,《摆渡人》被编排于第五篇,独以此文冠名,真意何在?不融入其中,不深入体验,耳目所及,难解真意。心若不动,风又奈何?读进去,走出来,回头再看,方解其中真意。人这一生由一段又一段航程接续而成,我们每个人都是摆渡人,也都是被摆渡之人。先生秉承格物致知的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的品格,竭尽所能地履行摆渡人的职责。在港中大(深圳)首届本科生毕业之时,先生将《摆渡人》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用他独有的方式完成了这一航程的最后一次摆渡。港中大(深圳)今年的录取通知书本身设计已很精妙,犹如一个大礼盒,我突发其想:明年的大礼盒是否能加入先生的《摆渡人》呢?

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这是一个美妙而充满离愁情绪的盛夏,只因凤凰即将离巢,翱翔千仞寻得梧桐而栖。空巢之下,我又将以何种方式延续下一程摆渡呢?无妨,就让我们思想相随,跨越时空,跟随先生的感悟与哲思,继续做灵魂的摆渡人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若徐先生读得此文,发现谬解之处,还望予以指正。

摆渡人读后感700字: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一开场展现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不开心的学校,敏感而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本书还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是的,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在列车意外脱轨中死去小女孩的灵魂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光亮,她不明白自己已经死去,挣扎着爬出列车,然后她看到了唯一的一个人,来带领她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的人----摆渡人。摆渡人一路上带领着小女孩的灵魂翻山越岭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回避着女孩各种问题,不愿直接告诉女孩已经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过程中发现身体奇怪的表现,逐渐理解了肉体已经死亡的事实。情窦初开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难中渐渐喜欢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她情真意切的关心与信赖,逐渐唤醒了摆渡人几百年来内心深处麻木的情感。然而,摆渡人的工作决定了当他送女孩到达目的地后,他将再也不能见到女孩。

人性的回归,能够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感情的力量,能够让人战胜恐惧。以前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以前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完美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应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取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齐的决定。他们一齐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能够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齐。

阅读《摆渡人》,更像是跟随主人公历经一场关于心灵变化的历程。灵魂的摆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个世界,也更意味着找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摆渡人引领了女孩的灵魂,那么某种程度上,女孩也是摆渡人的灵魂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

在我的床头柜上摆着一摞书:有来自书友的分享——《繁花》《荆棘鸟》,这是书友的一番心意;有教育局的推荐篇目——《周国平论阅读》《周国平论教育》,说是推荐,其实是指定,是必须要选看的;有女儿看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看这本书是一个母亲用一种曲折的方式关注女儿的精神成长;有自己从书店看中了带回的书——《摆渡人》《中国诗词大会》,这是真爱。在宁静的夜晚,温馨的灯光下,想要读哪一本,就读哪一本。也可以这一本读会儿,那一本读会儿,非常自由和方便。同周国平先生“愉快”的择书标准,我最喜欢读的还是《摆渡人》。

书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读者推荐这本书是“一本教你学会如何去爱的伟大作品,完全意想不到的情节,令人惊讶的人生谶喻。”这些宣传语像长了钩子一样抓挠着我的心,吸引我到书中去寻求答案。

这本书,我前后共读了3遍。

第一遍,我看了书的开头和结尾。知道这本书主要写了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朋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远处山坡上一个特意在此等候的男孩崔斯坦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最后迪伦重新回到火车获救,神秘的崔斯坦也获得了新生。

第二遍,我看完了整个故事情节。主要是崔斯坦如何保护和引领迪伦的灵魂经过荒原——为迪伦的灵魂摆渡。到达目的地后,崔斯坦继续为其他灵魂摆渡,而迪伦却独自返回荒原,寻找崔斯坦。最后迪伦找到了崔斯坦,这一次是变得坚强的迪伦带领着崔斯坦,走向重生。

第三遍,我摘抄了每个章节的精彩语句,包括他们各自激烈的心理活动和隐含人生寓意的荒原风景等,并对一些颇有感想的句子整理了自己的思绪。那些感想朦朦胧胧的,有点说不清,还有点乱。但我相信自己只要动笔写下来,再多捋几遍,肯定能捋顺。

如果只读这本书的前两个章节,你会感到这是一本非常写实的小说,写的是15岁的女中学生迪伦糟糕的生活。看这段文字:“迪伦确信,这所学校专门磨平人的热情、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消磨人的意志。签到是在顶楼帕森小姐的教室——又一处‘满目倦容’的立方体。帕森小姐尽力想用标语和展示墙给屋里增添一点生气,可奇怪的是,她的一番心血却让屋子看起来更加压抑了。特别是现在,屋子里坐了三十个人形机器人,个个都在说着毫无价值的废话,就好像正在演一出能改变生活的大戏。”是不是特别能引起我们的职业联想?我忍不住将我们的学校和班级与文中的描写进行了对号入座。我们教室里好像也坐的是“人形机器人”,课堂上,你讲你的,至少有40%是白讲。他们魂不守舍,也不知道想要干什么。我常生气地骂他们是“假学生”。其实再想想,我所讲的能改变他们的生活吗?可能也是“毫无价值的废话”。

从书的第三章节开始,书的风格隐隐地变化了,表面上还是在写实,比如出现了荒原——“地平线上群山环绕,危峰高耸。低压压的云层掠过山顶,茫无涯际。原野上色彩缤纷,紫色的石楠花在一大片棕色的凤尾草中抢占了一席之地,四季常青的松树将山坡染成深色,低矮的灌木丛杂生其间。靠近隧道的山坡地势平缓,起伏的山丘上百草丰茂。”当荒原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没有引起我任何的奇异感和思考,我以为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荒原。实际上从这里开始已经慢慢变得玄幻起来。因为“视野里既无市镇也无道路,甚至连一件孤零零的农舍也没有。”

我接受了它的玄幻,也开始思考文字的寓意。知道了“荒原” “它位于两个世界的中间,你必须穿过它。每个人都要穿过他们自己的荒原。在这个地方发现你已经死去的真相,然后无可奈何地接受。”也知道了崔斯坦是“摆渡人”“我引导灵魂穿过荒原,保护他们免遭恶魔毒手。我告诉他们真相,然后把他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我的思考是:每个人都是在从生存走向死亡,只不过各个人的过程不同,时间长短不同。而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或者说精神,都在荒原上漂泊,而且还时刻面临恶魔的伤害。灵魂需要保护,需要引领,才能成熟和强大。肉体的成长和健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灵魂,很抽象,也更复杂。但通过崔斯坦和迪伦在荒原上与恶魔的斗争,我仿佛看到了可触摸的灵魂。当然,我也不可避免地从职业的角度想像了一下那些想要摧毁我撕裂我灵魂的恶魔是什么?可能有社会家长的不理解,可能有上级法律的不庇护,可能有沉重的负担和矛盾的要求,可能有疾病的侵扰和猝死的危机,可能有……我像迪伦一样搏斗——“突然间,她感觉像是有成百上千只手抓住了她,那些手无影无形,轻如风烟,但力道又极强。她感觉它们人多势众,要把她往下拖,又不知要把她拖向何方。出于本能,她双臂拼命挣扎尽力想甩脱它们,但是她的手在空中一无所获。”而搏斗的结果是现在的我不敢满腔热情拼命地去教学,而是小心翼翼、担惊受怕地凭着良心去教学。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说错了,做错了,我怕学生的板凳挥向我并不强壮的身躯,我也怕自己还没有服侍好父母,照顾好孩子,就骤然倒下。

也许是为了中和玄幻的神奇和减轻谶喻的沉重,从第十五章节开始,文中又加入了爱情的元素。迪伦在崔斯坦的护佑下对崔斯坦产生了依赖,而崔斯坦也因为迪伦的关心,感觉“曾经的自己又回来了一部分。……她是个值得他保护、值得他关怀的灵魂。他愿意为这个灵魂献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爱给他们注入强大的力量,使他们走过荒原,战胜恶魔,使迪伦变得勇敢,信念坚定。对于这份“爱”,我想它绝不仅仅是指狭义的爱情,而应该是一种广泛的爱。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有对家人的爱,有对事业的爱,有对美好生活的爱。我们从爱中汲取力量,即使我们的躯体柔弱,但我们的灵魂可以像钢铁战士。

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完美,好像一个圆。主要情节开始于迪伦上火车遇车祸,结束于迪伦在火车上获救。迪伦的灵魂离开火车,来到荒原。崔斯坦带领迪伦从荒原走到目的地,迪伦又带领崔斯坦从原路返回。结局也圆满,迪伦获得新生,而她灵魂的摆渡人也能继续陪伴她。读完这本书,就像经历了一趟旅程,有点累,但觉得很值,因为路上很有收获。

感谢这本书的译者付强,给我们带来精彩的、优美的、便于阅读的文字。更感谢这本书的作者[英]克莱儿·麦克福尔。她居住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南部,是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实力女作家。她在作品中架构了出其不意的情节,饱含着感人至深的真情,贯穿着暗含哲理的人性独白。给我带来阅读的快感和人生的思索。

心灵的摆渡人――读《摆渡人》有感 (900字)


假如我们的内心有一片荒原,那心灵的摆渡人,是亲人,是朋友,没有他们的陪伴,或许我们很难完成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为有他们,内心的荒原,才会开花。――题记

迪伦的内心荒原,那座山丘上,坐着的那个男孩,叫崔斯坦,他是她的灵魂摆渡人――迪伦死了,她于一场火车事故中遇难。他对她说:“我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再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相貌。”崔斯坦内心的痛,他本来的样子,没人知道;他的存在,或许只是因为有灵魂的需要吧!但是,这个女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迪伦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气随她的心情而变,地形随她的性情而成。崔斯坦温馨的话语,点燃她心中的希望,即使有恶魔的进攻,但是有他在,迪伦也能绽开笑脸……就像我们内心的荒原,有恶魔,有坎坷,有磨难,但也是拥有朋友的陪伴,我们才能击免受恶魔的伤害,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如果摆渡人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需要他。

遇见了迪伦,崔斯坦第一次为他的命运而黯然神伤,他的生活简直像一个监狱,永无止尽的轮回,看着那些自私的灵魂说谎,欺骗,浪费上天给它们的生命,而这是他梦寐以求有求之不得的,他一直以为引领灵魂去到另一个世界是他的工作,他只需要执行。迪伦曾对他说:我所感到的,并不是真的你,但是,不论你的外表是怎样,你心里的那个才是真的你,是你的灵魂……作为被保护人的同时,或许我们正在引领着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在爱与被爱的同时,我们内心的的荒原,在冒起点点小花,或许它们微不足道,但是,也能点缀这片荒原,也许迪伦也是一个摆渡人,在悄无声息中,她已经进入崔斯坦的内心,为他种下了一株花。

也许人只有在颠倒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当迪伦来到天堂,却要冒险回去寻找她的摆渡人,即使完成了这趟旅程。他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心灵,崔斯坦引领着另一个灵魂,相貌却依然保持着,没有一丝改变。在时间的推移下,他们在对方内心留下的痕迹,是对生活的希望和未来的向往。

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流,那谁是你生命的摆渡人?

心灵中的摆渡人,种下为对方留下的花,蔓延到整个荒原的每个地方。从荒原到花海,只需要摆渡人的陪伴,我们心灵的摆渡人,会是谁呢?

《摆渡人》读后感


摆渡人是一本值得我们去阅读的书,下面小编整理了《摆渡人》读后感精选,欢迎阅读!

《摆渡人》读后感(一)

经朋友介绍买下的这本书,名字听上去像本名著,网上介绍的也挺牛逼,看了后不能说不好看吧,因为自己也是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看完这本小说,并且在火车上那么嘈杂的场所也看了本书的60%,可能我该为自己现在的阅读状态高兴吧。

一开始决定看一些小说也是出于培养自己的看书习惯,从《追风筝的人》到这本《摆渡人》,可能两者的差距太远,以至于刚开始看《摆渡人》的时候,我以为是特别俗套的言情小说,冷酷的男一,爱耍宝又显得有点弱智的女一,都想放弃阅读的一本小说,但是,火车上的无聊让我重新拿起了这本小说,看到最后,我为自己的没有放弃感到庆幸,不是为遇见这本小说,为最后女主的选择。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在求稳,不想改变,等待着时间给我们答案,然而迪伦穿过荒原,她就摆脱了那些一直纠缠她的恶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了她回家了,这是被摆渡人的终极目标,然而她爱上了她的摆渡人,走过分界线她便再也见不到她的摆渡人,她不愿过着那样没有希望无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选择了再次回到荒原那个她曾经无比害怕也无比甜蜜的地方。在看小说的时候我一直受一种思想束缚着那个统管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boss该出来阻拦了吧。可能吧,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而受限的是我自己。

看完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是否在无休止的过着复制般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期待。然而其实自己是有梦想的,只是没有勇气再回到那个可怕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崔斯坦。

《摆渡人》读后感(二)

今晚终于把这本书看完,心里有种温暖的感觉让人又相信了爱情。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一开场展现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不开心的学校,敏感而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曾经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本书还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是的,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在列车意外脱轨中死去小女孩的灵魂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光亮,她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挣扎着爬出列车,然后她看到了唯一的一个人,来带领她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的人----摆渡人。摆渡人一路上带领着小女孩的灵魂翻山越岭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回避着女孩各种问题,不愿直接告诉女孩已经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过程中发现身体奇怪的表现,逐渐接受了肉体已经死亡的事实。情窦初开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难中渐渐喜欢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她情真意切的关心与信赖,逐渐唤醒了摆渡人几百年来内心深处麻木的情感。然而,摆渡人的工作决定了当他送女孩到达目的地后,他将再也不能见到女孩。

人性的回归,可以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战胜恐惧。曾经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经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面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择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他们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阅读《摆渡人》,更像是跟随主人公历经一场关于心灵变化的历程。灵魂的摆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个世界,也更意味着找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摆渡人引领了女孩的灵魂,那么某种程度上,女孩也是摆渡人的灵魂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三)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书,叫做《摆渡人》我我读这本书是因为书中的内容简介很有趣和有意义。这本书的作者是克莱儿。麦克福尔他是一个美国人,而且这一本书是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非常短,结构也很简单,但是有一个哲学的感觉。写的是从一个女孩的第一人称的观点和角度,那个女孩死了而且她是试图穿越未知的土地去天堂,在摆渡人的帮助下她成功到达,但那女孩在天堂不开心因为她爱那个摆渡人所以她离开了天堂去找到她的爱人。

心绪到现在还悸动不定,好像自己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去找寻崔斯坦,这让我既害怕又特别期望崔斯坦赶紧出现,激动的是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看过了很多本书了,这是第一次特别强烈的想写书评吧,《摆渡人》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看完之后,你会思考很多,反观自己,说是勇敢,但是我知道我从来没有勇敢过,说会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下去,但是每次到半路我都会恐惧的返回,找各种借口返回,忘记初衷,我知道,这以后我想成为叫迪伦的这个女孩,为喜欢的人与事,勇敢的走到终点。我要大圆满。

我非常喜欢这一本书,当我在阅读时我放不下这本书因为真是太好看了。我也喜欢这书的神秘感,让我一心只想书中会发生什么事。

读后感《摆渡人读后感励志篇大全》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摆渡人读后感高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