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三百字 > 地图 > 读后感三百字

读后感三百字

发布时间:2019-09-21 来源:互联网

读后感1300字: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在阅读这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读后感1300字: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历代王朝更替,总是有很多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原因。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郭老1944年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回顾了明朝的灭亡和李自成的失败,也从中再次验证了民心乃固邦之本的历史论断。对于《甲申三百年祭》,我觉得有三个人值得祭奠。

一来祭奠崇祯皇帝。

崇祯即明思宗朱由检,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弟。于公元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病故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崇祯。1627-1644在位。在位17年,李自成造反军攻破北京后自缢,终年34岁,葬于思陵。

崇祯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他有两件功绩值得提一下:一是铲除魏忠贤,二是收复全辽。在之争上,以勤政爱仁博得了后世的同情,但是还是未能挽救大明。从结果上看,他是个杯具,因为大明朝的灭亡是王朝多年遗留下来的民心尽失,加上天灾人祸造成的。但从修为上说,崇祯并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比如他在任之初,国家还算比较安定,但是之后他听信谗言,重用亲信,又喜欢形式主义。民心不得,社稷就无法安定,天朝就要换主人,这是中国历代王朝更替的基本原则。

二来祭奠李自成。

李自成是《甲申三百年祭》书中的主角,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大凡开国奠基者的开国之路都比较坎坷,但是他们有坚韧的毅力、非凡的潜力,和自我的部下称兄道弟,用一份感情和感召力凝聚群体,最终取得了天下;而取得天下以后的秉性却几乎是一下子发生大转弯的改变:要么开始杀忠良、树威信,要么开始醉三宫,不理朝政,要么开始征收赋税供己娱乐。

毛主席说:当领导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李自成毁在了第二条上,按郭老的意见,牛金星、刘宗敏为李自成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们打下江山后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吴三桂的反戈,导致了大顺朝的顷刻灭亡。那么李自成在用干部上是不是就有很大的职责呢?首先是选人用人的时候就没有思考到德才兼备,李岩、宋献策这些人不张扬,且容易克制自我,但却没有得到李自成的重用。亲小人,远贤臣,所以国家社稷就慢慢(或者快速)走向了灭亡。

李自成的起家,是因为社会的动荡,天灾的横行,他把握住机会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最终,还是因为自我个性上的缺陷导致了一生辛苦的荒废,令人可惜,但是换在整个封建王朝的角度上看,他又是一个必然:你忠于社会、忠于人民的时候,人民就会相信你,把他们的命运交给你;当你背叛人民,或者忤逆民意的时候,人民总会把你赶下台来的。

三来祭奠李岩,中国历代不少忠臣良将,为国家披肝沥胆,死而后已,他们是国家真正的脊梁。但是很多忠良都很难带着荣誉终老以上呢个,一部分甚至都被陷于莫须有的罪名后含冤而死,李岩也是这样的人物,他不仅仅举家投靠了李自成,还给李自成推荐了牛金星、刘宗敏为他打江山,在李自成社稷危机的时候还回到河南为他召集民众,期望力挽狂澜,可惜的是李自成没给他机会,历史也就没有给李自成重新修改自我命运的机会。

忠臣惨死的现象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屡见不鲜,给我们的反思就是人治体制下人才的生存无法得到保证。天子代天行使天道,有绝对的权威,但是他们在用人方面却无法保证从一而终的理智:在国家危急、面临内部外界威胁的时候,君主们总会授权于忠良,让他们为国立功、除暴安良;而在太平盛世时,这些国家的栋梁们却甚至不如君主旁边的一个小厮。

忠良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期望。时代发展到如今,人才仍是国家、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珍惜人才、爱护人才,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仍是每个国家、企业思考的重要问题。而国家、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形态的发展,如何持续基业长青甚至是持续进步同样是每位成员个性是领导者思考问题的。

用历史的教训来警戒我们,用现实的思考发展我们。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1000字


1944年,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写下了著名的关于李自成农民起义教训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就在这一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全力以赴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为建立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毛主席对这篇文章非常重视,把它做为整党文件下发全党。他要求全党同志牢记李自成失败的历史教训,廉洁自律,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当年在河南,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纪律严明,就连李自成的亲戚犯法也照样处死。起义军对百姓秋毫无犯。同时作为起义军头领的李自成作风比较民主,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因为得到人民的拥护,使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打下了北京城,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是什么使李自成进北京短短几十天就失败了呢,让无数起义军将士的鲜血付诸东流,是起义军将领的迅速腐败。如刘金星、刘宗敏之流,把明朝的专制和腐败都继承下来。纵声色,夺名利,掠财物,杀功臣。在战略上,组织上、作风上都犯了严重错误,埋下了失败的祸根。李自成刚进北京,面临第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争取吴三桂,不让他倒向满清政府。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大将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尽管忠臣李岩一再要求放回陈圆圆。可刘宗敏自认为功劳大,根本不听。最后导致吴三桂冲冠一为红颜,投降了满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起义在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他们经不起权力的考验,没有吸取明王朝灭亡的教训。千秋大业为何毁于一旦,这对后人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天下的时候,能够想到群众的利益。曾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可当他们进城,有了权力的时候,就忘记了人民群众。想着当官做老爷。李自成的谋士刘金星,进城后生活极端豪华,有着太平宰相的风度。随着起义接近胜利,他们的个人欲望也在膨胀,这也是大多数农民起义最后失败的原因。他们跳不出历史的周期律。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就是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他和毛主席有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多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一人、一家、一团体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想跳出这周期律。毛主席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就是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正是基于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总结,毛主席在全国胜利前夕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这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在离开西柏坡向北京进发时,又提起李自成的教训。毛主席说: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李自成进京后就变了,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2002年,胡锦涛同志在考察西柏坡时强调,赶考还在继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展加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要求广大党员要牢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电和海州区合办的廉政教育基地,在干部腐败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不少腐败分子,他们原来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可他们随着职务的升高,权力的增大。忘记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忘记了自己的权利是人民给的。忘记了党的培养,人民的期望。他们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堕落为腐败分子,他们上对不起革命先烈,下使子孙后代蒙羞。悔之晚也。从解放初的刘青山、张子善,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胡长情、成克杰、陈希同等。可以说他们原来对党和人民是有功的。可是他们后来放松自己对于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把个人利益放到人民利益之上。走到人民的对立面,他们就是当代的刘宗敏。在成绩面前,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方志敏烈士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这正是革命者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抗战时期,一位记者访问延安,他惊奇的发现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朱德一个月工资只有五块钱,而国民党一个师长就能拿一千大洋。从这里我们已经看到共产党为什么得天下的道理。

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每个中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今天。重读《甲申三百年祭》很有必要。成由勤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都是这样。《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到今天已经整整70年了,今天读它,仍感到警钟长鸣。读史使人明智,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我们要从思想上筑牢防腐拒变的堤坝。和腐败现象作坚决地不妥协地斗争。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法宝,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实践群众路线教育,永远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和国家走向新的辉煌的保证。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800字


公元1644年,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一个政治风云鬼谲多变,值得回味,值得纪念的年头。这年正月,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国号大顺,年号永昌的政权,3月19日攻克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77年的明王朝。也就是在这一天,崇祯皇帝携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在衣襟上写下遗诏,自缢于山亭。这位明朝末代皇帝临终时曾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至,他在遗诏中又是悔恨自己,又是怪罪群臣,凄凄惨惨地写道:“朕谅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然而起义军进京后好景不长。4月,明王朝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入关,李自成亲率20万大军迎敌,因战斗失利,退出北京,败走西安,5月,清兵入京。10月,多尔衮把顺治帝从沈阳接到北京,从此开始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李自成自崇祯2年在金县杀官吏起事,十六七年间历经危难,他都坚持下来了,并且几乎成就了他大顺朝统治的伟业。而进京就短短40天后,他却败走西安,次年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牺牲。他功败垂成,大事毁于一旦。

《甲申三百年祭》从史学角度分析叙述了明朝的灭亡和李自成事业的失败,分析了崇祯、李自成这两个悲剧人物。说到崇祯,郭老在文中称“在历代改朝换姓的时候亡国的君主每每是被人指责的。崇祯帝可算是一个例外,他很博得后人的同情。就是李自成《登极诏》里面也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甚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忠绝少。’其实崇祯这位皇帝倒是很有问题的。他仿佛很想有为,然而他的办法始终是沿着错误的路径。他初继位也曾经“当机独断”,除去魏忠贤与客氏,但一转眼就依赖宦官,对于军国大事,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三暮四,轻信妄断。对于老百姓呢,虽然屡下《罪已诏》,申说爱民,但都是口惠而实不至。内部腐败不堪,加上旱灾、蝗灾等天灾,自然是加速了百姓造反、明朝灭亡的进程。据史料记载,连年灾害,使得人吃树皮、吃土块石头,到后来人吃人。对这样的灾害,崇祯虽然多次亲率百官祁雨,自己也减膳、撤乐,但就是不听“搜括臣宰助晌”的建议。正如郭老所云:崇祯帝,公平地评判起来实在是一位十分“汲汲”的要誉专家。他是最爱下《罪已诏》的,也时时爱闹减膳、撤乐的玩艺,但当李自成离开北京的时候,却发现皇库扃钥如故,其“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皇家竟不愧是最大的富家,这样大的积余,如能为天下富家先,施发出来助赈、助晌,尽可以少下两次《罪已诏》,少减两次御膳,少撤两次天乐,也不至于闹出悲剧来了。然而毕竟是叫文臣做文章容量,而叫皇库出钱难,不容情的天灾却又好像开玩笑一样,执拗地和要誉者调皮。就这样,崇祯在位十七年后,明朝灭亡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就是一个“口惠而实不至”,说爱民而又不动真的,说整治吏治而又“轻信妄断”,最后成为“孤家寡人”的下场。

等进京这40天里,牛金星大摆起丞相架子,“玉带蓝袍圆领,往来释客”,忙于筹备登基大典;一品将军刘宗敏则终日拶挟降官,搜刮赃款,此其一也。其二,几十万大军全屯于京城,抢掠民财,尽情享乐,甚之秋毫无犯的军规都被一一置于脑后,忘得一干二净,而对近在肘腋,严阵以待的大敌,则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仅派出几千兵士去山海关镇守,可谓麻痹轻敌到了极致。其三,李自成捉到吴襄,命他给儿子吴三桂写投降信,而刘宗敏却对吴襄绑票,抄家,还掠走了吴三桂的爱姬陈圆圆。这样,终至把尚在踌躇观望的吴三桂逼反了,引发了形势急转直下的变异。

据一些史料记载,李自成自律还是严格的,连明史也称他“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进京时“毡笠缥衣,乘乌驳马”,还说在京殿是“戴尖顶毡帽,蓝布上马衣”。但义军首领们进京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李自成当然不能辞其咎,更加致命的是,他全然没有去管束他的左膀右臂,牛金星、刘宗敏等到辈的胡作非为,天下太平,大功告成的自满情绪大膨胀,竟毫无居安思危的思想准备,这也就无怪乎大堤决溃而无所措了。

李自成的悲剧还在于胜利之后他就听不进逆耳之言了,却偏信负恩卖友牛金星的谗言,杀了能进谏忠言的制将军李岩,重蹈了封建王朝开国之君戮杀功臣的错误。李岩,河南杞县举人,是一个被称为“有文武才”、“好施尚义”的知识分子,崇祯13年他参加义军。李入伙后,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他扶助李自成搞宣传,收民心等方面是多有建树,立了大功。不幸的是,进京后李自成对李岩的进谏就“毫不介意了”。他那曾是“能纳人善言”、“凡事皆众共谋之”的作风也不见了。就在牛金星、刘宗敏等昏昏然陶醉于胜利锣声中之时,李岩曾进谏4件事,提出不同意见,其中就有严肃军纪和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两项重要建议。这原来是一服良药和清醒剂,但李自成的态度却是“自成见疏,不甚喜”,即批疏曰:“知道了,并不行”。终至铸成无可挽救的大错。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甲申时至今年,已经360年矣,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历史是一面镜子,一部教科书,永远值得借鉴。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中央党校做《学习和时局》的演讲中,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最近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去年,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今年温家宝总理又重提《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不要犯胜利了就骄傲、就腐化的错误。老老实实地向历史学习,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多些智谋,少走些弯路。今天重读《甲申三百年祭》,我觉得至少有以下5点启示。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1000字


1944年,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写下了著名的关于李自成农民起义教训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就在这一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全力以赴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为建立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毛主席对这篇文章非常重视,把它做为整党文件下发全党。他要求全党同志牢记李自成失败的历史教训,廉洁自律,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开大门 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当年在河南,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纪律严明,就连李自成的亲戚犯法也照样处死。起义军对百姓秋毫无犯。同时作为起义军头领的李自成作风比较民主,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因为得到人民的拥护,使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打下了北京城,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是什么使李自成进北京短短几十天就失败了呢,让无数起义军将士的鲜血付诸东流,是起义军将领的迅速腐败。如刘金星、刘宗敏之流,把明朝的专制和腐败都继承下来。纵声色,夺名利,掠财物,杀功臣。在战略上,组织上、作风上都犯了严重错误,埋下了失败的祸根。李自成刚进北京,面临第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争取吴三桂,不让他倒向满清政府。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大将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尽管忠臣李岩一再要求放回陈圆圆。可刘宗敏自认为功劳大,根本不听。最后导致吴三桂冲冠一为红颜,投降了满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起义在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他们经不起权力的考验,没有吸取明王朝灭亡的教训。千秋大业为何毁于一旦,这对后人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天下的时候,能够想到群众的利益。曾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可当他们进城,有了权力的时候,就忘记了人民群众。想着当官做老爷。李自成的谋士刘金星,进城后生活极端豪华,有着太平宰相的风度。随着起义接近胜利,他们的个人欲望也在膨胀,这也是大多数农民起义最后失败的原因。他们跳不出历史的周期律。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就是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他和毛主席有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多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一人、一家、一团体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想跳出这周期律。毛主席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就是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正是基于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总结,毛主席在全国胜利前夕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这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在离开西柏坡向北京进发时,又提起李自成的教训。毛主席说: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李自成进京后就变了,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2002年,胡锦涛同志在考察西柏坡时强调,赶考还在继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展加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要求广大党员要牢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电和海州区合办的廉政教育基地,在干部腐败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不少腐败分子,他们原来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可他们随着职务的升高,权力的增大。忘记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忘记了自己的权利是人民给的。忘记了党的培养,人民的期望。他们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堕落为腐败分子,他们上对不起革命先烈,下使子孙后代蒙羞。悔之晚也。从解放初的刘青山、张子善,到改革开放时期的胡长情、成克杰、陈希同等。可以说他们原来对党和人民是有功的。可是他们后来放松自己对于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把个人利益放到人民利益之上。走到人民的对立面,他们就是当代的刘宗敏。在成绩面前,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方志敏烈士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这正是革命者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抗战时期,一位记者访问延安,他惊奇的发现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朱德一个月工资只有五块钱,而国民党一个师长就能拿一千大洋。从这里我们已经看到共产党为什么得天下的道理。

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每个中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今天。重读《甲申三百年祭》很有必要。成由勤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都是这样。《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到今天已经整整70年了,今天读它,仍感到警钟长鸣。读史使人明智,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我们要从思想上筑牢防腐拒变的堤坝。和腐败现象作坚决地不妥协地斗争。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法宝,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实践群众路线教育,永远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和国家走向新的辉煌的保证。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300字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连载4天。

当时,抗日战争已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全力以赴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为建立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为迎接胜利,推动斗争, 郭沫若在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的时候,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第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验教训作了总结。

全文大致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灾荒严重,崇祯昏聩,结果引起民变,弄出亡国之祸。第二部分叙述李自成起义队伍由小到大,终至推翻明朝统治,占领北京。其中特别详细考证了知识分子李岩的经历及其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说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不听李岩的主张,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忽略敌人,不讲政策,有些首领生活腐化,发生宗派斗争,最后终于失败。

文章发表后,立即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重视,毛泽东多次指出要从李自成起义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中共整风的文件之一。该文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多次印成单行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甲申三百年祭》有感1000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360年前的甲申年,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从胜利到覆没。 1944年,上一个甲申年的3月19日,郭沫若饱含激情和睿智写下的《甲申三百年祭》,对农民革命军在鼎盛时迅速走向失败的历史悲剧作了深刻总结。延安整风时,毛泽东把它列为整风文献,要求全党同志认真研读,目的是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2002年冬,党的十六大刚开过,胡锦涛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下基层,就带领书记处全体同志踏雪到西柏坡考察学习,重申了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同志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重在持之以恒的实践,真抓实干。

推进民主建设,跳出历史周期率。延安时期,毛泽东与黄炎培有过关于周期率的著名对话。黄炎培见证了不少团体、地方乃至国家,初时艰难困苦,无事不用心,环境好后便或把精神放下,惰性发作,难以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李自成队伍进京后的懈怠涣散,是对此最好的注脚。毛泽东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我们党致力于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党的十六大更进一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措施,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尊重和保护人权,也写入了修改后的宪法。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与时俱进推进民主,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这是我们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保证。

强调两个务必,防止骄奢淫逸、腐化变质。执政意味着手中有权,手中权力用得好,可以为老百姓谋幸福,用不好会沦为谋私工具。李自成进京后,队伍从上到下弥漫着骄傲和享乐的情绪,高层领导严重腐化,其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急剧下降,就不足为奇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直坚持两个务必,一方面强调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方面坚决反对腐败,毫不留情地把腐败分子清除出队伍。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反腐败的力度明显加大。老百姓对腐败深恶痛绝,我们党铁腕反腐大得民心。

竭力让农民增收,冲破黄宗羲定律。历代封建王朝,起初对农民减免一些税赋,减轻其负担;但为了弥补财政收入,又对农民增收其他苛捐杂税,最后其负担不减反增。因无法走出这一怪圈,故被称为定律。我们党历来重视维护农民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多次通过一号文件解决农民在脱贫致富中碰到的困难。十六大后,更从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分割的战略高度,重视9亿农民的减负增收问题。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一方面广开农民致富门路。温家宝总理曾表示,我们有信心冲破黄宗羲定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5年内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决策。

民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我们党必须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同命运,从人民的评判中发现不足纠正缺点,从人民的信任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得民心、顺民意、合民情,我们才能应对未来的各种考试,昂首迎接下一个甲申年的到来。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_读书笔记2000字


公元1644年,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一个政治风云鬼谲多变,值得回味,值得纪念的年头。这年正月,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国号大顺,年号永昌的政权,3月19日攻克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77年的明王朝。也就是在这一天,崇祯皇帝携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在衣襟上写下遗诏,自缢于山亭。这位明朝末代皇帝临终时曾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至,他在遗诏中又是悔恨自己,又是怪罪群臣,凄凄惨惨地写道:朕谅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然而起义军进京后好景不长。4月,明王朝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入关,李自成亲率20万大军迎敌,因战斗失利,退出北京,败走西安,5月,清兵入京。10月,多尔衮把顺治帝从沈阳接到北京,从此开始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李自成自崇祯2年在金县杀官吏起事,十六七年间历经危难,他都坚持下来了,并且几乎成就了他大顺朝统治的伟业。而进京就短短40天后,他却败走西安,次年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牺牲。他功败垂成,大事毁于一旦。

公元1644年,是干支排序甲申年。郭沫若于1944年3月10日写出了《甲申三百年祭》,其文称这是明末农民革命的一场大悲剧,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悲剧的意义尤为深刻。

《甲申三百年祭》从史学角度分析叙述了明朝的灭亡和李自成事业的失败,分析了崇祯、李自成这两个悲剧人物。说到崇祯,郭老在文中称在历代改朝换姓的时候亡国的君主每每是被人指责的。崇祯帝可算是一个例外,他很博得后人的同情。就是李自成《登极诏》里面也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甚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忠绝少。其实崇祯这位皇帝倒是很有问题的。他仿佛很想有为,然而他的办法始终是沿着错误的路径。他初继位也曾经当机独断,除去魏忠贤与客氏,但一转眼就依赖宦官,对于军国大事,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三暮四,轻信妄断。对于老百姓呢,虽然屡下《罪已诏》,申说爱民,但都是口惠而实不至。内部腐败不堪,加上旱灾、蝗灾等天灾,自然是加速了百姓造反、明朝灭亡的进程。据史料记载,连年灾害,使得人吃树皮、吃土块石头,到后来人吃人。对这样的灾害,崇祯虽然多次亲率百官祁雨,自己也减膳、撤乐,但就是不听搜括臣宰助晌的建议。正如郭老所云:崇祯帝,公平地评判起来实在是一位十分汲汲的要誉专家。他是最爱下《罪已诏》的,也时时爱闹减膳、撤乐的玩艺,但当李自成离开北京的时候,却发现皇库扃钥如故,其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皇家竟不愧是最大的富家,这样大的积余,如能为天下富家先,施发出来助赈、助晌,尽可以少下两次《罪已诏》,少减两次御膳,少撤两次天乐,也不至于闹出悲剧来了。然而毕竟是叫文臣做文章容量,而叫皇库出钱难,不容情的天灾却又好像开玩笑一样,执拗地和要誉者调皮。就这样,崇祯在位十七年后,明朝灭亡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就是一个口惠而实不至,说爱民而又不动真的,说整治吏治而又轻信妄断,最后成为孤家寡人的下场。

说到李自成的悲剧,郭老在文中指出,起义军首领们进京后,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中去了,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以为天下已经太平了一样。从3月19日到4月29日,李自成

等进京这40天里,牛金星大摆起丞相架子,玉带蓝袍圆领,往来释客,忙于筹备登基大典;一品将军刘宗敏则终日拶挟降官,搜刮赃款,此其一也。其二,几十万大军全屯于京城,抢掠民财,尽情享乐,甚之秋毫无犯的军规都被一一置于脑后,忘得一干二净,而对近在肘腋,严阵以待的大敌,则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仅派出几千兵士去山海关镇守,可谓麻痹轻敌到了极致。其三,李自成捉到吴襄,命他给儿子吴三桂写投降信,而刘宗敏却对吴襄绑票,抄家,还掠走了吴三桂的爱姬陈圆圆。这样,终至把尚在踌躇观望的吴三桂逼反了,引发了形势急转直下的变异。

据一些史料记载,李自成自律还是严格的,连明史也称他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进京时毡笠缥衣,乘乌驳马,还说在京殿是戴尖顶毡帽,蓝布上马衣。但义军首领们进京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李自成当然不能辞其咎,更加致命的是,他全然没有去管束他的左膀右臂,牛金星、刘宗敏等到辈的胡作非为,天下太平,大功告成的自满情绪大膨胀,竟毫无居安思危的思想准备,这也就无怪乎大堤决溃而无所措了。

李自成的悲剧还在于胜利之后他就听不进逆耳之言了,却偏信负恩卖友牛金星的谗言,杀了能进谏忠言的制将军李岩,重蹈了封建王朝开国之君戮杀功臣的错误。李岩,河南杞县举人,是一个被称为有文武才、好施尚义的知识分子,崇祯13年他参加义军。李入伙后,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他扶助李自成搞宣传,收民心等方面是多有建树,立了大功。不幸的是,进京后李自成对李岩的进谏就毫不介意了。他那曾是能纳人善言、凡事皆众共谋之的作风也不见了。就在牛金星、刘宗敏等昏昏然陶醉于胜利锣声中之时,李岩曾进谏4件事,提出不同意见,其中就有严肃军纪和招抚吴三桂父子这两项重要建议。这原来是一服良药和清醒剂,但李自成的态度却是自成见疏,不甚喜,即批疏曰:知道了,并不行。终至铸成无可挽救的大错。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甲申时至今年,已经360年矣,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历史是一面镜子,一部教科书,永远值得借鉴。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中央党校做《学习和时局》的演讲中,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最近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去年,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今年温家宝总理又重提《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不要犯胜利了就骄傲、就腐化的错误。老老实实地向历史学习,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多些智谋,少走些弯路。今天重读《甲申三百年祭》,我觉得至少有以下5点启示。

1、不要犯胜利了就骄傲自满,昏昏然,纷纷然,头脑不清醒的错误。2、不要犯胜利了就贪图享乐,生活腐化,最后导致腐败,失败的错误。3、不要犯逆境时还听得进忠诚之言,逆耳之言,胜利了就自高自大,听不进逆耳忠言的错误。4、不要犯胜利了就认为大功告成,小成即满,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导致功亏一篑的错误。5、说到底步是不要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错误。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后感1300字: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后感三百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