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季羡林二月兰有感500字 > 地图 > 读季羡林二月兰有感500字

读季羡林二月兰有感5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读汤素兰作品有感500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读汤素兰作品有感500字”,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说起汤素兰,大家都不太熟悉,可我却读过她的书,比如《笨狼学校的生活、《笨狼旅行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校巫婆真美丽之住好玩街》了。

这本书写了真不错先生和黄玉米小姐的宝贝女儿-真美丽。她淘气顽皮,无人能敌,有时候天使一样可爱,有时候女魔一样讨厌,大家对她又爱又恼,好玩街因为她的诞生变得更加欢腾热闹。一次次好玩的故事不断上演。比如:“公主不好玩”、“会飞的蛋糕”、“樱桃镇奇遇记”……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第11章-“樱桃镇奇遇记”,大概讲的是:真不错先生和黄玉米小姐带着真美丽出去玩,它们来到樱桃镇,樱桃镇盛产樱桃。真美丽很爱吃樱桃,但樱桃在好玩街卖的很贵,所以爸爸妈妈只能买一点点回来给真美丽解解馋,现在好了,这里到处都是樱桃,伸手就可以摘到。可是樱桃镇来了一个拳王-野兽先生,他在这里设了一个擂台,只要赢得了比赛,镇上所有的樱桃都将归他所有,他会将用所有的樱桃来酿酒。为了给樱桃镇留下樱桃,将野兽先生赶出樱桃镇,真美丽运用了自己的智慧帮樱桃镇赢得了比赛。从此以后,阿梅姐姐每年都会让樱桃镇的鸟儿给QQ镇的人们送樱桃,这样真美丽每年都能吃到樱桃了。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汤素兰作品读后感》读后感800字


我,可以说是作家汤素兰的忠实粉丝,特别着迷于笨狼的故事,她的一系列关于笨狼的书籍都被我读遍了。每次去书店总是下意识地去找寻关于笨狼的新书,几次失望之后终于发现了一本新作《笨狼的秘密》,我不假思索地付了钱拿回家,如获至宝。

翻开书细看,发现并不是汤素兰写的关于笨狼的故事,而是众多像我一样喜欢笨狼的小读者写的,经汤素兰筛选整理而成的。书中的故事也非常有意思,也很搞笑,是同学们看了笨狼的故事后针对各自感兴趣的情节发挥想象续写的,故事中的笨狼也是笨的那么可爱,那么可亲那么让人爱不释手。写的也都是同一个善良、天真、充满了幻想和好奇心的笨狼。可是读完后我的心中却有点失落,没有了买书时的那种雀跃。

仔细想想,笨狼已经伴随我好多年了,读笨狼的故事已经成了我课余生活的一部分。每次一到书店找的和买的都是笨狼系列的书。其实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我们应该博览群书,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世界。于是,再去书店我买了《西游记》,我买了《昆虫记》,我买了《狼王梦》,我买了《乔布斯传》。。。。。。我从书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体会到了更多的快乐。这些书一样让我着迷,一样让我爱不释手。

是啊,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变化无穷的,我们不应该只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我们应该放开我们的视野,着眼于未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汤素兰《南村传奇》读后感心得体会


汤素兰《南村传奇》读后感心得体会:

汤素兰是当代童话创作的领军人物,她的童话品质已为业内所公推。而汤素兰本人,则始终坚持着一种“在路上”的创作态度,不断突破自我,突破惯常的写作路径,先后面世的新作屡屡带给我们新异的阅读体验,也带给我们基于文学、基于人生的多种思索。2018年3月出版的《南村传奇》,即以独具魅力的“元童话”叙事,复苏了民间童话的本体韵味。

《南村传奇》以《寻找从前》开头,开启“元童话”叙事,作家直接介入作品,化身“讲童话的人”,在作品中展开一段欢快轻盈的套叠叙事:“很久以前”……原汁原味的民间童话开启模式,亲切熟悉的开头,瞬间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进入久远如被尘封的泛灵世界。这个泛灵的世界里,民间童话中永生的形象,田螺姑娘、树精、花仙……纷至沓来。

而这个泛灵的世界,又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之中的、善恶分明、是非单纯的世界,是一群因善行、善念而“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的平凡、快乐而满足的人们。当读者为这久违的、迎面而来的民间童话韵味所感染时,“讲童话的人”忽然间自己也感慨起来,“很久以前是什么时候呢?”是大马路还没修到小山村,出门全靠两条腿的时代;是动物幻化为人,走路姿势难受,所以能被人识出的时代;是相隔千里的人要想知道彼此的消息,得去巫婆家里看水晶球,或者找魔法师要一块魔镜的时代……

初读时,有些荒诞戏谑的感觉,细品又颇有诗意与哲理。汤素兰的讲述状态,拿捏轻盈而精确,就像一个民间说书人,无拘无束,细细道来。引子部分就这样在亦真亦幻又入情入理之中开启,车站巧遇的两个“南村”人,讲着童话中才有的故事,并许诺明年的这一天,带作者去寻找那遗世独立的村庄——南村。故事从拥挤的候车厅忽然寻到了一道突出现实的缝隙,循着这道温暖的缝隙,古陌岭下的南村——一个仍然有传奇、仍然相信童话的“所在”现出了身形。叙述人仿佛就在我们面前,背起寻找童话的行囊,出发了。

南村的故事,在看似平凡的生活表象下,闪烁着熠熠的传奇之光。南村的古陌岭上,有通往仙界的天门与天梯;南村的古陌岭下,一条阴河直通东海龙宫;南村旁的森林里,动物喜欢扮成人的样子,“春雪”找了一只狐狸当上门女婿,刘大爷的女儿是刘大爷救下的一只黄麂变的,百姓泰然处之,丝毫不惊悚。在南村,人与神也相容共处,互相幻化,住在西边山坡上的丁婆婆,是冬眠春醒的花神婆婆,飞身堵洪水的路生由凡人变成了神仙。南村的邻里之间,相距不过三十、五十米,鸡犬之声相闻,南村人有着善良而淳朴的民风,“他们明明是他们在帮你,还得让你感觉是你在帮他们”,淳朴的民间气息与万物和谐、互不设防的美好触动人心。

作品充盈着民间故事独有的大胆戏谑的故事风格,即便讲到神仙,调子也依旧逍遥:天上的神仙想下凡就下凡,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若是觉得地上的日子比天上更快乐,就乐而忘返,过起田园生活。作品对对幻境的描写,则让人屡屡联想起了历代文人诗词中吟哦的仙界。天门洞开一段,精笔渲染了神仙们身披霞光,脚踏祥云,信步而来。宛然间,李白《蜀道难》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场景复现眼前。当天梯垂下,孩子们攀着天梯上了天。而这一去,天上方一日,世间已千年,同样是来自民间童话中的经典桥段。原汁原味的先民想象,再次显现于现代童话之中。作家接续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文脉与气韵,读来如获至宝。

令作品极具想象质感的同时,作家意在追求的,不是建立在惊奇感之上的玄幻或魔幻,而是永远不脱离生活的“童话”。《南村传奇》中,我们读到了温暖质朴的民风,绵延数千年的民俗,重温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也重新审视了人生的要义。作品传递着童话映射现实人生的介入感,和对美善心灵与美好愿望的讴歌。这些属于南村的传奇中,人类、动物多因报恩、善行而成仙,如以死托孤的黑猫,为拯救村人而舍命堵洪水的路生,为永远关闭天门而化为石头的强仔、乐生、桂树。自我牺牲,舍生救黎民,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即成为一种精神象征,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无不如此。

作家也并不局限于传统童话的思想格局,而是再深入一步,推心置腹地谈人生。擅入天界的孩子,非但没有感觉到快乐,反而遭逢了一连串烦恼。孩子们认识到,原来平凡的生活至为珍贵,人间的百味至为美好。故事中,孩子们对神仙故意放天梯到人间产生了质疑。当天门再次洞开时,孩子们分明听到天空中有声音在呼唤他们:快点攀上绳梯!上天去!当神仙去!而孩子们却超出了神仙的预期,不惜化身为石,堵死天门,为着从此以后,再也别有孩子去天庭。

作品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类的事情,还是要靠人类自己去解决。《丁婆婆》中,也是如此。念念不忘的悔意,引着长大离家的女孩回到家乡,寻到小花,复活了丁婆婆,也复活了村庄的生机。蓦然发现,在这些久远而热闹的传奇之中,融着“讲童话的人”大半辈子的人生解读。细心的读者不但会从中获得故事与幻想本身带来的欢乐,而且会读出这些传奇带给人的生命的思索。恍若隔世的状态,却正是在召唤着人类返璞归真的心灵。

作品以一种显在的“元童话”叙事推进,娓娓道来的叙事人“我”,成为作品一个名副其实的亮点。大量的关于这个童话诞生的叙述,使作家时不时地抽离想象,复归现实。结尾处,惦记着跟那两个南村人的约定的作者再次跳出了童话。这个“我”,近距离地讲述着作家的际遇与作家的心理,絮叨而又贴心,产生了一种面对面说故事的平视感。

当我们带着悬念与作家共同赴约,当我们对作家一连串的航班取消、动车停运产生了“冥冥之中的天意”的揣测,或者如作者一样,产生了“这一切也许都不是真的”的假设时,作家不遗余力地将读者向故事、向童话深处再拉了一把,一切变得扑朔迷离,真假莫辨。故事在感觉有了结局的时候,总能曲径通幽,再洞开一片天地。这缜密的艺术构思,从容的叙事能力,又是比传统童话更加具有结构意识的文人童话的特点。亦真亦幻中,平凡的生活瞬间美妙了起来,天地瞬间广阔了起来。

《南村传奇》,可视为一部向人类童年的想象精神致敬、向童话致敬、向美好致敬的作品。几千年来,人类从传说时代步入信史时代,穿过农业文明,走进工业文明,又正在走向电子文明。文明的扩展,带来想象的退却,我们就这样,“连飞毯和魔帚放在哪里也忘记了”。曾以为,滋味纯正的民间童话也像上古神话一样,随着人类童年的逝去,再也不可企及。但在汤素兰的作品里,民间童话令人惊奇地再次焕发了生机。

现代童话创作的领军人物,做出了复苏民间童话的努力。以此同时,汤素兰的童话寻根,不是回到人类童年的童话,而是创造当代人身边的童话。汤素兰不愿它们仅仅闪烁于人类的童年,而是精心地从匆匆的物质世界中捕捉这些想象的精灵,拂拭尘封,让它们在高度发达的文明世界重新绽放它们的美。故事中,悠远的、属于民间故事的想象瑰宝,令生活在当下的读者有了一种短暂“出世”的心旷神怡。

童话的本质,应该是这个样子,有着自己的美学特质,散发自由而诗意的独特美感。相信童话的世界,也便是相信理想与未来。在现代人类被理性裹挟,质疑想象时,汤素兰拿起笔,走向寻找童话精神的原乡。那里,是一个无论魏晋的桃花源,在那个地方,“童话都是真实的”。作者:崔昕平

最新精选:时间之箭汤素兰读后感汇编(4篇)


多读书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和精神品质修养。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读过之后的所思所悟。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一些决心和理想。那么,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精选:时间之箭汤素兰读后感汇编(4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时间之箭汤素兰读后感【篇一】

今天,汤素兰老师有幸来到我们学校来演讲,我们非常认真地听完了汤素兰老师极其生动的演讲,她还推荐给我们三本书,一本是《阁楼精灵》、一本是《时间之箭》、还有一本是《奇迹花园》,由于我带的钱不够,所以只买了《时间之箭》和其他类的二本。

时间之箭的内容讲道,12岁的木里在玩彩虹乐园中的疯狂冲浪时,意外地被一种叫“蚯蚓洞”的理论上不存在的“虫洞”穿越到了6500万年前,在这里,木里遇见了55年前神秘失踪的恐龙学家桑吟。原来1945年,桑吟和地理学家方舟是好朋友,方舟曾有过制造一把名叫“时间之箭”的一次性传送时空的箭。后来方舟拿着自己的成品两把“时间之箭”去找桑吟……

原来,方舟秘密造了一把时间之箭,但自己却因为心脏病死了。后来,桑吟果断地把时间之箭,给了木里,自己却丧生了。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叹就是感动,因为没有人,在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把死的灾难留给自己,而且,小迈亚龙为了拯救养育自己的方舟,竟和霸王龙对决,这一个个的小细节,看了让真我感动。

时间之箭汤素兰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看著名又好看的《时间之箭》。我一拿到这个书的名字,我猜想︰是不是有人进了黑洞,回到了以前的白垩纪呢?我去问妈妈,妈妈说:“你不能看这一本书吗?你自己去看一看,并且解除你的疑问。”我听了我拿起了《时间之箭》这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原来,有一个名叫梦幻的女孩,因为一次学自行车误入了一个可以穿越时间的“虫洞”,让她进入了危险的白垩纪。在这里,梦幻交了一个朋友,名叫桑吟,得知他就是55年前失踪的古生物学家桑吟,听他讲述了他与物理学家方舟为解开恐龙灭绝之谜冒险返回白垩纪的神奇经历。梦幻还亲眼目睹了各种各样的恐龙和它们之间的残杀,并经历了彗星撞击地球引起物种变异,恐龙小时的残酷场面。最后,梦幻在桑吟的帮助下,借着桑吟的提示,找到了返回现实生活的“虫洞”。可是,为什么桑吟不和梦幻一起回到现实生活呢?

看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我一定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好了,如果将来有一种工具可以随意穿越时空的话,我一定要看看那种情况,体验一下古代人的生活,然后告诉现在的人们,让他们知道什么事生活的艰辛。同时,也希望人类能够好好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和动物们和平相处,不要破坏生态平衡。

时间之箭汤素兰读后感【篇三】

前几天,老师上午告诉我们:“同学们,今天下午我们要到二中去听著名作家汤素兰老师的讲座,下午请同学们到东方红的操场上集合,第四节课我会来布置作业。”老师的话刚落音,教室里就开始议论了起来。

时间慢慢地溜走,一下子就到了下午,我马上来到学校,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二中的会议室内,坐下后,有的同学好奇地问:“汤素兰老师长什么样子啊?她写了很多书吗?写了多少本啊?”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汤老师了吧!其实,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见见汤老师了,作为小记者的我,满脑子都是问题,想去问一问汤老师。“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著名的汤教授。”忽然,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在掌声中,一个人从后台走了出来,坐在椅子上,小心翼翼地拿起话筒,开始简单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汤素兰,我写了许多的童话故事,有时间,你们可以到新华书店去订购……。”我们的口张得大大的,好像能塞进一个大大的红苹果。汤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她写的故事。说完,汤老师问我们全体同学:“同学们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想法呢?”问题刚说完,只听见“刷”的一声,同学们的手都举得高高的,有的同学都站了凳子上,看了,有许多的同学都非常的热情。汤老师点了一位同学,这位同学把自己的感受讲了出来,汤老师觉得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便把自己写的一本童话故事书送给了她,下面的同学都用羡慕的眼神望着那个有故事书的孩子。

今天,在这一堂课中,不仅让我知道了著名的作家,而且还感受到了作家的非凡的人生体验和文学气质,那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时间之箭汤素兰读后感【篇四】

时间之箭的读后感,来自新华文轩网上书店的网友:读这本书太辛苦了,混沌、熵,好多都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概念。以前看过的几本书,多是从牛顿经典力学说起,然后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之间的矛盾与发展,最后寻求大统一理论的探索研究过程,。但是本书介绍的是这几个经典物理理论中,时间都是对称的,没有方向的,无法解释化学和生物学中显而易见的时间不可逆性。于是作者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始,介绍了当一个开放的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时所出现的自组织和混沌特性,这种特性是有时间箭头的,时间之箭不再是可逆的,最终产生出我们这个世界的丰富多样性,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宇宙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按照这个理论,宇宙最初的时空是平直的,因为量子的随机起伏而借得了能量,能量变成物质,产生引力和时空弯曲(黑洞),黑洞的蒸发就是宇宙的暴涨,宇宙演化的结果,最终会从新趋于平衡状态,引入了时间的理论非常新奇。和引入时间之箭的理论相比,简并派的理论很有点象瞎子摸象,虽然局部的描述是对的,但是却不能解释整体……

幸福就像石头汤――读《石头汤》有感 (550字)


三块石头能干什么?打水漂,当弹弓的子弹不不不,告诉你吧,是煮石头汤。

本书的作者兼绘图者美国的琼。穆特。分以优美恬静的画风在美术以及插图创作领域有胜名。琼。穆特还创作过许多漫画书,在日本和美国出版,在世坛独享盛名。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三个和尚阿福,阿禄,阿寿走到了一个饱受艰难的村庄。因为岁月对村民们的煎熬,心肠变得坚硬,对人冷淡,自己顾自己。三个和尚为了缓解村民现在的幸福。他们煮了一锅石头汤,村民非常好奇怎么做石头汤。他们从家里拿了煮汤用的大锅,胡萝卜,盐等各式各样的煮汤的材料,使这锅汤增色不少。最后汤煮好了,全村人一起尝到分享的汤,幸福的汤。

书中的许多事物与中国的民俗风格非常贴合。如:书中的三个和尚是福,禄,寿,象征幸福美满的三位神。

我感受到了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和幸福。就像那句名言:幸福快乐,懂得分享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幸福和快乐的人。有付出也有回报,付出越多,你享受的也会更多。

石头汤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例子。在爱心义卖中,你买到了心仪的东西,又为灾区和贫困山区捐了一份爱心,何乐而不这呢?教室一角的图书柜也是如此,你为书海增了一份力,自己又增添了知识。

石头汤,分享汤。

六年级:郑欣然

读《石头汤》有感


读“石头汤”有感

同学们,你们喝过鸭汤、鸡汤吧!但是你们有没有喝过用大石头煮成的“石头汤”呢?

今天,我在妈妈的班级网站上看了《石头汤》的故事,当时我一看到这个题目,心中有好多个问题,于是问妈妈:“妈妈,石头也能煮汤喝吗?那是什么味儿呢?”“小傻瓜,你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吧。”妈妈一边说,一边把我拉到了电脑前。

我一看,这篇文章有1500多个字,心想:“这下,我得好好地品味一下了。”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三个和尚,名叫阿福、阿碌、阿寿,他们来到了一个失去快乐、热情,经历了无数战争的村子,这个村子里的人都不相往来。过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只有寂寞。当和尚经过每一户人家敲门想借宿时灯都关了起来,像是屋里没有一个人似的,和尚们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快乐,就拿了一个锅,这时候,来了一个小姑娘,她问和尚们:“你们在干什么啊?”“我们要煮石头汤,需要两块石头。”和尚们回答。小女孩很快找到了和尚们所需要的石头。

过了一会儿,和尚们说锅太小了,就问小姑娘有没有大点的锅。小姑娘拿着一个大锅。就在这时,村民们都问讯出来看这奇怪的事了,阿寿说:“如果有胡椒粉就好了。”一个村民说:“我家有。”说完他就跑进了屋,拿来了胡椒粉。

在和尚的不断提示下,村民们拿来了家里所有能吃的东西。“石头汤”中有了各种美食:面条、鸡蛋、蘑菇、豆腐……,这汤成了最美味的家肴,村民们聚集在一起美美得享用了一餐,从来都不曾吃过的聚餐。

当每个人都敞开了心扉时,快乐还会遥远吗?不,快乐已经来到了身边。

一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如果互不理睬,不也成了原先死气沉沉的村子吗?庆幸的是我们503班大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坦诚、热情地相处,所以,我们的学习生活是这样的快乐。

看,同学忘带笔了,立刻就有好几枝笔出现在他的桌子上;有人去吹口风琴了,回来时,家校联系本上已经有同学帮她把作业要求记录下来了;有同学生病了,就马上有人主动帮他做值日。

这要感谢我们的老老师,她们正如故事中的主人公——三个感化村民的和尚,在他们的组织和领导下,才能使我门的集体如此和谐。是老师教导有方啊!


读《访兰》有感


空谷僻野的兰啊,孤傲,高洁!

《访兰》中,父与子的对话勾出兰的轮廓,道出了兰的气节。它是大自然孕育的精灵,在岩石的缝中生长,迎风傲然挺立——“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这样的气节,是再美的盆景也比不上的。

野兰的美不仅在于形,还在于它不愿沦为玩物的傲骨与清气,不为世人欣赏赞美束缚,在那一方小小的庭院不愿成为人们品头论足的物品。在这深山老林中扎根,即使无人问津,也在荒野中绽放,成为天地间寂然的倩影,这使我联想到这样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用来比喻兰花的淡雅与高洁,是再恰当不过了。

兰有一颗恬淡的心,名利的枷锁锁不住它,它没有沽名钓誉的贪念,或许,只是简单地想把花的事业做好,把自己的使命完成。

天地之大,作为一个人生道路上的行者,我们为何要让自己的心钻进名利的牢笼?道路之长,作为一位人生长河中的过客,我们为何要套上为他人而活的枷锁?不如像兰一般淡然处事,这样,我们的心才会轻松,我们的灵魂才不会沉重。

读《石头汤》有感300字


这是我第二次读《石头汤》了,这个故事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三个和尚来到了一个小村庄,他们发现那里的人们见了他们都躲躲藏藏,谁也不理谁。和尚们觉得挺不好,就想出一个办法,做石头汤。他们捡了三块石头,一个小女孩给他们找了一口很大是锅。人们十分好奇,都纷纷走出家门,想看看怎么做石头汤。有一个人帮忙拿来了调料,另一个人拿来了红萝卜。大家都拿出了自己家里的蔬菜,交给和尚做石头汤。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做出了一大锅好喝的汤。人们也明白了,团结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团结起来。只有团结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我喜欢这三个和尚。因为他们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让大家和睦相处。我们要学习三个和尚的聪明智慧,帮助别人,让更多的人找到快乐。

这个故事中,小村庄上的人开始并不快乐。当他们团结起来,互相成为朋友后,大家才找到了快乐。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刚上一年级时,不认识别人,我的朋友很少。每天都自己玩儿,快乐也很少。后来,我的朋友越来越多。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快乐也有了许多。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团结起来朋友多,快乐也多。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读《石头汤》有感800字


同学们,你们喝过鸭汤、鸡汤吧!但是你们有没有喝过用大石头煮成的“石头汤”呢?

今天,我在妈妈的班级网站上看了《石头汤》的故事,当时我一看到这个题目,心中有好多个问题,于是问妈妈:“妈妈,石头也能煮汤喝吗?那是什么味儿呢?”“小傻瓜,你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吧。”妈妈一边说,一边把我拉到了电脑前。

我一看,这篇文章有1500多个字,心想:“这下,我得好好地品味一下了。”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三个和尚,名叫阿福、阿碌、阿寿,他们来到了一个失去快乐、热情,经历了无数战争的村子,这个村子里的人都不相往来。过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只有寂寞。当和尚经过每一户人家敲门想借宿时灯都关了起来,像是屋里没有一个人似的,和尚们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快乐,就拿了一个锅,这时候,来了一个小姑娘,她问和尚们:“你们在干什么啊?”“我们要煮石头汤,需要两块石头。”和尚们回答。小女孩很快找到了和尚们所需要的石头。

过了一会儿,和尚们说锅太小了,就问小姑娘有没有大点的锅。小姑娘拿着一个大锅。就在这时,村民们都问讯出来看这奇怪的事了,阿寿说:“如果有胡椒粉就好了。”一个村民说:“我家有。”说完他就跑进了屋,拿来了胡椒粉。

在和尚的不断提示下,村民们拿来了家里所有能吃的东西。“石头汤”中有了各种美食:面条、鸡蛋、蘑菇、豆腐……,这汤成了最美味的家肴,村民们聚集在一起美美得享用了一餐,从来都不曾吃过的聚餐。

当每个人都敞开了心扉时,快乐还会遥远吗?不,快乐已经来到了身边。

一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如果互不理睬,不也成了原先死气沉沉的村子吗?庆幸的是我们503班大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坦诚、热情地相处,所以,我们的学习生活是这样的快乐。

看,同学忘带笔了,立刻就有好几枝笔出现在他的桌子上;有人去吹口风琴了,回来时,家校联系本上已经有同学帮她把作业要求记录下来了;有同学生病了,就马上有人主动帮他做值日。

读《石头汤》有感 (550字)


今天,我拿到了一本杂志,翻开目录,一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照着页码翻开了。

文章的题目叫《石头汤》,故事是这样的:有三个和尚分别叫阿福、阿禄、阿寿,他们又饥又渴,来到了一个村庄,村民们都不愿给他们食物,他们便捡起三块石头放进锅里说可以煮汤,村民都来观看,于是,和尚们就向东家要点食材,西家要点佐料。最后,石头汤在大家的分享下煮成了,大家载歌载舞,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

读完这篇文章,我情不自禁地脸红了,因为我想到了上星期的事情:那天,妈妈买了一盒我最喜欢的蜡笔,我一拿起来就爱不释手,这时候,表妹来我家了,要知道,她可是十足的野蛮,看见什么就将什么粉身碎骨,我正想将蜡笔藏起来,她就来到我面前了,这次,她没有将我的蜡笔粉身碎骨,而是让我分她几根,我竟小气地将蜡笔夺回,还对表妹破口大骂。现在想想真不应该。还有一次,在考试时,同桌的钢笔没水了,他向我借钢笔,我摇了摇头,考试时间到了,他只能将白花花的考卷交了上去,后果可想而知。

读完这篇文章深有感触,原来分享这么快乐,试想一下,我如果将蜡笔分给表妹,那么一份快乐将变成两份快乐;我如果将钢笔借给同桌,那么他将考出好成绩。

快乐通过分享就会一点一点地增多,苦恼通过分享就会一点一点地减小,分享就是一种快乐,让我们记住这个道理,一起和他人分享吧!

五年级:温暖的手

读《自在独行》有感:素人行


素人行

——读《自在独行》有感

2016级英语三班孔晓茹

逃离着尘世的浊,素人看山看水、观雨赏花,啜口茶、吸根烟,吞云吐雾间,想象自己变作了神仙,天地间逍遥一游。孤独是一把油纸伞,心情若是同这四月天一般爽朗,旅途中便觉不出它的存在;一旦阴云密布,它便现身,隔着豆大的雨点,在人心上猛烈敲打着,泛起阵阵苦味。素人毕竟不是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他不会郁郁寡欢,偶尔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在寂寂的长空下,自在独行,你无须怜悯。

素人将孤独背在行囊中,必要时拿来赏玩,于是雕梁变作朽木,丑石化为美玉。素人读诗以解暑乏,饮茶听戏以谋温饱。他抖落了鞋底千里之外的泥土,头也不回地走了。素人名叫贾平凹,遗落下一本书,取名《自在独行》,将行走世间的个中滋味一一晾晒,寻觅趣味相投的知交。

素人并非与世隔绝,最怕的是敲门声,有时稳重,有时急促,有时停了半晌爆出雷声,有时骤雨般接连不断,永不停歇。登门造访的都可称作朋友,大致分为两类:利益相吸型或精神相通型。那些因利而聚的朋友,往往掬着笑意,多一分怕洒出来失礼,少一分怕蒸发太快不够意思,尽管一时顺了素人的意,于精神交流却无益。

送走这帮“狐朋狗友”,得了好些烟酒,素人叫来几个挚友,一起分享这份喜悦。或是高谈阔论,胸中激荡着笑傲江湖的快意,或是静坐无言,呆望着桌上那把无弦古琴,聆听来自远古的梵音。可是素人常常感到痛苦,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可能了解他的心,却总是拂他的意。然而要生活就不能没朋友,怕被犬吠驱逐,怕有满腔的深情无处倾诉。

一个人安闲自在时,素人常捧着一本书,放浪形骸,或坐或卧,甚至于晨昏颠倒,茶饭也不思。长年累月下来,素人眼泡浮肿,脑门半秃,胃也遭到创伤,只是没有脚气病,因为看书时不自觉要抠脚。伏案写作常到深夜,伴着清幽月色,剪剪竹影,倒觉得惬意。想到《聊斋》故事,暗暗企盼自己变成旅居古寺的白面书生,将有一个狐仙变的姑娘施施然走来,演一段郎才女貌的故事。

最好藏身在闹市一隅,素人心想,那里没有冲天的高楼,拥塞的人群,拙朴、清净:街前是杨柳依依,临风照水;檐上是新燕斜飞,捎来春的情信;若逢雨季,地上青苔准会绿油油漫出一大片;巷道上空是各色的衣服床单,在风中招摇,间或露出一张张白皙而娇羞的少女脸庞;土院中不过寻常菜蔬,圈养些家禽,常有蝴蝶钻窗而入;月夜下,人们下棋品茶,唠叨着一天的辛劳,素人喜欢静静地思想,听蛐蛐儿唱晚,等一树槐花。如此田舍,素人称之为静虚村。

素人爱瞧山色,喜欢山石静到极致又暗含变化的独特。巉岩钩心斗角,满山遍坡的石头或是平滑或是粗砺,仄,斜,坐,卧,形态各异,不一而足。天的空阔显出山的富态,月光下,斜影重叠的山又显得瘦骨嶙峋,朦胧雾气下浮动着影影绰绰的轮廓,像一幅丹青。半山坡上云朵翻腾,争一片草地。山凝聚了一种内在的精神,它成形得毫无规律,依旧端庄安详。山路盘旋曲折,往往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胜过一眼望到尽头的枯索,一路制造着惊喜。

素人爱听雨声,终于给他盼来了一场晚雨。黑云漫天,雨势不急不缓,如同松针簌簌委地。街上的行人缩着脖子,脚步匆匆。素人心怀喜悦,来到房檐下,隔着雨帘,仿佛置身于水帘洞了。雨水在河面上泛起旋涡,好像新蕾初绽,铺就一层华贵的地毯。素人心想,天地间为什么会有雨呢?想来那雨连贯着天和地,竟是一座维系爱情的鹊桥,那么海子诗中所言“雨是一生过错,雨是悲欢离合”是不错的了。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原本就在一处,以天之神圣,地之美丽,合当汇聚。

素人向往大海,一叶扁舟在水波浮沉,天地是极开阔的,人的胸怀也激荡起来。素人也爱山,他是大山的孩子。花草间的石头就是山里人,依傍着大山生生不息。素人有点与众不同,他同万物心意相通,感怀着风雨的愁,草木的灵,万物又给予他多情的反馈,他的世界是外人瞧不出的鲜活,性格中天然带有童真童趣。素人笔下,有俗世的智慧,生活的趣味,自在独行时的所见所感,是他永不衰竭的快乐源泉。

与孤独同行的日夜,全在心境,如素人般暂时割断思虑的绳索,任性地寻求内心所爱。看那山、那水、那人家,一层层拨开云雾,心头顿然敞亮起来。早晨是山洞中一只踩人的华鹿,野花烧到天上,山体从沉睡中苏醒,雨点为天地的相会铺路,红狐已成为梦中的新娘,天地间渺然一粟,是素人的身影,孤独地走向未来。

读《兰心的秘密》有感


等一等,我看完这结局就做作业!刚刚放学回家的我对妈妈说。快点,还看什么电视!小学生就应该做作业,更何况这是快要毕业的学生了,还在这里看电视!妈妈生气地说。就看一会儿电视嘛,就在这里说,人家是助人为乐你却是骂人为乐!我反驳说。砰妈妈用力地把电视关了。一场家庭战争就这样拉开帷幕

一场争吵,给我的热情泼了冷水。我无精打采地回到房间:妈妈用关爱把我的每一空隙都填满了,被填满了空隙的我受不了了。其实我也明白:妈妈活得太累了,天天为了细如牛毛的小事在我耳边唠叨。她脾气不好,工作压力大,我的任性,种种原因,她常发火,有时发得有些莫名其妙,倔强的我只是不甘示弱地抵抗,或以长时间的沉默证明我的胜利。我和她又开始了冷战,看着抽屉里准备好的给妈妈买生日礼物的钱,一气之下,我把它狠狠关上了

我拿起《兰心的秘密》这本书,想让自己清醒一下。怎么?我跟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海兰娜(兰心)怎么这么想似呢?兰心是一个很可爱很可爱的小女孩,可是,父母总是和她唱反调,反对她一天吃太多的冰欺凌,反对她要求父母帮她擦鞋兰心渴望找一个仙女帮助。她找到了仙女,仙女给了她两可神奇的魔糖,让父母吃了的话,如果父母反对兰心,就会按三分之二的比例缩小。兰心把魔糖给了爸爸妈妈吃,最后他们变得十分矮小,兰心觉得很有趣,作文因为她可以为所欲为。不久,为所欲为的兰心有点后悔了,因为她的父母变得很小很小。风雨交加的晚上,她只能害怕地蜷缩起来;弄破了手指头,只能拜托小小的父母费九牛二虎之力帮她包扎起来;小小的父母还差点被猫当做老鼠吃掉这时,脚边飞来了仙女的纸片,兰心找到了仙女,仙女愿意帮她倒流时间,只是要兰心把魔糖吃掉,兰心只好答应仙女的要求,从此兰心变成一个很听话的小女孩,父母说什么,她都不说不,直到那魔糖被消化。

不知是什么原因,不知不觉间泪水从我的眼角滑落,落在书上,滴在心里。

其实,父母反对孩子的一些做法也是为了孩子,就好像一些孩子为了与其他的同学攀比,买一些不符合学生穿的名牌,囔着家长给他们买,家长做出反对,他们就觉得父母不爱他们了。另一些学生整天上网,玩游戏,沉迷在网络世界中,家长们做出反对,他们却会觉得父母蛮不讲理,其实父母也是为了他们好啊!假如世界上的父母亲都不管的话,祖国的花朵就会被虫子一一腐蚀,直至凋零,这个社会就会变得不堪入目。

吃晚饭的时候,我的位置上又放着一杯牛奶,不用说,妈妈默默地做了这一切。喝着牛奶,我忽然觉得愧疚,忽然觉得难过,忽然体会到我对妈妈无形的伤害。我很想现在就送上一束康乃馨,很想看她欣慰的笑脸,很想亲口对她说:妈妈,我爱您。我知道,她要是听了这些,也许会脆弱得掉泪

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篇一:读《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有感】

《德兰修女传》这本书我最近一直在看。它是从我会是自已来到现在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也是最感人的一本书。

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主人翁是德兰修女,而讲述的则是德兰修女爱的感人故事。

德兰修女小的时侯十分可爱。18岁时,她自愿参加了修女会,成了德兰修女。38岁时,她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开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仁爱传教修女会专门收那些穷人中的穷人。修女们帮他们清洗那爬满了蚂蚁生满了蛀虫的伤口,并帮他们洗澡。每一个年轻的修女都在认真的工作着。渐渐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在世界各地开了大大小小的仁爱传教修女会,还在一些地区开了几家艾滋病医院、麻风病医院和儿童之家。然而,在这大大小小的医院和会中的每一位修女和修士都没有拒绝这些患者。在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为穷人们服务。

德兰修女的这些举动感动了那些穷人们。他们甚至愿意把那康复的伤口在此撕开也不肯回家。因为他们在这儿感受到的是温暖,而在家得到的是无情的冷漠和孤独。

德兰修女是多么的高尚、富有同情心呀!在她18岁那年,她还是多么的年轻,她是多么的富有青春的活力。那时,她可以继续去追住自己的梦想,她可以可她却是那么的固执,那么的肯定。38岁的她放弃了在修道院里舒适的生活,走向了穷人的中间。他把爱带到了穷人中。爱无境界!他一直都在爱中行走。她没有享受那虚荣的升华,而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穷人,把自己的爱与穷人分享。

读了这本书,我对穷人们的同情心也大又增加。我曾想过,假如我是那些修女中的其中一个,当我在面对着那些穷人是,我是默默地呆子一个角落对他们视而不见,还是勇敢的去帮助穷人。虽然我对那些穷人们都非常同情,但我似乎不敢做出选择。选择前者我又觉得自己对穷人太没有同情心了,选择后者,我又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胆量,做不出来。

《德兰修女传》感人的故事。她会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面永恒的镜子。

【篇二: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我并不是一个特别热爱看书的人,这和我小时候的经历很有关系。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书,但是,我很小就近视了。父母为了不让我的眼镜更近视,所以三年级之后,他们就不让我看教科书外的书,每当我拿起课外书来看的时候,总会在被我爸妈看到后,又一次夺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也没有时间看课外书了。读书时,为了升学,为了考试,天天捧着教科书和辅导材料努力学习,等到工作后,原本以为总有时间看书了,却发现,每天忙碌着学校的事,根本没有心思和时间看书了。直到最近,因为有了小宝宝,怕辐射,不能对着电脑,便有了一颗安静的心,捧起了我一直想看的一些书籍。

读完《德兰修女传》,最让我感触的地方是德兰修女使我改变了对爱的认识。以前,我觉得爱一个人,应该付出,但也应该追求回报。但是德兰修女的爱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也就是说修女的爱是无私的。

德兰修女矮小瘦弱,人们抬头看到的是那张皱纹纵横的脸,但她庄严的讲话,是那么质朴,又那么美妙。她创造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千亿多美金的资金,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但是她住的地方,除了电灯外,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3套,自己换洗,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带着爱的光芒在无限的大地上行走,把无限的爱带给了大家。很多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爱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他们被德兰那美丽光芒所温暖和照亮。爱是让人跳跃的力量。很多在路边垂死的人,他们说他们一生活的像个畜生,死时却像个人。像人一样有尊严的死去。很多的麻风病人他们被遗弃在社会的角落,被人们恶毒的诅咒着,然而德兰姆姆却抚摸他们,为他们擦洗溃烂发臭的身体。一群被否定和自我否定的人们,一群卑贱的生命,在德兰身上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来自上帝的温暖和阳光。生命也随之苏醒了。

德兰修女常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是的,爱的伟大,并不意味方式的伟大,方式的微小也并不意味意义的微小;爱的伟大并不在于方式的大与小,而在于方式所折射出的意义,以及这些意义累积后的结果。

这也不禁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有人说:真正意义的人要经历的两次诞生,第一次由母亲诞生了人的躯体和灵魂;第二次由教育者诞生了人的知识和智慧,这第二次诞生,需要教师的辛勤耕耘,需要教师的无私奉献,更需要教师用深深的爱去播种希望的种子。

由此可见,我们教师身上的责任是何其重大!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

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平等,民主,理解,尊重,信任会使我们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更好的帮助他们进步。当然,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付出无尽的爱,还要让学生去懂得爱,懂得付出爱。

【篇三:读《德兰修女传》有感作文】

1979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个灯光闪闪的豪华大厅里,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正在进行。在一群雍容华贵、气质非凡的各界名流的热切期盼中,一名矮小瘦弱,穿一身只值一美元的棉布纱丽的老妇人,激动而安详地走上了这个全世瞩目的领奖台,她就是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创始人-德兰修女,一个服侍穷人中的穷人的人;一个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人;一个完全奉献自己的人。

德兰修女于高中毕业后,她放弃了和谐的生活,锦绣的前程,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加入劳莱德修女会,到印度去当修女。在那里她选择了她一生的精神导师,传教士的主保圣女小德兰。她将自己的修女名定为德兰,准备效仿小德兰用一生的努力活出主的圣爱。

经过17年漫长的等待和历练,年轻的德兰修女已脱变为一个意志坚定、经验丰富、受人爱戴的圣玛丽中学的校长。但是在1931年在加尔各答街头所见到的匍匐着无家可归的人让她内心的不安与日俱增:她不能假装看不到倒在街边奄奄一息的人;她不能假装看不到孩子乞求的目光;她不能假装看不到那些被老鼠啃嗜的身体;她不能假装看不到这个世界的悲惨。

两年的考验,德兰修女得到了教皇比约十二世的特许德兰修女可以以修女的身份离开劳莱德,去为大众服务!就这样,德兰修女放弃了鲜花与绿草、美丽和优雅、高贵和体面、安全与舒适,选择了混乱、流浪、贫穷、饥渴和死亡,开始了她艰辛而忙碌的一生;走入了一条让全世界都落泪的道路;诠释了人间的真爱,大爱。

我的天职就是爱。这是德兰修女的精神导师在加入圣母圣衣会时的一句誓言。这句誓词成了德兰修女的行为准则,也成了她一生的伟大写照。

【篇四: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崇洋媚外又称之为社会的地球表层面,冷漠似乎变得越来越理所当然。爱,被流行歌曲中红男绿女们庸俗的制造着、被满大街小p孩一样的小情侣们山盟海誓的说着,乞丐们或者更确切的称之为骗子们随意的利用着等等。在这些事物面前,爱,显得是那么的珍贵和苍白!究竟这个世界的爱是多了还是少了?

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我们没有谁比她更穷!当她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然而,我们又有谁比她更富有?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

有人称她为修女,也有人尊敬地叫她姆姆等,但大多数人叫她姆姆,她在1997年去世时已经87岁了,有人说,她本身就是一件礼物,一件上帝赏赐给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礼物,告诉我们真正的福音是什么,真正的爱是什么,她更用具体的行动,提醒我们:上帝如何殷切地盼望着我们能够相互了解,彼此相爱。而我们生来就是爱人,同时被人所爱的,这就像草要绿花要开一样。

在读《德兰修女传》时候,我被感动着,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尽管书中很多地方是不被某些人赞同的,但德兰修女一生所给予的爱却久久盘旋在我的内心深处,挥之不去。她一生在爱中的行走,见证了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真爱,一种来自上帝的爱。用娇小羸弱的身体发出最后一点爱的光芒。不停的去爱不停地去给予,直到成伤。在见证爱的同时也深深的刺痛这个世界,刺痛了人们的冷漠和灵魂深处的寂寞。

德兰姆姆本是一个在高墙内享受鸟语花香的修女。修道院的高墙把加尔各答分隔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高墙内是鲜花与绿草,是美丽和优雅,是高贵和体面,是安全和舒适。而高墙外,却是混乱是流浪,是贫穷是疾病,是饥渴和奄奄一息的垂死。离开和舍弃是需要勇气的,难道只是嘴上说说吗?不,德兰姆姆就这样毅然舍弃,她走出修道院最后的一瞥,已经吹响了爱的号角,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爱的呐喊,这个娇小的躯体内来自上帝的爱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

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需要爱,即使他有钢铁一般坚强的灵魂,没有人不需要尊严,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尊贵的。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而是指爱心的渴求。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的人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这是德兰修女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说的几句话。

很多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爱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他们被德兰那美丽光芒所温暖和照亮。爱是让人跳跃的力量。很多在路边垂死的人,他们说他们的一生活得像个畜生,死时却像个人。像人一样有尊严的死去。很多的麻风病人他们被遗弃在社会的角落,被人们恶毒的诅咒着,然而德兰姆姆却抚摸他们,为他们擦洗溃烂发臭的身体。一群被否定和自我否定的人们,一群卑贱的生命,在德兰身上感受到了爱,还给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如此而已。感受到了来自上帝的温暖和阳光,生命也随之苏醒了。

爱人如己。她向那些没有信仰的人见证了上帝的大爱降临过人间的事实,她彻底撕毁了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这个在中国人看来是颠覆不破的真理。也许,有人永远也不知信仰是什么,永远也不相信这个世上有个爱我们的造物主,永远也不相信神迹会降福人间,但正像有人所说:我不谈信仰,我将用行动告诉你们,我的信仰是什么。是的,德兰修女已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她信的是什么。天空之所以广阔,就在于它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大海之所以浩瀚,就在于它容纳了每一朵浪花,无论其清浊。也许,我们这些在世俗的泥潭中挣扎的人,永远也不能企望达到德兰修女和她的追随者一样的境界,对德兰修女,我们永远只能远远地望其项背,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一学她的精神,在人间找到一种普及的信仰,用伟大的爱,做一些渺小的事。

这个世上,一切都会消亡,一切都会被淡忘,一切都会沉寂,唯有爱,生生不息,世代相传,这是一位矮小瘦弱的妇人用她一生带光的行走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位老妇人就是受全球敬仰的德兰修女。

所以,请别轻易说爱,爱是包容是理解更是一种责任。主说:你是我所创造的,你是我的孩子。我永远不会撇弃你。当你哭泣的时候,我怜悯你,我与你同哭泣。当你高兴地高呼时,我与你同笑。当你泄气时,我鼓励你。当你跌倒时,我扶起你。当你疲惫时,我背着你。我将与你同在直到最后的日子,并且我将永远爱你。

【篇五: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德兰修女传》,从题目上我们就知道了这本书的主人翁是德兰修女,而讲述的则是德兰修女一生爱的感人故事。

德兰修女小的时侯十分可爱。18岁时,她自愿参加了修女会,成了德兰修女。38岁时,她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开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仁爱传教修女会专门收那些穷人中的穷人。修女们帮他们清洗那爬满了蚂蚁生满了蛀虫的伤口,并帮他们洗澡。每一个年轻的修女都在认真的工作着。渐渐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在世界各地开了大大小小的仁爱传教修女会,还在一些地区开了几家艾滋病医院、麻风病医院和儿童之家。然而,在这大大小小的医院和会中的每一位修女和修士都没有拒绝这些患者。在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为穷人们服务。

德兰修女的这些举动感动了那些穷人们。他们甚至愿意把那康复的伤口在此撕开也不肯回家。因为他们在这儿感受到的是温暖,而在家得到的是无情的冷漠和孤独。

德兰修女是多么的高尚、富有同情心呀!在她18岁那年,她还是多么的年轻,她是多么的富有青春的活力。那时,她可以继续去追住自己的梦想,她可以可她却是那么的固执,那么的肯定。38岁的她放弃了在修道院里舒适的生活,走向了穷人的中间。他把爱带到了穷人中。爱无境界!他一直都在爱中行走。她没有享受那虚荣的升华,而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穷人,把自己的爱与穷人分享。

她的一句修行名言深深地感动了我忘记自我,便能找到自我。遗憾的是自己在生活中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与得失为半径在划圆,执着于我有、我所、我能,患得患失,不是牢骚满腹,就是怨声载道,甚至是呵风骂雨,责圣咎贤,似乎全世界都应该来关爱并成就自己的名闻利养,结果把自己灵性中的真我给忘了,在世上如行尸走肉,整日与十恶业为友,实在是罪过累累,无地自容。

读了这本书,我又开始问我自己,假如我是那些修女中的其中一个,当我在面对着那些穷人是,我还会默默地呆子一个角落对他们视而不见,还是会勇敢的去帮助那些穷人?有时想,也许我会有一时的冲动去帮助他们,却很难一直做出帮助每个人穷人的举动。但我似乎不敢做出选择。很多事,贵在坚持。

《德兰修女传》感人的故事。我想她会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面永恒的镜子。

【篇六: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当我合上这本《德兰修女传》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全书讲述的是一个修女用爱感动世界的故事,德兰修女从小有个不错的家境,谁也想不通当时漂亮的她为什么要弃家去做修女,她只是平静的给出一个回答:上帝召我去那儿。她让我做他们的兄弟姐妹,要让我去帮助他们,爱护他们。

在德兰修女的一生中,她帮助了无数的穷人,有饥饿的,有重病的,有残废的,有垂死的。甚至还有被蛆虫吃了一半的人,要我,想起来就恶心。可德兰修女不怕,反而却细心的照顾他。从德兰修女身上,卖出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药:爱。金额:0、00元。想想,难道那亲手被儿子扔进垃圾箱的老奶奶不需要爱吗?可她的亲生儿子竟抛弃了她!当她快要死时,不是德兰修女在陪她,是爱,真真实实的爱!

再看看我自己,当看到乞丐的时候,我只感叹一下世态的炎凉,就像一个人将死时,神父对他诉说上帝对他的恩典一样可笑。反之,我的小弟弟小妹妹到天真些,上前放下钱,得意的大嚷大叫地走开。每次我们走到乞丐的身旁时,都想到了什么?乞丐是装出来的,骗钱的?我发现,人人都有一个最大的病:冷漠。而爱正是良方,要懂得去爱别人,才可以医治那无药可救的冷漠。当爱充满世界的时候,哪有杀人、赌博?哪有警察、小偷?只有人人互相帮助,世界便无穷富之分。那时,我们的世界将何等美好?

所以,我们要学会爱别人,去帮助别人。只要人人有爱,哪来冷漠可言?

让我们一起行动,让世界更加充满爱,让这个世界不再冷漠,要让它更加美好。

【篇七: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望着封面黑色背景中椅子上这个瘦小苍老、皱纹纵横、目光中露出几丝担忧的老太太,我不禁心中疑问:德兰修女何许人也?

翻开书读下去,我逐渐认识了德兰修女,她传奇而又伟大的一生在我的眼前变得清晰起来。德兰修女1910年8月出生于马其顿的斯科普里城,在1997年去世时已经87岁了。1979年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她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就衣服。掩卷沉思,我不禁对封面上这个瘦弱患有心脏病的老太太肃然起敬!

一、什么是真正的爱

细观她的一生,一切行为皆缘于爱!她怀着非凡的爱,做着最微小的事情,她是一个完全的奉献者;是一个满身光明毫无黑暗的人;一个那么好的人,那么善良、那么仁慈、那么哀怜那些卑微的苦难的生命的人。她就像一件上帝赏给我们这个世界的礼物,她又像一位先知被派到这个世界上来,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什么!她更用具体的行动,带着爱的光芒在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把无限的爱带给了他们那些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使他们被那美丽的光芒所温暖和照亮。

反思自己,我们的爱在哪里?让我们撕下伪装的外衣剖析一下:我们内心有真正意义上的爱吗?我们纯粹地不计回报的爱过人吗?甚至是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增长,我们的心开始变得麻木,冷漠,封闭。开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不愿与人沟通,蜗居于一个个火柴盒似的斗室,我们宁愿上网挥发激情抒发郁闷也不愿与人对面倾诉。我们不认识对门的邻居,我们不关心别人过得好不好只关心自己的腰包。我们即使付出爱,也是需要有所回报的,当所付出的爱没有回报,我们有了烦恼,我们抱怨,我们开始叹息,我们开始心灰意冷。我们的爱带有自私和功利性,就像对于学生,我们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吗?我们的付出真正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着想的而不是考虑自己的考评名次绩效工资职称晋升吗?其实,就像德兰修女关心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一样,爱不需要施舍,爱不需要炫耀,爱是善良从心底自然的流淌,爱是奉献,爱是不计回报!爱让这世界变得光亮温暖!

二、生命是有价值和尊严的

读这本书,我觉得她给我最重要的启示是:生命是有价值和尊严的,尤其对穷人也一样。她最令人尊敬的地方,不在于她在物质上如何帮助了穷人,而在于,她始终坚信,穷人也是有尊严的。所以要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壳内,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尊严。她说: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质丰富的人,也在切求爱、关心、接纳与认同。德兰修女会经常把耳朵附在贫苦人的嘴边,听他们倾诉什么。

每个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都有尊严,都值得我们尊重!曾经当记者问中国达人秀冠军断臂钢琴师刘伟最想对人们说点什么的时候,他平静的说:我最想你们把我与正常人一样看待!是呀,他不希望人们用有色眼镜看他,他不希望歧视,不希望怜悯,他只希望人们对自己的尊重!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全人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我想到了我们教室中有这样或那样缺点和毛病的问题生、学困生。是不是只有犯错时才想起特别关注他们呢?我们学生一旦犯了错误,我们给了他们申辩的机会吗?我们总是对优生喜爱有加,小心呵护他们的自尊,而对于差生,我们平等对待了吗?是不是有时候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和心呢?我们是不是真正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而没有凌驾于学生之上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时刻有尊严感是教育的秘诀。他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的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爱学生,首先要表现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人格上的完全平等,不让学生的自尊在任何情况下受到伤害。以老师对孩子的尊重来激起孩子们对所有的生命、知识和规律的尊重,这么说:教育其实就是以尊重来教会尊重,有了尊重,万物生灵才会有真的和谐,育人当如此!

读《德兰修女传》是对灵魂的一次洗礼,它像一把刷子,轻轻扫清我们心灵的污垢,帮我们使生命绽放得更有意义!让我们一起向她说出我们的感谢和敬意吧,她用带光行走的一生,把整个世界都放进爱里,那么现在,让我们用崇敬和怀念把她伟大和高贵的灵魂放进我们的爱里。

【篇八:读《德兰修女传》有感】

最近,我读了华资姊妹的《德兰嬷嬷传》。

沉默的果实是祈祷,

祈祷的果实是信仰,

信仰的果实是仁爱,

仁爱的果实是服务,

服务的果实是和平。

这是一位崇拜德兰嬷嬷的印度商人为她写的五句话,这五句话高度阐释了德兰嬷嬷一生所行走的道路,接下来,我们用这五个点来分析德兰嬷嬷的一生。

一、沉默的果实是祈祷

德兰嬷嬷生在阿尔巴尼亚的马其顿,这里位于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在美丽又多灾多难的环境中出生的德兰嬷嬷从小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孩子,多愁善感使她沉默,沉默的她常常会跟上帝说话,享受在他里面无比的大爱。

二、祈祷的果实是信仰

虽然,她出生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她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经常带她去教堂守礼拜。但是,任何信仰都是从祈祷开始的。因为祈祷是与上帝的连接,才能真正地体验到神的大爱和这份信仰的真实。德兰嬷嬷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进行的宗教教育不一定会带来敬虔的后代,只有体验到信仰的真实才能带来敬虔的后代,但是符合真理的宗教教育是体会真实的信仰的开端。而身教永远是一切教育的良好开端!

三、信仰的果实是仁爱

22:37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22:38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22:39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22:40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

耶稣在世颁布的唯一一条命令也是最后一条命令就是爱,一个爱神的人必定是遵守上帝诫命的人,一个遵守上帝诫命的人必定是一个爱人的人。德兰嬷嬷遵行上帝的旨意,一生活在对上帝的爱中。在妈妈的影响下,小时候,德兰嬷嬷就积极帮助穷人。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是对她一生爱的总结:母亲的言行就这样影响着小龚莎,使她成为成为德兰修女后,懂得在为穷人服务的时候,尊重是不可获缺的,爱是重要的。穷人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但并不是没有尊严。所以当你为穷人做一点事情的时候,首先应该让他感觉到,你并不是在施舍,而是在爱。一个不爱人的人怎么能是一个爱神的人呢?如何让后代成为爱神的人,关键是在于给后代培养一颗爱人的心。

四、仁爱的果实是服务

有一颗火热的爱心是一定会产生美好的行为的。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足以证明她一生服务的成果:9月6日,印度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印度进入国殇期,并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两天,政府机构一律停止办公,同时宣布9月13日举行国葬。印度政府不仅派出了最庄严的仪仗队护送灵枢,还派出了英武整齐的三军士兵沿途守护。我们要记住,没有一次嘉言美行不会产生影响。

五、服务的果实是和平

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找过德兰嬷嬷的麻烦。尤其是当印度教徒们知道了主持的事后,他们的态度就改变了。他们不仅不再反对嬷嬷,还帮助修女们上街寻找病人,并且捐钱给德兰嬷嬷。有个印度教徒对姆姆说:现在我知道你们在这里干什么了,你们把那些不幸的人拖回来,然后再把他们背到天堂里去。书中的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甘心服务他人,那些反对我们的人总会变成我们的支持者,会给我们一个和平的环境。

读后感《读汤素兰作品有感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季羡林二月兰有感5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