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观后感600字 > 地图 > 读后感观后感600字

读后感观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东京审判》观后感900字。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东京审判》观后感900字,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1篇】

“每个中国人必看的一部电影”《东京审判》,这部110分钟的电影控诉那些真实的历史画面,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史实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东京审判》不失为一部历史大片。以审判二战时日本战犯为题材的《东京审判》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法官对28名甲级战犯长达2年的审判过程。影片的结尾,各国法官在量刑问题上产生很大分歧,中国法官梅汝璈从法律角度痛斥了日本战犯大肆掠夺中国资源以及违反人道的滔天罪行,在投票决定是否执行死刑时,终以6比5的票数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7名甲级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这部戏很多镜头都让我难以忘怀。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开头,是因为法官的座次问题,梅汝敖坚持一定要按日本签定投降书的顺序排列法官的座次,因为这关乎这中国的尊严,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坚持,铮铮铁骨,义正词严,最终,法庭只能对梅汝敖说:你成功了“中国会因为有你这样的斗士而自豪!”梅汝敖回答到:“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这句话让我震撼,它表达了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让我为中国有这样的一个法官而感动。

在法庭上,第一次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当进入法官问讯时,东条英机、板垣真四郎等战犯却异口同声地说道“我无罪”。这是无视国际法律、无视人道主义的军国主义表现。在审判过程中,东条英机、板垣真四郎等说,“我们出于同情和友谊”,“我们是热爱和平的日本人”,“我们是自卫战争,不违反国际法的战争”,“日本没有侵略满洲的任何行为”。更加令人痛恨的是,在抗日战争中,日本竟杀死了二百零一万五千多个中国人!

第二次让我震撼的是当进入判决阶段时,梅汝璈慷慨激昂的讲话,紧揪住了我的心。11个法官有序的报出意见,随着最后一个“赞成”漫天的乌云突然消散了,真有拨云见日,花开月明之感。痛快!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些名字: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广田弘毅、东条英机、武藤章、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记住并永远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警示我们,警示后人。

梅法官又赢得了胜利,他用对战争犯的正确判处,告慰了百万被屠杀的中国国民的亡魂。 而今,这些曾经给中国人民,给亚洲人民造成深重苦难,巨大损失的恶魔们却被供奉到了日本的靖国神社,供其朝拜,这种公然给战争罪犯招魂的行径是对正义的亵渎,公理的践踏!

看了电影《东京审判》,燃烧起我们的爱国之心,又像给我们打了一针清醒剂,使我们对法西斯阴魂永远保持清醒头脑。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有了更直观和更清楚的了解,更能体会今天的来之不易。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中国的历史,日本人烧杀掠夺,经过八年奋战,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电影反应一段历史,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铭记历史,不断前进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记住:落后就要挨打!

【第2篇】

不能忘却的记忆

——观《东京审判》之后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以中国、美国为主的11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28名甲级战犯进行审判。

国际军事法庭成立之初,就首席法官两侧是美中,还是美英,就产生了座次之争。中国法官梅汝璈据理力争,称在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中国受害最深;抗击日本的侵略,中国贡献最大。他在与美国法官的交涉中,正义凛然,寸步不让,表现出一个中国人的铮铮铁骨。最后,以美国为首的法官们只得让步,美国法官钦佩地说:“中国会为有你这样一个斗士而感到骄傲!”

东京审判之难,难在举证。由于大量证据在战时被有意销毁,难以让狡诈的日本战犯伏法,中国检察官向哲浚、倪征澳频繁回国,走访了大量民众,搜集了一尺多高的证据。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也赶来作证,说自己一直都被日本人当成傀儡来操纵。日本战犯百般狡辩,厚颜无耻地称对中国的侵略只是兄弟间的争执。在中国法官义正言辞的摆出一桩桩血淋淋的事实和证据后,终于让日本战犯哑口无言,低头伏法。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东京一个小酒馆里,一个美丽的女老板一边哼着动听的日本民族歌曲,一边翩翩起舞。突然,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一颗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穿透了女老板的身体。她的眼中满是不解,嘴角的微笑凝固,像一朵刚刚绽放就枯萎的花朵。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他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他们本国民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艰苦卓绝的审判维持了两年多,渐入高潮。由于美英有意对日本从宽处理,多数法官不同意对日本战犯处以死刑,这些罪恶深重的日本战犯很难得到应有的惩罚。梅汝璈法官悲愤难平,他在日记中写到:如果这些日本战犯不能处以死刑,我将跳海以谢国人。由此可见他的悲壮之情。他慷慨激昂地举出日本的种种罪行,和其他中国法官一起排除万难,终于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七名日本甲级战犯送上刑场。

看了电影,我不禁感慨万分。日本投降已七十周年,却依然不能正视历史。他们将那些日本战犯的墓碑放进靖国神社,作为日本的英雄来供奉.他们歪曲事实,否认南京大屠杀。种种劣迹,让人义愤填膺。今年是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们要牢记梅汝璈的话:忘记历史的教训,必将招致未来的灾祸。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中国的少年,我们应该记得: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中国的少年,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史为鉴,自强不息。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东京审判》观后感1500字


从初看东京审判我就怀着一颗非常忐忑不安的心.

片初日本街头一个日本青年醉酒后把酒瓶扔向了梅汝敖的车子,两个日本人双双被击毙.一个日本女子惊慌地从屋里跑出来绝望地叫着那个男子的小名"春儿",口中还 对着肖南等人一大骂"八嘎!"看到这一幕我并不狠这几个日本人.因为他们始终都被他们所拥戴的皇军蒙在谷里,他们只知道是中国人,一切都是中国人的错!此时我在想若他们知道了发生在中国的这一切悲剧后他们又当作何感想.

法庭上战犯们一致认为自己无罪,我感到相当的震惊.更有甚者居然大言不惭地把日本侵略中国说成是哥哥规劝弟弟,把中国人民忍无可忍的反抗称为弟弟不能理解哥哥的苦心.这简直是千古奇谈,荒谬!日本人向来看不起中国人,他们鄙视地称我们为"支那",可是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等人说出这样一番谬论,难道便让人瞧得起吗.我鄙视他们!

本片让我记忆最深的一个日本人是出庭作证的日军前陆军中将.他道出了一切真相,可日本律师一团一副一团一长广濑一郎却气愤地质问他:"你是不是日本人?!"这语气,这神态就好似这位军官在睁着眼睛说瞎话.真正说瞎话的是东条英机等人.把天皇说成善良的,一爱一好和平的,一边却发动战争.直到无法抵赖时仍然坚持他们是对的.我在此要为那为军官大声地,理直气壮地回答:他是日本人,且是个知错能改的日本人!或许他杀过许多无辜的人,但想必他也在每天艰受着内心的折磨吧.

当战犯们再一次提到广岛,长崎,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南京.日本无理的挑衅换来了美国猛烈的回击,他们死伤了8万人民.这八万人民是无辜的,可是无辜的中国人为什么要付出3000多万条活生生的生命啊.仅是一个小小的南京城我们便损失了30多万人命!在日本牢牢抓住广岛事件死死不愿松口的同时他们可曾想过那个曾经繁华似锦的金陵正陷入一场他们一手制造的噩梦中……3000多万人啊,3000多万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弹指间流逝,日军的罪行令人发指!!!

我想本片的另一大看点就是这来自11国的法官对于"生","杀"的争论.在国仇家恨之前,在这么多冤魂前,居然还 有人能够坦言:文明和宗教.我觉得梅汝敖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文明是由人创造的.不错,没有人哪来的文明?若是百姓都丧命日军之手又有谁来维护文明?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废除了死刑,可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却无法为妄死的人们讨回一个他们应的的公道!我感到这一切都是很可怕,很可悲的!没有了人,要那么高的文明来做什么?

再来谈谈宗教.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也会原谅一切改过的人们.对于这一点我丝毫不感到有什么不对的,问题在于他们悔过了吗?!只看战犯们在法庭上嚣张的气焰,我想明眼人都能明白只怕你再给他一把杀人的剑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接下的.这样的人如何投入佛祖的怀抱?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错这几位法官力争不绞死他们或许是救了20几条人命,可便是这20几人害死了中国3000多万条人命啊.7*30000000,这拆了多少级浮屠!简直是天文数字!如此一来难道要为了这20几人的浮屠而拆了几百万人的浮屠吗?!好在最后以6:5的微弱优势决定绞死东条英机为首的25个战犯,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片尾提到了甲,乙,丙级战犯都移入了靖国神社.我不禁想起了日本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自他上任后就屡屡参拜靖国神社.这次全球纪念反法西斯成功60周年之际,他又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乃至全球的挑衅!令人吃惊的是居然还 有众多日本民众尾随而至.愚蠢的人们啊,漫长的60年过去了你们仍然被欺骗着,可你们却全然不知.小泉声称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内政,外国不应干涉,可就是他所谓的内政刺痛了多少人的心!小泉的执迷不悟在我们的心上一次又一次地扎上一把把尖刀!

我们不需要去干涉日本的内政,我们只需要日本还 清那60年来尚未偿还 的巨债.历史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问题……哪一件不是让我们痛彻心扉!

日本人啊,醒醒吧,美梦做了60年也该醒醒了!

中国人啊,醒醒吧!我们曾经是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怎么能任由他国踩在脚下!中国象一只昂首挺一立的公鸡,中国也曾被人称为是一头位醒的雄狮,公鸡请你叫醒雄狮.

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那么我套用一句东方不败的话,中国啊希望你:"日出东方,唯我不败!"

《东京审判》观后感700字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东京审判的电影,这是一部国人都应该看得电影,看过后的感觉就是真实,感慨,震撼.这部电影真实的再现了60年前日本东京国际大审判的全过程,告诉了我们一段真实的历史.

今天,我们也许已经不再需要知道那个审判现场的诸多细节,但历史的真相是不能忘却的,先烈们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就让我们记住并永远的记住,这不可磨灭的历史,中国法官梅汝傲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忘记过去的耻辱,就是明天的灾难,我们要缅怀那些为了今天的幸福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正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

60年前,那些罪恶的刽子手站在法庭中央,傲然无畏的说着:我无罪,我无罪,的时候,那30万被无辜屠杀的南京城民们,那些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军人们都在呐喊和抗议着,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事实,中华儿女不允许他们歪曲事实,看到这里时,我心中顿时充满了无比的愤怒,除了愤怒就还是愤怒.但中国法官梅汝傲说了一句话,让我学会了什么叫大国的风采,他说我们不是复仇主义者,我们无意把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罪行,欠下的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不能忘记历史带给我们的惨痛灾祸.日本刽子手的百般狡辩,同时中国法官的一次次据理考证,压力都很大,而中国法官们却说,若不能将他们一一的绳之以法,将无法面对国内的父老乡亲们,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和那些法官们站在了一起,一起战斗.

再过几天就是我们祖国的伟大胜利日了,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国家还将举行盛大的庆典,同时还有威武壮观的大阅兵仪式,我真期待那一天的早点到来,我要和我的家人一起坐在电视前,观看这威武壮观的大阅兵,观看我们祖国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的庆典,同时缅怀为了祖国的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那些革命先烈们。

《东京审判》观后感800字


【第1篇】

今天下午,我们单位组织大家到大众影剧院观看《东京审判》。因为单位离家很近,我平时都是步行,单位一位不错的同事骑电动车带我去的。

《东京审判》首次将发生在1945年5月3日到1948年11月12日长达两年多的国际审判搬上银幕,真实记录了当年在日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对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名甲级战犯的审判。向全世界人民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当年侵略中国的罪行,以真实的资料披露了“9·18”事变、“南京大屠一杀”等历史事件的真相,艺术地再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法庭对日本战争罪犯审判的历史过程。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与教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教训,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一活,维护世界和平。

据影片的导演高群书说,影片的拍摄也几经波折,几乎夭折,幸好一党一中央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关心,还 有上影集一团一公司及时接手成为影片的出品方,影片才得以拍摄成功。为此,我们真是要感谢他们为中国的老百姓和世界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东京审判》通过了纪实美学和生活线索一交一错的方法来再现历史。很多资料选的都是很一精一美的。动员了许多明星,如刘松仁(香港)(扮演中国大法官梅汝傲)、曾志伟(香港)(扮演真正有悔罪感的侵华日本老兵)、英达(扮演中国检察官)等等,他们都充满激一情和正义感,都尽心竭力、还 有一些日本不出名的演员(有的年纪很大)来演日本战争罪犯也演得很好,很多镜头拍得很有感染力,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强烈的民族正义感、人类的尊严大大超出了去欣赏一部电一影艺术的角度。据说中影、上影集一团一公司还 要千方百计将这一部影片到日本去放映,也让大多数有良知的、有正义感的日本人民看到这部影片,教育日本的年轻一代,还 历史的本来面目!由此可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好好观看一遍《东京审判》这部影片(甚至于一遍不够,可以看多遍)。

观看了《东京审判》影片后,我感到:好的电一影一定要表现正气,表现正义,表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表现我们这个人类的进步和文明,不能把一些一陰一暗的、沮丧的、灰色的乃至很落后的东西作为好的一面来加以表现,而应该加以谴责和鞭执!《东京审判》就是典型代表。

《东京审判》这部电一影原本准备分上下集,整个片长达四个多小时,现在剪辑为两小时不到的影片。但因影片语言约三分之一为英语、三分之一为日语,只有三分之一为华语,场景变化不大(大多数场景在法庭上),情节较单一(审判情节占绝大部分),法律条文和用语较多,但绝不乏味。

这是一部很给中国人长志气,优秀的、不可多得的好影片!

【第2篇】

被称为“每个中国人必看的一部电影”的《东京审判》,自从九月一日公映以来,口碑持续走高。或许这部110分钟的电影取代不了当年摄取的那些真实的画面,或许不能完全诠释那场长达两年的世界审判,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史实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东京审判》不失为一部不错的历史大片。

我真的觉得不仅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看,去受教育,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去看。就像主人公说的:“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以审判二战的日本战犯为题材的《东京审判》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法官对28名甲级战犯长达2年的审判过程。影片的结尾,各国法官在量刑问题上产生很大分歧,中国法官梅汝璈从法律角度痛斥了日本战犯大肆掠夺中国资源以及违反人道的滔天罪行,在投票决定是否执行死刑时,终以6比5的票数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7名甲级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东京审判》无论就故事的流畅度和剧本的结构来讲,都十分精妙,而它对日本人的刻画也遵循了客观、人性化的描写,没有顺着偏激的民族主义的观念走向一味泄愤的地步。这部电影在历史的厚重感背后让人看到了更多人性。

看了电影《东京审判》,好像给我们喝了一杯烈酒,燃烧起我们的爱国之心,又像给我们打了一针清醒剂,促使我们对法西斯阴魂永远保持清醒头脑。我想,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有了更直观和更清楚的了解,也更能体会今天的来之不易。这直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别是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青少年们,看了电影《东京审判》,好像给我们喝了一杯烈酒,燃烧起我们的爱国之心,又像给我们打了一针清醒剂,促使我们对法西斯阴魂永远保持清醒头脑。我想,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有了更直观和更清楚的了解,也更能体会今天的来之不易。这直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别是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青少年们。

我相信,很多人看《东京审判》时,一眼就认出了明星朱孝天,却不知道那些坐在被告席上的是谁。今天的“栋梁”们对明星的了解远远多于历史。我们真的需要这样一部电影。我们很多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距离战争的硝烟已经太过久远,对战争的了解少得可怜。除了我们自身的原因,恐怕还因为我们的社会对战争的宣传不够———我不是说要宣扬战争鼓动战争,而是指应当通过媒体使人们更了解战争。

记住这些名字吧:东条英机,日本法西斯魁首,内阁首相,陆军大臣,陆军大将;板垣征四郎,陆军大臣,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陆军大将;土肥原贤二,策划和组织“九一八”事变的主犯,陆军大将;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杀罪魁祸首,华中方面军司令,陆军大将;广田弘毅,侵华战争主谋之一,内阁首相;木村兵太郎,关东军参谋长,缅甸方面军司令官,陆军大将;武滕章,南京大屠杀主犯,华中方面军副参谋长,陆军中将。这是我们应该牢记的名字,不是因为他们“流芳百世”,而是为了记住战争,那些苦难与耻辱。

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了那些死难者,为了那些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的人,向那段历史肃穆,向那些伟大的中国人致敬,向《东京审判》剧组的所有人献上我最深的敬意!!!

《东京审判》观后感600字


【第1篇】

集体观看《东京审判》,网上一度盛传是一部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一影。

个人觉得,这个电一影倒是忠于史实,但是搞得纪录片不像纪录片、电一影不像电一影。大体故事就是再现东京审判的现场还 加上点虚构花絮。主线索不如去看《探索 发现》的《末日审判》这部纪录片,尽管它一如中国的其他纪录片那样拖沓、节奏慢、解说令人昏昏欲睡,但好歹有许多珍贵资料;而花絮我只能摇头了,朱孝天一开口,天哪,流星花园又来了,林熙蕾形同梦游,英达油光锃亮的分头整个一汉一奸一,造型太失败了,溥仪像个苦大仇深的小学教员激动愤懑滔一滔一不一绝,刘松仁的口音很烂,他扮演的法官更像是一个演说家,而英达一口京味儿英语,而且一个来自中国的检察官真的有必要说英文么?不知所谓!

倒是曾志伟扮演的角色有一句“狗日的日本鬼子”,大家很多觉得不现实不真实,我在想也许这个角色是一个受到良心谴责的日本士兵,然后可能在中国战场听到最多的一句中文也就是这句话,他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大概也知道了,所以耿耿于怀一直念叨,所以会有电一影中的表现。我觉得这里细细体味,大概能够揣测导演的苦心,不过是不是埋藏的太深了呢?

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电一影本身,而是在投票是否死刑、结果6比5通过死刑的时候,电一影院里响起了一阵掌声。不知道他们出于什么心理,死刑给予战犯的惩罚真的可以让人觉得欢欣鼓舞?我觉得,战争对于双方的人民都是巨大的创伤,而我真的希望有比死刑更加严厉的处罚能够让战犯们明白自己的罪行而不是一死了之。另外,死刑无法阻止战犯的灵牌供奉于靖国神社,他们死了比活着受罚更加荣耀更加肆无忌惮。个人觉得,酷刑也许不人道,但是可以让战犯到受侵略的国家去服刑服劳役,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先例,主要可以让他们一直感受自己的罪孽有多深重。

要是我拍这部电一影或者编剧,我就会注重证据搜集的过程。这个审判是采取英美法系而不是大一陆法系,所以注重证据。庭审辩论固然很一精一彩,但证据的搜集过程会更艰苦、证据本身的触目惊心会令这部主旋律电一影更加能够达到它的预计目的。战争罪行的证据搜集相对来说不经常在电一影中表现出来,所以题材本身就很有新意,挑几个代表一性一的,再加上庭审辩论辅助,两者之间蒙太奇一记,电一影不就成了,你们说是吧?

唉,也只是说说而已,博君一笑耳……只是明天又是918,大家记住吧!

【第2篇】

我今天无意看了《东京审判》这个片子,先不论片中演员在选择上有何不妥,就影片刚开始时,因日本投降而从中国战场上返回日本的士兵在面对中国法官梅博士时,高喊的那句 “支那人滚回去时”,说真的对我的内心触一动很大。

中国一个有着悠悠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顶一住了八年抗战,顶一住了三年自然灾害,我们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还 去支援朝鲜人民,国人咋就成了“支那猪”了呢?

日本,传说是秦始皇派去东去求仙丹的队伍的后代,也有说法是日本人是陕人的后代,我们不用去考证这些说法是真是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地,日本不知比伟大的中国晚多少年才蛋生的。

“支那”是在中国人经过革命结束了封建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的时候,作为近邻的日本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单方面给中国取了一个“支那共和国”的汉字国号。

当时我国一些有识之士就对日本使用“支那”称呼中国的作法表示了关切,甚至进行了抵制。直到今天日本国内的很多民众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呼还 是支那和支那人。尤其以日本的右翼分子为最。

是不是因为黄海战役的失败?是不是因为当时清政一府的无能?是不是因为当时国人的软弱?还 是因为中国有丰富的资源,广大的地域,悠久的文明招人嫉妒万分?也许是因此支那人,支那猪这个称呼就一直跟随我们?

为啥日本要在支那后面加个猪字呢?为啥不是狮?为啥不是熊?这样不是更加的贴切一点吗?如果中国人只能用猪字来形容,那么日本人你自己呢?很匪夷所思的一个问题,我至今没有想出答案来,各位博友你们对日本有什么更好的称呼吗?(留言我)。

历史是时间的长廊,我们的过去,我们的今天,我们的明天,我们的大无畏,我们的宽容一精一神,我们对未来的创造,都一定会告诉世人,中国到底是不是支那人,该不该叫中国人支那猪?

【第3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暑假期间,我在家中观看了《东京审判》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由各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高级将领审判的过程。中国的代表梅汝璈成为了远东军事法庭的一员。

为了拥有更强大的话语权,梅汝璈用自己的实力让自己获得了排名第二的位置,他说道:“卫勃爵士,这是对我的侮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必须郑重的说,我来东京不是为了愉快,我的祖国遭受了侵略长达五十年,对中国人来说,审判日本战犯是个严肃、沉重的任务,绝不是愉快的事。”这就让我十分敬佩他过人的口才。在占到第二的过程中,他曾三次提出位置顺序的变换,终于用自己的实力换到了第二的位置。

在开庭后,人们在法庭上历数了日本的罪行,以各种证据证明了日本的罪行,日本的侓师用自己的口才一一击溃了各种证据,但最后还是被击倒了,日本的战犯最终确立了罪名,而其他犯人也最终逃不过法律的追捕。

到了第817次开庭时,都是两年之后,这次也是最后一次审判。在这次审判之后,人们开始量刑,我们这部电影的主角梅汝璈从始至终坚持使用绞刑,但当时的形势对他十分不利,于是他又用他过人的口才征服其他法官,他说:“日本除了掠夺别国的资源,扩张自己的土地,日本还杀害无数无辜的平民……这还不足以判死刑吗?”在最后的投票中,他以6:7的微弱优势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十分佩服这部电影的主角梅汝璈,他过人的口才,强大的实力,丰富的知识,无一不让我佩服。

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更能体会到今天的来之不易,这直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别是没经历过的青少年们,在这次审判中,我们不仅要记住梅汝璈,我们更要为此敲响警钟,,要远离战争,珍视和平。

《东京审判》观后感450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为《东京审判》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46年11国法官奔赴日本,审判28名日本战犯的事,演绎了一个传奇的法庭故事。

这部影片很多情节都让我难以忘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的开头。中国法官梅汝璈坚持要按日本投降书的顺序来安排座次。在他的坚持下,法庭长只好调换了座位顺序,梅汝璈用他的行动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我也对梅汝璈博士的爱国情怀感到由衷敬仰。

第二个镜头是小酒馆老板娘正在悦耳的歌声中翩然起舞,一脸陶醉的神情,不料却突然被一颗子弹打中,突如其来的横祸让老板娘难以置信,直到死前还是一副惊讶恐惧的表情。看来,日本发起的战争也给自己的国民带了莫大的伤害。真可谓是“自作孽不可活”。

最后一个片段就是进入判决阶段时,那小小的投票箱以及箱中的票数,与法庭长宣布的结果,都让人十分揪心。虽然我早就知道结果,但仍然很紧张。投票最终结果是六比五,险胜,法庭用战犯的极刑给千百万被日本侵略者欺凌杀害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少许慰籍。

一个本应宁静、浪漫、祥和幸福的文明古国,却因为日本的侵略,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刺眼的太阳旗下,万人坑、大屠杀,多少中国人惨死在他们手下!我想,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应该把这段历史铭记在心,更应该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像影片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去捍卫祖国的领土,捍卫祖国的尊严!

《东京审判》观后感1000字


1946年5月由,中、美、英、苏、澳、加、法、荷、新、印、菲、十一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28名甲级战犯进行审判, 东京审判观后感1500 。28名被告前十位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武藤章、木村兵太郎、荒木贞夫、平沼骐一郎、重光葵。远东军事法庭从1946年5月3日第一次开庭起,到1948年1月2日审判完毕审判期间开庭880次,审判记录共48412页,有419人出庭作证,有779人书面作证,受理证据4300余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国际法庭于1948年11月4日开始宣判:判处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及武藤章绞刑1948年12月22日执行。

因此,我们将沿着法庭审判轨迹渐次推进的同时,亦将进入一个与战争和审判息息相关的日本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战争的一陰一影一直徘徊不去,并且随着审判,随着几个年轻人感情的变化,战争的伤痛反而与日俱增,终至爆发。

归根结底,我们想,无论正义战争还 是非正义战争,它给世界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利益和公理的胜负那么简单,具体到每一个人,那就是撕心裂肺了。

因而,倡导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解决是非,是世界的趋势,亦是我们的愿望。

一爱一好和平的人们,共同携起手来,制止和避免战争吧!

反日情绪如此高涨的今天,又加上几乎遗忘了所学过的历史,我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有时候难免有些困惑。《东京审判》再现了日本投降后,远东军事法庭审判 28名甲级战犯的过程,唤一起了我一些记忆,也帮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所以不必追求情节的合理一性一,演员的演技,一部电一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已经可以让人致敬了。

回来以后百度了一些当时的史料,影片中梅汝傲关于座次的争取,及法庭上关于皇姑屯、南京大屠一杀等诉因的辩论,基本都是真实的,看得人热血沸腾;影片中另一条线索是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故事,其中兄弟姐妹四个在战争的影响下,命运各有不同,却都以悲剧收场。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虽然仅仅只有六十年,但当时的一切在时间的这边慢慢的变淡,很少再有人提及。但用看电一影的方式重一温一历史,总能唤醒心里沉睡的一些东西。战争的年代,百姓的身上留下的是灾难带来的累累伤痕,无论是日本还 是中国,而战争的始作俑者虽然被处以极刑,却无法弥补已经发生的一切,这样想来,无比悲哀,所庆幸的是我还 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虽然一些自一由被禁锢着,但起码的尊严还 能够保持。

梅汝傲说的好:“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帐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在影片的开头,看见日本人拿着酒瓶辱骂着中国人,虽然被槍击,但他们倒下以后,我们所受的屈辱也并未消失,联想起最近“流一氓老外”事件,迪斯尼国民素质受指责新闻,还 是老话,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工作,做好份内事,国家强大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东京审判》观后感500字


【第1篇】

前纳粹头目希特勒疯狂屠一杀犹太人,日本军队疯狂杀害中国人民。为什么犹太人原谅了德国人,而中国人对日本人依然很愤恨?那是因为在犹太人墓前跪下的德国远远比站着的日本人高大!

我们总是说一爱一国,一爱一国,可什么是一爱一国?憎恨日本人永远不原谅?不对,我们看到电一影里依然有像酒馆的老板一娘一一样的日本人,对中国人很热情,还 会说流利的汉语。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尽管小泉首相已在伤害亚洲人民的感情,但安倍首相上任一再强调要修复与中国的关系,我相信,中日人民会重归于好。

接着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发展教育。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结束后迅速恢复经济实力并挺一进世界前八强,就是因为日本人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乃国之根本,哪位名人曾经说过。中国的教育制度亟待改革,当然,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先写这么多,但我要说的不止这些……

【第2篇】

引: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一奴一。

介:本片讲述了中国评审员怎样从世界评审一团一中守得第二的位置。怎样审判那些作恶的小日本们。小日本奋力抵抗,说自己没有犯罪,没有干坏事,没有杀人放火,极力否认对自己的指控。但一些好的日本人也出庭作证。最后评审一团一投票决定杀不杀小日本鬼子,他们决定以后不能把谁投了赞同票谁投了反对票说出来,一个很完美的结局。

议:是中国人坚强不屈的信念战胜了日本人吗?是的,日本是土匪是强盗,杀了中国好多人,他们知道自己的兄弟姐妹死了,很伤心很难过,但中国人何尝不是呢?我们也是人,我们也心痛,你们也想为自己的家人报仇,我们也想,你们杀我们的人比我们杀你们的人多得多。就是因为这,想为战士亲人朋友们报仇的信念像我们的信念一样像我们的动力一样,一直使我们鼓起勇气向前冲,日本鬼子,不要感到愤怒,不要感到悲伤,因为这战争是你们挑一起来的,都是你们的错,闹得两国不安宁,仇恨加深了。

连:记得我看过特种兵,那里就是你们日本鬼子所做事情的目击地方,我们胜了,你们败了,我们胜了,但我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你们败了,但付出的代价要比我们少很多。事情有利有弊,你们强大,子弹比我们多,设备也比我们先进,就是因为你们的先进,所以才看轻我们,不把我们看在眼里,日本鬼子记住,你们的强大、骄傲,会使你们举步不前。

结:请不要试图挑战中国,小看中国,它会使你付出惨痛的代价。

【第3篇】

最近又看了一次东京审判,在这部电一影刚放映的时候就看过,第一次看到和尚作证的时候就哭了;

这次看依然哭了,但是是在开始的时候就哭的。

这情绪让我比较惊讶,按“理论”说,第一次应该是最有感触的,

所以我就开始想,为什么? 为什么在心里明明特别清楚即将发生的情景,却控制不住的哭了起来。

我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当然或许不是非常“正确”或真正的原因)在没有意识到即将发生的事情,而不得接受的情况下远没有在清楚的意识到而无力改变来的痛苦!

有时候我觉得周围的世界真的变的好快,有好的改变和坏的改变。 我完全可以看,感觉到那些曾经纯真和美好的变质,但是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只有无助的去接受。

唯一我能做到的,只是单纯的期望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可以无法改变,但是我也绝不要麻木!

【第4篇】

当千万条生命死于刀下;当无数人民家破人亡;当烈火焚烧着整个中国时,你不感觉很愤恨吗?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和平照耀世界,给中国讨个公道!

无辜的百姓丧命,凭什么?中国遭受侵略,凭什么?日本鬼子一胡一乱杀生,凭什么?在战争的一逼一迫下,坚强的中国百姓们奋起反抗,“打倒日本鬼子!狗日本鬼子!”,我们中国人也是人!不是你们手中的玩具!我们有自己应有的自一由!

因为战争的威一逼一,各国法官一致抗议,这个世界太乱了!真的无法无天了!我们中国法官已经等不及了!

当中国排到英国后面时,中国法官与其十名法官激烈谈判。中国当时的确是一个很落后、很贫穷的国家,但这样做对得起那无数条无辜的生命吗?我们中国又为何要受侮辱?在中国法官与十名外国法官的谈判后,中国法官终于说服了顶级法官,得到了各国法官的认可。

在国际军事法庭上审判日本战犯的情况时,许多在中国教学的外国教授们都为中国作证,日本人当时的残酷。

可是,整个法庭不赞成死刑的人居然占多数,但中国法官坚定不屈,用含义深刻的话深深打动了各国法官,赞同死刑的以六比五胜过了反对死刑票数。那些无辜的灵魂,也总算安息了……

手拉手,让我们一团一结成兄弟。我仿佛看见了各国人民那灿烂的笑容。那已经不是战场了,那是一个欢乐的嬉戏天地!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没有那日本对中国的侮辱,我们也不会再去憎恨日本人,日本啊!如果你们不发起那场“杀人游戏”的话,那该多好啊!但你们自己造成的结局,一辈子也还 不清!

【第5篇】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个国家在70年前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今年中国人民抗日胜利70周年,电视上全部都是有关这的新闻,我也不禁被这种气氛感染了。于是看了一部讲述抗日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决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电影。

《东京审判》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人们为了公平公正地惩治恶人,中国和其他的受害国家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那些法西斯国家的故事。

那一次审判长达两年,但最后只是让七名日本人处以绞刑而已。看到这里,我十分气愤,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天皇在东京广播宣布投降,这十四年间日本人残害了那么多的中国同胞,但最后只处决了七名日本人!难道日本人给祖国造成的伤害经过历史的洗刷而埋没了吗?

在这部电影中,我十分佩服这里的主角--梅汝璈,他代表中国人在军事法庭上发言。虽然他十分痛恨日本人,但是他并没有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他宁愿按照法律程序走,也不想直接处决了日本人落下把柄让世人诟病,他的这大义凛然、刚正不阿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与自豪!

这部电影反映了当时反法西斯胜利时人们有多么地开心、快乐和日本人贪婪奸诈的模样。让我深深的记住了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也让我知道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含义。

在抗战胜利来临之际,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华夏古国虽然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但也因为这段历史,是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中国人骨子里不屈的精神。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看!

《东京审判》观后感400字


看了电一影《东京审判》,好像给我们喝了一杯烈酒,燃一烧起我们的一爱一国之心,又像给我们打了一针清醒剂,促使我们对法西斯一陰一魂永远保持清醒头脑。我想,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有了更直观和更清楚的了解,也更能体会今天的来之不易。这震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别是对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青少年们。

生活在现在的我们从未亲生体验过被别国人侮辱、残害的悲痛,上一代的是是非非似乎已离我们很遥远。但整部影片却让我刻骨铭心。上代的恩怨需要有一个了结,但决不是新生代的我们,我们不应生活在渗透仇恨的时代,我们应以健康向上的面貌来迎接每一天,这是国家所期望的。

一爱一国主义绝对不是无尽的仇恨,对他国的鄙视,而是要我们学一习一影片中梅法官在和外国势力一交一接中不卑不亢,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在关键时刻站起来,大喝一声:“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我们学生不也是如此吗?

东京审判读后感


东京审判读后感 范文二

“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梅汝傲的名言。

其实那段历史我想只要是中国人,就不会不知道。刚刚从电影院看完《东京审判》,耳边还回响着梅汝傲那些激昂的话。

第一次让我震撼的,是当所有法官,坚持中国法官的座位要排在英国以后,梅汝傲把本子一关,头也不回的离开会议室。从梅汝傲身上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但是梅汝傲也有过无奈,有过彷徨,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抽着烟,虽然他用“威胁”的方式,来说服大家,必须证明中国的位置,但是命运,不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后的胜利,当然是属于梅汝傲的。所有法官去远东军事法庭彩排的时候,梅汝傲走在一群外国法官中间,他很坚定的坐在了应该属于中国人的位置上。

第二次让我震撼的是当对战犯实行不实行死刑的时候,梅汝傲把一杯水砸碎在地上,开始了他的说服工作。当他打开信封里的投票纸,把笔拿起来,在“YES”上重重的勾了一个圈,然后把投票纸放回信封里,叠好信封,最后投入投票箱。这是他作为中国法官,中国人,所做的一切。当最后的票数为5比5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紧张了,其中也包括梅汝傲。当最后从主法官口中念出“YES”的时候,梅汝傲胜利了,他轻轻的闭上眼睛,他如释重负。

“我只能说,我尽力了。”这是本片最后梅汝傲说的一句话。

我觉得这部片子拍的很不错,特别是在军事法庭里的戏,那种刷的声音,很有震撼力。那几个日本演员,真的演的很好,坐在我旁边的几位老人家,都说他们像真人。松哥演当然一个字形容“棒”。几乎全部的英文台词,虽然我听不懂讲什么(当然,下面有中文翻译),但是能听的出,松哥花了很大的时间在这方面。不过唯一的缺憾就是,里面松哥只有的几句中文,是用的配音,配音人的声音,本人不敢恭维。

东京审判个人觉得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如果对那段历史不了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但是有不足的就是,内容还不够多,可能因为时间关系,很多东西,只能走马观花,不能把东京审判全部呈现在大家面前。《东京审判》无法承受之重:对日本右翼说“不”…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不可忽视的篇章: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开庭审判东条英机等28名战犯,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被判终身监禁,东乡茂德等2人被判有期徒刑(其他其3人或病死或发疯),史称“东京审判”。时隔60年后,青年导演高群书将此事件搬上荧幕,《东京审判》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话题。

从整体来看,《东京审判》是部大历史小架构的影片。影片以二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位日本战犯艰难的审判过程为大背景,重现各国法官和检察官等国际法律人士经过漫长的努力、权衡后将东条英机等7名日本二战元凶送上绞刑架上的历史,由此构成了影片的主线,贯穿始终。同时,影片隐去了远东大审判时世界波澜壮阔的政治风云际会,缺少时代的宏图壮卷,将故事仅仅设定在法庭、会议室、酒店、芳子家等有限的空间展开,重中之重的法庭对峙与辩论虽然有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震憾效果,但运镜比较单一,反复采用淡出淡入的切换。

在剧情的设计上,影片穿插了《大公报》肖南和日本姑娘和田芳子、日本青年北野雄一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构成了影片的辅线,通过各个人物最终的命运,完成对政治战争的诘问与反思。山口正夫的妹妹山口缨子响应政府号召从军服务却成了日本侵华军人泄欲的工具,北野雄一的弟弟本来是一个纯洁的小孩却变成了杀人魔王,山口正夫战后人性复现自杀未遂却死于日本民族激进分子枪下,战争令和田芳子为情所困最终死在喜爱自己的人的枪下,所有这些将战争对平民百姓的戕害和对社会的荼毒表现得极为透彻。

不过,对于《东京审判》这样一部带有强烈民族色彩和浓厚政治话题的影片来说,从人文思想作出分析显然不如挖掘与影片相关的现实和历史更具有价值。

首先,影片辅线中的数个人物具有现实的象征意义。他们看似与常人无异,实则可看作是当今日本国内多种对华势力(团体、派别)的代表。谢君豪饰演的日本愤青北野雄一充满着对中华民族的仇恨,大和民族狭隘的怒火甚至让他丧失了起码的理智与人性,这与当今在日本国内兴风作浪、煽动仇华情绪、散布反华论调的“大日本诚流社”、“大日本同志会”、“日本关东军”、“防共挺身队”、“忧志会”等右翼团体的所作所为血脉相承。曾志伟扮演的山口正夫是一个战后返回日本的参战军人,目睹并亲身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国平民的屠杀,战争消烟渐渐散去后未泯灭的人性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反思自己的罪行和错误,甚至面对中国人下跪谢罪,此类人因反省战争而对中国人有负罪心态,因而在后来致力于中日友好,成为当今对华友好派别的一部分。酒店中的女店员是世代期求中日友好、排斥和远离政治战争的日本人民的代表,他们同样受着极端右翼分子的误导与威胁。

观影前后,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远东大审判”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华民族半个世纪抗击日本侵略的总结陈词,对于这么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题材为什么直到今日得以以光影的形式呈现呢?仔细分析,《东京审判》实际上是中日关系发展现状的一种影视化的历史诉求。

回顾逝去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并没有出现以影视形式再现这一题材的时机与需求。新中国成立之后,与社会主义改造、打破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农村联产承包、国企改革等国内大势对应的是中日民间交流的不断加强、中日正式建交、中日关系良势发展、高层互访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在抗日题材的影视方面基本上延承的是政治意识主导下的样板戏:“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等。即使是近些年“意识形态之手”放松了对艺术创造的政治管束后,中国电影人关注的依然是诸如《太行山》之类的抗日战争本身的题材,对于“东京审判”这样具有历史定论定性的题材一直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小泉内阁的上台,日本保守右翼势力日益猖獗。从日本政府炒作停止向中国经援,挑起与中国东海石油之争,到日本高官散布中国威胁论,呼应美国反对欧盟对华武器解禁;从日本给予李登辉入境签证到日美发表联合声明“协防台湾”;从日本政府接管钓鱼岛灯塔,到政府审定的美化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与慰安妇的存在之教科书出炉;从日本官员散布中日战争是“由于中国挑衅”而爆发的论调,到日本众议院通过执政党提出的“战后60周年决议”,公然将“殖民统治”和“侵略行为”词句删除;这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恶意挑衅,为中日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在中华大地上从民间到官方有了再一次需要让日本人正视那段侵华历史的心理情绪与需求。于是,针对日本官员公然否定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之公正性的电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

所以说,《东京审判》无疑是顺应大势和满足民族内心渴望的时代作品。导演为此也将重点放在审判本身,通过对国际检察团与日本战犯及其律师团针锋相对的辩论的影视化还原,以铁一般的证据证明远东大审判结果的合理性和历史真相的不容否认性。不难看出,当代日本右翼势力所持的论据与六十年前日本战犯与律师团的言词大同小异,在影片中驳倒后者也就是在现实中对前者的有力批驳。

《东京审判》以审判战犯为核心和基础,最终将立足点放在了日本政要与“靖国神社”这一现实关系之上。影片最后以字幕的形式交待了“东京审判”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于日本战犯的种种“处理结果”,清清楚楚道出了将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灵位移到靖国神社的事实。很显然,这是对小泉不顾中国反对一次又一次地参拜“靖国神社”的回击:历史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东条英机等人是发动侵华战争的元凶,是杀害中国平民的罪人,作为政府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自然是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狂妄举动。

不论是导演身负重债拍片的义举,还是影片所承载着的民族意愿,不论影片本身激情四溅的法庭论战,还是影片再现无法忘却历史的艺术价值,《东京审判》都是一部值得让观众送上掌声的电影。但是,对于那段沉痛的历史来说,仅仅靠《东京审判》这样的影片是远远不能承载的,它(们)远远不能真正让大和民族认清历史的真相,远远不能让大和民族反思过往的淘天罪行。

今年5月2日,日本《朝日新闻》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日本人不知道东京审判的内容;在20岁至30岁这一年龄层,10人中只有1人知道;有17%受访者根本没听说过东京审判。这是多么令中国百姓惊愕的结果,这又是多么令中国人民沮丧的现实?在我们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痕,却在伤痛制造者的后代们中间是那么的无足轻重?日本人对于侵华历史的冷漠从重可见一斑。对于连“东京审判”都不知道的日本民众,一部名为《东京审判》的电影又怎么会让其正视过往的历史?又怎么能让其相信远东大审判的公正性呢?

再看看当前小泉对华的强硬政策,如果说以前选择8月13号或17号参拜“靖国神社”还算有所顾及的话,那么今年一意孤行地提前于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完全是对受害国赤裸裸的蔑视与挑衅。在中日两国关系陷入建交以来的最低谷时,我们怎能企求用一部电影去换回日本人正视历史的态度呢?以何种态度何种理念对待日本这样一个为“耻感文化”所误导的近邻,也是每个中国人在看完《东京审判》后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审视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我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大陆学生和数位台湾学生留学日本,在历史课上,日本教员提出了甲午战争的合理性,数位台湾学生沉默不言,大陆学生却与教员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并怒而出走,自此再也不上历史课,谁料学期末考试,数位台湾学生成绩都不合格,大陆学生却顺利通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人自卑、变态、欺软怕硬的心理。除此之外,相信大家都还能清楚地记得小泉在2005年5月9日世界各国政要参加的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上紧跟美国总统布什时的奴才嘴脸。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名著《菊与刀》中深入分析了日本民族的精致心灵和侵略意识两大特征。事实上,臣服强者欺凌弱者同样是大和民族的本性。大唐盛世时期,日本人谦虚向中国学习,敬大唐如师长;20世纪美国主宰地球成为“世界的警察”,日本人唯美是从,甘作小弟。即便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主战场在中国,战后(乃至今天)相当部分日本人如《东京审判》中醉酒的两个日本军人挑衅梅汝璈时所言:“支那猪,我们是被美国打败的,不是你们中国!”

如今的日本政坛已是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中国人民要捍卫民族尊严,让日本人真正承认、彻底反思侵华历史,唯一的方法就是将自己塑造成象美国一样的国际巨人。因为,唯有强者才能让日本低头并屈服。如何成为国际巨人,伟人早已告诉我们唯一的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

谢晋老先生认为:《东京审判》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的确如此。《东京审判》关乎的是一段中华民族不可也无法忘却的记忆,是每个中国人必须牢记的历史。但是,电影无法承受历史与现实之重,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们更应该清楚怎样才能阻止历史悲剧重演!

东京审判读后感范文作文400字


东京审判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46年,关于东京盟国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战犯的艰难审判.    在电影里,最让我咬牙切齿的是那个失去弟弟丧失理智善恶不分是非不明的日本白痴和日本代表团的辩护律师。    当日本陆军指挥官,天皇的儿孙赙仪和中国的一个小偷作为日本侵略大陆的证人时,那个戴着黑框眼镜,长得像老鼠的日本辩护律师依旧理不直而气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大声质问第一个证人:你是不是一个日本人?很大声,整个法院萦绕着他的呼声,似乎日本指挥官背叛了日本,哪怕是颠倒是非黑白,为虎作伥?那一刻,我真的很想替那个勇敢地站在证人席供诉事实的日本人进行反驳,我想:那个日本陆军指挥官虽然侵略过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伤害,但现在站在法庭上的他,已经彻底洗脱了罪行,人们会原谅他的。    日本律师的一段话也令我记忆犹新,我更加确定了他是个畜生的想法。我们是帮助满洲国统一,是为了和平,中国人相反应该感激我们,日本政府并没有做错!他说得脸不红心不跳,仿佛中国真的冤枉他们似的.    但毕竟邪不压正,世间仍有真理的存在。最终日本帝国主义还是受到了法律应有的制裁,几个首领人物被判处死刑,以示公正。    《东京审判》令我感触颇深,深深地明白自己祖国受过的侮辱,从中得知和平的可贵,日本人也受到教训了吧!毕竟,欲望毁灭的最终是自己啊!

如果历史不是历史——对《东京审判》的沉思


如果投票中最后一票不是赞成死刑,那么我会怎样,中国人民会怎样,世界会怎样。审判之前,我们11位法官已立下誓言,不追究谁投反对票谁投赞成票在这件事上,我只能说,我尽力了。

梅汝傲

观看完《东京审判》,感慨万千。

历史就是承认过去,启迪未来。不能正视历史的国家永远不配拥有未来;不承认错误的民族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最终也不能走远。

1946年4月,作为二战战胜国--中国,派梅汝傲教授出任东京审判的法官。在中。美。英。俄等11国的法官中,梅教授始终站在维护中国人尊严的立场上,用强烈的爱国心作为武器,开始了困难重重的审判历程。

然而,中国人没有想到,甚至身在东京的梅教授也未曾预料到,这场正义对罪恶的审判竟持续了长达两年的时间。难道正义对非正义侵略的审判只是一出闹剧?难道日寇不该给惨壮死去的200多万中国子民一个交待?难道蓄谋已久的皇姑囤事件只是一场意外?难道被屠杀的南京30多万同胞只是在一天之内的人间蒸发?难道日本人全都失去了血性可笑的是,日本战犯采取脱缓策略,利用英美法律上的漏洞,一而再再而三地否认侵略历史,否认大屠杀,甚至将侵略美化成是哥哥对弟弟的爱的教育行为,将一夜之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大屠杀说成是中国对日本的诬告。在全世界目光下的审判场中说出这种违背人性的话来的确让人匪夷所思。蜉蚍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被军国主义思想冲昏头脑的日寇越是极力掩饰,就越是显露出自身的渺小与丑陋。

在817次开庭后,日本战犯终于被定下了罪。在铁证如山的人证物证面前,极力否认侵略中国,扭曲历史的战犯终于黔驴技穷。

一位英国曾预言:在是否处死7名甲级战犯的问题上,11成员国会形成两大对立派国,且反对的居多。

不幸的是,预言应验了

如果没有梅汝傲在投票之前继续为扞卫国家而努力,那么甲级战犯就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没有梅汝傲在最后一刻声情并茂的正义问话,那么就没6:5一票之差胜利的奇迹;如果最后一票不是赞成票,那么梅汝傲就不是梅汝傲,中国就不是中国,世界就不是世界

在历史面前,一切捏造变得没有任何力量。在历史的右岸,是天堂;左岸,是地狱,承认历史的民族才能看到天堂的曙光。在这方面,德国民族较日本民族走出了一大步,日本却一直徘徊在历史的左岸。陷在地狱中的日本就象是少了一半翅膀的鸟,无论怎么飞,终是不能抵达天堂。

东京一年读后感900字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东京一年读后感900字,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东京一年读后感 篇1

蒋方舟的《东京一年》,读来其实更像是蒋方舟一年,与东京没有太多地缘关系。会知道蒋,好像还是因为看理想,这个与我同龄的女生,在对人事物的感触中生发的观点、想法很多时候我觉得确实有同感,因此也微博上一直关注。

文中在接待父母来日后的经历中,对爱想象中的人很容易,可当他们来到你的面前,爱他们就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这一感慨深以为然。当面对面时,我们彼此还剩什么以对?很多人都羡慕职业作家的生活,想象着时间自由、经济独立的乌托邦式生活,其实不然。近期,有个同事朋友经种种缘由决定辞职,在我的立场而言这是件极其冒险的事情,因为生活的沉没成本太高,但我也尊重其立场之下的决定,因为作为他者,不需要理解,只需要尊重即可。

在从小耳提面命的独立教育下,加之工作后的状态相对满意,会让我害怕完全真空的生活,没有目标与意义,每天一睁眼就是一大片需要填充的空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把时间拉得很长远,把浓度稀释,才能填充过完一天,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有过所谓意义的生活呢,也不过是借由工作将真空的日子拉得长远而稀薄而已。蒋方舟在书中引用了波伏娃的一段话: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正是这种反诱惑的教育,让我一直对人保持内心深深的不信任感,觉得只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才能真正脚踏实地地立足于这森然的社会之林。同时,也作茧自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去承担冒险失败的风险,人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庭院,这个庭院是开放的,欢迎很多人来做客。但是庭院中还有一个小木屋,小木屋的门是紧锁的,那锁很难打开,有时是连环锁,有时甚至是死锁。

认真生活,认真工作,认真吃每一口食物,看每一处光景,感受每一种情感,在认真中把日子过得轻盈又丰满。

东京一年读后感 篇2

在读文档里放着一些书,都是读到中途放下的,因为之后的内容要续书币,更因为读到此多了些鸡肋感,少了初读时的喜悦,就此搁下。《东京一年》就是其中一本。

无限卡那几日,翻来读,很算计的从末尾篇读起,不是日记,是唯一的一篇小说,就这样倒序着读了好些。却不知何时发现,此书已在某时限时免费时购进。

刚刚翻开扉页,想知道这本书前前后后读了多久,面对着20xx.9.20这串数字却呆住,这么短么?不会!忽又恍然,这是免费那日的日期。那就是了,这本书从加入书架到免费到全部读完已悄悄溜走多少岁月,已无从知晓。往前读到120页,发现笔记的痕迹了,惊觉一本已读完,但翻翻之前的,又忘了大半。

好吧,只是读过!好在,没有错过。

书归正传吧!

这本书说是日记更为贴切,看过的博物馆,交往的人,吃过的美食,读到的书……

不同的是这些都是我们未看过的吃过的读到的,尤其那些作家那些作品,如果不是在这里看到,恐怕这辈子不会看到;即便在这里看到,恐怕以后也不会去看。所以起到了快餐文化的作用。这类日记,个人认为无所谓文笔,只关乎见识。

但少女作家也不是凭空飞来的头衔,在序言中,在与西木对谈的演讲稿中,甚至在评论中被不少的人诟病的关于中产阶级喜慢跑的长文中,我还是看到了年纪轻轻的她深刻的一面。

一本与众不同的书。

东京一年读后感 篇3

前一段时间看过她的《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觉得挺喜欢的,是新生代作家应该有的样子。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应该是张爱玲的粉丝。但语言又没有张的那么刻薄与尖酸。她对这个世界的观察都是从剖析自己中表现出来,如果说张爱玲是在黑化那个社会的话,她就是在自黑的道路上走的最远的年轻女性作家。这种黑却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真实感,她内心的一些想法和我们读者之间也能达到一些共鸣。

人们对她的普遍感觉是天才作家跌入人间,女生版伤仲永。7岁开始写作,这些年却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作品,作为一个接近30岁的作家来说确实说不过去。想到张爱玲也是7岁开始写小说,23岁就发表了《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脍炙人口的小说。作家靠作品说话,没有作品就像运动员没有成绩一样悲哀。

众所周知,蒋方舟写作特别喜欢旁征博引,我们首先要承认的是她读的书确实多,才女肯定毋庸置疑。但过多的引用名人名言让人觉得这是她不够自信的表现之一,一个论点我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又不是辩论赛,没必要引用那么多古今中外名人说的话。这又回到上一段的结论,因为没有作品,所以没有自信。才需要拿别人的作品,别人的语录给自己增加那虚妄的自信心。

好在她现在还年轻,《百年孤独》的作者不就是在接近五十岁的时候才写出来《霍乱时期的爱情》吗。这个社会现在是宽容的,我们可以等。这又不是一场比赛,留给××国家队的时间不多了。真的希望她可以写出几本好书让那些怀疑她的人闭嘴。

东京一年读后感 篇4

知道蒋方舟这个名字,始于初中看的《疯狂阅读》。我一向很欣赏中国当代女作家写的文字,从三毛、雪小禅、一路开花到七堇年、安妮宝贝再到笛安、盛可以。但蒋方舟的书,从未读过。

《东京一年》这本书,是大四的时候在掌阅书城知道的。由于对在日本生活的向往将其加入书单,最近开始翻看。

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对这本书是有失望的。书由作者的日记和短篇小说《雨男》组成。但这不是一本生活随笔,而是一本杂文集。通常我所以为的日记是记录事件、发泄心情的载体,但《东京一年》里的日记显得更有思想力。

蒋方舟前往东京生活一年,是源于歌德。1786年,在魏玛生活了十数年,身兼要职的歌德由于创作热情被工作消磨,决定放弃一切逃往意大利,重新寻找自己。蒋方舟也逃离了“被动加速的跑步机上的生活”,来到了东京。

但东京是冷漠的、排外的。不会日语的蒋方舟在东京过着被隔离的、真空的、孤独的生活。“认真也是孤独的结果”,为此,她需要把每一件事情都想得更长远以填充自己的生活。

在日记中,她去得最多的地方是美术馆。美术馆是个有些神圣的地方。它静,并且追求思想的碰撞与松弛。蒋方舟通过画作去讲述画家的生活和心境,并思索当下,行文也极具想象力,有很棒的观点。很羡慕具有艺术鉴赏力和思考力的人,我对于艺术作品只会陷入呆滞。

不得不佩服蒋方舟的阅读量,还有她的讲述力。日记中有很多篇章更像是读书笔记。我猜那些书应该也是东京一年间读下来的书。她用很简练的语句讲述着川端康成、向田邦子、远藤周作笔下的人物,却十分生动,很容易让人产生阅读欲。日记中还穿插了江绪林老师的自杀事件、日本人对于性的推崇以及爱情、写作、生活、未来的种种思考,每一个观点都极其具有深度。

但蒋方舟七岁开始写作,顶着天才少女作家的名头一路顺风顺水,然而,却并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除了散文《审判童年》)。东京一年的生活使她“重新获得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那么,然后呢?与她同一时期的韩寒和郭敬明早已有了更多的领域,而她始终坚持在写作的岗位上。我不知道她的现状或者更多关于她的事情,但我希望她能创作出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歌德也好,蒋方舟也罢,逃离的生活我也有过。大二下学期,与室友关系破裂、把精力投入到无聊的课本和不感兴趣的会计学上的我,决定搬到校外独自居住。将近一年的校外独居生活,我慢慢放弃了课本,逃掉几乎所有的课。蒋方舟的一段话很适合描述我那时的状态,“本来这是很好的可以“思考人生”的阶段,但我也知道在异国的人生是短暂而不真实的,思考也是一种徒劳。于是彻底放松,放松到了麻木的程度”。那段时间,我大概是不带感情地在活着的,我感受着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吃各种以前从不舍得花钱去吃的东西,加入学生间自发组织的狼人杀社团,留长发。那时候的生活于我而言,像是一场救赎,也像是迈向深渊的迷茫。

我是沉沦于那样的生活的,只是后来被辅导员劝回了宿舍。我告诉导员在校外住我可以获得更多成长,但导员回了我一句在宿舍住就不行吗?唉,不是一路人,但也不想让她难办,就遂了她的愿。

歌德写信给他的母亲,说他将变成一个新人回去。我在逃离的生活里也变了很多,重新思考自己,后来做了冒险的决定,去了北京。

说是变其实也可能根本就没有变。蒋方舟总结得很好,“重获新生的歌德其实并没有变成一个新人,就像在东京度过的一年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新人,我们只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叶杨)

东京一年读后感 篇5

我很讨厌给作家的一部作品点评,就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给她点评?!

也不是因为自己的自谦或者自卑的心理,更多的是对于作品的敬畏,我读这本书前前后后用了大概小半年的时候,上半年看了几页,觉得作者在用毫无价值的思考赚钱,就淡淡然地放弃了。这次连续性地读大概也不过是三四个小时而已,我读书很快,有时也对自己这种快速读书的方式有点接受不了,总觉得作者辛辛苦苦小半年甚至小半辈子的作品被我几个小时就亵渎完,很是抱歉。

还是说说《东京一年》吧,散文化、日记化、扁平化。蒋方舟适合写散文,我知道的,现代作家多愁善感的太多,写散文的也就不少,真正要写小说,很难。本书最后附的一则小说,我们可以看出——文笔一般。这也是她为什么一直热衷于写散文、一直热衷于思考自己的原因,尽管她去到了另一个国家,但基本是个没有生活的人,写不出多少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只有空洞、空洞的思考。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大家也看出来了,引经据典,作者读过不少书也吸收过不少的思想流派洗礼,但我每次读到这一块就想赶快跳过,因为总觉得作者的那些关于理论的认知很是浅薄,甚至有些露怯的,所以有一种让你梗在那儿的感觉,不如不读。

关于日记,这确实是蒋方舟的一本日记,但又不仅仅是日记,我也觉得她是很大胆的。除了那种名人大家敢把自己的日记出个书以娱众听以外,还真没几个人敢把日记出书。因为有很大程度上是在骗人的嘛!你说这是你的日记,但隐私的事情你肯定不会写出来给大家看,不过是为了出本书而出了本书。这就让这本书置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像一种既不隐私又不公开的黑户。

扁平化,是我最新研究的一个词,就是思想的扁平化和行为的扁平化。如果这是一本来自清末的平民日记,我也会很有兴趣读一读的,或者这是一个现代的探险家哪怕杀人犯的日记我也是会饮鸩止渴地去拜读一番。

但,这是一个现代的、影响力不大、思想不够深刻的年轻的女作家的日记,我真的没有任何兴趣读下来。没有任何意义嘛,你读不到那种跨越时代的空间穿越感也不会有那种直抵人心的那种全然陌生的他人心理的那种洞察感或者通灵感。举个例子,我读《浮生六记》往往能够体会到清代人那种闲适又安于现状的那种轻松感,而且他会写到自己狎妓的经历,很真实的感觉。但,本书不会,就感觉:哦!她今天去看这个,她明天去参观那个的感觉。

可能,就是真爱粉愿意去窥探喜欢作家的日常才会去欣赏这本书吧。不过,现代社会,直播文化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热衷于窥探平常人生活细节这一行为,我觉得这可能也是这本书出版的原因吧。

东京一年读后感 篇6

我们一直生活在鸽灰色的天空下、凄黯的.风景里、泥泞的道路旁,我们并不排斥这个世界,而是日复一日地筹划建造一个我们不能建造的世界。这是在书中节选的一段话,我们生活在喧嚣浮躁的城市,各种焦躁不安的情绪,当我们面对这种窘境的时候,脑海中总会出现一个乌托邦,但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撕裂我们的幻想,我们始终无法逃避。

我很反感那句毒鸡汤:“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我看来诗和远方是越远越脏,不管身处何处,真正的岁月静好,就是安然浅笑,内心的笃定,这才是能找到的心灵归宿。

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把时间拉得很长远,把浓度稀释,认真地咀嚼每一口食物,认真地把每一个念想变得绵长,认真的写字,认真的读书,认真的交友,认真,我喜欢这个词,也敬畏这个词,更敬畏那句“认真是孤独的结果!”

不断经历,寻求突破,自我重组,变成崭新的面貌,到底是是改变自我,还是发现自我?或者说“我之所以为我,是因为以前一段段经历把我塑造成现在的样子,还是一段段经历把我以前的伪装一层层撕开,最后发现到真正的我?”

我很喜欢书中的侧篇,短篇小说《雨男》,简洁流畅的文字,没有显山露水,没有波涛汹涌,也没有荡气回肠,有的只是心头掠过一丝淡淡的感伤。

许多时候,人不在于多努力,而是在于你如何选择。即便说重获新生,其实并没有变成一个新人,蒋方舟在东京度过的一年并没有把她变成一个新人,如同我们,只是想让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那个样子。

东京一年读后感 篇7

也是出行时候的读本:蒋方舟的名字真是从小就听过,但是一个字都没读过,看圆桌派后才开始了解一点,无意间也刷到过一些她的访谈,但是这个人就是喜欢不起来,读完这本书也觉得平平无奇。看有人吐槽她掉书袋端着架子写,这点我倒是赞同,我相信她巨大的阅读量,但是游记日记里的引用肯定不可能信手捏来,那就显得做作一些。这本书其实除了每篇开头提及的日本地名或某某美术展让我觉得她确是在日本,其余跟日本也没什么关系,经常写了个开头就开始写起某个小说的简介或者某个作家的生平,我是来看这的?很多描述和总结也都停留在表层,想要深入了解却又浅尝辄止,东京就像是一个空壳。

想起之前读村上旅居美国时写的随笔,细节随处可见对民族与地域文化差异的思考,写得很轻松读着也很轻松。蒋的这本书可能更渴望的是自我分析和对艺术创作的讨论,说是游记却又毫无生活和所见所闻的真实感,说是忧国思民却又总像知识分子躲在自己的金钟罩里揣测整个世界,谈政治就要提君主论,提艺术就要端详名画,忧虑和思忖像是行为艺术和日常生活脱了干系,读来格格不入,总感觉为写而写的痕迹过重。

虽然这本书和预期有落差,但也随手记了很多字,大概不抵蒋方舟那样的敏感才华和共情能力,但是很多情绪还是蛮共鸣的。也标记了很多作家漫画家的名字,对有些陌生的事物突然起了兴趣。

我觉得我喜欢不起来蒋方舟,大概是因为她身上有我厌恶的但同时我也有的特点,无法直视自己的瑕疵和边缘,让我对这个青年女作家也带有某种抵触。

东京一年读后感 篇8

喜欢蒋方舟是因为她说过:“很多人会把阅读当成体面的消遣,但对我来说,阅读要严肃得多。每个人在浩瀚的经验面前都是渺小的,在复杂的思考面前也是愚钝的,阅读让我们超越了肉身的禁锢,变得轻盈,穿梭于时空,向最智慧的人询问答案,向最丰富的人索要经验”。

觉得她是超级努力又刻苦的人。读完这本书羡慕她穿梭于各行各业的人和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去感受,去体会。喜欢她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于一切的思考。

谈到跑步时她说

虽然不是完全认同,但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跑步跟广场舞进行对比,觉得很有趣。

谈到现代女性和婚姻时她说

很好奇我们为什么总是以怜悯的态度去看待不婚主义?

谈到自己时她说

enmmmm……

还有好多好多,如谈到对“诗和远方”的理解及毛姆的书《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及保罗高更本人。还有梵高与高更的友谊。

我想把书中提到的书都想看一遍,因为蒋方舟如同一个学识渊博的学姐,给画出了必读书单指南。不过要诚实地说我不会去看她以前的书,但是更期待她以后要出版的书。

[荐]东京塔读后感900字模板


读后感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写作文体,表达自己对某本书籍或某篇文章的看法和心得。阅读作品,是对作品的一个初了解,愿把看破人生百态的感悟写成一篇作品读后感,你知道如何写作品读后感吗?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整理了东京塔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东京塔读后感 篇1

从作者幼时的回忆开始,点点滴滴。

我们都会对妈妈做同样的事情,虽然内心很爱她,但仍然不住地嫌她罗嗦,讨厌被管东管西。有时候在想,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是因为跟妈妈太过熟,知道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无论我们做错了什么,都会对我们敞开家门原谅我们的人,妈妈一直是那个无条件为子女奉献的人。

我欠了妈妈多少?不知道,也不知如何去计算。妈妈为我们奉献了多少,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去衡量。想到自己可能永远也无法报答,我有一种负罪感。对于我曾经犯过的错,既觉得愧疚,也觉得无奈。有些错误我想要弥补,但事实是我肯能将,永远也不具备那样的能力。永远。于是我越来越不安。我想要让妈妈快乐,但我不敢因为自己的某些自私的原因让她再做出让步与牺牲。因为,妈妈总微笑着为你收拾着你混乱的世界。

世上有很多种思念,但是没有哪种思念比得上父母对子女的思念那么强烈、那么执著。

也许在自己努力追寻的时候还体会不到,只有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才会明白父母的爱。只有自己为人父母了,才会知道过去父母是多么地疼爱自己,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自己也会这么做。或许这个时候人真的会获得某种可靠、真实的东西。

东京塔读后感 篇2

这是一个真挚而又细腻的,关于母爱的故事,也是我看过的所有以非爱情情感为主题的电影中人物刻画最真实,叙事手法最细腻的一部电影。

事实上当我对一部电影用到这些褒义词的时候,通常是在说日本电影。《情书》、《在世界尽头呼唤爱》、以及岩井俊二的几乎全部电影,这些电影的成功之处绝不仅仅在于感人肺腑,更多的时候他们让我感同身受,觉得这就是身边随时在发生着的故事,甚至我可以从主角身上找到自己过往生活的影子。生活化的场景、人物、对白、甚至是看似简单的情节设置,导演和编剧的每一处细节设计都恰到好处地为观众的情绪变化做好了铺垫,观众可以在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中投入到故事中去,处在每一处情节的背景中思考问题,情绪也随着角色起伏变化,一切好比是亲身经历,感受来得深切、却又真实。

回到《东京塔》,故事讲述了主人公从一名7、8岁的小孩子,父母离异后与母亲一同生活,读完小学、初中,离开母亲去外县上高中、考取东京的大学,最后在东京找到工作并与母亲一同生活直至母亲去世,一系列生活化的故事发生的同时也记录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的情感积累的过程,在母亲去世时,这种感情最终升华为主人公心底的无限哀思以及对于未来的憧憬,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

主人公从一个懵懂的小男孩逐渐成长为一位高大挺拔的成熟男人,这样的成长背后源于母亲毫无保留的爱的关切,生活上、工作上、爱情上,母亲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孩子考虑着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当主人公由于学业倦怠而想要放弃的时候,母亲没有一味地责骂,而更多地是一种关切、一种提醒、一种对孩子能够成熟的期待,往往这样的期冀远比责骂和怀疑更能体现出母爱的崇高和伟大。反之当主人公经过打拼小有成就之时,他向母亲寄送了自己写的书,母亲立即打回电话给予儿子十万分的支持和肯定,眼光里透出无限的欣喜和感慨,而这个时候,事实上母亲已经由于过度操劳而换上了癌症,唯有儿子的成长,让她暂时抛开了病痛,快乐的心情仿佛如同过往单纯朴素的家庭聚会上所经历的那样。

片中的东京塔更像是一种象征符号,从最早的父亲的青年时代,那时候的东京塔还只是一个尚未完全建好的雏形,直到影片最后主人公拿着母亲的灵牌最终登上了无数次出现在生活场景中的真实的东京塔,完成了与母亲也是与自己的承诺。东京塔见证了一家人的生活,见证了一家人的情感历程,更见证了主人公的成长。登上东京塔的那一刻,主人公仿佛看到了自己所经历的30年中发生的一切。虽然只是一座无声的建筑物,但它对于主人公是如此意义非凡,同时对于观众和影片本身而言,它也成为了该片最好的“轴心”和情感线索。

作为一个还不算太“老”的影迷,《东京塔》给我带来的感动是持久的。我又想起来那句关于什么是艺术的评论: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东京塔恰恰是取材于生活中最最普通而又简单的故事情节,父母离异、异地求学、他乡就业、照料病母……看似普通的故事情节经过导演和编剧的整理使得故事更为流畅、饱满、充满温馨,给观众所带来的感动更是无与伦比的真切细腻。2个小时的片长,而我经历的确是主人公与母亲的30年,我想也只有电影能带给我们这种超越时间、空间束缚的情感抚慰。

也是在看了电影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儿子对于母亲的不积极的一面,而回想母亲对于我的照顾,却自始至终是一如既往的,无条件的,真实而质朴的情感。和主人公一样,我的生活一路有母亲伴随,她关注我、帮助我,为我快乐,也为我悲伤,我的每一次进步她都陪伴在我身边……我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母亲。而现在的我就好像是影片中主人公在找到工作前的状态,依旧对生活和未来赶到迷茫无助。或许人人都会经历那样的阶段,但生活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人生,对于我,从现在开始,做好自己,做好母亲的儿子,更多地与她交流,并伴随她一同面对未来就是我最大的责任。无论在工作中是否会非常成功,我已经做好了决定,孝敬母亲、孝敬身边的亲人,直至生活的尽头。

东京塔读后感 篇3

小雅,长久以来承蒙照顾,东京的生活令人感到十分高兴。妈妈虽然婚姻失败,可是却有一个善良的儿子,可以渡过幸福的晚年。你小时候是个爱哭鬼,身体又很虚弱,我向神祈祷的时候,首先就是祈祷你能够健康,然后是希望你能成长一个率直的人。长大后还是健康最重要,然后是生意兴隆。最近比较贪心,祈祷了你和她两个人的交通安全。她真的是个好女孩,妈妈,妈妈,叫我叫得很甜,我听得非常开心。妈妈总算可以拉开幸福的帷幕,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再见,小雅。

上面这段是电影最后一部分主人公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箱子里的一封信。看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潸然泪下了。其实看到主人公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的时候眼睛也酸了,看到母亲跟剩下的那只兔子说话的时候也忍不住了。

看的时候也不由地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看到主人公上了大学不停地问母亲要钱,我倒是想起了我弟弟,不知道他现在自己挣得够不够自己花了,我这个哥哥也不怎么称职。好象我一直还是很乖很听话的,不过毕业前后也跟家里要了些钱,好在在苏州上班那时候也给家里寄了一些。

可能很多人也会像片中的主人公那样对父母说过,以后毕业了挣了大钱,带你们满世界游玩。好象我也说过,这么憧憬的时候,父母就会说,以后就指望你了。只可惜片中最后主人公是带着母亲的牌位和分了手的女友上东京塔的。

东京塔读后感 篇4

是一本讲述母亲的书。

从作者幼时的回忆开始,点点滴滴。

我们都会对妈妈做同样的事情,虽然内心很爱她,但仍然不住地嫌她罗嗦,讨厌被管东管西。有时候在想,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是因为跟妈妈太过熟,知道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无论我们做错了什么,都会对我们敞开家门原谅我们的人,妈妈一直是那个无条件为子女奉献的人。

我欠了妈妈多少?不知道,也不知如何去计算。妈妈为我们奉献了多少,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去衡量。想到自己可能永远也无法报答,我有一种负罪感。对于我曾经犯过的错,既觉得愧疚,也觉得无奈。有些错误我想要弥补,但事实是我肯能将永远也不具备那样的能力。永远。于是我越来越不安。我想要让妈妈快乐,但我不敢因为自己的某些自私的原因让她再做出让步与牺牲。因为,妈妈总微笑着为你收拾着你混乱的世界。

世上有很多种思念,但是没有哪种思念比得上父母对子女的思念那么强烈、那么执著。

也许在自己努力追寻的时候还体会不到,只有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才会明白父母的爱。只有自己为人父母了,才会知道过去父母是多么地疼爱自己,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自己也会这么做。或许这个时候人真的会获得某种可靠、真实的东西。

东京塔,它的目光和母亲相似,在高耸入云的天际,一直静静地关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默默生活着的亲人与爱人们,都在它的目光所及。东京塔的目光却一直没有变过。当母亲经历过痛苦,悲伤,或动弹不得,只有用镜子观看周遭时,她手里镜中投射的景象便是东京塔。而镜中东京塔的目光,岂不是也刚好落在这对彼此深爱的母子身上。

逝去的人逝去,活着的继续活着。《东京塔》讲的不仅是亲情的故事,更多是成长的故事。长大让我们失去年少时那份单纯和感动;长大也使我们的亲人逐渐老去和死亡;长大也让我们陷入对大城市,对所谓理想的追求漩涡中。可也正是长大,让我们明白什么是亲情,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看完,我想,我要好好活着,活得比所有人都长。等承受完所有同辈人逝去的悲伤后,我才能安心地死去。我不想要葬礼,也不需要别人来送花祷告。如果你曾经爱过我,那么记住我欢笑的样子;如果你只是知道我,那么请把我忘记,好好的活着,好好的爱所有爱你和你爱的人。

东京塔读后感 篇5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推荐大家看。

在《东京塔》书的封面有这么一句话:妈妈和我,有时还有爸爸。“日本哭泣小说首席代表”。

1970年代,已经上中学三年级的小雅开始逐渐想走出这块寂寞的土地,也想还老妈一个自由。

1980年代,如愿地成了东京一美校大学生的小雅经常旷课不去学校,也不再热衷绘画。

1990年代,为了还清无所事事时堆积下来的债务而挣钱工作的小雅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插花专栏作家,远在老家的阿姨来电告诉小雅老妈生癌的消息。

在劝说下,从15岁就离开老妈独自生活了15年的小雅和老妈在东京的杂居区里重新开始了两个人的新生活。小雅的东京杂居小屋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笑声和温馨的地方。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小雅害怕到来的那一天还是一步一步逼近了……

2001年4月1日,原本应该是樱花盛开的季节里,却下起了雪。老妈和小雅透过病房的窗户抬头眺望近在咫尺的东京塔。

与其它讲述母爱的故事不同,《东京塔》的创作者并没有将荣子塑造成一个任劳任怨、受尽委屈的苦母形象,相反,更多的表现了荣子活泼乐观的性格。年轻时的荣子不仅个性独立、勤劳贤惠,而且美丽时髦,会跳舞会抽烟;年老后,,荣子依然对生活热情不减,出门或接待客人时,必定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并施以淡妆,对待雅也的朋友慈爱亲和,高兴时还会表演拿手的滑稽剧;荣子去世后,雅也在守夜期间要求朋友们继续欢饮笑闹,以此向一生乐观的母亲致敬……

《东京塔》讲述的就像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事一样,外出求学、无所事事、学会负责、至亲去世、懂得珍惜,这就是凡夫俗子们人生的必经之路。

创作者有意将母爱与日本的标志性建筑东京塔联系起来。查资料得知,东京塔是世界第一高塔,它防风防震,坚固无比,不仅为多个电视频道传送节目,还可以发射侦察、消防等方面的特种电波,这些特性都与母亲的坚强与对儿女的呵护交相呼应。在生活中,母亲永远像世界第一高塔一样守望着子女的成长与幸福。

突地想起,有那么一个计算。如果,21岁以后,每四个月回家见母亲一次。如果,还有50年。一生也不过只剩下150次的相见。

你以为很长的人生,以为今后的相见永远不迟。

可你们所能共度的时光已然一寸寸地流逝了。

书中说:“世上所有的思念都是围绕着孩子,没有再比这种思念更深沉、热烈的了。”

孩子离开父母,是为了寻找父母与女这种关系以外的东西,为了寻找绚丽、清香的其他关系。

朋友、伙伴、恋人、夫妻。我们为了寻找这些美好而真实的关系而走出家门。

可是我们越是想追求这些东西,越容易陷入失望。失望。然后心死。

我们想要寻找的温暖、广阔、不变的美好关系,自往往是在陷入现实的烦恼和背叛时,痛哭着匍匐在地,双手扒开沙子,直到鲜血从指甲里流出来才能寻找到。

人生下来之后,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在那之后我们还会相信其他一些东西,离开父母、展翅翱翔,最后的结局是人会深入骨髓地明白:只有一生下来就明白的、早已认为理所当然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才是世上唯一、强有力、不会背叛你的关系。

世上有很多种思念,但是没有哪种思念比得上父母对子女的思念那么强烈、那么执著。

在自己努力追寻的时候还体会不到,只有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才会明白父母的爱。只有自己为人父母了,才会知道过去父母是多么地疼爱自己,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自己也会这么做。

或许这个时候人真的会获得某种可靠、真实的东西。很多东西只有在失去过后才能学会珍惜。妈妈,爱你。

东京塔读后感 篇6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推荐大家看。

在《东京塔》书的封面有这么一句话:妈妈和我,有时还有爸爸。“日本哭泣小说首席代表”。

1970年代,已经上中学三年级的小雅开始逐渐想走出这块寂寞的土地,也想还老妈一个自由。

1980年代,如愿地成了东京一美校大学生的小雅经常旷课不去学校,也不再热衷绘画。

1990年代,为了还清无所事事时堆积下来的债务而挣钱工作的小雅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插花专栏作家,远在老家的阿姨来电告诉小雅老妈生癌的消息。

在劝说下,从15岁就离开老妈独自生活了15年的小雅和老妈在东京的杂居区里重新开始了两个人的新生活。小雅的东京杂居小屋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笑声和温馨的地方。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小雅害怕到来的那一天还是一步一步逼近了……

2001年4月1日,原本应该是樱花盛开的季节里,却下起了雪。老妈和小雅透过病房的窗户抬头眺望近在咫尺的东京塔。

与其它讲述母爱的故事不同,《东京塔》的创作者并没有将荣子塑造成一个任劳任怨、受尽委屈的苦母形象,相反,更多的表现了荣子活泼乐观的性格。年轻时的荣子不仅个性独立、勤劳贤惠,而且美丽时髦,会跳舞会抽烟;年老后,,荣子依然对生活热情不减,出门或接待客人时,必定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并施以淡妆,对待雅也的朋友慈爱亲和,高兴时还会表演拿手的滑稽剧;荣子去世后,雅也在守夜期间要求朋友们继续欢饮笑闹,以此向一生乐观的母亲致敬……

东京塔读后感 篇7

创作者有意将母爱与日本的标志性建筑东京塔联系起来。查资料得知,东京塔是世界第一高塔,它防风防震,坚固无比,不仅为多个电视频道传送节目,还可以发射侦察、消防等方面的特种电波,这些特性都与母亲的坚强与对儿女的呵护交相呼应。在生活中,母亲永远像世界第一高塔一样守望着子女的成长与幸福。

突地想起,有那么一个计算。如果,21岁以后,每四个月回家见母亲一次。如果,还有50年。一生也不过只剩下150次的相见。

你以为很长的人生,以为今后的相见永远不迟。

可你们所能共度的时光已然一寸寸地流逝了。

书中说:“世上所有的思念都是围绕着孩子,没有再比这种思念更深沉、热烈的了。”

孩子离开父母,是为了寻找父母与女这种关系以外的东西,为了寻找绚丽、清香的其他关系。

朋友、伙伴、恋人、夫妻。我们为了寻找这些美好而真实的关系而走出家门。

可是我们越是想追求这些东西,越容易陷入失望。失望。然后心死。

我们想要寻找的温暖、广阔、不变的美好关系,自往往是在陷入现实的烦恼和背叛时,痛哭着匍匐在地,双手扒开沙子,直到鲜血从指甲里流出来才能寻找到。

人生下来之后,最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在那之后我们还会相信其他一些东西,离开父母、展翅翱翔,最后的结局是人会深入骨髓地明白:只有一生下来就明白的、早已认为理所当然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才是世上唯一、强有力、不会背叛你的关系。

世上有很多种思念,但是没有哪种思念比得上父母对子女的思念那么强烈、那么执著。

在自己努力追寻的时候还体会不到,只有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才会明白父母的爱。只有自己为人父母了,才会知道过去父母是多么地疼爱自己,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自己也会这么做。

或许这个时候人真的会获得某种可靠、真实的东西。很多东西只有在失去过后才能学会珍惜。妈妈,爱你。

东京塔读后感 篇8

一本令人忍不住落泪的书,能让读者感同身受,最后母亲的去世最让人难忘,对我们现在这种被娇惯的孩子,体会到什么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在.

或许我们从来没有这种感觉,母亲在身边的日子,我们习惯了一切,习惯被照顾,习惯被关爱,但有一天,母亲离我们而去世时,我们的心会不会坠落谷底,满溢关爱的心会不会充满悲伤...

书里的男孩与母亲十分亲近,却始终与父亲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我也是这样,与父亲是始终留有一定距离就先每个男孩成长一样,文中的主角也经历了从童年到中年的时期,他跟着母亲的那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母亲为他耗尽心力。这个男孩的成长几乎是所有男孩的缩影,这个母亲也是所有母亲的缩影。书的扉页上写着,可以把这本书给妈妈看,但不要给爸爸看

一部平铺直叙的成长史,我和妈妈,偶尔还有爸爸,一本朴实的语言,但就是这一本朴实却强烈的震撼和冲击了你的心。在书里,除了童年时的关爱,长大后,穷困潦倒时,妈妈一直是提供给我生活费,妈妈就像一个太阳,毫无怨言,永远付出,永远向你伸出那双手,妈妈是坚强的,以为他撑起了一个孩子的一生,而当她在疾病而痛苦时,我却什么也不能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妈妈。

即使是恐怖小说里所描写的那些结局,也从未让我有过真正的长时间的恐惧,而这本书的结局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到了,母亲离我而去的那一天,我该怎么办呢?

东京塔读后感 篇9

读这本书时,我正遭遇低潮,当我做下一个决定时,周围大多数都是反对和沉默,只有妈妈肯定着并一如既往地支持着我。那段日子,我都拿着这本书在附近的大学教室里读,完全沉浸在主人公的娓娓道来声中。每天如此,到晚上才回家。一次,当我读到书中的妈妈做好饭菜等待儿子和他的同事回家的场景,我突然想回家,真的就是那一刹那,妈妈给我打电话来,叫我回家吃饭,当时一直隐藏的连自己都忘掉的暖流涌向全身……伴着这样的感觉我读完了这本小说,我只能说,虽然这是世上最容易打动人们的情感,却不是每一个人能真真正正体味并珍惜的情感。

为什么我只在乎自己被周围抵触的感觉,而不在乎妈妈对我每天早出晚归不言不语的担心?为什么我不能发现家人的关心和体贴?年轻的我只管走路,只管享受过程中自己的心境……父母默默地经营对自己的爱,自己却任由长长的时间拉着淡忘。

这本书在提醒着我们,年轻的我们不要忘了年迈的父母。因为我们都不想走过错过。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东京审判》观后感9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观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