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路遥人生有感 > 地图 > 读路遥人生有感

读路遥人生有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读《人生与慈济》有感。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读《人生与慈济》有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人生与慈济》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符合我口味的心灵鸡汤,很温暖。

这是一本圣贤书,他能告诉你你太多太多,例如:乐于助人,欢喜与自在,一念之差和一念不差当你完全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你能学会自我反省,圣人说得好: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要认为:反省只是反省,你要反省什么呢?首先就需要发现自己的缺点,而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你看清楚自己污秽的地方,反省反省。

这本书教你:如何获得快乐?如何活的有尊严?

要想活的快乐,首先得无愧于心:今天我有没有做错事?有没有向她(他)道歉?有没有反省自己的过错?

要想活的有尊严,首先得自我总结:今天我有没有做好事?有没有帮助别人?有没有帮倒忙?有没有讲污言秽语?

这本书里有句话说得好: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说这句话的人就是证严法师,能说出这句话,她得有多博大的胸怀啊!

这一本书还告诉了我:如何去营造一个自在的人生。

想要自在,人际要和谐,人的内心也要和谐。享有内心的和谐,主要还是得有博大的胸怀。里头有一句话:容天下难容之事,忍无人敢忍之事,普天之下,没有不爱你的人。这是一句说得容易,做着难的话。

自在,是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对于无所事事的人来说:只要有酒喝,有钱花,他就自在了。没错,这的确很自在,不过,这样的生活,只能用:颓废来形容。自在,有些东西必须得放下,例如:金钱,权利,你无法放下这些东西,自在,只会对你说再见。

这就是一本中国的圣经啊!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痛与快乐着》有感:浓缩人生精华


浓缩人生精华

——读《痛与快乐着》有感

见添晴

前言

高中的时候就很喜欢《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档一年一度的节目,我从中不仅认识了很多对社会奉献很大的人物、感受到了一股股正能量,而且还对一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一套灰白的中山装、一副黑色框架的眼镜,浑身散发着一种君子翩翩的气质。由于之前没看过焦点访谈这个节目,对白岩松不太了解,所以只能从书本入手!

文章梗概

我看的《痛与快乐着》是第三次修订的版本,此书是以自传+叙述自身的三观想法的`方式撰写的。自传方面,从白岩松的毕业季时期说起,其中还会穿插着一些儿时的回忆。毕业时因为种种原因,白岩松没有随着其他同学那样自己外出找工作,而是接受学校的分配。由于受到他人的污蔑而失去了去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工作的机会。后来经过一翻努力,白岩松得到了一次机会下乡深造,与同行的小伙伴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下乡结束后,白岩松正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工作。在媒体的发展历程中,白岩松一开始打算发展传播报业的,但《东方时空》以及《流行音乐世界》的梦碎,让他走上了电视的道路:接着因为《东方时空》的百期纪念,前往西藏采访放映人赵克清,他走上了主持人的道路。后来则一直在主持人这一职业上发展下去了。书中还专门用了好几个篇幅报道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申奥的失败和成功以及中国入世等重大事件,以自传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媒体报道的工作过程以及其中的种种艰辛!

至于三观想法方面,白岩松则结合了自身对一些业界人士的采访经历给我们讲述了种种他个人的想法,另外他也从他的爱好——足球、音乐的方面着手,一方面向读者普及了许多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借此传达一些人生哲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电这个`科学产物的深刻探讨!有了电之后,许多周边电子产物则应运而生,许多人沉迷于电子产品之中,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思考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很值得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看看。倘若你还是个专修新闻传播专业的大学生,那你更应该细细品读这一本书了。“浓缩人生精华,尽显英雄本色”是《东方时空》的第一栏目广告,白岩松亲身参与到这个节目的制作,这一段经历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其中他不仅结交到敬一丹、崔永元等真心朋友,还意外地获得了许多发展机会。正如上文提到的,因为创办传统报业的失败,逼迫他走了发展电视的道路:因为《东方时空》的一次采访,白岩松踏上了发展主持人行业的路径。白岩松将这一切发展的机遇都归结于“无心”。他认为,总会有一些不经意的东西出现在生命里,让自己原定的人生轨迹出现了偏差,而这些偏差有好也有坏,倘若你当时没有了更好的选择,何不“一错再错”。其实我挺同意白岩松这个“无心”的理念的,人生要忙的事太多了,遇上了偏差,或许我们连思考如何选择的时间都没有。正如“无心插柳柳成荫”“命里有时终须有”那样,迈开脚步去搏一搏,也许就能拼出一片新天地了呢!

此书不是鸡汤文,但始终有一丝鸡汤的味道存在!白岩松借助他失眠的事例告诉我们“绝望到了尽头往往就是希望,陷进了生活的泥潭,心理上的放松或被动是很重要的。”对于这种观点,我`是比较认同的。正如题目所言,浓缩人生的精华,希望是很少能见到的,绝望反而是人一生中的常客,所以要学会浓缩人生,跟绝望拼,就是为了迎来那一点精华——希望。

另一方面,白岩松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把人生看得悲一些,先把人生看透了,活着才有希望。对于这个观点我就不敢完全苟同了。把人生看得悲一些?悲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消极的情绪就会影响人的身心,那样人做什么事起来就没什么劲,那怎么可能会把人生看透呢?根本就没有动力熬到看透人生的那一刻。所以依我所见,人还是要保持着积极的心态的,就如啊Q那样似的。我坚信,有着阳光的心态,别人说我不行,我就要努力去做,就算最后还是没达到预想的目标,但起码奋斗过,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1993年,中国申奥失败。白岩松在书中提到:即使自身失败了,也要含着泪为胜利者鼓掌,这是一种风度。我觉得不仅是面对这种大事的时候我们要有大度,在日常中的一些小事中我们也得有大度的风范!大度,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的体现,是为人处事的一方利器。对人对事有着大度,我们不仅会获得很多人的尊重,提高自身的荣誉,还有可能获得很多发展的机会。

读完这本书后,真的很大感触,看他的书就能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是怎么样发生变化的,我们该如何面对,需要有什么的心态去面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可能不敢苟同,但都会有一定的感触启发,可以引导人去思考`如何去应对这个世界的变化!

浓缩人生的精华,一本书,短短十数万字,很难将白岩松平生所经历的东西展现于我们的眼前!也许痛非快乐着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状态。谁说人生苦短的,苦中作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我们应在苦中不断地追寻快乐!

人生精华,一直存在我们的身边,一点一滴的,就算发现了一点,也很难起到作用!我们要学会浓缩之,在生活工作中品味之,这样会让你的生活更有意思、更有价值!让我们一直努力着,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尽力做到痛并快乐着!

人生与游戏_读《幻城》有感1000字


人生与游戏_读《幻城》有感1000字篇一

郭敬明的《幻城》,小学时老师推荐过,但我只是草草翻看一遍,也不太理解。现在我又重新认认真真地阅读了一遍,磅礴而轻柔的文字使我震惊,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深深吸引着我。

《幻城》带给人一种澄澈干净感。天空的湛蓝,雪雾森林的欢声笑语,漫天飞舞的樱花花瓣是梦吧,只有梦才会如此美好。现实是残酷的,梦也会醒。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愿望付出代价,每个人都怀揣各自的小心思,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而去迫害别人。卡索,幻雪帝国的王,从小就因战争而不断逃亡,长大以后也被卷入一场又一场的闹剧。对自由的追求以及沉重的爱贯穿着全文,在无数谜团之下,徘徊内心的亲情,朦胧悲哀的爱情

樱空释,幻雪帝国的二皇子,卡索的弟弟。刚开始,他是一个纯洁的透明的孩子,脸上挂着单纯的笑容;可后来,为了给哥哥卡索自由,他残忍的杀害一切阻止自己的人,甜美的笑容里是不尽的邪恶;最终,却带着笑容,死在了他最爱的哥哥的冰剑下。樱空释一直记得卡索说过想要自由,于是他决定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让卡索的愿望实现。樱空释说,他曾发誓一定要给哥哥自由,哪怕牺牲他的一切。一直到卡索杀死他的那一刻他都没有什么怨言,还无奈着不能给哥哥自由。最后的法术,令周围开满了红莲。红莲的花语:浓烈、绝望、破裂、不惜一切的爱,就像樱空释对卡索的感情。

卡索爱的两个女子,两个拥有绝世容颜的女子,一个自杀,一个被葬入冰海。如此的不幸。卡索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都离他而去。他很痛苦,无时不刻地想念他们。他听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隐莲可以复活死去的人并让其成为前世最想成为的人,但会失去前世的记忆。于是,卡索带着几个幻雪帝国最优秀的人出发了,去找隐莲,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隔阂,猜疑,人的本性尽显。

最终活下来的人们,终于见到了隐莲,还有传说中的渊祭,而渊祭,竟是樱空释的母亲莲姬。多么讽刺。莲姬说,一切都只是□控的游戏。她说,她很想观看另一场游戏,就让卡索取走了隐莲。

然而

最后的结局,卡索结束了自己的性命,火族皇子樱空式的转世恢复了前世的记忆,却看到他最亲爱的哥哥倒下。他用尽力气的喊着:哥,你为什么不抱抱我?为什么离开我?卡索终于见到了他的弟弟,却没能挽回什么。释回来了,卡索走了。

这终究不是游戏。游戏里的人倒下了还能复活,现实中却不行。

人生也不是游戏。游戏是娱乐人的程序,人生是一个人的一生。

这能一样吗?比如说,人生哪里可能是游戏?游戏都是设定好的,只能按着它的路线进行。人生不一样,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控。现实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在冷冰冰的游戏里永远体现不出来。

可不知为什么许多人都把人生当作一场游戏。

即使是游戏,也是由自己来设定路线。

《幻城》是一部很有意义的文学作品,里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抓住任何一条都能引出无数道理。也许,人情世故在这里也有淋漓的体现,还有那折射出的更深远的意义。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_高中读后感900字篇二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句话简洁凝练地概括了《相约星期二》的内容。此书的作者是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绝症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

1994年当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与自己的学生每个著名专栏作者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每个星期二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课程的名字是人生,课程共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老人的葬礼。老人谢世后,米奇把听课笔记整理出版,定名为《相约星期二》,该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连续40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人们从书中读到了关于世界语死亡、家庭与感情、金钱与永恒的爱等人生永远的话题,而我读到了最深刻的主题感恩。老莫里面对死亡,逼视着自己的躯体一步一步走向萎缩、走向消亡。

他并没有如其他临终的老人一样,或咒骂苍天,发泄自己的愤怒与不满;或面壁哀叹,让恐惧与痛苦陪伴着自己早晚人生。他而是勇敢地走向世界,走向自己已离开多年的讲堂,让自己的学生及全世界听一听一个参透一切的社会学家眼中的人生。老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健康的心态?因为她正在向社会感恩。他想告诉正在被名和利所折磨的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

此时,莫里老人的双眼前所未有得明亮,他看破世间红尘,看透世态炎凉,看穿人情冷暖,他赶超了时间和空间,他的心一不是他那病恹恹的身躯所能束缚的,他的心也许早已在宇宙的尽头翱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莫里死前十四个星期中给米奇讲的话字字珠玉,因为这都是从死神那一点一滴抢来的。谈论世界、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感情、对衰老的恐惧、金钱老莫里讲授的内容无所不包,字字都捶在米奇的心头,也在拷问着社会文化的良知。

莫里感谢自己曾经拥有过的青春,因而就不再害怕变老与衰亡;莫里感谢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健康,因而就不在抱怨现在病痛的折磨;莫里感谢所拥有的阅历和学识,因而就不在后悔所度过的光阴抱着感谢一切的心态,莫里在病榻上吧世界上最高深的智慧用最具热情的语气缓缓道来。读了《相约星期二》,我开始用感恩的眼光看着周围的世界。我感谢自己的青春活力,感谢自己学会了知识和能力,感谢身边的亲友所倾注给我的爱,感谢前人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世界当然,我更要感谢在天堂向我们微笑的老莫里,因为他叫会了我感恩。

读《人生》有感


读《人生》有感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作品不但给我们展现了主人公高加林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更让我们对人生有了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更透彻的认识、更明确的方向。
人生的奇妙在于其故事情节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于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些什么。作者通过《人生》,剖示改革进程的艰难,透射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结构的整体变化,特别是思想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变化。而高加林就是在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用自己的笔尖触动着处于人生道路口的青年。
他是农民的儿子,却又是不同于父辈的有高中文化的青年,对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的不满和对城市生活现代文明的向往,构成他心中巨大的骚动。他是黄土地的儿子,又渴望挣脱黄土地的束缚,是农民的后代,又渴望跳出农门,用自己的只是和文化建设这个社会。他聪明,能干,英俊,充满活力和灵气、正气、才气,吃苦耐劳,坚毅顽强。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时代、对他人的责任。他的行为动机中,包含着对农村、农民、土地的蔑视,他的奋斗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他的负心也该遭到道德的谴责。
人生只有一次,高加林的每一个决定汇聚成最终悲剧的酿造。人生的未知性,人生的无数选择,人生的美好爱情,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同无数细流汇聚一起形成了奇妙的人生海洋,让无数人如同人生风雨中的船只,经历了摇摇摆摆,起起落落。一生都走对路,可能正确而安全,但绝对没有奇遇和惊喜。走错了路,可能把你引入一片意外的风景,有如仙境。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作品探讨青年人生道路,特别是农村知识青年人生道路、人生要义。通过城乡“交叉地带”几名青年男女见的爱情悲剧故事,表现了他们面临人生选择关头的希望、追求、痛苦、困惑于迷惘。我想,这就是人生吧。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正处于七彩的二十岁的青年,在闹铃的喧闹中不情愿但心想吾梦甘心起床;在匆忙的早餐过后心想吾梦,保持饱满的精神步入课堂;在繁碌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品一本好书、喝一杯好茶。这样的二十岁人生,应该是人生最美的时候。
或以教书育人为己梦,或以文思渊博为己梦,亦或以笔尖胜利器为己梦。能在这茫茫天地间找到自己清晰的坐标、避免庸碌已是不易。要是在有心无意间改变他人乃至改变社会和世界,倒也不枉此生。正如海子曾说,人“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
诚然,人生难免会遇荆棘,不要害怕,不要退缩。真正的人生需要激情,任谁不想在混混沌沌中度过我们的人生,在睡眼朦胧中迷失了自己,在迷茫的爱情道路上受伤哭泣,在不知不觉中挥霍了我们年轻的生命。人生唯有脚踏实地,亦不忘仰望星空。
需要知道,人生还有另一种方式,人生是需要奋斗。人生的独特在于赠予我们美妙的同时也附带着考验,岁月的河流伴着坎坷,我们不应该做那个在岸边观看的逡巡者,要坚定地迈着前进的步伐,勇敢地穿梭在人生的长河里。铭记曾经为了人生拼搏付出的那些人,相信未来,追溯勇者的足迹,靠近人生的光环。
真正的人生应该是在一条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与其说它是供人行走的,不如说它是用来绊人的,只有被绊后,人们才能发现道路的价值。

读人生有感


读人生有感

带着特有的黄土气息,从陕北高原向我们走来,这就是路遥,这就是我的《人生》。

《人生》,是路遥先生198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完成于1981年陕北甘泉,经过三次改稿同年定稿于北京,获得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从《人生》到《姐姐》、《风雪腊梅》、《平凡的世界》,可以说路遥先生这一生都在关注着黄土地,关注着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那些极具生命特性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一起前进。他的每部作品都像陕北号子一样,缠绵悠长地向我们讲述着那些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真实故事。

而在他诸多作品中,我看过次数最多的就是《人生》。这本书我看过三遍。第一次是在2012年刚参加工作后,在街边地摊上花了10块钱买的盗版书。起初自己对这本书并没有什么概念,但随着慢慢阅读和学习,渐渐发现路遥先生在描写环境和人物很是细腻,并在主观意义上觉得自己又读了一本大师级的名著,自己的学识又增加了几分。第二次是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时,那时的自己完全成了路遥的忠实读者,白天看着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晚上看着孙小平和孙少安他们真实而又平凡的世界。也就在那时自己开始懂得了,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这一生总要越过几道坎、转过几次弯才能发现更好的自己这个道理。第三次也就是在分公司组织“阅读,开启下一个五年”好书推荐交流活动通知下发后,自己很快再次将它捧读。虽然故事的概要我早已熟记于心,但每读一次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和不同的认知。如果说前两次的阅读,让我领略到了路遥先生那优美的文字艺术和对书中人物多舛命运的唏嘘,而这次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选择的意义。我甚至一度怀疑,究竟是岁月辜负了高加林,还是高加林辜负了岁月,或者说是高加林辜负了巧珍和黄亚平。也许真如作家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在一定程度上讲高加林的悲剧人生,体现出他选择了一种与现存的人生观相悖的矛盾的奋斗生活。很多人对他不解,有人说这是他错误选择所致,也有人说这是他不懂珍惜的代价,然而通过几次阅读,自己却逐渐能懂得甚至理解他为了摆脱贫穷的束缚,拼尽全力地想融入城市生活的现实意图。当然,高加林只是作者在那个特殊时代下塑造出的一个悲剧人生,但仔细反思,这又何尝不是作者意味深长地对他后生辈在漫漫人生路上的殷切警告呢?

借着对《人生》这本书的理解,我认为无论何时我们一定要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我们不是演员,不可能在每个舞台上都可以得到喝彩;更不是神仙,不是每件事都能信手拈来。我们只是普通人,完全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去融进那些与自己不相干的圈子,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不思进取,但我想说的是,如果用硬着头皮的“进取”换回的是高加林式的人生,我情愿过着普通的生活,享受着真实的人生。

宁肯清贫自乐,也不浊富多忧。这是自己在阅读完《人生》后最直观的感想。也让自己这颗曾经浮躁不安的心,逐渐变得平静。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固然重要,但绝不要为了别人的评价和自己盲目的攀比迷失了存在的意义,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认真做事、认真生活、认真做人。理想远大固然是好事,但好高骛远终究只会是水月镜花。正如故事结尾,德顺爷爷对落魄回到农村的高加林说,“听说你今天上午要回来,我就专门在这里等你,想给你说几句话,你的心千万不要倒了,你也再不要看不起咱这山乡汔崂了,他用枯瘦的手把四周的山川指了一遍,说“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代的养活了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上什么也不会有!是的,不会有!只要咱们爱劳动,一切都还会好起来。再说,而今党的政策也对头了,现在生活一天天往好变。咱农村的前程大着哩,屈不了你的才!娃娃,不要灰心!一个男子汉,不怕跌倒,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个死狗了……”

是啊,只要咱们爱劳动,一切都还会好起来,一切都会有希望。尽管有时我们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波折,可仔细想想,人这一生若总是平平稳稳,不经历一些跌宕起伏,又怎能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和精彩!我相信总有一天,当我们回首追忆自己曾经筑梦的道路时,我们不仅不会感到委屈,反而会庆幸那时的我们没有虚度、没有放弃,才会有这般精彩的人生。

读路遥《人生》有感


路遥笔下曾经有一个矛盾的人,他出生于陕北高原的乡村,他曾是家人的骄傲,他有过短暂的恋爱时光,他顺利过,他潦倒过,他在一次次的抉择中浮沉,他在一次次的取舍中徘徊,他身上有着年轻人对人生的迷惘、不知所措。

路遥笔下曾经有一个矛盾的人,他出生于陕北高原的乡村,他曾是家人的骄傲,他有过短暂的恋爱时光,他顺利过,他潦倒过,他在一次次的抉择中浮沉,他在一次次的取舍中徘徊,他身上有着年轻人对人生的迷惘、不知所措。年轻就意味着被原谅吗?年轻就意味着可以肆意妄为吗?人生有太多的抉择与取舍了,若不是曾经因难以抉择而跌倒过,曾经因不懂取舍而挫败过,人哪里会有成长,人生哪里会丰满起来?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难免会有高加林的影子。当我们失意的时候,我们会忘了自己最初追求的是什么,我们会退而求其次,我们会因为抓着一根浮木而感觉心安理得。当我们重获辉煌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抛弃浮木而登上豪华邮轮,面对这个抉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吧。因为我们的人生需要登高,需要“会当凌绝顶”,这无可厚非。但是,人生仅仅需要辉煌吗?抛弃那些曾经在我们最失意的时候给过我们温暖的怀抱,当我们觉得世界都抛弃我们的时候,仍旧站在我们的身后做我们最坚实的支撑的他们吗?难道这样的付出,换不回我们对于名利的取舍吗?

人生就是这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抉择和取舍。谁敢保证失意的时候做出的抉择都是经过思索的,谁敢保证当名利摆在眼前时我们做出的抉择是理智的?或许我们都在一直做着错误的抉择中成长,或许我们都因为难以放弃名利而曾伤害过别人迷失过自己。但是这种错误看似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但是我觉得这种错误让我们品尝到人生更多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在一次次的受伤中变得更加的坚强,变得更加稳重踏实。

相信《读《人生与慈济》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路遥人生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