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给亡妇读后感800字。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给亡妇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自清的《给亡妇》写自己那为她和孩子操劳到死的妻子谦,感情自然流露,质朴纯真。

谦,日子过得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女人的心啊,装下的永远只是丈夫和孩子,而单单把自己遗漏。

记得看过毕淑敏的《女人什么时候享受》说的就是这类似的情景,当他们真正开始想起来需要享受,姣好的面容已不再,身姿不再挺拔,再好的衣服也穿不出美感,牙齿已经松动,无法再吃坚硬的食物,她们把自己奉献给了整个家

你换了金镯子帮助我的学费,叫我以后还你,但直到你死,我没有还你。你在我家受了许多气,又因为我家的缘故受你家的气,你都忍着。这全为的是我,我知道。那回我从家乡一个中学半途辞职出走,家里人讽你也走。那里走!只得硬着头皮往你家去。那是你家像个冰窖子,你们在窖子里足足住了三个月。好容易我才将你们领出来了,一同上外省去。小家庭这样组织起来了。你虽不是什么阔小姐,可也是自小娇生惯养的,做起主妇来,什么都得干一两手;你居然做下去了而且高高兴兴坐下去了。这写出了朱自清妻子谦为丈夫为孩子,任劳任怨默默付出,字里行间透出对妻子的感激怀念。

在短短的十二年里,你操的心比人家一辈子还多;谦,你那样身子怎么经得住!你将我的责任一股脑儿负担了去,压死了你;我如何对得起你!。这二十年里你为我吃得苦真不少,可是没有过几天好日子。我们在一起住,算来也还不到五年。无论日子怎么坏,无论是离是合,你从来没有对我发过脾气,连一句怨言也没有过。___别说怨我,就是怨命也没有过。做妻子的,这是怎样一种境界,在那艰难的时光里,她对丈夫没有一句怨言,她把整颗心系在了家庭上,朱自清凭借他对妻子的真挚情感让一个一个读者为之感动涕零。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朱自清给亡妇读后感


朱自清给亡妇读后感

假期里,我买了有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里面最使我感到震撼的一篇是《给亡妇》。

这篇文章主要记录了亡妇死前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的小事。“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小孩,第二便轮到我。”写出了在亡妇的心里,作者和小孩是她的全部,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她的家庭却不曾想到自己。她的六儿生下来身体就不好,她为了照顾小孩不顾自己的越来越重的肺病,她不听劝阻忍受着自己的病痛整天忙着照看小孩。她看到六儿硬朗点了就乐了,那干枯的笑容在黄蜡般的脸上。从这事就可以看出她的伟大无私的母爱与她对病痛的极大忍受力。她虽然小时候娇生惯养,可是她做了母亲后却一连四个小孩都是用自己母乳喂养,她没有乳汁后就自己为小孩乳粉。晚上听到孩子的哭声就担心不已。她希望孩子快乐地成长,对小孩同等看待,这都是说明了她对孩子十分疼爱。“短短的十二年结婚生活里有时有十一年耗费在孩子身上”这句更是说明了她为孩子的全身心付出。甚至在她病得皮包骨了,她仍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说明了她在死亡面前担心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担心不能再照看自己的孩子。在她回娘家养病时,她哭着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说明了她对丈夫的不舍之情。无论是她对孩子的不放心还是对丈夫的不舍都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贤妻良母。

文中还写到他们刚结婚时,她仍依恋着以前的家,于是作者动气写信责骂她,她没有生气难过,而是从那以后就再没有表示自己的不满。她在家吃尽苦头受尽委屈却不曾抱怨。一个从小娇气的人却变成一个做家务带小孩的母亲。特别是在两次逃兵难过程中,她一个妇人领着老人和一群小孩东躲西藏,那场景可以想象,她的勇敢让人为之震惊与佩服。她知道作者(丈夫)喜欢看书,虽然她不知道书有何用,但在万般艰难的逃难中还带一箱书,说明了她对丈夫的爱好和事业的全力支持。在她病重时,为了不让作者担心,一直瞒着作者。明明躺着,一听到作者的脚步声就一骨碌爬起来,后来作者才知道她的一个肺已烂了一个大窟窿。她无畏病痛折磨的精神和对丈夫的爱让人感动。

《给亡妇》读后感3000字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著名学者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背影》等,早已编入了中学课本,成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目被学生们诵读,而先生的叙事舒情散文《给亡妇》,知名度却不及这几篇文章。

我特别喜欢先生的散文,拿当今的话说就是他的一个Fans 。

早年,我曾买过一本《朱自清散文选集》,收入了先生的 60 多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曾一一拜读过,其中就有《给亡妇》的篇目。那时阅读应该算是泛读吧,囫囵吞枣,快餐式的,读了也就读了,没留下太多的印象。

今天精读《给亡妇》,两次感觉是不一样的,可能与年龄有关吧,读着读着,又像当年读《背影》一样,几次热泪盈眶,仿佛在听一位长者深情地讲述着他那过去的凄婉故事。

先生有两任妻子,《给亡妇》是写给因痨病故去的前妻武钟谦的。武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典型良家大小姐,父亲是位医生,曾为朱自清的父亲医过病。就是这次医病,让两家结为秦晋之好。而先生与武钟谦的结合,完全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结合的,属于那种典型的旧式婚姻。关于先生的相亲故事,他的散文《择偶记》中已有详述。

先生是现代散文大家,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知识分子中的铮铮硬汉。因为《荷塘月色》和《背影》等经典名篇,让人们记住了朱自清,也让朱自清的名字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庄严地写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然而,在先生的背后,还站着一个值得我们敬仰的好妻子,这个贤内助就是武钟谦,正因为有了这位贤妻,才帮助先生取得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越成就和显著地位。

朱自清与武钟谦婚姻只有12年光景,生了6个孩子,最小的孩子在妻子死后不久就夭折了。其实夫妻两人真正在一起生活不到5年,聚少离多,苦苦相思,可为了生计,不得不选择一种生离苦别的两地生活。这篇感人至深的《给亡妇》,就是在前妻武钟谦故去两年后追记的。

文章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写前妻对6个孩子的爱,后半部分是写她对先生的爱。

在前半部分写前妻对孩子的爱中,着重写为几个孩子喂乳,后来因为没有乳之后,喂奶粉,夜晚很少睡觉等情景。尤其写夜里一听到孩子哭,妻就竖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写分居两地时她对孩子们的那份牵挂。 即使在最后时刻病的只剩皮包着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 自始至终,妻只拚命的爱去。

文章后半部分,写前妻对先生的弥天大爱,也是这篇文章浓墨重彩的部分。

因为刚刚结婚,妻子常回娘家,在北平的先生很生气。 我动气了,马上写信责备你。你教人写了一封复信,说家里有事,不能不回去。这是你第一次也可以说第末次的抗议,我从此就没给你写信。暑假时带了一肚子主意回去,但见了面,看你一脸笑,也就拉倒了。 了了数语,将夫妻矛盾产生与化解的过程写得风清云淡,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妻子的博大胸怀。如果妻子也带着一肚子的主意,迎接先生,那后来的结果是很难想像的。其实彰显妻子胸怀的还有,在先生生活十分困难时,妻子换了金镯子帮助我的学费;到死也没还上妻子的金镯子而显示出的歉疚等等。眼下,有多少独生子的小夫妻,因为过年回谁家过而打得鸡犬不宁,甚至最终分手离婚。我常常想,还没到大难临头时,双方就无法忍受了,这样怎能经受风雨人生的一场场考验,这样的婚姻不要也罢。

同时,先生又追忆了一些日常的生活。如:作菜、洗衣服、作月子, 妻子都十分地勤劳贤惠,任劳任怨地做着属于自己的事情。 领着母亲和一群孩子东藏西躲的逃兵难,还带了我一箱箱的书;你知道我是最爱书的。 先生因为事先没有跟妻子交待明白,让她为此受累而感到深深地自责。

先生在叙述妻子善良贤惠时写道: 我们在一起住,算来也还不到五个年头。无论日子怎么坏,无论是离是合,你从来没对我发过脾气,连一句怨言也没有。别说怨我,就是怨命也没有过。那些时候你往往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啕。 从中可以看到,妻子是个非常老实厚道、深爱先生的人,她不是个爱使小性子的女人。如果在当下的一些女汉子看来,尼玛,敢欺负老娘,谁怕谁呀,结果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不过我也只信得过你一个人,有些话我只和你一个人说,因为世界上只你一个人真关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为我吃苦,更为我分苦;我之有我现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给我培养着的。 通过这段真情自白,可以看出先生对并没有多少文化甚至复信都求别人代笔的妻子的一往情深。

两人最后一次绝别时的情景尤其感人: 我送车的时候,你忍不住哭了,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可怜,你的心我知道,你满想着好好儿带着六个孩子回来见我的。谦,你那时一定这样想,一定的。 这句发自肺腑的还不知能不能再见?,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对夫妻长亭外依依惜别的悲凉情景。 瞧着他硬朗点儿你就乐,干枯的笑容在黄蜡般的脸上,我只有暗中叹气而已。

由此想到,当下许多夫妻平日里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又是争又是斗,非要争个高下不可,等到一方患了绝症不久将离开人世时,又是那样的后悔和惋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在天津台爱情保卫战这档电视节目里,点评嘉宾说得好:家是温暖讲情的地方,而不是讲理的场所,若想讲理,请不要在家里讲。其实人生许多事,退一步可以海阔天空,条条道路通罗马,何必非要走那个独木桥呢?

在文章最后一段里,有几句对墓地景物的描写,看似闲笔,其实不闲。 那时圹上圹下密密地长着青草,朝露浸湿了我的布鞋。你刚埋了半年多,只有圹下多出一块土,别的全然看不出新坟的样子。 我对那时圹上圹下密密地长着青草,朝露浸湿了我的布鞋这句话最有感想,仅仅 22 个字,流露出夫妻间多么真切的长长思念!当细细地品读这段文字时,我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先生面对眼前这方矮矮的坟墓,亡妇在里头,他在外头,想再说说知心话,想再听听她的唠叨,可却永远也听不到了!正如苏轼在悼亡词中所说: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是啊,一晃儿媳妇逝去已快三年了,先生有多少心里话想对她讲呀,可对着这方沉默无语的坟墓,该做怎样的倾诉呢?谦,你能听到么?只能任朝露浸湿了布鞋,只能在坟前久久地徘徊,只能任泪水模糊了双眼,只能在梦里与她牵手相见,其他的,先生还能做些什么呢!

给亡妇读后感_读后感800字


《给亡妇》是朱自清写给亡妻的一片抒情散文。朱自清与武钟谦结婚十二载,在武钟谦病逝三年后,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文章,尽情地抒发了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文章第一个字谦,自然,平和朴实,朱自清对妻子的爱意就从这一个字开始缓缓流露。《给亡妇》里,作者在表达自己哀悼之情时,既不是捶胸顿足,也不是抢天呼地,只是深情绵邈地细诉着亡妻生前的一切,回忆着她十二年来对自己和孩子的种种恩情。他忆起她的勤劳,操持家务,洗衣做饭,连坐月子时也不肯休息;她的慈爱,四个孩子她都自己喂奶,她对孩子一点也不偏心,不问男的女的,大的小的,都一样爱,也没有养儿防老的私念,只拼命爱着;十二年中,她为孩子没有一分一毫想着自己,始终是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毁灭为止,病危时还牵肠挂肚地惦念着他们;她的贤惠,为丈夫分担生活的艰苦,逃难时,她还不忘丈夫一大箱子的书;她总是舍不得对自己好,病也瞒着,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到发现肺已烂了一个大窟窿时,还丢不下孩子,舍不得花钱,不肯去休养,终于因此去世了。

《给亡妇》之所以感人,就因为写得具体,写得细致,文中作者在叙说妻子的种种好时,常常抓住一些细致的表情动作,把美好的品性显得更为突出,比如说到她对儿女的无微不至的爱护,夜里一听见哭,就竖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这些具体可感的动作、形象的描写使得文章的一字一句都浸透着 作者对亡妻的思念,感人至深。

在文章最后描写上坟的一段中,作者同样没有激情陈词,没有强烈动作,没有悲恸,没有眼泪,只是用平静的轻声细语描写,然而在这平静的细诉中却是蕴含着何等的沉痛。那发自内心深处的几个你,一字比一字重 , 它贯串通篇的情感,真是一字一泪,令人不忍卒读。

这篇朱自清的《给亡妇》,让我想起巴金的《怀念肖珊》,同样也很感人。这两篇写给亡妻的文章,都体现着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八个字, 都突出了一个 真 字,他们用真情写文章,用真情打动人,于是文章味之无穷,闻之心恸。

给亡妇读后感1000字


读了朱自清的《给亡妇》心中腾起阵阵涟漪,人们都被朱自清那深深的爱恋所感动,而我除了这份感动,却还有另一番滋味。作为女人,到底应该怎样活,才是最大的精彩,才获最大的幸福?

我认为,要做知识型的高素养人才, 十六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是的, 依靠知识的力量,女性才能摆脱愚昧,才能丰富精神生活,进而才能心明眼亮,胸怀宽广,才能活出自我,也才能注重身体的保养及锻炼,只有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为他人奉献。文中朱自清的前妻武钟谦 心中只装着丈夫和孩子,就是没有自己,才使得31 岁的她就带着无数的牵挂离开了她最爱的人,如果她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她就会在悉心照顾他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考虑一点点,顾及自己的身体,这样她还会为五个儿女及丈夫做更多的事,或许六儿也不会夭折了。一个朴素、温柔、贤惠的少妇就被无知吞噬了。生前的她,十四岁订婚起就为未婚夫奔波,正值豆蔻年华,却没饱食诗书,竟被那无形的封建礼教牵着忙碌。婚后, 烧饭、洗衣、纳鞋底、带孩子,整天忙里忙外手脚不停, 在 家境渐衰的情况下,还要忍受无端的白眼和没来由的冷嘲热讽,这使得原本开朗、爱笑的她不得不改变性格,不敢再笑,逐渐变得忧郁,经常掩门垂泪,独自忍受,以至于 朱自清还以她的这段生活为原型写了《笑的历史》。

同样是朱自清的妻子,陈竹隐, 十六岁就离开家,考入四川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开始了独立生活。从一女师毕业后,考入青岛电话局做女接线生。工作了一年多,又到北平,考入北平艺术学院,师从于齐白石、萧子泉、寿石公等先生,专攻工笔画;同时还兼学昆曲。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女生,二十八岁被人介绍认识了已失去妻子的朱自清,她认为,像朱自清这样一个专心做学问又很有才华的人,应该有个人帮助,于是成了朱自清的第二任妻子,成了五个孩子的继母。婚后的她并没有像武钟谦那样一味地盲目服侍别人,而是边工作,边相夫教子,不仅辅助了朱自清,也使得自己充实豁达。整个家庭和谐友爱,特别是朱自清的长子被错杀后,她每月六十元的工资留下三十元维持自己和三个孩子的生计,结余三十元就给被定为反革命家属且从未见过面的大儿媳寄去,直到一年多后大儿媳找到工作为止。 朱自清去世后,她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儿女,一边参与朱自清全集的编撰工作,她把朱自清生前的手稿、文章、实物、全部捐献出来,每个孩子分得一封朱自清的信作为纪念。她同样是勤劳一生,却具有 广阔的心胸和博大的爱心, 活到了86 岁的高龄。她的独立、活泼、新潮、有个性转、相夫教子看似平淡无奇,却显现出超凡的品格,这一切都来自于那巨大的力量知识。

知识不仅推动历史的车轮,更是我们女性活得精彩的源泉。

朱自清《给亡妇》读后感1200字


商人妇读后感


【篇一:商人妇读后感】

作者许地山在一列火车中,偶然的一次机会,认识了一位印度装束,命运悲惨的女人惜官。

惜官的丈夫是个商人,但因为赌博,输掉了所有家产。他的妻子一直帮他重振家业,但因为赌博,所以没有人愿意把钱借给他。后来,他的妻子又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他去新加坡做生意。他的丈夫说:六年后如果我还没有回了,就去新加坡找我。

时光飞逝,一转眼,10年过去了,他的妻子见他还没有回来,就去新加坡找他。她到新加坡后,见他的丈夫跟另外一个女人在一起。他要向丈夫讨回公道的时候,阴差阳错地被卖到了另一个男人手里,当他的第六个妻子。而她跟这个男人第三个妻子能谈得来,则跟其他四个的关系特别不融洽。在一段时间后,她离开了这个男人,独自一人生活。后来到一所学校学习,学问有了非常大的长进。后来又到一所学校当老师。

这个女人一生的起伏、忐忑的生活是我们所体会不到的,她积极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个女人靠自己微弱的力量,克服了生活中所遇到困难。

【篇二:商人妇读后感】

许地山的《商人妇》主要讲了:一位印度妇人惜官和林荫乔结了婚,但因丈夫赌钱败了家产,去新加坡做生意。惜官苦等十年,丈夫只给她回了一封信,她很担心,她就到丈夫的店去了,但丈夫新娶了一个老婆,在惜官和丈夫还有他新娶的老婆去赴宴席的时候,丈夫把她卖给了阿户耶,在阿户耶死的时候逃了出去。

惜官面对困难绝不退缩,生活无论有多艰难,她也不会放弃。只要有一点点希望也要坚持下去。她积极乐观坚强地生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林荫乔,忘恩负义,是那么的狠心,竟把自己亲爱的妻子卖给别人,最后他也因为自己的薄情而没有人愿意和他做生意,最终破产。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能退缩,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就要坚持下去,这样再大的困难也会解决掉。

【篇三:商人妇读后感作文】

今天我读了许地写的《商人妇》。这篇文章讲了作者许地山在右航认识了一位印度装束的女人惜官,惜官在右航讲书,作者认为她不是印度妇女,惜官给作者讲了自己十六岁嫁给了林荫乔为妻,丈夫对她说:我要去新加坡,如果五六年我不回来,你在新加坡找我。她去了后不但没有和丈夫团聚,而且被自己被丈夫卖了,变成印度妇女。

惜官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她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够勇敢一定会出现奇迹的。我们要向她学习,从小要有勇敢的精神,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使自己能够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惜官的遭遇让我想起了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说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好像没有希望时,只要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就会出现新的契机。

【篇四:商人妇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商人妇》这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讲述的是她坎坷的人生遭遇和不幸,及她对命运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文中的惜官命运实在太苦了;她的前夫不仁不义,太狠心了,他们毕竟都做了很多年的夫妻,感情又不错,他怎么能一出去挣钱就不要自己的妻子了?真是不可理喻。妻子去找他,她竟然问他的妻子:惜官,你要来的时候,为什么不预先通知我一声?是谁叫你来的?你说他说的这叫什么话?真是忘恩负义的家伙,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七八天,他竟然把他自己的妻子卖给了别人当夫人,你说他还是个人吗?简直就是一个畜生,禽兽不如的东西,唉,惜官的命可真苦啊。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对惜官的命运非常同情,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是一个爱学习,很有责任心的女人,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幸福的。

花落人亡两不知_《红楼梦》读后感800字


刚刚将《红楼梦》又看了一遍,很是疲惫。无意间,我往窗外看去,一阵微风拂过窗外那颗花树,花瓣漫天飞舞......霎时,想起了书中那个凄凄惨惨戚戚的林妹妹。

落花嫣然,良辰美景开成半声叹息,就着荒凉的月色打捞未央的记忆。她,前世为一株多情仙草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她放弃了长生不老,甘愿下俗世成为一个柔弱的女子,忍受生老病死的折磨,红颜尽老的痛苦。

后世的她,美丽,倔强,善良,多愁善感......发出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慨叹,是对落花消逝的伤感,还是对宝玉多情的无奈,抑或是对自己悲惨未来的绝望﹖或许,只有她自己才明白。

她终究舍弃不了对宝玉的爱,只能放纵自己去爱。抑或是,爱到深处只能选择放纵。过一天,算一天。只要她能够多活一日,便可以与宝玉多过一天快乐的日子。悲观如她,却依旧愿意相信上天能够给她一个美满的结局。可惜,天不怜她,她这样一个柔弱多病的女子,又怎能冲破封建社会的黑暗牢笼?即使努力了又如何﹖到最后,还不是得了一个心爱之人眉开眼笑地与另一个女子拜堂成亲的结局。单纯的宝玉又怎知喜帕下的新娘不是日夜挂念的她啊!

当她从别人口中听到他与宝钗成亲的消息时,亦怨,亦恨。她到死口中都有他的名字,可话未说完,噗的一声,鲜红的血从她口中喷出。满屋的血,绽成了朵朵鲜艳亮丽的花,触目惊心,就如倔强的她。花落了一地,又有谁知?随时光流逝,他是否会记得那个吟诗的多才女子?他是否会记得那个葬花的善良女子?他是否会记得那个多病的可怜女子?或许,会的。

曲终人散时,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几许流年,花若怜,飘落在谁的指尖。她,终究是死了,带着无尽的忧伤离开了这俗世间。这一世,她用尽了一生的眼泪来还他的浇灌之恩,却也将她的心一并还了去。若有下一世,也许她不会再记得心爱的他;他亦不会记得纤弱的她。那样,再好不过了,总比一世痴缠来得潇洒。

从这个悲伤的故事里走了出来,再往窗外一看,落花早己融入了泥土,依稀这能闻到几缕清香,如一句诗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晋公子重耳之亡读后感


晋公子重耳之亡读后感(一)

前不久有空重拾起买了很久的《左传今译》一书,一是放松一下心情,二是学习些新知识。《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又称《春秋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着。记载了上至鲁隐公(公元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间300年的历史。《左传》里有周王室的衰微,诸侯的角逐以及各类礼仪规范等等内容,是先秦史学的最高典范。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之亡》讲述了晋公子重耳从出逃、流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全过程,对其形象刻画尤为成功。例如,在流亡中被楚王礼遇,回答楚王何以报我的问题时,重耳不以牺牲主权而敢于当面说:如果得不到大王的帮助,我得以回到晋国,有朝一日晋国与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我可以命晋国退兵九十里;但如果得不到您的退兵命令,我只好陪您较量一番了。这一番话今天读来也几乎令人震撼。今天得人一助就要回报,甚至需要牺牲立场原则的事真的不少见。重耳有软弱的一面,如在齐国安于享乐等等,但人物刻画的生动,给人印象很深。先贤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历经磨难,才有担大任的资格,重耳的经历说明这一说法有充分的生活根据。

重耳由一个贪图享乐的贵族公子哥儿,到后来成为春秋时代一代霸主,几乎可以说流亡十九年的生活给了他太多的磨练和教训。当初大祸临头时的出逃,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流亡中的屈辱、困苦、安乐体验,使他明白了身在宫廷所不能明白的人生真谛,在身心两个方面得到了陶冶和磨练。人们往往注意的是开头和结果,从出逃时的灾祸,到成为霸主的荣耀显赫,让人感叹的是命运的多变,这似乎证明了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对立两端戏剧性的变化,给人命运无常的幻觉,以及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和感慨。然而我们会忽视过程这个巨大的环节。过程是漫长的,实实在在的,局外人可以从旁点评,而过程之中的冷暖甘苦、酸甜苦辣、欢乐忧伤,惟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惟有当事人才有深入骨髓的体验。旁观者可以理解,却没有体验。理解和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从我们日常经历来看,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过程之所以重要就是它决定着、体现了变化。没有变化的过程,没有参与者的思考、实践、失败、焦虑、挫折,结果就不会有任何价值。就拿从2006年公园开始编制两规来说,就给我一些启示。

启示一,结果是在过程中出现的,而不是在过程之外。我们两规经历了任务书编写,明确总思路,规划原则;进行了现场勘查,从客观角度了解公园现状;开展了从园长到科长访谈,了解了管理层对公园现状的认识和发展的要求,一步一步的过程决定了我们今天的成果的形成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启示二,工作中要有一个目标,作为中层干部要有盯住目标推进工作的决心和毅力。我们的工作目标往往不是以人的喜好为依据的,接受了这个任务,就要求我们为之奋斗。这个过程充满变化,但是不能松懈,始终保持一种韧劲。

启示三,工作中要把握最终目标和现实目标的统一。任何远大目标都要经过一个一个不同阶段性目标的来实践,阶段性目标的制定、组织实施是为最终目标的实现提供准备,阶段性成果丰富着最终目标。最终目标规定者阶段性目标,不能偏离这个中心。作为中层干部要有对最终目标的把握、理解,同样要有对阶段性目标的控制能力。


晋公子重耳之亡读后感(二)

看完这本书,让我想起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历经磨难,才具有担当大任的资历。

从重耳的经历中,不仅读到了历经磨难可以完善一个人,更读到了在面对无数磨难时,我们还需要忍耐。重耳几乎走遍了所有的国家,有很多国家都并没有热情的款待他,而是欺负他。坎坷、折磨、挫折、不幸、苦难、痛苦、狐独、绝望、屈辱、失败、恐俱这一切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他都因为忍耐而度过。写到这,想到了前辈为我们做的典范。红军在长征的时候,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喝雪水,避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最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红军在艰苦中忍耐,在艰苦中磨练了意志,在艰苦中强化了队伍,又如孔子,他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他自己为了恢复周代的礼仪制度,不惜克己,力求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自己所信奉的理想。比如韩信,他在微贱之时,能够忍受淮阴少年的胯下之辱。比如公子重耳,在向农夫讨食时得到的却是土块,能够收鞭息怒,将土块当宝物收起。

在奋斗的过程之中经不起折磨,受不了坎坷,吃不了苦头,忍不住痛苦,耐不住寂寞,沉溺于安乐,迷恋于幻想,都不可能达到目标,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忍耐是事业成功的奠基石。能够吃苦耐劳、忍饥挨饿,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求生存,才能战胜敌人,壮大自己。


晋公子重耳之亡读后感(三)

《左传》是我国文学史乃至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着作,它记叙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式的卑弱和大夫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而《晋文公重耳之亡》这一篇就是讲的鼎鼎有名的晋文公在还是公子的时候是如何流亡国外历经坎坷,最后成功回国继位的历史。

在重耳长达几十年的流亡生活中,他先后流亡到了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过让他乐不思蜀的款待,也受到过无数的白眼和无礼的侵犯,最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得以回国继位,最后一雪前耻,走向成功。我想,这其中的缘由除了他本身的领导才能和一些优秀的品质比如说坚持,忍耐等,也与他周遭的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从文中我们都知道,当晋献公攻打蒲城的时候,追随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除此之外还有介子推。他们一直追随重耳流亡,不管是备受礼遇或是遭受冷遇,他们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坚持君臣之礼。

刚离开重耳的外公所在的狄国,离开了安适的避风港,他们就遇到了第一个麻烦郑国的忽视。郑国国君拒绝以礼款待他。甚至到他们一行人行至五鹿的时候,重耳不得不得放下身段向路边一个农夫乞食。可想而知,当时的重耳是已经走到了怎样的绝境!连自己都养不活,流亡国外,所谓尊贵的身份也只能算得上一个前途未卜,到了郑国地界更是一钱不值。在我看来,追随他的这些臣子们,已经全然没有留在他身边的意义了。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抛下他,更是在农人递来土块当做食物施舍给重耳的时候提醒他:这是建立国家的预兆。他们到了这个时候仍然用最崇高的对上之礼对待重耳,提醒他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和目标。可见他们的用心良苦啊。

即使是在曹国,曹共公因为好奇心而偷看了传闻中骈肋的重耳沐浴,这种行为在古时候放在一个平常的市井小民身上都是无比失礼的,更何况是为国之仪表的一国之君。重耳所受的侮辱之甚可想而知,他会作何感想,而追随他的臣子们又是多么内心煎熬的去面对自己的主上受到的侮辱,并坚持陪伴他走出阴影?想必他们当时为了重耳所作的努力更是不可估量的,为了重耳的大业,他们选择一忍再忍。

而最让我为这些臣子的作为而感动的,是介子推。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说他追随重耳流亡的时候,有一次重耳没有了食物,介子推便躲入山谷,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给重耳吃。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介子推为重耳忍受了多少的痛苦,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啊。可是到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之下成功回国继位,他却并没有要求封赏,反而把这种封赏看作是无功受禄,是一种罪责,对功名利禄没有一点欲望和贪恋,最后选择了跟母亲一起出世隐居。有如此贤德而又无私的臣子辅佐,重耳怎么能不成功?

还有一个人也是不得不提的,她就是姜氏。姜氏本是重耳流亡齐国的时候,齐桓公给重耳娶的妻子。照理来说她只能算是齐桓公安插给重耳的人,一旦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她应该立马向齐桓公报告,她应该扞卫的是齐国的利益。可是当听到女奴报告的臣子们有关逃离齐国的消息,她当机立断杀掉了女奴,法并主动劝说重耳不要贪恋享受,安于现状,最后甚至协助臣子们把乐不思蜀的重耳绑出了秦国。正是因为有她这样一个深明大义的女性,重耳才没有埋没在齐国的安逸里,才有了后来的雄才大略的晋文公。

重耳一路上遇到的那些国君对他的影响就是有两面性的了。他们没有一个人向前面提到的那些人一样是真心的想要为重耳着想的。他们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相应的作出判断来决定对待重耳的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变成了重耳回国之路上的一个个考验,就如同西行的玄奘需要面临的九九八十一难一样,是他修成正果的必经之路和必要的帮助。他们给了他安居故国所不可能面临的挑战,让他学会如何让去认识身边的各种情境对自己究竟是好是坏,让他学会从表面的安逸看到那下面的暗流汹涌,让他学会忍耐,学会坚持,学会前进。毕竟,要真真正正的获得成功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那么重耳自身呢?从小虽然优秀,却总有个背景更强大的哥哥压在上头,连自己的亲外公都认为太子强过自己,可能重耳也自觉极为希望渺茫。这样就算了,骊姬扳倒太子之后,自然地把矛头指向了他。因为骊姬的诡计和谗言,他百口莫辩,值得逃回封地蒲城。父亲派派来的攻打他的军队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因为孝义拒绝了封地臣民坚决回击的建议,只带上几个臣子就踏上了流亡的道路。到后来的漫漫征途,风雨无阻。想来如是说非要给那些臣子的忠心奉献找一个理由的话,重耳的孝义可不可以算作是其中之一?

从这篇文章来看,我觉得重耳是那种比较容易激动,但是又能够采纳别人的意见的那种领导。狐偃把他拖出齐国那个表面上的安乐窝的时候,他甚至跳起来追打狐偃,但是在郑国遇到的农人递土块,他立马就暴跳如雷,可是只要臣下给出合他意的解释,他又能马上冷静下来,与刚才判若两人。这也许是他作为一个君主性格喜怒无常的表现,但是总的来说他也算得上是和能够理性的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了。

不管最主要的条件是什么,重耳他终究是晋文公了,从他这一段坎坷的历史,我们也许会为他们的君臣之礼而叹服,会为姜氏的深明大义而赞叹,会为晋文公的孝义举动所感动,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重耳他历经十九年的坚持。

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



电影《万水千山》是一部讲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过雪山、走草地的革命史迹。每一件都是一幕幕感人的图画。长征不仅是世界的奇迹,也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是我们值得自豪的事情,从这当中我们看见了中国红军的坚强、无畏、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这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军队无法相比的,只有我们中国的军队才具有这样的素质和品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苦难深重的旧中国有无数忧国忧民,不殚前驱的有志之士。他们或是崛起阡陌之中的"匹夫",或是剥削阶级的逆子贰臣,几十年的苦战,千千万万的人牺牲,终于在千疮百孔的国土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然而,如今有个别人躺在"席梦思"上,报怨运气不佳,偏不问自己究竟付出了多少汗水,几分辛苦。有些人觉得享受的时候到了,喊出"高消费"的口号;有些人为"八大件"奔波,展开了"比阔"的竞争;有些人口袋鼓了,手脚大了,头脑也热了,早把勤俭作风抛到九霄云外。更有甚者,随即喊出"全盘西化"的调子,想把自己变成寄生虫。这确实是忘了过去,忘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忘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我们生在今天这个飞跃的时代,勇于奋斗者得发展,反之,则堕落,哪怕有短暂的停滞,也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布满荆棘,也可能会遇到暴风雨和雷电,而它前面确有一个鲜花盛开的伊甸园;另一条平坦易行,更无风险,可等待我们的是横崖断壁。我们当然选择前者。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为发展历史,不愧为创造历史的一代。 
倘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先天下之忧而忧",赋予自己"兴国"的使命,那么,我们写下来留给后人的,将是历史上最辉煌的乐章,这一些都要靠一种精神-- 一种红军长征坚强、勇敢的精神!也就是革命前辈艰苦朴素、不断奋斗的精神

喜欢《给亡妇读后感8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