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 地图 >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水浒传》读书笔记_中国名著读书笔记550字。

四大名著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看四大名著的电视剧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读名著有时候虽然枯燥了些,但只要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就会体会不一样的快乐。我们在读完名著书籍后,把读后感写下来,将会对自己更有益处。那么,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水浒传》读书笔记_中国名著读书笔记550字,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我最欣赏《水浒传》。

《水浒传》中讲述的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官军的腐败逼上梁山,后来得到皇帝招安,征讨方腊,最后悲壮结束的故事。在故事里面,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鲜明性格,就连书中仅出现一次的牛二,一个滚刀肉的形象写得惟妙惟肖。

在108位好汉中,铁牛李逵是造反精神最为彻底的一个。上了梁山,李逵的要求就是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一听到要招安,李逵就踢翻桌子大叫: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甚至把朝廷的圣旨撕个粉碎。可以说在《水浒传》中,除了及时雨宋江,家喻户晓的就只有我们的黑旋风了。他虽爱杀人放火,但对宋江是赤胆忠心,令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和黑旋风的性格差不多的还有二龙山的头领,《水浒传》一开始就出现的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是一个嫉恶如仇,专好打抱不平的人物。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

除了这些大将,其余的小将虽没有太多笔墨描写,可是仍然可以突显武将的性格。比如鼓上蚤时迁虽然只是在文中出现几次,但其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的形象却栩栩如生。

不过《水浒传》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作品,其妇女观是不可取的。顾大嫂绰号母大虫,孙二娘绰号母夜叉,扈三娘的绰号倒没什么贬义,但是宋江一句话就把她嫁给了本事不济又好色的王英。

hdh765.coM更多四大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水浒传读书笔记_名著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_名著读书笔记1800字

冲:林冲本来是个性格平和谦虚随和的人,本应生活舒适恬淡,但是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最终成为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看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哄骗诱奸,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但是,林冲还有性格的另一面,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比如像柴进、鲁智深等,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加上他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认识,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腌攒气的不满情绪。

林冲是一个自身充满矛盾的人,正义感和忍让在他身上同时表现得很强烈。高俅不杀人害命,置他死地,他是不会上梁山的。他的性格是在残酷的斗争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火烧草料场,林冲的性格得到全面升华,发生质的飞跃。他看透了,绝望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生路,就是上梁山。这就是逼上梁山。

在梁山这支队伍中,林冲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不相信宋朝天子会真心招安,对招安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招安不过是蔡京、高俅等奸臣设下的陷阱,招安凶多吉少。但,林冲的意见没为宋江所采纳。他恼恨、痛苦、无奈,最后默默地死去。

林冲性格特征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他使我们认识到了宋代乱自上作,乱自下生的历史事实。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性格。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人民的反抗。从郑屠户一类的地痞流氓到陆谦一类的恶吏,以及梁中书一类的贪官,还有蔡京、高俅这些朝中奸臣和昏庸无能的宋徽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压迫阶级。官逼民反,各个阶层的受压迫者都揭竿而起,走向造反的道路。林冲是受压迫者中的一员,像他这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都如此下场,何况一般平民?所以出现方腊、宋江、王庆等农民起义军也是自然的,乱自下生的根源是乱自上作。

武松: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岗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进行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以下不在七十回本中)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善终(一说金兵入侵时战死)。

文化影响

在后代传说中,武松一直被认为体现了中国人心目中英雄快意恩仇的形象。但是,近代也有人,特别是女权主义者认为,武松不分青红皂白的杀戮行为,以及其对妇女生命的藐视,并不值得提倡。

李逵:

李逵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也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

沂州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个小牢头。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

水浒传人物,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李逵请卢俊义喝酒,卢俊义想推辞,他却要眉尾相结,性命相扑。李逵对宋江情分最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可是一旦知道宋江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却决不轻饶,要和他大动干戈,结果发现是一场误会。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水浒传读书笔记_名著读书笔记1200字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这首耳熟能详的《好汉歌》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好汉在人们的心中,总是英雄的存在,即使他们是平民,贫民,即使他们性子火爆,即使他们没有文化。这些东西并不能影响人们把他们当做英雄看待。反之亦然,不管他们地位高低,贫穷富贵,文化多少,性情好坏,也并不能响人们对他们的敬佩。那么,你是否还记得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当中的那108条好汉呢?

如今,除却书籍,《水浒传》这部经典的文学佳作已经被翻拍成多部影视作品,加上今的科技,众多的生效、画面使得这部文学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让这108条好汉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首先,值得一说的就是这部名着的题目,其中的浒字,许多人晃眼看去就念xu,其实不然,这个字读hu水浒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它泛指水边发生的种种故事。同时,《水浒传》也被传到国外去,题目并且被译为多种版本。

《水浒传》讲述的是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在这部文学着作当中,相信很多人对武松,林冲,李逵、宋江、花和尚鲁智深等人物印象深刻。他们或是智能超群,有勇有谋,又或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朝廷中的奸臣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同时遭受迫害的还有原本富贵的林冲,这108条好汉,不论阶级,不论穷人富人,均是被奸臣所害,重点刻画了小说中的官逼民反直到最终被逼上梁山。他们在梁山上集结,并且按照个人不同的特长,排出了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员地煞星。巾帛不让须眉,在这108条好汉当中还有3位女中豪杰,形形色色的人,不同阶级的人,不同思想的人,正体现了农民起的大众化特点,但同时,由于各人的认识不同,这也是导致起义失败的原因。

虽说起义失败,但这次的梁山起义却是成为了经典,那一个个脍炙人口,除暴安良的故事,那一条条嫉恶如仇的好汉,至今仍被我国广大群众传唱。但同时,也有关于《水浒传》当中善恶的分界线不明显的理论。像是说梁山好汉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并不能始终一贯地执行这个信条:天神般的武松初识孙二娘的时候曾把她当作铲平的对象,可是他们一旦结拜,便默许了张青夫妻的为恶;鲁智深嫉恶如仇,慷慨潇洒,却因为受不了别人的小气而砸了人家的酒席,抢了东西就走;而宋江因为受到黄文炳谗言的构陷,就把他活割了吃掉,这些都不足以使他们成为善的代表。至于说梁山好汉们推平祝家庄、曾头市,更是不值得被我们赞颂等等。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水浒传》确实成为了千古绝唱,广为流传,人们确实激动于其中的除暴安良,好汉的事迹。

起义失败,对我来说,多多少少心里面都有些不是滋味,尤其是在宋江毒死自己的好兄弟李逵时,那种心酸,那种无奈,却是久久不能平静。一心想招安,结果却落得如此下场,各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好汉们,最终走的很不是滋味。农民起义当中的很多无奈,我们都没有办法,到最后,我是皱着眉头看完的。

心酸,遗憾,一直萦绕,但我会记得,会记得那108条好汉的伟大事迹和他们曾经绽放过的人生。

水浒传读书笔记550字


水浒传读书笔记550字(一)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一个字义。

但是,当今社会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的人,就是一个有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那就是鲁智深。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在现实生活中,正义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比如说:我们的警察,就充满正义感帮助别人,为被人挡枪,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我们要讲义气,不能做不讲义气的人!

水浒传读书笔记550字(二)

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是施耐庵的《水浒传》这部书。

《水浒传》写了一场包括各个阶层百姓在内的武装斗争,这场斗争的起因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大批英雄豪杰报国无门,聚集梁山,最后尽忠殉义。这本书里有一百零八位英雄,他们先后与朝廷势不两立,和朝廷做抗争。他们不怕困难,不惧牺牲。特别在《梁山英雄舍命平叛乱》这一回,梁山英雄被招安,在路上,一百零八将只剩下三十六位了,因为在路上要捉方腊、徐宁、宣赞等人,发生了一次次的争斗,牺牲了很多的人。李俊、童威、童猛等人各奔东西,只剩下一部人又被奸细害死了。

这一百零八将里面我最喜欢混江龙李俊。他是一位水军头领,能在水里呆很长时间,而且游泳速度非常快,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他曾立了不少功劳,比如他用他的水下功夫,多次将敌军头领捉住;又多次从水里进攻,来个趁其不备,消灭敌人。可是后来,他不愿意做官,就和童威、童猛去了他们刚结拜的兄弟费保处,从此逍遥自在。

《水浒传》真是一本好书。它讲的就是当时朝廷的腐败,农民起义的始末,塑造了李逵、武松等英雄形象。那一百零八位英雄为了除掉朝庭败类,与他们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每次故事不论胜利与失败都很精彩。吴用的超人智慧,宋江的领导才能,还有大家的英勇表现,让梁山这支队伍逐渐壮大起来,可是因为宋江的一次招安,让这支队伍变得七零八落。如果没有那次招安,那他们就能除掉奸细,大获全胜了。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

水浒传读书笔记550字(三)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也描写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在梁山聚义的一百零八好汉个个英勇善战、有勇有谋。先说说绰号"及时雨的宋江吧"!!

宋江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宋江虽然是个底层的小吏,但是有能力、有名望、有手段、有方向;为人还仗义、善于用人这些东西也是许多人所需要的。水浒传不仅丰满地塑造了高俅、西门庆、镇关西所代表的恶势力形象,也成功的塑造了宋江、林冲、鲁智深等人的形象。

梁山好汉聚集在梁山是因为"官逼民反",他们其实也想过上平静的生活,他们与朝廷的对抗深刻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败。

《水浒传》读书笔记550字


《水浒传》读书笔记550字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所著。要想了解宋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民心的向背,就需要精读这本书。这本书围绕水泊梁山的好汉所展开,讲叙了梁山好汉各是因为什么上山的,上山后他们都干了什么,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通过好汉上梁山的背景突出了“逼”字,更突出朝廷的黑暗。通过梁山好汉的悲壮结局,说明领导者的思想一定要正确。其中精彩片断如下: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陆迁因为林娘子一事,想在沧州加害林冲,置林冲于死地,不料,天助林冲,在陆迁火烧草料场时,林冲躲在山神庙里,随后火撞顶梁,杀了陆迁等人后就上了梁山。

由此可见,在宋朝有权有势的,就可以无法无天胡作非为,社会的半边天就是这些恶人所掌控,皇帝只是个摆设,真正把持朝纲的还是高俅等人。这就是“管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梁山好汉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上梁山的。

再看聚齐一百单八将的水泊梁山,先战败朝廷后再归顺朝廷。

在“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这回中燕青见了道君天子,诉说了一切。天子才派宿太尉去梁山招安。宋江闻讯,立马做了部署,生怕像前两次那样,招安不成功。突出了宋江别无他意,没雄心壮志,一天到晚除了想招安还是想招安。只知道听信当今天子,没有自己的主张,就造就了梁山好汉悲壮的结局。

纵观整本书,梁山美好的开局令人为之振奋,但宋江归顺朝廷断送了梁山的前途,梁山好汉的结局令人叹息。但这并不使《水浒传》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是值得赞扬的!

《水浒传》读书笔记_名著读书笔记700字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同开掘不尽的宝藏,源源而出的精神财富,熏陶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睿智而高雅。由此我们敢在朗朗乾坤下挺起胸膛说:我是炎黄子孙,我是中国人。

时间如大浪淘沙,为我们筛选出国学精品的四部伟大着作:《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四大名着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当之无愧地堪称经典,其中有无尽的内涵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品味。

《水浒传》是一代伟人施耐庵对中国文化经典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此书详细记载了当时社会奸臣当道的黑暗制度和作者对这种制度强烈的不满和憎恨。作者把自己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全部寄托在了梁山108单将的每一人的身上。作者还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高贵的灵魂和高尚的品格写在了这本书中,写在了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色中,写在了每一个角色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中。

江山非画但美如画,但万世的奸党佞臣却执意要破坏这大好河山。当前方将士醉卧于沙场,听着呐喊的沙哑;当在前方将士身上刻下道道伤疤,但他们仍要抢着上战场去洒热血,去抛头颅,去为祖国奉献自己平凡的一生。然而在前方的将士们可曾知道远在天子脚下的奸党佞臣却颠覆了天下,因为在他们眼中只有盛世的烟花,他们更不知道成王败寇,就只在那一念之差。

梁山好汉108单将他们视人生只不过是一场厮杀,如果他们的赤血染红了黄沙,青春变成了白发,他们是真英雄,怎么会害怕呢?他们视山寨如家但胜似家,视侠义如酒但浓于酒,视兄弟非亲但心更亲,他们将来世携手再次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他们恨不得快点儿金戈伴铁马,快刀斩乱麻,斩去奸臣之头颅,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丹可磨但不夺其色,兰可燔但不可灭其馨,玉可碎但不可改其白,金可销但不可易其刚,英雄可杀但不可赶尽杀绝。由此便可问,梁山好汉108单将那一个不是被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从这儿便可体现出当时社会奸臣当道祸乱朝纲的黑暗社会。

虽然黑暗制度能让英雄家破人亡,但他却掩盖不住英雄的对首领忠和对兄弟义的感情。

《水浒传》读书笔记_名著读书笔记1000字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读书笔记_名著读书笔记200字


《水浒传》是部庞大、复杂的小说,它生动地描写、反映出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起义失败的整个过程。

它明确地描写出了当时起义的社会根源和原由,并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义英雄的形象,且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开了起义过程,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结果被逼上山落草。

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们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传》读书笔记_名著读书笔记400字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巨着。书中着重描写了我国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从形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以太尉高俅为中心,刻画出了各个地区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和恶霸。比如:镇关西、蒋门神、西门庆等等。他们一个个面目狰狞,使整个社会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小说中还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

在梁山的108将中,我觉得最不完美的要数宋江了。如果他不去谋什么招安,而是去联合江南人马一起反抗昏帝,那么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天下的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在方腊与儿子方天定入刑场时,有一位诗人不仅发出了感叹: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但我却觉得宋江的善并不是真善,与此相反,方腊的恶也不是真恶,而是为了打击昏庸无能的皇帝,为天下的老百姓造福!不知大家可有同感?

《水浒传》读书笔记_名著读书笔记600字


这个假期,我又读了一遍《水浒传》,对《水浒传》有了更深的了解,不愧是经典名著啊!

从这本书上,我知道了一百零八将的传奇故事,在宋仁宗时期,流行瘟疫,仁宗只好让洪信去请天师。来到的龙虎山,洪见一庙,听住持说是镇魔的,就想进去看,主持不让,洪信硬闯,把洞内石龟搬开,见了一个万丈深洞,突然,洞内冒出黑气,到空中化为金光,这些金光便转世为一百单八位好汉。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梁山好汉的来历,也知道了当时的各种阶级斗争和朝廷的腐败无能。

我很欣赏李逵,他为人豪爽,很忠义,只是有些脾气不好,但他在宋江面前绝对不敢撒泼,前后对比,他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有时候甚至还对宋江撒娇。他敢作敢当,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太爱杀人,加上脾气暴躁,容易冲动,所以总是惹麻烦,我们可不能像他一样,遇到事情要冷静,不能乱发脾气。

宋江这个人很讲义气,也很孝顺,要不就不会叫孝义黑三郎了,正是因为他重义气,很友善,才在好汉中树立起威望,让大家更团结,但是他却很希望被招安,我不太赞同,不想让其他好汉在刀尖上过日子的想法可圈可点,但是他太中庸,在奸臣当道的时期,是容不下这些忠义之士的。我们想问题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一定要把眼光放远,考虑长远利益。

这本书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他用生动的故事刻画了众位好汉的形象。他的文笔我们应该去借鉴学习。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如果贪官污吏很多,即使统治者再好,也会产生官逼民反的情况,如果统治者昏庸无能那就更是了,所以,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贤臣,更需要有明君。只有君臣民团结起来,国家才能兴盛起来。

中国经典名著水浒传读书笔记1500字


中国经典名著水浒传读书笔记1500字(1)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明代长篇小说,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水浒传》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因声势极盛,便在民间产生许多奇闻异说,流传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增饰。施耐庵就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成书的。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是一部著名的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宋代的政治文化,市井风情,社会景观。梁山好汉最引人注目,他们侠肝义胆,敢报天下不平,其性格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写出了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由于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和想象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

《水浒传》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复杂的内心世界,它不允许对人物外貌、内心活动做游离情节外的过多交待,而要求通过语言、行为、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水浒传》不仅继承,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中国经典名著水浒传读书笔记1500字(2)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当他们一旦造反后,他们的反抗性也最强,什么统治阶级的法度条例,对他们毫无约束,象李逵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他们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与此相反,作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不管金圣叹主观动机如何,这句话却确实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式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水浒传》在记叙歌颂起义军的武装斗争时,还比较重视战争经验的总结,起义军战胜敌人,不仅凭勇敢,还靠智慧。《水浒传》中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家庄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毛泽东曾经赞扬三打祝家庄是合乎辩证法的最好的事例。梁山起义军在这次战役中能够重视调查研究,对敌分化瓦解,并采取打入内部里应外合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水浒传》中有关战争的描写,可与《三国志演义》相媲美。清代刘銮的《五石瓠》里说: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张献忠日使人说《三国》、《水浒》诸书,凡埋伏攻袭皆效之。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起义军的政治主张,虽然说得不十分明确,却可以看到他们有着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理想。联系到他们杀富济贫的行动,表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这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水浒传》中用以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思想基础是忠义。这里所说的义,它在某种程度上注入了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这一点,有些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是有所觉察的。明人郎瑛就说过:逆料当时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江必有之。这实际上是说《水浒传》所说的义不完全同于历来统治阶级所说的义。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下层人民也常讲义,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产生一种团结御侮的愿望,这种愿望,在为生活所迫、流落他乡异地的一些游民身上,反映得尤为强烈,他们最讲朋友之间的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进而至于济困扶危、杀富济贫,都是义的表现。因此,《水浒传》中所写的义,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性质,而不同于儒家的纲常伦理中的义。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所以《水浒传》里的义,还不能取代旧的伦常观念的地位和作用。《水浒传》里的忠,有忠于梁山事业的内容,但它又有忠君思想,在许多场合里,忠孝这种封建伦理大节被放在首位,而把义置于次要地位,这就是江湖义气没有突破封建道德的表现,梁山泊一些斗争性最强、革命最坚决的人物,最终也不免在讲义气的情况下跟着宋江接受招安,义气服从了忠君,就是《水浒传》所写的义本身存在严重缺陷的证明。

《水浒传》作者歌颂梁山义军,却又反对方腊起义,实际说明他同情、歌颂的是一种不彻底的农民起义,也就是不去推翻封建王朝的起义,不僭号称王的起义。所以,《水浒传》中出现了替天行道的口号。替天行道固然有其反抗的意义,但是由于遵奉天命,这就不能突破君主观念,因为在封建社会里,正是统治阶级借天命来欺骗人民,所谓奉天承运,天命所归,历来帝王正是借天命来统治万民的。《水浒传》中替天行道的意义,说的是朝廷无道时,由这些好汉来替天行道,而朝廷昏暗的原因,则是□臣蒙蔽了圣聪,因而他们造反便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所以最终又不得不归服天子脚下,而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终于换成顺天、保国了。这也是《水浒》英雄们最终走上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

《《水浒传》读书笔记_中国名著读书笔记55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童年读书笔记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