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弟子规300字读后感 > 地图 > 弟子规300字读后感

弟子规3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19 来源:互联网

六年级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1200字。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六年级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1200字,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而最为深刻的感受就是《弟子规》虽然是一部着作,但是它的作者却仅仅是位秀才。《弟子规》的作者叫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死于乾隆年间。李夫子是一个不大出名的人,一般人认为,这位李夫子是在公元一六六二年出生,在公园一七二二年去世的。很多人都认为李夫子活了六十岁,但是,也有人说李夫子活了八十三岁。这两个数据前后相差了二十三年,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对他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如果李夫子是为大人物,史书上一定会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李夫子的出生年月日和生辰八字。

李夫子一生中拿到的最高学位仅仅是秀才,从此以后他便再也没有高中过,什么状元拉、榜眼拉、探花这些学位,压根都跟他没一点关系。在当时,一个秀才只能教书。秀才不是举人,举人老爷有的时候可以当官,进士也可以当官,而秀才呢,却只能够教书育人,还教不了什么好书,也当不了什么书院的院长,顶多只能开个私塾。(读后感www。fwsir。com)然而这位没什么大成就的李先生之所以会写出《弟子规》这本现在家喻户晓的书,是因为李夫子毕生努力研究《大学》、《中庸》,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也不高,但是,有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却恰恰学有所成,这位李夫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虽然在科举的道路上,李夫子是一位失败者,但是在研究《大学》、《中庸》这一领域里,他却颇有建树,算得上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学者。后来,李夫子创建了一所学校,叫做敦复斋,起了一个斋号讲学。李夫子讲学讲得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课,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了。所以,人们称李夫子为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这个称呼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而这个称号,李夫子也是担当的起的。

除了《弟子规》外,李夫子还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教书实践的经验,写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做《训蒙文》。李夫子在钻研《大学》、《中庸》这样的着作之余,还坚持写诗,出于对水仙花的喜爱,李夫子曾经写了上百首赞颂水仙花的诗,后来集结为《水仙百咏》。

我本以为,能够写出《弟子规》这本着作的人一定是个拥有状元、榜眼这样的学位的人,所以说李夫子只是位秀才这一点出乎了我的意料。现在的我们认为,李夫子是位成功人士,他虽然没有有高等的学位或宏伟的家世,但是他很努力。所以,成功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达到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五年级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 (1200字)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而最为深刻的感受就是《弟子规》虽然是一部着作,但是它的作者却仅仅是位秀才。《弟子规》的作者叫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死于乾隆年间。李夫子是一个不大出名的人,一般人认为,这位李夫子是在公元一六六二年出生,在公园一七二二年去世的。很多人都认为李夫子活了六十岁,但是,也有人说李夫子活了八十三岁。这两个数据前后相差了二十三年,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对他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如果李夫子是为大人物,史书上一定会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李夫子的出生年月日和生辰八字。

李夫子一生中拿到的最高学位仅仅是秀才,从此以后他便再也没有高中过,什么状元拉、榜眼拉、探花这些学位,压根都跟他没一点关系。在当时,一个秀才只能教书。秀才不是举人,举人老爷有的时候可以当官,进士也可以当官,而秀才呢,却只能够教书育人,还教不了什么好书,也当不了什么书院的院长,顶多只能开个私塾。(读后感www。fwsir。com)然而这位没什么大成就的李先生之所以会写出《弟子规》这本现在家喻户晓的书,是因为李夫子毕生努力研究《大学》、《中庸》,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也不高,但是,有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却恰恰学有所成,这位李夫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虽然在科举的道路上,李夫子是一位失败者,但是在研究《大学》、《中庸》这一领域里,他却颇有建树,算得上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学者。后来,李夫子创建了一所学校,叫做敦复斋,起了一个斋号讲学。李夫子讲学讲得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课,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了。所以,人们称李夫子为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这个称呼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而这个称号,李夫子也是担当的起的。

除了《弟子规》外,李夫子还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教书实践的经验,写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做《训蒙文》。李夫子在钻研《大学》、《中庸》这样的着作之余,还坚持写诗,出于对水仙花的喜爱,李夫子曾经写了上百首赞颂水仙花的诗,后来集结为《水仙百咏》。

我本以为,能够写出《弟子规》这本着作的人一定是个拥有状元、榜眼这样的学位的人,所以说李夫子只是位秀才这一点出乎了我的意料。现在的我们认为,李夫子是位成功人士,他虽然没有有高等的学位或宏伟的家世,但是他很努力。所以,成功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达到的。

六年级:可爱方块

弟子规读后感1200字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以下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弟子规读后感12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1200字(一)

假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背诵《弟子规》,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体会非常深刻,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 .仔细想想这句话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结合我平时的日常学习去体会这句话确实也是如此,就比如说我在学习电子琴的时候,真的需要用心记谱,用眼睛仔细的看乐谱,手弹的同时又要大声读谱,这样练进步是非常大的。又比如说背单词需要我先看书,反复听磁带,同时大声朗读,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单词记在心里。

其次,这本书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贵重,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是说吃饭时不能挑食,这不吃,那不吃,造成营养不良。更不能够爱吃的就暴饮暴食,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我会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己,它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现在文明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可以说是茫然无知。

弟子规有很多块:入则孝、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在看完弟子规的时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进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长者没坐下吃饭,我们应该等着大人们吃饭。

还有,我们都知道,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它的动乱,我们可以说源于家庭不健全。如果说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该要从我们的学习中着手,而我们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们的根本。

你知道吗?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儿童教好。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们很纯洁。如果你恶他就恶,你善,他就善。

弟子规读后感1200字(二)

学校每到4月份就会举行一次读书节活动。我读了《弟子规》,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一句看似普通的句子,却引起我不同寻常的遐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的功夫深了。原来窒碍不通,困顿疑惑的地方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草草而看,这段文字好像在讲述关于制定读书计划的方法及后果的事情,但如果细细品味下去,这句话说得是不是应该在读书的时候抓紧时间,不要胡思乱想,要专心致志?答案很明确:是。但又如何抓紧时间呢?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它的意思是如果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读,不会抓紧时间去读,而反之,如果这本书是借来的,你的心理暗示就会告诉你:这是借来的,是要还的,要抓紧读,自然而然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把自己买来的书束之高阁,上面布满灰尘,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还有许多同学遇到困难就不假思索地去问别人,这也是不好的习惯,应该遇惑而思,不得则问。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劳无功。百善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几个月前,我和爸爸、妈妈和哥哥一起去奶奶家看奶奶,中午吃饭的时候,满桌都是丰盛的菜,我举起筷子正要吃,忽然想起了《弟子规》中的教导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立即放下筷子,去厨房拿来碗盛满饭、菜,先端给爷爷,又给哥哥倒了饮料,最后自己才开始吃饭,大家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其实,他们还不知道,我是受了《弟子规》的启发。是啊!现在我们多幸福!吃穿不用愁,父母、长辈对我们倍加关爱、呵护,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有些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整天只知道读书,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往往经不住风吹雨打;还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长辈,认为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良苦用心,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美德 《弟子规》还有许多做人的行为规范,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努力,做一个新时期的四好少年!

弟子规读后感1200字(三)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

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小学六年级《童年》读后感 (1200字)


【篇一】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主人翁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小市民的卑鄙灵魂,并要让这种卑鄙灵魂消失。

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篇二】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DD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1200字


假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背诵《弟子规》,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体会非常深刻,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 .仔细想想这句话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结合我平时的日常学习去体会这句话确实也是如此,就比如说我在学习电子琴的时候,真的需要用心记谱,用眼睛仔细的看乐谱,手弹的同时又要大声读谱,这样练进步是非常大的。又比如说背单词需要我先看书,反复听磁带,同时大声朗读,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单词记在心里。

其次,这本书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贵重,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是说吃饭时不能挑食,这不吃,那不吃,造成营养不良。更不能够爱吃的就暴饮暴食,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我会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己,它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现在文明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可以说是茫然无知。

弟子规有很多块:入则孝、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在看完弟子规的时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进了。比如说:在吃饭的时候,长者没坐下吃饭,我们应该等着大人们吃饭。

还有,我们都知道,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它的动乱,我们可以说源于家庭不健全。如果说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该要从我们的学习中着手,而我们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们的根本。

你知道吗?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儿童教好。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们很纯洁。如果你恶他就恶,你善,他就善。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弟子规读后感一年级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下面是挑选较好的弟子规读后感一年级范本,供大家参考。

1.弟子规读后感一年级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2.弟子规读后感一年级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六年级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12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弟子规300字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