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孤岛逢生读后感 > 地图 > 孤岛逢生读后感,2024孤岛逢生读后感
孤岛逢生读后感相关栏目
孤岛逢生读后感热门栏目
孤岛逢生读后感推荐
孤岛逢生读后感

(共 3572 篇)

  • 1、 《孤岛逢生》读后感1000字

    生活中,有一种收获,让人一生受益,那就是读书的收获;人生中,有一种经历,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读书的经历。是读书,让我朦胧的世界中,学会生活并调动缤纷绚烂的生活积累去塑造生活,塑造自我、塑造理想、塑造人生……寒假开始放假了,我在家里闲着无聊,就随手拿了一本书-——《孤岛逢生》。

    读着读着,被书里的精彩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文章写了很久以前,英国的海边生活着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靠打鱼为生,丈夫罗德里格斯勤劳勇敢,妻子艾玛贤惠美丽,他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罗娜,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然而不幸突然从天而降,罗德里格斯有一天去深海打鱼,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像猛兽一样疯狂撞击着他的船,突然一个大浪袭来将他的船埋入海水中,罗德里格斯被海浪打翻在地,风暴将船撕成两半,罗德里格斯和船员即将葬身大海。

    但上帝并没有抛弃罗德里格斯,在海洋的一处孤岛上,罗德里格斯缓缓的睁开了眼睛,他躺在海滩上,身下压着一块木板,罗德里格斯忍着剧痛站了起来,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这个岛非常小,面积不超过五百平方米,岛上没有一个人,只生长着一些植物,幸运的是这个岛上有淡水,他并没有发现任何船员,罗德里格斯伤心地说:“我的船员可能都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活着。”接下来的几个月,罗德里格斯靠自己制作的工具打鱼吃饭,他每天都盼着有船经过这里,但这么长时间没有一条船从这片海域经过,罗德里格斯疯狂了,他甚至还想:“如果真的要我在这里生活一辈子,还不如死了。”一年以后,罗德里格斯忍耐到了极限,他决定投海自尽,在海滩上的他一步步朝大海走去,当海水要盖住他的头时,他脑海里出现了妻子和女儿的身影,他的脑子翁的一下,又奋力地爬回海滩。

    震惊的是,罗德里格斯竟然坚持了十五年,普通人根本无法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一天,一条迷路的捕鱼船行驶到孤岛寻找淡水,罗德里格斯兴奋极了,捕鱼船带他回了 家,就这样,罗德里格斯和家人团聚了。

    我读完后突然想到妈妈小时候的生活:她小时候每天既要在田野里干活,也要上学,由于田里的活太多,她只能放弃学业,在田里干活,那时候田里的活做完时已经累得站不起来了,妈妈就这样痛苦地度过了童年。童年的苦难造就了妈妈不屈的性格,以后,妈妈更加坚强地生活。有了我,妈妈既要忙地里的活儿,更要照顾好我。在生活的重压下,妈妈病倒了。妈妈就是凭着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

  • 2、 《生逢1966》读后感

    阅读《生逢1966》(上海文艺出版社xx年6月版),我的感觉是复杂的。这样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无可避免地留下了时代的烙印。它写的是畸形年代里的那段扭曲、压抑、晦涩的青春。小说引起了众多作者同时代人的共鸣,他们在这里读到了共同的集体记忆,读到了自己狂热的、荒唐的、痛楚的、热血沸腾的、不堪回首的过去。整部作品具有真实到残酷的力量。

    不过,在阅读中,我仍旧有某种惶惑。我生晚矣,那个时代对我而言,何其陌生与隔膜。正因为我面对的是一部小说,而不是报告文学或其他,我便自然而然地以对待文学的挑剔眼光去看它。如果说,“老三届”们从中读出了某种亲切的话,我则在短暂的惶惑之后,逐渐从文字的背后读到了撼人心魄的东西。这种东西与时代符号无关,与小说本身的形式无关,与读者的年龄阅历无关,甚至,它也与流行的阅读时尚无关;但它确如河底金沙般散发出沉着的光芒。在我看来,这才是小说的最为成功之处。

    我要说的,是这一类的东西,比如,小说主人公陈瑞平和他生命里最初两个女孩的情感胶着与彷徨,或陈瑞平面对母亲生死存亡时的矛盾与痛楚。

    自从陈瑞平的父亲死去后,他的母亲一直在生死之间徘徊,儿子与地主成分的她划清了界限,四十三天没喊过她一声“妈妈”。母亲生了胰头癌,她已经在和死神面对面,但她心有不甘。虽然顺从了世道,顺从了命运,但毕竟不甘啊!那边厢,儿子也在反复问着自己:“我能喊一声妈妈吗?一个红卫兵能喊地主分子一声妈妈吗?”

    “谁说过不能喊呢?她确实是你的妈妈。谁又批准你能喊呢?”作者冷静地写道。就在喊与不喊之间,母亲生命的游丝渐弱,“瑞平赶到床头的时候,是早上六点。妈妈已经去世了。一旁是呆呆站着的蔡小妹。瑞平一下子将手捂在了心口,他的心先是重重地落下,妈妈死了,他没有机会叫一声妈妈了。然后又突然荡了上来,妈妈死了,我不用叫妈妈了。他的身体突然不受灵魂的控制,他喊了一声妈妈之后就嚎啕大哭……”

    有人说,现代化进程牺牲的是充沛的情感,是悲悯的情怀。冷漠似乎成了一种人际态度。但是,面对这样的叙述,是否会感到身处一种压抑的悲剧性境况中,正有温热的暖流淌过心灵,让你产生欲哭无泪的冲动呢?

    是的,文学没有理由否认情感与生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也没有理由否认它们在审美上的价值。小说里关于陈瑞平与蓓蓓的初次灵肉“相遇”,也写得节制、含蓄,充满无奈、怅惘,而又满含着复杂的美感。

    这是两个孤独的少年人在复杂情境下的相遇。陈瑞

  • 3、 绝境逢生观后感
    绝境逢生观后感(一):啼笑皆非,不忘国耻 绍兴县陶堰镇校三1班:诸霈铃 在一个晴朗的上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有潘长江、影坛“常青树”魏宗万“主演的战争喜剧片电影《绝境逢生》。此电影曾获 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最佳剪辑奖。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艘潜艇在护送日军情报人员回美军太平洋基地途中遭到了日军军舰的追逐。以托马斯为首的美军突击队和情报人员在中国沿海大陆登陆,得到了渔家姑娘莲妹子和渔村敢死队员的营救。日军占领军司令西原少佐得到美军营救计划的情报,决定派人以美人鱼的身份打入营救队伍之中,但这一阴谋被老万和手下的敢死队员识破,假美人鱼被处决。: 西原得知气急败坏,大举进攻渔村,渔村一片火海。他要敢死队交出情报人员春子,不然杀尽全村老百姓,莲妹子闻声毅然穿上美军服,冒充春子,来到日军驻地。 真正的春子此时正带着铁匠来到了日军的油料库,点燃了炸药。然后,春子驾着直升飞机向日军猛烈地轰炸、扫射。老万和美军也冲向日军驻地救出了莲妹子,他们并肩战斗杀得日军溃不成军。总部派来了潜艇,老万、铁匠和莲妹子等护送美军士兵们登上回国的路途。lh 这部电影虽然是战争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军的残暴,但是带有很强的喜剧色彩,同学们都看得很认真。 我们在潘长江扮演的铁匠年陈的各种喜剧化的动作中开怀大笑,但在笑过之后我们要思考,中国这么个大国,为什么会受到日本一个小岛国的欺侮我们都是中华的子孙,不应该忘记祖国的悲惨历史,应该学好知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游击队长老万的机智,铁匠陈的误打误撞,莲妹子的善良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义是永远不会被邪恶所打倒的。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平永远都是人民所期盼的。 和平永远是世界的主题。 绝境逢生观后感(二) 绝境中求胜 五年级xx 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是特别的一天,为什么这么说呢亲爱的读者,你能猜出来吗不用猜了,我告诉你吧,因为今天下午我们在学校里看电影了,对于我们这些农村的小学生来说,这可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所以我就忍不住要向大家说说这部电影了。电影名叫《绝境逢生》,主演是潘长江(这是我问老师的),主要人物是一个渔夫和一位铁匠。内容可有趣了
  • 4、 《绝境逢生》观后感500字

    什么是战争? 一场残酷而冷情、容不得丝毫犹豫和妥协的腥风血雨。 人们往往惧怕战争,因为它总是轻易地摧毁一些本可能美好的东西,让人陷入绝望的深渊。但现实凛然,我们终究无法逃避灾难。或为自由而战,或为和平而战,殊不知冥冥之中赋以家国的忧愁早已越过山川,弥漫天下了。于是你会看见,在生死之间,又衍生出一种新的高度,何其决绝,没有颤栗,只有抛颅洒血的大义和不羁。到底是燃烧的爱国热情,还是纯净的赤子之心? 战争里有善意。 面对素不相识的美军,莲妹子仍旧决定帮他们包扎伤口;为救出被捕美军,渔民老万想方设法,不遗余力;舰长泰德选择了相信渔民,和他们一鼓作气,最终消灭鬼子。他们共同信仰不变的是善意,他们愿意珍惜这战火中的情谊。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的善意,与日月同辉,时间的洪流本就不能冲散我们内心的真挚。当人们心怀善意,同舟共济,再大的曲折亦是微不足道的。 战争里有坚毅。 处于充满硝烟的年代,有人叛国甘作逆贼,有人坚守宁为白骨。无名铁匠,本可闲适一生,求得乱世中安稳,你却不允。胆小怕死的你,竟也立志抗日,刹那间便成为顶立天地的大丈夫。你灵活矫健,穿梭军营打探敌情;你赤胆忠心,被诬汉奸时极力争辩,声泪俱下;你坚定不移,总是向前,向前,再向前,勇敢地与日本鬼子斗争。如果说坚持是一种境界,你做到了;如果说毅力是一种品格,你也做到了。是你,铁匠,在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刻下铮铮铁骨! 战争里有正义。 评价一场战争胜败与否,正义居首。正义,一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当蛮横的日本侵略者肆虐地践踏国土、虐杀中国子民,鲜血迸射,西风狂悲,却更加激起人们不屈的抗日豪情。有志者,事竟成。也许我们的力量相差悬殊,也许我们的武器不够先进,但心若在梦就在,只要我们握住正义的信念,全力以赴地去实现,战火连连,废墟之下,是我们不朽的灵魂和坚强的意志,传承着亘古不灭的正义。 战争是生命的缔造者,更是一种高贵的精神。人们经历战争,无论痛恨或是庆幸,都将成为生命里为数不多的珍宝。 听啊,战争的号角。 在这寂寥的土地上,抗争的人们。
  • 5、 观《绝境逢生》有感400字

    今天,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一场电影——《绝境逢生》。影片中的主人公老万真是足智多谋,看着日本人一个个被歼灭,我暗暗高兴。其中一个情景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万挑着一筐鱼,招摇过市,其实呢,里面暗藏手榴弹。日本鬼子眼红心馋,拿起这条看看,拿起那条闻闻,结果手榴弹开花了,把可恶的日本鬼子炸了个稀巴烂。当我看到这里时,笑得前俯后仰。看着日本人的熊样,我更是笑得欢。

    看着日本人得寸进尺在我们的国土上胡作非为,我狠狠地跺了一脚,狠不得一下子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像老万这样,机智勇敢,用聪明的办法设下一个个陷阱,让愚蠢的日本人一个接一个地往里跳。

    紧张的时刻来到了,我心里捏了一把汗。日本鬼子不甘心失败,再次发起了进攻。老万和美国士兵逃到了一座庙里,日本鬼子紧追不舍。聪明的他们扮成一个个菩萨肃立在庙里,躲过了危险;铁匠被逼进了一个屋里,正好找到了失踪的春子,于是两人继续跑,不小心掉下了悬崖。铁匠在半空中用手支撑住了,躲过了鬼子的追杀。他们逃出后,无意间撞到了飞机场。铁匠勇敢地炸毁了机场,战斗出现了转机。最后,我们取得了胜利。顽强的中国人民在绝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我看完电影后,感触很深。我深深地被渔村游击队机智勇敢的精神所感动。看到以前中国被日本欺侮,心中忿忿不平。自强、自立,才能找回我们的民族尊严。祖国千千万万的同胞团结一致,一定能抵御外侵者。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振奋精神,发愤学习,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 6、 胡廷楣长篇小说《生逢1966》读后感

    不过,在阅读中,我仍旧有某种惶惑。我生晚矣,那个时代对我而言,何其陌生与隔膜。正因为我面对的是一部小说,而不是报告文学或其他,我便自然而然地以对待文学的挑剔眼光去看它。如果说,“老三届”们从中读出了某种亲切的话,我则在短暂的惶惑之后,逐渐从文字的背后读到了撼人心魄的东西。这种东西与时代符号无关,与小说本身的形式无关,与读者的年龄阅历无关,甚至,它也与流行的阅读时尚无关;但它确如河底金沙般散发出沉着的光芒。在我看来,这才是小说的最为成功之处。

    我要说的,是这一类的东西,比如,小说主人公陈瑞平和他生命里最初两个女孩的情感胶着与彷徨,或陈瑞平面对母亲生死存亡时的矛盾与痛楚。

    自从陈瑞平的父亲死去后,他的母亲一直在生死之间徘徊,儿子与地主成分的她划清了界限,四十三天没喊过她一声“妈妈”。母亲生了胰头癌,她已经在和死神面对面,但她心有不甘。虽然顺从了世道,顺从了命运,但毕竟不甘啊!那边厢,儿子也在反复问着自己:“我能喊一声妈妈吗?一个红卫兵能喊地主分子一声妈妈吗?”

    “谁说过不能喊呢?她确实是你的妈妈。谁又批准你能喊呢?”作者冷静地写道。就在喊与不喊之间,母亲生命的游丝渐弱,“瑞平赶到床头的时候,是早上六点。妈妈已经去世了。一旁是呆呆站着的蔡小妹。瑞平一下子将手捂在了心口,他的心先是重重地落下,妈妈死了,他没有机会叫一声妈妈了。然后又突然荡了上来,妈妈死了,我不用叫妈妈了。他的身体突然不受灵魂的控制,他喊了一声‘妈妈’之后就嚎啕大哭……”

    有人说,现代化进程牺牲的是充沛的情感,是悲悯的情怀。冷漠似乎成了一种人际态度。但是,面对这样的叙述,是否会感到身处一种压抑的悲剧性境况中,正有温热的暖流淌过心灵,让你产生欲哭无泪的冲动呢?

    是的,文学没有理由否认情感与生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也没有理由否认它们在审美上的价值。小说里关于陈瑞平与蓓蓓的初次灵肉“相遇”,也写得节制、含蓄,充满无奈、怅惘,而又满含着复杂的美感。

    这是两个孤独的少年人在复杂情境下的相遇。陈瑞平心里喜欢的是蔡小妹,却把自己的初次给了娇美无比的蓓蓓,两个孤寂漂泊的灵魂在颤栗的肉体拥抱中寻求着精神安慰。他们一边默念着生理课上老师教的“草履虫”,一边进行着生命中最初的“大事”。这种充满荒诞色彩的尝试,暗含苦涩与挣扎。而在有了“第一次”之后,邻居们所表现出的形形色色,正可谓非常年代的众生相。在蓓蓓要远走香港的前夜

  • 7、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800字_绝处逢生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荒岛存在,在荒岛面前,有人深感绝望,而有人则变得勇敢、乐观、独立和坚强。正如鲁滨逊一样,勇敢面对人生的荒岛,努力从绝望的缝隙之中寻求生的希望。努力奋斗,开拓荒野

    这就是我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得到的最真实的心得。

    这本书主要讲了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他怀着远大志向,告别亲友去航海,他乘的船在太平洋上遇险,船上只剩下他一个人幸运儿存活了下来,并流落到了一座荒岛上。他靠自己顽强的精神和过人的智慧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回到故国的传奇故事。

    看到这,我不禁感叹:当一个人在独立生活的时候,能像鲁滨逊这样有信心吗?在困难面前,鲁滨逊没有被吓到,反而迎难而上,勇于挑战自我,实在难能可贵。如果换作是我,在充满无尽恐惧和无尽孤单的荒岛上,我能够活过几天?

    鲁滨逊的那种超凡的乐观心态,也是值得一提的:他在自己流落于荒岛之时,毫无悲观消极之意,他把好处与坏处对照来看,久而久之,他在荒岛上就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恶劣的环境做斗争,激发出自己无穷的潜能,才能绝处逢生。

    当然,他也不是万事顺心的,在做栅栏的时候,一根木桩他都做了70多天,过了很久,他造好栅栏,又被大雨冲毁。他并没有就此气馁,反而是越挫越勇,最后:木轮,斧子,面包,羊群都被他收入麾下。

    毋庸置疑,鲁滨逊是靠他顽强的毅力、积极乐观的心态才得以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之久。正如当年红军长征,平均走一两里就会有一个人倒下,是什么让他们在逆境中绝处逢生的?没错,和鲁滨逊一样,是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精神。如果没有他们当年的坚持,会有如今中国的昌盛吗?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荒岛存在,在荒岛面前,有人深感绝望,而有人则变得勇敢、乐观、独立和坚强。正如鲁滨逊一样,勇敢面对人生的荒岛,努力从绝望的缝隙之中寻求生的希望。努力奋斗,开拓荒野,绝处逢生

    作者:张镇麟

    指导教师:田洋

  • 8、 孤岛野犬读后感800字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阅读作品时,让人好像经历了另一种人生,阅读作品后给我们带来的精湛思想其实可以通过一篇读后感来记载。那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一篇打动人心的作品读后感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孤岛野犬读后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孤岛野犬读后感(篇1)

    近期,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孤岛野犬》。非常好看,里面的故事内容,别说有多精彩了,这本《孤岛野犬》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动物小说了,我很乐意推荐这本书给大家看,希望这本《孤岛野犬》对你,对他人都有益处。

    《孤岛野犬》说的是甑岛浮于东海之上,是属于鹿儿岛闲的一座孤岛,里面一直住着令人感到惧怕的野狗群。它们像狼一样,常常成群结队的袭击家畜,村民们经常不胜其忧。

    《孤岛野犬》向我们诉说了三位野犬之王:纳契、亚玛和阿卡。

    纳契是一条勇敢、强壮又漂亮的狼狗,它不仅勇敢、强壮、漂亮,他还很聪明哩!它会跳高、跳远、攀爬,这些是普通狗做不到的,因为纳契是一只军用犬,所以,这些高难度动作,它样样精通,它还会巧用战术,因为被主人抛弃,它只好在野外生活,靠自己活下去,最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存活下来,并当上了前所未有的野狗之王。

    亚玛和阿卡都是一条野性十足的野狗,后来被人类收养,但因为它们总是伤害人或家畜,所以,它们才不得不与主人“骨肉分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这让它们成了野犬之王。

    这本《孤岛野犬》里,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剧和欢喜,让人情不自禁的读起来,书中感人的地方躲着呢!祝你看得开心。

    孤岛野犬读后感(篇2)

    家里一直放着一本书,名叫《孤岛野犬》。有天闲来无事翻开看了几页,就再也没停下来,知道读完了它。

    《孤岛野犬》主要讲了在一个岛上,人和野狗的故事。

    最让我感动的是,三吉养了一只野狗叫亚玛,因为亚玛的名声很坏,村里的人让三吉把亚玛放弃了,否则就把亚玛杀死。三吉把亚玛赶到山上,亚玛还是回来了。三吉开船和亚玛到河的那一边,让亚玛跑到山谷口,自己走了。

    两年后的12月29日,三吉被一群野狗包围了,亚玛已经成了野狗王,把三吉放了。

    人和动物相处时间长了会产生感情。人和动物本来就是好朋友,但是我们人会去伤害动物,破坏了人和动物的感情,动物忍无可忍也会袭击人。

    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保护动物,阻止伤害动物的人,和动物成为好朋友。这样,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一定要保护动物,和动物成为好朋友!我也要号召更

  • 9、 孤岛野犬读后感

    篇一:孤岛野犬读后感

    近期,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孤岛野犬》。非常好看,里面的故事内容,别说有多一精一彩了,这本《孤岛野犬》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动物小说了,我很乐意推荐这本书给大家看,希望这本《孤岛野犬》对你,对他人都有益处。

    《孤岛野犬》说的是甑岛浮于东海之上,是属于鹿儿岛闲的一座孤岛,里面一直住着令人感到惧怕的野狗群。它们像狼一样,常常成群结队的袭击家畜,村民们经常不胜其忧。

    《孤岛野犬》向我们诉说了三位野犬之王:纳契、亚玛和阿卡。

    纳契是一条勇敢、强壮又漂亮的狼狗,它不仅勇敢、强壮、漂亮,他还很聪明哩!它会跳高、跳远、攀爬,这些是普通狗做不到的,因为纳契是一只军用犬,所以,这些高难度动作,它样样一精一通,它还会巧用战术,因为被主人抛弃,它只好在野外生活,靠自己活下去,最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存活下来,并当上了前所未有的野狗之王。

    亚玛和阿卡都是一条野一性一十足的野狗,后来被人类收养,但因为它们总是伤害人或家畜,所以,它们才不得不与主人骨肉分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这让它们成了野犬之王。

    这本《孤岛野犬》里,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剧和欢喜,让人情不自禁的读起来,书中感人的地方躲着呢!祝你看得开心 。

    篇二:孤岛野犬读后感

    《孤岛野犬》是日本著名作家椋鸠十的著作,这本书讲述了在一个孤岛上三个关于野犬的故事。

    椋鸠十笔下的《孤岛野犬》中,我最喜欢的是野犬纳契的故事,书中描写生动有趣,野犬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把你带入了这座海边孤岛,有一种身临其境感觉。在《孤岛野犬》里,原本所饲养﹑训练的一群狼犬,因为军队撤退而被遗弃了。他们没有野外生存能力,被一群野狗所攻击,逐一被撕咬吞一食。唯有纳契生存下来,他凭着以往的训练及勇敢和智慧,迎接各种挑战,后来成为野犬之王。

    椋鸠十总是把故事写的非常好看,好读,把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写得浅显易懂。就像许多寓言故事一样,故事明了,道理深刻。《孤岛野犬》作者不仅仅描写的是野犬,更深刻的述说了一个道理:在困难面前,在挫折中,更要有坚韧不拔的一精一神。

    在困难面前,是要努力向上呢?还是退缩不前呢?其实古往今来,有很多名人用他们的行动和成就为我们选择了答案。当我们读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书中海伦.凯勒所遭遇的不幸和面对的巨大困难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但她那不屈不饶的奋斗一精一神又给我们的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国汉代的司马迁在经受刑罚和牢狱之灾的磨难中没有

  • 10、 读《逢病军人》有感

    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逢病军人》读后感范文,更多读后感尽在小编。

    读《逢病军人》有感

    《逢病军人》是一首诗,是一首描写古代沙场老兵的诗,读来十分凄凉。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这首诗说的是,一个老兵长途跋涉,一身病痛,住下来歇息,却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从万里之外的沙场踏上归乡的路,如今却依然没有到家。他蓬乱着头发,在古城下叹息,他身受重伤,难抵这秋天的寒冷。是啊,漫漫长路,又拖着病躯,怎么能回到家呢!我的心情真的难以平静。我的眼前不由浮现出一幅凄惨的画面:一个蓬头垢面的老爷爷,衣衫褴褛,饿得两眼无神,神情呆滞地望着回家的方向。这个老兵为了保家卫国,也许一辈子驰骋沙场,征战四海,奋勇杀敌,经历了刀戈铁马的日子,直到伤痕累累不能再战。却才想起自己有家乡!

    叶落归根,不错的!家是每个人无限眷恋的地方,即便我们老去,不能归来,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家乡也是最温暖的地方。正如这位老兵,尚有一丝气力,都会坚定不移地朝家的方向出发。我不由想起了一句歌词:思乡,思乡,泪眼无限惆怅——

    我突然特别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黑暗,没有残杀,有的只是阳光灿烂,无忧无虑。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幸福快乐成长的时候,何不时常回头想想我们的古人,那凄凉而悲壮的故事,是否更能鞭策着我们成长?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1-07-30

  • 2019-09-20

  • 2023-06-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2-07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1-16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1-13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0-12

  • 2023-04-30

  • 2019-10-23

  • 2019-10-23

  • 2022-12-2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2-10

  • 2022-12-24

  • 2023-05-31

  • 2019-10-12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1-03

  • 2022-03-16

  • 2019-10-23

孤岛逢生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孤岛逢生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孤岛逢生读后感、2024孤岛逢生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