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看心得 > 地图 >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看心得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看心得推荐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看心得

(共 2111 篇)

  • 1、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 苏童的《妻妾成群》读了好几遍,也一次又一次地听说《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名字,但是始终没有看,担心会失望。一个故事,凡是在文字和影像两种形式上进行转换,一向很容易叫人失望。 电影与小说存在较大差别,故事背景从江南水乡迁至西北内陆,少了濡湿的气息,多了北方的干冷,情感表达更为直白激烈,戏剧效果也更为明显。 点灯,吹灯,锤脚,泛着冷光的蓝瓦,层层叠叠的屋檐,不露天空的高墙,即使是没有对白,甚至没有人物,却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的镜头,也能令人感受到其背后的情感。 【色】 影片没有选择原着陈佐千老爷的大花园,于是没有绵绵的潮湿的雨,没有花和树,没有知更鸟,随着颂莲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的是青砖灰瓦的山西大院,四周都是高墙,镜头里始终见不到大片的天空,只在高墙之上,镜头的最边缘露出阴暗的一段来。影片也有更多的镜头展现院子的全貌,四方的,合拢的,是一座囚笼,有形无形中给人以逼咎和压迫之感。影片中大院全景镜头下,女人瘦弱的身影化作一点,竟是如此渺小与无力,于是,给人不可抗拒的宿命感。 踏过了封建家族高高的门槛,观众就和颂莲一样,再也出不去了,囚禁在冷色的砖瓦夹缝里,被锁在这阴森的深宅大院,即使踏上这座院子的最高处,也始终越不过那道院墙。 与冷色的院子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电影最典型的意象之一,红灯笼。屋檐下,桌旁,床上的天花板,红灯笼把屋子里照得亮堂堂的,那么喜庆。一盏盏的红灯笼,在大院的屋檐下堂堂正正地照耀着,散发着一团团热烈的光,增强了仪式感。这座大院需要红灯笼,夜晚才看上去没有那么可怕,然而,红灯笼高高挂起的时候,在全景的镜头中,深蓝的院落背景衬着正统的红色,却显得更加鬼魅了。 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封建家族的老爷采用皇帝对后宫三千佳丽的类似“翻牌子”的规则。甚至,这套规则还包含了点灯,锤脚,点菜等一系列具体规则。可以说,影片以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手法,将封建社会的风貌投射在陈家大院上。 红灯笼是这座封建大院的制度的象征之一。 颂莲在第一天入陈府的时候,为“点灯”的规矩而深感不习惯,窝在被子里说,“把灯关了”。后来,却也成为这深宅大院中为“大红灯笼”的明争暗斗的女人们之中的一个。想要在这座深锁的大院立足,就需要那盏明亮的火,那是束缚,也是渴望,是在这种被他人所操控的规则下的一种
  • 2、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篇一: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看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应该说给我的震撼是很大的,说来惭愧,我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或许正是因为初见,才会让我有一些想法;若非如此,则可能会麻木。 现在有很多关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已经形成的观点,在写文章之前,自己也看了一下,点评的都很好,但是我认为这个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从一个院子里的争斗联想到现在的一些现象。 从颂莲嫁到陈家说起。 颂莲本来是一个大学生(虽然没有读完大学),父亲死了,家道中落,于是就嫁给了陈 家作四太太。正常来看,一位上了大学的人,尤其是女性,在那个时代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为人家当小老婆,估计她从来没有想过。可是没办法,纵然脑子不这样想,肚子不答应。于是也就嫁了。可是到了陈家以后,她也就慢慢的螁变了。可以这样理解:本来她就是有点矛盾的,或许不坚定。 现在大学生就业是越来越难了,而作为大学生乃至社会的弱势群体,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显得更加的严峻,于是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女大学生的寄嫁现象。 所谓女大学生的寄嫁现象,就是女大学生不再去刻意找工作,或者是一边找工作一边找老公,反正就是表现的特别地想要傍大款,现在舆论一片哗然。但是现在似乎是社会上的赞成的人很多,据说有四分之一。还说这个比例是很高的。社会上几乎成为潮流。 所谓潮流,基本就是社会上的一些人造势;所谓造势,就是社会上的人一些人提出观点,然后就是一些社会上的臭味相投的人利用现在发达的传媒来响应。 仔细分析,这是一个不算潮流的潮流,四分之一,天下一半是女人(男女失衡现象暂且不考虑。在这么大的潮流中也不必考虑),然后一半的人懂得利用媒体,不就是四分之一了。虽然这个估算不太精确或者说是太不精确,但是足以说明问题。 寄嫁现象的出现,肯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说,就是有一个或者几个成功的案例。那些贪慕虚荣的女人成功了而且四处炫耀,这个就是起因。于是就有各种心思的人从中发现一点自己的想法,终于把这个变成了自己的终南捷径,成了某些人的终南捷径,乃至要成为很多人的终南捷径。 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会带动相关问题的出现,比如诈骗,现在很多女的为了找到无价郎君,轻信一些网上的中介,结果被人骗去很多的中介费,如果是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骗了,失身就更正常了,可悲呀。 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无奈
  • 3、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看一部电影,总会记住一些画面,一些人。《大红灯笼高高挂》让我记住的,不光是那四房姨太太,不光是惨死的丫鬟,我还记住了那个深宅大院,那些高高悬挂的灯笼,那片无孔不入的锤脚声,还有从未露面的老爷。这些才是本片的主角,才是整部电影苦苦塑造的形象,他们像一双无形的手,又像一截臭气熏天的裹脚布,紧紧地束缚了中国女性数千年。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有些年代了,大家对它的主题心知肚明,这是中国女性的悲歌,是封建社会的缩影,是的,但那是文学的事情,电影是用画面和声音讲故事的,而不是文字和道理。

    张艺谋用构图来实现了他的电影主题,这些人永远被框在宅院里,我们看他们时总是隔着门,隔着窗,隔着墙。有时候,我们从天空俯视,发现他们被囚禁在一个个小盒子里。当事人可能不会发现,但我们却看得一清二楚,他们从一间屋子走到另一间屋子,从前门走到后门,他们从楼下到楼上,一直在走,但在我们看来,他们的一生都没走出去过,他们的生命和激情都在这些盒子里消磨殆尽,在里面糜烂、腐朽。张艺谋没有说封建二字,仅用重重院墙便将封建社会刻画得淋漓尽致。

    灯笼是一个浮华却空虚的梦。看过电影的人就知道,老爷共有四房姨太太,他可以经常与不同的女人睡觉。他今晚决定要谁,就在谁的屋前点亮灯笼。这几个女人为了争取与老爷同房的机会便互相勾心斗角、明争暗斗都老爷的脸,却无数次看见了灯。因为这部电影讲的是这帮女人的故事,而她们并不爱老爷,她们爱的是屋前点亮的红灯笼。(观后感 )老爷只是一个幻影,是一股无形的力量,而灯笼却是自己成功的象征,就像妈妈告诉你考了一百分就给你买游戏机,对你来说,考试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跨过障碍后的奖品。所以张艺谋始终不让老爷露面,因为他真的不重要。

    小丫鬟雁儿梦想着自己也能作姨太太,因为老爷曾经对她动手动脚,所以他偷偷在屋里挂起了灯笼。雁儿死前跪在熊熊燃烧的灯笼前,她不是为不能和老爷厮守而难过,而是为灯笼永远不会挂在自己门前而绝望。

    看完了灯笼,又该听锤脚声,老爷说锤脚可以把女人的身体理顺,这样伺候起男人更得心应手。所以,和灯笼上屋一样,锤脚也成了大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当我们完全进入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会为这群女人的勾心斗角揪心,为好人的遭遇咬牙切齿,但回想起来,不就是一盏灯笼、两把脚锤嘛,这群女人价值观已完全被这个大盒子扭曲。张艺谋没有用扭曲二字,他用灯光和锤脚声完成了扭曲的表

  • 4、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800字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怡韵陈 四零三的胡言乱语

    这部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主演的电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

    女主人公颂莲因为父亲去世,继母以供不起她上学为由让她嫁给有钱人家陈家老爷作妾。上过洋学堂的她不坐轿子进门,说明刚开始时她仍然还是崇尚自由与平等的,也是对那些封建社会留下的繁文缛节嗤之以鼻,即使逃不掉被束缚的命运,但仍是希望活出自己的样子的。

    可不曾想,她竟也免不了俗的那么快的就陷入了封建礼教的“大坑”。

    宠幸哪房太太就点起哪房太太院子里的大红灯笼是陈家的规矩,一点起大红灯笼,红光便映满了整个院子,一开始颂莲觉得宠幸前的捶脚是繁文缛节,觉得自己不会喜欢也不会习惯这种东西的,没想到,她自己竟在几天后便爱上“捶脚”那种感受,从不屑到享受到渴望,我觉得她们想要得到陈老爷的宠幸其实是想要一种权力,也享受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其实这种渴望,更像是一种乞讨,也正是因为这种卑微,才突出了我们现代女性的自立自强有多么重要。

    四太太颂莲因为涉世不深,也因为想争一口气所以假装怀孕但又被无情戳穿,从点灯到灭灯到封灯,即使她说她不在乎,但也还在她二十岁那天对大少爷抱有期望。

    影片的结尾二太太在醉酒的颂莲口中得知三太太在与高医生通奸,便带人去捉奸,最后,颂莲看到下人们在阁楼里把三太太杀了,但无论颂莲如何大喊大叫,都不会有人来阻止的,因为陈老爷说"你什么都没看见,你疯了。“

    在那个年代,或许这样的结合根本就没有爱,有的只是欲望和新鲜感,待新鲜感消磨殆尽,你的地位甚至无异于猫狗。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依附别人而活,这样的人生太过被动了。你不可能是他的最后一个女人,也不会是他的最后一个女人,因为更年轻的五太太没多久后就进门了。

    ”人生就是做戏“,但可能现实比做戏困难。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5、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1000字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社会存在封建制度,则女性在婚姻中是极悲惨的角色,在婚姻中的地位也极其低下。在看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后让我对这一情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也让我的心情为之郁结。 电影中几位女主人公的遭遇我认为都很不幸。她们都成为老爷的玩物,在她们的婚姻中没有爱情,只有占有与玩弄,她们却为了争宠互相倾轧,看了让人心酸。当然最大的悲剧人物莫如颂莲。才十九岁的花样年华就成为四太太,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二十岁就因为大宅压抑的气氛和几桩血腥事件特别是目睹三太太的死状而患精神疾病,以后的日子将更加凄惨。死者已逝,而生者将继续承受苦难,何得不悲。一个本来颇具灵性的女子就这样被封建婚姻所压抑,被逼疯,让人唏嘘不已。 颂莲的悲剧从一开始就已注定。母亲早亡,父亲续娶,还尚能庇护她念及大学;父亲亡故,家庭失去经济来源,继母就中断其学业,要将之嫁与富户,以获取大量彩礼来维持她的地位。颂莲从此被推入火坑,陷入不幸的深渊。颂莲虽有抗争,但最终还是妥协,显示她柔弱的一面。 在夫家,争宠倾轧的悲苦日子即来临。才刚到府门,颂莲就与丫鬟雁儿起争执,虽显刚强却更霸道,为她们不睦的关系埋下种子。后来颂莲为了杀鸡儆猴,断绝雁儿的幻想,将雁儿所藏灯笼尽数抛出,还将雁儿的行为公布于全家,以至灯笼被烧,雁儿冻病而死。新婚第一夜,三太太红珊就给她来了个下马威,让她感受到宅门的险恶。尔后她俩关系虽有好转,但红珊却因她的醉酒之言而被害。亲眼见到红珊的惨状,让颂莲心力交瘁。可见她只是表面刚强,内心依然善良而且柔弱。这两件命案,她虽不是凶手,却让她有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之感。于是她愧疚太甚,以致疯病。颂莲的性格,也是造成她悲剧的重要因素。 大太太早已失宠,因此对其他太太的行为只是听之任之,对颂莲没怎么为难。而二太太卓云是个面善心恶之人,红珊知之甚深。红珊知道自己的手段斗不过卓云,故二人虽有争斗,红珊却收敛锋芒,保全自己。颂莲则不同,她太直率,太锋芒毕露。当她知道卓云两面派的手法后,就利用给卓云剪头发之机予以报复。虽然一时解了胸中之气,但以后的日子更加难过。在这个大宅里最清醒的莫如红珊。她知道在这个大宅里人活得连猫狗都不如,但她善找乐子,还能得过且过;颂莲则不同,她太压抑,以至只能借酒交愁,最终却让她走向痛苦的深渊。 阴沉之处必有阳光。大少爷就是颂莲在宅中唯一的阳光,让她的心里有
  • 6、 大红灯笼高高挂读后感

    大红灯笼高高挂读后感(一)

    灯笼,本是温暖的象征,却在大宅院里化为冷酷的索取;红灯笼,本是吉祥的预兆,却演变成了一张血盆大口,吞噬着一寸寸美好,让它为悲哀殉葬!

    影片开头就出现了女大学生颂莲的脸,那是一张表情木然的面孔,狠心的继母利欲熏心、利令智昏,整个人一股脑儿掉进了钱眼里,逼得颂莲无路可退,只好嫁到陈家做四太太。影片中没有拍摄继母的镜头,但是我们却不难想象她那冰冷的面孔与冰冷的语气,表面上是心疼颂莲,实则是为了她自己。

    不谙世事的颂莲很无奈,进入了陈府,就意味着她必须学会圆滑世故她得在府上待一辈子。初来陈府,她就觉得不寻常大红灯笼!吉祥?她并不觉得,取而代之的是反感和陌生。

    她被人伺候得很好,总以为自己真是个太太,夜幕覆盖了天空后她才知道:捶脚对太太们来说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形式,真正的内容是让她伺候宅子的主人陈佐千,被人伺候只是为了伺候人!颂莲的心仿佛跟深沉的夜色般死气沉沉,灯笼的光芒驱逐不了她心中的惆怅,温暖不了她苦涩冰凉的泪水,同样也无法抵触她天真坚忍的缄默!

    大太太毓如的古板,二太太卓云的锋芒,三太太梅珊的妖媚,使得颂莲毫无优势,念过大学又怎样?还不是照样落在了这样一个旧式的、封闭的地牢里吗?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摈弃单纯了。

    她为了赢得点灯的机会,用自己的虚无缥缈的幸福作筹码既是虚无缥缈的,放弃了也有几分理由吧?作假怀孕骗老爷,这样长明灯就永不离院了。在她发现雁儿私自在房中点灯时,在她逼雁儿说出诅咒她的二太太时,在她装病帮着二太太剪头发又故意剪破对方耳朵时,在她与三太太密谈之后,她就已经下定了斗争的决心!于是,她被一心想做姨太太的雁儿告发,被老爷封了灯永不得宠,最终的雁儿也惨死在雪地里雁儿也是悲剧,她想得到颂莲并不想要的东西。

    像狗、像猫、像耗子,就是不像人影片的主旨就是这句话,点灯、灭灯、封灯,她都无所谓,因为她认为这些都是不实际的东西,实际的只有自己的命运被封建势力操控着的命运。红色,在女人的眼里不是祝愿,是汪洋的血海,狰狞的血舌,残害女人的罪魁祸首。

    戏子出身的三太太死在了死人屋里颂莲亲眼所见,这与鲁迅先生的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是一样的。三太太需要爱,但是陈老爷又永远无法填满她心中的饥荒。陈老爷就是三太太心中的一份饥饿感,陈老爷那不可违抗的命令像是一扇牢牢封闭的门,勒令她不能出去,门内才是属于她的人生,他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旁人看来却是永恒的错误。他殊不知他

  • 7、 [荐]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合集

    每位观众在观看时对于电影的领悟都是不一样的。记录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为此撰写一份观后感是非常关键的,写观后感时需要围绕感受最深的点来写,将其当作全文的议论中心,开始写作品名的观后感之前,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还请您收藏本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篇1

    《妻妾成群》: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先入为主,巩皇饰演的颂莲形象深入人心,所以读原著时每每读到颂莲的片段,脑海就浮现出巩皇那张倔强又漂亮的脸。

    我最喜欢开头颂莲进陈府时,刚下轿累坏了不愿多说话,只问丫鬟要水洗脸。乍一看以为她温婉可人,却在听到丫鬟婆子们窃窃嘲笑后剜了雁儿一眼立马气场转换。可见颂莲自尊心很强。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相对悲惨,家业凋零父亲自杀后颂莲一夕从千金小姐时髦女大学生沦落为寄人篱下看不见出路的落魄孤女,要么干苦力要么嫁人,颂莲极其果断地选择了后者。面对无情的命运她并未退缩并未哭哭啼啼,反而勇往直前直面不可知的未来。她是小姐出身,却如此果决利落,确实很圈粉。可惜的是在颂莲甘心做妾的同时内心还保有一丝回忆一丝向往以及数量可观的骄傲。也就是说她既不愿做社会地位低下的女工,又无法完全放下身段对陈佐千曲意逢迎。这种人性的矛盾最终将颂莲推向末路。

    梅珊是很吸人眼球的角色。用现代眼光来看,她显然具有挑战命运的勇气和魄力,大概属于新时代女性。梅珊传达了一种及时享乐的态度,她需要性,想要性,为了快活不惧风雪。若是放在前几年我们应该会批判梅珊不守妇道,但现在我们越来越欣赏这样的女性。并非鼓励婚内出轨,只是说在前提就不公正的情况下勇于反抗权威是为正确。

    卓云夹缝中求生存,未尝比别人活得恣意,只是各自有各自的生存方式。用悲悯的态度来看大家都不容易。

    相比梅珊,颂莲少了勇气,相比卓云,她又少了隐忍。大俗大雅,颂莲偏偏卡在中间不上不下。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 篇2

    本书由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和《三盏灯》构成,书末是一些名家对苏童的解读。

    《妻妾成群》,单听名字便觉得再熟悉不过了,或许是因为其早已拍成电影,又或许是因为其高度概括了过去男权社会下的两性不平等的关系。如果只看到男权对女性的压迫,那就太浅显了。在深闺宅院里的女子的心境或许更值得我们品味,就像苏童先生所言,希望我们品读出那一层“痛苦和恐惧”。

    在勾引斗角的陈家大院里,四房太太均是以取悦年过半百的陈佐千为生活

  • 8、 《妻妾成群(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原著)》读后感_900字

    《妻妾成群(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原著)》读后感900字

    《妻妾成群》

    一个个封建的陈家人,一个封闭的院子,四周高高的院墙,灰黑色的砖瓦是我对陈家大院最深的感受。陈佐千是很多小说中封建家长制中典型的家长代表:封建思想浓厚,独裁专制,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思想让他娶了一房又一房姨太太,三纲五常思想又使他把背叛过自己的姨太太狠心的扔入井中;他私下行为狂放好色,在众人面前却是冷静冷漠装出威严的陈老爷。这个毫无生气的老头子竟也让陈家大院变得毫无生机与活力,姨太太心机暗算你争我斗。

    大太太毓如吃斋念佛,固然威严,心机不多。二太太卓云最坏,暗耍心机,一个笑面虎两面派,表面和四太太颂莲好却让其给她剪发诬陷四太太,又告发三太太梅珊使其被陈佐千扔入井中。三太太梅珊戏子出身,已看淡是非,自由洒脱,敢于骂陈佐千,追求当下享受,与医生私通,被坠入井中。四太太颂莲本一大学生,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被继母卖入陈家,受卓云排挤,丫鬟雁儿挤兑,被大少爷暗恋(起码是有些许动心,不敢逾越鸿沟),颂莲怕陈院深井传说,梅珊之事使她深受打击,终于疯了。

    三太太死了,四太太疯了。为延续香火,五太太文竹又被娶进门,继续上演陈家大院妻妾心计,周而复始。我想,直至陈佐千死去,这些女人的命运都不能由自己掌握,生是陈家的人死是陈家的鬼,正如颂莲说的‘女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女人到底算个什么东西,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人不是人了也就没有自由和理想可言,如同行尸走肉,一生葬送在这个凄寒的陈家院。

    我喜欢梅珊看淡一切,只追求当下快活的洒脱,但拥有这种想法也是这种暗无天日的环境下逼出来的,她的死带着多少无奈和悲哀。颂莲最终还是疯了,一个自由有文化的大学生又怎么能承受这牢笼的禁锢呢,更何况是心理的禁锢?她没有走出大院,她活在了自己的世界中。

    压抑,凄冷,悲美,紧张大概是我的感受,好在吃人的时代渐渐远去,人也变得像人。

    《三盏灯》

    小碗一家死了团聚了,扁金离开了。带着对小碗一家的悲伤,对战争的愤恨,对村人的失望离开了。扁金不傻,傻的是村人。

  • 9、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1000字精选9篇

    在欣赏优秀影视作品时,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获得更多感悟,好的电影能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为了领悟作品的深层含义,我们可以将感悟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写篇观后感,观后感既可以是情绪化的表达,也可以是理性思考下的产物。你是否正在为写作品观后感犯愁呢?我们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篇1)

    很多事情,别人觉得是回忆,对我来说却没有经历,别人都说张艺谋的经典作品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红高粱》,而我却一部也没有看过,苏童的小说很精彩,但我,却也一部没有看过。终于抽出时间,第一次看了苏童的名作妻妾成群。

    颂莲是悲剧的,悲剧是在她对自身的命运一点把握的权利也没有,嫁人,她没有反对;分配丫鬟,他没有教育,没有约法三章;对陈佐千,她没有争宠,不愿放下尊严;对飞浦,默默生长的爱意,她也没有争取;对家庭地位更是感觉与世无争,就这样,最后的结局成了悲剧。

    或许我们会说那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男权之下的女性的生活状态本就是依附在男权之下的;或许,我们会说,对那个时代的女性的思考,我们应该看到她的局限性,现在的19岁姑娘,放在那时又能怎样,但是终究悲剧也是发生,如果多一点争斗,或许这个悲剧都会延迟一会。

    苏童的笔墨太利落,四个女人,稳坐厅堂毓如,心机深厚的卓云,面具之下的梅珊,无力抗争的颂莲,四个女人,构成一个争宠宫心的世界,似乎机敏不吃亏,最后却害死自己的雁儿;年少却早已老去的飞浦,似乎,这里没有一个正常人,这反而正常了。

    残忍残酷,终于颂莲疯了,疯之前的疯狂生理追求,看到梅珊被推到井下的恐怖,终于这个大学生也疯了,她本该享受爱情,只是时代不给她,不仅不给,还不给别人给,这样能不疯吗?

    疯掉吧!或许,这比死在井里还要残忍。文竹,来了,下一个悲剧上演了!又是一个循环开始了!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篇2)

    在完全男权的封建社会,女人应该认命才有获得幸福的可能,而颂莲是受过教育的新时代女性,潜意识里希望能男女平等,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个性,所以在这种封建大家庭中注定悲剧结局。对于颂莲当然很多同情,一个干干净净的女学生,因为父亲的意外去世把自己卖进了这个腐朽的封建大家庭,但就事论事来讲,即使在如此黑暗的背景环境下,如果颂莲能再多些妥协也一定是四个太太中过得最滋润的一个。陈佐千在处理梅姗的事情上表现虽然狠辣,但从文中两个细节来看,他也不

  • 10、 读《陈土豆的红灯笼》有感 (750字)

    书,意见被翻到了最后一页,我还呆呆地看着,迟迟不愿放下…… 《陈土豆的红灯笼》,别看书名寻常,但故事可不一般。 乡村男孩陈土豆的父母带着妹妹进城打工,他独自待在村里。看到这里,我很佩服陈土豆的自立,从而也想到了自己,就如温室里的花朵,总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自立的陈土豆与三愣爷的毛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看不惯毛驴辛苦的劳作,买下了它。后来又为了寻找毛驴而不惜请假。富有爱心的陈土豆感动了他的同学张春妮,她帮助他找回了毛驴。从此,土豆和春妮就成为了好朋友。读到这里,我知道:只要有了好品质,就能赢得友谊。 后来,土豆父亲的工地出了事,父亲和包工头跑了,工人们找上门向母亲索要工钱,母亲顶不住这么大的压力,也离家出走了。原本温馨和谐的生活被打破了!家里只剩下土豆和他的妹妹,土豆成了留守儿童。我不禁为土豆的命运而担心。 可是,土豆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而垮掉,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春妮进城上学,也过着自己的新生活。她还经常帮助土豆和他的妹妹,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很美好。土豆的诚实守信也让村民们刮目相看。我想,我们也应该学习土豆在这种品质,生长在农村的土豆都可以拥有它们,身处城市,拥有良好条件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不久,坏消息接连传来:土豆的母亲疯了,被春妮发现并带回了村。土豆无法继续上学了,他辍学专心照顾自己的家人。村民们也很热心地帮助土豆。接着,土豆的父亲生了病,也回到了家里。土豆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令人高兴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妈妈恢复了正常,可以照顾这个家了。我想这正是因为土豆的开朗乐观,坚持不懈,才能有这个美好的结局。 那年春节,土豆的家门口挂了一只大红灯笼。灯笼红红的光亮,映红了每个人的脸。 读完整本书,我不禁为土豆的善良纯真与坚韧向上而感动。那只亮亮的红灯笼,照亮了土豆的人生,也照进了我的心房……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2-07-22

  • 2019-09-20

  • 2023-05-04

  • 2019-09-20

  • 2021-09-11

  • 2019-09-20

  • 2022-08-11

  • 2019-10-24

  • 2023-06-04

  • 2022-08-22

  • 2022-09-24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8

  • 2021-09-01

  • 2022-03-24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4

  • 2022-08-18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28

  • 2021-08-24

  • 2023-04-1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8-3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22-11-24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大红灯笼高高挂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大红灯笼高高挂观看心得、2024大红灯笼高高挂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