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彼得大帝读后感 > 地图 > 彼得大帝读后感,2024彼得大帝读后感范文,彼得大帝读后感大全
彼得大帝读后感相关栏目
彼得大帝读后感热门栏目
彼得大帝读后感推荐
彼得大帝读后感

(共 6474 篇)

  • 彼得大帝

    本书为长篇小说,主要描写彼得大帝一生的业绩及其对俄国的贡献,展现了俄国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宏伟壮阔的生活图景和历史事件。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君士坦丁大帝》读后感

    《君士坦丁大帝》读后感

    在戴克理先对基督徒的大肆迫害中,君士坦丁似乎从中倍生怜悯之情,不论是他的母亲,还是他战前的那场传奇的梦都让他和基督教密不可分。君士坦丁的一生也算坎坷,但这些坎坷磨练了他,在这些坎坷中的种种决断,正是他能得到成功的理由。年纪轻轻的他终于登基为皇,是时候为他所信仰的基督教正名了。仅在后来被他所抛弃的罗马城,就建立两座宏伟的至今闻名的大教堂。这还远远不够,他在只有一片小村庄的拜占庭上建立起了一......

    君士坦丁替整个帝国选择了基督教。在他攻占罗马的行军途中,自称看见了太阳中出现一道十字架光芒的景象,并梦到基督叫他将十字架作为军队的军旗。因为战争的胜利,他更热衷于基督教。在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因为军队巨大的军费需求及传染病天花的严重影响的恶性循环——由于传染病,人口减少,社会各项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税收跟不上支出。

    这时候就拿基督教开刀,没收寺庙财产及土地,残害基督教徒。当然经过三世纪的岁月,基督徒的生活和教义已稳固下来,得以定型,因此履受威胁和频遭迫害使基督教社团免于早早瓦解,并有助于克服严重的内部分裂。社团团结:基督教成功把醉心与苦修的人(孟他努派和其他派别)剔除掉。同时也不接纳热衷于思辨的人(诺斯替派)的人。

    君士坦丁时代基督教出现了内部争端:在基督教内部出现了关于圣父、圣子、圣灵是否一体的争论。三位一体在君士坦丁的眼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清除了异教皈依基督教的障碍。关于三位一体有很多争议,故而有许多学派,给我留下印象的是上帝的上位论——圣父即指上帝的神性,圣子即耶稣,是上帝的血肉化;圣灵即上帝的灵魂,是一种力量。

    我觉得这种解释挺好的,简单易懂,符合“一体”,也确实。但从专业的、有根有据来说,我还是被以下的解释所征服:1、圣经启示三位一体;2、三种位格是分殊的;3、三种位格是永恒的;4、三种位格是合一的;5、三种位格是同等的;6、三种位格是极为奥妙的。

    在《尼西亚信条》中,阿里乌学派学说的先驱——这体现在就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格进行的种种争论似乎被有效解决了。但无数针对教会原则的个别要点的争吵出现了,但分歧在大迫害时期并不像后几个世纪教会的凯旋中表现的那样危险,此类问题后来成为永久分裂的原因。

    在基督教的内部,许多被欣然接受的东西后来都被发现无法调和。在四世纪和五世纪,人们理所当然对奥利金的学说感到惊讶,教会过去怎能一直容忍他对经文进行的思辨和

  • 2、 读十大帝王之全俄国父——彼得大帝有感作文650字
    读十大帝王之全俄国父——彼得大帝有感  №罗斯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她是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中,疆域最为辽阔,达到了17075400平方公里。如此巨大的疆土,横跨欧亚两大洲,不可不令人称奇。但要知道创立这样庞大的国家,需要“一国之君”多大的努力,“一国之臣”多大的付出,“一国之民”多么的团结。这大多功于全俄国父——彼得大帝。 ▲十大帝王之全俄国父——彼得大帝这本书把我深深吸引住了,把我带入了彼得大帝的传奇治国之策。彼得出生在一个混乱的年代,俄罗斯当时是一个位于欧洲边缘的“蛮族小国”。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彼得也被射击军的叛乱而驱离莫斯科,从此,彼得的坚强意志以及他的宏图壮志便在逃离期间点滴成长。为了击败皇兄的射击军,恢复王位,彼得暗地里渐渐建立自己的军队,虽然年龄小,却依靠自身从小与孩童们建立的威信,创建了少年军团。击败索菲亚,年仅17岁零4个月便成为俄罗斯的主宰。继承王位之后,彼得着手实现自己的抱负,他认为俄国需要的是水域!经过军事演练,经过多年谋划以及南下初征失败的教训,终于拿下沿海地带并建立了强大海军。接下来,彼得放眼于西欧文化以及经济措施,他决定亲自参与西行使团。在西行学习过程当中,彼得隐姓埋名,虚心求学,毫不在技师面前摆俄国沙皇的架子。这深得英格兰、西班牙等国的赞赏,并激励了随行人员的学习心。几乎个个都全身心投入进去。回国之后,彼得将他所学到的一切治国方针,复兴经济,改革律法,进行海上贸易等一系列措施彻底贯彻下来。致使俄罗斯经济一度上升,为后代建立庞大帝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军事基础。无论如何,如果没有彼得大帝的一系列改革,就没有俄罗斯现在的举世大国。
  • 3、 《康熙大帝》读后感

    《康熙大帝》读后感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全是经典之作,当我认真读完《康熙大帝》,一位雄才伟略,有胆有识,机智幽默的康熙皇帝跃然纸上。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五岁庙谟智擒螯拜,十九岁决意撤三藩,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懂外语,会算术,他的足智多谋和隐忍令人钦佩不已,我不禁要发问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他总是把恩威并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常常在打别人一巴掌后再揉揉,被打者还要感恩戴德一辈子,宁愿为他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对霸道不可一世的螯拜,他足足忍了八年,只因他能顾全大局,时机不成熟,只会小不忍而乱大谋。真乃识时务者为俊杰。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一个王辅臣,他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赠御赐的银马枪,兄见枪如见朕,朕见枪如见兄,说到动情之处感动的自己都潸然泪下,一个万民景仰的皇帝能做到此,任有何人能不感动?

    康熙帝什么时候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因奸佞小人的阿谀奉承而洋洋得意,也不因自己的一念之间而发威下令,从来都是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灰心。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永远都能爱民如子,深刻体会民间疾苦,救无数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身边的谋士从来不用别人推荐的人,都是自己微服私访时起用的一些落迫之士,而这些人,往往都是智慧极高,又最能懂得知恩图报的人。这位皇帝,也总是叫人捉摸不透,永远给人一种神秘而不得不敬重的感觉。

    康熙帝的谨慎无人能及,不管这个人对自己多么忠心,不管自己对这个人多么信任,在背后也总得防一手,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做为一个皇帝,不得不这么做。无论何时,无论何事,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切细微的变化和猫腻在他面前都无处遁形。忠心耿耿的魏东亭,一生当中只做了一件隐瞒康熙的事,到最后还是没能逃过康熙的火眼金睛。他的细微与他的谨慎,也许就是所有人对他时敬时怕的原因

    伴君如伴虎,不管皇帝对你有多么信任,多么怜爱,但康熙大帝中的臣子,人人都地体会到了天威难测这四个字的深刻含意,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做一个臣子,什么时候都如履薄冰,因为你不知道皇帝会什么时候发火,皇帝一发火,脑袋搬家随时都有可能,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争权夺力,因为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让人为所欲为,可以让很多人都把你随便说的一句话当成命令来执行。最最难得的康熙一直都明白,做为皇帝,不是治天下,而是治于天下。从来都不为所欲为。这样的皇帝,真是千载难逢,得之,百姓之福,不得,百姓之憾也!

  • 4、 康熙大帝读后感

    【篇一:康熙大帝读后感】

    我最近看了一本二月河写的《康熙大帝夺宫初政》,这是一本历史书,可是二月河不仅遵循了历史情结,还用了小说的手法,使枯燥无味的历史,成了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流连忘返、迷醉其中。

    这本书讲了康熙受顺治遗命,八岁就当上了皇上,当时朝中有顺治留下的四位辅国重臣,为鳌拜、索尼、遏必隆和苏克萨哈。可是其中鳌拜居功自傲、跋扈专权,待第一重臣索尼病死后,与遏必隆合作,杀了苏克萨哈,在朝中视皇权为己有,居心叵测,欺负皇帝年幼,欲弑君自立。可是康熙自幼聪慧早熟,他早发现鳌拜的司马昭之心,秘密拜落弟举人、江南才子伍次友为师,勤奋学习历朝皇帝的治国经验,并秘密挑选、训练了一批心腹侍卫,等待时机消灭最大隐患。

    二月河又把康熙和鳌拜比作成两个集团,这两个集团暗地里争得你死我活,他们的矛盾也逐渐扩大,已是满朝皆知,可谁也不敢说,鳌拜势力在迅速地结党营私、购买武器。康熙集团也是精挑细选精良侍卫。战争一触即发,终于,在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召见鳌拜,在毓庆宫和鳌拜展开了一死殊死搏斗,鳌拜虽武艺高强,可敌众我寡,鳌拜最终被打败了。

    看完书,我闭上双眼,却满眼的厮杀,回想起当时战场上的金戈铁马,还有后宫的勾心斗角,加上朝中局势突变、跌宕起付,真好比在观看一场震撼人心的电影大片!太精彩了!

    康熙年少,却聪慧过人,他仅凭自己的智慧和自己一手挑选的侍卫之力,竟打败了强大的、历经两朝风雨的的鳌势力,令人佩服、令人赞叹!

    这本书我看了还想看,您们也快来阅读吧!

    【篇二:康熙大帝读后感】

    8岁登基,智除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在位61年清朝康熙大帝一直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皇帝。他不仅是清朝最伟大的一位皇帝,更是自古以来最勤政的一位皇帝。

    康熙八年五月,16岁的康熙,经过周密的策划,单独会见独揽政权的逆臣鳌拜,并一举擒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余党一网打尽。有人说16岁的毛头小伙能做到这点真是很厉害,然而我却认为康熙真正厉害的是在擒获鳌拜前,为了这一天,康熙从登基开始忍辱负重,从亲政以来秘密策划。这期间整整8年就是一个字忍!

    忍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恐怕是最难的,然而对于康熙来说,那么小一个孩子一个深仇大恨竟能忍八年,还总是受人欺负,这是多么了不起呀!忍字是康熙成功亲政的第一功臣,一个小小的忍字,怎能有这样大的力量?

    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司马迁受宫刑写《史记》,孙膑受挖膝盖之刑写《孙子

  • 5、 《星河大帝》读后感

    《星河大帝》读后感

    《星河大帝》是一部网络小说,作者是梦入神机,连载网站纵横中文网。

    当人类开始踏入星河时代,古老的修行就焕发出来了新的生命力。修行,无论在任何时代永远不会过时。金刚经中,须菩提问释迦牟尼,要成佛,如何降服其心?一句话,就道尽了修行的真谛,四个字2020,降服其心。心神通广大,所以孙悟空又叫做心猿。每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一尊孙悟空,降服心猿,就可成斗战胜佛。在星河大帝之中,梦入神机为你阐述修行的真谛。

    《星河大帝》这是一个人类走出星球时代精彩的修行故事。磅礴大气的剧情由主角在高三时期开始,引领广大读者一起去探讨去考据关于生命、心灵、力量等方方面面修行的事情。同时,你还能在小说中欣赏到梦入神机所构想的科幻世界,人类未来的科学以及设备、外星环境、外星生物、星际旅行、外星科技等科幻元素,缤纷斑斓,赏心悦目。

    那么久的时代,总有天才涌现,你不能只有一个王超其他人都傻子吧,在设定上江纳兰是新涌现的天才,但他肯定不是跟王超一个级别的,王超怎么说也是统治龙蛇的主角。

    至于主角设定弱小,一般小说都这么设定的,只是主角成长很快而已,同样的江纳兰你可以理解成是成长很快的伪主角,但也就这么个回事,伪的始终是伪的。

  • 6、 《康熙大帝》教师读后感

    《康熙大帝》教师读后感

    ------知识就是力量

    他,是一代千古雄君;他,恢复了祖国的统一;他,开创了清朝的太平盛世。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

    康熙的一生无愧于大帝这两个字2024。他做了61年皇帝,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寿命最长的一位皇帝。他8岁登基,所继承的是一个饱经战火、经济凋零、国弱民贫、群雄逐鹿、四分五裂的国家基业。国家的内忧外患迫使他磨练出了坚毅、沉稳、不怕困难的性格。他少年老成,小小年纪就在政治舞台上独当一面。他采用欲擒故纵的计谋,杀了飞扬跋扈、居功自傲的鳌拜,那年他年仅15岁;他采用稳扎稳打的战略,经过八年苦战,拔掉了造反的三藩: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那年他也才32岁;趁着告捷余威,再次把注意力转向台湾。康熙统一台湾是战争与谈判交替使用的复杂过程,是力量、智慧与争取人心的长期斗争。他大胆启用良才,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收复台湾;他采用诱敌深入的谋略,一举消灭了葛尔丹,平定了叛乱,统一了中国,那年他也不过34岁。光这些轰轰烈烈的成就,就足以使他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也许有人会说:他的这些成就,不都是因为他的文臣武将们给他出谋划策吗?那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错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不是康熙拥有满腹经纶、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运筹帷幄、做出正确的处理,又怎么能创下万世基业?书上有云:幼年时即拜师学艺,后又经江南著名才子伍次友所点拨,饱览孔孟诗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通晓七种夷语,精通四书五经,《三国》都能倒背如流,而且他对当时并不流行的物理、几何、天文等知识都有非凡的造诣的------所以他能在以后的各场大大小小的战事中得心应手,出奇制胜。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康熙就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种巨大的力量,所以才能在各种政治风浪中经久不衰。这又让我想到了发现万有引力的力学家牛顿,发现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发明地动仪的张衡他们不也是这句经典名言的真实写照吗?在学生年代,我就立志要在知识的海洋中要劈波斩浪,勇往直前,经受住风吹雨打的考验,冲向成功的彼岸。现在我成为了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知识。只有拥有知识的巨大力量,我才可以昂然站在三尺讲台上,奋力拼搏,去实现山花烂漫的美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光荣。

  • 7、 《康熙大帝》读后感600字

    前一段时间读完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皇帝》,心花怒放,爱不释手,又马不停蹄地读完了《康熙大帝》。

    《清史稿》对康熙皇帝的评价是:

    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这评价真是恰如其分,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但也是有过错的,人无完人。一些文学评论家就指出二月河先生的历史小说《康熙大帝》充满了不少史实错误,我们要知道,小说不是正史,它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产品,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灵感,不是作者故意混淆视听,是情节需要才把康熙塑造为明君形象,价值观是没有问题的,读者和观众自有评判标准,谁也误导不了。

    我们读小说是为了快感,是读完某一段合上书会心一笑,是读到某处写景的段落叹为观止,是听作者娓娓道来一个肝肠寸断黯然销魂或相濡以沫佳人才子的爱情故事,脑海中是有个高大的忧国忧民、积劳成疾、学富五车的人君形象,而不是去精雕细琢康熙兴起的民族屠杀、文字狱、闭关锁国等,艺术是给人以希望的,小说也是文学艺术品。

    这部小说让人欲罢不能的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帝王形象,酒令、灯谜、笑话等信手拈来穿插其中,心狠手辣、为富不仁、人面兽心的王公贵族在勾心斗角的官场上摸爬滚打,古代礼仪的缤彩纷呈且有模有样,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是怎样煎熬在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贪污腐败凄惨生活着。

    更精彩绝伦的是宫殿、园林、花园、村庄、春夏秋冬四时景物的描写,每一个景物几十个字,自然美的意境却早已跃然纸上,刻画于心。

  • 8、 康熙大帝读后感600字

    康熙大帝读后感600字(一)

    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既不同于清史演义,也不像宫廷演义,出版社以及他本人是把它定义为历史小说的。因为虚构成分多,历史上的很多史实在这本书里并不能看到。那么,这部书的看点在哪里呢?我觉得应该注意几个主要人物,以及由这几个人物所贯穿的故事情节。

    先说康熙,这个曾被后人号称为千古一帝的清朝皇帝,其作为确实不同凡响。八岁登基,十六岁铲除政治对手权臣鳌拜,十九岁清三藩,不到三十岁就力主收复台湾,此后三次亲征,六次南巡,个人功业彪炳史册。更难得的是,康熙一生中并没有多少被后人诟病的事情。

    所以,看《康熙大帝》,我觉得应该把重点放在康熙的识人、谋事、胆略、帝王心术这几个方面。

    在识人上,康熙先后从潦倒举子中检拔出伍次友、明珠、周培公、高士奇一批才俊,从臣僚中检拔出小于成龙、傅鸿烈、郭琇、陆陇其、魏东亭等一班能臣,从草莽中检拔出刘铁成、武丹、穆子熙一班人,从皇子中甄别出八阿哥和四阿哥。同时,也把一批有可能成为贪官污吏的人员黜落掉。比如,进士科考试过后,他上街私游,发现一名举子口出狂言,说本科自己一定能中,而且还说已经得到了上书房大臣明珠的允诺,等到考官把中试名单交到皇帝手中时,康熙果然看到名单中有那个举人名字,于是提笔就划掉了,跟随的大臣马上进谏,说国家取士有法度,不能仅凭某人那一句话就随意更改,康熙马上说到:我岂是为了他口出狂言,而是看到他脚下踩了一枚测字先生掉落的铜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谋事上,康熙容忍鳌拜专横不法,不与正面冲突,为自己赢得亲政时间;在撤除三藩上,先礼后兵,谋定而动,知人善任,恩威并举,尤其在对待王辅臣父子、傅鸿烈、西疆葛尔丹这些身人,都可以看出康熙是极富战略眼光的。

    在胆略上,一个撤除三藩、一个稳西疆、一个收台湾就可以看出来。

    说到帝王心术,圣明如康熙者也是不够光明磊落的。比如,像魏东亭、索额图,大概还有明珠这样的大臣们的私邸里,都安插了皇帝的眼线。皇帝不相信任何人由此可见一斑,看来孤家寡人四字真不是虚设;在对待索额图、明珠党争问题上,康熙皇帝也是视而不见,对于皇帝来说,大臣有一点党争未必是坏事,他们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这比你们团结一致糊弄皇上好得多,可以起到监察部门起不到的作用。在对待皇权上,康熙皇帝是最最重视的,其他尤可,唯皇权一日不可旁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也是他破釜沉舟也要撤藩的决心所在。在对待诸皇子们,

  • 9、 《康熙大帝(全集)》读后感_1100字

    《康熙大帝(全集)》读后感1100字

    “花开满树红, 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朵在, 明日定随风” 帝王君主制终于随风而去!幸哉! 话说秦始皇扫六国,车同轨,书同文,才有汉兴,国家一统百姓乐业,百废俱兴,有了张衡仪、蔡伦纸、相如赋。至魏晋八王之乱,天下便不可收拾,至唐一统,天下更呈勃勃生机。五代乱,百姓又复流离失所,百业凋敝,人民涂炭……纵观史册,想要国强民富,非一统不可!玄烨康熙帝八岁御极,十五岁擒鳌拜,十九岁决议撤藩,冒险犯难,力排众议,在位60年,国富民强,内内外外高歌天下明君贤相之德。初见一统大业之锋芒。天下百姓之福,后世当青史永记。 摘录一二如下: 太极无始更无终,阴阳相济总相同。 走即粘来粘即走,空是色来色是空! 任他强敌多机变,焉能逃吾此圈中? 郎似桃李花,妾似松柏树,桃李花易落,松柏常如故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南方人比北方人会吃,北方人比南方人会住 退居泉林,浪迹天下,泛舟随水而去,舞鹤于升平之世。 畜生是知足不知羞,人是知羞不知足,你怎么不知足也不知羞? 世上最聋的是装聋者,最哑的是作哑者,最傻的是扮傻之人 结甚么仇?造什么孽?害什么身家性命?侥你颠倒衣裳,此日自夸权在手。 贪尽了利,占尽了名,丧尽了天理良心。看他横行道路,一朝也有雨淋头! 周培公从容回奏,“但世人只读其文义,不解其精髓。敌我双方皆读此书,却有胜有败。知变则胜、守常则败,如此而己。 绿水长流不改,青山大路回转,怕不能再见?再见时,岂有擦肩而过之理?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末利,休苦劳……神。似隙中驹、石中火、梦……梦中身。满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取天真。不如归去……唉……做个闲人。背一张琴,一……一壶酒,一……一溪云……” 关汉卿的《黄钟尾》来,便吟道: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我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着青袍 对青灯 读青史册 擎青龙堰月刀 六合充忠义之气 生赤面 秉赤心 闪丹凤目 骑赤兔追风马 千古树儒将风标 松高枝叶茂 鹤老羽毛新 贫道居东倒西歪观,四处云游,成了南腔北调人 你是岳飞,我就是岳飞之母;你是秦桧,我就是秦桧之母!这就是‘夫死从子’!你好生想想吧! 火到猪头烂 处小人难,处君子其实更难

  • 10、 读康熙大帝有感

    读康熙大帝有感(一)

    隔壁王二

    读完二月河先生的《康熙大帝》,用一句话形容我现在的心情就是——康熙大帝识君面,只恨晚生三百年。

    在没有拜读《康熙大帝》之前,我对于康熙的印象,完全停留在《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那个喜欢下江南游玩的皇帝。小时候喜欢看儿女情长,记得的也只有儿女情长,虽然由《康熙大帝》改编的《康熙王朝》更早问世,但其内容我已经全然忘却了。直到央视重播这一经典,才赫然发现这部剧的可贵之处。剧中饰演康熙的是我最敬慕的陈道明先生,私以为此剧之后世上再无康熙。也是因为如此,我更加对二月河先生笔下的康熙大帝充满了好奇。

    书永远比电视剧精彩,我一直这么认为。比起画面影像声乐的集体渲染烘托,我更偏爱白纸黑字这一古老的表达方式。一字一句皆能幻化千言万语,千愁万绪,千方百计。只是通过字的排列组合,便轻而易举地令想象力无限延伸。时光回到三百年前,康熙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跃然纸上,历历在目。

    书一共分四卷,虽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但其实读来仓促,加上中途断断续续,大概前三分之二是囫囵吞枣。尽管如此,我还是深深喜欢上了这位帝王。我想作者也是偏爱康熙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各种令人倾心的品质和魅力。

    书的前三卷写的是康熙的文治武功,比如擒鳌拜,定三藩,收台湾,驱沙俄等政治功绩以及废圈地,治漕运等民生工程。因为不是一本正经编纂的历史,小说读来显得惊心动魄,波澜壮阔得多。而作者笔下的康熙则是具备了一切优秀品质,毫无挑剔。最后一卷则是九子夺嫡,这一卷说来可能人人都知道。向来是清宫戏的宠儿,导演们的大ip.但这一卷读来却令我十分地伤感。此时的康熙已经老了,书中一句"老皇帝"说得要叫人掉下泪来,看着自己的九个儿子明争暗斗,还处处算计自己,对从八岁登基坐了六十一年皇帝的康熙来说,无疑令人心寒。换做任何一个人,也会心疼,这样一个阅尽世事沧桑的男人,临死还怀着不安和焦虑,真是应了那句话"可怜生在帝王家。"

    小说赋予了康熙一种传奇色彩,他从小就格外沉稳睿智,最重要的是大度仁厚,所以能吸引一大批贤才为其效力,忠心不二。在当皇帝的这些年,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准确的判断。这一点和我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感觉一样,当年朱元璋起义的时候,当年明月经常用"事实证明朱元璋是正确的","军事天才"来夸他。我以前觉得他词穷,但现在我十分理解他的想法,对于康熙我也有相同的感觉。每一个历史节点,每一个十字路口,他都做出了

  • 2019-11-16

  • 2019-10-17

  • 2019-11-08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3-01-14

  • 2019-11-08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1-0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1-11

  • 2023-02-07

  • 2019-10-11

  • 2019-11-02

  • 2023-04-15

  • 2019-10-11

  • 2023-04-15

  • 2019-11-06

  • 2021-08-10

  • 2019-09-22

  • 2019-09-28

  • 2019-10-24

  • 2023-01-17

  • 2019-10-11

  • 2021-08-12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09-25

彼得大帝读后感
彼得大帝读后感怎么写?读了这本书相信你也有不少的感触和启发吧,彼得大帝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彼得大帝读后感、2024彼得大帝读后感、彼得大帝读后感范文和彼得大帝读后感大全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