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2024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推荐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

(共 4414 篇)

  • 变形记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于1912年完成,1915年首次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变形记读书笔记1000字(优质范文)

    三月,芸薹花开,明朗纯净,我仿佛感受到了阳光从没有过的热度。倘若我脚下生根,化为一株芸薹花,我会更加幸福吗?荒诞的思想发了酵似的,那只甲虫我从未忘却过。十七年了,“一个有灵魂的我”渐渐明了。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妈妈,我不想成为一只甲虫!”

    “为什么啊,宝宝?”

    “我喜欢吃新鲜的蔬菜,但是甲虫吃的是已经腐烂了的,好可怕啊,妈妈!”

    那些可以奶声奶气讲话的岁月早已不复存在,但卡夫卡的《变形记》一直都在。格里高尔化为甲虫后,家人无法再爱他了。曾经所有的努力与美好,只能化为丝丝缕缕的绝望。在那些早起赶火车的日子里,他一定幻想过未来种种的美好,一定会在那阳光灿烂的午后微笑。格里高尔一如既往,变为甲虫前与变为甲虫后,仿佛变形的不是他,而是这个世界。

    是的,变形的是这个世界。那些异常正被正常化,那些正常倒显得呆板、古怪。我唏嘘不已,芸薹花依旧,灿烂如阳光。

    格里高尔的世界,现今不难寻觅。多少人被世俗洗脑,皱纹一定要拿掉,皮肤一定要白皙,腰一定要纤细……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着“丽质天生”般的美丽,爱情、婚姻也随之变质,“因为你美,所以我选择你”,粉饰上去的东西,终究会被风吹散于虚空之中。每当我们选择埋葬一段感情时,就像格里高尔的家人对格里高尔的态度——“你不值得爱了”。

    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意志的决定。小小的年纪,大大的世界,太多事我无力追及,也无力改变。三月到了,花总会绽放。那只在绝望中死去的甲虫渴望的是有灵魂的人,而不是外在无止境的追逐。我不知道他至死是如何去呵护他那热衷穿漂亮衣服的妹妹葛蕾特的,是的,他的家人并非生下来就冷漠无情。

    一次,我去一家新开的水果店买水果,人很多,我只买了一盒草莓。回家时,我才发觉店家少找了我二十块钱。于是,把一句“以后再也不去那家店买了”甩向了母亲。母亲有点严肃,她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为什么不先数一下呢?”一句话,便把我自私的本质暴露无遗,人想到的总是自己,而不是自己行为的缺失与属于自己的那份过失。我,我们与格里高尔的家人不差几分。

    鲍尔吉·原野笔下“煮米闻香”的情形已难觅,到处可见的是私欲的无限膨胀。格里高尔,那只甲虫,也许死在一种阴影里,一种物对人的统治的阴影里。日光之下,我渴望物质,但渐渐发现,这些并不能使我满足;饥饿时,我总幻想着食物,一旦肚腹被填满,食物变得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 2、 变形记小学生读后感2024范文
    我读过不少书,其中非最喜欢的是一篇看似荒唐的文章——卡夫卡的《变形记》。这篇小说我前前后后看过许多遍,对它的认识也在不停地改变之中:起初,我认为这是一个荒唐的故事。故事中,小小的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小小的我吓得不敢入睡,怕自己变成一只大甲虫。 慢慢的,它变成了一个沉重的故事。可怜的格里高尔,由于职业的重压,变成了一直大甲虫,终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小房间里,父母和妹妹先后对他失去了耐心,他痛苦无助、迷惑、孤独……他被世界所抛弃。于是,他也抛弃了世界。在一个灿烂的早晨,当一缕阳光透过他的房间,照在他干瘦的外壳上时,他死了。 在这样沉重的故事下面,藏着多少现代人因为生活的巨大压力而发出的痛苦的叫喊声啊!每次看完,我都会呆望着阳光,看着尘土飞扬沉思:这是怎样沉重的一个故事呀!是怎样被卡夫卡嵌在白纸里的呀! 我无声地呼喊:是的,生活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而这,正是一个关于不堪忍受生活压力的故事。落幕了,格里高尔在那样灿烂的一个死去,或许他已经死了,很久,只是没有人发现。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才知道善良有多么重要、信心有多么重要。你就算是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可你还有家人、朋友。你不应该抛弃世界,抛弃一切。虽然父母和妹妹只给了你一点点,虽然她们先后对你失去耐心,把你抛弃,可世界没有抛弃你呀,所以,你不能放弃,要坚强地活下去;要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明天。
  • 3、 变形记读后感2024范文500字

    【变形记读后感500字】

    这是寓言,还是梦魇?弗兰茨?卡夫卡的《变形记》究竟是预示了一个未来,还只是偶然的一场恶梦?最初的荒诞不仅体现在主人公格里高利无端地变为一只大甲虫,而更在于他似乎完全不理解自己的处境,甚至还以为自己能够生活得依旧正常,对于别人的态度巨变毫不理会。文中人物的无助,那种被束缚在异化环境中的个人与四周那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处处都存在的力量,所作的毫无希望的挣扎,才是人厌恶之所在。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变形记》中对人与人关系的描写,尤其写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当一个人被人依赖时,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但格里高尔一朝成了大甲虫,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显示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荡然无存

    而小说的结尾更是耐人寻味的。哥里高尔在挣扎中死去了,生活又变回了原来的模样。一家人就这样忘记了一个曾经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一个人这么轻易的就忘记了一个人。而他,哥里高尔,不过是萨姆沙一家生活中慢慢划过的一道流星

    【变形记读后感500字】

    今夜,卡夫卡的甲虫在我的思维中蛰伏着。喧器的城市与疲惫的身影在我的灯光中四处摇曳,日渐消散。我试图以仰姿与这位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声名大振,轰动全球,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悄悄对话。

    卡夫卡的笔记片断中说:在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一切那是什么?城堡,审判,流放地,科学院,乡村医生,噪音尖利的庞大的机器,一卷一卷堆上去又掉下来的公文,甚至饥饿,甚至城墙,甚至飘摇的圣灯

    而后来者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事实上,现代人的困境就是秩序化、数字化、信息化与现时的既成现实相背离的产物。因而生活的苦难正需要以某种方式加以救渡,在众多的障碍向卡夫卡的原点袭来的时候,这种挤压状误解的境遇不得不使人产生变形以适应当前的生活。格里高尔萨姆沙在职业的习惯势力和生活的重担的压迫下从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这位奥地利作家通过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人们所创造的物作为异己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并时刻想操纵着人,专心致志于把人变成物的奴隶

  • 4、 《变形记》读后感2024范文

    这是寓言,还是梦魇?弗兰茨?卡夫卡的《变形记》究竟是预示了一个未来,还只是偶然的一场恶梦?主人公究竟是什么?无数的疑问,伴随着这篇荒诞不经的旷世奇作的展开而展开,进行而进行,结束而延续。

    最初的荒诞不仅体现在主人公格里高利无端地变为一只大甲虫,而更在于他似乎完全不理解自己的处境,甚至还以为自己能够生活得依旧正常,对于别人的态度巨变毫不理会。可试想世上谁人能自己一觉之后变成一只甲虫后不大惊失色,格里高利这种失常的浑然不觉,使小说中随着故事的开展而逐渐弥漫开的荒诞更甚于人变虫的异象。

    小说在不可思议却又理所应当中进行着,隐藏在小说中的梦魇也由最初的一小点向四面八方铺设开,同时,心中却生起一股莫名的厌恶,自然不是厌恶这篇小说,而是对小说中潜台词的共鸣。如果说卡夫卡塑造的大甲虫及它身上的烂苹果只是给人以造型上的厌恶感,那么格里高利在这样一个被异化的社会环境中奇异的生活经历,则给人以心理上的厌恶。

    曾是格里高利的巨大甲虫就这样蜷缩在萨姆萨一家屋中的角落,经历了最初的恐怖之后,仍没有忘记他(它)曾是这个家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的母亲试图关心它却又不敢接近,他的父亲憎恶这个可怕的东西,屡次攻击它,伤害它,并在最终直接导致了它的死亡。唯独格里高利的妹妹,聪明的葛蕾特敢于接近并关心他,可却无能为力。最可怜的当属格里高利本人,他试图靠自己改变一切,甚至想重回职位,可在小说构建的被异化的环境中,一切抗争都变得徒劳。结果只是当然死了。老妈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说,一面用扫帚将格里高利的尸体远远地拨到一边去。

    荒诞情节中生出的梦魇与蒙克在其着名画作《尖叫》中那现代式的忧虑极为相似。美国作家w?h?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文中人物的无助,那种被束缚在异化环境中的个人与四周那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处处都存在的力量,所作的毫无希望的挣扎,才是人厌恶之所在。

    为什么我们厌恶?因为厌恶即恐惧,恐惧我们的无助,我们的无能为力。我们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强的力量,我们几乎改变一切,无助似乎是不应该的。可卡夫卡在《变形记》中揭露的事实却破碎了我们的美梦,所以我们厌恶,可其实对象却是我们人类自己。卡夫卡作品含有的空虚、固执的怀疑,向前追求一种无信仰的安全感,这种焦虑,正是人类文明千百年发展中不曾除去的隐痛。这种痛楚并没有因为

  • 5、 变形记(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 读后感(3)篇

    六篇小说,四篇写到动物,动物篇的多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去叙说自己的内心感受世界。人变成甲虫,被捕的猴子为求解脱学着做人做的事,有吃有住的鼹鼠终日惶惶不安,一只狗投身于科学研究,男孩为报恩帮助他人而在异乡船上与舅舅认亲,一个单身汉被两只跳来跳去的球困扰但故事的多数内容与球无关。

    “我觉得,自己远离了同胞,是孤独把我带向了死亡,与饥饿无关。这个世界上,谁也不会关心我,这种冷漠导致了我的灭亡,并且,它们对于我的死亡也只会漠然视之。”人与人之间产生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所处的环境成了地狱一样的世界,荒谬、颠倒。

    所有的话语都是内心活动,都是思维的跳跃,没有常识里的规则和逻辑,非理性主义。不习惯阅读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需要放下以前固定的思维模式,否则有许多东西会觉得难以接受,难以真正进入文中。

    一本残酷又温柔的书  作者敏感又怯懦

    好多人评价这本书的时候总是说揭露残忍的人性,可当这些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也会这么做不是么

    当某些价值观要求我们怎样怎样做的时候,很多人只是茫然跟随所谓的正确步伐,这便产生了主流价值观。可是如果有人静静地思考一下,如果所谓的主流价值观是错的,那我们还需要迈开我们的步伐吗?

    能想通的人很少,可能静下心来思考的人又有多少呢?

    这本书总共用了五个小时,但是持续好几个月才看完。在这期间我发现自己看书不仅是看书,还喜欢将现实发生的事情和它对照起来。我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

    看《变形记》的时候正好是深圳的运动,那时候知道白热化了我才知悉这件事情,而我离深圳是多么近啊,我离高校又是多么近啊,可是我一点都不知道啊。这时候我觉得我们简直就是那个甲虫,我们努力工作为别人付出,以为自己的一份力维持了这里的运营,可是我们却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里面和外面发生了什么,就算是一个甲虫也是呆在房间里想着自己能够贡献出什么,以为别人对自己有多么多么的好。

    看《地洞》和《一条狗》的时候,恰好又发生了一些事,让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那个鼹鼠,是那条狗……我觉得这样的感觉有点恐怖。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读书该有的感觉。

  • 6、 变形记读后感:难以理解

    这一本说为我们讲诉了人性的复杂,世界上最经不起考验的就是人性。不要轻易的去考验别人,那一刻或许会失去他。你读过这一本书吗?你的看法又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变形记读后感:难以理解,快来看一看吧。

    1

    这本书相比着不大,也不厚,意料之中的紧紧密密的排版,没有一点儿多余的空白。

    看了整体的三分之二,主要是《一次斗争的描述》、《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和《乡村教师》等中长篇以及穿插了一下短片小说。

    开书第一篇《一次斗争的描述》。我感觉已经摧毁了我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中三年的特训阅读理解能力。要么我是一个白痴,要么作者是写给白痴看的。每一次翻页都让我怀疑我是不是夹页了,一次翻了两页。

    大量大量的篇幅都在描写我的想法,光怪陆离、天马星空绝对无法形容其思维的跳跃。从对他的漠不关心,到想要逃跑,又突然爱上了他。就如同真的存在那么一个人,或者作者就是那么一个人,写实板记录了真实存在的思维的跳跃与洒脱。

    后面又有许多拼接在一起的章节,感觉既不是一篇新的开头,也不像是承接之前的后续章节。导致看完,仅仅看完第一章,就完全验证了译者的序言。人不可做寻常观,文不可做寻常文。

    2

    值得开心的是《判决》读起来没那么的吃力,脑子勉强能将所有的东西串起来。

    第三人称的写作方式,描写儿子的所作所为,让读者进行评判儿子到底是在对朋友好,亦或不希望帮助朋友,来让朋友能够追赶上自己。这确实也是一个人性的考验,而最经不起考验的就是人性。

    儿子与父亲的争吵,开始遗忘了朋友,后面又成为朋友的代表,再从朋友的事说到未婚妻,说到长期以来父子的关系,不信任,一直到判决儿子投河自尽。

    荒诞的是,结局是儿子真投河自尽了。

    你不得不重新审视儿子、父亲两个角色,这篇小说的矛盾点就很多了,每审视一次两个主要角色以及未婚妻、朋友的侧面烘托。都发觉这父亲是得多么的自我,怀疑他人,包括自己的儿子()。如是帝王,灭情绝性称皇帝。

    3

    编入了课本的《变形记》,就是公开庭审人性,而且还附带了高清全平台直播。

    家里的顶梁柱变成了难以忍受的甲虫。父亲、母亲、妹妹。一个个进行人性检验,人性的弱点也被放大到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人性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慢慢就腐烂变质。父亲恨不得让他死,妹妹也想让他消失到时候,完结了小说。尸体与阳光连最后的希望都不留下。

    《在流放地》、《乡村教师》稍微费点儿葡萄糖也能看懂十之一二

  • 7、 小强升职记读后感书评1000字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由邹鑫著作的书籍《小强升职记》呢?作者在书中向我们讲述了一些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方法,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小编这里收集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评价,一起欣赏吧!

    那天在图书馆闲逛,最终选择这本书有三个原因,一是颜色,黄色比较显眼,二是排版配图还好,三是故事书,够薄,长篇巨作很难有耐心看下去。

    这是一本时间管理的故事书,故事的主线是公司职员小强鬼使神差地被技术经理老付看上,在老付的悉心栽培下,通过学习时间管理,小强工作突飞猛进,最终升职加薪。

    这本书总共有六章,书本第一页就有完整的思维导图,方便查阅。

    我把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时间的认识,接着是系统,最后是平衡。

    从时间认识上,了解了什么是时间黑洞,顾名思义,它会永无止境的吞噬你宝贵的时间。

    我们遇到最多的就是网络时间黑洞,经常打开qq微信还有网页刷刷刷时间就过去了。

    它的产生源于大脑喜欢做简单事情,如果不愿意走出宿舍去,很容易就会陷入时间黑洞,从而浪费生命。

    找到自己每天的高效时段,去做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也做合理安排。

    从自己有限的时间去创造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没有错对之分,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做法。

    第二点是系统。做事靠系统,而不是靠感觉,但愿建立起来一套系统并运转良好的时候,一个人就可以获得解放。

    举例:现在是汽车时代,我们不会去关心发动机,波箱、传动轴依靠什么去运行,我们会从中解放出来,关注更多有价值的事情,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只需要用它进行代步就行了。

    书本中在工作上提到很多系统的方法,如四象限法则,衣柜整理法,番茄钟,思维导图,甘特图,九宫格等等。

    运用这些系统的方法,我们需要养成习惯,然后习惯改变我们。

    驱动力大于约束力,养成习惯就是打开从里面锁住的门,用约出来,在外面猛砸,有时也管用,但不如用驱动力从里面打开,那样优雅有效,力量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最后一点是平衡。人生不是像跷跷板那样把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那把人生还是看的太简单了,至少还应该包括事业梦想,健康人际,财务心智,如果用每一个方面用一个颜色代表的话,那么他们就可以组成一个调色板,你自己可以用画笔调出你想要的颜色,画出你想要的图画。

    这就是参差多态的平衡。

    我们平时身兼多个角色,工作时是销售,在家时是儿子老公或者父亲,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我们

  • 8、 变形记读后感欣赏900字

    《变形记》是一部由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著作的中篇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物质丰裕人情淡薄的时代的遭遇,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真实生活。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卡夫卡是一只寂寞的寒鸦;现在他是个甲壳虫了。

    刚读完《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兢兢业业的小职员,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子人都归他养,他任劳任怨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甚至从没请过病假。他如愿以偿的给父母买了房子,自己省吃俭用,还偷偷存钱想送妹妹去她梦寐以求的昂贵的音乐学院。可是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甲壳虫,这时候家里人的态度开始变化,父亲干脆不看他,把他锁进房间,母亲从心疼到害怕到厌恶,妹妹呢更是渐渐的厌烦他。情况愈演愈烈,当格里高尔想在租户面前维护格雷特的时候,吓到了租户,而格雷特把自己的一切委屈加在格里高尔的身上,格里高尔就这样在房间静静的听着家人打算怎么遗弃他,最终在悲伤中死去。最终发现格里高尔的尸体的是苍老的女仆,结局对她的描写很出彩,当她看到一家人因为格里高尔的死亡倍感轻松的时候,这个还算善良的女仆生气的带着格里高尔的尸体离开了。

    其实我读到的卡夫卡想表达的也许不仅是魔幻的讽刺,其实也有可能是很深的隐喻:想象一下,格里高尔寸步难移,说明他的腿不好,说他房间很污秽,而且还提到女仆叫他老屎壳郎,这和我所见过的瘫痪病人很相似,所以我在想,卡夫卡会不会在描写一个像甲壳虫的瘫痪病人呢?因为格里高尔瘫痪了,不能像以往赚钱养家,渐渐的成为了家里的累赘和负担。而在整个过程中,格里高尔思维很清晰,这让我对自己的猜想更确定。

    在这里面,格里高尔的父母冷漠、妹妹的虚荣,金钱至上 ,让我感触很深。格里高尔在他们眼里只是个赚钱的工具,当他失去他的价值的时候,家人就唾弃他、遗弃他,母亲的爱更是近似虚伪,当看到格里高尔真实的面目的时候,考虑的对儿子所谓的爱荡然无存。妹妹是格里高尔最爱的人,在死亡的前一夜,格里高尔还为了妹妹的尊严挺身而出,那时候他行动已经很不方便了,花了巨大的气力才冲出去,而妹妹把全部的屈辱都加在她身上。当金钱关系被阻断的时候,亲情在他们()心里也失去效应,连接他们亲情的,是那可悲的金钱!老女仆虽说来自底层,但至少心存温暖,是这个小说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人。

    当一家三口摆脱甲壳虫,愉悦的踏上旅途的时候,三月的阳光很耀眼,

  • 9、 观《熊出没之变形记》有感:世上只有爸爸好_

    世上只有爸爸好

    ——观《熊出没之变形记》有感

    槿姒

    “世上只有爸爸好,长大了才知道。教我什么是尊严,什么是渺小。时光你慢些跑,不要让他烦恼。等我长得比他高,再给他拥抱......”

    ——赵英俊《世上只有爸爸好》

    当我坐在满脸泪水地坐在电脑前的时候,里面播放着的是《熊出没变形记》的预告片。就在那时,我毫不犹豫的决定带妹妹去看这场爸妈看来十分幼稚的电影。这个电影里有我想要的东西。

    大年初一,《变形记》上映,那天正好是爸爸的生日。出门之前,我拿了一百块钱,那是看电影和给爸爸买蛋糕的钱。我爸爸是个很节俭的人,当他知道我要带妹妹花六十块钱去看一场动画片的时候,他很不高兴,只说了一句“在家看不是一样的吗,非得花那个钱。”我什么都没说,带着妹妹去了电影院。我带她去看,不只是因为妹妹一直很喜欢熊出没,更多的是想让她开始接受“爱”这个东西。可能她真的只是把它当成一场动画片来看,但是没关系啊,慢慢地,她会懂的。

    我是个不太擅长表达情感的人,有些东西我们心里都明白,但从未说给对方听。《变形记》的后半场,我一直在哭。当光头强他爸爸和光头强看着麻哈鱼逆流而上的时候,我鼻子一酸,眼泪又掉了下来。走出电影院后,妹妹一直笑话我,她说:“你这么大的人了还哭?你看我都不哭。”我没回答她的问题,我看着她:“电影看懂了吗?”

    “看懂了。”

    “那光头强爱不爱他爸爸啊?”

    “刚开始不爱,最后又爱了。”

    我笑了笑,摸了摸她的头:“走,去给爸爸买蛋糕。”她跟在我身后一路小跑。傻妹妹,他一直都很爱。

    我带着蛋糕回到家的时候,爸爸还在为我乱花钱的事情介意。他一个人自言自语:“看看,这出去了两个小时,一百块钱就没了。”他生日过得很简朴,蛋糕也没吃多少。“快点吃,吃完收拾了。”爸爸的话语中带着些怒气。我叹了口气,打开手机微信,给他编辑了一条很长的消息,解释了我带妹妹去看电影的原因以及我的一些想法,他知道我不是一个乱花钱的孩子,他会理解我的。爸爸很快给我回了消息“你长大了,也懂事了。谢谢你能理解我,我也爱你。”我望着这条消息,忽然就笑了。

    小孩子的认知里,大多世上只有妈妈好,第一首会唱的歌也是这个。我很感谢赵英俊填补了爸爸的空白。母爱温润如水,父爱庄重如山,可能从孩子的印象中,父亲的威严让我们不敢接近。总是父亲来扮演这个威严的角色,来让他的孩子通过严厉的方式感受到他的爱。

    “没那么多微笑,也没那么多拥抱。跌倒要自己爬起来

  • 10、 《私人领域的变形》读后感
    《私人领域的变形》读后感 不仅如此,白居易还关注园林的所有权。他认为宅第可以很好的反映天下的治乱,并且有一所园子是实现生活的必不可少的方式而又充足的条件,这更是为了体现他的“中隐”思想,即精神上远离尘嚣而又身不离市的观念。因此,在他的诗《郡亭》中我们能够深深的体会到郡亭不过是个容生之所,“家池”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宿。由此,他将“家”与“邦”联系起来,这又呼应了他书的开头,园林代表的不是一块小小的地盘,它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基本样貌与兴衰。“以小见大”,从这样的一种角度,作者能够通过园林将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精神反映出来,更能够升华到国家大的角度。 除此之外,他还从空间的调整、园林中的石头等角度来体现诗歌。比如前门的意象包涵了超越性的个人主观精神,而诗歌中的“石头”又别有一番滋味。诗歌中常常出现一种以石为题,这样的诗不仅措辞优雅、情感浮泛,更重要的是它还富于其他新的独特意蕴。作者具体分析了园林中主要的实物,如双鹤等来体现自己此时的生活与对它们的喜爱等多重思想感情,从而反映出的不仅仅是物与人的关系,还包含白居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甚至是政治关系。 在书的最后,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诗歌总结了对闲适的满与不满,如关于司马光的一系列趣闻和诗歌《独步至洛滨》,最后期盼返回属于自己的“园林”。园林是一个人的归宿,但偶尔从诗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他们并不是完全置身于世俗之外,有时他们只不过借园林来摆脱、暂时忘却这些世俗之事。园林还是这些诗人用于自喻的一种形象,是诗人的自我描述与慨叹。 不论是什么,诗人们总能从“园林”中找到自己,诗人们总能通过“园林”来反映或者表达些什么。诗歌处处体现生活,诗歌处处体现感情。读了这本书,我能够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赏析这些诗歌,更能够帮助我了解这些诗人的性格特点以及那些优秀诗人崇高的人格魅力。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2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7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
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2024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范文,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