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 > 地图 >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2024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相关栏目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热门栏目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推荐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

(共 5084 篇)

  • 1、 长恨歌读后感1000字(3)篇

    偶然翻开此书,读前文时不知所云,只被婉转唯美的文字吸引。在王琦瑶登场后,我和书中所有为她所着迷的看客一样,眼神再无法离开。像书中反复出现的王琦瑶窗外的鸽子,我淡定看着这个女人的生死沉浮。美貌这个东西,说好不好,说坏不坏。它让你人人羡慕,闪闪发光,甚至可以说在人生路上比别人多了一张幸运通行证。但是,过多的关注和自身的自知也让你注定无法肆意洒脱的做自己,更可能让你自视甚高,走了弯路。所以你说,美貌这个东西,好是不好?对王琦瑶来说,她的辉煌始于美貌,她的悲哀也始于美貌。王琦瑶是清高的,骄傲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她知道自己是美的,她的美为她带来不可忽视的光环,而这光环又为她带来了朋友,和男人。她很聪明。她抓住了对她有利的朋友的信任,成了上海小姐,也抓住了可以给她荣华富贵的李主任,住进了爱丽丝。她又是愚蠢的,因为她抓住的东西让她失去更多。唯一真心对她的那个朋友,成了陌路。唯一苦等他的那个男人,成了过客。她的美貌,成就了她的悲哀。她经历过大场合的流光溢彩,享受过奢华的万众瞩目,见证了大浪潮下的历史变革。到头来,她不过是被外表贻误,被时代裹挟的一个可怜人。王安忆的笔下的万物的存在都有其意义,旁观的鸽群,歌唱的天窗,装满秘密的巷道。。。每个物体都在诉说着平安里的故事。在我看来,平安里不仅仅是平安里,是上海,是这个时代。但是在我心中,王琦瑶就只是王琦瑶,她不是你也不是我,她是唯一的,坚守的,凄美的存在。

    20180102n《长恨歌》完n繁荣与萧条在长海这个地方和谐地共存着,明面上有多少光鲜,其后就有多少难言的隐秘。那胡同弄堂里,同时上演着诸多故事。故事在巷子里流来转去,便成了传奇。王琦瑶的存在,仿佛活成了诸多人的代表。相貌上的优势,再加上众人的追捧,她的心便被撩了起来。心思一动,就再没有停下来的理由。无论是抛弃了作为“底”的程先生,选择成为李主任豢养的“爱丽丝”;还是与富家子的野心一搏,最终孤身抚养女儿,都是她的选择。即便生活在安静的小镇,内心依然因上海的种种而无法平静。哪怕她回到上海的平安里安顿下来,还是带着高傲、期待,等着事情出现转机。书中总说她是旧上海的化身,那无法言喻的朦胧魅力引得人前赴后继。旧物总有旧的底蕴,那是新衬托出来的。若是这旧物活了过来,甚至还想取代了这新,时代的浪潮不会允许。旧的一切,变成了新的,也只是翻新,还是带了旧的意味在。所以王琦瑶身上的魅力,大部分是时

  • 2、 鲸歌读后感1000字(3)篇

    《鲸歌》——多么优美而动人的书名。

    鲸鱼就像大海的宠儿,它从南极游到北极,从深海游到浮空,从莫桑比克海峡游到百慕大群岛,它时而低唱、时而高歌,如同神使般的游吟诗人走过海洋世界,记录着古老的历史与现世的变迁。听~

    《鲸歌》故事很简短,它主要讲述了南美的大毒枭沃纳想尽方法要将毒品运进美国,屡屡失败后他的儿子带来了生物学博士霍普金斯。霍普金斯的神奇之处在于能利用生物电极遥控一条巨大的蓝鲸。两人带着毒品坐进特制小舱,被蓝鲸吞进了嘴里,沃纳在这次奇特旅程中听到了鲸的歌声,也顺利到达美国海岸,完成了毒品交易。当沃纳和霍普金斯回到鲸口返程,对这种运毒方式得意不已时,一艘捕鲸船盯上了他们。蓝鲸被射杀死了,也把沃纳和霍普斯金带向了死亡……n这个故事我想电影场面一定相当震撼,人类对于海洋生物的崇拜本是高尚的,可书中为了毒品交易遥控一头巨大蓝鲸时,为蓝鲸感到悲哀,它们本是海洋的灵魂,却成了交易手段。当捕鲸船射杀鲸鱼时,我有种想哭的冲动,仿佛把自己心中的信仰射杀了,它们如神物一般存在于世界,人类渺小,狭隘的心,终究灭了它的生命。在这个星球上,不是只有我们人类才有生存的权力,大自然也并没有给我们凌驾在其他动物之上的权力,崇尚丛林法则的我们恰恰违背了丛林法则的真谛。我们无休止的索取,为欲望无尽的挥霍,届时的人类命运,或许就如同书中的霍普金斯一样,被其他“工具”葬身海底。

    电工的处女作,并没有什么科幻元素,也没有太空歌剧式的对无垠深空的敬畏与向往;

    对人类社会的走向与罪恶贪婪抱有绝望,在忧虑深处又隐藏着一点点怜爱与无奈,爱之深则忧之远,这一点从沃纳最后的戏谑“社会给不了,他们自己去取”中便可见一般——没有绝望与责怪,相反却带着一点理解与可惜——个体的人,总是被洪流推着做事与愿违的挣扎,这一点大刘的作品贯穿始终。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对“终极”与“宏大”的敬畏与向往,而渺小的人类,繁花般出现又消散的文明,可能仅仅是个偶然的生命遍是如此微茫。鲸歌中,永恒的神秘与壮阔长久回荡,生命挣着畏惧而好奇的眼睛;鲸歌中,文明作为一个整体作着可怜的挣扎;鲸歌中,上古的闪电击打着波涛汹涌的海洋………

    尽管只是相对青涩的处女作,尽管这种对终极规律的向往还只是停留在自然层面,但大刘一成不变的冷峻与深度,含着深深忧虑的爱己显露无遗,他注定与众不同。

    剩下的,便只是时间问题。

  • 3、 《长恨歌》读后感_1000字

    《长恨歌》读后感1000字

    陈思和教授说:“上海是张爱玲的,王安忆是上海的。”这句话初次看见以为是对上海书写的一种对比。在一次报告上,有幸向主讲人黄发有教授提问“张爱玲和王安忆两位作家的同与不同”。他笑了笑说“他不研究比较型的文学”。在他接下来的几句话里,我明白在他看来,这两位女作家虽然都会书写上海都市,但是把她们两位一个是作为一个开沪港市民传奇之人,一个是继张爱玲之后将上海摩登城市写活写透的一位新海派作家来进行“牵强附会”的对比显然是不合理的,实质性的内容就在于她们的文风内涵是有根本性区别的。或许都有一种苍凉感和无常感,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与心境不同,所以她们在作品中影影绰绰的形似实则是神不似罢了。王安忆是新时期一位重量级的作家,我敬佩她在每写作期间都始终保持着活力与创新,这才是真正的作家。从早期的“雯雯”系列,到转入更宽广的视野,写在知青、文工团的生活经历(《流逝》、《尾声》、《归去来兮》等),再到寻根文学热潮中的《小鲍庄》,再到描写关于“性”题材的“三恋”,再转向关于命运、历史、时代大的维度里去书写现实与未来、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纪实与虚构》《叔叔的故事》等),转向都市文化为背景的《长恨歌》与《富萍》,王安忆是充满无限地激情去创作的。似乎每位作家都不愿意把自己去与另一位作家做“无逻辑、无理由”的观照,偶像严歌苓这段话正好说出了一段真理,“张爱玲只会有一个,她的上海也不是我的上海。我的上海比较脏、臭,比较像地狱,特别是在我写的那个时期。以后我还会写上海,那也还是我的上海,而不是张爱玲的。张爱玲之所以独一无二,就是因为她把上海写成她的了,如同福克纳把他的小镇写成了福克纳的,马尔克斯把他的小城写成了马尔克斯的。我怎么可能和张爱玲像呢?我的经历是前半生戎马,后半生寄居海外各国,大家所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截然不同的”。正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而不同的,所以写出来的文字也就有了阐释的可能性。我想,王安忆在塑造“王琦瑶”时也是融入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情愫的,不是谁造就了什么,而是一个时代一个城市造就了王琦瑶。她固然是上海历史的象征符号,可是从宏观落到微观来看,王琦瑶只是王琦瑶的历史,她的一生绝美而又凄凉,风华而又沉寂,热情而又空泛,她,只是自己。我们随心阅读,就够了。

  • 4、 白居易长恨歌读书笔记600字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几句,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的片段。我和爸爸妈妈在一次旅游的时候,看到了“连理枝”,接触到了《长恨歌》。静心拜读,感受字里行间的美,掩卷遐想,思绪万千...... 那是明皇的眼泪,那是一条黄昏梦残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这是一座积淀了江楚流香的亭阁,这一条漫卷的青丝带。映着斜阳走过碧坪,你轻曼的温柔,异于北国的风雪,你的妖娆更有着明晰的江南芳韵。江南的水无私的把你妆扮,绿林熏陶成你的素雅。天生丽质一朝秀选,却都化作淡淡的历史烟云。夜与硝烟永远停在了那一刻,一切都成为了明皇与那位绝代佳人的陪衬...... 明明几朝前,你还踏着轻盈曼妙的舞姿,带着浪漫的回眸一笑,轻巧的来到帝王身边,大唐宫殿的红毯上留下只属于你的香味,这让帝王手中的御笔颤抖,掉落。 或许原本就是中唐的宿命,或许这都是冥冥之中从未休止的音符。雄伟的金殿,大国端庄的气韵,却也抵不住她那轻盈的舞姿,与那回眸的一笑。 可现在呢?金殿仍在,可是却再没有了她的倩影。跟着远去的车迹,回首这雄伟的金殿,天摧残星,月蚀清夜,玉阶生怨;宫阙中,有明皇,有霓裳羽衣,而你,一代佳人儿在那场浮华以后离吾而去,从此阴阳两隔....... 有人说:“她爱明皇,不爱天下。” 有人说:“她的拥有使千万民众一无所有。” 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 我淡然笑曰:“历史似乎并非为柔媚所主,如若并非有这柔媚的佳人儿,明皇本身也是在坠落的。” 日月成为流年,她终于化为爱的殉品。天空一片澈蓝,长生殿里,也许只有一对仙侣,在暗淡中抚琴,歌唱......

  • 5、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范文

    《长恨歌》的确已成成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长恨,也终究代表了世间凡人的长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范文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范文精选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真是太有才了,瞧瞧,写得多好啊!多感人啊!多富有诗情画意啊!真是佩服佩服啊!

    读罢长恨歌,我真是深深的为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感到悲哀啊!首先说唐明皇,你说他要不是君王那该多好啊!那他就可以和杨贵妃白头偕老.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了,能和自己深爱的人永远在一起,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想,或许他们的爱情会成为一段千古佳话呢!像唐明皇那般深情的男子,别说在古代很难找到(古代男子不是大多数都三妻四妾吗),就是在现代,那也是打着灯笼也难得找出几个来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不是没道理的.明皇的深情真是难能可贵啊!我欣赏他.佩服他.爱一个人并没有错,他作为一个男人深爱杨贵妃,我们是应该给以支持和鼓励的.

    再说杨贵妃,长得倾国倾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又琴棋书画舞样样精通,如此之奇女子,别说放在古代,就是把她放在现代,恐怕也是会人见人爱的吧!追求她的人还不从东方排到西方啊!提亲的人还不把她家门槛给踏破了啊!把她放在她自己生长的朝代来说,如此优秀的女子,我看一般人是无法与她相匹配的,换句话说也只有君王才能配得上她.那么她被玄宗选入宫中,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嘛!玄宗也是一个相当优秀的男子,她与玄宗从互相欣赏到互相爱慕,那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作为一个女子来说,深爱一个男子那又何错之有呢?

    话说到这,或许大家会认为我是在赞扬他们,这话对也不对,我是有赞扬他们,我赞扬他们矢志不渝的爱情,赞扬他们敢爱敢恨的勇气。但是仅仅只有赞扬吗?当然不,批评在后头呢!他们的爱情太专一了,太不顾一切了,以致影响到别人了,往大了说是影响到天下黎名百姓了.玄宗毕竟不是一般人,虽然我希望他是,但那并不是真的,他是有责任把天下管理好,让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的.爱情于一般人来说都只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一般人如果太沉溺于爱情,人们就会说

  • 6、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700字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篇一: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我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

  • 7、 《贞观长歌》读后感1000字

  • 8、 《耙耧天歌》读后感1000字

  • 9、 《长恨歌》读后感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那是一条黄昏梦残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那是一驿积淀了江楚流香的亭阁。着一条漫卷的青丝带,映着斜阳走过碧坪,你轻曼的温柔,异于北国的风雪,你的妖娆更有着明晰的江南芳韵。江南的水无私的把你妆望,绿林熏陶成你的素雅,天生丽质一朝秀选,却都化作淡淡的历史伤云。

    夜,静的出奇。

    你踏着唐朝宫殿的红地毯,吟着那江南的曲赋信步而来。久睡的长安,投下一片卓丽的云彩,那是江南的水给她织的嫁衣吗?一枝红艳露凝香春风拂槛露华浓,这艳容胜过冬日里贞傲的梅和寺里的明肌香雪。舞曲也多情了,直要披上霓裳般的羽衣去回应这春来的歌唱。帝王手中的御笔颤动了。

    或许这原本就是中唐的宿命,或许一方爱的曙光将要在冷冬擦亮,或许这都是冥冥之中从未休止的拨动的命弦。雄伟的望朝金殿,一派帝国端重的气韵,也抵不住她轻盈的舞姿,和浪漫时节的回眸一笑。已再没有了她的倩影。远去的车迹,回首这雄伟的金殿,天摧残星,月蚀清夜,玉阶生怨

    那夜的马嵬驿,在祭奠绝代的红颜。

    那夜的马嵬驿,着裳的红树谢了。

    那夜的马嵬驿,好美,好凉。

    明皇落泪了,哭的凄惨,哀惋。窗,开着,缺月无声,门扉里透着沉沉的鼻息,青松漏着几段光隙。昨日的记忆,是车如流水马如龙;今日却是伊人归去,从此阴阳。

    宫阙里,依旧有曾经舞动的羽衣,而那身影,在一场浮华之后,悄然离去。夜,真的很寂寞,晚初的村店,只有一声断断续续的幽咽,只有黑森森的天空下,一袭霓裳滤出的滴滴清泪。

    红昼月弭,风轻掠。木积香山雪,冷宫阙。竹松懈,轻纱妆玉阶。伊人眉笼,彤如月。月曳轻波,皎渡仙桥鹊。冷夜谁人解?《长生殿》

    有人说:她爱明皇,不爱天下。

    有人说:她的拥有使千万民众一无所有。

    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

    我淡然对曰:历史非柔媚女子所主,世人只看到明皇堕落在漫舞飘飘的温柔乡里,却看不到他自身的堕落。

    日月成为流年,她终于化为爱的殉鹊,天空一片澈蓝。长生殿里,也许只有一对仙侣,在暗淡中抚琴,歌唱。

  • 10、 观《长恨歌》有感
    观《长恨歌》有感 把长恨歌搬上荧幕,觉得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儿,因为王安忆的原著是非常的出色。所以想突破这一点多少也是有一点困难的。不过这35集的电视剧让我很出乎意料,拍的真心不错,呈现出来的效果也非常让人赞叹不已。少年王琦瑶由黄奕饰演,对于黄奕,我只认识她的上错花轿嫁对郎里面的角色让我记忆犹新,尽管我觉得她还是有点不符合王琦瑶的某些气质特征,但在里面的演技还是耳目一新,打破我对她以往的角色扮演的看法。张可颐饰中年及后的王琦瑶,她是我很喜欢的香港女演员,而且把王琦瑶这个角色演得很好,眉宇神情都到位,关键她的气质更加适合演绎。电视剧的结尾王琦瑶没有死,编剧改编了小说的情节,不知道是否对王琦瑶这个人来说是一种仁慈?不过程先生走了,她的未来会很寂寞吧。想来,还是让王琦瑶死在长脚手下,更好。当年看完这本小说,非常不喜欢王琦瑶,如今看完这部剧,又想把书拿出来回味一番,因为对这个人物,我好像有了更多层的看法。他是个可怜可恨又可爱的人。有缺点也有优点,同时也有一种活在时代背景下的悲哀的原因。真心觉得如果当初选择了程先生,她的一生会幸福很多,平淡的过日子。人啊,就是有一种不甘心,想要走的更高的理想,有时候这种理想未必是好的。深刻记得小嫣红那句:你的梦,是永远不会实现的。好似下了诅咒一般。她的一生,到头来都没有结果。而程先生,陪伴了她大半生的人,我真的相当佩服这个男人,可以好到如此程度,让我又气又感动,王琦瑶真的是辜负了他太多太多。尽管如此,他对她还是无微不至,有时候真的为他觉得不值得。 看完了电视剧版的长恨歌我又去看了电影版的长恨歌。我觉得电视剧版的长恨歌和电影版的长恨歌还是会有些许的区别的,在我看来我更喜欢郑秀文扮演的琪瑶。在这里插些课外话。现在都很流行复古风,个人也比较喜欢复古风,郑秀文扮演的琪瑶我我更加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她的勇敢和现在大多数人缺少的敢爱敢恨,爱憎分明的性格;爱的是即便她已经年过半百都有着一颗敢于突破世俗的心,她依然敢爱,甚至敢爱比他小很多很多的年轻小伙;爱独自一个人也能很好的抚养女儿成人的伟大,我们都知道生养一个人是多么的难,更不用说是一个女子了,敬爱!但对于琪瑶我也挺恨她的,为什么那么说呢,明明他知道程先生一直爱着他,但是她不理不会,更把程先生对她的爱当做是一种理所应当,最后那个年轻小伙离开她之后她反倒来是有一点怪罪程先生的,我觉得琪瑶是有一点利用成程先生对
  • 2023-01-24

  • 2023-04-12

  • 2019-10-19

  • 2023-02-01

  • 2023-02-09

  • 2023-01-02

  • 2019-10-19

  • 2023-03-06

  • 2021-06-13

  • 2023-01-04

  • 2019-09-20

  • 2023-01-14

  • 2023-01-0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3-02-02

  • 2019-10-29

  • 2023-02-11

  • 2023-03-03

  • 2023-03-19

  • 2023-01-16

  • 2019-10-29

  • 2023-04-03

  • 2023-04-10

  • 2019-11-16

  • 2021-11-24

  • 2023-01-10

  • 2023-02-03

  • 2019-09-20

  • 2023-01-20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8

  • 2019-09-26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2024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