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长恨歌心得感悟 > 地图 > 长恨歌心得感悟

长恨歌心得感悟

发布时间:2023-03-03 来源:互联网

关于长恨歌心得感悟。

编辑特意为您整理了《长恨歌心得感悟》。感言其实就是表达感想的话,表达自己想法的话,在我们参加一些隆重的场合时。都会不自觉地去发表一些走心的感言,感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感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1】

今天,听了一首很好听的古风歌曲。

《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五色石南叶唱的。

刚刚知道这首歌的渊源,微博上有位妹子求助,她的外公,被查出肝癌晚期,她外公小时候,国文老师考过清朝科举的秀才,教过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他至今还会唱,这位妹子希望有人能按这个曲调进行翻唱,算是对她外公的一种祝福。想看详情的搜索EDIQ的新浪微博。这首歌前面这段就是老先生唱的,王老先生吟唱那一段有种满头华发的李龟年闲坐说玄宗的感觉。一叠曲过,背景一转,俨然是盛唐大明宫,雕栏玉砌,魏紫姚黄,此间少年,漫按管弦,一切都在记忆的初端兀自美好着。

这一大段都是热评,歌曲开头老爷爷慵懒的吟唱真的是扣人心弦。无法言传的美妙与意境,好像带着我去唐代走了一遭。

长恨歌我特意了解了一下。

讲的长安境内。唐玄宗得一女子,女子惊为天人,国色天香,琴棋书画歌舞,样样精通。诗中写道“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玄宗得此女子后,只宠她一人,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才子佳人。皇帝整日笙歌燕舞,常伴佳人左右,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无心朝政。

朝中大臣对此怨声连连。

长此以往,唐末,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和大臣被迫逃离京城。众臣不敢怀怒于天子,只能把心中的怨气撒在女子身上。群臣共同祈求玄宗下令杀掉女子,为了平息眼前众人,只得照做。

女子死于马嵬坡下,首饰散落了一地。玄宗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昔日的爱妃惨死。

战乱平息后,皇帝回到朝中,整日哀伤。

历经山河之后,佳人已然不复。

之后还有许多事情,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我们都认识这女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自古红颜多薄命,我也只能哀叹一声表示惋惜。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啊。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2】

有人说,《长恨歌》是写政治的,抨击唐明皇的昏庸;又有人说,《长恨歌》是写爱情的,它歌颂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伤的爱情故事。而我读《长恨歌》,感受到的却是极力渲染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后面的白居易的悲伤。

古代男子,年纪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倾向,所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按理说,在这种环境之下的白居易应该是很早就成婚了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士族家庭很罕见的“大龄剩男”,三十多岁都还没有结婚。这个“某种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湘灵。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私底下约定了终生。但是,白居易的母亲却反对他们的爱情,觉得湘灵的门户太低,不是白居易的良配,在“百事孝为先”的古代,一门婚姻没有了父母的首肯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纵然很爱,白居易还是不得不听从了母亲的话。但是作为对母亲的抗议,他多年一直都没有结婚,最后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结了婚。而那个时候,他37岁了,湘灵姑娘则终生未嫁。

有句话说,在文学作品里,写别人就是写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么在《长恨歌》里,白居易极力描写的,不只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更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唐明皇因为被军队的逼迫,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面对这一切,深情的君王却只能够“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此时,白居易大概把自己当成那个悲痛无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母亲。唐明皇是君王,比爱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国家,所以即使心痛,他还是选择了牺牲杨贵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为先”,在母亲与湘灵之间,他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痛苦与怀念,无论是春分桃花,秋雨落叶,双目所睹之物,没有一样不能够不够气他对那个心爱的女子的怀念。据说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他终身都带在身边,“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写人写己,这种惆怅,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够懂吧。

爱情被现实打败了的白居易,苦闷无处可说,他多么想见到湘灵,对他倾诉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能。现实是不能够解决的了,他最后只能寄托于神灵。在《长恨歌》里,他给唐明皇和杨贵妃安排了一次相会,“七月七日长神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并且表达了彼此的愿望,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论人间还是天上,恩爱不觉。但是,他没有像唐明皇那么幸运,他没有能够帮助他的道客,只能够在半梦半醒间,在辗转反侧时,感叹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他应该是羡慕唐明皇的,他爱过,拥有过,轰轰烈烈过,即使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为了爱情,他争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够在漫漫长夜,让思念一点一点把大脑吞噬,痛彻心扉。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是白居易的《夜雨》,写于元和六年,时年白居易四十岁。读了《长恨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读到这句时我会有流泪的冲动,在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里,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此生,再也挽不回。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3】

我崇尚爱情,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情与爱的交织,爱情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逐渐成熟,在爱情发展中,相互督促勉励,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轻风细雨。虽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爱情令人神往,但我认为爱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痴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长存的爱情更让人感动。因为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相爱之人互相分离。

幸福无过于相爱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们之间缺少了真情,缺少了爱,让人不时地感到几许悲哀!今日的人们体会不到梁山泊与祝英台那种美丽的凄凉和悲壮,体会不到白蛇与许仙的痴情,体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个人而不遇的失落,无奈;体味不到在人生的一个小站,两颗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时那一瞬间的幸福。而我,经常在细细品味,虽然有时为他们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

但也很难体味出他们为爱痴狂,为爱付出的代价,只希望爱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

生活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也许这些坚贞的爱情已被人们忽视,也许爱情已成为物质交换的工具。但我个人在心灵深处,仍有一汪清澈的爱情之湖。因为我明白,人生短暂,真情可贵,瞬间消失后,千呼万唤也无法回头,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会美好起来。我曾被林黛玉和贾宝钰的缠绵悱恻所感动;为牛郎、织女的深情,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痴情感动的泪流满面,因此,我相信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

我憧憬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荡气回肠的感情,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为爱付出一切,我无怨无悔!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4】

《长恨歌》一本上海气息颇浓的书,欲说事,说人,却是先写景,写其他。说弄堂,说流言,说闺阁,若是没耐得下心来看,还以为这是本散文书。看小说一贯跳过景物描写直奔故事发展与人物对话,这本书大篇幅在述景,也难为看下去了。开篇讲述了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以小见大,用一条弄堂反映了整个上海。刚开始看时觉得这些描述有点多余冗杂,而后像是在描绘一幅画面,直到结束这本书时发现整个故事因这些而起也因这些而落。

她叫王琦瑶,一位从上海旧弄堂里走出来的选美小姐,王安忆用一支细腻的笔写出了她四十年的爱恨情仇,求而不得,得而复失,这一幕幕平淡如水的上海往事,谱写了一个女人的长恨歌,同时也成就了王安忆,此书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文笔可见非同一斑。

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悲伤的,王琦瑶的前半生,美貌和虚荣让她迷失了自我。正如她外婆所说,她自己欺骗自己,旁人也和她合起伙来欺骗她,给了她一场虚幻的美梦。爱丽丝,奢华美丽的背后是多少孤独无望的心灵。王琦瑶的美貌给了她爱情的资本,却毁了她纯粹享受爱情的机会。李将军、康明逊都只是她人生的过客,没能与她相守。

王琦瑶的后半生,她稍稍看清了世界,看淡了很多事情。但她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她了,年代和衰老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迹。爱情和亲情已不复存在,她老了,女儿也远去美国,最终悲惨地离开了世界。

看完后的心情既失落、悲伤,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王琦瑶的人生悲剧是谁造成的?是时代,还是她自己?我认为,时代只是一部分,而她自己,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不要太过于依赖别人给予的生活,只有自己掌握了自己的经济和生活,日子也就过的踏实和安心。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5】

一生长恨,一曲哀歌。

昔日的“沪上淑媛”,曾经的上海“三小姐”,那荣光与华美的乐章才起了个高亢的初调,竟然就急转直下,戛然而止。那余音似乎还在耳畔,那句号就已画在纸上。一口气读完王琦瑶的一生,心头只觉感慨万千。

王琦瑶的美是特别的,所以前有程先生和李主任,又有阿二和康明逊,最后还有个老克腊,都甘心沉迷其中。王琦瑶的心是骄傲的,所以她让老上海记住了她这个“三小姐”,即使平安里的巷弄再阴暗,她依然固守风雅,让那砖墙掩不住她温和却坚定的光芒。但王琦瑶的命又是凄凉的,所以她成了“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成了动荡时局下的牺牲品,成了别人口中的谈资,最终成了一缕含恨而终的冤魂。

然而却无法因此对她升起什么同情,人们初时的选择终会铺向最后的归途,也只能说是她自己慢慢种下的因,最后结出了那样的果。她虽然有她的处世智慧,但没有一颗足够坚韧的心,一直都像美丽的藤蔓一样缠绕着其他的树木而活,那么风雨降临时,自然免不了飘摇凋零的命运。

但王琦瑶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品质,她的谦逊,她的细致,她的不贪不求,她的安之若素,即便时代变迁,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女孩子身上美好的一部分。若她有来生,我愿那是一曲欢乐颂。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6】

第一次遇见《长恨歌》,是在爸爸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里,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古诗。爸爸告诉我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可惜是个悲剧。我最喜欢其中的这几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次遇见《长恨歌》,是在9月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专门去临潼观看《长恨歌》歌舞剧。歌舞剧的舞台非常震撼,场地的中央有个水上表演台,舞台的后面就是骊山。这个歌舞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杨贵妃入宫、第二部分马嵬坡兵变、第三部分唐玄宗思念杨贵妃。

第一部分开场,骊山上繁星点点,月光照在杨贵妃的身上,她在空中翩翩起舞。她撑着一只小船,披着华丽的外衣,非常优雅。舞台上水幕突然升起,杨贵妃享受华清池最美的温泉,于是就有了那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部分开场,叛徒安禄山反动兵变。突然一声响,整个舞台变成了火红色,展示了安禄山他们民族好斗的个性。马嵬坡下,将士们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说的就是那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三部分开始,舞台灯光又变得柔和,唐玄宗在思念他们俩从前的生活。喜鹊为他们搭起了桥梁,使他们再次相聚。我想说的应该就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就是我遇见的《长恨歌》,我很喜欢古诗词,每首古诗各有各的特点,希望大家都一起来了解古诗词。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7】

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

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长恨歌心得感悟【篇8】

《长恨歌》,为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两天时间一目十行的读完了。从开初的漫不经心读起,读着,读着,竟然迷了进去,再读下去,开始夜不睡觉。为了看看故事的结尾,从书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为忠实的读者。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经历,渐渐的展现出来。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个上海的繁华的旧梦。

处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流言、传奇还有旧式的繁华而落寂的生活。每一处的景色都写的带着上海的特色,每一处的繁华都是一场最终要收尾的梦。

看完小说,我还是没能明白,这部小说为何要叫《长恨歌》。因为它不过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罢了,不过展现了上海的三个时代罢了,它为何要叫《长恨歌》?

无论为何这样叫法,我还是时时看到惊奇的语句,一丝小小的针刺,触动神经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却不知为何而叹。

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还是那个与她曾经相识相遇并爱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的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家师母;还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长恨歌心得感悟”。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1)

唐朝曾是一个富有色彩的朝代,可是因为一场叛乱且都改变了模样!

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是个风流潇洒的皇帝,他治国有方他在位时唐朝十分的繁荣,正因此才有了开元盛世之说!

杨玉环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十分漂亮当她15岁时真是美若天仙,“一朝选在君王侧”两人落入了爱河,每日的欢歌笑语,饮酒作诗,霓裳羽衣曲拌着杨玉环依韵而舞,仿若天女散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怎能不迷恋她呀!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但是由于安禄山引起了一起叛乱---安史之乱,让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东奔西逃!

逃离的将士们十分痛恨杨家并且并且一再要求让皇帝赐死杨国忠和杨贵妃,这可让唐玄宗为难了,但如果不让杨贵妃死,将士们就不保唐玄宗出逃,在此压迫下 只好顺应形势赐死了杨玉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唐玄宗的安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这美女的一生结束了,唐朝的繁荣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唐玄宗真是“回看血泪相和流”呀!见景思人,见物思人,还让从临邛来的道士把杨贵妃请到梦里来相见,是多么的思念她呀!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朝代的悲剧!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2)

有人说,《长恨歌》是写政治的,抨击唐明皇的昏庸;又有人说,《长恨歌》是写爱情的,它歌颂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伤的爱情故事。而我读《长恨歌》,感受到的却是极力渲染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后面的白居易的悲伤。

古代男子,年纪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倾向,所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按理说,在这种环境之下的白居易应该是很早就成婚了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士族家庭很罕见的“大龄剩男”,三十多岁都还没有结婚。这个“某种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湘灵。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私底下约定了终生。但是,白居易的母亲却反对他们的爱情,觉得湘灵的门户太低,不是白居易的良配,在“百事孝为先”的古代,一门婚姻没有了父母的首肯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纵然很爱,白居易还是不得不听从了母亲的话。但是作为对母亲的抗议,他多年一直都没有结婚,最后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结了婚。而那个时候,他37岁了,湘灵姑娘则终生未嫁。

有句话说,在文学作品里,写别人就是写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么在《长恨歌》里,白居易极力描写的,不只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更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唐明皇因为被军队的逼迫,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面对这一切,深情的君王却只能够“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此时,白居易大概把自己当成那个悲痛无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母亲。唐明皇是君王,比爱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国家,所以即使心痛,他还是选择了牺牲杨贵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为先”,在母亲与湘灵之间,他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痛苦与怀念,无论是春分桃花,秋雨落叶,双目所睹之物,没有一样不能够不够气他对那个心爱的女子的怀念。据说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他终身都带在身边,“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写人写己,这种惆怅,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够懂吧。

爱情被现实打败了的白居易,苦闷无处可说,他多么想见到湘灵,对他倾诉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能。现实是不能够解决的了,他最后只能寄托于神灵。在《长恨歌》里,他给唐明皇和杨贵妃安排了一次相会,“七月七日长神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并且表达了彼此的愿望,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论人间还是天上,恩爱不觉。但是,他没有像唐明皇那么幸运,他没有能够帮助他的道客,只能够在半梦半醒间,在辗转反侧时,感叹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他应该是羡慕唐明皇的,他爱过,拥有过,轰轰烈烈过,即使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为了爱情,他争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够在漫漫长夜,让思念一点一点把大脑吞噬,痛彻心扉。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是白居易的《夜雨》,写于元和六年,时年白居易四十岁。读了《长恨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读到这句时我会有流泪的冲动,在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里,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此生,再也挽不回。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3)

正因白居易的《长恨歌》,更让我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感兴趣,趁着暑假的空闲最后拿起了这本书。

“精致”一词是我读着《长恨歌》一书时最深的感触。

小说的语言是精致的:对上海特色景物的描述运用的是极其细腻绚烂的笔触,不是诗却胜似诗,参差交错的长短句,整齐划一的排比句,生动形象的修辞,打造出了全书精致的语言。作为语文老师,深感受用,心中想着必须要推荐给学生看看,学习其中精致的语言。

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个极其精致的人儿:她的容貌是精致的,她的梳妆打扮是精致的,她所营造的小资生活是精致的,这样一个精致的人儿,命运却是不济的。正因选美成为了大上海知名人物,也是正因选美使她的人生从此走上了不归路。这与白居易诗中所写的杨贵飞的遭遇是何其相似。不一样的是杨贵飞是红颜薄命把长恨留给了唐明皇,而王却是寿命极长,经历了三代世事变迁,终身被恨缠绕着,直至死也是含着恨。

王琦瑶对自己命运的选取是身为女生的我们所不可取的,但她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营造方法却是值得我们一学的。俗话说:女生要上的厅堂,下的厨房,王就是这样一个女生,她经历过大世面,无论走到哪,她都能够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她也能在自己家中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状况下为朋友们带来诸多欢乐,诸多惬意,让大家获得了一种精致的生活。

精致的语言,精致的王琦瑶都来自作者精心的创作,想象着作者王安忆也就应是个精致的女子。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4)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是你,银河也是你。

愿我如星君如月,流光是你,皎洁也是你。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是你,春风也是你。

一诗一文,请不要再和真正的鉴赏擦肩而过。

车马颠簸,窗外如泣如诉的细雨已连绵了数日。蜀道两旁,山色青碧朦胧,氤氲在一团水雾中,叫人看不分明。侧耳细听,隐约有仙乐铃音自天而下,于这场淅沥相倚相和,仿佛那婴于心头丝丝缕缕的恨意,永无绝期。

倾国佳人玉殒马嵬,一代圣主柔肠寸断。

一曲《长恨歌》使得李杨二人间的爱情悲剧于行间字里与浅斟低唱中代代相传,遗后世一声声如杜鹃啼血般的恨叹。玄宗应知,自古江山与美人不可得兼,而他又最为不幸,曾四纪贵为天子,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他恨。

他恨红颜薄命。彼时玉环初入宫,回眸一笑惊为天人。芙蓉帐中,翡翠衾下,美人肤如凝脂,容颜胜雪。玄宗一头扎进了软香温玉的迷梦里,从此日夜笙歌,无心朝政。如胶似漆的一对璧人,享尽了人世间极度的乐,殊不知,福兮祸之所伏。一舞霓裳未毕,竟被宫外惊雷所断。当亡命鸳鸯仓皇离京时,怕无人能料,在短短百余里后,即是天人永隔的死别。马嵬驿前,陈玄礼代六军请诛贵妃,面对滔天的愤怨,玄宗无奈妥协。断翼白蝶翩落之际,他曾于手中紧握着的十丈软红尘霎时灰飞烟灭。心头一空,他四顾而茫然。夜里辗转,雨打梧桐之声,声声入耳,化作一柄柄石锤,闷声击打在空荡寂寥的胸腔上,阵阵悲鸣平地而起。此刻难挨,极度的苦痛扼住他的咽喉,几近窒息。脑海中浮现的往日和乐,皆成为今昔最为致命的疮口。

他亲手葬送了爱情。

他恨保不住的江山。早年的玄宗励精图治,缔造了壮美的锦绣盛世。而步入中年,不再鲜衣怒马,亦不愿殚精竭虑。他累了,他似乎开始提前享受退休生活,俨然一副忘却自己身份的心大的样子。然,皇帝这份高危职业,一旦接手,放下边意味着死亡。渔阳鼙鼓窥视了数年后动地而来,他狼狈至入蜀避难。战乱平定,却又顶着太上皇的高帽返京。入宫不消片刻,即被变相软禁于甘露殿内,他帝王的尊严被人狠狠践踏。真龙一朝落难,再无回天之力。尽管仍享堂皇富丽,这大唐社稷,这表里河山,已然易主。

他拱手相让宝位。

爱情与政治的双重悲剧,将他重重扯下深渊。他应恨谁?他在恨谁?

恨苍天无眼?恨臣子反叛?恨奈何一桥阻隔阴?恨蓬莱一山收敛香魂?

其实,他的内心澄明一片。他深知:这一切悲剧的果,皆源于他这个悲剧承受者昔年亲手种下的因。他正当恨的是那个沉湎声色、虚掷光阴的李隆基。这一番自恨是他给自我鳞伤的躯体判下的又一道死缓。他被囚禁于天地、岁月的牢笼里,在悠悠经年中煎熬至生命的尽头。

逝者已矣,竟忍心弃生者之苟活于无穷无尽的折磨之下?也曾不羡鸳鸯不羡仙,在红尘的江山里肆意纵歌。而今朝,只徒留一时明月,一地花黄,一瓦冷霜。

夜凉如水,院中的锦衣人斜倚着石桌,脚旁散乱着几个空酒坛。清风拂起斑白的发丝,衣袂簌簌地响着。他的脸上水光一片。倏地又仰天大笑,笑着笑着,却渐渐嘶哑,如困兽呜咽。恍兮惚兮间,他喃喃着谁人的名字,于那双荒忽的醉眼深处,再复昔年两心初遇的模样。

长恨入曲,相思化弦,声声道不完物是与人非,泠泠诉不尽生离与死别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5)

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

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6)

第一次遇见《长恨歌》,是在爸爸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里,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古诗。爸爸告诉我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可惜是个悲剧。我最喜欢其中的这几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次遇见《长恨歌》,是在9月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专门去临潼观看《长恨歌》歌舞剧。歌舞剧的舞台非常震撼,场地的中央有个水上表演台,舞台的后面就是骊山。这个歌舞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杨贵妃入宫、第二部分马嵬坡兵变、第三部分唐玄宗思念杨贵妃。

第一部分开场,骊山上繁星点点,月光照在杨贵妃的身上,她在空中翩翩起舞。她撑着一只小船,披着华丽的外衣,非常优雅。舞台上水幕突然升起,杨贵妃享受华清池最美的温泉,于是就有了那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部分开场,叛徒安禄山反动兵变。突然一声响,整个舞台变成了火红色,展示了安禄山他们民族好斗的个性。马嵬坡下,将士们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说的就是那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三部分开始,舞台灯光又变得柔和,唐玄宗在思念他们俩从前的生活。喜鹊为他们搭起了桥梁,使他们再次相聚。我想说的应该就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就是我遇见的《长恨歌》,我很喜欢古诗词,每首古诗各有各的特点,希望大家都一起来了解古诗词。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7)

今天,听了一首很好听的古风歌曲。

《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五色石南叶唱的。

刚刚知道这首歌的渊源,微博上有位妹子求助,她的外公,被查出肝癌晚期,她外公小时候,国文老师考过清朝科举的秀才,教过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他至今还会唱,这位妹子希望有人能按这个曲调进行翻唱,算是对她外公的一种祝福。想看详情的搜索EDIQ的新浪微博。这首歌前面这段就是老先生唱的,王老先生吟唱那一段有种满头华发的李龟年闲坐说玄宗的感觉。一叠曲过,背景一转,俨然是盛唐大明宫,雕栏玉砌,魏紫姚黄,此间少年,漫按管弦,一切都在记忆的初端兀自美好着。

这一大段都是热评,歌曲开头老爷爷慵懒的吟唱真的是扣人心弦。无法言传的美妙与意境,好像带着我去唐代走了一遭。

长恨歌我特意了解了一下。

讲的长安境内。唐玄宗得一女子,女子惊为天人,国色天香,琴棋书画歌舞,样样精通。诗中写道“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玄宗得此女子后,只宠她一人,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才子佳人。皇帝整日笙歌燕舞,常伴佳人左右,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无心朝政。

朝中大臣对此怨声连连。

长此以往,唐末,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和大臣被迫逃离京城。众臣不敢怀怒于天子,只能把心中的怨气撒在女子身上。群臣共同祈求玄宗下令杀掉女子,为了平息眼前众人,只得照做。

女子死于马嵬坡下,首饰散落了一地。玄宗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昔日的爱妃惨死。

战乱平息后,皇帝回到朝中,整日哀伤。

历经山河之后,佳人已然不复。

之后还有许多事情,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我们都认识这女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自古红颜多薄命,我也只能哀叹一声表示惋惜。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啊。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8)

我崇尚爱情,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情与爱的交织,爱情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逐渐成熟,在爱情发展中,相互督促勉励,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轻风细雨。虽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爱情令人神往,但我认为爱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痴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长存的爱情更让人感动。因为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相爱之人互相分离。

幸福无过于相爱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们之间缺少了真情,缺少了爱,让人不时地感到几许悲哀!今日的人们体会不到梁山泊与祝英台那种美丽的凄凉和悲壮,体会不到白蛇与许仙的痴情,体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个人而不遇的失落,无奈;体味不到在人生的一个小站,两颗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时那一瞬间的幸福。而我,经常在细细品味,虽然有时为他们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

但也很难体味出他们为爱痴狂,为爱付出的代价,只希望爱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

生活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也许这些坚贞的爱情已被人们忽视,也许爱情已成为物质交换的工具。但我个人在心灵深处,仍有一汪清澈的爱情之湖。因为我明白,人生短暂,真情可贵,瞬间消失后,千呼万唤也无法回头,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会美好起来。我曾被林黛玉和贾宝钰的缠绵悱恻所感动;为牛郎、织女的深情,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痴情感动的泪流满面,因此,我相信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

我憧憬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荡气回肠的感情,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为爱付出一切,我无怨无悔!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9)

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张爱玲的文笔有些相像,都是繁华里的微尘,带着微凉和绵绵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从上海讲起。这里有着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弄堂;有旁枝错节,如蜂般嗡嗡嘤嘤的流言;也有闺阁,满装的都是女儿的心思。鸽子从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里,从波涛连绵的屋顶飞上天空,穿云破雾。

从这一切里浮出的影子,就是王琦瑶。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就是上海,夜夜歌舞,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大喜总是难免虚张声势,再大的热闹也是一瞬间。从去片厂,照相,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平步青云,最终理所当然的在众人眼光中当了交际花。可一切终究过去,她失去了依靠,成了平安里的一名护士。又经几番纠缠,最终死于他杀。

王琦瑶原是白绢,后来就渐渐写上了字,字又连成了句,成了历史。和吴佩真在一起的日子是没有字的轻盈自由的日子,李主任则给她留下了浓重的墨迹,虽是华丽,却终究让她的一生走上了不归路。李主任的死,是将王琦瑶这段有关青春的历史剪下带走的,剩下的全是混乱不成章节。与康明逊虽是真心诚意,但不得不形同陌路,再从萨沙到老克腊,虽是咫尺之间,却遥如天各一方。

这历史是苦涩而回味无穷的,她爱过恨过,最终只落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在生命最后的几秒钟里,她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在怨恨些什么呢?也许自己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只是风中飘散的柳絮,在时代的风中掉落。

王琦瑶是千千万万的。天生丽质的是爱丽公寓中的王小姐,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以为花好月好,便长聚不散了。等到人事皆非,梦醒了,才知道来不及了。想着过往,沧海巫山的,是曲终人散后没落的王琦瑶。古往今来,多少红颜变叹息。唐时杨贵妃的歌舞再美,最终成了马嵬坡下的空留恨。六朝如梦,鸟只空啼。

我想我渐渐懂了长恨歌的意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本是将错就错,台上的人依依啊啊,百转千回,台下的人欢呼喝彩,皆是逢场作戏。曲终人散,余声绕梁,只剩长恨不息。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10)

书还没看完,不过对作者在长恨歌上的解读却有了不吐不快之感。

看了长恨歌的全部章节,感觉的出来作者是在赞美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真挚爱情,认为他们的爱情立场是平等的,不再是帝王和妃子的关系。以前我读过很多歌颂他们爱情的文字,其中对他们爱情走向悲剧的原因多是归于杨玉环单纯不识政治被人利用。而这本书中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将李隆基对杨家的恩宠解读为其对杨的爱的表示,至于那些奸佞小人的结党造势就在他的意料之外了,不该怪他了。

更甚者,“他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那又怎样?若不是后来的安史之乱生灵涂炭,若不为天下苍生计,谁也没有资格来指责他的不是。这天下是他打下来的……浩浩江山,谁及得上临淄王李隆基的功勋?”不知道言下之意是不是说安史不懂情趣打断了这一爱情佳话的续写?言下之意是江山是他李隆基打下的,所以他的对错别人没资格指责?还提到了天下苍生计,想当初浓情蜜意时怎么没腾个空想想自己的皇图霸业,天下苍生?

而且,“这种决裂是上天的旨意,不允许人弥补。”“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似乎都极力认定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的是天意弄人,命运使然,但真是这样吗?杨玉环一介女流或许真的不知,那作为帝王的李隆基也不懂吗?倘若如此,我真的该怀疑他是不是那个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了。

后来再从头看一遍,才发现作者是拿他和白居易在作对比,女人众多的白居易自是比不上李隆基的“专宠一人”了,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是我提得太高了。那就暂且不提他的对错了。

一直以来,当国家因帝王沉溺女色而衰亡时,评政者总是归罪于“红颜祸水”,这当然是不公平的,毕竟治理国家的是男人,没道理要个女人来帮你揣摩利弊,真要那样男人肯定又要担心是不是又出来个武则天夺权了。

但是作为帝王,在拥有江山的时候去谈爱情,也许应该先权衡一下自己能否有两全的本事,否则就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如李隆基失了美人,国家也由盛而衰。

记得在网上看小说时,有一个由4个不同作家写的帝王爱情系列的言情小说,在读者讨论区里很多人都说其中结局写帝王放弃皇位和爱人远走的那本最好看最真实,甚至有读者断言帝王是不可能专爱一个女人的,那不现实。说的做皇帝的真那么可怜似的,不靠与女人的联姻就不能巩固自己的皇位。当然也不能说一点都不对,毕竟江山美人一般都只能选择其一,想要鱼与熊掌兼得那是很需要些能力的。

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生,在君恩薄如纸的后宫,无疑她是幸运的。同样的,她也更加地悲哀,作为她的三郎“最爱”的女人,到最后她心中的英雄却未能保住她的生命,最终为了“天下苍生”她成了牺牲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不知道她恨的是谁了。

应该说杨玉环的早死也是她的一大幸事,至少她不会知道美人迟暮后她的三郎会不会自己变了心。也许就是因为早逝,成为遗憾,因为最终结局的不可知,他们才最终成就为佳话吧。

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李隆基与杨玉环也不过是君王与妃子的一桩韵事罢了。

长恨歌的心得感悟(篇11)

《长恨歌》,为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两天时间一目十行的读完了。从开初的漫不经心读起,读着,读着,竟然迷了进去,再读下去,开始夜不睡觉。为了看看故事的结尾,从书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为忠实的读者。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经历,渐渐的展现出来。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个上海的繁华的旧梦。

处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流言、传奇还有旧式的繁华而落寂的生活。每一处的景色都写的带着上海的特色,每一处的繁华都是一场最终要收尾的梦。

看完小说,我还是没能明白,这部小说为何要叫《长恨歌》。因为它不过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罢了,不过展现了上海的三个时代罢了,它为何要叫《长恨歌》?

无论为何这样叫法,我还是时时看到惊奇的语句,一丝小小的针刺,触动神经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却不知为何而叹。

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还是那个与她曾经相识相遇并爱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的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家师母;还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

长恨歌心得感悟集锦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长恨歌心得感悟集锦,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1

有人说,《长恨歌》是写政治的,抨击唐明皇的昏庸;又有人说,《长恨歌》是写爱情的,它歌颂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伤的爱情故事。而我读《长恨歌》,感受到的却是极力渲染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后面的白居易的悲伤。

古代男子,年纪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倾向,所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按理说,在这种环境之下的白居易应该是很早就成婚了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士族家庭很罕见的“大龄剩男”,三十多岁都还没有结婚。这个“某种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湘灵。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私底下约定了终生。但是,白居易的母亲却反对他们的爱情,觉得湘灵的门户太低,不是白居易的良配,在“百事孝为先”的古代,一门婚姻没有了父母的首肯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纵然很爱,白居易还是不得不听从了母亲的话。但是作为对母亲的抗议,他多年一直都没有结婚,最后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结了婚。而那个时候,他37岁了,湘灵姑娘则终生未嫁。

有句话说,在文学作品里,写别人就是写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么在《长恨歌》里,白居易极力描写的,不只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更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唐明皇因为被军队的逼迫,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面对这一切,深情的君王却只能够“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此时,白居易大概把自己当成那个悲痛无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母亲。唐明皇是君王,比爱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国家,所以即使心痛,他还是选择了牺牲杨贵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为先”,在母亲与湘灵之间,他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痛苦与怀念,无论是春分桃花,秋雨落叶,双目所睹之物,没有一样不能够不够气他对那个心爱的女子的怀念。据说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他终身都带在身边,“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写人写己,这种惆怅,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够懂吧。

爱情被现实打败了的白居易,苦闷无处可说,他多么想见到湘灵,对他倾诉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能。现实是不能够解决的了,他最后只能寄托于神灵。在《长恨歌》里,他给唐明皇和杨贵妃安排了一次相会,“七月七日长神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并且表达了彼此的愿望,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论人间还是天上,恩爱不觉。但是,他没有像唐明皇那么幸运,他没有能够帮助他的道客,只能够在半梦半醒间,在辗转反侧时,感叹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他应该是羡慕唐明皇的,他爱过,拥有过,轰轰烈烈过,即使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为了爱情,他争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够在漫漫长夜,让思念一点一点把大脑吞噬,痛彻心扉。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是白居易的《夜雨》,写于元和六年,时年白居易四十岁。读了《长恨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读到这句时我会有流泪的冲动,在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里,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此生,再也挽不回。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2

今天,听了一首很好听的古风歌曲。

《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五色石南叶唱的。

刚刚知道这首歌的渊源,微博上有位妹子求助,她的外公,被查出肝癌晚期,她外公小时候,国文老师考过清朝科举的秀才,教过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他至今还会唱,这位妹子希望有人能按这个曲调进行翻唱,算是对她外公的一种祝福。想看详情的搜索EDIQ的新浪微博。这首歌前面这段就是老先生唱的,王老先生吟唱那一段有种满头华发的李龟年闲坐说玄宗的感觉。一叠曲过,背景一转,俨然是盛唐大明宫,雕栏玉砌,魏紫姚黄,此间少年,漫按管弦,一切都在记忆的初端兀自美好着。

这一大段都是热评,歌曲开头老爷爷慵懒的吟唱真的是扣人心弦。无法言传的美妙与意境,好像带着我去唐代走了一遭。

长恨歌我特意了解了一下。

讲的长安境内。唐玄宗得一女子,女子惊为天人,国色天香,琴棋书画歌舞,样样精通。诗中写道“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玄宗得此女子后,只宠她一人,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才子佳人。皇帝整日笙歌燕舞,常伴佳人左右,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无心朝政。

朝中大臣对此怨声连连。

长此以往,唐末,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和大臣被迫逃离京城。众臣不敢怀怒于天子,只能把心中的怨气撒在女子身上。群臣共同祈求玄宗下令杀掉女子,为了平息眼前众人,只得照做。

女子死于马嵬坡下,首饰散落了一地。玄宗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昔日的爱妃惨死。

战乱平息后,皇帝回到朝中,整日哀伤。

历经山河之后,佳人已然不复。

之后还有许多事情,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我们都认识这女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自古红颜多薄命,我也只能哀叹一声表示惋惜。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啊。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3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全诗可以说是写的是李扬的爱情故事,由杨玉环进宫开始,受到唐明皇的专宠,在诗中的最后一节,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

读完《长恨歌》,我们也不应陷溺于爱情至上主义的误区,除了对于李杨真爱故事的由衷景仰外,除了对于杨贵妃的不幸遭遇萌生些感触外,我们更应当对我们今天的爱情观念作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们无法去追慕这种帝王式的艳情故事,但是,我们依然会怀持着一种难抑的感动。是为真情本身,为真爱本身,可以浮云名利,可以生死相拥,可以天长地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真是挚爱之情。真爱只求一件事,那就是紧紧抓住对方的手,任沧海桑田,任尘世变换,也决不松开。我向往真正的爱情,爱情在我心中,有着太多的完美和理想主义,这也是我对“爱情说”感兴趣的原因。

当然,作为一名在校生,我们的经历毕竟还少,我们所追求的爱情大多是理想中的,无法与社会上行行色色的爱情相比,也没资格去评论。显示是残酷的,但只要坚信真爱的存在,灰暗也会尽显其白。总之一句话,爱情是圣洁的,长恨有歌,真爱无价。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4

《长恨歌》这部长篇小说以庞大的空间建构及时间流程,丰富的人物活动叙述了上海的历史,刻画了上海的女性,审视了上海的文化。在这部小说中,王安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突破。看读者们如何书写他们在此书中内心的感悟,分享不同的心情与感受。

近日晚上闲来无事,也无心聊天。搜索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读,被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这个名字吸引,又看了获奖作品的短评,决定就看这部了。小说刚开始是关于上海的弄堂、闺阁、留言、鸽子的描写,虽然文字细腻,描绘得像工笔画,我还是看不起兴趣来。这样的环境描写,粗略看起来啰嗦、冗长,看得人头皮发麻。仔细的体会,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笔力深厚,驾驭文字的能力超强。作者不惜用几章文字来进行环境描写也只不过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以及悲剧的一生进行铺垫。

王琦瑶长得很美,偏偏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这样的女孩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心性高,又有着上海女人的精明,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同学吴佩珍、蒋丽丽的社会关系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当选“上海小姐”以后,不惜给一位高官“李主任”做“金丝雀”。就是这一决定和短短一年的情妇生涯,为她此生的悲剧拉开了序幕。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短暂的生活,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一个雕花箱子,里面装的金条成为王琦瑶在李主任死后物质上的依靠。王琦瑶和李主任之间没有爱情,他们互取所需。李主任看重王琦瑶的青春美貌和单纯,在王琦瑶这里他可以得到放松。王琦瑶看重李主任的权和钱,在这里她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李主任对王琦瑶虽然没有爱情,但是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对王琦瑶承担着责任——他给她留下一箱金条,成为她以后活下去的一个依靠。

康明逊——这是王琦瑶唯一爱过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二房所生,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从小就看到生母受到大房的欺负,也因此学会了生存的技巧。他有生活情调,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却有着致命的弱点——软弱。王琦瑶和他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明知自己不能娶王琦瑶,康明逊还是与王琦瑶暧昧。得知王琦瑶怀了他的孩子之后,没有勇气与家庭决裂,甚至连陪王琦瑶上医院的勇气都没有。王琦瑶怕影响他的名誉,不惜抓有着苏联血统和共产党遗孤背景的萨沙来做替罪羊。为了这个男人,也为了给自己有个依靠,最终,王琦瑶生下了这个孩子,并将她抚养长大。从心底里王琦瑶不恨康明逊,因为她知道自己做过别人的情妇,没有资格正常的嫁做他人妻,也就没有资格怨恨。

与王琦瑶有情感瓜葛的还有一个男人——程先生,这个男人是真正的爱王琦瑶,也有担当。他最先发现王琦瑶的美,并尽力的发掘出这种美。他给她拍照片并推荐给杂志社,还鞍前马后的支持她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当选上海小姐之后,疏远了他,投入有权势的李主任的怀抱。李主任死后,王琦瑶怀了康明逊的孩子之后,生活陷入困境,他尽心尽力的照顾她。就是这样一个真心爱着王琦瑶的男人,王琦瑶对他只有感恩,没有爱。像程先生这样的男人,想要的并不仅仅是王琦瑶美丽的躯壳,他要的是王琦瑶的心。当他知道王琦瑶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在服侍王琦瑶做完月子之后选择了离开。

在独自抚养女儿的艰难日子都过来之后,王琦瑶到晚年却爱上了一个有怀旧情结的年轻人——老克腊。这位老克腊爱上的是老上海的影子,王琦瑶身上正好有着老上海的影子。当王琦瑶提出用金条来换取老克腊陪她渡过余生时,老克腊选择了拒绝。这情形有点像当年李主任用金条来换王琦瑶的青春,可惜王琦瑶想错了,老克腊不是当年的王琦瑶,老克腊始终是一个要融入主流社会的男人,不会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一位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王琦瑶只能感叹:只有靠自己。想要有所依靠的王琦瑶,一生都没有什么依靠。亲情是隔膜的,在她最孤苦伶仃的时候,母亲对她也是一番刻毒的羞辱。辛辛苦苦养大了女儿,女儿对她也不贴心,从小就跟她作对,长大后随丈夫去了美国。或许,唯一看得见的依靠就是那一箱金条,这是支撑她活下去的一个念想和指望。到最后,长脚要抢夺她的金条时,她不顾力量对比悬殊,死死抓住不放,还想把长脚送进监狱,最终让长脚掐死了她。这个女人靠金条而活,最后又因金条而死。

纵观王琦瑶的一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一辈子活在寂寞与回忆当中。她的悲剧是由自身的依赖性和软弱性造成的,她本来可以找个下层小人物过着平淡的.生活,甚至她也可以和真心爱她的程先生结合。这些机会他放弃了,她一辈子都不放弃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看看她后来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与她交往的男人都是些有小资情调却靠吃祖辈产业过日子的人,当然这些人身上也就少不了软弱性,她也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对他们没有过高的奢望,自然也知道这些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想依靠男人这条路行不通,最终想用金条来换取一个男人的陪伴也不可得,悲剧也就到了极点。

小说取名《长恨歌》,可通篇看下来,没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恨在哪里,或许作者是想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人生经历来揭示社会的变迁对一个人的影响。王琦瑶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女人长得不好,容貌上不占优势,自然也就不会依靠美貌来换取自己想要的锦衣玉食和歌舞升平的日子,这些女人相比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平淡的日子,也就容易获得平凡人的幸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人长得不好是悲剧,女人长得太好,又没有用对地方就是更大的悲剧。作者要表达的恨是什么?是王琦瑶的的不独立?还是男人的没有担当?或者是社会变革对一个女人的毁灭?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清楚。

个人感觉王琦瑶被长脚杀死这个结局有些仓促,也不够理想。对王琦瑶来说寂寞、孤苦的活着,靠回忆活着才是最大的悲哀,爱情梦破灭之后,死死守住金条不合情节的自然发展与推进。一些重要的配角最后的下落也没个交待,比如那个对王琦瑶付出一片纯情的乡村少年阿二和萨沙。在前面作者可是花了大气力来写这些配角的,就这样让这两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失踪总是觉得有些缺憾。

有人这样说过,二十世纪写作中文的,有三位女性不得不提:张爱玲、王安忆和安妮宝贝。张爱玲是读过的,安妮也略晓一二,但将这三个人放在一起,总觉得似乎还是有些不妥。开始读王安忆的一些散文和短篇,就觉得这人写东西极其细腻,一读便知是个女人。即使写大历史也是用小女人的笔触,将那血腥味、硝烟味、浓烈得化不开的政治情结都融在细细的、实实在在的文字里。

读《长恨歌》前几部分时,有一种错觉:这是小说吗?莫不是散文吧。很少能在一部并非巨著的长篇里,看到作者对弄堂、流言甚至鸽子着如此之多的笔墨。但读后才体悟到,唯其如此,才能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上海这个繁华之地,才能见识它的宽厚与封闭、高傲和孤独,才能循到王琦瑶们的生活轨迹。难怪她毫不吝惜地占用篇幅去写一件衣服的一针一线。

这部书是写给上海的,写给一个女人或千千万万个女人的。从闺房中普普通通的弄堂女儿,到名噪上海的“沪上淑媛”,再到令人艳羡的三小姐,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如果这样理所当然下去,恐怕就要与张恨水之流的鸳鸯戏文无异了。但命运不会如此地善意,他不会去同情一个不得不让人怜惜的女子,只会毫无偏颇地执行既定的规则。

一个女人,经历了两个时代,在不同的人生无奈地周旋几个男人之间。而她的悲哀在于,她永远是时尚的、不俗的、惹人怜惜的,然后结局便可想而知。阿二、萨沙、毛毛娘舅成了没有结局的结局,再也找寻不来;为她从一而终的程先生死去时不知是否带着一丝牵挂;而她临死看到的几十年前在片场的情景,仿佛是上天的先知先觉,抑或缘定因果。

尤其让我动容的,是王琦瑶四人约定的聚餐。这让我想起《红楼梦》。有人说小资情调太浓了,而恰恰是这以不稳定为大背景的温馨,更为不久的落幕抹上一色难以逃过的阴冷。无声无响,却让人窒息。张爱玲的《金锁记》或《半生缘》也会出现类似的场景,却不会让我联想到宝玉和他的姐姐妹妹们。

从头至尾,王琦瑶都没有老去。我们依稀看到,她依然穿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默默地半倚在半新的沙发上,微卷的额发间露出满是落寞的眼神。用一个不算做传奇的传奇,讲述着她自己的故事,关于女人的,关于上海、繁华和命运的。

尘埃落定,繁华不老。

穷尽半生的情与爱的纠葛,王琦瑶,这个上海的女人,至终也没有实现作为女人那平凡美丽而简单的愿望。短暂的浮华褪尽,年轻时的繁花紧簇便都化为后半生的空虚寂寞。

十六岁的女中学生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第三名,此后便被人称为“三小姐”,而她的人生从此遍洒上了浓墨重彩。被李主任包养进爱丽丝公寓,她深爱着他,但李主任却意外失世。解放后王琦瑶一直靠做护士替人打针而营生。表面日子平平平淡,但内心却依然充满着对爱情的向往。三十岁时遇到了康明逊,明知不可能在一起,却不顾一切的生了孩子,做了单亲母亲。之后遇到了爱她对她无微不至关怀的程先生。但后来程先生被迫自杀,王琦瑶失去了最可靠的底线。女儿长大后,已是知天命的王琦瑶风韵犹存,很多年轻男子都与她很投缘。这时候她竟与女儿差不多大的男子发生了畸形恋。终于有一天,她被家里的小偷掐死,草草结束了外人眼里她悲惨的一生。

故事就以这样的悲惨结局收尾,书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有人会慢慢的细细品味,我们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个标准,是对是错都有各自衡量的标准,但是作者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却是生动立体的,每个人物都活在我们的身体里。而我认为,王琦瑶的一生也只能用痛苦和难安来形容。

王琦瑶是上海的大家闺秀,更是一个美丽的弄堂女人。这就注定她的命运不会是平淡的。她的性格大致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对梦想和感情的追求,另一则是对生活的软弱和妥协。

王琦瑶的一生,不管世俗如何评价,她总是爱她所爱的,只要有爱就会花十二分力气去爱。虽然日子很艰难但她还是很自立的活着,到死,她都没有动过李主任留给她的那一盒金条。

从王琦瑶在片场的经历,房间的那盏灯,那张床和床上死去的女人,却有种莫名的熟悉,像是昨日重现,却想不起是何时何地的九经。是梦?是真?还是一种预示?直到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的那一刹那,看到房间里的那些布置,这情景就好像似曾相识,心里忽然有了一股陈年老事的感觉,是往下掉的。到这个时候她似乎对以前的虚幻意识有了清晰现实的认识,但究竟是真是幻,却还是莫名……

我着迷于王琦瑶,更确切地说是着迷于书中的无数细节,那一种典型的上海思维和上海审美令人为之动容。王琦瑶没有任何所谓的崇高理想,他的一生也无丝毫积极的意义,但就是这样,却令人无法忘怀。王琦瑶这类女子,本是教人怜惜的。她娴静温柔,知书达理,凡事总留有余地,仿佛,她是不是人间烟火的,是花瓶一样的,是教人捧在手心里的月牙泉,是写在纸上的无悔的诗,她有花落一样的安静,花开一样的美丽。

事实上,她就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的心也是完完全全上海弄堂的心。如果你想在她身上,或是《长恨歌》里看到纯粹的美,纯粹的爱,也许免不了的你会失望。《长恨歌》里一切都是现实的,而一切现实都是免不了会让人失望的。

《长恨歌》可以读为是王琦瑶的一段情史,也可以读为是在上海“弄堂文化”的熏陶下,以为远离了时代大潮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的人生命运史。作者惋叹的笔调中,对于这样一位魅力,善良,柔弱而又无辜的女性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文笔,作者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其间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文化”的思考与开掘,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深深的同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渐渐地浸润出了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的感染力。

秋去春来,花落花开,一代人的凋零换来了下一代的萌芽。上海,多愁善感的上海,较小惆怅的上海,一个神秘朦胧却不乏生命与希望的上海,这个城市充斥着无穷无尽的轮回。送走上一辈的遗憾,似乎又引来了新生代的烦恼。这或许就是旧时的上海,就像那些泛黄照片中的景物那样。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5

有一种信念,让人坚持;有一种执着,让人成长;更有一种拼搏,迸射出生命的火花。

轻轻的我翻开一本书――《成长的烦恼》,主人公刘亮从调皮,不务正业变成老师的骄傲。他六岁丧父,跟随母亲改嫁姓刘,在他成绩有所好转时他有失去了疼爱他的母亲。在双亲离世的双层打击下,在继母的冷酷虐待下,他不像命运屈服,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在读书的前几章,我愤怒,我厌恶。

为什么刘亮这么调皮看,让人操心?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差生。我不由想到,现在有多少的学生也正如这时的刘亮一般,有母亲的爱,有家庭的温暖呵护,他们怎么就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感受不到父母的优虑,操心?

之后,我怜惜,我难过。

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失去父母,失去家庭的温暖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面对无限的痛苦,他无法向谁倾诉,只有化痛苦为动力,发奋学习。但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孩子在经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之后,就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醉生梦死。他们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了钱就四处乞讨,有时甚至成为亡命之徒,犯下滔天大罪行。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像刘亮一样的,勇敢的面对挫折?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发奋图强?为什么你们就愿意如此的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你们为何不搏一搏,忘记曾经有过的疼痛,成为生命的强者?

在读到刘亮初高中的学习经历后,我敬佩,我激昂。

刘亮生活贫困,但他却不甘落后,在打工赚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有多少次,他因疲劳过度,营养不良晕倒在工厂里。但他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还行”。我为他的遭遇,为他的坚强流泪,感叹他的人生之苦。可是在我们身旁,还有部分学生下课追逐打闹,上课讲话,睡觉,顶撞老师成为他生活中的全部。真令人痛心!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努力学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即使我们是一颗嫩芽,也要不为暴风雨的冲刷,毅然的探出脑袋张望这个世界。尽管有被摧残,被折断的危险。但是我们都应该坚持,执着,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追求。我们终将成为参天大树。

我爱《成长的疼痛》,刘亮的成长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活中的航灯,指引我的小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长恨歌心得感悟 篇6

疼痛。这是读完王安忆的《长恨歌》的感觉。即使是疼痛,也不是死去活来的痛,也不是痛彻心扉的痛。尽管是逝去的锦绣年华,也不是铺天盖地的锦绣,惊煞众人的锦绣。

王琦瑶,这个本略带点点疼痛的名字。正如书中说的,她的美是有些家常的,是在客堂间里供自己人欣赏的,是过日子的情调。而这种美,最入人心,不然就竞选上“三小姐”,被权倾一时的李主任看中了吗?

也正是因了她这点点滴滴的、乖的美,她也可以烘托这些美似的,有一种温顺得令人疼痛的性格。她是那么乖,以致不明就里就全心信任李主任。

我们平常人总会无端觉得,太美是不好的,似乎在真的有错一般。人美容易招祸,花美容易被折,被人欣赏也被人消耗。长得太好看――外婆在接待心上有伤的她时也这般怜惜地想。正是因为太好看,她那个青春的少女梦才碎得太早。

李主任殉难了,她却是不知的。到外婆家修整,遇上了阿二。那份情是真的、纯的,可正因了它的真、它的纯,而没什么发展。阿二很快路人一般远去了,像没有来过一般。

王琦瑶换了个地方,匿了那些过往。在护士学校学了三个月,干起给人打针的行当。新住进的平安里弄堂的人都当她是个年轻的寡妇。说媒的人上门,对象倒是没找到,严家师母成了王琦瑶的熟人,从她口中,又一次印证了王琦瑶的'好看。还是那种淡淡的耐看的好看。

也是因了严家师母,王琦瑶得以和康明逊时时幽会。可这相守也是短暂的,她爱他,愿意为他做一切,甚至怀了他的孩子。她深知不能和康明逊长长久久的,她还是个情妇。这无疑王琦瑶人生的又一败笔,可她怀着为败笔寻解脱的心思,与中俄混血儿萨沙欢好。

说来萨沙也是爱占女人便宜,罪有应得。他被王琦瑶欺骗是孩子的父亲,萨沙找了医院,带王琦瑶流产,这一计本是成了,可王琦瑶却兀自回来了,第一次流产不成,第二次去流产时萨沙已经逃去苏联了。王琦瑶独自去医院,走到半路女人天性里的温存爆发,折了路,回家。

王琦瑶又成了孤家寡人,怀着身孕去当铺,不料却遇到程先生。再次出现在王琦瑶生活圈里的程先生对怀有身孕的王琦瑶甚好。曾经的好友蒋丽莉也回到王琦瑶的生活圈,只是不多久就得癌症死去了。

微微作为王琦瑶的女儿欣欣然来到这个世界,命运还算好,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嫁了个名正言顺的夫君,去旧金山了。

女儿嫁走了,青春已逝的王琦瑶和一个老克腊勾搭上了。老克腊比她年轻很多,她只求这老克腊能多陪她几年,可仍是不现实的,老克蜡因那个雕花木盒里的财宝和王琦瑶起了间隙。

与老克蜡疏远了,长脚趁机插了进来。长脚总是来照应已是人老珠黄的王琦瑶,初开始王琦瑶还是好奇他何必这般殷勤,最后才晓得他不过是为了钱财。

为了夺雕花木盒里的财宝,长脚把王琦瑶杀害了。故事到此落幕,读者心里却是愤恨难消。死了,这么便死了,锦绣往事,旖旎过往,轻轻地合上了帷幕。追溯前尘,我不由得怨恨起那次“上海小姐”的竞选来,阴差阳错地,王琦瑶就报了名,折折腾腾,和不讨人喜欢的蒋丽莉形影不离,一举被选为“三小姐”,被有钱有权的军官看中,成了他的情妇。

在那个时代看来,当情妇,用军官的钱来填满首饰盒,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不该,没有什么亏欠。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的雕花木盒,也够王琦瑶依托一生。王琦瑶的一生没有婚姻,与数个男人纠缠,不过比为娼好些罢了。从被李主任从背后擒抱住的那一刻起,这一生便毁了。

蒋丽莉不敢相信王琦瑶的选择――受过正规教育的王琦瑶怎么就愿意做了有钱人的情妇了?其实别无选择的,依李主任的权势,依国家的局势,依王琦瑶的性格,一切倒像顺其自然一般。王琦瑶只是无怨罢了,依她的聪颖,也是无悔的。

全书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伤感中,没有盛怒,没有嚎啕,正如王琦瑶每次的哭泣一样,不过怜人怜己罢了。作者只是个旁观者,连名字都是“王琦瑶”“王琦瑶”地叫,从不肯只称作“琦瑶”的。

那是上海大时代风潮中的一个人,是因温顺受时代俘虏的一个人,即便是死了,王琦瑶的魂灵也没有看透人心的绝望,没有离开尘世的不甘。那个灵魂是令人心中疼痛的灵魂,弱小、温顺、淡然。想必这才是传说中令人看一眼就有保护欲的深深内在吧。

个人简介:一个沉默了十九年的梦想家,一个躲在精神世界里的少女。一个不肯将自卑外化的骄傲者。一个功未成、名未就,小步向前的幸福者。倾尽才思遇见你。

长恨歌心得精选


读后感大全专题“长恨歌心得”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经过搜索整理,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呈现“长恨歌心得”。当我们有一些新的感悟和想法时,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习惯,需要慢慢培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恨歌心得 篇1

一生长恨,一曲哀歌。

昔日的“沪上淑媛”,曾经的上海“三小姐”,那荣光与华美的乐章才起了个高亢的初调,竟然就急转直下,戛然而止。那余音似乎还在耳畔,那句号就已画在纸上。一口气读完王琦瑶的一生,心头只觉感慨万千。

王琦瑶的美是特别的,所以前有程先生和李主任,又有阿二和康明逊,最后还有个老克腊,都甘心沉迷其中。王琦瑶的心是骄傲的,所以她让老上海记住了她这个“三小姐”,即使平安里的巷弄再阴暗,她依然固守风雅,让那砖墙掩不住她温和却坚定的光芒。但王琦瑶的命又是凄凉的,所以她成了“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成了动荡时局下的牺牲品,成了别人口中的谈资,最终成了一缕含恨而终的冤魂。

然而却无法因此对她升起什么同情,人们初时的选择终会铺向最后的归途,也只能说是她自己慢慢种下的因,最后结出了那样的果。她虽然有她的处世智慧,但没有一颗足够坚韧的心,一直都像美丽的藤蔓一样缠绕着其他的树木而活,那么风雨降临时,自然免不了飘摇凋零的命运。

但王琦瑶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品质,她的谦逊,她的细致,她的不贪不求,她的安之若素,即便时代变迁,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女孩子身上美好的一部分。若她有来生,我愿那是一曲欢乐颂。

长恨歌心得 篇2

有人说,《长恨歌》是写政治的,抨击唐明皇的昏庸;又有人说,《长恨歌》是写爱情的,它歌颂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伤的爱情故事。而我读《长恨歌》,感受到的却是极力渲染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后面的白居易的悲伤。

古代男子,年纪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倾向,所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按理说,在这种环境之下的白居易应该是很早就成婚了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士族家庭很罕见的“大龄剩男”,三十多岁都还没有结婚。这个“某种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湘灵。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私底下约定了终生。但是,白居易的母亲却反对他们的爱情,觉得湘灵的门户太低,不是白居易的良配,在“百事孝为先”的古代,一门婚姻没有了父母的首肯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纵然很爱,白居易还是不得不听从了母亲的话。但是作为对母亲的抗议,他多年一直都没有结婚,最后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结了婚。而那个时候,他37岁了,湘灵姑娘则终生未嫁。

有句话说,在文学作品里,写别人就是写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么在《长恨歌》里,白居易极力描写的,不只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更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唐明皇因为被军队的逼迫,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面对这一切,深情的君王却只能够“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此时,白居易大概把自己当成那个悲痛无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母亲。唐明皇是君王,比爱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国家,所以即使心痛,他还是选择了牺牲杨贵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为先”,在母亲与湘灵之间,他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痛苦与怀念,无论是春分桃花,秋雨落叶,双目所睹之物,没有一样不能够不够气他对那个心爱的女子的怀念。据说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他终身都带在身边,“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写人写己,这种惆怅,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够懂吧。

爱情被现实打败了的白居易,苦闷无处可说,他多么想见到湘灵,对他倾诉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能。现实是不能够解决的了,他最后只能寄托于神灵。在《长恨歌》里,他给唐明皇和杨贵妃安排了一次相会,“七月七日长神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并且表达了彼此的愿望,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论人间还是天上,恩爱不觉。但是,他没有像唐明皇那么幸运,他没有能够帮助他的道客,只能够在半梦半醒间,在辗转反侧时,感叹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他应该是羡慕唐明皇的,他爱过,拥有过,轰轰烈烈过,即使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为了爱情,他争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够在漫漫长夜,让思念一点一点把大脑吞噬,痛彻心扉。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是白居易的《夜雨》,写于元和六年,时年白居易四十岁。读了《长恨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读到这句时我会有流泪的冲动,在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里,他到底失去了什么,此生,再也挽不回。

长恨歌心得 篇3

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

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长恨歌心得 篇4

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长恨歌这个名字,应该缘于白居易的那首唐诗。白居易的《长恨歌》说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这一早就给王安忆的这部小说埋下了伏笔。悲剧原本注定。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长恨歌心得集锦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长恨歌心得集锦,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恨歌心得 篇1

今天,听了一首很好听的古风歌曲。

《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五色石南叶唱的。

刚刚知道这首歌的渊源,微博上有位妹子求助,她的外公,被查出肝癌晚期,她外公小时候,国文老师考过清朝科举的秀才,教过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他至今还会唱,这位妹子希望有人能按这个曲调进行翻唱,算是对她外公的一种祝福。想看详情的搜索EDIQ的新浪微博。这首歌前面这段就是老先生唱的,王老先生吟唱那一段有种满头华发的李龟年闲坐说玄宗的感觉。一叠曲过,背景一转,俨然是盛唐大明宫,雕栏玉砌,魏紫姚黄,此间少年,漫按管弦,一切都在记忆的初端兀自美好着。

这一大段都是热评,歌曲开头老爷爷慵懒的吟唱真的是扣人心弦。无法言传的美妙与意境,好像带着我去唐代走了一遭。

长恨歌我特意了解了一下。

讲的长安境内。唐玄宗得一女子,女子惊为天人,国色天香,琴棋书画歌舞,样样精通。诗中写道“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玄宗得此女子后,只宠她一人,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才子佳人。皇帝整日笙歌燕舞,常伴佳人左右,二人也倒是两情相悦无心朝政。

朝中大臣对此怨声连连。

长此以往,唐末,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和大臣被迫逃离京城。众臣不敢怀怒于天子,只能把心中的怨气撒在女子身上。群臣共同祈求玄宗下令杀掉女子,为了平息眼前众人,只得照做。

女子死于马嵬坡下,首饰散落了一地。玄宗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昔日的爱妃惨死。

战乱平息后,皇帝回到朝中,整日哀伤。

历经山河之后,佳人已然不复。

之后还有许多事情,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我们都认识这女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自古红颜多薄命,我也只能哀叹一声表示惋惜。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啊。

长恨歌心得 篇2

《长恨歌》这部长篇小说以庞大的空间建构及时间流程,丰富的人物活动叙述了上海的历史,刻画了上海的女性,审视了上海的文化。在这部小说中,王安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突破。看读者们如何书写他们在此书中内心的感悟,分享不同的心情与感受。

近日晚上闲来无事,也无心聊天。搜索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读,被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这个名字吸引,又看了获奖作品的短评,决定就看这部了。小说刚开始是关于上海的弄堂、闺阁、留言、鸽子的描写,虽然文字细腻,描绘得像工笔画,我还是看不起兴趣来。这样的环境描写,粗略看起来啰嗦、冗长,看得人头皮发麻。仔细的体会,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笔力深厚,驾驭文字的能力超强。作者不惜用几章文字来进行环境描写也只不过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以及悲剧的一生进行铺垫。

王琦瑶长得很美,偏偏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这样的女孩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心性高,又有着上海女人的精明,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同学吴佩珍、蒋丽丽的社会关系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当选“上海小姐”以后,不惜给一位高官“李主任”做“金丝雀”。就是这一决定和短短一年的情妇生涯,为她此生的悲剧拉开了序幕。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短暂的生活,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一个雕花箱子,里面装的金条成为王琦瑶在李主任死后物质上的依靠。王琦瑶和李主任之间没有爱情,他们互取所需。李主任看重王琦瑶的青春美貌和单纯,在王琦瑶这里他可以得到放松。王琦瑶看重李主任的权和钱,在这里她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李主任对王琦瑶虽然没有爱情,但是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对王琦瑶承担着责任——他给她留下一箱金条,成为她以后活下去的一个依靠。

康明逊——这是王琦瑶唯一爱过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二房所生,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从小就看到生母受到大房的欺负,也因此学会了生存的技巧。他有生活情调,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却有着致命的弱点——软弱。王琦瑶和他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明知自己不能娶王琦瑶,康明逊还是与王琦瑶暧昧。得知王琦瑶怀了他的孩子之后,没有勇气与家庭决裂,甚至连陪王琦瑶上医院的勇气都没有。王琦瑶怕影响他的名誉,不惜抓有着苏联血统和共产党遗孤背景的萨沙来做替罪羊。为了这个男人,也为了给自己有个依靠,最终,王琦瑶生下了这个孩子,并将她抚养长大。从心底里王琦瑶不恨康明逊,因为她知道自己做过别人的情妇,没有资格正常的嫁做他人妻,也就没有资格怨恨。

与王琦瑶有情感瓜葛的还有一个男人——程先生,这个男人是真正的爱王琦瑶,也有担当。他最先发现王琦瑶的美,并尽力的发掘出这种美。他给她拍照片并推荐给杂志社,还鞍前马后的支持她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当选上海小姐之后,疏远了他,投入有权势的李主任的怀抱。李主任死后,王琦瑶怀了康明逊的孩子之后,生活陷入困境,他尽心尽力的照顾她。就是这样一个真心爱着王琦瑶的男人,王琦瑶对他只有感恩,没有爱。像程先生这样的男人,想要的并不仅仅是王琦瑶美丽的躯壳,他要的是王琦瑶的心。当他知道王琦瑶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在服侍王琦瑶做完月子之后选择了离开。

在独自抚养女儿的艰难日子都过来之后,王琦瑶到晚年却爱上了一个有怀旧情结的年轻人——老克腊。这位老克腊爱上的是老上海的影子,王琦瑶身上正好有着老上海的影子。当王琦瑶提出用金条来换取老克腊陪她渡过余生时,老克腊选择了拒绝。这情形有点像当年李主任用金条来换王琦瑶的青春,可惜王琦瑶想错了,老克腊不是当年的王琦瑶,老克腊始终是一个要融入主流社会的男人,不会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一位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王琦瑶只能感叹:只有靠自己。想要有所依靠的王琦瑶,一生都没有什么依靠。亲情是隔膜的,在她最孤苦伶仃的时候,母亲对她也是一番刻毒的羞辱。辛辛苦苦养大了女儿,女儿对她也不贴心,从小就跟她作对,长大后随丈夫去了美国。或许,唯一看得见的依靠就是那一箱金条,这是支撑她活下去的一个念想和指望。到最后,长脚要抢夺她的金条时,她不顾力量对比悬殊,死死抓住不放,还想把长脚送进监狱,最终让长脚掐死了她。这个女人靠金条而活,最后又因金条而死。

纵观王琦瑶的一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一辈子活在寂寞与回忆当中。她的悲剧是由自身的依赖性和软弱性造成的,她本来可以找个下层小人物过着平淡的.生活,甚至她也可以和真心爱她的程先生结合。这些机会他放弃了,她一辈子都不放弃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看看她后来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与她交往的男人都是些有小资情调却靠吃祖辈产业过日子的人,当然这些人身上也就少不了软弱性,她也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对他们没有过高的奢望,自然也知道这些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想依靠男人这条路行不通,最终想用金条来换取一个男人的陪伴也不可得,悲剧也就到了极点。

小说取名《长恨歌》,可通篇看下来,没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恨在哪里,或许作者是想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人生经历来揭示社会的变迁对一个人的影响。王琦瑶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女人长得不好,容貌上不占优势,自然也就不会依靠美貌来换取自己想要的锦衣玉食和歌舞升平的日子,这些女人相比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平淡的日子,也就容易获得平凡人的幸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人长得不好是悲剧,女人长得太好,又没有用对地方就是更大的悲剧。作者要表达的恨是什么?是王琦瑶的的不独立?还是男人的没有担当?或者是社会变革对一个女人的毁灭?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清楚。

个人感觉王琦瑶被长脚杀死这个结局有些仓促,也不够理想。对王琦瑶来说寂寞、孤苦的活着,靠回忆活着才是最大的悲哀,爱情梦破灭之后,死死守住金条不合情节的自然发展与推进。一些重要的配角最后的下落也没个交待,比如那个对王琦瑶付出一片纯情的乡村少年阿二和萨沙。在前面作者可是花了大气力来写这些配角的,就这样让这两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失踪总是觉得有些缺憾。

有人这样说过,二十世纪写作中文的,有三位女性不得不提:张爱玲、王安忆和安妮宝贝。张爱玲是读过的,安妮也略晓一二,但将这三个人放在一起,总觉得似乎还是有些不妥。开始读王安忆的一些散文和短篇,就觉得这人写东西极其细腻,一读便知是个女人。即使写大历史也是用小女人的笔触,将那血腥味、硝烟味、浓烈得化不开的政治情结都融在细细的、实实在在的文字里。

读《长恨歌》前几部分时,有一种错觉:这是小说吗?莫不是散文吧。很少能在一部并非巨著的长篇里,看到作者对弄堂、流言甚至鸽子着如此之多的笔墨。但读后才体悟到,唯其如此,才能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上海这个繁华之地,才能见识它的宽厚与封闭、高傲和孤独,才能循到王琦瑶们的生活轨迹。难怪她毫不吝惜地占用篇幅去写一件衣服的一针一线。

这部书是写给上海的,写给一个女人或千千万万个女人的。从闺房中普普通通的弄堂女儿,到名噪上海的“沪上淑媛”,再到令人艳羡的三小姐,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如果这样理所当然下去,恐怕就要与张恨水之流的鸳鸯戏文无异了。但命运不会如此地善意,他不会去同情一个不得不让人怜惜的女子,只会毫无偏颇地执行既定的规则。

一个女人,经历了两个时代,在不同的人生无奈地周旋几个男人之间。而她的悲哀在于,她永远是时尚的、不俗的、惹人怜惜的,然后结局便可想而知。阿二、萨沙、毛毛娘舅成了没有结局的结局,再也找寻不来;为她从一而终的程先生死去时不知是否带着一丝牵挂;而她临死看到的几十年前在片场的情景,仿佛是上天的先知先觉,抑或缘定因果。

尤其让我动容的,是王琦瑶四人约定的聚餐。这让我想起《红楼梦》。有人说小资情调太浓了,而恰恰是这以不稳定为大背景的温馨,更为不久的落幕抹上一色难以逃过的阴冷。无声无响,却让人窒息。张爱玲的《金锁记》或《半生缘》也会出现类似的场景,却不会让我联想到宝玉和他的姐姐妹妹们。

从头至尾,王琦瑶都没有老去。我们依稀看到,她依然穿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默默地半倚在半新的沙发上,微卷的额发间露出满是落寞的眼神。用一个不算做传奇的传奇,讲述着她自己的故事,关于女人的,关于上海、繁华和命运的。

尘埃落定,繁华不老。

穷尽半生的情与爱的纠葛,王琦瑶,这个上海的女人,至终也没有实现作为女人那平凡美丽而简单的愿望。短暂的浮华褪尽,年轻时的繁花紧簇便都化为后半生的空虚寂寞。

十六岁的女中学生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第三名,此后便被人称为“三小姐”,而她的人生从此遍洒上了浓墨重彩。被李主任包养进爱丽丝公寓,她深爱着他,但李主任却意外失世。解放后王琦瑶一直靠做护士替人打针而营生。表面日子平平平淡,但内心却依然充满着对爱情的向往。三十岁时遇到了康明逊,明知不可能在一起,却不顾一切的生了孩子,做了单亲母亲。之后遇到了爱她对她无微不至关怀的程先生。但后来程先生被迫自杀,王琦瑶失去了最可靠的底线。女儿长大后,已是知天命的王琦瑶风韵犹存,很多年轻男子都与她很投缘。这时候她竟与女儿差不多大的男子发生了畸形恋。终于有一天,她被家里的小偷掐死,草草结束了外人眼里她悲惨的一生。

故事就以这样的悲惨结局收尾,书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有人会慢慢的细细品味,我们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个标准,是对是错都有各自衡量的标准,但是作者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却是生动立体的,每个人物都活在我们的身体里。而我认为,王琦瑶的一生也只能用痛苦和难安来形容。

王琦瑶是上海的大家闺秀,更是一个美丽的弄堂女人。这就注定她的命运不会是平淡的。她的性格大致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对梦想和感情的追求,另一则是对生活的软弱和妥协。

王琦瑶的一生,不管世俗如何评价,她总是爱她所爱的,只要有爱就会花十二分力气去爱。虽然日子很艰难但她还是很自立的活着,到死,她都没有动过李主任留给她的那一盒金条。

从王琦瑶在片场的经历,房间的那盏灯,那张床和床上死去的女人,却有种莫名的熟悉,像是昨日重现,却想不起是何时何地的九经。是梦?是真?还是一种预示?直到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的那一刹那,看到房间里的那些布置,这情景就好像似曾相识,心里忽然有了一股陈年老事的感觉,是往下掉的。到这个时候她似乎对以前的虚幻意识有了清晰现实的认识,但究竟是真是幻,却还是莫名……

我着迷于王琦瑶,更确切地说是着迷于书中的无数细节,那一种典型的上海思维和上海审美令人为之动容。王琦瑶没有任何所谓的崇高理想,他的一生也无丝毫积极的意义,但就是这样,却令人无法忘怀。王琦瑶这类女子,本是教人怜惜的。她娴静温柔,知书达理,凡事总留有余地,仿佛,她是不是人间烟火的,是花瓶一样的,是教人捧在手心里的月牙泉,是写在纸上的无悔的诗,她有花落一样的安静,花开一样的美丽。

事实上,她就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的心也是完完全全上海弄堂的心。如果你想在她身上,或是《长恨歌》里看到纯粹的美,纯粹的爱,也许免不了的你会失望。《长恨歌》里一切都是现实的,而一切现实都是免不了会让人失望的。

《长恨歌》可以读为是王琦瑶的一段情史,也可以读为是在上海“弄堂文化”的熏陶下,以为远离了时代大潮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的人生命运史。作者惋叹的笔调中,对于这样一位魅力,善良,柔弱而又无辜的女性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文笔,作者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其间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文化”的思考与开掘,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深深的同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渐渐地浸润出了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的感染力。

秋去春来,花落花开,一代人的凋零换来了下一代的萌芽。上海,多愁善感的上海,较小惆怅的上海,一个神秘朦胧却不乏生命与希望的上海,这个城市充斥着无穷无尽的轮回。送走上一辈的遗憾,似乎又引来了新生代的烦恼。这或许就是旧时的上海,就像那些泛黄照片中的景物那样。

长恨歌心得 篇3

公元806年,伟大诗人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传的《长恨歌》,它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曲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盛唐时期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今天晚上,我们要去观赏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了,华清宫外车水马龙,观看场地人山人海,五彩的灯光在闪烁,忽然一片漆黑,演出开始了。

首先一股股彩色喷泉升了起来,它们在哗哗的弹琴,几朵荷花绽放在清波荡漾的水面上,在粉色的荷花中间,有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披着纱裙,犹如仙女慢慢的向水中央漂去,这就是杨玉环,很快又有一位男子出现,长长的胡须,大大的眼睛,他能歌善舞,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位古代帝王不仅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戏曲家、音乐家。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但因为有了杨玉环的出现,从此,他懈怠朝政,整天把时间花费在研究艺术上,杨玉环是一个舞蹈家,因为他俩有着共同的爱好,总是恩恩爱爱,形影不离。这样过了十一年,公元755年有一位威武的将军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的造反,惊破了唐玄宗的春宵花梦,群山中,战火纷飞,皇宫里,丽人逃窜,熊熊烈火燃烧着李隆基的芙蓉帐,也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天子之梦。从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爱不再,大唐盛世走向衰败。李隆基和杨玉环狼狈的逃到了马嵬坡,大家都认为这次的安史之乱是杨家参政造成的,所以逼迫杨玉环走向黄泉,杨玉环无奈,李隆基难舍难分,无情的白绫绕在贵妃身上,在惨淡的月光下贵妃凄美地死去。从巴蜀返回的李隆基支撑不住,就传位儿子,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直都很沮丧、悲伤,他在无限的惆怅与悲怜中梦回蓬莱,与爱妃在仙宫相会。这是多么动人的爱情故事呀!

演出的结尾无数白鸽凌空飞翔,表达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祝愿。

长恨歌心得 篇4

疼痛。这是读完王安忆的《长恨歌》的感觉。即使是疼痛,也不是死去活来的痛,也不是痛彻心扉的痛。尽管是逝去的锦绣年华,也不是铺天盖地的锦绣,惊煞众人的锦绣。

王琦瑶,这个本略带点点疼痛的名字。正如书中说的,她的美是有些家常的,是在客堂间里供自己人欣赏的,是过日子的情调。而这种美,最入人心,不然就竞选上“三小姐”,被权倾一时的李主任看中了吗?

也正是因了她这点点滴滴的、乖的美,她也可以烘托这些美似的,有一种温顺得令人疼痛的性格。她是那么乖,以致不明就里就全心信任李主任。

我们平常人总会无端觉得,太美是不好的,似乎在真的有错一般。人美容易招祸,花美容易被折,被人欣赏也被人消耗。长得太好看――外婆在接待心上有伤的她时也这般怜惜地想。正是因为太好看,她那个青春的少女梦才碎得太早。

李主任殉难了,她却是不知的。到外婆家修整,遇上了阿二。那份情是真的、纯的,可正因了它的真、它的纯,而没什么发展。阿二很快路人一般远去了,像没有来过一般。

王琦瑶换了个地方,匿了那些过往。在护士学校学了三个月,干起给人打针的行当。新住进的平安里弄堂的人都当她是个年轻的寡妇。说媒的人上门,对象倒是没找到,严家师母成了王琦瑶的熟人,从她口中,又一次印证了王琦瑶的'好看。还是那种淡淡的耐看的好看。

也是因了严家师母,王琦瑶得以和康明逊时时幽会。可这相守也是短暂的,她爱他,愿意为他做一切,甚至怀了他的孩子。她深知不能和康明逊长长久久的,她还是个情妇。这无疑王琦瑶人生的又一败笔,可她怀着为败笔寻解脱的心思,与中俄混血儿萨沙欢好。

说来萨沙也是爱占女人便宜,罪有应得。他被王琦瑶欺骗是孩子的父亲,萨沙找了医院,带王琦瑶流产,这一计本是成了,可王琦瑶却兀自回来了,第一次流产不成,第二次去流产时萨沙已经逃去苏联了。王琦瑶独自去医院,走到半路女人天性里的温存爆发,折了路,回家。

王琦瑶又成了孤家寡人,怀着身孕去当铺,不料却遇到程先生。再次出现在王琦瑶生活圈里的程先生对怀有身孕的王琦瑶甚好。曾经的好友蒋丽莉也回到王琦瑶的生活圈,只是不多久就得癌症死去了。

微微作为王琦瑶的女儿欣欣然来到这个世界,命运还算好,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嫁了个名正言顺的夫君,去旧金山了。

女儿嫁走了,青春已逝的王琦瑶和一个老克腊勾搭上了。老克腊比她年轻很多,她只求这老克腊能多陪她几年,可仍是不现实的,老克蜡因那个雕花木盒里的财宝和王琦瑶起了间隙。

与老克蜡疏远了,长脚趁机插了进来。长脚总是来照应已是人老珠黄的王琦瑶,初开始王琦瑶还是好奇他何必这般殷勤,最后才晓得他不过是为了钱财。

为了夺雕花木盒里的财宝,长脚把王琦瑶杀害了。故事到此落幕,读者心里却是愤恨难消。死了,这么便死了,锦绣往事,旖旎过往,轻轻地合上了帷幕。追溯前尘,我不由得怨恨起那次“上海小姐”的竞选来,阴差阳错地,王琦瑶就报了名,折折腾腾,和不讨人喜欢的蒋丽莉形影不离,一举被选为“三小姐”,被有钱有权的军官看中,成了他的情妇。

在那个时代看来,当情妇,用军官的钱来填满首饰盒,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不该,没有什么亏欠。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的雕花木盒,也够王琦瑶依托一生。王琦瑶的一生没有婚姻,与数个男人纠缠,不过比为娼好些罢了。从被李主任从背后擒抱住的那一刻起,这一生便毁了。

蒋丽莉不敢相信王琦瑶的选择――受过正规教育的王琦瑶怎么就愿意做了有钱人的情妇了?其实别无选择的,依李主任的权势,依国家的局势,依王琦瑶的性格,一切倒像顺其自然一般。王琦瑶只是无怨罢了,依她的聪颖,也是无悔的。

全书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伤感中,没有盛怒,没有嚎啕,正如王琦瑶每次的哭泣一样,不过怜人怜己罢了。作者只是个旁观者,连名字都是“王琦瑶”“王琦瑶”地叫,从不肯只称作“琦瑶”的。

那是上海大时代风潮中的一个人,是因温顺受时代俘虏的一个人,即便是死了,王琦瑶的魂灵也没有看透人心的绝望,没有离开尘世的不甘。那个灵魂是令人心中疼痛的灵魂,弱小、温顺、淡然。想必这才是传说中令人看一眼就有保护欲的深深内在吧。

个人简介:一个沉默了十九年的梦想家,一个躲在精神世界里的少女。一个不肯将自卑外化的骄傲者。一个功未成、名未就,小步向前的幸福者。倾尽才思遇见你。

长恨歌心得 篇5

唐朝曾是一个富有色彩的朝代,可是因为一场叛乱且都改变了模样!

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是个风流潇洒的皇帝,他治国有方他在位时唐朝十分的繁荣,正因此才有了开元盛世之说!

杨玉环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十分漂亮当她15岁时真是美若天仙,“一朝选在君王侧”两人落入了爱河,每日的欢歌笑语,饮酒作诗,霓裳羽衣曲拌着杨玉环依韵而舞,仿若天女散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怎能不迷恋她呀!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但是由于安禄山引起了一起叛乱---安史之乱,让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东奔西逃!

逃离的将士们十分痛恨杨家并且并且一再要求让皇帝赐死杨国忠和杨贵妃,这可让唐玄宗为难了,但如果不让杨贵妃死,将士们就不保唐玄宗出逃,在此压迫下 只好顺应形势赐死了杨玉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唐玄宗的安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这美女的一生结束了,唐朝的繁荣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唐玄宗真是“回看血泪相和流”呀!见景思人,见物思人,还让从临邛来的道士把杨贵妃请到梦里来相见,是多么的思念她呀!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朝代的悲剧!

长恨歌心得 篇6

有一种信念,让人坚持;有一种执着,让人成长;更有一种拼搏,迸射出生命的火花。

轻轻的我翻开一本书――《成长的烦恼》,主人公刘亮从调皮,不务正业变成老师的骄傲。他六岁丧父,跟随母亲改嫁姓刘,在他成绩有所好转时他有失去了疼爱他的母亲。在双亲离世的双层打击下,在继母的冷酷虐待下,他不像命运屈服,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在读书的前几章,我愤怒,我厌恶。

为什么刘亮这么调皮看,让人操心?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差生。我不由想到,现在有多少的学生也正如这时的刘亮一般,有母亲的爱,有家庭的温暖呵护,他们怎么就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感受不到父母的优虑,操心?

之后,我怜惜,我难过。

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失去父母,失去家庭的温暖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面对无限的痛苦,他无法向谁倾诉,只有化痛苦为动力,发奋学习。但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孩子在经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之后,就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醉生梦死。他们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了钱就四处乞讨,有时甚至成为亡命之徒,犯下滔天大罪行。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像刘亮一样的,勇敢的面对挫折?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发奋图强?为什么你们就愿意如此的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你们为何不搏一搏,忘记曾经有过的疼痛,成为生命的强者?

在读到刘亮初高中的学习经历后,我敬佩,我激昂。

刘亮生活贫困,但他却不甘落后,在打工赚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有多少次,他因疲劳过度,营养不良晕倒在工厂里。但他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还行”。我为他的遭遇,为他的坚强流泪,感叹他的人生之苦。可是在我们身旁,还有部分学生下课追逐打闹,上课讲话,睡觉,顶撞老师成为他生活中的全部。真令人痛心!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努力学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即使我们是一颗嫩芽,也要不为暴风雨的冲刷,毅然的探出脑袋张望这个世界。尽管有被摧残,被折断的危险。但是我们都应该坚持,执着,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追求。我们终将成为参天大树。

我爱《成长的疼痛》,刘亮的成长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活中的航灯,指引我的小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长恨歌心得 篇7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全诗可以说是写的是李扬的爱情故事,由杨玉环进宫开始,受到唐明皇的专宠,在诗中的最后一节,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于是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

读完《长恨歌》,我们也不应陷溺于爱情至上主义的误区,除了对于李杨真爱故事的由衷景仰外,除了对于杨贵妃的不幸遭遇萌生些感触外,我们更应当对我们今天的爱情观念作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们无法去追慕这种帝王式的艳情故事,但是,我们依然会怀持着一种难抑的感动。是为真情本身,为真爱本身,可以浮云名利,可以生死相拥,可以天长地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真是挚爱之情。真爱只求一件事,那就是紧紧抓住对方的手,任沧海桑田,任尘世变换,也决不松开。我向往真正的爱情,爱情在我心中,有着太多的完美和理想主义,这也是我对“爱情说”感兴趣的原因。

当然,作为一名在校生,我们的经历毕竟还少,我们所追求的爱情大多是理想中的,无法与社会上行行色色的爱情相比,也没资格去评论。显示是残酷的,但只要坚信真爱的存在,灰暗也会尽显其白。总之一句话,爱情是圣洁的,长恨有歌,真爱无价。

长恨歌心得 篇8

我十分的孤陋寡闻。最近才看到这本《长恨歌》。

光是喜欢喜剧的人,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看完之后,一阵郁闷。深觉时光残酷,生命中很多东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么现实,现实得难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满失望。

如果想在作品里找到一个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纯洁善良无暇的女人。那么恐怕是要失望的。里面有的,不过是一群现实的女人。作为女主角的王琦瑶,更是如此。

王琦瑶,一个弄堂里出来的上海小姐。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特别之处,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说那是情爱史,我不赞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强调追求的,一直都不是爱情。她选择某大员,也不过想过一些平顺、舒服的日子。就连最后选择同女儿平辈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遗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对命运妥协,命运安排什么,就接受什么。从没想过争取和抗争。可仍然还是要为命运所捉弄。不由得让人怀疑,命运是不是欺软怕硬?像我们小时候跟老妈要钱。不要,就什么都没有,一要,还得要多点,即使失望,也不过是老妈少给了,一般不会不给。这是不是也是对付命运的方法?哈哈……

吃饭去。无论如何失望,生活却总要继续。这又是另一种失望了……

长恨歌心得 篇9

我崇尚爱情,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情与爱的交织,爱情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逐渐成熟,在爱情发展中,相互督促勉励,成为彼此成长的动力。它不是海誓山盟的大喜大悲,而是生活中的高山流水,轻风细雨。虽然,花前月下,玫瑰芬芳的爱情令人神往,但我认为爱是相知和理解,那些痴情的到徇情化蝶的故事,千古流芳百代长存的爱情更让人感动。因为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相爱之人互相分离。

幸福无过于相爱之人彼此相聚。而今日的人们之间缺少了真情,缺少了爱,让人不时地感到几许悲哀!今日的人们体会不到梁山泊与祝英台那种美丽的凄凉和悲壮,体会不到白蛇与许仙的痴情,体味不出用整整一生等待,相思一个人而不遇的失落,无奈;体味不到在人生的一个小站,两颗心偶然相遇撞出的火花时那一瞬间的幸福。而我,经常在细细品味,虽然有时为他们的爱情感动的泪流满面。

但也很难体味出他们为爱痴狂,为爱付出的代价,只希望爱情真的能是:“在天原做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

生活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也许这些坚贞的爱情已被人们忽视,也许爱情已成为物质交换的工具。但我个人在心灵深处,仍有一汪清澈的爱情之湖。因为我明白,人生短暂,真情可贵,瞬间消失后,千呼万唤也无法回头,只有珍惜此情,一切都会美好起来。我曾被林黛玉和贾宝钰的缠绵悱恻所感动;为牛郎、织女的深情,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痴情感动的泪流满面,因此,我相信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

我憧憬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荡气回肠的感情,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为爱付出一切,我无怨无悔!

长恨歌心得 篇10

第一次遇见《长恨歌》,是在爸爸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里,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的古诗。爸爸告诉我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可惜是个悲剧。我最喜欢其中的这几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次遇见《长恨歌》,是在9月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专门去临潼观看《长恨歌》歌舞剧。歌舞剧的舞台非常震撼,场地的中央有个水上表演台,舞台的后面就是骊山。这个歌舞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杨贵妃入宫、第二部分马嵬坡兵变、第三部分唐玄宗思念杨贵妃。

第一部分开场,骊山上繁星点点,月光照在杨贵妃的身上,她在空中翩翩起舞。她撑着一只小船,披着华丽的外衣,非常优雅。舞台上水幕突然升起,杨贵妃享受华清池最美的温泉,于是就有了那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部分开场,叛徒安禄山反动兵变。突然一声响,整个舞台变成了火红色,展示了安禄山他们民族好斗的个性。马嵬坡下,将士们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说的就是那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三部分开始,舞台灯光又变得柔和,唐玄宗在思念他们俩从前的生活。喜鹊为他们搭起了桥梁,使他们再次相聚。我想说的应该就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就是我遇见的《长恨歌》,我很喜欢古诗词,每首古诗各有各的特点,希望大家都一起来了解古诗词。

长恨歌阅读感悟心得大全5篇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正如第一次读完王安忆写的《长恨歌》,内心的感动久久不能平复,写读后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您是否也在疑问如何构思自己的读后感呢?也许以下内容“长恨歌阅读感悟心得”合你胃口!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长恨歌阅读感悟心得【篇1】

每次读完一本书,总有很多话想说,或者是,想和书中的人物见上一面。

起初,只是略看了书中的前几节,差点中途放弃,只因作者的旁白描写让人觉得琐碎而又理不清思绪,会不知道作者想要告诉我什么。后来,看完了整本,才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作者在小说前面花了很大的笔墨写了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和许许多多的王琦瑶。倘若较真,这几个词不得不说是这本书的关键词。“上海弄堂的感动来自于最为日常的情景,这感动不是云水激荡的,而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这是有烟火人气的感动。”很喜欢王先生对上海弄堂的描写,令人神往,以前看过其他作者对上海生活的描写,但只有先生笔下的上海让人感到真实,仿佛展现在我面前的不是一个个无声的黑白字体,而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笔下的每一件物品,都赋予了生命的力量。细致入微的描写,总会让人不自觉地浮出那一个个具体的画面。作者在书中有多次隐晦的伏笔,如果不看到最后,难以想象在小说前头作者早已安排好主人公王琦瑶的命运。书中的很多话简简单单,其深意耐人寻味。“因此,做什么都需留三分余地,供自己回转身心。而那要做的七分,且是悉心悉意,毫不马虎的”尤其喜欢小说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先生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着历史事件的发生,大场景与小故事结合,水到渠成的舒服。

王琦瑶的一生真是“长恨”的。她是一个美人,而她的错,也恰恰在于她知道自己的美,从此一步错,步步错。因为她的美,她成了家喻户晓的“沪上名媛”,她被朋友推选参加上海小姐比赛,成了小家碧玉的“三小姐”,也因此认识了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李主任,被他包养着,成为爱丽丝公寓里的一个等待的情妇,只是恩爱,并无情义。后来李主任飞机失事,她还是在等待,等到自己失望。回到邬桥,遇上了隔壁家的男孩阿二,王琦瑶所承载的上海气息,打动了这个年轻人对上海的幻想。也让王琦瑶重归上海,她也像普通人一样,人间烟火,平平常常。这段平静且休闲的日子,她遇见了毛毛娘舅,也就是康明逊,王琦瑶明明知道这样的爱情永远不可能,而她选择了当下,就好好享受和他在一起的每一秒,甚至期望着发生奇迹,然而为他生了孩子,康明逊却跑了,成为现代人所说的渣男。王琦瑶放不下的孩子薇薇,也在长大后离开了她,王琦瑶还是一个人,纵使岁月不饶人,王琦瑶还是沉淀着岁月的美丽,依然迷人,她又遇见了与女儿年龄相仿的老克拉,结果也是悲剧的。王琦瑶一生的爱情都是短暂的,她的恨却是长久的,她爱过了三个男人,三个男人却没有给她长久的爱情。王琦瑶又是幸福的,程先生从遇见她,便一直爱着王琦瑶,他们却从未在一起。

王琦瑶的死是悲惨的,死在自己信任的朋友手里,“王琦瑶眼睑里最后的景象,是那盏摇曳不止的电灯,长脚的长胳膊挥动了它,它就摇曳起来。这情景好像很熟悉,她极力想着。在那最后的一秒钟里,思绪迅速穿越时间隧道,眼前出现了四十年前的片厂。对了,就是片厂,一间三面墙的房间里,有一张大床,一个女人横陈床上,头顶上也是一盏电灯,摇曳不停,在三面墙壁上投下水波般的光影。她这才明白,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然后灭了,堕入黑暗。再有两三个钟点,鸽群就要起飞了。鸽子从它们的巢里弹射上天空时,在她的窗帘上掠过矫健的身影。对面盆里的夹竹桃开花了,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帷幕。”

“只有鸽子看见了。这里四十年前的鸽群的子息,它们一代一代地永不中断,繁衍至今,什么都尽收眼底。你听它们咕咕哝哝叫着,人类的夜晚是它们的梦魇。这城市有多少无头案啊,嵌在两点钟和三点钟之间,嵌在这些裂缝般的深长里弄之间,永无出头之日。等到天亮,鸽群高飞,你看那腾起的一刹那,其实是含有惊乍的表情。这些哑证人都血红了双眼,多少沉底的冤情包含在它们心中。那鸽哨分明是哀号,只是因为天宇辽阔,听起来才不那么刺耳,还有一些悠扬。它们盘旋空中,从不远去,是在向这老城市志哀。在新楼林立之间,这些老弄堂真好像一艘沉船,海水退去,露出残骸。”

平安里,流言蜚语,王琦瑶死了,闺阁中,只有鸽群看见。

长恨歌阅读感悟心得【篇2】

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败的气息。故事的写作手法很独特。一点一点地描写,逐渐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象一个个珠子连成的项链。

读后,总体感觉是一个对旧上海往昔情怀、情境的遥望和追忆,虽然描写的是人物的经历、命运,但这命运是渗透在背景中的,是给这背景作点缀的。就象开篇对弄堂的描写——“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主人公王琦瑶曲曲折折的命运便在对往日上海滩文明的描绘中,一步步展开来。故事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从琦瑶豆蔻年华开始,一直到她60多岁被害至死止。

感觉主人公王琦瑶写得并不可爱,一个20年代旧上海的小女子,正当好年华的时候,因命运的缘故辉煌了一次,然后,就堕入无边的黑暗中。仿佛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路瓦栽夫人。

书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瑶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瑶的女儿的女朋友男朋友。也不看重历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

琦瑶的几个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萨沙。除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程先生,其余的都辜负了她。她便在这辜负中坦然地做着女人,最后死于谋财害命。由此画了句号。

琦瑶16岁竞选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妇,李是军政界要员,不久死于飞机失事;程先生是琦瑶的仰慕者,追随琦瑶终生;康明逊是个顾首顾尾的纨绔子弟,给了琦瑶一段没希望的感情,始乱终弃;老克腊是琦瑶女儿一代的男人,给了琦瑶爱的希望,也导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画最成功的,倒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丰满、跃然纸上。“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总是当机立断,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题的。是权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车坐在她身边,身材虽不高大,可那威严的姿态,却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气势。李主任是权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说,说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从和听命。”

“李主任并不问王琦瑶爱吃什么,可点的菜全是王琦瑶的喜爱,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瑶是恬静美丽的,也是坚强的,她的坚强体现在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的不挣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对生命中男性的温柔和体谅。

《长恨歌》里的爱情也是影影绰绰若有若无。似乎只有程先生对琦瑶的爱情是实打实的。如果说王安忆与张爱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写感情态度上的相似了。细致入微的冷静客观,甚至本应该惊心动魄的激情都是冒着冷气的。

长恨歌阅读感悟心得【篇3】

这恨是老电影一样的旧,是有质感的,能顺藤摸瓜的恨;王安忆用一支绚烂的笔,把一个女子四十年的故事写成一首长恨的歌。这歌,也是偃息了霓虹的夜上海,淡淡的,水岔开似的流。这是一个大手笔,而王安忆倾力塑造的都是些些小小的人物,要用一个个点标记出上海这张斑斓图纸的布局美,着实是不易的,而王安忆轻松的做到了,甚至,有点玩味的味道了。她在淋漓尽致的给“王琦瑶”冰清玉骨的同时,把一座孤独的城,一段熨去颜色的历史,浓缩的不露声色,却荡气回肠。

剖析王安忆的笔法,我臆想她该是水样的女子,明眸启齿间,便觉流萤回雪,这样的女子,在她笔下的方块字,是带着江南的香味的,读起来,特别有韵律。她善用排比,也喜欢长短句的结合,因此,每每读的不是诗,但总有诗的淡淡气息。白白的一句话,在她的精心修饰下,就成了潺潺一流水,渺渺一束烟,郁郁一朵花,丝丝一树柳,可读性极强。她像瓷器家,在窑洞里烧自己的青花瓷,摸上去,如同押韵的月光,干净,直抵你心,优美,拂动一切的芳草连天,几乎,可以入梦了。

长恨歌阅读感悟心得【篇4】

翻完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有种自己跟着书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活了一辈子的感觉,如果不是校园里操场上嘈杂的声音告诉我,这是在现实里、在我自己的生活里,我也许真的会以为自己被长脚掐死在黑夜里。就这样,又翻开了《长恨歌》

那时王琦瑶才十几岁,还是女高的学生,单纯、善良、美丽,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到电影棚里试镜进而结识摄影师彭先生,彭先生给王琦瑶拍的照片沪上淑媛让王在上海的小圈子里火了一把。他对王琦瑶的好感与日俱增,建议她参加上海小姐的选拔,王琦瑶成功当选三小姐,彭先生怎么都没想到,正是这三小姐的称号,让她与他的距离越来越远。王琦瑶被李主任包养了,在爱丽丝,王琦瑶是拿自己的全身心爱他,只要能见上他一面,能陪陪她,就能让她像孩子一样兴奋。他给了她一个西班牙雕花盒子,里面装着金条,也许一切早有预兆。李主任死了,他死后,她的生活就像身体失去了骨头,只剩下血肉,酥酥软软的。在这期间,程先生一直在寻找等待王琦瑶

王琦瑶跟随外婆到苏州老家散心,乡间的山水是一副良好的滋补药,她渐渐对生活有了信心。王琦瑶于苏州,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一不小心来到了油菜花园,是朴素中的亮点。老家的阿二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他爱她,她爱怜他,他为了她到上海打拼,她想,到了她该会上海的时候了。毕竟,她是属于大上海的女人。从此,他在她的生命里再也没有了痕迹。阿二是王琦瑶生命中一个匆匆的过客,相遇的一瞬间,给她送去了一缕阳光,带来了温暖。阿二,是她生命中的插曲,路过后,便只能是错过。

回到上海,王琦瑶在平安里胡同开了诊所,结识了严师母和毛毛娘舅。在不停地聚会、吃饭、聊天中,王琦瑶爱上了康明逊也就是毛毛娘舅,他们发生了关系,王琦瑶怀孕了。迫于家庭压力,他离开了她,她本想打掉孩子,但在去医院的路上,她把孩子留了下来。似乎是个自己留下一件财产似的,康明逊走了,她就什么都没有了,唯一剩下的,就是这孩子。

那几年的上海,经济萧条,排队买米时,她偶遇了程先生,记忆虽被时光风化,但还留下斑驳的残角;面庞虽被时间冲刷,却还依旧有那年的风韵。他们相视一笑,为了她,程先生一直未娶。此后的每一天,程先生都来王琦瑶家里精打细算些柴米油盐的小事情,宛然一对恩爱的夫妻。只是程先生从没有在她家留宿过,照顾好她睡觉之后即使再晚也要会自己的家。谁不想就这样一直简简单单下去,就这样,守着一份小幸福,度过余下的几十年。可是,孩子的满月酒上,康明逊被邀请来了,程先生看出了端倪,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他没有办法这样骗自己继续下去,他选择了离开

孩子薇薇逐渐长大,薇薇没有王琦瑶的姿色、气质,是没有打磨过的毛糙的玉石。女儿的成长并没有让王琦瑶轻松下来,反而更多了些麻烦。她要打扮、要时尚,却又不听信王琦瑶的指点,对母亲,是带着些嫉妒的。女儿的朋友张永红倒是天生懂得时尚的精髓,且和王琦瑶是一致的。薇薇嫁人出国后,张永红倒经常来陪她。

这时的王琦瑶已经50多岁了,虽然打扮的大方得体、显得你年轻,但年龄毕竟是经历过年龄的人,身体上怎么会不带有年龄的痕迹呢!她结识了20多岁的老克蜡。在爱情来临时,她逃避,她不敢承认。克服了种种心理障碍之后,爱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她面对的竟是老克蜡的抛弃,理由是她不再年轻了。她试过挽留,也注定只能是徒劳。张永红的男朋友长脚得知王琦瑶有金条,行窃不成,把她掐死在黑夜里。生命条令的最后一瞬间,她想到40年前在片场看到的情景,仿佛是现在的自己

王琦瑶死了,她的死是个悲剧,她的40年生,也是个悲剧。我常常想,如果王琦瑶没有到片场试戏、如果她没有参加上海小姐的选拔、如果他没有认识李主任是不是后面的一切悲剧都不会发生了呢?他会和程先生相爱、恋爱、结婚,然后过着一个平凡女人的生活。可是没有这么多如果,王琦瑶还是王琦瑶,悲剧就是悲剧。书中王琦瑶曾想:她这辈子,要说做夫妻,也就是和李主任了,虽然不是光明正大,倒也是实打实的。她的一辈子,身边停留过很多男人,却没有一个是陪她走到最后的。她不断地爱,得到的确实不断地伤害,当一个个人都离她远去,剩下遍体鳞伤的自己,在孤独中死去。

看完了《长恨歌》,我也像活了一个世纪那么久,令我感慨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还有王安忆对王琦瑶各个阶段生活状态、心里的描写,以及同时代周围人的描写,无论是王琦瑶的哪个年代,还是那个年代的人,王安忆都将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可以说,这本书是一个女人荡荡起伏的一生,也是上海那个年代生活的逼真记录。

《长恨歌》,一个写进女人心坎里的小说,一个微小女人的情感生命,一个时代的记忆变迁。

长恨歌阅读感悟心得【篇5】

两天时间,跳跃式阅读,终于把《长恨歌》看完了。感觉王琦瑶的一生就是在验证一句名言:性格即命运。因为王琦瑶爱慕虚荣,贪恋繁华,所以让程先生在情感的漩涡中越陷越深,致使他人生的悲剧由此拉开序幕。因为王琦瑶的'隐瞒,闺蜜蒋丽莉与她产生嫌隙,她搬出蒋家。正当愤恨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三小姐”的名头无益之际,李主任出现了。

王琦瑶似乎很爱那个军政要人李主任,往后余生,似乎也一直不忘。为什么?真爱吗?我觉得未必。不过是因为大叔级别的李主任可以让她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她的虚荣心可以被填的满满的。和李主任一起的日子充满无奈的等待,看似冷清,但养尊处优,怎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繁华?再后来,时过境迁,主任死了,她回了乡下,可是她怎么能真的耐得住寂寞?即使经济拮据,身无长处,她也要生活在繁华的大上海。她不是水性杨花的女人,甚至她很良善,还有一些优雅。可是,她讨厌娴静。只要可以热闹,谁都可以陪她玩。她的家成了休闲场所。

于是什么毛娘舅舅,年轻的混血儿,包括后来的老克拉,长脚,这些看似与她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竟都演变成她后来生命里举重若轻的角色。她曲折又屈辱地生下了敢做不敢当的毛娘舅舅的孩子,拉上年轻力壮的萨沙顶包,当然后来她接受假装深沉的老克拉的爱恋,也应该和她久做单身女人有关,和人性有关。再后来,长脚谋财害命,王琦瑶死于非命。

设若她安静本分度日,又怎能引狼入室,招来杀身之祸?其实,王琦瑶性格中特别是在情感问题上,太过懦弱被动,另加上她除却穿衣打扮,无甚其他爱好,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她人生悲剧的发生。归根结底,她应该恨谁呢?应该还是她自己吧。当然,时代变迁一定对她有影响。

长恨歌读后感悟通用


被称为“天才”的人物的一生,能给我们以最丰富的启迪。我读的这本书是《长恨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您是否也打算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呢?有请驻留片刻,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推荐长恨歌读后感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长恨歌读后感悟【篇1】

最近读了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一来作品是当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写的,读来觉得信服,二来是被其名字和故事梗概所吸引,可谓是慕名而读。 小说分为三部分,写的是新旧中国交替时期,一个上海弄堂里一名普通而颇有姿色的女性的命运沉浮史。整个小说读来像是一篇篇散文诗,实在佩服作家的才情,可以把中国的汉字组合成如此优美的词句,那些原以为极难表达的场景和细腻情感,在作者的笔下都极其生动传神,且不说故事情节如何,就作品的艺术美感就足以让读者爱不释手,我想实在可以作为写作范本。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并由此形成多重解读。女性的命运主题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中并不罕见。古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她们的命运和心灵世界几乎不被男权社会所尊重和理解,稍微重视一点的有红颜祸水一说,也是臆断而偏执的。这与女性本身重视感情也有关系,这部书的女主人公王琦瑶的悲惨命运就是由与几个男人的感情纠葛而酿成的。一个上海弄堂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女孩,因偶然的机缘结识程先生,并由其推荐参选上海小姐,成为三小姐,因而得以与有妇之夫国民党高官李主任相爱,结局可想而知。后来又与一个大家族的少爷发生恋情,并怀孕,只能说这个男人太懦弱,或是王琦瑶太脆弱。时隔二十几年,女儿已长大成人,王琦瑶也因沧桑而变得更有内涵,也就是旧的味道,最后死于自认为是朋友的年轻人手里。王琦瑶的结局场面是不堪的,从浅层的意义上讲,是她爱错了人,从宏观上来看,王琦瑶的命运是众多弄堂里女性命运的写照,她一直都在努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个人在时代中的渺小和悲哀。 悲剧的美总让人震撼,往往比喜剧来的更深刻和动人,它在给我们呈现一种或历史变迁或人海沧桑的图画时,留下的更多是思考,因为感动。王安忆本人说希望新一轮的阅读,能归回她的初衷。我想实现初衷与否并不重要,文本一旦传播就不再属于作者,而是在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碰撞中产生出无穷意义的可能性,这是作品得以不断增值的重要原因。经典是用来重读的,所以我认为好的书都该重读,常读常新,这也是文学的最大魅力所在吧。

长恨歌读后感悟【篇2】

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败的气息。故事的写作手法很独特。一点一点地描述,逐渐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象一个个珠子连成的项链。

读后,总体感觉是一个对旧上海往昔情怀、情境的遥望和追忆,虽然描述的是人物的经历、命运,但这命运是渗透在背景中的,是给这背景作点缀的。就象开篇对弄堂的描述——“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此刻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主人公王琦瑶曲曲折折的命运便在对往日上海滩礼貌的描绘中,一步步展开来。故事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从琦瑶豆蔻年华开始,一向到她60多岁被害至死止。

感觉主人公王琦瑶写得并不可爱,一个xx代旧上海的小女子,正当好年华的时候,因命运的缘故辉煌了一次,然后,就堕入无边的黑暗中。仿佛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路瓦栽夫人。

书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瑶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瑶的女儿的女朋友男朋友。也不看重历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

琦瑶的几个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萨沙。除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程先生,其余的都辜负了她。她便在这辜负中坦然地做着女人,最终死于谋财害命。由此画了句号。

琦瑶16岁竞选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妇,李是军政界要员,不久死于飞机失事;程先生是琦瑶的仰慕者,追随琦瑶终生;康明逊是个顾首顾尾的纨绔子弟,给了琦瑶一段没期望的感情,始乱终弃;老克腊是琦瑶女儿一代的男人,给了琦瑶爱的期望,也导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画最成功的,倒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丰满、跃然纸上。“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总是当机立断,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题的。是权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车坐在她身边,身材虽不高大,可那威严的姿态,却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气势。李主任是权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说,说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从和听命。”

“李主任并不问王琦瑶爱吃什么,可点的菜全是王琦瑶的喜爱,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瑶是恬静美丽的,也是坚强的,她的坚强体此刻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的不挣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对生命中男性的温柔和体谅。

《长恨歌》里的感情也是影影绰绰若有若无。似乎仅有程先生对琦瑶的感情是实打实的。如果说王安忆与张爱玲相像,可能就是描述感情态度上的相似了。细致入微的冷静客观,甚至本应当惊心动魄的活力都是冒着冷气的。

长恨歌读后感悟【篇3】

搜索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读,被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这个名字吸引,又看了获奖作品的短评,决定就看这部了。小说刚开始是关于上海的弄堂、闺阁、留言、鸽子的描写,虽然文字细腻,描绘得像工笔画,我还是看不起兴趣来。这样的环境描写,粗略看起来?嗦、冗长,看得人头皮发麻。仔细的体会,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笔力深厚,驾驭文字的能力超强。作者不惜用几章文字来进行环境描写也只不过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以及悲剧的一生进行铺垫。王琦瑶长得很美,偏偏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这样的女孩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心性高,又有着上海女人的精明,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同学吴佩珍、蒋丽丽的社会关系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当选上海小姐以后,不惜给一位高官李主任做金丝雀。就是这一决定和短短一年的情妇生涯,为她此生的悲剧拉开了序幕。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短暂的生活,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一个雕花箱子,里面装的金条成为王琦瑶在李主任死后物质上的依靠。王琦瑶和李主任之间没有爱情,他们互取所需。李主任看重王琦瑶的青春美貌和单纯,在王琦瑶这里他可以得到放松。王琦瑶看重李主任的权和钱,在这里她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李主任对王琦瑶虽然没有爱情,但是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对王琦瑶承担着责任他给她留下一箱金条,成为她以后活下去的一个依靠。康明逊这是王琦瑶唯一爱过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二房所生,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从小就看到生母受到大房的欺负,也因此学会了生存的技巧。他有生活情调,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却有着致命的弱点软弱。王琦瑶和他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明知自己不能娶王琦瑶,康明逊还是与王琦瑶暧昧。得知王琦瑶怀了他的孩子之后,没有勇气与家庭决裂,甚至连陪王琦瑶上医院的勇气都没有。王琦瑶怕影响他的名誉,不惜抓有着苏联血统和共产党遗孤背景的萨沙来做替罪羊。为了这个男人,也为了给自己有个依靠,最终,王琦瑶生下了这个孩子,并将她抚养长大。从心底里王琦瑶不恨康明逊,因为她知道自己做过别人的情妇,没有资格正常的嫁做他人妻,也就没有资格怨恨。与王琦瑶有情感瓜葛的还有一个男人程先生,这个男人是真正的爱王琦瑶,也有担当。他最先发现王琦瑶的美,并尽力的发掘出这种美。他给她拍照片并推荐给杂志社,还鞍前马后的支持她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当选上海小姐之后,疏远了他,投入有权势的李主任的怀抱。李主任死后,王琦瑶怀了康明逊的孩子之后,生活陷入困境,他尽心尽力的照顾她。就是这样一个真心爱着王琦瑶的男人,王琦瑶对他只有感恩,没有爱。像程先生这样的男人,想要的并不仅仅是王琦瑶美丽的躯壳,他要的是王琦瑶的心。当他知道王琦瑶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在服侍王琦瑶做完月子之后选择了离开。在独自抚养女儿的艰难日子都过来之后,王琦瑶到晚年却爱上了一个有怀旧情结的年轻人老克腊。这位老克腊爱上的是老上海的影子,王琦瑶身上正好有着老上海的影子。当王琦瑶提出用金条来换取老克腊陪她渡过余生时,老克腊选择了拒绝。这情形有点像当年李主任用金条来换王琦瑶的青春,可惜王琦瑶想错了,老克腊不是当年的王琦瑶,老克腊始终是一个要融入主流社会的男人,不会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一位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王琦瑶只能感叹:只有靠自己。想要有所依靠的王琦瑶,一生都没有什么依靠。亲情是隔膜的,在她最孤苦伶仃的时候,母亲对她也是一番刻毒的羞辱。辛辛苦苦养大了女儿,女儿对她也不贴心,从小就跟她作对,长大后随丈夫去了美国。或许,唯一看得见的依靠就是那一箱金条,这是支撑她活下去的一个念想和指望。到最后,长脚要抢夺她的金条时,她不顾力量对比悬殊,死死抓住不放,还想把长脚送进监狱,最终让长脚掐死了她。这个女人靠金条而活,最后又因金条而死。纵观王琦瑶的一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一辈子活在寂寞与回忆当中。她的悲剧是由自身的依赖性和软弱性造成的,她本来可以找个下层小人物过着平淡的生活,甚至她也可以和真心爱她的程先生结合。这些机会他放弃了,她一辈子都不放弃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看看她后来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与她交往的男人都是些有小资情调却靠吃祖辈产业过日子的人,当然这些人身上也就少不了软弱性,她也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对他们没有过高的奢望,自然也知道这些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想依靠男人这条路行不通,最终想用金条来换取一个男人的陪伴也不可得,悲剧也就到了极点。小说取名《长恨歌》,可通篇看下来,没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恨在哪里,或许作者是想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人生经历来揭示社会的变迁对一个人的影响。王琦瑶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美丽。

长恨歌读后感悟【篇4】

《长恨歌》,为着一份好奇心,我花了两天时间一目十行的读完了。从开初的漫不经心读起,读着,读着,竟然迷了进去,再读下去,开始夜不睡觉。为了看看故事的结尾,从书的中部起我就成了很为忠实的读者。

原来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散文一样的笔法,处处带着作者的成见,一篇篇的相对独立的主题,连缀到一起,成了一部小说。时间跨度是一个人的一生,三重的时代,半个多世纪的回望。人物也是相对独立的成篇,随着女主人公王王琦遥的人生经历,渐渐的展现出来。立足地是上海,仿佛一个上海的繁华的旧梦。

处处看到了张爱玲的影子。流言、传奇还有旧式的繁华而落寂的生活。每一处的景色都写的带着上海的特色,每一处的繁华都是一场最终要收尾的梦。

看完小说,我还是没能明白,这部小说为何要叫《长恨歌》。因为它不过写了一个人的一生罢了,不过展现了上海的三个时代罢了,它为何要叫《长恨歌》?

无论为何这样叫法,我还是时时看到惊奇的语句,一丝小小的针刺,触动神经最深的角落,有所思却不知为何而叹。

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做了芯子的人生,只是一个有权有势的李主任的情人,付出一生的等候的女主人公王小姐,还是那个与她曾经相识相遇并爱她一生而不得的程生生;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的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家师母;还有她的青春的女友的安排。全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

长恨歌读后感悟【篇5】

一生长恨,一曲哀歌。

昔日的“沪上淑媛”,曾经的上海“三小姐”,那荣光与华美的乐章才起了个高亢的初调,竟然就急转直下,戛然而止。那余音似乎还在耳畔,那句号就已画在纸上。一口气读完王琦瑶的一生,心头只觉感慨万千。

王琦瑶的美是特别的,所以前有程先生和李主任,又有阿二和康明逊,最后还有个老克腊,都甘心沉迷其中。王琦瑶的心是骄傲的,所以她让老上海记住了她这个“三小姐”,即使平安里的巷弄再阴暗,她依然固守风雅,让那砖墙掩不住她温和却坚定的光芒。但王琦瑶的命又是凄凉的,所以她成了“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成了动荡时局下的牺牲品,成了别人口中的谈资,最终成了一缕含恨而终的冤魂。

然而却无法因此对她升起什么同情,人们初时的选择终会铺向最后的归途,也只能说是她自己慢慢种下的因,最后结出了那样的果。她虽然有她的处世智慧,但没有一颗足够坚韧的心,一直都像美丽的藤蔓一样缠绕着其他的树木而活,那么风雨降临时,自然免不了飘摇凋零的命运。

但王琦瑶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品质,她的谦逊,她的细致,她的不贪不求,她的安之若素,即便时代变迁,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女孩子身上美好的一部分。若她有来生,我愿那是一曲欢乐颂。

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范例


可能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阅读经历,但总是有那么一段时间对于某本书念念不忘。当我们从王安忆写的《长恨歌》中的一个小情节获得启迪时,当我们把书看完然后学到了很多知识点,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长恨歌》的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呢?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献上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篇1】

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败的气息。故事的写作手法很独特。一点一点地描述,逐渐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象一个个珠子连成的项链。

读后,总体感觉是一个对旧上海往昔情怀、情境的遥望和追忆,虽然描述的是人物的经历、命运,但这命运是渗透在背景中的,是给这背景作点缀的。就象开篇对弄堂的描述——“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此刻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主人公王琦瑶曲曲折折的命运便在对往日上海滩礼貌的描绘中,一步步展开来。故事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从琦瑶豆蔻年华开始,一向到她60多岁被害至死止。

感觉主人公王琦瑶写得并不可爱,一个xx代旧上海的小女子,正当好年华的时候,因命运的缘故辉煌了一次,然后,就堕入无边的黑暗中。仿佛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的路瓦栽夫人。

书中人物不多,都是琦瑶的女朋友和男朋友,及琦瑶的女儿的女朋友男朋友。也不看重历史背景,只是在走女人的心路。

琦瑶的几个男人,李主任、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萨沙。除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程先生,其余的都辜负了她。她便在这辜负中坦然地做着女人,最终死于谋财害命。由此画了句号。

琦瑶16岁竞选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妇,李是军政界要员,不久死于飞机失事;程先生是琦瑶的仰慕者,追随琦瑶终生;康明逊是个顾首顾尾的纨绔子弟,给了琦瑶一段没期望的感情,始乱终弃;老克腊是琦瑶女儿一代的男人,给了琦瑶爱的期望,也导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画最成功的,倒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丰满、跃然纸上。“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总是当机立断,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题的。是权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车坐在她身边,身材虽不高大,可那威严的姿态,却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气势。李主任是权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说,说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从和听命。”

“李主任并不问王琦瑶爱吃什么,可点的菜全是王琦瑶的喜爱,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瑶是恬静美丽的,也是坚强的,她的坚强体此刻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的不挣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对生命中男性的温柔和体谅。

《长恨歌》里的感情也是影影绰绰若有若无。似乎仅有程先生对琦瑶的感情是实打实的。如果说王安忆与张爱玲相像,可能就是描述感情态度上的相似了。细致入微的冷静客观,甚至本应当惊心动魄的活力都是冒着冷气的。

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篇2】

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张爱玲的文笔有些相像,都是繁华里的微尘,带着微凉和绵绵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从上海讲起。这里有着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弄堂;有旁枝错节,如蜂般嗡嗡嘤嘤的流言;也有闺阁,满装的都是女儿的心思。鸽子从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里,从波涛连绵的屋顶飞上天空,穿云破雾。

从这一切里浮出的影子,就是王琦瑶。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就是上海,夜夜歌舞,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大喜总是难免虚张声势,再大的热闹也是一瞬间。从去片厂,照相,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平步青云,最终理所当然的在众人眼光中当了交际花。可一切终究过去,她失去了依靠,成了平安里的一名护士。又经几番纠缠,最终死于他杀。

王琦瑶原是白绢,后来就渐渐写上了字,字又连成了句,成了历史。和吴佩真在一起的日子是没有字的轻盈自由的日子,李主任则给她留下了浓重的墨迹,虽是华丽,却终究让她的一生走上了不归路。李主任的死,是将王琦瑶这段有关青春的历史剪下带走的,剩下的全是混乱不成章节。与康明逊虽是真心诚意,但不得不形同陌路,再从萨沙到老克腊,虽是咫尺之间,却遥如天各一方。

这历史是苦涩而回味无穷的,她爱过恨过,最终只落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在生命最后的几秒钟里,她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在怨恨些什么呢?也许自己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只是风中飘散的柳絮,在时代的风中掉落。

王琦瑶是千千万万的。天生丽质的是爱丽公寓中的王小姐,长得好其实是骗人的,又骗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以为花好月好,便长聚不散了。等到人事皆非,梦醒了,才知道来不及了。想着过往,沧海巫山的,是曲终人散后没落的王琦瑶。古往今来,多少红颜变叹息。唐时杨贵妃的歌舞再美,最终成了马嵬坡下的空留恨。六朝如梦,鸟只空啼。

我想我渐渐懂了长恨歌的意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本是将错就错,台上的人依依啊啊,百转千回,台下的人欢呼喝彩,皆是逢场作戏。曲终人散,余声绕梁,只剩长恨不息。

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篇3】

这本书前面大部分是写景的,不得不佩服作者描绘的真好,如果不喜欢阅读的风景类的,就很容易弃书的,还好我坚持看完了,因为不想看到四分之一就不看了。

王琦瑶一个美人,有追求者当然正常,第一个为她照相的程先生,对她的爱是尊重的,也是我比较敬佩的角色,在女主怀孕无助时帮助她,直到生下孩子。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永远都不能拥有王琦瑶的爱,选择了终身未娶!

军官李主任给了王琦瑶想要的的,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虽然是个见不得人的妾,但他们才算的上是正真的夫妻了吧,但是因飞机失事遇难……

王琦瑶结识了没落的旧式大户人家的子弟康明逊,经过反复的试探之后,两人终于接纳了彼此。但康明逊却不能将王琦瑶所盼望的东西交付给她,他们同样生活在没有将来的绝望之中,但我觉得他也是最不负责任的一个男人,和王琦瑶有了孩子确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担当而是选择了逃避!

老克腊我一个不能理解的人,一个那么年轻的人,会喜欢上长辈年纪的王琦瑶,想着和她在一起,得知王琦瑶的故事之后又没有了勇气,又变成了第二个康明逊!

女儿薇薇也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幸福离开自己的母亲,同男友前往美国后再无音讯。就算和母亲百般的不合也不应该如此。

张永红薇薇的女友变成了王琦瑶的女友,可笑的是王琦瑶最后被她的男友杀害,是为了自己的金条,真是交友不慎。从此上海的三小姐就此魂归恨离天!

造成王琦瑶悲剧本身的我想不只是她自己本人,她的母亲从小对她态度不好,父母对她像是可有可无的人,所以她宁愿在朋友家。当然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她渴望过上好日子,最终兜兜转转还是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唏嘘。

我想一个人长的美不是她的错,长的好看的人追求者多也是很正常的,但美人更应该自重自爱,让自己活的有尊严,老的更体面!

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篇4】

这恨是老电影一样的旧,是有质感的,能顺藤摸瓜的恨;王安忆用一支绚烂的笔,把一个女子四十年的故事写成一首长恨的歌。这歌,也是偃息了霓虹的夜上海,淡淡的,水岔开似的流。这是一个大手笔,而王安忆倾力塑造的都是些些小小的人物,要用一个个点标记出上海这张斑斓图纸的布局美,着实是不易的,而王安忆简便的做到了,甚至,有点玩味的味道了。她在淋漓尽致的给“王琦瑶”冰清玉骨的同时,把一座孤独的城,一段熨去颜色的历史,浓缩的不露声色,却荡气回肠。

剖析王安忆的笔法,我臆想她该是水样的女子,明眸启齿间,便觉流萤回雪,这样的女子,在她笔下的方块字,是带着江南的香味的,读起来,异常有韵律。她善用排比,也喜欢长短句的结合,所以,每每读的不是诗,但总有诗的淡淡气息。白白的一句话,在她的精心修饰下,就成了潺潺一流水,渺渺一束烟,郁郁一朵花,丝丝一树柳,可读性极强。她像瓷器家,在窑洞里烧自我的青花瓷,摸上去,如同押韵的月光,干净,直抵你心,优美,拂动一切的芳草连天,几乎,能够入梦了。

《长恨歌》是王安忆烧制的艺术,提名为浅浅的印象美。说它浅浅,那是因为它的文字轻盈,不是浓稠的云劈头盖脸的拥着你,仿佛是披在你鼻翼的一层氧气;说它具有印象美,是王安忆下笔从不写尽万物,她只聪明的揭示你一点点,剩下的,就需读者的想象,她把一个山坡的鲜花剪下一个残缺的角,送给你,待你自我体会个中的情意。当然,我从中读出了迤逦的味道,左右逢源的文字,顺畅的把故事娓娓道来,写了山,写了水,写了上海,写了上海的变迁。

王琦瑶这类女子,总是叫人怜惜的。她娴静温柔,知书达理,凡是总留有余地,仿佛,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花瓶一样的,是叫人捧在手心里的月牙泉,是写在纸上的无悔的诗,她有她花开一样的美丽,也有她花落一样的安静。我感觉,她是生错了年代的千年前的那一叹,她本该有她的金风玉露,她有她的未来向她招摇,可是不,她生在了沪上,偏逢在时代的分水岭,那么阴暗的关系网硬生生地把她捆着,那么多诱人的华丽的把她熏着,将她推入了畸形的地步,乃至之后,她已不再是多少年前,仿佛看透了一切的那个王琦瑶了。

长恨歌读书心得范文【篇5】

女人是首歌,唱出了时代的旋律,唱出了桑海的变迁,更唱尽了人世间的种种爱恨情愁。可她们却从来都不是时代的主题,她们只是主题中的背景音乐,千年不变的历史主题却不停地切换着时代的背景旋律。女人就犹如历史的胶片一张张地定格,却又一张张地尘封,直到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沉淀,只有回忆还在继续着她们的故事。

纵然是妖娆美艳至极的夏姬也无法主宰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或许沉魂西湖水底的游鱼永远都无法明白为什么那个让自己沉淀西子湖底的绝世美女却只能是诸侯争霸的工具呢?荒凉大漠,渐行渐暗的余晖映不出塞外美人的袅娜多姿,望不尽的漫漫长路,哪里才是这位千年美女的真正归宿呢?寒宫冷月下那抹柔软的倩影,不是天上飘逸的彩虹,划出的是一道道长长的相思之痕,永远都无法抹平!

数不完的故事是读不尽的红颜悲剧,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王琦瑶是这些千千万万薄命红颜中的一个,是极普通的一个,却又是不平凡的一个,她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城市的代言。王安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女人的悲剧命运,更是千年历史中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自古红颜多薄命!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惜春常怕花开早,真正的王琦瑶只属于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解放后的天空已经不是她所能看懂的神话故事,因为那只是一片人去梁空的虚无。王安忆笔下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那个风起云涌的旧上海所演绎的,演绎着王琦瑶的似水流年。

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片厂这一切的开篇场景,气势恢弘,这也是王安忆笔法独特之处。或许这些都是旧上海最平凡的生活碎片,作者重拾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只为迎接一个人物的出场,一个极富旧上海滩精华的王琦瑶,她是旧上海生活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当年的上海滩,光彩四射的霓虹灯伪装着这座城市的虚荣,也同样包藏着无比虚荣的心,她们都披着一件极其华丽的外衣,刺痛着旁观者的眼睛,始终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安忆的过人之处在于她透过了这层外衣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上海,她看透了这座城市的底蕴,并成功塑造了一个真正的上海女人,有血有肉,有着女人的那种万种风情,她是真正读懂了一个女人的心,更重要的是她把王琦瑶作为一个上海女人的那种虚荣包装得近乎完美。上海小姐,沪上淑媛,都市交际花,时代的青春偶像,这些无与伦比的光环给了她想得到的一切,但也就是这些耀眼的光环套住了这个青春少女的命运轨迹,她的一切看起来好象都是蒋丽莉,程先生等为她设计的,可真正主宰命运的是王琦瑶她自己。

最让人感触的是爱丽丝公寓,那是上海繁华都市里难得的一片宁静之地,那里的天空是朦胧,爱丽丝是曾经驰骋上海滩的交际花的临时归宿。王琦瑶也就这样糊糊涂涂而又理所当然地在爱丽丝公寓的生活,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或许她自己也无法预见会有这么一步,她也没有能力预见,因为此时她的命运是被李主任掌握着,这也是无数女人的悲哀:自己的命运是别人的!爱丽丝公寓的生活是单调的、孤独的、空虚的,在那里王琦瑶唯一能做的就是望尽天涯无归路的等待,等待那棵她要依靠的树,她知道只要攀附在这棵树上就可以为自己遮风挡雨了。在别人看来王琦瑶好象什么都有了,其实她除了拥有那栋空虚的爱丽丝公寓外什么都没有,李主任都只能是千年大等一回的拥有。真正的那个有血有肉的王琦瑶已经死去。爱丽丝看上去是一栋温情的公寓,其实它是一座女人的坟墓。

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金钱、虚荣冲击着这个时代的底线,几乎每个人都在这个物欲泛滥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但其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坞桥的阿二,虽然他只是漫长故事中的一个过场人物,可有可无,可有就是因为他的存在让我们还有勇气去寻找那个年代的足迹,至少我们还能在黑暗的夜空中看见一颗发出亮光的星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美,纯净如水的感觉,就像来自大山深处的清泉,没有污秽,只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也许只有他才能给王琦瑶诠释玉容寂寞旧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真谛。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切的繁华,一切的虚荣,所有的风情万种都已成过眼烟云,没有昔日的繁华。解放后王琦瑶要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纵然她有不老的容颜但是心是会老的,毕竟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她了。依旧喜欢热闹的派对,激情的舞会,可是她已经不是主角了,无情的岁月已经偷偷地把一个有心人变成了旁观者,无法想象当年叱咤风云的上海交际花会被冷落在这个城市的角落。

每天独守空房,望着那些漆着过时颜色的箱子,里面锁着自己尘封的记忆,也锁着她一生中唯一的财富过往的岁月!而今她只能在那些旧箱子中找到一个女人的虚荣,纵然已成往事,可是又有几人能读懂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受呢?这是一个女人的命运,也是一群女人的命运。

王琦瑶这一形象成功塑造于王安忆细腻的笔法和丰富的感情基调,虽然她笔下的上海没有张爱玲的那种无尽的悲凉。旧上海有许多说不完的故事,可是却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讲好几件旧上海的故事,但王安忆做到了,她说出了长恨歌的恨,也唱出了长恨歌的歌。

纵观全篇,太多的光芒也掩盖不了那些零星的败笔,我们不要求完美,但每个人都向往完美。人们都说:王安忆最大的成功在于以冷静的旁观角度叙述了这份实在的,透之骨髓,挥之不去的苍凉。其实不然,漫长的故事中我们看不到一句从主人公口中说出的话,所有的对话都是通过作者加工后转述给读者的,这样就造就了一种思维、意境的绝对化。不管多么先进的矿泉水制造技术也加工不了纯正山泉的味道。我想文学创作亦然如此。王安忆最大的败笔在于用散文式的思维去驾驭小说的感情建筑。

王安忆还有一失败之处在于落花这一环节的构思。王琦瑶是被长脚因财而杀死的,这似乎来得有点太戏剧化、太不可思议,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作者是想通过王琦瑶的死来加强故事的悲剧效果,以突出她命运的悲凉,也为了和开篇时片场的一幕相呼应。可是对这样一部宏篇巨着,这一死或者这一死法却远没有达到死该得到的悲剧效果就像《红楼梦 》中,林黛玉的死永远是一个争议,或许我们更愿意接受玉带林中挂的结局而不是积病而亡,这样才能体现真正的悲剧色彩。这天真的一死,把王安忆亲手塑造的王琦瑶草率地离去,同时也草率地给自己的着作画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回顾王琦瑶的一生,其间充满了跌宕起伏,画满了悲剧色彩,她的命运好象一直被男人左右着,或许有人会认为是时代主宰了她的命运,可是真正能主宰她命运的是她自己,只不过她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命运跳出历史为她们设计好的轨迹,这是她的悲哀,也是所有女人的悲哀!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稍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锈帘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关于长恨歌读后感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与看法。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作品读后?以下的长恨歌读后感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

长恨歌读后感 篇1

冲着茅盾文学奖来的,果然没有让人失望,看之前,先百度了作者,百度了同名改编电影,我是在电影先入为主的影响下,带着演员的外形,深入到了作品的品读,一个女人在特定时代下的一生,王绮瑶是怎样一种女人呢?自恃清高,却总总遇人不淑,一而再的错过一个对他执迷不悟的程先生,两个人都是悲惨的结局,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似乎很熟悉,我们周围总能听到,或是知道有这么一两个这样的人,怎么说呢,我是觉得这两个人在感情上的命运似乎与时代并不是特别息息相关,程先生可惜了,但是王绮瑶却让人读后有种自作自受的感觉,如果没有那么虚荣的去选美,如果没有被李先生的钱权所打动,如果没有爱上不值得爱的人,如果好好用心养育女儿与之建立良好的母女亲情,如果不去奢望自己依然风采依旧,如果……我可能觉得一个女性在哪样一个时代,其实也是可以不把自己过得这么让人嫌弃的,一个活在虚荣崇拜的幻境里,不知道清醒努力去生活的女人也许不值得同情,她的结局就是最终的答案……

长恨歌读后感 篇2

王琦瑶

读完了《长恨歌》,我的两大感受,一是红颜薄命,二是事有始终。“红颜薄命”,薄的不是命,而是这命福;“事有始终”,看的不是果,而是这种。

王琦瑶是个了不得的女人。但凡和她有过深入交往的男人几乎都会喜欢上她。从一开始的程先生、李主任,到后来的阿二、康明逊、萨沙、老克腊。但这些和她有过情感纠葛的男人又都无一例外的离开了她。

回顾王琦瑶的一生,都是与男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连她最后的死去,也是与一个和她并无多大情感瓜葛的男人有关。这不得不让人觉得她是个风流成性的女人,倒也让她这“上海小姐”做得名副其实了。

王琦瑶是个为爱痴狂的女人。她一生中遇到了六个男人,这让人摸不清到底哪一个才是她最爱的。对于追求者,她似乎是来者不拒。都能在这些男人身上找到她要的温存和依赖。她甚至可以为了爱,不求名分和许诺,只要眼前的陪伴与关怀。这是有点得过且过的意思,但也恰是在这得过且过里,可窥探出作为一个女人的她,终其一生所求的不过只是一份安稳踏实可以依靠的爱。但王琦瑶毕竟又是个特殊的女人。红颜薄命的定数注定了她的命福短浅,让她这一生在寻求爱的过程里,循环往复,得而复失。

王琦瑶又是个聪明的女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她懂得了随遇而安。在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里,她不随大流,懂得如何保持自己作为女人的独特魅力,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她最摄人心魄的地方,带有一种自知之明的味道。

在王琦瑶前半生繁华似锦的岁月里,她遇到了名利权贵的李主任。毕竟年纪尚轻,她对未来有着无限希望和幻想。所以当她在李主任这权力象征的追求者面前,虽是因为畏惧而顺从,但也是因为对爱富有浪漫的憧憬,所以尝试。更何况那时候的她已是个家喻户晓的上海名媛。自古英雄配美人,怎么做也不会错的。当然,这其中也是藏着些作为女人的心高气傲和义无反顾在的。直到李主任失事去世,身份陡然转变的王琦瑶又依次遇到了阿二、康明逊、程先生、老克腊这些男人。正是这些男人将她那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人生信念步步扎深。

而与王琦瑶交往过的这六个男人,身处的时代、社会地位、学识经历都是不同的,但他们却都能在她身上寻到自己要的那温柔乡和梦中情。虽然也无一例外的都是黄粱一梦,但因为他们那梦中情人不是别人,正是这王琦瑶,所以也是不枉此生的。

王琦瑶看似糜烂无度,一生荒唐。但从她的衣食住行里却能看出她是个捉得住细节,懂得过活的女人。虽然被男人再三地抛弃让她变得谨慎,但再遇到爱时,她仍能以诚相待,奋不顾身。甚至比年轻时更能豁得出去,看得明白。

只可惜多情总被无情伤。王琦瑶的爱情总是让她始料不及,来了又走。一句红颜薄命,是否真的可将其说尽?

王琦瑶死前眼睑里最后的景象是摇曳不止的电灯。这让她想起四十年前的片厂。而我在想,倘若她王琦瑶四十年前谢绝了吴佩珍的邀请没有去片厂,没有结识那位让她试镜的导演,没答应程先生帮她拍照,没参加上海小姐的竞选,她是否就可以像上海弄堂里那些普通的女人一样,过着最平凡却是最实在的生活?

王琦瑶一生的故事,要从她生活在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说起。那时的上海是摩登的代名词,是座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不夜城。多少男人想要在此安身立命,干出一番大事业;多少女人期盼在这里享受繁华,寻一位王权富贵。

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里的女儿。上海是生她养她的地方,这里充满着的时尚气息,培养了她作为一名女性,对美的关注与追求。也将那作女人的风情刻到了她的骨子里。尽管在那个生活艰苦,穿着简朴的五六十年代里,使她仍能保持着一股女性的魅力。虽是不经意的,却还是能叫人辨得出。再到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日子里,人们的生活又渐趋多元与时尚起来。王琦瑶“上海小姐”的头衔又再一次被人们提起。在一场场的舞会派对里,她仿佛又回到了四十年前。只是岁月留痕,此一时不如彼一时。那时候的王琦瑶是舞会的芯,现在的她只是这舞会的影。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她,也是时代改变了她。

四十年的光阴,让王琦瑶体会了浮华与平淡。但四十年代的上海毕竟是特别的,繁华的。它骨子里带有一种天生的贵气。虽然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它一下子由贵气变得普通,但它的骨子里多少是藏着些不甘的。可它又不得不接受现实,只好将这一切的不安分往嘴里咽,往肚里藏。待时机一来,便又是一番大变动。而生活在这里的王琦瑶自然也不例外。

王琦瑶一生看似放荡不羁,却是个最不自由的女人。她的所作所为是那么的偏离常规,却也逃不出世俗伦理的束缚,并在这边缘如履薄冰,艰难行走。

从被包养到成为弃妇开始,王琦瑶这一生的结局似乎就只能是不幸的。没有洗心革面,重新开始的机会。连她的外婆也认为,因她开错了头,再拗过来就难了。即使再开了头,到底比不上那开头了。

后来,王琦瑶又遇到了康明逊。但有介于她的身份,康明逊最终没有正视过这份感情,即使她生下了孩子,也没有想过给她一个名分。虽然康明逊有过抗争的念头,但也只是惊鸿一瞥的闪现,不作数的。

在那个已讲求男女平等的社会里,的确是为女性赢得了尊重,但始终还是没有做到男女人格和地位的平等。像李主任这样的达官显贵可以妻妾成群,有理想抱负的男人可以放弃日夜陪伴他的女人,不满眼前寻求解脱的男人可以抛弃与他同床共枕的女人。而变成弃妇的王琦瑶却始终得不到男人的宽慰与相伴。男人可以对女人始乱终弃,女人却难以得到男人的一生相守。男人想在女人身上寻求贪婪和欲望的满足,女人却想要在男人身上求得依恋与陪伴的希望。

《长恨歌》记录的是王琦瑶的一生,唱的却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哀歌。世俗让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滋长,让女人的小女人眼光蔓延。说不清谁对谁错。时代是在进步的,人也是在进步的。值得肯定的是,我所处在的这个时代的新女性,的确是要比那时候变得独立有思想得多的了。

都说王琦瑶和阮玲玉很像,那我就用张曼玉主演的电影《阮玲玉》的主题曲《野草闲花风春生》的歌词,来作为我对王琦瑶这一生的总结吧: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怎受得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仇海,辛酸难捱;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长恨歌读后感 篇3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骊山。骊山本就是多故事的地方,相传女娲补天时就是在骊山挑选的五彩石;幽王也在此为博美人千金一笑烽火戏诸侯。而唐明皇李隆基,也在此遇见了改变自我一生命运的人——杨玉环。

那时李隆基还是一代明君,只是陪着爱妃武惠妃来养病而已,而杨玉环,也仅仅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那时的惊鸿一瞥,就已为日后埋下祸端。一见倾心,爱恋的情绪在心里日夜疯长。

武惠妃最终在病魔的纠缠下解脱,玄宗痛失爱妃,悲哀绝望之时,他想起了骊山脚下,那天生丽质的杨姑娘。可那时,玉环已在他的亲生儿子寿王怀中巧笑嫣然,应对自我的儿媳,他定是犹豫了许久的罢。道德与情感间,他定是辗转反侧了许久的罢。那样的爱,即便在此刻也是要遭受冷嘲热讽的,更何况在当时了,更何况他李隆基还是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明君。

终究是情难自禁,情难自禁,他不顾外人如何言语,将那“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玉环夺了来。夜深人静时,在她面前,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不是抢了自我儿子妻子的父亲,他只是她的三郎。一个情意绵绵的三郎,一个只属于玉环的三郎。

或许正是这样的平淡,才让玄宗对玉环刮目相看,才让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才有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荒淫无度,才有了“姊妹兄弟皆列士”“不重生男重生女”。玉环玉环,既是情人又是知己,故有伯牙摔琴谢子期,今有隆基作鼓伴环舞。

“从此君王不早朝”,终究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安史之乱爆发了。她如此爱她的三郎,如何舍得他去亲征,他可是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呵!所有爱恋,所有痴缠,在那一刻变作了“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凄凉绝艳。眼睁睁的看着心爱的人死去,该是何其的残忍,何其的心痛,却也只能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可玉环却似当真怨他一般,竟然“魂魄不曾来入梦”,一次,都没有。

以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简单甜蜜,这不属于天家的简单甜蜜,最终化为了“昭阳殿中恩爱绝”的落寞。天人两绝,此刻只愿“天上人间会相见”。可“天长地久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啊!

人生若只如初见。若他当时只是单纯的对杨家女一见钟情,或许这爱便随着时间流逝了,这杯具便不会发生了吧。可我相信,若要他们再选一次,结果,定是相同的。

读后感《关于长恨歌心得感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长恨歌心得感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