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自在独行的读后感 > 地图 > 自在独行的读后感,2024自在独行的读后感
自在独行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自在独行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自在独行的读后感推荐
自在独行的读后感

(共 2143 篇)

  • 自在独行

    《自在独行》是2016年6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贾平凹。这本书的目的是写给生命的行者,愿他们能懂得孤独的真义,在生活里多一些从容潇洒。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精品]自在独行的读后感精选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自在独行的读后感精选”,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自在独行的读后感 篇1

    要去参加培训,从家里临时拎了这本书,用于打发无聊的时光。

    看到作者有一些讶异,不了解这位知名作家还出过散文集。说实话,对贾平凹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我是不大喜欢的。

    在我眼里,作家是典型的陕西人长相,脸上有肉,鼻头有肉,略显油腻,还有点凶,头顶应该已经没有什么头发,却硬要将旁边稀疏的头发费力地盘在头顶……总之恰好是我所不喜欢的长相。幼时草读《废都》,如今也只对大段大段的□□有些记忆。

    拿起这本书并且还能读下去,真的要仰仗前两篇,《纺车声声》中母亲纺车,儿子读书的描写让人泪目,母亲对儿子无声的爱通过纺车纺车表达了出来。《我的小学》描写了一位美丽的乡村女教师,艰苦的小学生活变得有趣和值得回味。

    第一章中另外喜欢的是《静虚村记》,是一段乡村生活的景象,让人感觉与作家本人形象十分违和,但也有趣味,百度得知,实地是在西安北郊的方新村,想来是断然找不到文中的景象,但却生出了一探方新村的兴趣。

    第二章硬着头皮读完,我是不喜的,唯一有趣的是作家说做好的风景是在街边看人,这一点深以为然。其它的只能说文人却有文人的通透,但始终觉得不够通透和得深入,隐隐有言之不痛快之感。

    自在独行的读后感 篇2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独行》,将带领读者走进贾平凹的独行世界,收获一份心灵的自在与安宁。这本书是贾平凹多年来创作的散文精粹。书中,他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贾平凹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他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他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全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作家以一个自在独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现了个人与世界相处之妙,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等角度,给内心孤独焦躁者以心灵的抚慰。贾平凹是一位世间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独行者。他

  • 2、 自在独行的读后感精选

    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能在人们最黯淡的时候照亮最遥远的生活道路,当我们在作者写的作品中,积累了相当多的心得体会时。写读后感是对我们写作能力的一种锻炼。以下内容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整理的“自在独行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自在独行的读后感 篇1

    得这本书起初是看到贾平凹的文字,触动了我。作者对孤独的阐释,使人内心宁静,新生淡淡暖意。作者讲述从小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古朴自然,对家中物的钟爱犹若至宝,每每感叹作者辞藻可爱华丽,使人深感体会,感同身受。

    在独处的时光里,作者感受到的生活细节唯美舒服,使人身临其境,说到秦腔和在商洛的人文环境,好像已经穿越到作者身边一起感受一样,这种用艺术的心情去生活需要去慢慢培养,生活中是不缺少美的,至少缺少发现美。看完这本书,有通透之感,所谓孤独,人就是孤独的来的,孤独是一杯淡淡清雅的茶,细细体会品第一泡的苦涩,第二杯的醇厚,第三杯回甘。

    孤独似年轮,遇到好日子愉快的成长,赶上风雨满满蓄积内在力量,作者对人生,对孤独用身边的物化作了一粒vc片,酸酸甜甜的,滴水无痕的治愈了我。我虽看似淡定从容,实则内心焦虑不安,第一个目标达到后,茫然不知所措。生活中目标方向是一定要清晰的,这非常重要,在无目标的时候,每日生活索然无味,如同行尸走肉,迈向目标,分阶计划是每日每月所要具体体现的,日子是一天天过的。

    说到这里感觉过生活似在经营企业般套路。多去感悟,多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可爱,生活将妙不可言,感恩今天无病无灾,生活美满。很久没有打开微信健步了,今天第一天就得了第一名,一万九千多步。

    自在独行的读后感 篇2

    很长时间之后,我依然觉得当时在书店偶得这本《自在独行》实为幸运。那时是被书名吸引,自在独行,是从容不迫而潇洒畅快;是不惧孤独而心境安宁。一本书读罢,想必贾平凹先生本人也同他的文字一般,如木坚硬质朴,如酒醇厚清冽。

    道理与人生不同,自然有人说书中多是些泛泛而谈的人生哲理,即便能引起一时动容也经不起生活本身的折腾。不可置否,市面上的文章多是如此,文字似是雕琢精致却看不出其本质,亦无法与读者相通。因此越是发觉先生这本散文集子弥足珍贵,琐碎的生活砌成了故事,一字一言读起来平和,却是真实厚重,直至内心深处的。人生真切的体验都是从原始开始的,书中第一篇便是先生对孩提时代的回忆,对母亲的回忆。先生的母亲半辈子都坐在纺织机前重复着手里的动

  • 3、 读《自在独行》有感

    读《自在独行》有感

    书籍不仅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治愈心灵的鸡汤圣药。胡歌出车祸后,黄磊给胡歌开了一份书单。胡歌曾说过:“如果皮囊难以修复,我愿意用思想去填满它。”xx站响应管理处号召,开放图书阅览室,恰恰给了我更加深入地接触这份书单内容的机会。借阅了一本贾平凹的散文集《自在 独行》。

    对家人的热爱。纺车坏了,平凹想把父亲的藏书卖掉给母亲买纺车,母亲说贱着活也不能卖书,母亲对父亲的敬重让人肃然起敬。平凹的作品引起了争论,父亲告诉他“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对生活的热爱。平凹在泾河捡到了一尊残佛,佛亲自经河寻到平凹,创造心绪愉快的环境,多一点艺术灵感,应了苏轼那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对人生的热爱。书桌上的年轮,感恩的云雀,不容污染的文竹,万物在天地间有着自己的生命轨迹。大可不必为那些未知的光明抑或是黑暗而困惑,热爱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人这一生是一场自在独行的修为。

    从2016年底进入光荣的收费岗位以来,在xx收费站各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已经很好地融入了这个大集体。不可否认,收费员的工作是单调而枯燥的,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收钱,打票,找钱。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话:“您好,请缴费。”“谢谢,再见”。面对单调的工作,我们恰恰需要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要有一种主人翁的服务意识。每一次的提箱上岗,整理着装,带着自己的热情走向岗亭,使用文明用语、唱收唱付到微笑服务、钱票收发,每个环节都要注意到不可忽略的细节,更快捷、更准确的为司乘人员服务。收费员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着xx收费站的形象,同时也代表青银高速的形象,有这样一种爱岗敬业的定义,就注定了我们的工作不会流于形式,不会仅仅止于脸上的微笑,在收费服务中坚持一张笑脸、一句问候,坚持用心、用情服务,让司乘人员感受到收费人员的个人魅力。

    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收费工作,在平凡的收费岗位完成自在的修行。准备坐姿、迎车手势、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我们不能把这看成简简单单的重复,只要把每一项动作做得精准到位,然后把自己的热爱倾注其中,我们会发现我们会收获到很多,司乘人员满意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好的修行。

  • 4、 自在独行读后感模板

    你知道如何写一份作品读后感吗?其实很多人在阅读作品之后,找到了更好的生活方式。是时候写出一篇能体现作品内涵的读后感了,或许你需要"自在独行读后感"这样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自在独行读后感【篇1】

    我一向不敢阅读中国文学书籍,因为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来说这个老国家的深厚文化底蕴像巨石一样压倒在我心上让我久久不能喘吸,我没有经历过那么多时代的变迁,黑暗与光明的交替,我始终不能消化那一代人伟大的思索,那一代人经历了一个国家的成立变化发展,是活着的近现代史,那么的生动细微。平凹先生便是那个时代催生出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

    品读《自在独行》,以我的岁数是不能有什么深刻的体会的,只能浅显地理解皮毛。平凹先生的散文质朴却又深刻。这本书内容上写的是平凹先生的一些情感兴趣爱好,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解,都是极其智慧又有趣的事情。但是从整体上又是在写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意义在于“自在”二字。从书的第一章开始先生写的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因此看出先生是个喜静的人,讨厌敲门声,热爱静虚村安静自在的生活,先生也是个从容的人,夏日闷热难耐,不急读首好诗降下思想上的燥热,先生得了重病却依旧坦然,想着这样就没人来敲门了。第二章先生讲了众多世上的人和事,下棋的人吃烟的人父子女人各有个的独特乐趣。第三章先生展示了各地的乡俗文明,陕西秦腔的震撼,五味巷的柴米油盐,走三边三种文化聚集走一起的奇妙的和谐…第四章先生诉说了他对于物的情怀,先生爱搜集文物奇石树木,并且在其中发现了无限的奥秘。第五章先生讲到了天地自然,草木云雨变成了意象充满了哲思。

    本书是先生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的。而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中一定会有一段黑暗迷惘的时期,你的对自身的认同感变低,对生活没有计划,并且可能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但是找来找去没有一个明显显现的意义。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可能一些细微的事情就能挫败我们,所以先生写这本书是想让我们懂得孤独的真义,要以一种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不要过分克责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去放眼看世界看身边的人事物,可能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发现,不要觉得一个人的孤独有多么可怕,其实有的时候一个人能走得更快,更能感受到平静,更觉得自在,孤独是酒,醇香醉人。“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

  • 5、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于闲情时光中再拜读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文字仍是那般,细腻、真切,不知在岁月中勾勒出了多少人的意愿。

    初遇此书,是在一家简净的书馆里。无意间看见了封皮上的此句,霎时心绪繁杂。再翻开细细读来,又是别番感触:明知多是可望而不可却的文字,明知自在独行实是不易,却抑制不住内心澎湃的共鸣之情。

    读贾平凹先生的书,总能从中品出一些清凉的生活底蕴来。随我心意的,除那篇多日来回品味的《生活一种》外,前篇的《好读书》也甚是入意。曾经一友人言觉通篇是文人的酸劲,无法入心,我却不甚觉得。贾平凹先生对读书的理解,恰恰是说到了所有能及之处。好读书,其之于坏处,自是有的,但论其好处,讲究的却是一个精神上的升华。正应了书中那段话,“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这何谓是读书人的酸劲?这不正是同他肆意自在的生活一般,真真切切地是对三千世界纷纷扰扰的坦然么?

    现如今多少莘莘学子忙于功课之中,却默然忘记不时地歇上一歇,捧一本好书,给自己一场洗尽铅华的心灵洗礼?这样枯燥乏然的日子,又怎能算是寻常如简的内心安宁?我虽无法做到同贾平凹先生般的洒脱,但得以坦然,得以使自己繁杂的功课中,多上些看着欢喜的清凉色彩;那便读书罢。我们如今尚且无法自在独行,但好歹能从文字中,找寻到自己所向往的安宁生活,找寻到自己所缺失的那份从容与潇洒。

    读罢,再合上书,封页上又赫然显着一句话,“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可不是么?想得独行、洒脱,谈何容易?想得内心安宁,必要看淡尘世浮华,静修心境,然静养于书中,却更深切悟得此番道理,自在不易,那便更要珍惜借来的、所得的一生时光,品书而静心,且行事做人莫要留有遗憾,正所谓“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 6、 [最新]自在独行读后感范文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最新]自在独行读后感范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自在独行读后感范文 篇1

    我一向不敢阅读中国文学书籍,因为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来说这个老国家的深厚文化底蕴像巨石一样压倒在我心上让我久久不能喘吸,我没有经历过那么多时代的变迁,黑暗与光明的交替,我始终不能消化那一代人伟大的思索,那一代人经历了一个国家的成立变化发展,是活着的近现代史,那么的生动细微。平凹先生便是那个时代催生出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

    品读《自在独行》,以我的岁数是不能有什么深刻的体会的,只能浅显地理解皮毛。平凹先生的散文质朴却又深刻。这本书内容上写的是平凹先生的一些情感兴趣爱好,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解,都是极其智慧又有趣的事情。但是从整体上又是在写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意义在于“自在”二字。从书的第一章开始先生写的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因此看出先生是个喜静的人,讨厌敲门声,热爱静虚村安静自在的生活,先生也是个从容的人,夏日闷热难耐,不急读首好诗降下思想上的燥热,先生得了重病却依旧坦然,想着这样就没人来敲门了。第二章先生讲了众多世上的人和事,下棋的人吃烟的人父子女人各有个的独特乐趣。第三章先生展示了各地的乡俗文明,陕西秦腔的震撼,五味巷的柴米油盐,走三边三种文化聚集走一起的奇妙的和谐…第四章先生诉说了他对于物的情怀,先生爱搜集文物奇石树木,并且在其中发现了无限的奥秘。第五章先生讲到了天地自然,草木云雨变成了意象充满了哲思。

    本书是先生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的。而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中一定会有一段黑暗迷惘的时期,你的对自身的认同感变低,对生活没有计划,并且可能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但是找来找去没有一个明显显现的意义。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可能一些细微的事情就能挫败我们,所以先生写这本书是想让我们懂得孤独的真义,要以一种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不要过分克责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去放眼看世界看身边的人事物,可能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发现,不要觉得一个人的孤独有多么可怕,其实有的时候一个人能走得更快,更能感受到平静,更觉得自在,孤独是酒,醇香醉人

  • 7、 自在独行读后感书评欣赏

    《自在独行》一书由贾平凹所著,孤独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不好的事,认为孤独的人都是有问题的人,其实,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经受的住孤独,才能从孤独中成长。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自在独行读后感书评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孤独是什么?这是一个全人类都在追寻的问题,它并不可以被具体描述。但是却有无数的人为它做出形容,有人说孤独是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有人说孤独是一个人穿过人山人海,有人说孤独是清晨一个人的晨读。从哲学的角度看,「孤独」不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是客观事实,因为人,生而孤独。

    孤独是人生的重要体验,因为只有在孤独的时刻,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

    庸人无聊,天才孤独。没有高质量的独处,就不会有优秀的自己。

    交往是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独处是比交往更重要。

    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了。

    散文集《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40多年来创作的散文精粹。书中,他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贾平凹先生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

    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是行走于万水千山,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他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他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全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作家以一个独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现了个人与世界相处之妙,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等角度,给内心孤独焦躁者以心灵的安慰。

    全书文字通俗质朴,作者笔下的每一座山都拥有特立独行的灵魂,每一朵花都是不同样的婀娜,每一株草都是别样的苍翠欲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抵如是。

    沉浸其中你会发现,喧嚣离你而去。自在世界中,你自己的戏剧才刚刚开始上演。孤独并不是安静寂然的。它是你内心世界里的一花一叶,每一次的自我思考,都会有声音。别人听不见也无法理解的声音。

    读完此书你会觉得心境开阔,不必再惺惺作态的交往,也不必为了什么目的而委屈。少一点执着,而自在独行。

    从容是真,宽释是福?

    有敬无畏,乐而忘忧

  • 8、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

    这个寒假无意间看到堆放在书柜角落里的一本书——《自在独行》,忙碌的生活已使我不记得买这本书的时间和初衷,或许是当时对作者感兴趣,又或许像现在一样被封面中的一句话“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所触动,便在假期空闲之余读了起来。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这本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得趣味。书中的内容丰富,需要慢慢去品味。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总能直击内心的深处,让人回味无穷。

    自在,道家指无所达致,自然而然存在的状态。自在,在现代汉语里描述的是一种身心舒畅,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贾先生也喜静,但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害怕被打扰,并不是因为怕与人接触,而是因为内心的宁静,能带给人的远比喧哗和嘈杂要多。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一个人思考很多事情,也能想明白很多事情。

    对于匆匆的路人,贾先生的这本书只是附庸风雅的玩物,但是对于生命的行者来说,却能让他们懂得孤独的真义。

    文集中有一篇散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叫做静虚村记。故事的背景大概是贾先生为了寻找一个“安宁”之处,来到乡下,借租农房,并在此居住,过着幸福自得的生活。

    如今这个社会,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净的地方难,于是贾先生便退隐了“田林”,有种陶渊明的味道。“退隐”并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寻一个清净的地方安心写作。

    城市的喧嚣和“打扰”总是让人很难静下心来写作,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正准备熟睡,结果隔壁传来如雷般的噪音,这样的环境下谁又能安稳的入睡呢?所以现在城市的周边才出现了那么多的农家乐,大伙儿周末去农家乐,并不是去体验农家的生活,而是寻一个清净地,远离“打扰”。

    可见“打扰”是多么的让人深恶痛绝。回想童年时,快乐是相当简单的,一颗糖就可以高兴一整天了,身边也有很多相当年龄的小伙伴一同玩耍,快乐是不可言语的。

    长大后大家都有了工作,聚在一起就相当困难了,因为我们都得努力的工作,所以每次相聚,我都会相当珍惜。特别是说起小时候大伙儿一起干过的“傻事”,我们都会捧腹大笑。这就是快乐吧。

    愿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自在独行的勇者。

  • 9、 自在独行读后感700字

    《自在独行》一书由贾平凹所著,这本书是写给生命的行者,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会感到孤独,尤其是优秀的人,但是这是我们变得更强大的必须要经历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的更远。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自在独行读后感700字。

    尘世纷杂,《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给予每个孤独的行路人的赠礼。生命的行者,乐于在孤独中寻找生命的本真,从容潇洒,自在独行,让生命之花灿烂在孤独的旅途上。

    孤独有许多种。人一出生,父母亲人陪伴着走过了人生的多个站点;长大成人,爱人孩子又陪伴着走过了人生的多个站点;老至垂暮,或许是医生护士陪伴着走完人生的旅程。我们在一步步失去,一步步迈向死亡。越长大越孤单,我们在岁月的流逝中体会孤独。可这孤独,却是你必须经历的,何不从容面对?

    贾平凹在书中说: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人在成长就在一步步给自己修建坚固的堡垒,一步步走进孤独。一个人过着灯红酒绿、盛友成群的生活,恰恰最是孤独。因为在一片灯火酒绿的迷幻下,看不清周围的一切。他们的孤独,是内心的不真实。此时,你何不换个月朗风清的地方,享受与朋友对座品茗的乐趣?

    我见过相当多郁郁寡欢者,也见过一些把皮肤和毛发弄得怪异的人,似乎要做孤独。这不是孤独,是孤僻。贾平凹先生说:神圣是真正的孤独。如果一个人已经伟大到超越众生,那么这个人在无法攀登的顶峰上俯视众生时,我想,他的内心充盈的不是骄傲或是蔑视鄙夷,而是孤独。

    但孤独,更多时候意味的是强者。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人生,我们都在攀登自己的山峰,期望抵达自己的终点,在攀登,一步步变强,便是一步步走向孤独。孤独有许多种,但真正的孤独,不是把郁郁寡欢挂在嘴边,更不是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而是能耐得住内心的寂寞,成就不一般的事业。

    我们在一步步走向孤独,孤独是每个生命征途的终点站,所以,我们不必惧怕孤独。走在孤独的路上,我们无需接受怜悯和同情,走在孤独的路上,我们仍然从容不迫,我们不需要追赶,不需要等待,只需在孤独中寻找生命的本真。享受孤独,自在潇洒,不需怜悯,不需同情。每个人都会走向孤独,而恐惧走向孤独的人是弱者,生活的强者,会使生命之花灿烂在孤独的旅途上。

    愿每个孤独的行路人,从容潇洒,自在独行。

  • 10、 《自在 独行》范文(读后感参考)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范文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本小说,后来才发现是一本散文集。贾平凹先生应该是当代大家,可惜我孤陋寡闻,读到他的书,才知道他的人。先生应该喜静,害怕有人敲门。毕竟人家是名人,拜访者甚多,咱这种无名小辈便无此烦恼。这本书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那我想应该是写给所有人了。读第一章时,就引起我的共鸣。先生写他的母亲多么不容易将他们姊妹几个带大。虽时代经历不同,但苦难一样。我的母亲是一个好强的人,她想把所有事都做好,不被别人嘲笑。也许因为她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对我们兄妹三个更望子成龙。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咱争口气”。为了这四个字,她付出了太多,也将贫困的家庭带到了小康水平线上。因为小的时候穷,父母外出打工,我不得不与爷爷奶奶生活。但父母的那股冲劲从小在心里扎根生芽。也许在她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多了一份独立与坚强。先生也谈到他的父亲。似乎中国式父亲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与你交流不多,脾气易爆强势。即使对你好,方式也让你哭笑不得。但总能在一瞬间感动到哭。有人说,四十以后,才能与父亲和睦地坐下喝酒聊天。我年龄刚过二十,即使促膝而坐,也不敢高谈阔论。我坐等与父亲促膝而谈的那一天。先生书中说了对很多事的看法,见解独到,值得一读。如吃烟饮酒,看人交友,奉承请客……这应该也是先生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其看法有世俗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之后先生又说了一些事物,如汉罐,文竹,奇石……先生将它们赋予了生命。它们应该也是先生内心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生独处而不孤独的重要原因吧。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的安宁。如果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旁无二人,你内心也是快乐且充实的。心静了,心忙着,孤独不复存在。人生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你才真正的不孤独,你才可以大胆地说,我这一生不负此行。散文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管你读过多少遍,当你偶然再翻起时,它又是崭新的一篇且随时将你带到故事情节中。从容是真,宽释是福,有静无畏,乐以忘忧!

  • 2023-04-11

  • 2023-04-11

  • 2023-03-20

  • 2023-02-26

  • 2021-10-01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3-02-07

  • 2022-11-14

  • 2019-11-16

  • 2022-10-0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3-04-26

  • 2023-01-15

  • 2019-10-29

  • 2023-01-05

  • 2022-12-28

  • 2019-09-25

  • 2019-10-03

  • 2022-12-18

  • 2019-09-25

  • 2019-09-23

  • 2023-05-1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0-24

  • 2023-04-09

  • 2021-05-05

  • 2019-09-23

  • 2023-01-30

  • 2019-11-06

  • 2019-09-23

  • 2021-05-05

  • 2019-09-25

自在独行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自在独行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自在独行的读后感、2024自在独行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