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永不独行读后感 > 地图 > 永不独行读后感,2024永不独行读后感
永不独行读后感相关栏目
永不独行读后感热门栏目
永不独行读后感推荐
永不独行读后感

(共 3921 篇)

  • 1、 微电影《永不独行》观后感

    微电影《永不独行》观后感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每逢欧冠、欧洲杯、世界杯数以亿计的全世界球迷如同过节一样调整作息世界、协调工作生活,球迷希望心爱的球队欣赏的球员能够一路高歌猛进。说实在话,做中国球迷很难,其中的辛酸不言自知。而足球这项运动如同人生,其中包括梦想、现实、生活、工作。

    看过为纪念中国足球职业联赛20年所推出的微电影《永不独行》,更加深刻的诠释了足球亦如人的道理。在以往公众的心目中,足球是对抗、成败、输赢的象征,足球运动员是万众瞩目的职业,而《永不独行》则把足球运动员当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来写,让镜头语言深入到足球运动员的内心世界,让大家一起去体验球员的苦与痛、泪水与欢欣。虽然有郝海东、李毅、高雷雷等职业球员参与拍摄,但它不只是讲述一个发生在职业球员身上的故事,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旨在呼吁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忘记梦想。有梦的路上,你永远不会独行!

    从足球运动看梦想:正如郝海东所说,儿时的足球梦让他能走到今天,如果因为足球训练、伤病、挫折使梦想受到动摇,那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梦想看似遥远,但如果你能十年如一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总能有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实现梦想的路上有很多人会帮忙,比如教练、队员,所以你在追梦的路上并不孤单。

    从足球运动看工作生活:足球是一个集体项目,需要11个人共同协作努力,单靠一个人并不能打败一支球队即使你是梅西,你是c罗。微电影《永不独行》中的男主人公,在比赛中总是单打独斗,即便你能进球但你会失去教练和队友的信任,你会成为一个寂寞的独行者。一位阿姨的一句要多看看后面让他深刻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从而成为真正的强者。工作生活亦如此,如果你总是独来独往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你会失去同事和朋友的帮助陷入孤寂的境地。足球场上的团队协作能全方位的反映到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想身边的人伸出友爱信任的手吧,只有相互信任共同奋斗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足球更像一种人生观,一种生活方式,所面对更多的是态度问题。在畅意中享受乐趣,在困境中寻求一线生机。当困境被打破,当乐趣被分享,这便是胜利。足球场上的品质和作风像人格一样被尊重,品质和作风也影响着结果。胜利不是偶然,而过程却是必然。这让我想到了处世和为人,想要受人尊重,全由自己的品质和作风决定。梦想即使遥远也不放弃,因为梦想的路上你永远不会独行。

  • 2、 《永不独行》观后感

    《永不独行》观后感

    对于具有表述目的的微电影,好处在于故事不会和观众绕弯,发起,转折,高潮,结局,都围绕目的,但越是简单的故事,越能包含更多层次的组合与解读,关于爱情,关于家庭,关于梦想,关于团队精神与个人主义,和足球进行组合,在一个二十分钟的故事里梳理清各种线索,倒是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

    在《永不独行》中,足球其实只是一种故事达成讲述目的的道具,通过这项风靡世界的运动,聚拢梦想的激情与爱情的坚强,也影射当代人的焦虑和苦衷,如何克服这些几乎遍及每个人生活的弊病,如何平衡赛场与家庭的距离从而接近梦想成全爱情,则是抛给每个观众的问题。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下追寻答案,有强大的气氛和情感推动力,郝海东李毅两位大帝的出场,让故事更是在转折处情绪陡升,那是在风平浪静的生活中耽溺太久之后,忽然被唤醒的曾经怀揣过的旧梦。

    这正是《永不独行》这部微电影的可贵之处,故事有着强烈的励志色彩,角色对准生活中那些正处境彷徨经历挫折和困顿的人群,迫使他们和剧中人物一样,面对自己的人生必须做出思考和决定,最终找到走向成功的出路。但这种选择和决定无疑也是对成功必须付出代价的一次辩驳,在走往成功时,人更重要的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还没有放弃什么,还在坚持着什么!

    《青春摇滚梦》或者《黑道比酷》,《重振球风》或者《面对巨人》,《一球成名》或者《皇家马德里》荧幕中从来不缺少这样令人热血涌动的故事,或音乐,或运动,或勇往直前或隐忍待发,但从未背离过初衷,始终注满热情活力与飞荡着青春荷尔蒙,也总是在每个人的心底敲响共鸣。

    但《永不独行》更愿意和观众聊聊足球之外的话题,所以给了主人公诸多赛场之外的压力,让他时时绷紧神经,在生活中敏感而踌躇,热爱又抗拒,怜惜却责怪,得分却得不到认同,一步一波折,最终让压力的峰值达到最大。也正是因为如此,观众才会发现他距离梦想那一步之遥,究竟是被卡在了什么地方就是从一开始就被舍弃的团队精神。

    和主线并行的爱情线也是一波三折的牵扯着人物在赛场外吵吵闹闹分分合合,那些生活中常见的误解和责难,在故事中此起彼伏,对事业的执着,对爱情的忍耐,都成为考验年轻一代人的重点命题,让他们在渐行渐远的城市里,彼此不离不弃,互相支撑,才能清楚的听到梦想被唤醒的生硬。毕竟,成功不是一个人的事,独行的人注定无法到达终点。

  • 3、 永不独行观后感

    《永不独行》观后感

    随着越来越多大牌球星、顶级教练和实力雄厚企业的不断加盟,中超的号召力与日俱增。在亚洲足坛的地位也愈发举足轻重。比如北京国安,在2009赛季收获首座联赛冠军奖杯之后,迅速让北京成为全国最火爆的球市之一。而工体的上座率也是节节攀升,每场比赛几乎都有三四万人到现场观战。

    在这种环境下,一部以主场为北京工人体育场的中超球队为背景,反映队中的一名天资出众的青年替补球员最终成长为球队主力的微电影《永不独行》日前正式上线。通过这部微电影的演绎,也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球场上那些球员的真实生活。

    微电影中,神舟队替补球员杨大鹏在一场比赛中临危受命,替补上场打入扳平球,但进球后的他更加自负,在训练中表也现的更独!因此被队友埋怨,更被教练臭骂一顿赶出训练场。接下来他更是厄运连连,女友生日会因为遵守队规不饮酒被人觉得是摆谱不给面儿,继而被骂不就是个替补,随后又因为在夜总会过生日的照片被女友的朋友发到微博而被俱乐部停训。他归罪女友让女友也心灰意冷。只能自己训练的他又不慎丢了自己的包,好在一位老大妈气喘吁吁的追上他把包还给了他,而且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年青人跑得太快,要多看看后面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他一下顿悟了。无论是球场还是人生,都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情。除了自己之外,朋友、队友,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再度踏入训练场的他开始和队友配合了,而他也获得了教练的青睐获得了一个首发的位置而已经要离开的女友也没有走,而是在酒吧中和郝海东、李毅、高雷雷等前辈球星一起看他的比赛!

    应该说,杨大鹏的成功对于我们每个年青人来说都很有教育意义。因为这其中包含着对梦想的坚持和面对困难挫折永不言弃的决心与信念。尤其是对现在的热血青年人们来说,年轻就意味着不断地失败和不受认可,而面对这些挫折是该萎靡不振还是该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梦想呢?片中的杨大鹏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后者,虽然被停训,虽然只是个替补,但是他却没有忘记刻苦的训练,用汗水浇灌自己的青春。这种对梦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显然值得每一个热血青年学习。

    何谓梦想?梦想就是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以往说到梦想,大家想到的恐怕都是美国梦,因为它代表了公平只要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就能够取得成功。而在一个拼爹的社会,青年人,特别是没有靠山的普通青年的梦想显然会受到压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哪怕一身伤痕的坚持梦想,就变得难能可贵。而这种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

  • 4、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

    很长时间之后,我依然觉得当时在书店偶得这本《自在独行》实为幸运。那时是被书名吸引,自在独行,是从容不迫而潇洒畅快;是不惧孤独而心境安宁。一本书读罢,想必贾平凹先生本人也同他的文字一般,如木坚硬质朴,如酒醇厚清冽。

    道理与人生不同,自然有人说书中多是些泛泛而谈的人生哲理,即便能引起一时动容也经不起生活本身的折腾。不可置否,市面上的文章多是如此,文字似是雕琢精致却看不出其本质,亦无法与读者相通。因此越是发觉先生这本散文集子弥足珍贵,琐碎的生活砌成了故事,一字一言读起来平和,却是真实厚重,直至内心深处的。人生真切的体验都是从原始开始的,书中第一篇便是先生对孩提时代的回忆,对母亲的回忆。先生的母亲半辈子都坐在纺织机前重复着手里的动作,纺织的线丝丝缕缕如同母亲的心事,可为了一个家而坚守付出的强大内心,抵过朝朝夕夕的日月。《祭父》与《喝酒》中的父亲让人心生敬佩,先生遭受社会各界的质疑时,他便千里迢迢地赶来,半句不言却日日陪伴,最后父亲借酒表露自己的担心,对他没有责备甚至怀疑,父亲只是说,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自己心里要有个主见,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就是这些朴实的话让先生泪目,也许,自在独行说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困苦有余也湮灭不了血肉之亲。谁也知道路途遥远,谁也不愿苦难缠身,心中有依靠才行得自在,安宁。

    先生喜静,平日里最怕有人来敲门,他认为的自在,就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自在独行》算是半本游记,书的扉页就有写:独自走一走,大地的魂灵,有敬无畏。八百里秦川旷远,细说的却是秦腔里唱的喜怒哀乐,山川不同,韵味也不同。商州故里,春秋光景一一道来,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性子,山民老妇的生活像天上的月亮,照得山谷满是光辉。五味巷远离市井喧嚣,然而南北千百里长之内,酱醋油茶一应俱全,街坊四邻最是本分,巷内若有位老师,便人人器重。说来也蹊跷,书里虽写的是游记,却在景里读出人情冷暖世事变迁来,好在这一路的景和景里的故事一样,有种不枉此行的感觉。先生也曾说过,这本书要写给生命的行者。写一书游一方,虽然活着的方式不尽相同,而这种从容不迫在千万种命途中最是难得。

    有时也会不禁发问,越是成长就越是不懂如何自在的生活,好像世事正如他人口中的不得已,明明最怕随波逐流,却沉溺于轻而易举的妥协还心安理得。慎独二字让人如坐针毡,旁人眼里的古怪大

  • 5、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一)

    贾平凹的书,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这本在2016年京东购书畅销榜名列前茅。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百度)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百度)

    这本《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四十年散文精粹。初始读来,感觉平实无华,朴素普通,甚至感到有些名不副实。慢慢读下去之后,文字越来越有味道,渗入了明清小说的节奏和韵律;体悟越来越超然,以世间万物为镜映照己心;精神越来越自在,挣脱了物役的束缚和羁绊遨游天地间。总的来看,有几个感悟。

    情之深恸。书中有几篇散文回忆母亲纺车、父亲喝酒、儿时上学,情感质朴,动人肺腑。"一看见她那凸起的颧骨,就觉得那线是从她身上抽出来的,才抽得她这般的瘦,尤其不忍看那跳动的线团,那似乎是一颗碎了的母亲的心在颤抖啊!"母亲与纺车融为一体。描写母亲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敬重,更让人痛彻心扉,肃然起敬。当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写信与母亲离婚时,母亲说:"龙儿给爸爸回信,就说咱们能活下去,黄连再苦,咱们能咽下!"当纺车坏掉,我偷偷把爸爸藏的书准备拿去卖掉时。母亲一个巴掌就打在我的脸上,骂道:"给我买纺车,我那么想买纺车的?"我说:"不买新的,纺不出线,咱们怎么活下去呀?"母亲气得浑身发抖的说:"活?活?那么贱着活,为啥全都不死了?!"是啊,这话说得掷地有声,我觉得这也是对世人之问:难道我们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吗?

    世之百态。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世态炎凉感,正是历经了人生得失、人情冷暖、背叛欺骗、劳燕分飞、趋炎附势、疾病缠身、虚以委蛇、勾心斗角,等等。作者才痛彻地把

  • 6、 永不永不说再见读后感

    永不永不说再见读后感(一)

    不经意间想起一句忘掉时间,忘掉岁月,忘掉你的坏,我们永不永不说再见猛然间忆起了这本让我感触极深的书。

    曾经的年少轻狂,活力四射,青春张扬,在这里拥有了完美的诠释。真正潇洒张扬的人生,是让自己不为自己的人生后悔曾经。正如书中所说接受不完美,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接受不完美的人生,是因为我们知道:人生是无常的,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转瞬即逝,我们享受着无常的生命。我们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但不管是圆抑或是缺憾,明月依旧是我们的挚爱,人生亦是如此。有期待,也有落差,生命才变得有追求!

    生命里满满的都是责任,可能因为这些责任,我们哭泣过,失望过,毕竟责任不是一件美好的东西。但同时我们也收获了许多,这些东西是我们永远无法用价值衡量的东西。它们可能是亲情,或者是友情,又或者是其他我们生命中殊为重要的东西,为了守护这些我们生命里难以割舍的东西,我们或许都需要安静下来,倾听灵魂的声音,时刻准备响应生命的召唤。

    唯有相信世上有无限的可能,活在当下,才有了更深的意义。为什么有些人只能够默默无闻一辈子?而有些人却能够顶着万众瞩目的光环,其中固然有许多必然因素在内,但最重要的还是,相信未来有些无与伦比的可能。试想一下,如果是绝对失败的事情,有谁会有勇气去尝试?我们赌的,不就是那些百分之多少的概率吗?因而相信世上有无限的可能,就显得更加地重要了!因为有无限的可能,我们渴望的幸福一直在升华!

    生命是一块钟表,而人生是指针,指针一直在前行,从不停顿。或许会有一天,我们会颓然发现最可怕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我们让自己的时光滔滔流逝。

    永不永不说再见读后感(二)

    秒针摆动的每一瞬间,有人活着,有人死去。每秒环顾周围一切都还在的时候,你要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运。死亡到底徘徊在生命的哪个阶段,这一直都是个只要我们活着就永远不会有谜底的迷。我们能为自己做的总是那么的微乎其微,我只能爱着我爱的,坚持着我坚持的,信着我信的。很多东西,即使千疮百孔过,我依然坚信着,总觉得,有这些,一辈子,就足够了。

    我向来没什么准确的判断力,一直以来很多东西坚持到底,事实证明错的有多么离谱,坚持的那些日日夜夜都显得有多么的可笑。即使所有的都错的一塌糊涂,但是起码我知道我还坚持的一样是永远不会错的,那就是我还一直爱着我自己保护着我自己。

    有人这么评价,有人那么看待,我把自己包装的再完美无瑕也不可能对上

  • 7、 独行读后感汇总

    读书是做人的根本,它可成就礼贤之士、诚信之客和德善之人,放假的时候拜读了作品,心里产生了许多不一样的感触。那么读后感可以把本来复杂的思想和逻辑整理得顺畅。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整理的“独行读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独行读后感【篇1】

    王小波先生在孟子中读到了“写作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方式”。而作为读者的我来说,就是喜欢在书中体味别人的人生态度,聆听过来人的经验教训,沉浸于作家们营造的小说世界,但却无不显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这大概就是阅读带给我的乐趣吧!

    王小波先生在序言中写到的,“作为一个寻常人,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自己却很重要。这说明我有自己的好恶、爱憎等等。假如没有这些,做人也没什么味道”。他洒脱,不羁的性格从这字里行间中显露无疑。多少次,我会畏惧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则,担心见解过于浅薄,缺乏深度,被人笑话思想肤浅,不屑聆听;二则,担心自己言语能力不足以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反而让自己失望。看到小波先生的文字,对于表达,突然心中增添了几分豁达。勇敢的发出自己的见解,对别人可能不重要,但是对于我自己,却意义非凡。语言能力不强,但随着表达的增多,阅读的积累,表达也就会变得更加顺畅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个书名真的非常符合本书语言基调---有趣但又有智慧的火花在字里行间飞溅。全文幽默风趣,语言通俗易懂,语言后的力量却难以估量,需反复斟酌品读,才能只其一二,这应该就是鬼才王小波的魅力吧!

    独行读后感【篇2】

    王小波著,这是一本散文随笔。

    文中处处充满了黑色的幽默,让人看了不自觉的发笑,但笑过之后,又有引人思考的亮点。书中前半部分很吸引人,后半部分大多是一些书的读后感、评价、序等,我读了之后并没有什么共情(可能我读书少吧!)。

    最开始是被文中节选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吸引的,整本读完之后,发现作者就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人,他一直坚持认真地思索,真诚地明辨是非,不计成败利顿地追求客观真理,时刻保持清醒,坚持自我,不断突破自我。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读完整本书后我记忆最深的就是《肚子里的战争》,写了作者年轻时,有一回生病,住进了医院后的所见所闻。这一节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而且很生动形象的展示在我们眼前,读着读着就笑了,但笑着笑着就很悲伤,很沉重。

    王小波的文中充满了智慧,非常有逻辑性(他大学选择的理科,这也是他文中逻辑性

  • 8、 读后感独行精选

    书籍可以让我们静心,让我们平静的看待各种事物,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使我的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写一篇读后感,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写作品的读后感时,你是否会毫无头绪?或许"读后感独行"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读后感独行【篇1】

    起初,只因书名叫人心动,便有读下去的冲动,一起读的还有另一本灵修类的书《少有人走的路》。带着好奇之心自然不能悟懂写作之人要传达的思想,我便试着放下尘念,慢慢进入写着的精神世界。

    第一次接触周国平,大概是在你高中的阅读课上,每人拿着一本杂志,静静地品味文学的魅力。在我还不知文学为何物的时候,竟痴迷上了几百字的散文,“对于现代人来说,适时回到某种单纯的动物状态,这既是珍贵的幸福,也是有效的净化。现代人的典型状态是,一方面,上不接天,没有信仰,离神很远;另一方面,下不接地,本能衰退,离自然也很远,仿佛悬在半空中,在争夺世俗利益中度过复杂而虚假的一生。那么,从上下两方面看,小生命的到来都是一种拯救,引领我们回归简单和真实。”,一段《宝贝,宝贝》,还记得当时读到这段文字时的心情,好容易把它从网上摘下来,放在这。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讲过: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生命虽然脆弱,但可贵,因为会思想。而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21世纪,很难再找回曾经的静态,曾经的春暖花开。在商品大批量生产的推动下,人才也即将踏上这条机械化的道路。中国则是最典型的例子。虽然大陆的很多地区,还有孩子念不起书上不起学,却已不再缺大学生。每年,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等待就业的大学生大概有三百万。这是个比较庞大的数字,在人才紧缺的年代,中国的人才好像供不应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之前的北漂到现在的蚁族蜗居,无不正面的讽刺中国的教育。当教育逐步走向产业化时,我不认为这个民族能真正地强大起来。

    现在的生活的确像一条匆忙、躜程的急流,谁都能被这条急流裹着向前,不富有宁静的沉思,闲适的享受,潜心的精神的创造。然而,我们都能否在匆匆赶路时,停下来,稍作休整,给心灵一个缓冲的时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而大家却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最终剩下的只能是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学意味的人生体验。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

  • 9、 [荐]独行月球读后感

    书籍是生活的调味剂,不少人阅读了作者的作品之后能从中收获不少,读后感是自己阅读作品后最真实的体悟。你尝试写过作品的读后感吗?读后感大全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独行月球读后感,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独行月球读后感(篇1)

    趁着假期的尾巴,我和好朋友相约买了《独行月球》的电影票,带着清香的柠檬果茶我们走进影厅,准备观看电影《独行月球》。

    走进影厅,全场鸦雀无声、空无一人,安静的连我们脚步声都清晰地回响在耳边。忽然,一股爆米花的清香和甜滋滋的味道飘进我的鼻翼,哦,原来还有两位叔叔阿姨走了进来。不一会,电影开始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地球将要遭遇一场灾难一颗原本在火星旁的一颗叫兀的陨石,逐渐失去了火星的引力,被抛出了轨道,向地球砸来。人类为了自救便实施了月盾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拿月球当盾牌来抵御住兀的攻击,但是陨石提前降落了。在紧急逃难中,一名叫独孤月的维修工,戏剧性的没有接到紧急撤离消息,被留在了月球,于是他便在月球和一只名叫金刚鼠的赤大袋鼠过上了破罐子破摔的生活但是独孤月经历过失望、希望、绝望又重燃希望的起起伏伏,还是和袋鼠结伴生活在月球上。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独孤月努力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为了回到家乡--地球,将仅剩的宇宙之锤带回到基地。途中,他经历了各种坎坷,终于坐上了空间站。就在他可以回家的时候,又一个突发情况:兀被炸掉的残余碎片中有一颗极大的陨石兀+,正在朝地球极速冲来,但仅剩的宇宙之锤就在独孤月的飞船上。在生死块择上,独孤月选择了奉献自我,换来了地球的和平。

    在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人,普普通通、碌碌无为是他的日常,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逆光而行!独孤月牺牲自己,到最后个人小爱化成大爱,为了全人类放弃自己的幸福,独孤月成为星海,照亮人类的黑夜。

    独行月球读后感(篇2)

    春节档《超能一家人》的退档,拉高了人们对《独行月球》的期望值。疫情之下,2022年春节档显得暗淡无关。百废待兴,这部电影被寄予是一部救市之作!

    各位,我刚刚看完电影《独行月球》的点映!

    坦白说,起初我很担心“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魔咒再次出现在这部电影中。然而,现在我可以和各位推心置腹:我的担心完全多余!

    我仍然沉浸在”带我回家“这句台词之中。现在,兑现大家的承诺,响应大家的期待,我开始写下这部电影的影评。之前,我需要申明,应该是许多微信好友把我朋友圈屏蔽了:尽管我拥有强大影响力

  • 10、 自在独行读后感模板

    你知道如何写一份作品读后感吗?其实很多人在阅读作品之后,找到了更好的生活方式。是时候写出一篇能体现作品内涵的读后感了,或许你需要"自在独行读后感"这样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自在独行读后感【篇1】

    我一向不敢阅读中国文学书籍,因为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来说这个老国家的深厚文化底蕴像巨石一样压倒在我心上让我久久不能喘吸,我没有经历过那么多时代的变迁,黑暗与光明的交替,我始终不能消化那一代人伟大的思索,那一代人经历了一个国家的成立变化发展,是活着的近现代史,那么的生动细微。平凹先生便是那个时代催生出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

    品读《自在独行》,以我的岁数是不能有什么深刻的体会的,只能浅显地理解皮毛。平凹先生的散文质朴却又深刻。这本书内容上写的是平凹先生的一些情感兴趣爱好,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解,都是极其智慧又有趣的事情。但是从整体上又是在写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意义在于“自在”二字。从书的第一章开始先生写的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因此看出先生是个喜静的人,讨厌敲门声,热爱静虚村安静自在的生活,先生也是个从容的人,夏日闷热难耐,不急读首好诗降下思想上的燥热,先生得了重病却依旧坦然,想着这样就没人来敲门了。第二章先生讲了众多世上的人和事,下棋的人吃烟的人父子女人各有个的独特乐趣。第三章先生展示了各地的乡俗文明,陕西秦腔的震撼,五味巷的柴米油盐,走三边三种文化聚集走一起的奇妙的和谐…第四章先生诉说了他对于物的情怀,先生爱搜集文物奇石树木,并且在其中发现了无限的奥秘。第五章先生讲到了天地自然,草木云雨变成了意象充满了哲思。

    本书是先生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的。而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中一定会有一段黑暗迷惘的时期,你的对自身的认同感变低,对生活没有计划,并且可能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但是找来找去没有一个明显显现的意义。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可能一些细微的事情就能挫败我们,所以先生写这本书是想让我们懂得孤独的真义,要以一种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不要过分克责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去放眼看世界看身边的人事物,可能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发现,不要觉得一个人的孤独有多么可怕,其实有的时候一个人能走得更快,更能感受到平静,更觉得自在,孤独是酒,醇香醉人。“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

  • 2022-12-28

  • 2019-09-20

  • 2023-02-17

  • 2022-04-15

  • 2023-02-21

  • 2019-11-06

  • 2022-12-18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11-06

  • 2021-05-2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23-04-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3-20

  • 2023-04-09

  • 2023-02-26

  • 2019-09-23

  • 2023-01-30

  • 2019-11-06

  • 2023-04-11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1-06

  • 2021-10-01

  • 2023-04-07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3-05-12

  • 2019-10-17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8

永不独行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永不独行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永不独行读后感、2024永不独行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