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叶圣陶读书笔记 > 地图 > 叶圣陶读书笔记
叶圣陶读书笔记

(共 1810 篇)

  • 1、 叶圣陶蚕的读书笔记7篇

    古人有云,立学以读书为本,在读完读后感书名后我们一定收获颇多。不禁提起桌上的笔,再本子中记录着。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叶圣陶蚕的读书笔记 ”,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叶圣陶蚕的读书笔记【篇1】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专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不用说也知道,就是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着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在这本书中有22个故事,比如说《稻草人》、《小白船》、《含羞草》和《旅行家》,其中,令我难忘的是《快乐的人》和《富翁》。

    《富翁》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的老人,在他们的孙子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教育他们要成为富翁,只要他们成为富翁就有福了,因此,那里有很多富翁,那些富翁都过得很快活。一天,一个石匠为了给富翁盖房子就上山开采石头,结果他挖到了一大片金矿,便成为了一个富翁,别人知道了也来挖,于是这里的人都成为了富翁,在他们高兴的同时,坏事也到来了。他们好容易成为了富翁,便去服装店买高级的衣服,当他们去服装店后才知道,那里的老板也成富翁了,没过多久,他们家里已经没有粮食了,就去粮食店买,可是那里也没有粮食了,他们就去农夫加买,可农夫们也已经变成富翁,于是他们再也没有粮食了,因此,最后他们都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了。我觉得他们的爷爷说的并不对,就算当上了富翁,钱也有买不了的东西,金钱不是万能的,而且如果人人都是富翁,人人都不用工作的话,社会就会完全的乱套了。所以如果世界上有用不了的钱,但那样的钱还有什么价值呢?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扫垃圾的清洁工、种地的农民、还是在建造房子的农民工我们都要尊重他们,如果没有他们最实在的付出我们的生活也将不堪设想。

    《快乐的人》这篇文章也让人难以忘怀。在叶圣陶老爷爷的笔下,有这样的一个快乐的人,那个人身边包围着一层又薄又透明的幕,因为他有这层幕,所以他看什么都快快乐乐的。一次,两个骗子到他家来骗钱,说是为灾区捐款,他便给了骗子们一块黄金,之后,他认为他要尽量多做好事,便拿了好几块金子在包里,向外走去。他先后看见了困倦的养蚕人、悲惨的妇女和成群的骗子,他认为这些都是美好的。养蚕人没有钱,只好卖掉破棉衣、桌子、板凳,换成钱来给桑林的主人。妇女们辛苦地工作,没有工夫休息,也没有时间给孩子喂奶,形成一种惨淡、颓废的

  • 2、 叶圣陶蚕的读书笔记800字3篇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作品书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在阅读相关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这些阅读的所思所得就是我们作读书笔记的素材。你是否为此为写一篇读书笔记而苦恼了。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叶圣陶蚕的读书笔记”,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叶圣陶蚕的读书笔记 篇1

    《叶圣陶小说散文选》是译本中英对照的现代文学作品。叶圣陶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作品描写了很多个短篇故事。大多数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战争的年代。例如:>、>和>。

    这三个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练习生的遭遇很像我们的生活。他是一个初中生。由于爸爸失业。就被迫停学了。在当时的环境中,温饱成问题,还谈什么上学。当我看到他被迫停学,父亲在家为他找工作而着急。我就想起了,我中国的朋友。我的朋友的遭遇就比他好多。毕竟,是生活的年代不同,所遇到都是有不同,但同样的.困难。由于金钱问题,他也是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找到工作,换担心要交保证金之类的。我的朋友的母亲就把积储交了保证金。而“他“的父亲就把全家之宝给买掉,才够钱给保证金。不同的年代,总是存在一些相同的问题。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个初中生什么也不会,就离开家人到远方给人打工。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有机会跟家人一起来到美国。在这里我们有的是机会,只要努力我们肯努力就有好的明天。我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是一知半解,好的作品中,一定会有什么修辞手法,才会令文章更精彩、生动和形象。在阅读过程中,我没有专心的去注意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我只一心一意地运用老师教我用的阅读4种方法来阅读。这是一本中英对照的作品,对想学习英文的我就更好的帮助我。

    叶圣陶蚕的读书笔记 篇2

    《叶圣陶读本》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叶圣陶读本》分为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中学三卷。小学低年级收入了叶圣陶爷爷为小朋友写的儿歌、生活故事、童话、散文等一共44篇。小学中高年级收入了叶圣陶爷爷为同学们写的童话、散文,一共31篇。这些篇章在他创作的儿童作品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我读的是中高年级的,里面的故事十分精彩:有心肠好的稻草人,它甚至情愿牺牲自己,也要救那些不幸的人,但它也同样不幸,它挪动不了身体,连句同情的话也说不出来,除了一再责备自己的无能,别的什么也做不了。有一直不肯承认自己错误的皇帝,他滥杀无辜。有天真可爱的

  • 3、 《我所见的叶圣陶》读书笔记500字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龄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诉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以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龄并不老,只是那朴实的肤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就这样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的保存着的《晨报》副张,上面有它的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见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

    通过这一件事,我对叶圣陶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以后啊,我也要向叶圣陶学习学习他朴实、沉默、和易、稳重的性格。

  • 4、 《叶圣陶教育文集》教师读书笔记800字

    叶圣陶先生是思想博大精深,在文化教育界独领76年的风骚,既体现文化巨子——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我怀着对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再次翻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文集》,跃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鲜灵的故事,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作者那大海般宽容的胸怀,那天地般博大的爱。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或是不自觉地怠慢,冷落学生,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当下也有相当多的糊涂和错误观念。有人认为讲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细越好。而新课程则强调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因此,把教学定位为交往,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此相适应,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师生间的交往,也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中,叶老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众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阐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叶老先生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文中常常提到“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知识,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读书笔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先生通过这些言论,苦口婆心地告诉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要做到为了不教而教。其实,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境界。

    对学生光有爱还不够,还要给他们充分的信任,信任有时会创造奇迹。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使教育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的关系才能空前融洽,让我们像叶圣陶一样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对待学生“不要教训,要劝说;不要灌输,要启发;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使沉闷的课堂活起来了,使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了,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教育氛围,让课堂成为民主、宽松的港湾,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

  • 5、 课文叶圣陶《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

    对叶圣陶老先生,我没有研究,只看过一些介绍性的文字,说他是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至于为什么、怎样的“五家一体”,是不知道的。论起事迹,有时候常常和陶行知搞混;论起作品,想来想去,也就是小学和高中学过的两篇课文,一篇是《爬山虎的脚》,一篇是《多收了三五斗》。学第二篇的时候年龄大了,还有印象,第一篇是完全记不得了。直到上四年级的女儿递过来她的课本,对我说:“爸爸,你对照课本,听我背诵。”还没点头答应,就听见她尖锐的童声响起: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儿,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我起初是不在意的,听着听着就触到了神经,想起也曾学过这个课文,就跟着女儿的背诵认真读了一遍,感觉很好。心想这么好的文章我竟然学过而没有印象,就不得不埋怨起当时的老师,也就有意识的提醒了一下女儿说:“你看叶圣陶写的多么细致啊,但这不是一篇说明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他是用爬山虎“爬”得顽强来激励自己不停的向上攀登,也就是说,他写爬山虎,其实就是在写他自己。”女儿白了一眼我,说:“老师没说啊,背过就行了。”于是催我抓紧签字。

    我签了字,这事也就过去了。但不成想后来又有一次听女儿背诵课文,是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看了题目后,边忙别的事边听女儿背诵,但越听越不对。因为按我的考虑,这也应该是一篇描写性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但听了半天,也没听见对爬山虎的种种描述。就拿过课本来看,竟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写的是少年肖复兴被叶圣陶老先生邀请见面的事。

    我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感到对于四年级孩子而言,的确是篇独特的文章。因为我也是直到看到如下这段话才明白这篇文章题目的寓意。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的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绿得沉郁的那片爬山虎,完全可以表示这是作者浓墨重彩的一笔记忆,也成了叶圣陶老先生的象征,少年肖复兴的心中,叶圣陶老人就是楷模和标杆,面对老人,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觉。

    我将这种独特性告诉女儿,又和女儿重温了一遍《爬山虎的脚》,对她讲,这两篇都和叶圣陶,和爬山虎有关,但写法完全不一样,可以结合着学,对比着学。在给女儿解说

  • 6、 500字《我所见的叶圣陶》读书笔记范文

    《我所见的叶圣陶》读书笔记500字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龄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诉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以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龄并不老,只是那朴实的肤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就这样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的保存着的《晨报》副张,上面有它的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见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

    通过这一件事,我对叶圣陶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以后啊,我也要向叶圣陶学习学习他朴实、沉默、和易、稳重的性格。

    范文二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龄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诉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以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龄并不老,只是那朴实的肤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就这样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的保存着的《晨报》副张,上面有它的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见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

    通过这一件事,我对叶圣陶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以后啊,我也要向叶圣陶学习学习他朴实、沉默、和易、稳重的性格。

  • 7、 叶圣陶的稻草人读书笔记500字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假期时我们观看了《稻草人》,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写好一篇《稻草人》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叶圣陶的稻草人读书笔记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叶圣陶的稻草人读书笔记500字【篇一】

    叶圣陶爷爷的童话富有哲理,常常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最令我喜欢的还是《稻草人》。

    “走开,你们这些讨厌的蚜虫!”稻草人摇了摇手中的纸扇,对蚜虫愤愤的说。自己女主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玉米,就要这样被蚜虫毁了吗?不,它稻草人绝不允许!但,没有脚的自己,又能怎么办呢?叶老先生将稻草人的愤怒刻画地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稻草人为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我常常想,为什么我就不能像稻草人一样呢?

    我在生活中,常常不能将所有的精力放到自己的职责——学习上面去。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突然有事,要出门一下。临走前,特意交代我要先认真写作业。我听闻,便满口答应。但等爸妈前脚刚走,我就待不住了,快步跑到书架旁,拿出书就看,完全忘了自己的答应的事了。等看到《稻草人》的时候,我的脑袋好像被猛拍了一下,顿时清醒了过来。于是我急忙转身,回到书桌旁,开始认认真真地写起作业来,并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要认真。全神贯注地我快速的就完成了并不算多的作业,后来还得到了爸妈的表扬。

    感谢叶老先生的《稻草人》,是它教会并提醒着我:要全神贯注,认认真真完成自己所应该完成的职责,才能去完成另外需要你的一些事情。

    叶圣陶的稻草人读书笔记500字【篇二】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暑假的时候,我在家里看完了《稻草人》一书。合上书本,我觉得意犹未尽。

    《稻草人》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一粒种子”、“祥哥的胡琴”、“将来做什么”等真令人沉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一粒种子”了。

    “一粒种子”讲的是种子的故事,这是一颗核桃大的种子,而且是唯一的一颗种子。国王得到了它,非常开心,把它当成宝贝似的供养。国王十分期待奇迹的出现,然而久久没有等到,只好不耐烦地把种子扔掉了。一个富翁得到了它,非常骄傲,也精心地照料它,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也没有创造出他所期待的奇迹,万般无奈地把种子抛到别的地方。兜兜转转,商人得到过它,军人拿到过它。最后,被抛弃的种子被一位年轻的农夫轻轻地拿了起来。农夫种下种子

  • 8、 叶圣陶与夏丐尊合著《文心》读书笔记

    《文心》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文心》这本书是叶圣陶与夏丐尊合著,三联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读这本书已经有些日子,今天我来对它做一个简单的归纳,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

    作者在“序”中这样说到“这是一本专门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拟想读者是中学生和教学环节另一端的老师”。

    全书以“故事”经营,具有戏剧性与情景教学的有点。在囊括了关于国文的全部只是后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的历史氛围,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地基与房子。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做出的文章会显得单薄。”

    (记得郭初阳老师说过,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只有优质的阅读才有优质的输出。据此,阅读的重要性值得重视。)

    这是一本基础而不简单的书,讲出的道理也是浅显易懂却不容易做到。这里谈到的两个重要方面“读”与“写”。

    首先“读”。

    1、读书要有所触发触发---即对一件事感悟到另一件事。书中的某一句话,与平日所读过的书有某处关联,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觉得可作为将来的某种理论证明。这些都是触发。

    (触发,我想与我们现在讨论的感悟相似,即用心用热爱去读。)

    2、要有所延伸延伸——例如你在读《史记》列传时,你可以翻翻《史记》原传。就会了解到《史记》有多少卷,列传之外还有本纪,世家,书,表种种东西,这也是收得概括知识的方法。

    (能够做到这一点要建立在热爱阅读的基础之上,现在生活中的孩子热爱阅读的本身就非常少,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又是一个难题。)

    再说“写”。

    3、一篇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如果句子都是构造差不多的,读者读起来嫌平板不调和,所以要合理的运用“散句,束句和对称句”

    (对于非中文专业的我来说,这也是需要用心去钻研的地方)

    4、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秩序,联络,统一”。要把所有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是“秩序”。从头到尾顺当的读下去是“联络”。通体维持这一样的意见是“统一”。

    最后分享文中一句话:“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80多年前写了这本书,而我们却不比他们进步多少。其中谈到方法都非常注重基础的累积——基础却是最不容易累积好的。

  • 9、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读书笔记600字

    第一章《读书的态度》——《叶圣陶谈阅读》读书笔记600字,原文:

    1、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已,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2、要知道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许多手段之一。

    随想:叶老先生针对当时学者不顾国家兴亡,仍要青年安心读书的现实,表达了不满。原因很简单,关于读书叶老认为只是处理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不是全部。国陷厄运时,每个青年应为国效力,拯救危亡,而不是再醉心读书,这才是真正爱国。当此时,救国危亡与读书相比,前者更为重要。人存于世,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所以,首先要处理读书和面临要解决问题的矛盾。如何处理?当然应以生活实际为主,家庭、个人面临大问题要解决,如果不直视问题,只顾读书,显然是逃避,显然毫无责任感,必被人鄙视。

    但是,现实中的我们,虽生活无大忧,也有许多不读书,这自然是不应提倡和效法的。至于为何不读,原因也很多,但大致有二,一为无价值,二为心不安。无价值,便是读书无用,更看重现实的名利,更看重投机钻营,自然不会读书。至于心不安,是因人心易浮,或浮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或浮于无聊的抱怨、牢骚,甚或浮于不知所为。心不安,自然不能读下书去。

    而关于读书,叶老也提出了三种态度,绝对信从,批判,随随便便。每个人要读书,认为读书有用,能安下心去读,还要思考思考属于叶老所说的哪种态度。态度可以骗过别人,甚至可以骗过自己,但是却骗不过结果。最终,读书会在我们的精神深处留下印记,是被书所愚,是与书戏,还是与书共生长,全在于我们读书的初心。边读边思,边思边行,生命会在读书中不断丰润。作者:吴金程

  • 10、 走进叶圣陶

    走进叶圣陶

    “10月28日是谁的诞辰日?”是叶圣陶爷爷出生的日子。

    当有人听到叶圣陶这个名字后,第一句话肯定是“叶圣陶是谁?”那好吧,我就自愿当一名“小导游”,带大家走进叶圣陶。

    叶圣陶爷爷是1894年10月出生的,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叶圣陶爷爷还有一个富有韵意的名字“秉臣”,意思是做人要正直。

    叶圣陶爷爷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爷爷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我们的语文书的出版社的社长,也曾是叶圣陶爷爷。

    这么一位伟人,在1988年2月16日在首都北京与世长辞,在去世前,叶圣陶爷爷为人民服务了64年。

    虽然叶圣陶爷爷已经去世,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王怀的作品《隔膜》、《线下》、《稻草人》等精美的作品。

    1907年,叶圣陶爷爷考进了草桥中学。在1914年,由于一些原因叶圣陶爷爷逼迫离开了学校,课叶圣陶爷爷并没有灰心,反而发愤图强,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1915年,叶爷当上了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写小学国文课本。

    1918年,叶爷爷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怡琐谭》在《妇女杂志》上发表。过来一年,叶爷爷又加入了北京大学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开始他正式的白话文学创作之路。

    两年后,叶爷爷与矛盾、郑振铎等人提倡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不久之后,叶圣陶爷爷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倪焕之》。7年之后,他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直到现在叶圣陶爷爷的书籍广为流传,广大青少年可喜欢啦!他一生呕心沥血,为的是让中国的文学发扬光大。

  • 2019-09-19

  • 2019-10-19

  • 2021-04-30

  • 2019-10-19

  • 2021-09-13

  • 2021-12-06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1-10-09

  • 2021-11-09

  • 2019-09-20

  • 2021-11-24

  • 2021-09-14

  • 2021-09-27

  • 2021-09-17

  • 2021-10-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12-21

  • 2021-09-25

  • 2021-09-29

  • 2021-11-02

叶圣陶读书笔记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叶圣陶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叶圣陶读书笔记、2024叶圣陶读书笔记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