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 > 地图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202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范文大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相关栏目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热门栏目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推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

(共 4378 篇)

  • 1、 国庆见闻二三事(优秀范文)

    2024年10月1日,是我们祖国母亲六十岁的生日,十三亿中国人早已期盼着这一天,我由衷地祝贺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1949年的今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人们不知熬了多久,等待着这一天。今天早上,我一直兴奋,虽然还有很久才开始,但是我已经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于是马上我就打开电视。我看见天安门广场上早已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人们都在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时间过的真慢呀,时针艰难的漫步在了10点钟的位置。我国的国家主席主席和其他的领导准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然后解放军叔叔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升起了庄严的五星红旗。于是阅兵就开始了!

    首先受阅的是三军仪仗队,他们都是陆海空的精英,到了天安门前时,随着指挥官的一声命令,他们同时走起了正步,眼睛的目光投向主席台,接受检阅,展现出我国的辉煌军威!

    然后坦克、装甲车也开始行驶,看着这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我情不自禁感地叹道:“这六十年,我们的进步太大了!从以前的坦克都是找美国借的,现在这些优良的装备,我100%肯定,是我国独家制造的!”

    看了一排排的坦克和装甲车,我还在沉思中时,群众游行也开始了,他们有些人推着花车,有些人舞龙,有些人跟着音乐来跳舞,动作一模一样。我不禁又自言自语:“中国,真是个团结的国家,无论是干什么事,都十分完美。”

    一天,我出去玩,看到外面公路上飞驰的汽车上,几乎都有国旗。交通大学、工商大学的大门,都挂着灯笼,上面写着:喜迎国庆、国庆快乐……还装饰得十分美丽。

    到了解放碑,四周都是鲜红的鲜花,还搭有喷泉,到了晚上,就是月的舞台,霓虹灯就是夜的主角,灯火斑斓,许多游客到处合影留恋,游客的脸上洋溢着快乐,一张张面孔上都兴高采烈地泛起红光。回了家,我立刻把我买的小红旗插到书桌上,现在我要用小红旗来鼓励我,让我好好学习,到了以后——祖国母亲100岁生日时,我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祝愿我们全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 2、 我与狗狗的二三事作文600字

    它,圆溜溜的大眼睛,短小的四肢,浑身棕色的绒毛。没错,它就是陪伴我五年的伙伴优优一只泰迪狗。

    它可是一只又好吃又聪明的家伙。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家吃午饭,阳光透过窗户暖洋洋地洒在我身上,我的心情好不愉快。汪!一声响亮的狗吠声打在我的耳膜上,我的好心情顿时消散地无影无踪。我没好气地往脚边看,果然,优优端端正正地坐在我身旁,以一种渴求的神情盯着我手中的饭碗,我此时心情正不好,呵斥道:回你的窝里去!它自然是不敢反抗我的,只好一步三回头地走了,我得意地笑了。不一会儿,我突然闻到一股浓烈的尿骚味,哎呀!优优不知何时跟过来,在桌角尿尿了!我气急败坏,白了它一眼,又无奈地去拿来了拖把,不料回来一看,它居然跳上桌子,在吃我的午餐!哎我叹了一口气,对它的行为感到无奈又好笑。

    它不仅爱耍小聪明,还是一个爱耍赖皮的狗。

    有一次,我闲着无聊,帮它挠身子,它乖巧地趴在我的腿上,喉咙里发出一阵阵打呼噜的声音,好不舒服!挠了一会儿,我想把它放到地上,它察觉了,便使出八爪鱼神功使劲黏在我身上,让我抽不了身,只好继续抱着它。

    虽然它平时总爱干点小坏事,出些小毛病,但却是我们家不可舍去的一份子。

    有一天,我察觉它状态不对,病怏怏的,便叫来爸妈,他们看来以后,说了再观察几天。在后来的几天,优优不吃东西也不喝水,我们赶快把它送进宠物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它应该是在几天前误食了老鼠药,医生对优优进行了治疗,为此,我哭了好几次,不过,它命大,几个星期之后便恢复得差不多了,又生龙活虎了,让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优优,你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不能舍去的一部分。

  • 3、 《我所见的叶圣陶》读后感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龄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诉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以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龄并不老,只是那朴实的肤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就这样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的保存着的《晨报》副张,上面有它的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见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

    通过这一件事,我对叶圣陶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以后啊,我也要向叶圣陶学习学习他朴实、沉默、和易、稳重的性格。

  • 4、 《就这点事》读后感作文
    《就这点事》读后感作文

    在寒假中,我阅读了《就这点事》这本书,对我深有感触:想让世界更美好,就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

    作者写《就这点事》的目标是:通过赠阅《就这点事》,希望中小学生在生动活泼、现代时尚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中,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培育正确的人生观,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实践者。

    在《就这点事》这本书中,作者分好几部分来让我们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有所感悟。下面,让我为大家逐一介绍吧!

    第一部分的主题是“温馨美文”。在这个部分里的文章,都是一些关于高尚品德的文章,比如:《单于的忍耐》《德诚无价》《失败的羽毛》。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当苹果落下的时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人请求上帝给予他机会,上帝给予了他两次机会,但是他都没有把握住。可见,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问题在于你会不会把握机会。比如:我们平时上课,你举了几次手,有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只要你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终究有一天你会成功的。让我们行动起来,好好把握机会吧!,正如一句话所说的:“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他的头发,如果你没抓住,再抓时就只能碰到他的秃头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点把握住机会吧。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谢谢您”。在这个部分里的文章,都是关于感激之情的文章,比如:《“谢谢”是孩子成长的密码》。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谢谢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顾文参加海洋大学的考试,走出考场是对门卫说了声谢谢,这个举动被教务处主任看见了,成为了海洋大学的第一名学生。我之所以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作者通过一件小事情,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说谢谢。在生活中,有序都地方都需要说谢谢。

  • 5、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大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来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 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中一无所有,开着瓶口等待着把东西装进去,另一派认为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工作。 就教育的方法说,一派注重记诵,使受教育者无条件地吞下若干东西,另一派注重创新发展,不但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东西,化为自身的新血液、新骨肉。 就受教育者的方面说,受前一派的教育是“为人”,有人需要一批工具,你是应命准备去做工具,不是“为(别)人”是什么?受后一派的教育是“为己”,“古之学者为己”的“为己”,发展知能,一辈子真实受用,这种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教育”.也是《叶圣陶教育文集》贯穿始终所提倡的教育。 书中所提到的前一派教育的弊端,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在今天的教育界仍值得引发我们的思考,尤其是在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时,有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态度都由分数来决定,把学生当作一架考试机器,希望在他们的大脑中尽可能多的“填”入知识。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学生也是有感情、有知觉的生命体,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感受。 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再一次领略了教育的真谛——是为了受教育者和谐、健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心灵的健全比接受知识的多少要重要的多。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的高兴,发挥自己的天份、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仅仅一时感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向教育先哲学习,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教育,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的给予关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的心灵、人格都健康发展。
  • 6、 走进叶圣陶

    走进叶圣陶

    “10月28日是谁的诞辰日?”是叶圣陶爷爷出生的日子。

    当有人听到叶圣陶这个名字后,第一句话肯定是“叶圣陶是谁?”那好吧,我就自愿当一名“小导游”,带大家走进叶圣陶。

    叶圣陶爷爷是1894年10月出生的,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叶圣陶爷爷还有一个富有韵意的名字“秉臣”,意思是做人要正直。

    叶圣陶爷爷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爷爷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我们的语文书的出版社的社长,也曾是叶圣陶爷爷。

    这么一位伟人,在1988年2月16日在首都北京与世长辞,在去世前,叶圣陶爷爷为人民服务了64年。

    虽然叶圣陶爷爷已经去世,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王怀的作品《隔膜》、《线下》、《稻草人》等精美的作品。

    1907年,叶圣陶爷爷考进了草桥中学。在1914年,由于一些原因叶圣陶爷爷逼迫离开了学校,课叶圣陶爷爷并没有灰心,反而发愤图强,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1915年,叶爷当上了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写小学国文课本。

    1918年,叶爷爷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怡琐谭》在《妇女杂志》上发表。过来一年,叶爷爷又加入了北京大学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开始他正式的白话文学创作之路。

    两年后,叶爷爷与矛盾、郑振铎等人提倡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不久之后,叶圣陶爷爷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倪焕之》。7年之后,他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直到现在叶圣陶爷爷的书籍广为流传,广大青少年可喜欢啦!他一生呕心沥血,为的是让中国的文学发扬光大。

  • 7、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写过的文,就是说过的话
    写过的文,就是说过的话 文 庄雨婷 今天,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从标题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的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情。叶圣陶先生生于1894,逝于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被世人尊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说实话,在没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并不熟悉叶圣陶这个人,只偶尔听过。老师说,叶老先生是语文人中的佼佼者,没有语文人不认识他,这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叶圣陶先生在世94年,而且还为语文这项博大精深的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竟然那么孤陋寡闻,看来以后还是应该多普及一些知识啊。 这篇课文不仅让我知道了叶圣陶先生,还教会了我一些关于写作的方法。 一就是要简洁。写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要简洁,如果让读者读起来感觉拖泥带水,累赘,那读者肯定不想再接着读第二句,即使你写的再优美动人,读者也不会觉得是篇好文章,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 是啊,虽然只有一两个字的差别,但读起来整个味道就都变了。 二是要平易自然。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文章写完以后一定要多读、多品、多改。我写文章,就比较在意词句的优美,所以常常写的都不满意,以至于现在写文章都要憋,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让写作水平变低。现在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我打算先把文章整体写出来,然后再斟字酌句地修改,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看像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还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叶圣陶先生“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愿我们都来读一读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写过的文,就是说过的话 文 徐小茜 今天语文课堂上,我认识了一位教育家,他就是叶圣陶先生。他让我懂得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我非常敬佩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重视和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学习、了解语文的那种向往。通过张中行写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知道了写文章要平易近人,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当我们阅读时一定要顺口,看像话不像话,如果写的不像话,坚决改。叶先生还主张要写完文章后,自己先读一遍。我们的文章也要让人听着悦耳,标点符号也很重要,叶圣陶当初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做”和“作”区分开,商讨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例如:做事、做家务、作
  • 8、 叶圣陶专集读后感

    叶圣陶专集读后感(一)

    我在暑假里,读了许许多多的课外书,而其中有一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书,书名叫《叶圣陶专集》。

    这本书的作者叫叶圣陶爷爷,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叶圣陶爷爷在这本书里所用的词语,各式各样。里面的那些好句好段也写得很优美,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有一篇大家应该都很熟悉,题目叫稻草人。等我把这片童话故事读完后,我觉得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比其他作家写的好,因为其他作家全是写稻草人的动作和表情,而叶圣陶爷爷不仅仅写了稻草人,还写了其他东西,比如说:飞蛾、主人、蝴蝶,等等。这样写就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具体。叶圣陶爷爷也运用了一些拟人句。比喻句和排比句,阅读文章时,让我感受到稻草人在叶圣陶爷爷眼中是多么尽职、认真。

    叶圣陶爷爷写的文章生动,形象,我们英爱要阅读好文章。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好学生!

    叶圣陶专集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专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不用说也知道,就是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2020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着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在这本书中有22个故事,比如说《稻草人》、《小白船》、《含羞草》和《旅行家》,其中,令我难忘的是《快乐的人》和《富翁》。

    《富翁》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的老人,在他们的孙子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教育他们要成为富翁,只要他们成为富翁就有福了,因此,那里有很多富翁,那些富翁都过得很快活。一天,一个石匠为了给富翁盖房子就上山开采石头,结果他挖到了一大片金矿,便成为了一个富翁,别人知道了也来挖,于是这里的人都成为了富翁,在他们高兴的同时,坏事也到来了。他们好容易成为了富翁,便去服装店买高级的衣服,当他们去服装店后才知道,那里的老板也成富翁了,没过多久,他们家里已经没有粮食了,就去粮食店买,可是那里也没有粮食了,他们就去农夫加买,可农夫们也已经变成富翁,于是他们再也没有粮食了,因此,最后他们都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了。我觉得他们的爷爷说的并不对,就算当上了富翁,钱也有买不了的东西,金钱不是万能的,而且如果人人都是富翁,人人都不用工作的话,社会就会完全的乱套了。所以如果世界上有用不了的钱,但那样的钱还有什么价值呢?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扫垃圾的清洁工、种地的农民、还是在建造房子的农民工我们都要尊重他们,如果没有他们最实在的付

  • 9、 日事日清读后感

    日事日清读后感(一)

    《日事日清》是一本不错的激励型畅销书。看完之后,让人受益非浅。我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很像文中的拖拉经理,干事情没有重点,一天忙下来,发现没干什么正事。坦诚地说,拖拉、生活没有重点、半途而废常常发生在我们身上,不是吗?我常常把今天的事放到明天甚至是后天做,并安慰自己没事的,来得及。我常常不知今天最该做什么,把时间都用在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等睡觉时才发现忘了做最重要的事。我有时候会在事情开始时精神饱满,可进行了一部分后就想打退堂鼓(不过现在更懂得持之以恒了,尽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我们常常忏悔自己前述种种不是,然后又不断重复相同的错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不管什么企业都适合,适不适合不是因为深奥,也不是因为操作有多复杂,关键就是能否坚持下去。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需要坚持做,几十次、几百次、几千次。比如,半个小时就可以把玻璃擦得非常干净。这事并不复杂,但是天天这样做就变得很难。

    本人总结出以下三点:1、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也叫日清管理。其含义是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今天的工作今天必须完成,今天的效果应该比昨天有提高,明天的目标要比今天的目标高。

    2. 让日清成为习惯。刚开始日清的人,会觉得日清很累,很麻烦。但要渐渐地工作效果出来了,尝到了日清的甜头,由最初的被动日清变成了主动日清。一段时间之后,对很多人来讲,日清就像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样,成为一种习惯。每天不日清,睡觉都不塌实。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就像一首诗里描述的:

    播种一个计划,收获一个习惯;

    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思想;

    播种一个思想,收获一个行为;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成功。 优秀是一种习惯!

    3. 日清坚持两个原则,即日事日毕和日清日高。下班的概念不是到点下班,而是完成当天的工作才能下班。

    以上就是本人对此书的浅析与认识!

    日事日清读后感(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在明日,万事成蹉跎。或者说,是那个连小孩都会讲的寒号鸟的故事,今日天寒冷,明日就筑巢!所以,这本书从那天起,就一直躺在我的枕边,直到前几天,闲来无事,才抱着走马观花翻翻看的心理,打开了它。

    打开书才看了一页,我就被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书中列举的很多现象,仿佛不是在说别人,而是在说自己。多少次,我们习惯于在最后一分钟走进办公室,甚至迟到,面对领导的批评,寻找

  • 10、 叶圣陶教育箴言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箴言读后感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教育名家之一,他的为人生的教育思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观点,是一笔非常丰富的思想遗产和理论财富,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适切的指导作用。

    朱永新老师深受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积极推广者。最近,他应邀编撰了《叶圣陶教育箴言》一书,从十个方面展示了叶圣陶先生的重要教育观点,很适合数字时代喜欢碎片阅读的读者的胃口。上个月,我曾经阅读了杨斌老师选编的叶圣陶教育作品集《如果我当老师》,深受启发,这次再阅读《叶圣陶教育箴言》一书,又有新的感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要让学生能自学自励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自学自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今天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更需要人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够把握住各种机会,这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在面对困难时不畏惧、不退缩。十多年的学习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其中有很多新奇的探险历程,但面临的困难或问题也很多,这个时候的自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自励的过程。自励一时并不难,

    自学自励,要努力实现自觉自愿。一时的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容易的,一时的自励也是可以做到的,难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动机的保持,难的是不断自励、终生自励。这也给教育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特别致力于引导学生自学,绝不是越出了教师的职责,绝不致贬低了教师的尊严。正相反,我以为唯有能这样做的教师才能够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就有很强的自学自励的本能。他们对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感兴趣,都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一个简单的积木、几件身边的物件,他们可以反复把玩,一次次的尝试,绝不会因为每一次的不成功而沮丧。正是因为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得他们逐渐学会了走路,逐渐学会了语言,逐渐学会了简单的生活自理,逐渐扩展着自己的生活视野……然后,他们走进了学校。叶圣陶先生特别提醒每一位教师:“儿童在进学校之前,自有他们的生活;进了学校,自然是继续他们的生活。所以两者必须顺着一个方向,不过在质的方面有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23-06-22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10-11

  • 2021-09-08

  • 2022-12-19

  • 2023-03-19

  • 2022-01-19

  • 2023-01-0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2-02-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0

  • 2022-11-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6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大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2024,更多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