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喧嚣与孤独读后感 > 地图 > 喧嚣与孤独读后感,2024喧嚣与孤独读后感
喧嚣与孤独读后感相关栏目
喧嚣与孤独读后感热门栏目
喧嚣与孤独读后感推荐
喧嚣与孤独读后感

(共 1136 篇)

  • 1、 《过于喧嚣的孤独》读后感1500字

    提到捷克文学,所有的人都会说出这个名字:米兰昆德拉。而昆德拉本人曾宣称:如若有人要为苏联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结束后的时代命名,他必得称之为赫拉巴尔时代。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这位20世纪下半叶捷克最伟大的作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题材直接影响了捷克文学的发展:他创造了捷克啤酒馆的神话,他把对这个世界边缘人的完美注视和倾听搬到自己的小说里,他坦然地把普通人的聊天与深邃的哲学思维糅合在一起,他用充满诗意的和善意的眼睛去透视灰暗的日常生活,发现底层珍珠的熠熠闪光,被称为“捷克文学的悲伤之王”。

    孤独有很多种,唯独赫拉巴尔的这一种被称作是“过于喧嚣的”,《过于喧嚣的孤独》的情节非常简单,它讲述是废纸收购站打包工人汉嘉三十五年在废纸堆上与阅读为伴的故事,一个关于灵魂的事,一个被作者称为“love story”的故事。

    三十五年来,汉嘉用一台打包压力机处理废纸。废纸中,从百科词典到艺术哲学无所不有,汉嘉肮脏的身上蹭满了文字。汉嘉说:“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地嘬着……我喝酒是为了活跃思维,使我能更好地深入到一本书的心脏中去,我喝酒是为了让读到的书永远使我难以入眠……”为此,他从一筐筐废纸中淘拣出伊拉斯莫的《愚人颂》,也逐字地记录在那一叠叠被打成包的废纸中,那些奇异思想、阔大宏论、精妙比喻如何与污垢、垃圾、血水、泥浆安稳地混居――“在这个世界上惟有我知道,哪个包里躺着――犹如在坟墓里――歌德、席勒,哪个包里躺着荷尔德林,哪个包里是尼采”……

    就是这样一个卑微的废纸回收站的工人。却定时为教会图书馆和民族学教授免费赠送好书,更会为了将普鲁士王家图书馆精美藏书因成为战利品而将按照废纸价格:每公斤售价一外汇克朗装上火车卖给瑞士和奥地利而深感犯罪感。“那时候我已在内心找到了力量,使我目睹不幸而漠然处之,克制自己的感情,那时候我已开始懂得目睹破坏和不幸的景象有多么美……”

    阅读、领悟、回忆和苍凉,汇集了争战的老鼠、疯狂的苍蝇,轰鸣的机器,造就了属于一个孤寡老人的“过于喧嚣的孤独”。对人类文明的珍惜,如此便有新一种表现方式:在每一个废纸包里放一本摊开的书,外层包裹名画复制品,连同免不了被同时挤压致死的肮脏动物,成为一个方方正正的包裹。

    这喧嚣是我们无法凭空想象的,这喧嚣正是无情的大自然创造的一种恐怖,“在这种恐怖中一切安全感都已毁灭,比痛苦更为强烈”, 一边是下水道

  • 2、 玉珍诗集《喧嚣与孤独》读书笔记1300字

    玉珍诗集《喧嚣与孤独》读书笔记1300字:

    《喧嚣与孤独》是湘籍90后青年女诗人玉珍的第二部诗歌集子,也是“第30届青春诗会”系列编辑出版之一,它诗意展示了青春世界里的孤独、苦闷、忧郁、彷徨和成长的一幅幅生活景观图。

    首先,《喧嚣与孤独》是站在现实生活世界的高度,以轻盈、委婉,略带坚硬的笔调,出色地反映了彷徨在孤独世界里的诸多现实生活写照,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幅真实存在的青春画卷。书中九十八首诗几乎都是围绕生活、成长、所见、所感,以“我”的视角进行诗意书写,形象地记录了你、我、他(她)在现实世界里的点滴生活。诗歌在文本中所描写的生活景观都是以小见大,看似琐碎实为宏大,从自我成长的生活境遇到他人的生活世界,从内心的孤独到外在生活的挤压,从山川河流到一个村庄,诗人都在诗行里真实跳跃,正面勾勒。诗人在诗作中没有讳饰青春的骚动,内心的彷徨和敏感的爱情。诗中的每一行都有着“遍地都是人,你为什么孤独?”这样的主题疑问。

    其次,玉珍的《喧嚣与孤独》有着自己独特的诗学张力,每一首诗除去外在的字面意义都有着内在的感情色彩或暗示意义,使读者能从外延到内涵深入探究出诗歌语言潜在意味的审美情趣,从而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恩斯特·卡西尔曾说过:“我们一进入审美领域,我们的一切词语就好象经历了一个突变。它们不仅有抽象的意义,而且还熔化融合着自己的意义。”当我翻阅这本诗集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自觉呈现。从诗行中流露出来的诗歌语言,它一方面在描摹、解说、陈述、阐发客观对象;另一方面在表现、抒发、咏叹诗人的心绪、情思、意蕴。这是一种不确定的、诗人自己的意义,是审美意义上的信息。比如《劈柴》:“甩斧的时候我是一个刽子手/劈得越准越过瘾/这是暴力的快感么/一秒钟就能将它们一分为二/在我手下如炸开的星火/多好的木头,像白花花的遗骨……”这首诗的双层结构是很明显的。字面意义是对劈柴这一琐碎生活的形象描写,但内涵却将“我”融入其中。这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是诗的字面外延义提供给我们的语义信息。但诗的意义绝不会到此为止,诗的语义层面下面,隐含着深层审美意蕴,木柴实际上象征着诗人自己。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体验到了一种超自然的东西,这种东西与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相契合,于是诗人移情自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

    再次,《喧嚣与孤独》有着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现实生活的再现、懵懂迷惘的爱

  • 3、 当孤独遇上喧嚣——《绿皮书》观后感

    在众多网友好口碑的“诱惑”下,我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观看《绿皮书》的。

    故事背景是美国六十年代,那时的美国对外有战事——对北越进行军事出击;国内也鸡犬不宁——黑人民权组织与3k争锋相对,南方实行“黑白隔离”政策,正是这种政策的“合法不合理”,给故事蒙上一层忧伤的背景气氛。

    故事在矛盾中展开——

    一个拘谨孤独的黑人钢琴家遇上一个喧嚣的享受主义者。随着代表高层精英的黑人和底层世俗者两人一路南下,先是对峙,然后是妥协,最后理解成知音。

    有关种族歧视主题的电影很多,情调沉重,如几年前的《为奴十二年》,让人整个观影过程心情压抑——主人公历经12年的黑奴生活,才冲破歧视,重获自由身。能重获自由,因为他是小提琴家,但还有千千万万农场深处的黑人呢?

    观看《绿皮书》这部电影,就像你泡好一壶茶后,缓缓摊开一本陈年小说,由着作者不紧不慢的讲述,情节娓娓道来。

    它抛弃了以往美国式“八分钟之内一要设悬念”的形式——为迎合观众胃口,刻意去营造高潮。

    这里的情节冲突是自然而然的。其故事的众多细节,无处不体现出台前幕后电影人的深厚情怀——

    做到了思想有深度,情节有温度!

    可以说,一部好的电影,张力是无限的,主题是多解的。

    关心种族偏见歧视问题的观众,可以从众多情境中找出矛盾的摩擦火光,如在台上被掌声淹没的黑天才,在台下竟然不能和普通白人同餐,住宿只能在特定的黑人旅馆,厕所也只能去外面的茅屋。

    因为长着一张黑皮囊,拥有聪慧的天资又能怎样?

    待遇竟然连司机都比不上,只因司机长着一副白皮肤。

    错位的角色,滑稽的情节,把沉重的主题,以温馨有趣的情调展现出来,一路笑料不断。

    关注人性题材的,你可以把他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两个在特定历史背景(种族隔离政治制度)下,原本是不可能在一起相处的人,最后为什么能冲破歧视的这一厚重的篱笆,变得惺惺相惜?

    我是谁?托尼,一个不太白的底层白人。空有一副白皮囊,生活在困顿贫穷的边缘。

    我是谁?谢利,一个不太黑的高层黑人精英。台上熠熠生辉,被高高捧起,台下如过街老鼠,深处黑暗。

    当自己都不等定义自己,还怎么去接受他人?

    本对黑人有偏见,但第一次听天才谢利表演后,他有了惊讶的发现,写信跟妻子说:“这简直是自由女人的演奏!”

    放弃一些固执,你能见识到更广袤的世界!托尼正是用心,才发现了谢利的闪光点,为后面理解他人的孤独奠定基。

    当他接

  • 4、 过于喧嚣的孤独读后感300字(3)篇

    9.30其三n好了我也写到今天第五份了… 那天看的时候也在生自己气为啥把这放第三本看…这是我近来唯一一本承认自己没怎么看懂屡次走神急需回炉重造的一本。迷上加迷我就不多总结了,想到哪扯到哪。不过仍要申明这本书!很棒!!n但是仍然显著的要吐槽的一点就是……居然整本书中间三分之一才是正文,第一次看到生平能占书三分之一的,还有乱七八糟别人写的评。(当然对了解背景还是有点用的…但开头那几张中文手写体是真的没必要了大兄弟…太作了,你放赫拉巴尔的手写体就算了…你自己加戏也太过了)n至于难懂首先他不分段啊啊啊啊,重点是他太浓缩了,简直就苦到要把自己一生的积累和思考都塞到这薄薄的书页当中去。当然作者自己也说了为了写这本才多活了那么几年。然后赫拉巴尔本身也很迷,传说中小时候成绩不好,然后半路发现自己是个语言天才… 什么学了半年拉丁语就能看懂xxx的原文… ???大神们都那么秀的吗?一生也算是离奇坎坷了,简直为了融入底层把所有脏活累活都干了一遍了,好容易活到84了。自杀了?!?!(还有种说法是喂鸽子掉下去了???)n心里一万头草泥马… 再然后他的内容我都吐槽不上来,需要的文化底蕴太深了,对不起我还是个宝宝我很无知我认了… 老老实实回去翻道德经。(毕竟是跟老子和耶稣比肩的,人…)n顺便说知道为啥腰封上有米兰昆德拉的推荐了… 这明明就是恶魔版的米兰昆德拉…难搞多了好吗!突然觉得米兰昆德拉多宜人,还啰啰嗦嗦的跟你解释… 赫拉巴尔他就是triple的浓缩咖啡了吧我天。啊然后我要说什么来着… 对,我虽然看的时候完全是强撑着睡意和不走心快要被不分段的内容挤爆了, 但是… 没想到… 晚上做梦的时候我真的tm在下水道捆报纸啊,就压成废品回收站里的大方块,用那大机器一压一压哟,弄个大铲车突突突的运出去………n大概是着了赫拉巴尔的魔了,一转头就感觉成吨的报纸上唏哩唆啰被抖下来的字儿压了我一身… 救命。于是,我决定,一个月不看书了哼。以免再次陷入这种一天补5份读书记录的困境………n啊收工!睡觉!满足!晚安~ 赫拉巴尔下个月梦里见!n

    孤独是一种个性的闹  墨轩逸读书心得

    这本小说适合一个人静静地阅读。这是一部充满对生活理解认知,对人生的享受,对生命的敬畏。米兰.昆德拉说赫拉巴尔是他们那个年代最了不起的作家。我想是的,主人公汉嘉和我们一样,都喜欢读书。因为读书,所以一个人享受自我的空间。但独自一个人不代表孤独

  • 5、 《十一种孤独》读后感之与孤独相守的孤独

    与孤独相守的孤独

    对于孤独一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在真正的赤裸裸的去面对孤独时,我们又都显得不值一提起来,仿佛孤独就是与生俱来且该与你我形影不离一般。

    未曾翻来书页,便被书名《十一种孤独》所吸引,而作者则是第一次接触的美国作家耶茨,前三个故事一口气读下来,心里凉意顿起,是孩提时期在学校里被排挤又想融入的庞大的孤独,是在堕落,失去原则的体制内,越有原则的人越是被排挤的孤独,都能够将读的人心中的孤独硬生生的勾出来。

    也许,人真的要去读一些能够伤害我们同时又捅我们一刀的书。若是读来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叹息,那看书人应为自己当下的生活而感到欣喜和珍惜。若是读来能引起共鸣,那么说明不幸的人也有相似之处,大可不必为眼下耿耿于怀。

    这世间的孤独,和身边有多少人,身处何方无关,和家人,朋友无关,而恰恰有些话,正因为他们是家人、是朋友才不能说。孤独和无从掌握自己的命运有关,最本质的人究竟能够如何生活有关。读后感[.cn]当希望落空,当命运被篡改,当身处热闹却失去了沟通的欲望与能力,都会在人的心上造成一种看不见的伤痛。

    《与陌生人共乐》中刻板乏味看似奇怪的老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悲哀,而对于他来说,这种罪过就是一种深不见底的无底洞,一直在往下掉。《自讨苦吃》里害怕被解雇的小职员,终日惶惶不安,冷汗淋漓,只能在记忆中可怜巴巴的回忆过往美好的初恋时光,所有的伪装碎落一地,最窝囊的一面给了最亲的人看。还有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却没有勇气对跟屁虫的命运说不的孤独。

    我们都是人,单独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孤独,亦步亦趋的往前。

  • 6、 爱与孤独读后感

    爱与孤独读后感范文一

    《爱与孤独》从哲学的角度,让人明白生活就是如此平淡,让人摆正心态,平和的看待。

    如里面有一段关于孩子的话:

    华滋华斯说:孩子是大人的父亲。我这样来论证这个命题

    孩子长于天赋、好奇心、直觉,大人长于阅历、知识、理性,因为天赋是阅历的父亲,好奇心是知识的父亲,直觉是理性的父亲,所以孩子是大人的父亲。

    其实,孩子也可以是我们的老师。因为孩子孩子的天赋、好奇心、直觉。因为孩子的纯净、天真,如明镜。当我们没有兑现诺言时,孩子会提醒我们,因为我们最早给他灌输诚信,先入为主。我们做不到,他会迷茫,所以他给我们做镜子。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孩子会用他们的行动来安抚我们。当我们的讲授有疑问时,孩子会给我们指出,不是让我们无地自容,而是因为他的世界是对的。

    孩子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的好奇心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反思和快乐。

    珍惜他们,拉着他们的手,和他们做朋友,我们的世界会更精彩。

    《爱与孤独》读后感范文二

    这篇文章是我高3时在语文资料上看的,感触很大。

    自高中起,我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着,表面上和同学们很好,可是内心却始终是孤僻着,不为啥,就是喜欢一个人静静的。但发现有人想靠近时,我会毫不犹豫的避开或视而不见。后来有人问我,你不孤单吗?我看了他一眼,很想说,一个人有啥不好,何况我不提倡早恋。有人说我不懂爱,对,我不懂恋爱,当我想到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时,我什么也不想了。我喜欢自由。

    我朋友曾经跟我说过,她很害怕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她说她怕找不到朋友,怕和别人合不来,怕没有娱乐的地方,怕闷。然后我问她,你是不是很怕孤独。她想了会儿说的确,她很怕。我不知该怎么跟她说,不是每一个人的适应能力都一样,我跟她说试着习惯下孤独,她说她永远习惯不了。是呀,每个人的思想思维尽不相同,你改变不了她的想法,只是用自己的经验来开阔她的见识。如若跟她说其实孤独很美,该学会享受。这显然无济于事。

    有人说除去孤独的最好办法就是找到爱。其实说真的,我对那个字有些反感,之前尤其强烈,只是想到人世间又真的不能却少爱,无奈下。看着街道上一对对紧拥的情侣,幸福的一家大小,贩卖的老人,闪烁的霓虹灯下的喧哗我似乎看到爱的存在,因为有种叫幸福的东西在流动。但我却只想欣赏,并不在乎是否拥有。美的东西一旦拥有了,它就会失去以往的光泽,不再美好。爱也一样,拥有了,习惯了,其他一切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了。这是可怕的,你能

  • 7、 读后感大全:孤独与爱

    孤独是需要反省的。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何物,也许是肉体,也许是精神,也许是灵魂。不一定每个人心里都渴望温暖,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纯粹的孤独。如同把自己封闭起来,如同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与世隔绝,一天两天可以承受,可以当做面壁思过自我反省,但这样做一年两年之后,可能早已失去自我。

    曾经读过《雷雨》、《红楼梦》,四凤与周萍的爱情是造化弄人,上一辈的人闯下的祸累积到了下一辈人的人生里。周繁漪那样的角色也是可悲的,孤老终生,虽生犹死。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就更不用说,天生就不允许在一起的人偏偏要相遇相爱,那林妹妹又如此多愁善感,宝玉又如此含混拉扯。上辈的孽缘,用眼泪报恩的誓言,终于在今世酿成了悲剧。

    《百年孤独》中如蛛网般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阻碍了我去深入细致研读这本名着。许多名着都是沉重的,如《悲惨世界》、《麦田里的守望者》。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是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之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与愚昧,在拉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

    孤独是自闭的。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远记住:过去是虚假的,往事是不能返回的。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是一个家族在一个世纪中崛起与衰落的过程,围绕着其中两个兄弟与取了他们相同名字的后代的故事。从最开始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第一次出现,把科学的东西引到何塞阿尔卡蔕奥布恩迪亚的世界中,妻子乌尔苏拉的不解和反对,何赛的孤注一掷,都预示了他们是孤独的。故事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念、信条与行事的标准、动机。每个人都有光明与黑暗,并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族付出一生。为了他们心中的正义及执着的信念,履行着他们从生下起就无形中担负着的职责,为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的完成他们来到世界上他们认为非做不可的事情。

    他们每个人是独立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他们是家族的一份子。与《红楼梦》的相同之处在于,《百年孤独》的主角们也是在循环着表兄妹的不伦之恋。相同的人名,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孤独,自从这个家族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与这个家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他们生来是孤独的家族,死后也没逃脱孤独二字。

    也许这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必须背负的熔印,便是如影随行的孤独。身边的人越多,与外界沟通越多,

  • 8、 周国平爱与孤独读后感

    周国平爱与孤独读后感范文一

    我读完周国平《爱与孤独》之后心里有种不舒服的感觉,说实在的,这篇文章带给我的是一针见血的刺痛(哲学就有这种锥子的作用),我的不舒服不是源于这种痛,而是它在让你看得再清楚不过之后,带给你的那种惶恐。它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相信了我爱着必将孤独着,这种对爱和孤独的狭义解读,产生的只有绝望,这是一种消极的讯息。事实也许有这样一种可能,但不是必然。我很高兴我没有如以前一样随顺了这些观点,为自己度量着所谓的分寸、胸怀我发现了我的不舒服之所在!

    孤独和美与爱一样都是自然存在的,不存在谁产生谁,也不是谁从属谁的关系,它们就像大自然中一切自然事物一样,有来有走,该来就来该走就走。

    哲学家让人们把孤独和爱看得如此清楚又怎么样,然后呢?好像人生的质量会因对孤独和爱的看法的深入而有改变,这就是哲学家的目的吗?

    我真希望有一天哲学家们呼吁:学会爱自己吧,那样你就会得到你的幸福。这才是哲学家应该对人类做的贡献。这是我最想说的。

    我把这篇文章附在下面,也许我以后再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觉。

    周国平《爱与孤独》读后感范文二

    将爱和孤独联系在一起,不是创举,却也发人深省。在这里只说爱情,现在我的排他性很强,这里不收容亲情、友情以及同性之间的爱情。

    月亮作为爱情的象征,永远那么孤独地在天上徘徊,嫦娥也只能在这爱情的第三方上孤独地见证人间一段段缠绵悱恻的爱。

    记得《神探》中那个右脑超级发达的神探,以及他的妻子,多么孤独。他多么爱他的妻子,而她却早已从前不再,前后判若两人。他也只能幻想出他原来的妻子,痴痴地和她在一起。我爱你,但你却已经不是你。

    从前有个很傻很天真地爱上一个貌似很善良的女孩的男孩,后来发现自己看到的都是假的,自己以前想的都是错的,自己一直被蒙着。于是元神出窍,去找那个自己爱的女孩,却怎么也找不到。几个月后,一部分元神归来,一部分元神消散,还有一丝继续找寻。男孩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心上人,都始终不能忘记那个善良的女孩,那一缕游丝依然在苦苦追寻。他有时会回忆起那些可能从来未被对方放在心上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甜。

    of all talestis the saddestand more sad,

    because it makes us smile.

    byron

    ( 这是所有故事中最悲惨的,比悲惨还要伤情,因为它竟让我们微笑。拜伦 )

    世界上最远的地方是哪里?也许是所爱之所在

  • 9、 爱与孤独读后感精选

    应当首先竭力阅读和了解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最优秀作家的书。作者写的作品使我们更富有理性。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也许你正在收集整理作品读后感吧!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爱与孤独读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爱与孤独读后感【篇1】

    我读完周国平《爱与孤独》之后心里有种不舒服的感觉,说实在的,这篇文章带给我的是一针见血的刺痛(哲学就有这种锥子的作用),我的不舒服不是源于这种痛,而是它在让你看得再清楚不过之后,带给你的那种惶恐。它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相信了我爱着必将孤独着,这种对爱和孤独的狭义解读,产生的只有绝望,这是一种消极的讯息。事实也许有这样一种可能,但不是必然。我很高兴我没有如以前一样随顺了这些观点,为自己度量着所谓的分寸、胸怀……我发现了我的不舒服之所在!

    孤独和美与爱一样都是自然存在的,不存在谁产生谁,也不是谁从属谁的关系,它们就像大自然中一切自然事物一样,有来有走,该来就来该走就走。

    哲学家让人们把孤独和爱看得如此清楚又怎么样,然后呢?好像人生的质量会因对孤独和爱的看法的深入而有改变,这就是哲学家的目的吗?

    我真希望有一天哲学家们呼吁:学会爱自己吧,那样你就会得到你的幸福。这才是哲学家应该对人类做的贡献。这是我最想说的。

    我把这篇文章附在下面,也许我以后再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觉。

    爱与孤独读后感【篇2】

    将“爱”和“孤独”联系在一起,不是创举,却也发人深省。在这里只说爱情,现在我的排他性很强,这里不收容亲情、友情以及同性之间的爱情。

    月亮作为爱情的象征,永远那么孤独地在天上徘徊,嫦娥也只能在这爱情的第三方上孤独地见证人间一段段缠绵悱恻的爱。

    记得《神探》中那个右脑超级发达的神探,以及他的妻子,多么孤独。他多么爱他的妻子,而她却早已从前不再,前后判若两人。他也只能幻想出他原来的妻子,痴痴地和“她”在一起。我爱你,但你却已经不是你。

    从前有个很傻很天真地爱上一个貌似很善良的女孩的男孩,后来发现自己看到的都是假的,自己以前想的都是错的,自己一直被蒙着。于是元神出窍,去找那个自己爱的女孩,却怎么也找不到。几个月后,一部分元神归来,一部分元神消散,还有一丝继续找寻。男孩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心上人,都始终不能忘记那个善良的女孩,那一缕游丝依然在苦苦追寻。他有时会回忆起那些可能从来未被对方放在心上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甜。

    of all tale

  • 10、 最新爱与孤独读后感精选

    读书最大的乐趣是从其中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在通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难免会对内容产生一些看法。面对作品当中的一些优质内容,不妨通过读后感的模式将它记录下来。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整理的"爱与孤独读后感 ",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与孤独读后感 (篇1)

    男女主角从懵懂的爱慕,到暧昧,到分开,到相聚,最终回到各自的生活,两条平行线因为一些巧合,被折射、被交集,但最终还是两条分开的直线,终究无法重叠。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世界,能够相遇是种缘分。每个人的眼中看到的那位总是那么特别,尽管旁人无法理解,可他/她永远是那么得有魅力,那么独特!

    孩时的无知、叛逆,成人的慎重、谨慎,让他和她分分合合。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无法解释的意会。他们相似的经历,多了一份默契和个性。但两个质数终究只有被自己所整除,两个相邻的质数中间永远相隔着一个数,致使永远无法相遇,很无奈、很遥远。

    时间决定一切。当两个无法相遇的质数按照平行的轨迹行驶着,分别拥有他们的生活,无论快乐或不快乐,生活一直这么继续着。随着中间一数偶尔间的消失,他们会羞涩得询问对方的境况,好似有找到曾经的模糊感觉。可那种相遇总是取决于他人,很是被动。

    或许在我们叛逆的青年时代,也有这么一位小男孩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注定我们都是两个无限孤独的质数,可远观不可近焉。当彼此再也没有任何干系时,走着不一样的道路。偶尔想起时,问候一声。质数永远都是质数~

    爱与孤独读后感 (篇2)

    每一天,当你睁开眼,除了风声,周围一片寂静;除了蓝天和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就只剩下鸭群的陪伴;除了父亲排徊的身影,就只剩下自我孤身一人。那是多么的孤独啊!然而这篇文章的小主人公就是在这孤独的环境中成长,学会了坚强。

    小主人公杜小康,因为家庭变故,不仅仅失学,还要离开母亲和小伙伴去放鸭。在这孤独的旅程中,他哀求过。哭过。甚至连做梦都想回家。渐渐的,他明白回家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开始没有那么恐惧了。可是厄运却在一次降临——一场暴风雨,使他的鸭群走散和父亲走失,可是他并没有哭,他变了,他变得坚强起来了。

    小主人公经历了许多跌荡起伏,可是他没有放弃生活,最终在一场暴风雨中学会了坚强。从主人公的遭遇,我们能够明白,逆境不是末日,在逆境中磨练出来的是一把“宝剑”。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因为失聪,使他变得孤僻,甚至狂躁,可是他仍然坚持创作,在那孤独的日子里,他没有沮丧

  • 2022-12-09

  • 2022-04-07

  • 2022-04-11

  • 2019-11-06

  • 2022-10-09

  • 2022-06-17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3-01-2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1

  • 2023-01-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06-30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09-22

  • 2022-10-09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22-01-05

  • 2022-02-08

  • 2023-06-04

  • 2019-10-11

  • 2021-09-01

  • 2019-10-11

  • 2019-09-22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9

喧嚣与孤独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喧嚣与孤独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喧嚣与孤独读后感、2024喧嚣与孤独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