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们什么都会做读后感 > 地图 > 我们什么都会做读后感
我们什么都会做读后感相关栏目
我们什么都会做读后感热门栏目
我们什么都会做读后感推荐
我们什么都会做读后感

(共 7156 篇)

  • 1、 《我们什么都会做》读后感作文400字_五年级读后感

    10月20日看完《我们什么都会做》这本书后,就在妈妈协助下,花了三天的时间,从构思、绘底图、下笔写心得,到完成阅读心得,让自己心得有很棒的画面呈现。而且我还学会了一项技巧:插图和图画色彩要先完成,在将心得写上,才不会弄得脏兮的。现在我把书中大意和个人心得写下,和读者们分享如下:

    有一天,熊妈妈不在家,小熊说:“妈妈不在家,我做些什么呢?啊!屋子脏了,我来收拾干净吧!”猴子、松鼠和刺猬都来了,他们说:“我们一起收拾吧!”猴子说:“我的手臂长,我来打扫天花板。”他把天花板打扫的干干净净的,松鼠说:“我会跳,让我擦窗户吧!”他跳上窗台,把玻璃擦得亮亮的,刺猬说:“我的个儿矮,我来扫地。”他把地扫得干干净净,小熊说:“我的力气大,我去提水来拖地。”大家一边打扫一边高兴地唱:“我们什么事都会做!”原来分工合作,让我们什么事都会做,也什么事都能做好。

    在这本书中,小熊在妈妈不在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会自己做,例如:洗碗、拖地、提水、擦窗户……等,他都可以做得很好,让我觉得小熊很厉害,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要跟小熊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成长,也可以藉此机会来帮妈妈的忙,这样子才是乖孩子的表现。从今天开始,只要我有放假的时候,我一定会常常帮妈妈做家事,让我也像小熊一样厉害。

  • 2、 《我们什么都会做》读后感作文500字_三年级读后感

    10月20日看完三丰出版社所出版的《我们什么都会做》这本书后,就在妈妈的协助下,花了三天的时间,从构思、绘底图、下笔写心得,到完成阅读心得单,让自己心得单有很棒的画面呈现。而且我还学会了一项技巧:插图和图画色彩要先完成,再将心得写上,才不会弄得脏兮兮的。现在我把书中大意和个人心得写下,和读者们分享如下:

    有一天,熊妈妈不在家,小熊说:“妈妈不在家,我做些什么呢?啊!屋子脏了,我来收拾干净吧!”猴子、松鼠和刺猬都来了,他们说:“我们一起收拾吧!”猴子说:“我的手臂长,我来打扫天花板。”他把天花板打扫的干干净净的,松鼠说:“我会跳,让我擦窗户吧!”他跳上窗台,把玻璃擦得亮亮 的,刺猬说:“我的个儿矮,我来扫地。”他把地扫得干干净净,小熊说:“我的力气大,我去提水来拖地。”大家一边打扫一边高兴地唱:“我们什么事都会做!”原来分工合作,让我们什么事都会做,也什么事都能做好。

    在这本书中,小熊在妈妈不在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会自己做,例如洗碗、拖地、提水、擦窗 户等,他都可以做得很好,让我觉得小熊很厉害,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要跟小熊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成长,也可以藉此机会来帮妈妈的忙,这样子才是乖孩子的表现。从今天开始,只要我有放假的时候,我一定会常常帮妈妈做家务,让我也像小熊一样厉害。

  • 3、 《贝尼都会干什么》读后感350字

    《贝尼都会干什么》读后感350字 孩子读后感: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书中的贝尼会潜水;会钻山洞;会遨游星空;会骑马打猎独自一人进行的惊心动魄的冒险旅行,我很叹服贝尼有着高超的想像能力和驾驭幻想与梦想的翅膀.同时我也很喜欢书中贝尼的妈妈,当贝尼告诉妈妈他没时间学系鞋带时,贝尼妈妈没有喋喋不休地唠叨和训斥,当贝尼寻求她的帮助之时,她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能够很好地听懂贝尼的需求、配合贝尼的意愿去支持与帮助,使得贝尼顺利地度过眼前的难关,体验成功的快乐. 妈妈读后感:当这位贝尼妈妈教孩子学习系鞋带的动作时,我看到她双膝跪地,面带微笑,耐心而又亲切。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啊!如果我们家长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宽容支持的教育方式去扶持孩子的每一步成长,当我们能真正做到像朋友一样与孩子平等交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与孩子共同交往,那么,这不但是孩子的快乐,也是我们做父母的所能感受和收获的最大幸福了吧。

  • 4、 当没人帮你的时候,你就什么都会了

    当没人帮你的时候,你就什么都会了

    -1-

    这段时间忙着各种事,一直没来得及看最近口碑爆棚的《天才枪手》。

    看完之后才发现,原来青春校园片也能拍出谍战片的水准,看得惊心动魄,导演实在厉害。

    虽然生活不像电影,没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但电影里却藏着生活,有我们每一个人过去的影子。

    -2-

    念四年级小学时,我也有一个和琳一样念书厉害的学霸同桌。

    因为她的父母是教师,在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早早地帮她提前预习了所有的功课,所以每次考试,她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松答完,稳居全班第一。

    那时候我作为她的同桌,简直是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考试前从来不复习,就靠着考场上艰苦奋战的一小时,成绩也能在班里排到前十的位置。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尝到甜头,体会到不劳而获的感觉竟然和中彩票一样,不过它的中奖率比彩票要高得多。

    我记得那年的期末考试,经常不及格的数学居然考了98分,就连老师都在我的期末评语上写着:

    该生学习刻苦,成绩突飞猛进。

    这十二个字,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是我小学生涯里获得的最高评价。

    可我把成绩单拿回家,内心却是无比的恐慌。

    当我妈和家里的其他亲戚唠家常,说我最近开窍了,数学居然考了98分时,我在一旁连声都不敢吭。

    因为,我是抄的。

    -3-

    到了下学期,老师换座位了,虽然新同桌也是班里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她都像防贼似的防我,把卷子捂得死死的。

    我和她私下做了一次协议,我说:你把选择和填空给我看看,以后我帮你做值日。

    谁知,她连正眼都没瞧我一眼,冷哼一声,说:最看不起你们这种人,就想着作弊,活该成绩差。

    当时我听到都愣住了,自尊心被狠狠地刺痛。好像没有了作弊,自己就像被打碎了壳的蜗牛,没有了骄傲,没有了保护,露出丑陋的身躯。

    尽管我不想承认也不想面对,可那才是最真实的我啊。

    因为成绩实在太差,我开始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疯狂恶补,好几次被数学欺负得两眼汪汪,可一想起明天的考试,全部都得独立完成,没有任何人帮我,又硬是咬着牙把题目一道道做完。

    那几个月里,每天晚上没有娱乐时间,做的卷子居然比我一学期的还要多。

    -4-

    后来五年级的时候,学校挑选学生参加奥数竞赛,我是班里第二名。

    当时周围的同学不相信我能考这个分数,还有个人偷偷问我:你是抄谁的?考这么高分。

    我说:我抄我自己的。

    他撇撇嘴,说:得了吧你,你什么水平我还不清楚?然后,就无趣地走开了。

    再后来我得了奖,就开始有不少同学过来

  • 5、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很自然地我把它当成了一个问题问自己——我为什么做教师?但答案似乎并没有很快就从脑海中闪过,那别人为什么做教师?带着一种好奇心理我翻阅了这本书。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收录了21位美国公立小学、初中和高中任教的教师的一些感言。他们中有的刚执教鞭,有的已经执教十来年,还有些是执教了30多年的资深老教师。这些教师所教授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民族、种族、语言和社会阶层等背景,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点——对教育事业富有激情,不论是公众承认的,还是不承认的,他们关心学生、热爱工作,就算有再次选择的机会,他们也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虽然有些教师也对如今的公共教育状况感到沮丧、愤怒,但他们仍然热衷教育事业。

    说到“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书中各人的解释五花八门,既有说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也有说是因为教育事业富有诗意,有人提到和某些学生发生的一些故事;有人回忆引导他们成为教师的最初的经历;有人描述昨天甚至30年前的奇闻逸事,但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讲为何从事教育事业都是津津乐道,并将其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他们把当教师当作是他们的使命,这样的使命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使得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

    作者从四个部分归纳了为何“我”选择做教师,即:“漫漫长路——他们是偶然决定去教书,或者是那些走了很多弯路才去教书;“让世界更有意义”——教书如何让那些教师的生活更有意义;“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把教书描绘成帮助学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声音和位置的方法;“成为更完整的人”——教书就是好好为公众服务,帮助年轻人积极改变生活,使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看了这21位教师的感言,我不禁从书中去反思自己教书的动机,似乎在阅读了此书后我也与许多他们中的教师一样产生了一种共鸣,这样的共鸣让人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要像克丽丝滕.弗伦奇那样认为是因为爱与被爱让我为什么选择做教师,(我爱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也爱我)爱给了我信仰,爱给了我动力,爱给了我充实——所以我选择了做教师。

  • 6、 我们为什么需要差生读后感

    我们为什么需要差生读后感

    长期以来,差生都是老师和家长心中抹不去的痛。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一毛一病:有的品德行为不一良,让老师感到头痛;有的不遵守纪律,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有的学习成绩糟糕,拉了班级成绩的后腿

    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恨铁不成钢,想尽各种方法去改变差生的落后面貌,却从没有想过,其实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

    有标准,才会有差异。从评价的角度来看,差生是与成绩优异的学生相比得出来的结论。在课改的今天,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实行了多元评价,但好象都不如考试来得直接,分得清楚,因此,名目繁多的考试依然搞得轰轰烈烈。好象不考试,就评价不出学校的优劣;不考试,老师分不出个三六九等;不考试,学生也分不出个好中差因此考试依然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最最重要的手段。

    众所周知,评价分为终结一性一评价和相对一性一评价。所以,我们的教育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但是评价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渴望,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面对一个班几十位思维一性一格不同、发展速度有差异的学生,统一标准能测出差距,而未必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一供什么有效的帮助。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笔者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他在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还看不太清。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个勾勾可就是大大的了。我想,那位老师是个有心人,他是用心在批改学生的作业。

    真的,教育中需要老师们摘掉有色眼镜。就像王开东老师说的那样,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我们不必忌讳差生,躲避差生。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用真诚的心态、朴实的工作态度去教育他们,让他们在今后人生的长河中能找到属于自己发光发亮的方式。

  • 7、 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读后感

    【篇一:《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读后感】

    丁老师,看了您推荐的文章,我的心里有了强烈的震动,谁都可以成为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学习,一定会有伟大的成就。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对于这些缺点,我一定会积极改正过来,不过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位小作者从小家里很穷,他的父亲也在他两岁的时候去世了,他都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为什么我们不能呢?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为自己而学习,我们为祖国而学习,我们为将来而学习。

    罗琳的《哈利波特》被出版商拒绝十二次才出版,她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成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我相信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只要我们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走上成功之路。

    未来由我们创造,我们希望,我们期盼,未来的世界是美好的,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未来的世界变成一个美好、和平、快乐的世界吧!

    【篇二:《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读后感】

    奥巴马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学》的演讲,犹如海底的火山喷发,在我的心底掀起了巨大波澜,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这个演讲让我开始思考学习的意义以及学习对自身的作用。奥巴马说: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才,而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就是你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教育给你们提供了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句话说得多么的好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但是我们刚开始却不知道。正像我小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该参加哪一门兴趣活动一样。在家长的建议下我报了很多班,比如拉丁舞、钢琴、乒乓球、国际象棋、跆拳道、绘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比较热衷于乒乓球、钢琴还有国际象棋。同样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我喜欢上了英语和语文,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奥巴马还告诉大家,失败并不可怕。他用自身的经历以及jk罗琳和乔丹的例子向大家诠释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理。他说:从失败中,你可以明白自己可以做出怎样的改变。是的,世上不存在不把书念完就能拿到好工作的梦想,任何困难都不是逃避学习的借口,我们的目标可以简单,但一定要坚持。事实上我们都曾经从每次的失败当中总结经验,继续前进。我也是这样一步步坚持到今天。

    奥巴马还说:假如你不这么做假如你放弃学习那么你不仅仅是放弃了自己,也是放弃了你的国家这句话让人震撼。因为我们学习的根本就是为了责任,为了担当。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想走出和父母不一样的道路,所以社会

  • 8、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

    文/树懒先生

    自从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肥胖就成了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多少年来,许多人想出了许多办法,就像柑橘减肥法、经络减肥、节食减肥、减肥益生菌等多种方法,然而这些并没有显著的、广泛的被绝大多数人体验到的效果。而这些方法之所以没有效果,是因为并没有搞清楚肥胖的源头所在。

    在近来的观念中,人们认为肥胖的原罪是吃的太多,动的太少,导致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就会发胖(正能量平衡);当消耗大于摄入时,就会变瘦(负能量平衡)。其实也可以用卡路里这个单位来衡量这种能量。简单来说,当消耗的卡路里大于摄入的卡路里,产生热量赤字,就可以使人变瘦。但其实不然,不管我们如何有意识去维持少吃、多动的原则,我们也未必能成功瘦下来。并且比起怀疑这个热量决定胖瘦的观念,我们更容易怀疑自己的减肥意志力太薄弱了。

    其实热量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导致肥胖的唯一因素。对于脂肪堆积量增加的两个本质因素,都跟人自身的因素胰岛素有关。当你的糖类摄入增加时,消化吸收后你的血糖浓度就会升高,胰腺就会产生胰岛素,用来将血液中的能量(血糖)运输到不同的部位,有一些运输到你正在使用的器官,用来提供能量,而那些暂时不需要的能量,就会被它搬运到脂肪细胞中,所以脂肪细胞就会随着能量储存的增加而变大,让人外观看起来变得肥胖。糖类决定胰岛素,胰岛素决定了肥胖。哈佛医学院前医学教授乔治卡希尔(george cahill)曾经这么说过。而糖类更有一个俗称为碳水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我国传统饮食中的米面、馒头、饼之中。所以我国现在的传统饮食,极易引起胰岛素的分泌,甚至有引发ⅱ型糖尿病的可能。

    综上所诉,对于富含糖类的食物具体而言就是:食用精加工的糖类(包括面粉和谷类),马铃薯(土豆)这样富含淀粉的蔬菜,以及食用糖(如蔗糖和果葡糖浆等)。这些糖类确实会使我们发胖,由于脂肪的累积会让我们感到更饿,于是我们吃的也更多,加之久坐不动,所以更容易发胖。

  • 9、 《我们能做什么》读后感300字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我们能做什么》,受益匪浅。

    我觉得这书的作者是以敏悦的眼睛观察着世界,用近乎写实的线条描绘着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冲突既体现在她时时留心、处处在意的细腻描写中,更深深融进了流淌跳动的血液。在作者的笔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人类的肆意毁坏下,不再和谐美好,变得满日疮痍,一场拯救地球的行动势在必行。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一批人就在时时刻刻拯救着地球,他们就是——环卫工人。环卫工人每天三更眠五更起,脚踏实地、默默地奉献着。有些垃圾在马路中间,有危险,可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清扫掉。虽然他们一天攒不了多少钱,活又脏又累,有人会看不起,可我要说,从社会文明、人的精神文明上来说,他们是富翁,是精神富翁。

    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优美的环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幸福。但是,还有一些人在肆意破坏着地球,他们每天早上睡懒觉,看时间已经很晚了,就在路上买一点吃的东西然后,随地扔垃圾,如果每个中国人一个早上扔一次,那就会有13亿个垃圾出现,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呀!所以,拯救地球的行动,光靠一人、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人多力量大嘛。

  • 10、 夏日庭院读后感:我们在恐惧什么

    人生向来是孤独的,我们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又一个人默默的离开,这一条人生路充满孤寂,我们需要别人的陪伴。死亡从来不是可怕的,我们知识在畏惧遗憾。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夏日庭院读后感:我们在恐惧什么,快来看一看吧。

    在我的身边发生过三次死亡,一次是伯伯,其他两次是奶奶和爷爷。伯伯去世的时候我还在学校,被父母通知回家()参加乡俗吹丧典礼。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在家睡觉,半夜被叫醒赶赴老家,只看到一贯强硬的爸爸满脸泪痕地对我说,奶奶死了。我参加了丧典全过程,却只记得恐惧与害怕,每晚都睡不着做噩梦,只能刻意把奶奶这个人从脑海中抹去。直到爷爷去世,我看到爷爷生命流逝的过程,一个人上一秒还在喘气,下一秒就没了呼吸。爷爷那么鲜活的躺在那里,怎么会是死了呢。

    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死亡的含义。为什么理所当然的死亡,会让这么多人感到恐惧?我爷爷死的时候孤独吗?我如果现在死了,会不会有遗憾?能让我死而无憾的事情,到底会是什么呢?可惜我仍旧没能弄明白这些事情,也没能成功地把奶奶从回忆里完整地找回来。我们身边的人来了又去,故人老了又有新人诞生。我不知道他们故去的时候内心是充实的还是孤独的,正如我不知道当死亡逼近时,他们是满足还是遗憾。

    九月份的时候看了一本书叫《夏日庭院》,据说是日本中小学生读后感中出现最多的作品,后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我记得我看完后轻轻地哭了一场,脑海中显现出来的是我故去的、不敢被我正视的爷爷奶奶的笑容。

    《夏日庭院》这本书讲述是三个家庭有缺陷的六年级小男孩和一个孤独老兵的故事。男孩们因为对死亡的好奇,而决定监视一个看起来将死的老爷爷。孤独的男孩和孤僻的老爷爷之间发生了摩擦,从一开始的抗拒敌对,慢慢变得逐渐温暖。

    作者汤本香树实是日本作家、编剧,从学生时代开始撰写歌剧剧本,毕业于东京音乐大学作曲专业。 小时候因为偏见而疏远外公,却在最后一次交流中永远记住了外公喜形于色的面孔。由于讨厌那样的自己,汤本香树实试图将外公从心里抹去,却在二十年后遇到了和外公有着相似头型的人,又记起了一切。成熟的汤本香树实想与忘却的外公重逢,于是撰写了《夏日庭院》献给外公,同时也送给那些失去了某些东西但想找回来的我们。

    人生而孤独,我们需要陪伴与信赖

    我们生来便是孤独的,生命之路注定只能自己一个人走完全程。但这孤独之路,唯有与人相伴,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故事中的三个孩子都是缺乏家庭陪伴的人,

  • 2019-10-19

  • 2022-02-0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3-02-05

  • 2019-09-23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3-01-10

  • 2019-10-19

  • 2019-11-03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4-08

  • 2019-09-25

  • 2022-02-04

  • 2021-04-14

  • 2019-10-23

  • 2021-10-0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2-02-13

  • 2019-10-29

我们什么都会做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我们什么都会做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我们什么都会做读后感、2024我们什么都会做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