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围炉夜话读后感 > 地图 > 围炉夜话读后感,2024围炉夜话读后感
围炉夜话读后感

(共 3183 篇)

  • 1、 幽冥怪谈I:夜话读后感1000字(3)篇
    幽冥怪谈i:夜话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幽冥怪谈》是著名悬疑小说作家宁航一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总共分为三季,第一季为《四人夜话》,第二季为《死亡约定》,第三季为《致命之旅》,目前已完结。本书主要讲述兰教授在孤岛上听到的及公开的种种恐怖故事。

    内容简介

            宁航一《幽冥怪谈》系列共分三部,第一部为《幽冥怪谈之夜话》,第二部为《幽冥怪谈2:死亡约定 》,第三部为《致命之旅》。以故事的叙述来看,《致命之旅》应该是《幽冥夜话》的前传。这三本书里面都是兰成教授在讲故事,所有故事都是《致命之旅》中遭遇海难困于小岛的遇难人员濒临绝望的时候,为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不至于疯掉,而轮流讲述他一生中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最古怪离奇的故事。兰成除了自己那个故事以外,其余的都是在复述别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诡异或恐怖或离奇,每个故事都以揭露人性的丑恶为目的,体验人性深处的恐惧。宁航一的想象力确实与众不同,他的故事丝丝入扣,能够自圆其说,没有硬伤,不是单纯的吓人,而是利用读者的好奇心,带读者慢慢进入一个心理恐怖的范围,虽然故事到最后都有合理的解释,不是鬼神作祟,而是人心丑恶,但是略加回忆,还是能感到背上的丝丝凉意。通过阅读这三本书籍,我个人认为《幽冥怪谈之夜话》的故事比较有趣,但稍微陈旧,算是三部里的中乘之作。《幽冥怪谈2:死亡约定 》最为精彩,但也最为恐怖,让人不寒而栗,算是三部里的上乘之作。《致命之旅》写得较为平庸,故事反而不如众人的海难历险更吸引人,算是三部里的下乘之作,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你要读全完整的故事,知道串起这些故事的主线,就必须读《致命之旅》。

    幽冥怪谈之夜话

    内容简介

             《幽冥怪谈之夜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大学生夜访心理学教授家,请教什么是人类心理最为恐惧和害怕的东西。教授答应跟他们讲三个故事,但条件是听完之后出现任何状况,或者发生任何事,都与教授无关。他们到底能不能将这三个恐怖至极的故事全部听完?而最为神秘的“第四个故事”到底是什么?两个大学生在听完故事后,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幽冥怪谈之夜话》是宁航一目前最为满意的悬疑、惊悚长篇小说。情节设置悬念迭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荣誉

             《幽冥怪谈之夜话》荣获2007年新浪原创文学大赛大奖,人气直逼新锐作家蔡骏,该作品被媒体誉为2007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经典悬

  • 2、 读《围炉夜话》有感

    读《围炉夜话》有感

    李赛男

    近日,隆化站参加“道德大讲堂”活动,获得了两本由一线职工代表赠与的《围炉夜话》,我站职工积极阅读学习,并相互交流讨论,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来与同事们分享。

    《围炉夜话》是清人王永彬所撰写的一部劝世之作,它与《菜根谭》、《小窗幽记》一起并成为“处世三大奇书”。作者以深夜围炉相坐,一家人畅所欲言,家长为众人讲解道理的形象,用轻松、言简、通俗的话语,阐述修身、处事、治学、读书的道理。

    中华学问博大精深,先人的智慧源远流传,细细品茗《围炉夜话》,使人豁然开朗、神清气爽。

    “在世无过百年,总要作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谋生各有恒业,那得管闲事、说闲话,荒我正经功夫。”此说为《围炉夜话》最后一则,统领全章,振聋发聩。“做好人”这一词,让想到了《白鹿原》中朱先生为其最得意弟子题的最后一幅字“学做好人”,做好人,这简单的三个字却囊括进了人生中最大的智慧,还有能什么比做好人更确切的修身、处事之道呢?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道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是远离怨恨的办法,只相信自己、不信他人,太过刚愎自用是会导致失败的。此乃处事安身之法。“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立身处世应本着自己的良心,不做亏心事,与人相交留有余地,不要求全责备。这样别人对你不会产生抵触心理,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听从你的建议,你就会容易和他人相处,先做人后做事,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遇到突发事件要冷静思考,思虑周全,不要导致以后后悔。对于家庭纷争,要有广阔的胸怀和气度,适时劝导,不要伤及情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意想不到之事,需要冷静审慎,多加考虑,妥善处理。和人相处,要宽容大度,有同理心、为他人着想,常记吃亏是福。

    《围炉夜话》中佳句还有很多,作者洞察世态、见微知著、见解独到、意境高远,每每畅读,必有所悟。品读好书,感悟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天纬地,时时学习、参悟,知于心而后践于行,让我们随着阅读走上一个新的境界。

  • 3、 《围炉夜话》读后感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文学品评家王永彬著作的儒家通俗读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围炉夜话》的读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围炉夜话》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清代文人王永彬所著《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这本书的得名是王永彬围着温暖的炉火,对子女亲属进行儒学教育时,留下的生活笔记。他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和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纵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王永彬先生在《围炉夜话》中的一些词句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受益匪浅。“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摘自《围炉夜话》)。

    每个人的智商有高有低、学习基础有好有差,但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为师者尽职尽责,善于引导学生勤学好问,并予以悉心辅导,学生就能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并取得良好成绩。作为教师,在目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活动中,也会遇到新知识、新问题,只要为师者能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积极钻研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虚心向他人请教,凡事求个所以然,我们就一定能掌握新知识,解决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做好新课程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社会经济极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任何人都希望自己住有最好的房子,出门有豪华的汽车,穿有名牌的衣服,吃有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工作有优美舒适的环境,这些都是人的美好愿望,有此愿望也无可厚非,但这些都能如自己所愿吗?如果自己无视现实盲目要求非此不可,那只能徒增烦恼,若自己能正视现实,不好高鹜远而有知足之心,随遇而安,就一定能快快乐乐地工作和生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足常乐”。然而在当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自己不正视形势的发展变化,不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满足于已有知识、安于现状,整天抱着“知足常乐”的观念去对待学习,那么将落后于形势,不适应于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最终为形势发展所淘汰。这也许就是“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围炉夜话》读后感二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文明海洋中,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诸如《论语》、《道德经》、《鬼谷子》、《河图洛书》、《奇门遁甲》、《山海经》、《孙子兵法》、《易经》、《黄帝内经》

  • 4、 读《书的夜话》有感

    读《书的夜话》有感

    《书的夜话》是现代着名作家叶圣陶写的。他通过三种人的不同经历讽刺了不同的藏书人或读书人。

    紫皮书的主人是一个要看书而没有书、要看书而不看书的人。他很穷,想从这些书中吸取点点知识用以改善自己的处境。后来,他攒了点钱,买了几本书。最初,他看得很用心,把书里最细微的错误都校对出来了。后来,他认为把书从头看到尾是很愚蠢的,他发现了一个最简捷的办法,就是只看序文。他看了几本书的序文之后,写了一篇文章,投给报馆。这篇文章被刊登出来了,他得到了一笔稿费。于是,他继续写文章,写作素材不用愁,从许许多多的书的序文中找。钱财来了,名誉也来了。他成了读书大家、成了博览群书的名家。对他而言,读书只是他的生财之道,只是他欺世盗名的手段而已。

    红皮书的主人只买书,从来不去读书,而是凭借藏书来附庸风雅,把自己鼓吹成一个博学多才的文人。对他而言,藏书只是伪文人的一种外包装而已。

    破书的主人们读破书耗尽心力,学成了,就去教学生。学生据此学成了,再去教学生的学生。书被他们吃进去,吐出来;再吃进去,再吐出来。除了吃和吐,他们没干别的。没世界而言,没有新的创造。

    叶圣陶老人用童话故事的方式讽喻了形形色色的伪知识分子。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得不为之慨叹,也会不由自主地以此和现实生活的某些人对号入座。慨叹之余,我们应当以此警醒自己:书只是我们的学习工具,而不是包装某种身份或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道具。同时,我们要讲究读书方法,切忌死读书、读死书,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读书,灵活掌握书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创造更多更有意义的价值。

  • 5、 书的夜话读后感900字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书的夜话读后感”。

    怎样去借鉴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模板呢?阅读作品后,我对于作者描绘的主人公记忆深刻。我们对于书籍的深刻感悟,常常可以通过读后感来进行记录,书的夜话读后感是由读后感大全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书的夜话读后感【篇1】

    《书的夜话》是现代出名作家叶圣陶写的。他经过三本书的不同阅历挖苦了不同的藏书人或读书人。

    紫皮书的主人是一个要看书而没有书、要看书而不看书的人。他很穷,想从这些书中汲取哪怕最小的一部分用以改进自己的境况。后来,他攒了点钱,买了几本书。开始,他看得很用心,把书里最纤细的过错都校正出来了。后来,他以为把书从头看到尾是很愚笨的,他发现了一个最简捷的办法,便是只看序文。他看了几本书的序文之后,写了一篇文章,投给报馆。这篇文章被刊登出来了,他得到了一笔稿酬。所以,他持续写文章,资料不必愁,从许许多多的书的序文中找。金钱来了,声誉也来了。他成了“读书咱们”、成了“才学过人”的人。对他而言,读书仅仅他的生财之道,仅仅他欺世盗名的东西罢了。

    红皮书的主人只买书,历来不去读书,而是凭仗藏书来附庸风雅,把自己鼓吹成一个才学过人的“文人”。对他而言,藏书仅仅伪文人的一种外包装罢了。

    破书的主人们读破书耗尽心力,学成了,就去教学生。学生据此学成了,再去教学生的学生。书被他们吃进去,吐出来;再吃进去,再吐出来。除了吃和吐,他们没干其他。没对国际做出一点新的奉献。

    叶老用童话故事的办法讽喻了五花八门的伪常识分子,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咱们不得不为之慨叹,也会情不自禁地以此和现实生活的某些人对号入座。慨叹之余,咱们应当以此警醒自己:书仅仅咱们的学习东西,而不是包装某种身份或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道具,一起,咱们要讲究读书办法,切忌死读书、读死书,要用发明性的思想去读书,灵敏把握书本常识,用所学的常识为社会发明更多更有意义的价值。

    书的夜话读后感【篇2】

    《书的夜话》是现代着名作家叶圣陶写的。他通过三本书的不同经历讽刺了不同的藏书人或读书人。

    紫皮书的主人是一个要看书而没有书、要看书而不看书的人。他很穷,想从这些书中吸取哪怕最小的一部分用以改善自己的处境。后来,他攒了点钱,买了几本书。最初,他看得很用心,把书里最细微的错误都校对出来了。后来,他认为把书从头看到尾是很愚蠢的,他发现了一个最简捷的办法,就是只看序文。他

  • 6、 《书的夜话》读后感 (650字)

    《书的夜话》是现代着名作家叶圣陶写的。他通过三本书的不同经历讽刺了不同的藏书人或读书人。

    紫皮书的主人是一个要看书而没有书、要看书而不看书的人。他很穷,想从这些书中吸取哪怕最小的一部分用以改善自己的处境。后来,他攒了点钱,买了几本书。最初,他看得很用心,把书里最细微的错误都校对出来了。后来,他认为把书从头看到尾是很愚蠢的,他发现了一个最简捷的办法,就是只看序文。他看了几本书的序文之后,写了一篇文章,投给报馆。这篇文章被刊登出来了,他得到了一笔稿费。于是,他继续写文章,材料不用愁,从许许多多的书的序文中找。钱财来了,名誉也来了。他成了读书大家、成了博览群书的人。对他而言,读书只是他的生财之道,只是他欺世盗名的工具而已。

    红皮书的主人只买书,从来不去读书,而是凭借藏书来附庸风雅,把自己鼓吹成一个博学多才的文人。对他而言,藏书只是伪文人的一种外包装而已。

    破书的主人们读破书耗尽心力,学成了,就去教学生。学生据此学成了,再去教学生的学生。书被他们吃进去,吐出来;再吃进去,再吐出来。除了吃和吐,他们没干别的。没对世界做出一点新的贡献。

    叶老用童话故事的方式讽喻了形形色色的伪知识分子,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得不为之慨叹,也会不由自主地以此和现实生活的某些人对号入座。慨叹之余,我们应当以此警醒自己:书只是我们的学习工具,而不是包装某种身份或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道具,同时,我们要讲究读书方法,切忌死读书、读死书,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读书,灵活掌握书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创造更多更有意义的价值。

    六年级:孙海琳曼

  • 7、 《燕山夜话》读书心得体会
    逛旧书市场,是我的一个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怀旧的情感越来越强烈。 那是一个周日,乘着1路班车,来到了南洋国际后面(榆树市老政府后),在那临街的人行路上,稀稀落落地有三两个旧书摊位,我姑且把这里称为旧书市场。说是市场,可没有规模可言,那几个摊位,就是几个手推车临时搭起的,想必日落之时,几个年纪很大的摊主,只要略一收拾,便可推车走起,留下空地,迎接着那一地的月光。 时间一长,与几位摊主混得倒是很熟。虽彼此不知姓甚名谁,但一见面,不用寒喧,相互之间热情地笑一笑,就算是几日不见的一种招呼,之后,他忙他的,我忙我的。有时,卖家与买家还进行着短短的交流,声音是轻轻的,只能两人听清,与周遭铺天盖地的叫卖声、扩音器里的吆喝声,实在不成比例。 旧书摊如商海中的几只浮萍,淹没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在花花绿绿的时装摊位面前,显然是几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可是,每一次来,我都要把目光从一本本书上掠过,一本儿也不落下,生怕丢漏了什么。也别说,每次,都能从那如故纸堆般的旧书里,选出一两本儿,心满意足地拿回家去,仿佛是在深山里寻到了宝贝。 就在那一天,我真的寻到了一个大大的宝贝《燕山夜话》。一眼搭上了这个书名在心中刻成印痕的四个字,煞时就把双眼瞪得大大的,如是失散多年的老友得以相逢。我用颤抖的双手,从那最底下的一排旧书里抽出来,生怕它跑走。我是轻轻抽出的,生怕弄坏了哪怕是一丁一点儿,就像是故乡放山的老把头,在按部就班地挖着那棵五品叶的山参庄严而神圣,激动得不能自持。 坐在摊主的小凳上,在明媚的阳光下,我仔细打量着这本儿盼望已久的神书,这是1981年3月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邓拓杂文合集,封面和封底都不见了踪影。不知是摊主还是书的原主人,用白纸弄的自制封面和封底,用钢笔隶书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书的名字。第三页是邓拓先生的照片,那是他1958年时的样子,长方脸,高高的颧骨,张扬向前的大耳朵,如是两面飘扬的旗帜;可称得上鼻直口方,大背头梳理得很是昂扬,深色的中山装,上衣口袋插着一只钢笔。 这张照片,我就端祥了很久、很久怀着深深的崇敬,似乎在听着先生娓娓而谈他的夜话。那些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的夜话啊,我在上学时学过,工作时也教过,《从三到万》、《吴汉何尝杀妻》每一次学与教,都对先生加深着更深一层的敬意,而对《燕山夜话》这本杂文集,思之良久而不可得,多次去书店而不得遇。这次,在这如
  • 8、 读果戈里小说《狄康卡近乡夜话》有感及读书笔记100字

    读果戈里小说《狄康卡近乡夜话》有感及读书笔记100字

    果戈里《狄康卡近乡夜话》这本小说集确实很有意思。把民族传说与现实完美结合在一起,既是浪漫主义,也是现实主义,写出了一幅民情风俗画,而结局又总是那么的美好。

    而果戈里的彼得堡系列风格一变,简直是现代小说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鼻祖。《鼻子》与卡夫卡《变形记》究竟谁更成功一些呢?荒诞与写实相结合,总体情节的荒诞与细节的写实相结合。

  • 9、 读后感大全:读后感

    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在84天一无所获后,决定独自一人去远海捕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钓到了一条比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这条鱼力大无比,拖着小船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终于将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归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归航。《老人与海》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它用独有的那种回归自然的质朴、天高海阔的深远,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虽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骨头架子,但他战胜了大马林鱼和许多鲨鱼,体现了人类面对艰险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面对失败有着优雅的风度,他赢得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是个了不起的胜利者。

    人类的极限,无人知晓。人往往会局限自身,了自己的心。但是,当一个人努力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鱼还是一副骨架,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已在与那马林鱼的搏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作为一个强者,就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 10、 荀子读后感(读后感)

    《荀子》的乐论讲的是音乐对人的影响,古人称之为乐礼,也属于伦理道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乐礼会使人们的志向高洁,遵循礼制的人们的德行就能养成。遵循乐礼之人耳聪目明,感情温和平静,天下都安宁,所以在古代乐礼也是一种管理人的方式。我觉得其中最核心的还是那句“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它讲述的是一种道义、道德与欲望的平衡,而这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难掌控的。

    君子用道义来控制欲望,那就能欢乐而不乱来;小人为满足欲望而忘记了道义,那就会迷惑而不快乐。

    举个例子,小的时候很贪玩,就喜欢玩游戏,然后让我爸妈就很头疼,直到有一次我爸说:“你就一直玩吧,不用学习,玩到自己不想玩为止。”这么一说,反而我就不想玩了。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我的内心觉得贪玩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为,如果没有节制没有束缚,那反而没有真正的快乐,如果当真继续玩下去,到了最后也只剩下是空虚,因为这种快乐不是可持续性的,是会迷茫的。所以一种张弛有度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是能把快乐高效化。

    这种状态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大学更毕业的时候,自己的膨胀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与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对等,然后对未来就充满了迷茫,就如我老师所说“你们这一代就是迷茫与浮躁的代名词,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词,踏实。”现在想想踏实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就像下定决心减肥的人,在夜跑的路上遇到了烧烤摊,欲望战胜了理智,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减肥路上的迷茫。

    说一说我这一代的人的迷茫吧,一切的外界环境,比如房价、物价、大城市的消费欲望等等,会让人失去对外来的盼头,因为认清现实的自己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便会轻易的放弃,就像你一直能追着一个人奔跑,直到无论怎么跑都再也看不到前面的人影时,便不再想奔跑了。这便是迷茫的所在,当不在奔跑时,当看不到终点时,那终点依然在那个位置从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自己的决心。

    那么这里又会提到一个新生词,躺平。意思就是同样都要到终点,同样都争不到名次,我为什么不舒舒服服的走到终点,还要拼死拼活的跑到终点呢。我不会批判这个态度的正确与否,它同样也是迷茫、思考后的产物。但是如果回归到《荀子》所说的道义束缚中去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因为它是一场赛跑,有着道义与体育精神的束缚,我就必须要跑步前行,而不是走着,也不是躺着,停下了脚步固然身心得到了一时的放松,但是那不是我参加赛跑的目的,那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围炉夜话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围炉夜话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围炉夜话读后感、2024围炉夜话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