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陶渊明品德读后感 > 地图 > 陶渊明品德读后感,2024陶渊明品德读后感范文大全
陶渊明品德读后感相关栏目
陶渊明品德读后感热门栏目
陶渊明品德读后感推荐
陶渊明品德读后感

(共 287 篇)

  • 1、 [读后感范文]陶渊明劝学读后感(620字)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每个人从出生之后,都需要阅读一定量的书籍。当我们读完一本书籍后,可能也会改变我们对事物以往的看法。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后感范文]陶渊明劝学读后感(62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劝学读后感【篇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你知道这些名言出自哪里吗?这就是荀子的《劝学篇》。

    它讲述了关于持之以恒就能成功的道理。土堆积累多了,就能变成高山,那里就会风调雨顺。水积累多了,就能变成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出生。善良积累多了,就会变成美德,那么智慧自然就来了,你就会有圣人的思想。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不积累小水流,就不能够成为江海。

    好的马一跳,也不能跳十步的距离。劣等马走十天,其功劳在于坚持。雕刻一半就放弃了的话,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雕刻时不放弃的话,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虽然蚯蚓没有牙齿,利爪,也没有筋骨。但它可以吃到地面上尘土,也可以喝到地下的神泉,因为它用心专一,持之以恒。而螃蟹有六个爪子和两个钳子,没有水蛇,鳝鱼的洞穴就无法生存,因为它太浮躁了。办事太不专一。

    对这样的事,我也有体会,记得有一次,同桌数学考了100分,我考得不好,她就嘲笑我。我不服气,说:“别太骄傲,下次我一定能追上你。”之后的每天晚上,我都坚持做一张练习题,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有了效果,第二次考试,我也考了100分。同桌再也不敢嘲笑我了。

    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我们做事也要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陶渊明劝学读后感【篇二】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成效的,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是不可取的,急躁冒进是不行的。学,需要耐心,静心,潜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克服一切阻碍,一定要锲而不舍,脚踏实地。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登不了天。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笃心向学,勤奋向学就是方法。所以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学习难在精。有目可识字,有口可读书,有耳可听教。然而,同一个老师授教,读同一本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领悟。每个人都想精益求精,但这并非一件易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读不失为一

  • 2、 读陶渊明读后感

    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读陶渊明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陶渊明读后感一

    翻阅历史,品读古典诗词,便能深刻领会伟大诗人们忧郁。苦闷的内心世界。“自古英雄多寂寞”,满城金戈铁马,岳飞能做的只是奋力抵抗;遍朝奸臣逆贼,杜甫能做的只是不断进谏,但肃宗却不予理睬;而陶潜面对着黑暗污浊的官场乱世,他能做的只有告诫后世统治者,暴政万不可龋而他这样的举动,在千年后世人的眼里竟是懦弱的表现。陶潜真的错了吗?我愕然了,不!他没有错…。

    他,区区一介文人,入朝为官,但官场腐化,满朝奸臣,几度出仕,几度归隐,内心经历了常人无法想像的痛苦和煎熬。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与苍生”的青云之志的他,经历了人间沧桑,世态炎凉后,已经满怀忧愤。悲慨交加了!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们又有何德何能去说他是个懦夫。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凡之人的平凡之处啊——亦是无法理解高尚之人清雅脱俗。回归自然的心志。而今我们已经被时间的繁华绿叶,都市的纸醉金迷所蒙蔽,加之时代的巨大差异,再也不能拥有陶潜的那份洒脱了,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在安静的午后,细细品读《陶渊明集》。

    他,历经波折,辞官退隐,躬耕南阳,远离世俗烟尘,他品味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之美;留恋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但是,令人难过的是,生活在先进的21世界里,人们却认为陶潜在逃避,是个只会虚构桃园生活的人;与此同时,令人欣慰的是,他的文章,字里行间透射出他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可见他已经领悟了生命的本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我们用另外一个角度过方式来重新审视陶潜,你就会发现那样黑暗的时代竟会铸造出这样伟大的田园诗人。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个性诗人。他满腹经纶,品质高雅,正如他爱的菊花一样。纵观漫漫历史长河,他留给后人的是至高无尚的人生观和千古不朽的经典诗文。

    陶渊明读后感二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老师叫高原,她的人和她的名字一样淡雅而又美丽。由于她的每节课都是我们汉语言文学系中唯一满堂爆满甚至连体育系都抢着座位来听的课,所以我才开始从关注她的课,到喜欢她的课,转而喜欢上了陶渊明——这位东晋末期唯一的一位集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于一身的学者。

    事隔七年,当我再次把这

  • 3、 品德与社会读后感

    篇一:《100个品德故事》读后感

    《100个品德故事》读后感 林伊诺 今天我读了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深有感触。 本书从品德修养的各个方面,诸如诚实、守信、仁爱、宽容、孝顺、敬业、感恩、公正、廉洁、勤俭等出发,精选了许多真挚感人、行文优美的故事。告诉我们美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故事,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资本。 这本书中《一杯牛奶》的故事,令我感动,它主要是讲一位男孩很贫穷,有一位女子看见了,就给那位男孩一满杯牛奶,后来,这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怪病,最后那位女子被那个男孩救了,而医药费只是当年那一满杯牛奶。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我们也应该学习那名女子和那位男孩医生。柏拉图曾经说过: “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典范。没有哪种训练能比这更高贵了。”我也觉得是这样,一个人所具有的良好品德是其人生最有价值的一种资源,不仅能够促进我们的人生发展,而且有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二:《品德故事》读后感

    《品德故事》读后感

    605班 欧阳嘉薇 指导老师:梁韧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品德故事》书,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打动了。

    《伟大的父亲》讲的是一位人民警察为了争取时间营救被困的学生,放弃了营救同样被埋的儿子。他就是品德高尚的人民警察——李国林。他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四川的一个女孩在“5.12”地震后被埋在废墟里。废墟里一片漆黑,她又冷又饿,她靠着看书缓解心中的恐惧,直到被救险官兵救出来。所有的抢险官兵都被这个女孩深深地震撼了。她就是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读书赶走恐惧的那个战胜死神的女孩——邓清清。 更可贵的是《程门立雪》中的杨时和游酢。他们不仅虚心好学,还尊敬老师。40多岁时,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去程家去拜见程颐,听闻程老师正在闭目养神。为了不打扰程老师,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静静等候。尽管此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他们都没有一丝不耐烦,也没被积雪吓退。

    还有《子路背米》、《吴猛饱蚊》、《刚正不阿》等等。他们对长辈的孝敬,对邻里的关爱,对他人的谦让,对国家的忠贞,对人民的奉献,无不激发着我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它告诉我在与他人相处时,懂得诚信和尊重,在深陷困境时,要坚持不懈,不要轻言放弃,在为人子女时,要懂得父母的艰辛,从而孝敬父母。

    品德修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完

    这本书,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

  • 4、 学品德有感_小学读后感700字

    翻开我的品德书,仿佛再次来到了那残酷的历史,来到了那横尸遍野的战场。那是人们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场战争,为了战争,不知有多少人为此牺牲,不知有多少个国家因为它而家破人亡。

    没错,这个残忍、令人发指的战争,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由德意日国家挑起,为了使自己的国家经济不受损失,他们开始掠夺其他国家的财产,占领他们的土地。因为这些掠夺者的冷酷与贪婪,不知有多少个家庭因此颠沛流离,支离破碎。

    这是一场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对抗,是一场光明与黑暗的对决,全球的人民都在翘盼战士们凯旋归来。终于,正义战胜了非正义,战士们唱着激昂高亢的歌曲,带着胜利归来了!人们大声欢呼,兴奋得手舞足蹈。长达六年的煎熬,多少人因此流出了眼泪,陌生人激动地看向对方,相互拥抱击掌,庆祝这盛大的成功。

    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我陷入了沉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南京大屠杀轰动了全世界。日本人用尽各种各样残酷的手段,折磨中国人。30多万的中国人,被他们血淋淋地折磨死。而他们却乐不彼此,仿佛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招呼同胞比赛杀人。

    当时的中国人是一盘散沙,日本人根本不放在眼里。所以,他们到处放火抢劫,到处掠夺财宝,毫无顾忌。当时的老百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人被害,孩子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突然离去。日本人有谁会去同情他们?谁会去听他们声嘶力竭的诉说?中国人民真正地意识到: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别人欺负!

    终于,中国人民爆发了。中华儿女为了抗日胜利,为了后代人的幸福生活,用鲜红的血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歌曲,他们在战场上奋不顾身,抛头颅洒热血,为得就是全国的老百姓!

  • 5、 《陶渊明诗集》读后感800字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知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陶潜《五柳先生传》

    晋代,无论是司马炎的西晋,还是司马睿的东晋,都可以说是不适合人奋发的:昏乱的西晋看到制造出的“八三之乱”,颓展的东晋容不下“闻鸡起舞”。于是乎,才子们为了避免无尽的迫害,为了逃出黑暗的现实。抑制内心的进取心和胸中的才华智慧,选择了“清淡”或“玄学”,而企图改变的努力者,或郁郁而终,或自陷泥潭。

    相性之下,陶渊明似乎是既“渊”且“明”。他“渊”,所以他不将毕生才情用在一个昏暗的世道中,而是选择了诗词歌赋作为他挥洒才情的工具,他“明”,所以他不愿将自然心境投在一片锦衣华服的污泥中,而是选择了世外桃源作为他度过余生的净土,后人赞他的才情无人匹敌,是田园诗派的一代宗师。可是,真正的他喝酒,疯狂的喝酒,喝到每饮 必醉,醉了又醒,醒了又喝,喝了又醉。

    喝醉过的人都知道,酒中乐,在于醉,酒中苦,在于醉。苦不是要麻痹自己的心灵,又怎么愿意承受大醉初醒的痛苦?李白喝酒,是因为不遇明主;杜甫喝酒是因为,心系苍生;李贺喝酒,是因为才无人知。他呢?苦 他当真已绝生俗,他怎么会醉?只有一种可能,他也曾有“诗仙”之愿,“诗圣”之悲,“诗鬼”之憾!

    他醉,其实是因为割不断对君王的期待,对世道的希望,因为他不愿,世人皆醉他独醒,于是他也寻醉,诗之子陶渊明,不过是工具而已,他若是愿意,他笔下的淑女一样可以窈窕,君子一样可以翩翩。可是,他宁可离开污浊的人世,寄倚余山水之间,他可以不做,却不能不想,想到现实。想到污浊的人世,他醒,他醉

    终于,在那一天,他永远醉了,再也不醒。他已然不愿意重复那醉后复醒的痛苦,很快,使他醉去一切也都一醉不醒——

    二年夏六月壬戌,刘裕至于京师。傅亮承裕密旨,讽帝禅位,草诏,请帝书之。帝欣然谓左右曰:“晋氏久已失之,今复何恨。”乃书赤纸为诏。甲子,遂逊于琅邪第”。

  • 6、 品德的力量读后感

    品德的力量读后感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也就是大而空的理论,而当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我豁然发现本书的主编王瑛居然是99年大学毕业的老师,工作至今已经发表很多论文,并主编了本书,我也就比王瑛老师小几岁而已,人家已经是功绩卓着,而自己却是业绩平平,不免有些汗颜。

    随便翻开一页,发现上面并不是密密麻麻的理论,长篇大论的描述,而是一个个生动的实例,看到这些与我的工作息息相关的小场景,就如同自己身在其中,成为了里面的主角,不知不觉中已经看了十几页。难道这就是吸引?我没有放弃,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说真的,我都不知道自己居然能一连贯读完一本书,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认真的读书了。

    下面我就把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同各位分享一下。

    一、德是师之魂,爱是师之道

    没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没有丰厚的待遇,而是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励着他们埋头苦干,把自己的青春无私的风险给自己的教育事业。德是师之魂。我们的教师有了圣洁的灵魂,必定会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开展教育工作,那么我们的施教对象就会成为善于学习的,愿意学习的、身心健康的,会发明创造的人,而不是厌学的逃学的,最后辍学的人。

    在学校教育生活中,在对知识与真理孜孜以求、无比热爱之外,总有诸多美好的事物激发我们种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当孩子们活泼的生命个体进入我们的视野,进而走进我们内心世界的时候,埋藏在心底的爱得以唤醒,它越过一切世俗功利,神情的拥抱着每个孩子,精心呵护着幼小生命的成长。师爱是教师道德修养的灵魂,是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可以让我们在关键时刻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成为我们难以磨灭的公共记忆。这其中,仅用1分36秒就安全疏散2300名学生的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被社会各界赞誉为最牛校长。6月27日上午11时许,叶志平因突发脑溢血,抢救多日无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去世,终年57岁。

    为学生操劳和忙碌了一辈子的叶校长走了,但他在汶川地震中创造的零伤亡纪录,必将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心中永恒的标杆。坦白说,虽然叶志平被称为最牛校长,但他所做的很多事,都只是一个有良知的校长该做的事。为学生打造更加安全的校舍,组织和开展安全教育与避险教育,这些都不是什么难事,但叶志平做到了而很多人都没有做到。

    怀念叶志平,就是怀念一种精神。但让人颇感悲怆的是,他对待学生、对待教育

  • 7、 遇见陶渊明作文800字

    在劳动的浸泡下,在菊花的浸润下,陶渊明的诗文,生机蓬勃,透着一股空山新雨后的青草味,给人幽然有安静的印象,每次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心灵上再一次与他相遇。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官场的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对名利的追逐,对富贵的渴望,与陶渊明心心念念的仕途格格不入。曾祖父陶侃给陶渊明种下了一个入仕的梦,29岁的他第一次走出了书斋,可怜王羲之的次子一心练道;40岁的他最后一次做官,但终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信条所辞官。就这样,五次的做官,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重新走入,需要勇气,也需要情怀。只有极致的情怀才能让一个在一次次的放弃中不断坚持。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终究是属于自己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终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东皋,这里或许才真真正正的属于他,四十二岁,开始努力经营自己的后半生。他的外祖父孟嘉在他心中也种下了一个不羁的梦,或许这才是陶渊明心底的声音。李白曾写过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陶渊明外公的典故也曾让李白喜爱。可李白的洒脱是狂傲,陶公的洒脱是坚守。一方宅院,一把锄头,一张方桌,几位乡邻,在这里,陶渊明耕作着,单纯着,也快乐着。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心灵一次次的被山水洗涤,性本爱丘山,本性如此,夫妇何求!

    只需一壶酒,何问来者谁?大诗人终究还是离不开酒的。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陶渊明定是与人相谈甚欢;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酒酣,彼此去后院搜罗喜欢的蔬菜,水果,无心政治,一身轻松。刘伶对书童说的的一句我醉死在哪里,你埋我在哪里,深得陶公之心,于是,任真若此,我醉欲眠,卿且去。我的热爱无关他人,真正的从心,真实的存在。

    在面阳坡曾遇见陶渊明的墓地,才真正明白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心意,也更深刻懂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

  • 8、 《100个品德故事》读后感
    《100个品德故事》读后感 林伊诺 今天我读了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深有感触。 本书从品德修养的各个方面,诸如诚实、守信、仁爱、宽容、孝顺、敬业、感恩、公正、廉洁、勤俭等出发,精选了许多真挚感人、行文优美的故事。告诉我们美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故事,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资本。 这本书中《一杯牛奶》的故事,令我感动,它主要是讲一位男孩很贫穷,有一位女子看见了,就给那位男孩一满杯牛奶,后来,这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怪病,最后那位女子被那个男孩救了,而医药费只是当年那一满杯牛奶。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我们也应该学习那名女子和那位男孩医生。柏拉图曾经说过: “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典范。没有哪种训练能比这更高贵了。”我也觉得是这样,一个人所具有的良好品德是其人生最有价值的一种资源,不仅能够促进我们的人生发展,而且有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静下心来,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一篇篇至善至美的品德故事吧!

  • 9、 《真诚善良的品德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真诚善良的品德故事》里的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让我明白了:无论是信任他还是用爱心赢得他人的信任,都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黑人小孩在船尾不慎掉进海里,孩子大喊救命,但风很大又急,船上的人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轮船越走越远…让我感到当时黑人小孩一定很着急很失望。 小孩在冰冷的海里拼命地游啊游,他努力的将头伸出水面,盯着开向远处的那艘船。渐渐的,他的力气快用完了,他觉得自己快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老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肯定会来救我的,想在这里,他用尽生命的最后力量超前游去…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黑人小孩为什么想老船长一定会救他呢? 船长终于发现那个黑人小孩不见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后,立即下令返航。这时有人劝道“这么长时间了,他肯定被淹死了…”让我感到那个人真是无情啊,我继续读下去,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人孩子值得吗?”船长喝一声“住嘴!”我想:船长真得好友爱心啊! 终于在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黑人小孩很幸福,要不是船长他有可能就淹死了。当孩子醒过来,船长问他:“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说:“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救我,所以我能坚持这么久。” “你怎么知道我会来救你?” “因为您不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小孩面前,泪流满面地说:“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感到羞耻…” 我最大的感觉是落水的孩子在危急时刻一直没有放弃希望,因为他相信仁慈的船长一定会来救他的。而船长也没有辜负孩子的希望,及时地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 10、 写品德的作文

    假若您对于“写品德的作文”不够了解,为营造更好的阅读体验,笔者诚挚推荐您浏览本文。写作是一种优良习惯,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还能促进人际关系的维护。毫无疑问,一个优秀的写作作品让人称赞备至。愿本篇文章内容对您有所启示!

    写品德的作文【篇1】

    2.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3.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克雷洛夫

    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8.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9.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培根

    10.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11.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12.习与性成.

    13.“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

    1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1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19.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

    20.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21.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22.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23.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24.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25.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26.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27.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2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2021-09-01

  • 2021-07-31

  • 2021-09-0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2-12-27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09-20

  • 2023-06-09

  • 2019-10-23

  • 2022-12-27

  • 2022-12-27

  • 2023-01-16

  • 2022-05-23

  • 2023-02-14

  • 2022-01-08

  • 2019-10-14

  • 2022-08-11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10-12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3-05-12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2

  • 2019-09-20

陶渊明品德读后感
陶渊明品德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陶渊明品德读后感,陶渊明品德读后感大全,陶渊明品德读后感2024,更多陶渊明品德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