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 > 地图 > 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2024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
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推荐
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

(共 9302 篇)

  • 1、 史铁生著作《务虚笔记》读书笔记与读后感1000字

    内容简介:《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作者通过动物的繁殖、植物的生死,通过童年经验、革命和叛变、爱情等来思考虚无。——摘自《百度百科》

    他,是地坛里的精魂。

    那座大隐隐于市的古园子对于史铁生来说,是一处精神归宿。在那园子里,他思考残疾后的生活,思考人本困境的苦闷,思考世界的荒谬。

    他在《务虚笔记》里借助一个个模糊的印象——或者说,一个个不需要绝对真实的印象,来诉说自己在那座古园里日日夜夜思考的问题,生与死的问题,残疾与爱情的问题,英雄与叛徒的问题,崇拜与征服的问题,平等与尊严的问题……

    他在《务虚笔记·葵林故事》里写过一个“叛徒”,是个女人,在有关抗战年代的故事里,总会有革命同志的女人,被敌人抓住了,大义凛然,慷慨赴义,为了保护革命同志,吞下了秘密,也吞下了敌人的子弹。这个女人,也有献身的精神,她为了将敌人引开,孤身一人躲进葵林之中。

    无比的“理想”总裹杂着无比的“现实”,她所怀揣的大义把她领向了被捉到后的残酷。敌人审问她,拷打她,酷刑是为了让她说出秘密,她疼痛、恐惧,仿佛有过几个世纪漫长的折磨,最终她屈服了,说出了同志的秘密,敌人放了她。故事千篇一律,罪魁祸首被扣上“叛徒”的帽子,她越发是个“叛徒”,就能越反衬出“英雄”的伟大。

    这么看来,她当然是贪生怕死的,但是“贪生怕死”就注定是贬义的吗?注定是可耻的吗?注定是无可争辩的罪行吗?仔细想想,那个女人只是在死亡面前没能有效地抵制生的欲望,或者说,她没有来得及找到,也没有能够得到一条理由,让她放弃“生”。她没有坚强的意志,所以她只能是个“活着的叛徒”,而无法成为一个“死掉的英雄”。

    世界之所以创造残暴,是由于弱小与怕死的存在,在残暴与怯懦并存的时间里,唯有创造出所谓的“叛徒”,才能保留下“历史篡改者”们所希望的“英雄”,篡改者们不注重历史的过程,只看重结果,他们无暇顾及“叛徒”一个人的苦难,只关心多数同志们的“利益和欲望”。历史上再没什么比对“叛徒”更让人无可异议的事情了,我们感谢上天没有让我们落入敌人手中,我们只愿做一名同志,我们只愿做一名“憎恶叛徒,敬仰英雄”的同志。之所以创造出“叛徒”这个词,是因为作为多数人的同志们

  • 2、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

    【篇一:史铁生散文读后感】

    前几天去旧书店淘书,买了一本《史铁生散文》。于我,一个从小就对语文不感冒的人来说,买散文倒是件稀罕事。说到从理科转文科,好象是大学之后的事。其实,高三的时候,就对散文之类的挺感兴趣了。那个时候在准备高考,几乎每天都要做阅读训练。读的文章要么是大家的作品,朴实无华却含义隽永;要么是不出名的人写的,辞藻华丽而形式精美。我渐渐的能从文中体会点儿什么、参悟点儿什么,语文成绩也越来越好了。其实,一直以来,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其实,按道理说,我应该很早之前就爱上阅读。也许是课文后面的背诵全文让我心生抵触,也许是归纳中心思想的教育让我只感到枯燥,总之,相比于对趣味数学的热爱,语文确实受到了我的冷落。也因此,我一直都是个偏科的学生。语文和数学,两大最最基础的学科,少了其中任何一科,都只能是个瘸子。如果说数学带给人的是缜密和智力,那么语文带给人的则是细腻和智慧。好的文章,应该抛却杂念,用心来读。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秋天的怀念》

    文章很短,但是却把母亲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对于史铁生来说,应该没有一个人比母亲更重要了吧。但是,直到失去了,他才后悔,怎么以前一直都没发现。

    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面前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如果不能再超越自我局限的无尽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铁生的不能跑与刘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都是沮丧与痛苦的根源。

    《我的梦想》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在史铁生看来,刘易斯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但是他也有他的不幸。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围城,确确实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觉。什么是幸福?幸福不是像别人那样,而是不断的超越自己。有多少人能如史铁生一般的达观,难怪人们都说,虽然史铁生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却没有人比他的精神更加健全。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只是因为你还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写作。

    《我与地坛》

    这些话,怎么看都像是出自马克斯韦伯之口。你不用急着死,那是早晚的事。你一定想活,那就是欲望。人的名字叫欲望,在欲望的支配下,人怎么才能自由?只有把欲望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你想活着,就别为自己找那些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则你就是活着的奴隶。你活着是为了什么吗?不,是为了活着而必须做点什么

  • 3、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

    还记得那个在自己最恣肆的年华失去了奔跑自由的人吗?还是记得那个品尝了与亲人生离死别发誓要好好活的人吗?还记得那个聆听到“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空旷的啄木声”的地坛吗?他如同地坛一般的平实而厚重,他的生命仿佛镌刻在了这里,在这一场文学的大雾中,耽迷数十年而不知其返。

    他就是史铁生。读时觉得《我与地坛》便只能是属于他的,地坛像是他生命的载体。他“走”进地坛,找回了那个新生的自己。他无法如正常人生活,他曾自嘲自己“被种在床上”。这看似是一句调侃,却充满了万般磨难,几十年如一日的病痛早已融入他的灵魂,在无法获得自由、忍受病痛的岁月里,他将生活写成了诗。当史铁生坐于地坛的某个角落时,思考的是我们常人所触及不到的生命的终极意义。他的身体虽然被束缚,但他的灵魂却在广袤无垠的宇宙深处。地坛因他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那里,他与老夫妇、长跑的青年、唱歌的青年相遇,我们看来是过客,但却在他漫漫长夜时给他以慰藉。

    史铁生曾想给自己设计一个“好运”的来世,可若一生平安顺遂,没有坎坷与磨难,没有痛苦和无奈,便是“好运”了吗?那只是平庸罢了。于是加入些小小的挫折、小小的伤痛,享受打败苦难的快乐与喜悦。可不论怎样要弯弯绕绕,总有一个问题无法避免的问题——死亡。在面对死亡时,史铁生给出了一个精妙绝伦的答案,那便是关注过程而非目的!他这样写道:“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一个好的人生根本不在于你有多少好运,也不在于你打败了多少困难与挫折。一个好的人生就是不管上帝给你什么,你都全盘接住,然后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读到这里我与史铁生一同热血沸腾,我相信史铁生已然不需要等到来世才能过一个令人羡艳的美好人生了,他的眼和心都触及到了更为渺远苍茫之地。他在艰难竭蹶中去寻觅每一个遥不可及的瞬间,他的思绪在不断地向前奔跑,虽然带着些许伤痛,虽然脚步并不那么轻盈,虽然有泪水相伴,但以心为马,恣情快意,这样的史铁生,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在文字中徜徉,会有一股力量汇于你的骨络血脉,这股力量来自于文字却又远高于文字。这股力量是在挣扎中成长,在踌躇中顿悟;这股力量是在痛苦中奋进,在挫折中萌生;这股力量是在嘈杂的世间,感受生命的质地,保持本

  • 4、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精选

    栏目特意为你整理史铁生散文读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经常写作文,写作文可以写出自己喜欢的文字。好的文章形成就是一件优美的艺术品的形成。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 篇1

    一张轮椅,一个青年,一位母亲,一段亲情,一种对于生与死的思考,这大概就是我最初理解的《我与地坛》。后来,我每每夜起,翻开这本书,我开始为作者的痛苦遭遇而惋叹,开始为作者母亲而担忧、心痛,以至于开始思索人生。

    作者史铁生,在他人生最灿烂的时候,迎来了命运的玩笑:失去了双腿,终日只能以轮椅为伴。而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他找到并来到了地坛,也不妨说是地坛选择了他。从此,他成了那个园子里一切的见证者,而那个园子也成了他灵魂唯一的住所。

    有人说,《我与地坛》是一部极富悲情色彩的作品,但我从中更多的看到得是一种力量,一种爱。作者的执著与坚强感动着我。虽然失去了双腿的他曾在年少时有过失落和暴躁,但他从无一日间断地来到地坛,去深思,去观察,去体味人生,从而平静、释怀以及看淡了一切。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后来的人生中从阴霾中“站”起来。而观如今,我们衣食无忧,可遇到一丁点的挫折就怨天尤人,哭天喊地。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作者的精神吗?

    母爱的伟大无私震憾着我。作者的双腿瘫痪带来了他痛苦的青春,也就注定了他母亲痛苦且短暂的一生。当他年少无知,自暴自弃时,他母亲所承受的痛苦可以说是无法想象的,但她没有终日以泪洗面,而是用自己的不动声色去放纵他,去呵护他,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独自忍受煎熬。这也无异于给自己判了死刑。也许作者是以现在的成就来告慰母亲的再天之灵,可昔人已故,只能追悔莫及。再看看我们现在,一个个孩子在家都是小王子、小公主,利用父母对自己的爱来胡作非为。时不时对父母呼来唤去,毫无半点感恩之心,羊都有跪乳之恩,鸦亦有反哺之义。朋友们,醒醒啊,别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作者的博爱感染着我,虽然作者自身残废,可是对生活的热爱流露于笔尖,如果没有爱,他怎么发现地坛的内在?如果没有爱,他怎么能观察数年来地坛的变化,以及每一位进出地坛的人的特点。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情感升华到博爱的人,才能细心的观察这一切,用心的记录这一切。

    而如何才能拥有爱,懂得爱,我以为爱由心生,爱的源头来自于心底。所以让我们学着接受爱,也学着去爱身边的人。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 篇2

    有些人不知不觉就走入他的生命了。

    他忘不了孙

  • 5、 史铁生《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

    2010年12月31日,在微博上看到了史铁生老师的死讯,没什么感觉,毕竟我也只是在高中的语文阅读题知道他而已。后来网上悼念他啊,写关于他的文章啊之类的很多,可能出于怎么大家都知道就我不知道的心理,就想买本《我与地坛》读,上网是售罄,回家去书城找,还是售罄。我就想,这世界为什么老有类似的事发生曹雪芹病逝前能穷到没钱医治;要不是布罗德违背卡夫卡的遗愿,世上认识卡夫卡的人不可能多;史老师写梅娘感叹:一个人,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竟似消散得无影无踪。难道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是人类的通病?

    散文集基本讲述了史老师的一生。在最青春绽放的20岁被上帝抱上轮椅,如果不是海伦凯勒,不说奋斗成人,就是活着的勇气都很难鼓起。史老师的坚毅,勇敢,奋斗,乐观,是大家都知道的,在此我只能粗略地罗列他的一些我自己总结出来的所谓他的人生哲学。

    1,先接受命运(不是说单纯地接受,而是能明白自己的处境,坦然接受,再想办法改变或者创造),再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天空。

    不管是《我与地坛》的不怕活和想死去是两回事。怕活不等于不想活!人的名字叫欲望,把自己杀死在不必担心的领域,反正活着的问题在死前是完不了的。,还是《墙下短记》的就算心灵之墙(各种内心独白与秘密)可以轻易拆除,但山和水都是墙,事件和空间都是墙,命运是无穷的限制。不要熄灭破墙而出的欲望,否则鼾声又起。但要接受墙。可能这些是史老师需要靠轮椅过活,而不放弃写作之路的动力和坚持所在吧。也反映出一个人写作不正要从他命运旅途,亲身经历,所悟所感里萌发吗?也就是上学时老师们常说的写实吧。

    2,怀揣梦想

    我把《我的梦想》、《好运设计》们归结为梦想类,我相信即使最优秀的人也有自己不可触及的梦想,不提。

    3,乐观

    当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记忆与印象2》里有篇《孙姨和梅娘》中提过,柳青的母亲史老师管她叫孙姨梅娘以前是右派,女儿在外地,儿子病在床上好几年,她只能在外面偷偷地找点儿活儿干来养家治病。她要是愁了,就一个人在屋里唱歌。而史老师承认她是影响他很深远的一位。

    4,永远一颗年轻的心

    史老师还是位有颗年轻的心(或者童心)的人。《黄土地情歌》里有段:我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呢,跟二十几岁的人在一起玩不觉得有什么障碍,偶尔想起自己已经四十岁,倒不免心里一阵疑惑。《比如摇滚与写作》里有这么种家长们把耐克一类颠来倒去地看,说:啥东西,值得这么贵?他们不懂,春天是不能这样计算的。的思想。

  • 6、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精选)

    还记得那个在自己最恣肆的年华失去了奔跑自由的人吗?还是记得那个品尝了与亲人生离死别发誓要好好活的人吗?还记得那个聆听到“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空旷的啄木声”的地坛吗?他如同地坛一般的平实而厚重,他的生命仿佛镌刻在了这里,在这一场文学的大雾中,耽迷数十年而不知其返。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www.dhb100.com

    他就是史铁生。读时觉得《我与地坛》便只能是属于他的,地坛像是他生命的载体。他“走”进地坛,找回了那个新生的自己。他无法如正常人生活,他曾自嘲自己“被种在床上”。这看似是一句调侃,却充满了万般磨难,几十年如一日的病痛早已融入他的灵魂,在无法获得自由、忍受病痛的岁月里,他将生活写成了诗。当史铁生坐于地坛的某个角落时,思考的是我们常人所触及不到的生命的终极意义。他的身体虽然被束缚,但他的灵魂却在广袤无垠的宇宙深处。地坛因他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那里,他与老夫妇、长跑的青年、唱歌的青年相遇,我们看来是过客,但却在他漫漫长夜时给他以慰藉。

    史铁生曾想给自己设计一个“好运”的来世,可若一生平安顺遂,没有坎坷与磨难,没有痛苦和无奈,便是“好运”了吗?那只是平庸罢了。于是加入些小小的挫折、小小的伤痛,享受打败苦难的快乐与喜悦。可不论怎样要弯弯绕绕,总有一个问题无法避免的问题——死亡。在面对死亡时,史铁生给出了一个精妙绝伦的答案,那便是关注过程而非目的!他这样写道:“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一个好的人生根本不在于你有多少好运,也不在于你打败了多少困难与挫折。一个好的人生就是不管上帝给你什么,你都全盘接住,然后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读到这里我与史铁生一同热血沸腾,我相信史铁生已然不需要等到来世才能过一个令人羡艳的美好人生了,他的眼和心都触及到了更为渺远苍茫之地。他在艰难竭蹶中去寻觅每一个遥不可及的瞬间,他的思绪在不断地向前奔跑,虽然带着些许伤痛,虽然脚步并不那么轻盈,虽然有泪水相伴,但以心为马,恣情快意,这样的史铁生,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在文字中徜徉,会有一股力量汇于你的骨络血脉,这股力量来自于文字却又远高于文字。这股力量是在挣扎中

  • 7、 林清玄散文读书笔记

    林清玄散文读书笔记

    谈到林清玄,从所周知,是文坛上一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文章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是旭日初照,注重文章的雕琢,文章飞扬浪漫;中期是镜花水月,受佛教影响,语言平淡却深刻,仿佛明镜一般;晚期则是繁花落尽,摆脱了刻意的雕琢,佛教的高深,是自己真情的流露。这两本书是属于中期,故蕴涵着很深的哲理,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与感想。

    无常

    我们物理学上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在运动,运动则带来变化,变化即是无常。

    《涅槃经》中人命之不惜,过于山水。今日虽有,明日难知指的是生命之无常;《清欢》中昔日的纯粹、质朴、宁静,简单与今日的急燥、浮华、功利、喧嚣的对比道出事物之无常;《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对兴衰之无常的感慨面对无常,曹操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惆怅;白居易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悲凉;林黛玉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哀伤

    在《一朝》中,林清玄讲述了他幼年竹子开花到枯死伤心的无常之体验,发出对《红楼梦》是表达人生如梦的感叹。在《无常两则》中,他也给我们写了一个年轻时的爱情故事,从开始的初识到最后的分别,人变了,景竟也变了,整个文章以回忆为基调,透着淡淡的忧伤与些许的无奈。说罢,对于无常,我们的感受是无奈的,惆怅的,甚至为哀伤。

    无常是宇宙永恒的真理,我们既然无法去改变,那么我们只能去面对,在《往事只能回味》中,林清玄写到对于无情的时光,飞翔的往事,我没有更好的态度,只有微笑地送走了,是啊,往事不能回去重来,变化之无常,我们只能目送回忆渐渐远去,把它尘封至心底。在《一朝》中,林清玄认为我们应把握今日。过去只能回首,未来也只能展望,唯有今日,我们能做主!当下即是,这是我们面对无常的最佳态度。

    智慧

    读罢林清玄的文章,便可体会到佛学的智慧。在这两本书中,林清玄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佛学看待事物的智慧。看待事物的智慧我认为体现在三个方面两面性、本质性、虚空性。

    两面性即指事物并非绝对。常言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同一件事物,我们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去看,结果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在《不要指着月亮发誓》中,林清玄对莎士比亚的精典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了分析。从结局的角度,有情人并未终成眷属而是相继奔赴死亡,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悲剧;但从其他角度看,直至死亡也真心相爱,在地狱中团圆,比那些因爱

  • 8、 《朱自清散文》读书笔记

    《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画面,使人不得不赞叹他的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内心。他那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感到十分惬意,于是我忽然发现观察事物其实就这么简单。从《春》中,我看到了新的开始,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再品《背影》,我读到了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是啊,在这个世界上,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那个拉着我们害怕的小手过马路的人,那个在我们累了主动背我们的人,永远都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护航的军官。可是他们是人,不是神。七尺男儿也有脆弱的时候,我们这些作儿女的可曾想过为他做点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从《背影》中,我看到了我父亲为我操劳的样子,看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

    朱自清的《正义》,是我感触很深的一篇文章。读完后,我也不禁想问:人间的正义到底再哪儿?朱自清说,正义在人们心中。可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这样。有些人口口声声地把正义二字挂在嘴边,呼吁人们要做正义的事,要做正义的人。可是暗地里却在做着罪恶的勾当,就像有些官员受贿,他们今天收这个的钱,明天收那个的礼,在自己的职位上疯狂地敛财。这种人面兽心的做法是遭人唾弃的。也许,少部分人心中仍存有正义,可是那也许将会被现实吞噬。从《正义》中,我看到了现实社会人心的真假难辨,看到了虚伪。

    朱自清笔下的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或是秦淮河的夜景,都被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欲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可我却觉得,朱自清是诗与散文的完美结合。

  • 9、 散文读书笔记_《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600字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一)

    读完朱自清的各种散文后,我认为他写的散文虽然表面上只是记叙一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旧时代的故事。可是,细细品味下,又可以发现隐藏在文中作者的情感,再结合时代背景,便可品味作者的意图。

    个人认为朱自清的《春》描写得那么美好,那么恬美,那么快乐。他将春中的东风,小草,树木,花朵,春雨,风筝等等这些春天的景物,利用第一人称的角度,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活泼开朗,奋发向上,体现初春的美好。

    文章一开始便开门见山地写出了初春时的景色,利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感受到了初春时的快乐气氛,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利用对春暖花开中花争相生长的景色,将春的那种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对风的描写虽少但十分形象生动,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理酝酿。将春风中的特点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连春雨,作者都将其写出一种意境美,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这一层薄烟。薄烟就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抓住春雨细小的特点,还写出了美感。

    写完了对春景的描写,作者又对人们在春天的活动进行描写,放风筝,赶趟儿这些事件更加突出春天的希望。

    最后,作者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不仅将春天的奋发向上体现出来,更显示了作者呼吁人们在新春之际,要各做各的一份事,不要止步不前。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二)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果然名不虚传,令我如身临其境,合上这本书,鼻孔里还残留着荷香,目光里还带着对荷的柔情,脑海里还浮想联翩,意犹未尽啊!

    早就听说朱自清是个很有才华的作家,直到我们课本上学到他的作品《匆匆》,让我深刻领悟了时间的珍贵,我们要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学习,不能枉度此生。此后,我迷恋上了他的散文,要求妈妈给我买了这本《朱自清散文集》,看到此书,我便爱不释手,不肯放下了。

    朱自清的作品大部分取材于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大致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描写个人以及家庭生活为主,具有非常浓烈的人情味和感情色彩;另一种主要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景物为主,抒发了朱自清的个人感情。书里既有《荷塘月色》美轮美奂的荷花,又有《背影》中父亲伟大无私、宽容的爱。还有《春》中一副生机盎然的画卷,《乞丐》,《儿女》,《佛罗伦司》等等,篇篇都令我回味无穷

  • 10、 朱自清散文读书笔记
    寒假我读过的一本散文书 ——徐光旭 文字是一条河,浮在表面的是落叶,潜在水底的是灵魂。文字记录着现在,过去与未来。也让我明白有一种美,叫做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让我始终觉得他一辈子都保持一种年轻的姿态,游山玩水,与友人对对酌,悠哉悠哉。他的笔风十分清秀,润色又恰到好处,让他的散文像一位绝世女子,一笑一颦,都是美的体现。 朱自清眼里有许多常人无法看到的东西。我们若是去了秦淮河,眼中的水仅仅是清澈干净、明亮,而他眼里却是“六朝金粉所凝”让人总觉秦淮河真的不同于他处的水,更精致,更白皙,我们若是见了梅雨瀑,看白瀑在岩棱间叮叮当当,感觉到的仅仅是壮观,然后就哑口无言。但他眼里溅飞的水,是“飞花碎玉”,是“一朵朵小小的白梅”,这便是美,美并非是景致的呈现,而是你由眼前所见之景,心中想出的那个景致。 美不仅是景物与你心中的景物,而且是那些抽象的富有正能量的东西,在他笔下,呈现了那个时间变换下人们的丑恶嘴脸,他不同流合污,他对那些人厌恶与憎恨,他将对光明的希冀寄予在文字上,将对现实的丑恶书写于笔尖下,他嘲讽达官贵人口中的正义,揭露他们披着正义外表下的丑恶行径,他恼怒,他气愤。他又用文字号召中国人民各尽其职、各尽其能,告诉人们“在这国家多难之期,更应沉着的挺身前进,决无躲避徘徊之理。”身为一个学者,他不仅将自己的学问发挥于极致,更将自己的人格在乱世中凸显出来。 我之所以选择读朱自清的散文,并非是因为他堆砌词藻的华丽风格,也并非是我在教科书上领略到了他笔下的时间,他眼中的春日,他心中的父亲,更多的是他在那个战乱纷纷的时代能够不甘沉默,能够在混乱中见到美。 若散文是美的寄托,那么朱自清便是美的创造者。

  • 2019-10-09

  • 2021-06-05

  • 2023-02-12

  • 2021-06-25

  • 2021-05-31

  • 2021-11-08

  • 2021-10-11

  • 2019-11-12

  • 2023-02-16

  • 2023-03-09

  • 2019-10-28

  • 2023-03-05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3-05-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8-17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2-2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5-1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11

  • 2023-03-17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2024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摘抄,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