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沙恭达罗读书笔记 > 地图 > 沙恭达罗读书笔记,2024沙恭达罗读书笔记
沙恭达罗读书笔记

(共 1205 篇)

  • 1、 悉达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近日阅读了德国作家黑塞的小说《悉达多》。书的篇幅很短,仅有130多页,故事也很简单,主要讲的是悉达多的自我找寻之旅。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m.dhb100.com/

    书的主人公悉达多出生于印度的婆罗门家族,出身高贵,英俊聪慧,受到所有人的喜爱。但是这些都无法让他幸福、安宁和幸福。为了寻找自我,让空洞的心灵觅得安宁,达到无我的境界,悉达多开始了漫长的求索之路。他抛弃富裕安逸,先是去森林里当沙门,此后转而追随佛陀乔达摩,然而他发现佛陀是通过认知、彻悟而非通过法义修成正果,于是他离开佛陀,继续自己的流浪汉生活。

    在林苑他遇到了名妓迦摩罗,最终沉沦于情欲,沉沦于赌博,完全被世俗控制。某天突然清醒过来的他内心充满了绝望,准备跳河迎接死亡,然而就在这一刻他听到了“唵”字,长眠的灵魂猛然复苏,最后悉达多奔向河流成为一名摆渡者,“以等待和坦诚之心倾听,不怀激情,不存热望,不加判断,不带见解。”

    悉达多在日复一日的摆渡中以河为师,聆听河流的教诲,听到了世界,听到了整体与统一,听到了“唵”,得到了圆满。

    每人眼中看到的故事可能相同,但是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感悟。可能大多数人都在解读书中蕴含的宗教和哲学寓意,我对这些都不擅长,就站在凡人的角度说说书中印象深刻的几句话。

    “他不再问询本质,瞄准彼岸,他在世间寻找故乡。如若人能毫无希求,质朴而天真无邪地看待世界,世界何其隽美!”当一个人以孩子般单纯而无所希求的目光去观看,这世界是如此美好;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地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是当下,当下的每一份体验和感受,当下的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和妙不可言的的感觉,才是我们生命的本质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非常喜欢林清玄的“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这句话,不要做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不要为了虚无缥缈的未来而忽略当下的美好,快乐过好当下的每一刻。

    “思想和感官,均为美的事物;两者背后均隐藏终极意义,两者都值得倾听值得参与,两者均不容蔑视亦不必高估。”物质和精神都是重要的,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很多人在贬低对物质的追求,将精神追求置于比物质追求更高的地位。实际上,物质追求才是基础,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满足了物质追求,才有可

  • 2、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全书写的是古今中外的历史,讲的却是为人处世的哲学。

    1. 不执着于妄念

    李廷玉的悲剧,在于执着于配享太庙的妄念。

    拿破仑三世的悲剧,在于想让民众相信自己就是不败的拿破仑的妄念。

    而什么是妄念?妄念就是一个自己挥之不去,但又必须靠他人才能实现的愿望。

    2. 专注当下,日拱一卒

    曾国藩曾说,“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刘春也有类似的说法,“不问是非,埋头业务,屁股干净,尽力协调”

    着眼当下,不沉浸于过往的恩怨,不被人际关系绑定,不计较胜负得失,只关心事情能不能做成,日拱一卒,才是捷径。

    什么是自由主义的人生观?

    就是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人格和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对他人释放善意。

    什么是自由主义的爱情观?

    应该就像张爱玲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写的那句话一样吧,“我爱你,关你什么事”。或许,我们做不到不求回报,至少也不做情感的绑架,对吧?

    曾国藩的人生原则是不给他人难堪

    “我有美名,则人必有不美之名与虽美而远不能及己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

    圣贤就一定好吗?海瑞是清官标杆,而且以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人,他人自然远离。

    然而实际上

    当然也有人,把这一切称之为格局。

    让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得自由的,有两个牢笼:一个是对过去的贪恋;一个是对未来的恐惧,以及对它的贪婪。其实还有一个牢笼,就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不同空间里的人际关系对你的自由意志的绑定。

    美国有一个学者曾经说,中国人提倡的这个“仁”字,从结构上看,它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二。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二人世界当中,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要么是师生,要么是父子,要么就是同学,他们总是在两人关系中生活,从而丧失了自己独立的生存空间和人格空间。

    很多人都在问:“什么是自由主义的人生观?”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两句话。第一句,我们绝不去强制他人;第二句,我们尽可能地不让他人来强制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说,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对他人释放善意。

    一个历史人物,不管他被供奉为神,还是被描述为鬼,当你了解到更多事实的时候,你会发现,只要承认人性是多元的,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可以理解的。

    真正的独立思考应该是不盲从盲信,不被人骗,不被人忽悠,能做到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用胡适的话说,就是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思想方法来研究问题。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两个老罗,影响着我的生活,一个是罗永浩,一个是罗振

  • 3、 《罗丝的花园》读书笔记

    《罗丝的花园》这本书的封面让我看了第一眼就爱上了它,封面上的画把我深深地吸引了,这富有童真却不失吸引力的书像有魔力一般让我迫不及待地想钻进去,在书的世界里遨游,开始一段又一段新的奇妙旅途。翻开封面后,扉页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朵又一朵的花儿争相开放,高高低低,大大小小,一朵挨着一朵,用小孩子的手法将花儿不同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一下喜欢上了这个作者,我断定能画出这样子的画的大人绝对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他用并不细腻的手法将夜空描绘得让人一目了然:几颗并不明亮的星星在空中挂着,渺小却有一种魅力;几片云彩在落日余辉的映衬下,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记忆中那美丽的晚霞;河里的鱼儿在嬉戏玩耍,在微波粼粼的海面上,微波荡漾,鱼儿们在玩耍时溅起了一道道美丽的涟漪。一只巨大的茶壶上,站着美丽又可爱的小女孩罗丝,拿着望远镜,头上停着一只小鸟。

    微风吹过,她的头发随着微风轻轻飘散,衣服也飘了起来。那只茶壶上的条纹更是简单却迷人,这是我们美术课上最常用的一种简单条纹,竟被用来画在这本书中的茶壶上,却让人感觉它比任何复杂的条纹,更使人赏心悦目、记忆深刻。

    翻到正文,首先进入我视野的是那个茶壶,它的盖子打开了,放在了岸边。那两条小鱼依旧在玩耍,小鸟因为重新回到了岸上而十分高兴,梳理了一下自己美丽的羽毛,从松软的泥土里揪出了一只蚯蚓,开始津津有味地细嚼慢咽起来。小罗丝此时顾不得高兴,她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闻了一下花草的芳香,就开始忙着采集花籽。这些花真漂亮呀,我仿佛已置身于那里:鸟儿们的歌唱,花儿们的舞蹈,我沉醉了。这派和谐的景象恐怕只有在梦里才会出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时间慢慢地溜走,大茶壶里已装满了花籽,再也走不动了。罗丝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于是,她开始了寻找,她看到了一座繁忙的都市,很繁华,却没有生机,她没有停步,继续前行。双脚重新踏上了坚实的土地罗丝感到很踏实,但看到这幅景象却让她很难过。最终,她和她的鸟儿在最繁华的都市里找到了一条被遗忘了的街道,它布满了灰尘和垃圾,罗丝想为这里增添一点颜色,决定将花儿种在这里。

    罗丝第二天就开始打扫这条被遗忘了的街道,微笑着,想象着。她的鸟儿也交到了新的朋友,小麻雀。等罗丝打扫完街道,回到码头准备拿花籽播种时,一大群鸟儿从茶壶里飞了出来,海里的鱼儿惊恐地望着鸟儿们,天哪!茶壶里的花籽几乎全被它们吃光了!但此时小罗丝并没有

  • 4、 《跳舞的曼珠沙华》读书笔记
    无意中,在书店里看到《跳舞的曼珠沙华》这本书。看了以后觉得还不错,尤其有我喜欢的佛经,读了以后,心真的很平静。两个女孩就像火红的彼岸花一般,花开不见叶,见叶花又落。她们的一生仿若一场错位的剧情,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不问缘由的背离对方,硬生生的错过友情,错过爱情,最终错过彼此的人生,直到翩翩离去,咖啡馆中虚无与现实的对话,才解开这一生相遇是所有的答案:唯爱而已!人的一生,造下的业障太多,所以无法救赎自己,也无法救赎别人。这冥冥人世间,或喜,或悲,亦看不透,唯有西天佛祖超脱出万丈红尘,莲座之上,一慈悲之心,才能救赎世人吧 《跳舞的曼珠沙华》讲述翩翩和湘裙是两个好姐妹,她们样貌酷似,都是美丽的姑娘,但是命运却相差甚远。翩翩家境殷实,而湘裙却清贫。用湘裙的话说,翩翩是蝴蝶,而她是工蜂。女孩子的友情是微妙又细腻的,她们相信相爱,但是却为了一个男人而反目。最终湘裙赢得了爱情,但是却永远的失去了翩翩。两次巧妙的时间轮回,让湘裙又看到了翩翩,并与她重归于好,而此时的翩翩却已因为车祸丧生 我想,《跳舞的曼珠沙华》这个故事或许能帮助那些处于挣扎和羁绊中的女孩子放下执着,看淡怨恨,既然命运早已安排

  • 5、 《沙渣之族》读书笔记
    应该说科幻都有一些超现实,所以我们可以尽情将某时某刻的超过实际负荷的想法投入到幻想文字作品中,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减压手段,并将人尽可能快地拉回现实,而非在胰想中渐行渐远。 《沙渣之族》是部非常优秀的短篇科幻小说,至少从其抽取现实意义的手法上可以将其归到优秀的范畴。在地球污染十分严重的未来,人类不得不,或是其实大部分的人很乐意将自己的基因进行改造,并通过与象鼻虫的共生获得了几乎消化吸收一切物质的能力,包括石头。 为了适应这样的改造以及取得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人类抛弃了痛觉并大幅增强了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个故事的背景并没有得到作者大幅地润饰,但大袛可以猜想是因为战争导致的环境变化使得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改造。故事的高潮出现在杰克在废弃的矿区找到一只狗,一只真真正正的狗的时候。因为人类只需要进食沙石便能够生存,而人类体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又太高,有机食物变得匮乏、无用却昂贵。 更多读书笔记推荐: 《向命运挑战》读书心得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书心得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读书心得

  • 6、 《沙之书》读书笔记
    刚刚读完《沙之书》,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散发着悲哀的气息,明明是白纸黑字,读起来却像是一片灰,污浊而混沌。 此时,突然想到结尾主人公藏书的地下室,一个阴暗的搁架渐渐在眼前清晰起来,搁架的一端有一团黑影,模模糊糊的,像是一本书我的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恐惧,手开始颤动,变得剧烈,甚至不能控制,我在害怕什么?不,我在渴望,一种热烈的足以使人手舞足蹈的渴望《沙之书》是我的了。 我紧紧地把它攥在胸前许久,竟有些呼吸困难。我把它捧在手中,轻轻地吹去上面所覆盖的一层厚重的灰尘,隐约可以看到封面上所写的圣书二字。我从最中间打开了书,因为我知道,《沙之书》是无穷无尽的。我开始抚摸书页,的确印得很粗糙,好像摸在沙粒上。这时,旁边的书架咯吱响了一声,我吓了一跳,立即把书藏在了大衣下面。 我慌张地跑回家,生怕被别人看见。不知走开了多久,反正是到家了,我什么也不记得了,只是急切地打开《沙之书》,一阵乱翻。我感到自己的手开始向下陷,如同伸进了稠涩的沙中。我越翻越快,清楚地触及到每一个人翻过这本书的人的挣扎。我想停下来,但突然感觉四周变得好滑,一切都开始不停地向下陷,连同我的自私和欲望。 我仍然在幻想,世界上没有无底洞,只是流沙并没有因为我的幻想而停下来,反而变得更加的稠密、干涩 终于,我感到窒息了,就在这一刹那,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要解脱了吗?此时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无所求,安稳得像个熟睡的婴儿,渐渐地,眼前出现了一本书,不,准确地说,是一本书的封皮,仅仅如此,一张书页都没有,我用尽最后的力气合上了那书皮,上面印着熟悉的两个字圣书 大风突然把窗帘吹开了,遮住了我桌上的书,我回过神来,吓了一跳,意以为那薄纱窗帘的是沙之书,揭起一看,原来是《妞妞》。 我时常想,或许沙之书就是人性自私、欲望的实体形式,无穷无尽散发着悲哀的气息。有时,我还会想,或许世间的孽是以沙的形式存在的,一旦陷进去了,就不能自拔,直至被湮没。
  • 7、 蔡崇达的《皮囊》读书笔记

    今早看完了蔡崇达的《皮囊》。

    在此之前我曾在书店数次看到这本书,有过看的念头也有过买下它的念头,耽搁了这么久无非是因为那些差评的言论。

    直至上个月的26号,在图书馆看到它便收入囊中,毕竟只有看了才知道这本书到底是何种滋味。

    皮囊被作为一种工具,亦或者是其他的说法,用来当做多面性的理由,若反复强调这点,更多的是乏味无趣。

    尽管我们在对既定的人群时需要既定的态度去“对付”,用这个作为做某件事或者某些事的理由的话,在我看来真是极为可耻的做法。

    当你不断的对自己说一定要怎么怎么做,一定不怎么怎么做,然后不断地用事实去撕裂自己所说的话,旁人亦或是你会对自己说“不要再欺骗自己了”。

    说出这句话才是最大的欺骗,因为你根本就不是欺骗自己,而是心知肚明自己在做什么,就是故意的。

    真是可耻。

    皮囊?面具?精神?灵魂?这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求取到意义了吗?

    说着鬼话连篇,认识他人先要认识自己?鬼知道你早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了。

    真是虚伪。

    书封和序言中不止一次的说到这本书的灵魂和直戳人心的地方,作者用阿婆的皮囊来作为全书的第一篇文章,可能是为了点题?

    坦白说,并没有说的那么“认心”,父亲母亲的生老病死,非典型人物张美丽,隔壁邻家的天才文展,父亲、我和海的关系,这一切在我看来多少都有些装腔作势。

    全书看完,非要说戳心的地方,就是最后一页作者引用的那段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话最好: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我也不过是虚伪和无耻人中的一员,皮囊并不是推脱的借口,不是虚妄膨胀自己的借口。

    就先到这里,本来是想写一篇读书笔记的,想了半天,脑子里不过三言两语,而且愤青的很。

    一篇借读书笔记来发泄自己的的乱写,尔等且看且随意。

    还是那句话,食得咸鱼,抵得渴。

    这就够了。

  • 8、 《万达工作法》读书笔记

    《万达工作法》万达集团企业文化中心编写,2015年9月第一版。

    读了这本书发现,万达的工作、管理方法确实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总结起来有那么几个方面:一是会议抓得实;二是人员考察准;三是培训很管用;四是制度订得细;五是工作筹划好;六是执行很到位;七是工作总结好;八是廉洁抓得紧;九是人文关怀好;十是安全抠得紧。

    有几个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关于会议:对会议的认识很重要,开会就是要解决问题,不是比大胡话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有效避免空话废话,提高会议效率。①会议不讲废话。只讲重要的东西,讲干货。如果是汇报,幻灯片用固定的模板,避免花里胡哨。但是讲短话更需要重点准备,比如汇报时,要充分准备,如果领导提问,就要详细地汇报领导关注的东西,并且在主幻灯上做超链接,边汇报、边讲解;②把握好参会人员。参加会议的人都是能说了算的人,避免时间上因来回请示汇报而浪费;③会议安排很科学。会议议程精确到每个环节结束的时间,会务手册考虑很细,而且在会议胸牌背面也有个性化提醒,并且还专门做了一个会务手册的app,考虑更细,比如天气、比如有查询功能、比如自己的邻座是谁等等,这样即使是一头“猪”来开会,也不会迷路。④会务保障很到位,比如,现场从会场转为宴会场前,要精确筹划、精准定位责任人,并反复演练。

    二、关于计划安排落实工作。这个是启发最大的地方。①一个科学的流程。从项目的模块化、到节点再到销项表,都体现了标准化的流程。把相同的项目,按照具体性质区分模块,细化为节点并规范流程,这样既能避免无谓的消耗、也能提高效率;②一个大数据参考。所有计划,均有本系统的大数据参考,纵向上参考以前的数据,横向上,放到全国范围内衡量,预测下年度的走势。③一套严格的计划审批系统。先是地方公司做计划并自己内部反复衡量,再是地方公司和系统总部之间博弈,再是集团各部门和系统总部之间、再是系统总部和集团领导之间,最后经过十几轮的博弈计划才能敲定下来。④计划的权威性。计划制定时,不仅有项目、时间、责任人等基本指标,更有利润计划、现金流计划等目标,而且计划环环相扣,计划一旦敲定很难改变。这样就避免了因计划未完成而找借口的现象,激发了大家主动克服困难落实计划的积极性。⑤成本控制非常好。因为计划的科学性,所以成本控制就很好,这样就是在控制成本的时候其实就是增加了利润。⑥模块化和销项表的好处很多。模块化的好处有三:一是对整个项目的

  • 9、 达芬奇密码读书笔记

    达芬奇密码读书笔记

    作者:千山雪

    书中主要讲了耶稣从神走向人,展示凡人的一面,两个主人公在对耶稣神性的剥离过程中遭受到一系列追杀的事情。

    书中有配套插画,按照故事情节中的现实中真实教堂,画作等插面,看得相当过瘾,强烈建议和插画配套起来看,更加有真实感。

    电影我也看过,电影情节紧凑,没有原书看得过瘾,还是书看得更有想像力一些。

    据格非《相遇》一书中所讲,耶稣原来到西藏学过瑜珈,他又非常聪明,学会瑜珈中一些自愈疗法。克利亚瑜珈修炼到深处,会进行身体自愈,如断臂后把断臂接上,第二天又会恢复正常。修炼到高深处,会像观世音菩萨一样,你心念处,他则会听到你的祈祷会立刻出现,这事可不是我编的,详见在美国传教的瑜珈大师帕拉宏撒·尤迦南达自传《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乔布斯非常推崇他。书中就讲到这些我们现代人看起来是神迹的东西,他亲眼看到断臂恢复、拜访实证过三十年不吃东西只喝水的修行者,他的师傅助他考试,因为他不想出去学习,只想在家陪伴师傅修炼,结果第二年当地学校居然就开了分校,他得以学习,在考试前因为不能过关而焦虑,结果考试前有同学主动来帮他辅导,而第二天考试内容就是辅导的内容,他师傅只要诚心祈祷,他的祖师爷就会在千里之外化作一道光立刻出现在他面前,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有人祈祷,她就会听到,化身千万。他极少展示神迹,因为神迹展示多了,会被世人认为是妖,他在美国传教逝世后,肉身不腐,供奉在美国,今天你去还能看到。所以耶稣修炼了瑜珈,被钉上十字架三天后复活,这只是瑜珈神奇的一部分,在我们后人看来却是神迹。就像达摩祖师爷150岁死了之后,身体也能东归印度老家一样。

    耶稣如何传教呢?耶稣靠他修炼的瑜伽替人解除疾病痛苦,靠医治病人展示他的神迹,吸引教徒参加,就像现在的所谓大师能帮人看病,让病人替他宣传一样。其它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会些瑜珈展示别人所谓的神迹,后世给他层层包装,把他封装到神坛,以他为利益的教会,对有异见者,当然要把这些抹去,不断把他神化,成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神。其实它当时也只是一个小教,后来经过一系列发展,由君士坦丁大帝做罗马帝国国王的时候,定基督教为罗马国教,然后在全世界传播,它和洪秀全宗教宣传并无二致,只是他成功了而已。现如今才几十年时间,国人就把xx当成神崇拜一样,把乔布斯也当成神一样看待。

    书中说耶稣是凡人,所以结婚生子很正常,因为他有皇室血脉,能掌握权力,后世又对他神化

  • 10、 《达芬奇的密码》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侦探推理小说,在推理的过程中又讲解了一些宗教知识。

    其实我倒是觉得,作者更多的是想表达一些宗教知识,情节推理只是一个让人读下去的钩子罢了。 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看起来有点乏味。本身我对侦探小说就不是太感兴趣,再加上宗教知识,而且还是关于基督教的,又更加乏味了,算是勉强的看完。 平常对这些宗教本身关注较少,连耶稣是哪个宗教的,还是刚刚去百度确认了下,才知道是属于基督教的。 如果平常没有关注宗教文化,特别是基督教,看起来可能就没有多大的乐趣。 看这本书之前,首先要对基督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就直接从百度搬过来了: 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圣子基督耶稣是三位一体中第二位,他在万世以先,为父所生“万物都借着他受造” ,是全人类的救赎主。我们都是因他的缘故靠恩典被收纳为上帝的儿女。耶稣基督的本源是出于上帝,而不是人,他是为成全天父上帝拯救世人的旨意,由圣灵感应,童真女马利亚而取了肉身,成为世人。 人类从始祖起就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并在罪中悲苦受死,只有信仰三位一体的上帝,借助耶稣基督,才能获救。耶稣降生并牺牲自己,救赎人类,标志着上帝与人类重立新约,带来上帝救世的福音,宣告旧约时代的结束。 因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的人认为,耶稣是神,以往的传说也是一直认为耶稣是神。 然而这本小说,却说耶稣是人! 这本小说,是从一个凶杀案开始,几个主角找到了被杀害人留下的一个线索,故事的脉络就是要通过这个线索来解开一个更大的谜底。 这个谜底就是小说里的故事目的,几个主角一直在寻求的圣杯真相。 圣杯的起源是来自在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不断有人借用这种宗教来完成政治斗争,在罗马教廷崛起的时候,原有的基督教义中的对女性创造生命的这种神圣特性的崇拜被抹杀掉,新的基督教信奉的是男性统治,这样原有的那些基督教徒也被称为异教徒。 后来原基督教徒寻找圣女的过程中,为了免受罗马教廷的迫害,所以以圣杯来指代圣女,因为杯子的形状形似女性的子宫,所以杯子在古代也被用来象征女性,这就是圣杯故事的来源。 因为主角是两位历史学家,这些都是他们在不断的破解过程中自己说出来的,小说还通过他们说了一些基督教的其他知识,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和《蒙拉丽莎的微笑》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3-05-25

  • 2019-09-20

  • 2023-02-06

  • 2019-11-12

  • 2023-03-14

  • 2019-11-12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1-12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2-05-12

  • 2022-12-12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3-02-26

  • 2022-05-11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2-11-14

  • 2023-04-16

  • 2022-12-31

  • 2019-09-20

沙恭达罗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沙恭达罗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沙恭达罗读书笔记、2024沙恭达罗读书笔记,沙恭达罗读书笔记摘抄,沙恭达罗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