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 地图 >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2024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推荐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共 8796 篇)

  • 1、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1000字(优质范文)

    我们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和平,西洋人到中国来,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中国那时不感觉有联络外邦的必须,那时通商制度的特别,因为事实的不方便,清廷法令的禁止,随随便便就成立了所谓一口通商制度,中国对于法权并不看重,也就是说自动放弃,欧洲人那时把乾隆皇帝作为一个模范开明君主看,在他八十岁大寿那天,英国趁机派使来祝寿,那就能得到一个交涉和促进中,英友谊的机会,并且利用乾隆的虚荣心,竭力怂恿英国派使。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鸦片全国上下都认为是国计民生的大患,黄爵滋这就想办法上了一封奏折,他的办法是:严禁吸食,没有人吸,就没有人卖,所以吸者致以死罪,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我国军民的执迷不悟与英国人因为鸦片而开火了,一军败了,再调一军,我们不能再抵抗!只能被迫接受签订《南京条约》。

    我们之前的狂妄自大,麻木不仁,使我们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我们只会让国家日渐衰弱,而不牺牲自己的名誉与时人奋斗,但事实确实名誉比国事重要,不图振作,不图改革,我们不责备他们,因为他们不足责的,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名族更如此!

    鸦片战役虽然失败了,他们不承认是失败了,但是受了第二次战败的教训,然后有人认识时代的不同而思考改革。内政究竟是决定国家强弱的根本要素,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大乱之后的大治,于是人口增加,那时的人不知道利用科学节制生育;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利用科学增加生产,真是可悲。后来慢慢地统治阶级欲望提高,奢侈标准随之提高,因此官吏的贪污大大地长进,中华民族在近代所遇的难关是双层的。

    洪秀全信仰上帝,创立上神会,他的上神会吸收了许多三合会的分子,他们的运动以推到清政府为第一目的,在定都南京以前,定都南京以后,他才开始他的建国工作。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他想打到清政府,恢复汉族自由,这当然是我们应该佩服的。

    曾国藩的教育是从艰苦中奋斗出来的,在他的事业起初的时候,他的声望并不高,他也没有政治优势力做他的后盾。曾国藩不但利用中国的旧礼教作为军队的精神基础,而且利用宗教观念和乡土观念来加强军队的团结力,所以在中国,头等领袖必须兼双层资格,曾国藩虽注重为人,并不疏忽做事,以后他成了大事。

    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

  • 2、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第一章: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民族更如此。

    第一章讲述了道光、咸丰年间的外患。全章围绕剿夷与抚夷展开,其间不乏作者个人独特的观点和思考。

    提起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腐朽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船坚利炮之间严重力量对比自不必说,但从学习历史以来,教材多是强调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不义与霸道,此书却更加重视描述英国发动战争的无奈,这场战争已是历史的必然。鸦片战争其中有一部分不能不说是中国人自己招致的,正如作者在本章中所说: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其他各国皆为夷。这种意识是自古以来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现实所造成的,也不能全怪中国人夜郎自大。但中国的大国意识充满着矛盾,既希望万邦来朝,天下共主,又有一种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心理:清朝政府不允许外人买中文书籍,了解中国的文化。我认为这种矛盾来源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以汉人为主的中华帝国。

    满族是发源于中国东北部的少数民族,与泱泱大明相比自然弱小很多,虽然备受压迫,但当他们推翻了多面的压迫者的时候,自己却并没有给他们自认为弱小的夷好脸色看,反而更加的自大与狂妄,这与满族接受汉族的文化不无关系。汉族的先进文化就像一个大染缸,能将所有外来的文化染成自己的颜色,清朝的统治者无疑也秉持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这种观念不只停留在本国的礼仪制度,甚至也影响着中国的对外关系。当时的中国用自己的这套的等级制度拿来面对世界,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无可避免的被扩大抬高了。即使当时中国人还没有世界的意识,但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中国确实是凌驾于世界各国之上的,大概他们认为中国的优秀文化只能自己的民族传承下去,外夷既不配也不能弄懂中国的文化。

    同时,清朝的统治者归根结底是一个少数民族,害怕汉人勾结外夷推翻自己统治的狭隘民族心理又无可避免的贯穿于清朝历代的统治政策中,从大兴文字狱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担心汉人造反的恐惧心理是多么的严重。就是这样两种矛盾的心态造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悲剧:中国成为了一个落后的国度,即使现在仍然在追赶中

    回顾那段屈辱的历史,最让人心痛的并不是战争、割地、赔款、开口岸。战争输了,还有赢得机会;香港割了,还有回来的时候;银子没了,还有再赚回来的日子;口岸开了,还有再关上的可能(以当时来

  • 3、 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学生读书笔记600字

    以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约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为主要舞台,以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和精神世界为主要课题。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对外关系由朝贡体制转换为条约体制,而且面临着被瓜分的威胁。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从王朝体制到共和体制转换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动,其规模之深广是不难想象的。生活在这种激荡的旋涡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是如何认识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想使中国如何变化,是《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所要解决的主题。《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以凝练的笔法、独特的视角,分别从“万国公法观的变化”、“法国革命观的变化”、“体制选择”这些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认识的转换过程,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心路历程。

    民智未开,知识分子在其中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民众提供信息,同时对引导民众政治思想,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甚至多级传播,而意见领袖之所以能够立足于媒介传播的主导地位,首先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阶级层次较高,其次知识分子最先接触西方文明,他们看到西方文明的先进之处,与中国文明相结合,形成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文明。

  • 4、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书笔记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书笔记 陈旭麓先生的着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最好的导论性着作。这本书是陈先生晚年的最后一份遗作,凝聚着十几年的心血,在我看过的中国近代史中,可以说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 一、新陈代谢的近代中国社会 陈旭麓先生的最后着作命名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刚一拿到此书就被她的题目所吸引。“新陈代谢”,什么是新陈代谢,这是一个生物名词。概念是:“活细胞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把这个词引入历史形容中国社会的变迁只能说是十分的贴切和形象。 近代中国封建社会正如一个快要干瘪的细胞,活动延缓在时间上比西方的封建社会要多一倍多,而历史进程上看却是“仍在旧圈子里徐徐地盘旋而行”,社会形态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然是老式的封建社会。经济上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加紧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政治上官僚政治仍然是与秦始皇时期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相差无几;社会底层的宗族和经济行会盛行是“封建国家最基层的社会组织” ;思想上仍是“儒学定于一尊”。这些内容一方面是封建国家的基本状况同时也是长期封建秩序的主要维护者,对封建国家的稳定和延续曾经起了无法言语的巨大作用。而陈先生此作就在于描述了这个巨大的稳定的社会被外来“物质”和“能量”打破的过程。 首先翻开此书的目录读者可以发现陈先生把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以螺旋式反应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一至十二章东方的状况,西方的状况,东方的状况… 十三章以后则是中国面对这种变化所掀起的层层波浪。山重水复经过各阶级各阶层的努力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社会的道路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其中的变化都是可以和西方存在的各种状况相适应的,可以说是西方的这个环境让中国这个细胞里出现了中国与西方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中国内部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变化谁说不正像生物的新陈代谢呢。 二、博大精深的论述内容 陈先生着作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博大精深和思辩深遂。虽然现在的历史学界普遍都相信历史是人民的历史不在是统治者的历史这个观点,可
  • 5、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无法表达的历史一无是处“——芭芭拉·塔奇曼

    关于中国近代史,多位历史学家均有著述,我读过的有徐中约、郭廷以和蒋廷黻的三部,三部中我最为推崇蒋版。

    这部仅五万字的著作是蒋廷黻在1938年利用等待赴任行政院职位时的短暂空闲,在武汉用两个月的时间写出来的,当时是为一部丛书完成约稿。蒋当时手头并无多少研究资料可参考,基本靠长期研究、思考的功力一气呵成,著作的结构是他在清华历史系时就搭建的,所以下笔如有神,笔下的内容是一种思考的自然表达,文字也看得出来是行云流水。蒋一贯提倡大历史观,朝代、人物和事件都要放到一个大的框架内来研究,看历史着重在整体和趋势分析,而这正是20、30年代的史学界所缺乏的(老先生们多是断代史专家或古籍专家,真知灼见在于版本和训诂)。所以这部著作看到的是以专题或主题的形式将近代中国发生的事件叙述和分析出来。这种方法也反映出他的教育背景,青年出国学习,壮年回国任事,其思想及治学思路及方法深受西方史学影响。

    蒋是个传奇人物,我对他最佩服的一点就是,弃教从政后凡三十余年,只为一个政府服务,只忠于一个领导,但却不与这位领导同党。当然这位领导也着实应当让人佩服。让人感慨的是,即使是这样一位领导也被时人评价为“独裁无胆,民主无量”,可见无论成为真正的独裁者还是真正的民主践行者都是很不容易的,而开创一国之民主道路的人当是何其伟大哉!

    蒋骨子里是个书生,退休后想做的也是完成年轻时治学的愿望,可惜天不留人,很快地因病故去,难了心愿,包括这部书稿,因为依他的原意,这部书稿是个近代史的提纲,30年代起忙碌于公务,无暇展开论述充实,等到退休却也没有机会完成了。

    本书尽管只是个提纲,与我读来却毫无干巴巴的感觉,反而觉得妙趣横生,结构清晰,点评到位。因为是提纲,所以细节展现并不多,但处处是精辟的观点,第一遍读下来几乎满书就被划得像笔记本,第二遍边注加多后,书页就更加花哨,铅笔小字蜿蜒旖旎伸展于空白处,留下我当时的思考和感叹。

    这部书我现存有两版,一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买入的是2007年4月第2次印本;二是武汉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买入的是2012年6月第1次印本。前一版是出版社《世纪文库》丛书的其中一部,包括著名的沈渭滨的前言和蒋的总论(即正文全文),注释规范,排版规整,封面设计极简。购于当当网。后一版是我在民族宫对面三味书屋看到的,吸引我的是“未删节版”

  • 6、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2000字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2000字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

  • 7、 关于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等专题内容。

    当我们经过某些事情过后,我们通常会有新的启发,我们需要以文字作为我们的记录方式。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不断提升自己。你会写心得体会吗?经过收集,栏目小编整理了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篇1)

    1、“抠门的皇帝”

    道光皇帝是清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有名的节俭皇帝,崇尚节俭近乎抠门儿。面对英国的咄咄逼人,鸦片的祸国殃民,他也想有所作为,但总想着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把事情办好,这怎么可能呢?他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大修军备在即,但却迟迟不许拨用库款,“林的军费大概来自行商及盐商的捐款。”(《中国近代史》p196)到了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七日,英军已经占领了定海,道光手忙脚乱地饬令沿海各省整顿海防,加强防守。然各省海防薄弱,军备废弛已久,军费开支巨大,但是我们的宣宗皇帝却不允许封疆大吏动用库款以充军费。他的敕令中时常不忘提醒官员们“以节糜费”,可他哪里知道,自己宵衣旰食,勤俭节约,以身作则地寄予厚望的各级官员们却在欺上瞒下、贿赂成风、奢侈浪费、中饱私囊。

    钱从来都不是靠一个皇帝身体力行地节省出来的,整饬吏治、刮骨疗伤,方能上下戮力同心;张弛有度、开源节流并重,方能国库充盈,百业兴旺,百姓安居。当然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也无可厚非,但越过了度就适得其反了。钱应该用在刀刃上发挥其作用,而不是放在库里等它生锈。道光皇帝还是缺乏些魄力,多了几分平庸,在太平年代还则罢了,处于多事之秋,怎么能保境安民呢?

    2、“幸运的林公”

    提起林则徐,我们都知道他是虎门销烟的大英雄,但对他在鸦片战争前后的一些细节还不甚了解,蒋先生的书中则有多处披露。他的幸运在于虎门销烟前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大力支持;中西起冲突后虽被打压,但获得了舆论的支持;新帝即位后,被委以剿夷重任,但不久便重病而亡,名誉得以保全。

    虎门销烟前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外国人对其发布的通告置若罔闻,他们低估了林公的信念和品格,以为他和清朝普通官员没什么两样,也是前紧后松,摆架子吓唬他们。这一回他们错了,文忠公雷厉风行,决不退让,不给他们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他派兵把广州十三行围得水泄不通,这里成了监牢,而且还不许中国人卖粮给外国人,外商们叫苦不迭,无奈之下只得把鸦片悉数上交。林则

  • 8、 《中国近代史》高中读书笔记2000字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

  • 9、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优秀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篇1

    徐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本人今天终于看完了大陆的版本,相比较于繁体版本显然是删节了不少,已经有朋友指出了,本人就不多说了。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正对于历史本身而非盲目追求某种模糊的意识形态感兴趣的话,这个简化字版本的近代史仍然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首先,这本书突破一般的观念,将历史的维度放大到了400年,成了一本400年的近代史。在这其中有助于我们建设一个大历史观,看到无论是合作还是冲突,平衡还是失衡的更全方位的因素。而这一点,向来是本人认为中国大陆一般人的历史观最缺乏的东西。我们总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将历史事件的原因简单得归结于经济因素或者其它。这种思维的直接反动就是现在对于相反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认为西方式的模式移植到中国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社会变革。

    而这本书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刻画了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整体社会的社会意识和整体文化的状态。冲突的根源与其说是最终的鸦片贸易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因素的重要,不如说整个近代史的冲突就来自于两种文化模式和意识的冲突,而两种文化的踫撞和互动中,又影响了历史本身的发展。事实上,我们从这本书中得到最大的观点就是社会与历史的交互式的前进。

    其次,从这本历史书中我们可以跳出单纯的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刺激反应的模式。我记得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历史教材就给我们这样的印象,鸦片战争以及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所谓开眼看世界,以及在器物层面的模仿;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导致政治体制的反思与改革;而巴黎和会则导致了整体思想的反思。这种递推的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显然忽视了中国社会本身的主体性的问题。

    本书所刻画的近代中国的历程则是一种反思式的推进,可以这样说中国从原先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试图进入完全外来的模式,但是发现这本身并非从其主体出发,从而进入下一个反思的过程,重新认识自身的主体性。最后一个阶段的主体性认识可以说就是摆脱苏俄模式的共产政权,其领袖毛泽东最终取得胜利,完成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解放的任务。第三

  • 10、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收藏(4篇)

    读后感大全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敬请您阅读本文。多读书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和精神品质修养,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读后感是记录人们对于一本书的阅读见解和心得。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篇1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近代史》,作者是蒋廷黻,读的比较吃力。主要讲的是: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此中有两个缘故。1。中西相隔很远2。中国觉得外国人是蛮夷之邦。但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很好的国家,竭力与中国订立邦交,可中国人仍觉得他们是应该向我们跪下的小人,英国人就这样在一开始就和中国关系变差了。而且,当时在中国的外商发现鸦片是利润较多的货物,在中国销售鸦片,但遭到许多中国人反对,更加恶化了中英关系,最后和英国打了起来,失败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战败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轻视西方了。有些人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些人就批评说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轻而易举的灭亡。洪秀全领导一些人组成的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许多城市,可是到后来,起义军变得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败了。

    不过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中国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武器,学习科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许多维新方案,他希望中国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这时李鸿章觉得日本是中国的劲敌,有朝一日会攻打中国,于是在高丽进攻日本,但由于战略错误,中国败给了日本。和日本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办法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都失败了。可是俄,法,德三国却在后来自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俄国借给我们很多钱,声称要和中国为友,帮助中国修铁路,实际上要占领中国北方。最后,中国许多地方被瓜分了。孙中山这时在国内外来回奔波,提倡复兴方案,最后推翻了满清,当上了大总统,赶跑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应该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样,我们不能歧视有困难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气,不能为一点点小事而闹得越来越大,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篇2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400字:

    这套书入手有7年了,终于读完了。对于一个所有的历史知识都来自于中学课本并且已经还给历史老师的人,这套书脉络清晰地将历史发展的起承转折娓

  • 2019-10-23

  • 2021-08-19

  • 2023-04-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3-02-11

  • 2019-09-20

  • 2023-03-24

  • 2023-02-28

  • 2019-09-23

  • 2023-01-18

  • 2023-05-09

  • 2023-01-24

  • 2019-10-29

  • 2023-01-17

  • 2023-02-13

  • 2019-09-20

  • 2023-05-2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1-25

  • 2023-01-22

  • 2023-01-24

  • 2023-02-13

  • 2023-02-08

  • 2023-04-08

  • 2019-09-20

  • 2023-01-24

  • 2023-01-1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23-02-14

  • 2023-01-17

  • 2023-02-08

  • 2023-03-31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2024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摘抄,中国近代史的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