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 > 地图 > 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2024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范文大全
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相关栏目
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热门栏目
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推荐
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

(共 3252 篇)

  • 1、 高效课堂八讲读后感

    高效课堂八讲读后感(一)

    读完此书,细细回味,感觉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分关于教与学的关系的阐述,文中的观点让我有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的感觉。

    作者认为教不是传道,也不是授业,更不是解惑,我们应该记得古人韩愈的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吧。本文作者的观点突然使我感觉无所适从,看了文章的阐述使我有了明确的认识。古人的观点既是我们传统课堂上的教,它过分注重传授,无视学生的客观存在。如果教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这种教就是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的基础,无视学生的实际,这种教是对学生的一种蔑视,一种严重的不尊重。我们教师必须清楚,课堂不是讲经说佛的佛堂,更不是演练口才的讲坛,绝不是炫耀才艺的场所。那何谓教呢?作者认为教乃导也。怎么理解呢?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不是一个容器,可以随便让你往里面放东西。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再输送给学生需要的知识,这就是导。通过导,导出学生追求知识的激情,导出学生的质疑精神,导出学生的创造意识。当然,教师在导的同时,必须注意导的时机、方向、方法和时机问题。

    关于学,作者认为绝不是被动的记,听,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学,被老师逼着学,学生参与度不高,思考性不强,这样的学就学得不深刻,不持久,就是无价值的学。正确的学,应该是学生主动、自觉、自动的学。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学,关键还是教师的积极、有效的引导。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文中有几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观点:

    1、不学不教、以学定教

    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前,教必须在学后。没有学生的学,就没有教师的教。这句话道出了学与教的顺序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这句话道出了教的内容和方法。

    2、以教促学、以教导学

    教是学的手段,学是教的目的,教是为了促进学,是为了更好的学。这句话道出了教的作用。

    教的方法不是讲,而是导,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句话道出了教的方法。

    3、以学论教、以学研教

    教得好与不好不是看老师讲解如何,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评价。这句话道出了如何评价教师的教。

    课堂教研,不是只从教师的教的层面来分析,还要从学生的学的层面来研究,课堂是研究的主阵地,学生是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学生的学习是研究的主要问题。这句话道出了如何进行正确的教学研究。

    以上几个观点,对我们的教学

  • 2、 数学史选讲读后感

    数学史选讲读后感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学校为老师们准备了《数学史选讲》这本书,读了以后有点感想。

    数学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介绍了数学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读后让人初步了解了数学这门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体会了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感受到了数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在数学那漫漫长河中,三次数学危机掀起的巨浪,真正体现了数学长河般雄壮的气势。 第一次数学危机,无理数成为数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推理和证明战胜了直觉和经验,一片广阔的天地出现在眼前。但是最早发现根号2的希帕苏斯被抛进了大海。 第二次数学危机,数学分析被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数学分析才真正成为数学发展的主流。但牛顿曾在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攻击前,显得苍白无力。 第三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使数学的确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战,彻底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也给了数学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歌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却使希尔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数学形式化体系、解决数学基础的工作完全破灭。 如果说危机是数学长河的主流,那数学史上一道道悬而未解的难题、猜想,就是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费马猜想,历经三百年,终于变成了费马定理;四色猜想,也被计算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已历经两个半世纪之多,众多的数学家为之竞相奋斗,尽管陈景润跑在了最前面,但最终的证明还是遥遥无期。更有庞加莱猜想、黎曼猜想、孪生素数猜想等,刺激着数学家的神经,等待着数学家的挑战。 天才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眼中,的确很难理解他们。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默默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执着着自己的理想。数学家们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的,正是有了那种精神,他们才能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也许就是他们所认为的幸福。回想我们自身,什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呢?什么才是幸福呢?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享受职业内在的幸福要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 浪花是美丽的,数学更是美丽的,英国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即就像是一尊雕塑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他可以纯洁到崇高的程度,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境界。 这么美的东西除了我们自己感受,还要在学生中去流传

  • 3、 国史十六讲读后感

    国史十六讲读后感(一)

    中国的历史如同流水源远流长,我对国史更是蜜蜂喜欢花朵一般,看到国史书便会欣然读起来,可是幼时的我读后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对国史的兴趣一天一天减弱。今年暑假,我在书店无意中发现了这位国史老师《国史十六讲》。读了一会儿,发现这本书内容突出重点,讲得既深又透,讲出了一个所以然,给了我具有历史深邃感的启示,再一次激发了我读中华文明史的兴趣。

    《国史十六讲》讲述了从中国起源到清朝灭亡的所有精彩片段,介绍了各个朝代不同的风情,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各式各样的古玩。就这些足以让我们大开眼界了。其中我最喜欢第7讲与第16讲。他们分别讲述了中国的兴盛与衰败。让我一会为祖先喝彩,一面为他们忧虑。来自:作文大全

    唐朝被人陈为活力四射的世界性帝国,从李世民到武则天,从盛唐气象到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从佛经进国土到佛教繁荣,都能体现出唐朝那时是如此兴盛、庞大。在唐朝618-907年中国家统一,南北朝运河的开通,几座雄伟的京地的修建,与国内的贸易扩大,均刺激了世界各国。唐代的中国发展成了世界大国,亚、欧两洲各地的商人,留学生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眼界格外开阔,对其他各国的文化光采博收,将印度的佛教以中国本土的学识与仪式来变化着使用。

    假如唐朝比作中午的烈阳的话,那清朝便是傍晚的夕阳,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呀!虽然拥有贤明、武功与文治都无与伦比的康熙皇帝,还是政绩颇为可观的雍正,但经受了八国联军的踩踏,清朝变得不堪一击,最后灭亡了。

    樊树志教授说过:这是一个不容易到达的境界。谁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我没经历中国的文明史,但我能从《国史十六讲》中深深感受到一穷二白任人宰割,繁荣昌盛受人喝彩,让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发奋努力吧,使祖国更加强大。

    国史十六讲读后感(二)

    终于磨磨蹭蹭地看完《国史十六讲》一书。这本书是我半年前在南京一旧书摊淘得。以前看的历史书,大多讲历朝历代兴替的政治得失及宫廷权力斗争,而这本书主要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概述了中国通史,给人更多的启发。

    对于中国来说,到了西汉中期,基于小农经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已经很成熟了,唐宋期间达到巅峰状态。从汉代以后,在2000年的时间里面,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基本没有突破,只是技术层面的修修补补。朝代兴替的革命过程中,破坏大于建设,既没有技术方面的突破性进步,也没有制度的革新。新的朝代完全继承上一个朝代的经济模式和政治制度,社会越来越

  • 4、 第十二只枯叶蝶读后感

    篇一:《第十二只枯叶蝶》读后感

    读完了王一梅阿姨写的《第十二枝枯叶蝶》,里边有很多小故事,《第十二只枯叶蝶》读后感。其中《第十二枝枯叶蝶》就是里边的一个故事。我最喜欢《种知了》这一篇了。有一年夏天,老狼巴巴独自住在一棵树下,老狼巴巴喜欢安静,但是却种出了两只整天叫得知了,它有些烦。到了冬天,两只知了走了,她们去过冬了,这下老狼可安静了,可是老狼却又想念起了知了,明年夏天知了还会回来吗?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吧!

    通过这个故事,我觉得有朋友才是最快乐的,没有朋友是很孤单的,读后感《《第十二只枯叶蝶》读后感》。朋友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关心。

    

    

    篇二:《第十二只枯叶蝶》读后感

    我读了《第十二只枯叶蝶》觉得很有意思。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跟别人做朋友不吃亏。

    有十二只枯叶蝶,在树上,秋天到了,十二只枯叶蝶准备过冬。只有一只枯叶蝶不过冬,十一只枯叶蝶问她:“你怎么不过冬呀?”第十二只枯叶蝶说:“我跟乌鸦做朋友吧!”第十二只枯叶蝶就待在树上。乌鸦发现了她说:“我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树叶!”天黑了,枯叶蝶飞进乌鸦的巢里。乌鸦看见了她不是树叶,是枯叶蝶。乌鸦说:“你能跟我做个朋友吗?”枯叶蝶说:“行。”枯叶蝶想,跟乌鸦做朋友不吃亏。

    篇三:《第十二只枯叶蝶》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第十二只枯叶蝶》。这本书里共讲了16个小故事,我最喜欢《木头城的歌声》。故事大概的意识是这样讲的:木头城里住着许多木头人,他们走路慢慢的,说话轻轻的,而且从来也不哭、从来也不笑,真是个非常安静的城市。有一天,流一浪一歌手布熊经过这里,他第一次给木头城带来了美妙的歌声。

    他有一个神奇的音乐盒,只要打开来,盒子里一个小姑一娘一就会在里面跳舞,木头城里的木头人就充满了笑声。我想,我现在也在练习弹古筝,一定要好好地练习,将来也能像布熊一样,让我的琴声带给大家许多欢乐。

  • 5、 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篇一:《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我从小就开始读词,但词对我而言依旧是艰涩的。我看词就如同雾里看花,美则美矣,却美得懵懵懂懂。在我眼中老师所讲的词,不过是一种文学样式。即便在很凑巧的情况下对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些微领悟却也说不出,道不明其中的真意。而词中隐含的词人本身的形象更是朦朦胧胧让人看不真切。这些都让我对词望而却步。词中的世界我不得其门而入,难以窥见其中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唐宋词十七讲》,大致有几个重点:一是介绍每位作者时都特别注意其风格之特色与其所传达的感情之品质的差别;二是对词之演进和发展之过程的介绍;三是对词之特质及传统词评中两种重要模一式的介绍;四是结合了一些西方理论;五是冀望能传达出来一种感发的力量,感受到词作的生动的美感。此外作者还对词与诗做了初略的比较,对词在形式及内容上的分析解释了王国维先生对词所下的定义,即“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言尽诗之所能言。诗之境扩,词之言长”。

    这本书所面向的是广大的诗歌一爱一好者。“内容深一入一浅一出,融贯中西,独造一精一微,自成体系。使人读之可以温故,可以知新,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与评赏获得更多的感悟与启发。”

    迦陵先生在讲述韦庄的《菩萨蛮》中说道,一个美好的遇合是值得珍重的一件事情。对我而言邂逅这本书便是一桩十分美丽的遇合。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深藏闺中的杜丽一娘一,需要有人将我们领进那个姹紫嫣红的花园。对于我而言,叶嘉莹先生就是一个领路人,她似是为我推开了一扇虚掩的门,向我呈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面对春一光如许,良辰这般,由不得你不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一色如许也!”在这里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有“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也有“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那些曾经隐没在黑暗中的人,那些柔情似水,似曾相识的人们穿越千年光一陰一向我徐徐走来……这本书,字里行间满溢着温暖与热情,我想是因为作者的热忱与真心将词的生命力引发出来,唤一起了我心底久违的感动。

    这本书给了我多方面的启发,有种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篇二:《唐宋词十七讲》读后感

    今天终于啃完了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这本书,可算是解读“词”这一文体的入门书吧。这本书,是叶嘉莹先生在1987年先后在北京、沈一陽一、大连三地连续所作的一系列讲演。

    读完了这本书,回忆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吧。这本书主要通过介绍唐五代两宋的

  • 6、 第十二夜的读后感

    第十二夜的读后感一:《第十二夜》读后感

    (1164字)

    这是一部关于一爱一情的喜剧。他虽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凄美哀婉,让人无限感叹一爱一情的伟大现实的残酷。却充满了奇遇与惊喜,它更青春。

    《第十二夜》讲的是:西巴斯辛和薇奥拉是相貌相同的孪生兄妹。在一次航海事故中,两人在伊利里亚岸边失散。薇奥拉以为哥哥身遭不幸,便女扮男装,化名西萨里奥,投到当地奥西诺公爵的门下当侍童。奥西诺公爵派薇奥拉替他向年轻貌美而富有的伯爵小一姐奥丽维娅求婚。可是,这时薇奥拉已经暗暗地一爱一上了主人奥西诺。而奥丽维娅却对代主求婚的薇奥拉一见钟情。事情变得微妙复杂了。

    与此同时,一个密谋正在奥丽维娅家中进行。她的叔父托比等人由于受到傲慢的大管家马伏里奥的斥责,便对他进行报复。他们模仿奥丽维娅的笔迹写了一封情书给马伏里奥,信中鼓励马大胆求一爱一,并要他经常穿着令人厌恶的黄色长袜。马伏里奥鬼迷心窍,上了他们的

    当,丑态百出;而奥丽维娅则以为管家在发疯。

    为赢得奥丽维娅的芳心,奥西诺再次派薇奥拉到奥丽维娅的家中游说。奥丽维娅愈加一爱一慕薇奥拉了。而奥丽维娅的叔父却执意要将她嫁给蠢笨的富户安德鲁,于是便与奥丽维娅的女仆玛莉娅一起极力鼓动安德鲁和薇奥拉决斗。

    原来薇奥拉的哥哥西巴斯辛遇难时被海盗船长安东尼奥所救,俩人结成莫逆之交。来到伊利里亚后,由于安东尼奥船长惧怕伊利里亚

    当局的追捕,不能陪西巴斯辛逛城,便把钱袋交给他使用。

    安东尼奥船长意外地碰到正在和安德鲁决斗的薇奥拉,他错把她当成她的哥哥西巴斯辛,遂上前拔刀相助。然而,路过此地的警察认出了他并把他逮捕。安东尼奥看到薇奥拉对自己被捕既无动于衷,也不肯还他钱袋,大为吃惊,遂指责她忘恩负义。安德鲁等人还想找薇奥拉决斗,但是他们遇到了西巴斯辛,错把他当成薇奥拉,便拔剑相向,幸被及时赶来的奥丽维娅所制止。奥丽维娅也错把西巴斯辛当成薇奥拉,并把他请到家里表示一爱一情,俩人遂私下结百年之好。

    马伏里奥被宣布患有一精一神错乱而关进了暗室,并被装扮成牧师的小丑百般戏一弄。后来马伏里奥得机写信向奥丽维娅小一姐申辩,才使得真相大白。

    最后,西巴斯辛和薇奥拉兄妹重逢,西巴斯辛和奥丽维娅相一爱一,奥西诺公爵被薇奥拉的品貌所感动,宣布娶她为妻,安东尼奥船长亦获自一由。除马伏里奥外,众人皆大欢喜。

    看莎翁作品,不论悲剧还是喜剧,其中关系一爱一情的内容都有举足轻重的成份,这篇作

  • 7、 第十二夜英文读后感

    第十二夜英文读后感

    various critics pide t the action, and, more important, antonio, e supports the other members of this group), fabian, and feste, the cloe from the countess olivia, making malvolio believe that his lady is in love plications. the arrival of viola's tedies, and its staging continues to delight audiences all over the world

  • 8、 红楼小讲读后感

    红楼小讲读后感

    高中时在学校的图书馆借了【红楼梦】,完整地看完了这一部享誉中外的名着,世俗地认为这部小说莫不就在讲些家族琐事、儿女情结,却也看不进这里面蕴含的各种机关及人情世故。个中原因种种,就像我对曹雪芹的家世背景及创作环境了解不够深入,还有就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不够,还看不出勾心斗角背后的辛酸与无奈。

    自上大学,抱着对【红楼梦】深入了解的那份情,便看了各种关于它的书,其中就有这本周汝昌老先生的【红楼小讲】。周老先生是一位资深的红学家,着有多部关于【红楼梦】的学术论着、随笔集等。他对【红楼梦】有其独到见解之处,解释依书据理十分明了。

    由于经验不够,我只能从【红楼小讲】开始读,初步接触到这部名着的内涵。虽然老先生一再讲小讲如何比大编,说小讲无法全面地讲解透彻,让读者真正地了解【红楼梦】,可我还是从中获益不少。老先生说痴情方许说红楼正是在情在理。曹雪芹本身就是个痴情之人,红楼里也饱含人物丰满的感情,如果不是因为钟情于【红楼梦】,又怎么能深入作者的心理去探索故事背后的种种呢。

    玖了【红楼小讲】,才知道原来作者之心思巧妙细腻,竟不是一般人可及的。书里的人物都是巧妙设置,也各有其现实代表。全书的故事就是作者本人的传奇经历的写照。更让人佩服的是书中的人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重要作用,都是在为后文做好铺垫。就如老先生所讲的,里面的每一个字都不是胡乱随写的,都不会是一浪一费的。由此可知,曹雪芹着作此书该是多么的呕心沥血了。

    另一个收获就是了解到红楼全书结构,它采用十二乘九为结构法,就是以每九回书构成一个单元,到第十二个九回完毕即一百零八回书。又分两半,前半写盛,后半则写衰。而且每到九的倍数时必有重要关目为之标志,而每九回的中心回必然写的是宝玉的事。如果不是心思缜密之人又怎么能有如此一精一确的构思,谋篇布局如此厉害呢!

    贾宝玉他是曹雪芹的化身,全书故事是以他为中心发展的,对于这个人物作者在他身上灌注的并非完全厌恶之感。他经历的家族兴衰成败并不是他所能够做主的。从一岁抓周拿的是胭脂粉类到长大后成天扎在女儿堆里谈诗作画,都因他那与世无争的一性一格及对世俗政治官一场的不屑。他其实就是生不逢时,生不逢地,造成后来对家族惨败也无能为力的后果。

    红楼非梦偏云梦,梦笔生花字字妍。借着周汝昌老先生的讲解,我是越来越喜欢这部名着了,也被它所深深震撼。

  • 9、 第十二夜读后感

    第十二夜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喜剧。他虽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凄美哀婉,让人无限感叹爱情的伟大现实的残酷。却充满了奇遇与惊喜,它更青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第十二夜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第十二夜读后感【1】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喜剧。他虽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凄美哀婉,让人无限感叹爱情的伟大现实的残酷。却充满了奇遇与惊喜,它更青春。

    《第十二夜》讲的是:西巴斯辛和薇奥拉是相貌相同的孪生兄妹。在一次航海事故中,两人在伊利里亚岸边失散。薇奥拉以为哥哥身遭不幸,便女扮男装,化名西萨里奥,投到当地奥西诺公爵的门下当侍童。奥西诺公爵派薇奥拉替他向年轻貌美而富有的伯爵小姐奥丽维娅求婚。可是,这时薇奥拉已经暗暗地爱上了主人奥西诺。而奥丽维娅却对代主求婚的薇奥拉一见钟情。事情变得微妙复杂了。

    与此同时,一个密谋正在奥丽维娅家中进行。她的叔父托比等人由于受到傲慢的大管家马伏里奥的斥责,便对他进行报复。他们模仿奥丽维娅的笔迹写了一封情书给马伏里奥,信中鼓励马大胆求爱,并要他经常穿着令人厌恶的黄色长袜。马伏里奥鬼迷心窍,上了他们的

    当,丑态百出;而奥丽维娅则以为管家在发疯。

    为赢得奥丽维娅的芳心,奥西诺再次派薇奥拉到奥丽维娅的家中游说。奥丽维娅愈加爱慕薇奥拉了。而奥丽维娅的叔父却执意要将她嫁给蠢笨的富户安德鲁,于是便与奥丽维娅的女仆玛莉娅一起极力鼓动安德鲁和薇奥拉决斗。

    原来薇奥拉的哥哥西巴斯辛遇难时被海盗船长安东尼奥所救,俩人结成莫逆之交。来到伊利里亚后,由于安东尼奥船长惧怕伊利里亚

    当局的追捕,不能陪西巴斯辛逛城,便把钱袋交给他使用。

    安东尼奥船长意外地碰到正在和安德鲁决斗的薇奥拉,他错把她当成她的哥哥西巴斯辛,遂上前拔刀相助。然而,路过此地的警察认出了他并把他逮捕。安东尼奥看到薇奥拉对自己被捕既无动于衷,也不肯还他钱袋,大为吃惊,遂指责她忘恩负义。安德鲁等人还想找薇奥拉决斗,但是他们遇到了西巴斯辛,错把他当成薇奥拉,便拔剑相向,幸被及时赶来的奥丽维娅所制止。奥丽维娅也错把西巴斯辛当成薇奥拉,并把他请到家里表示爱情,俩人遂私下结百年之好。

    马伏里奥被宣布患有精神错乱而关进了暗室,并被装扮成牧师的小丑百般戏弄。后来马伏里奥得机写信向奥丽维娅小姐申辩,才使得真相大白。

    最后,西巴斯辛和薇奥拉兄妹重逢,西巴斯辛和奥丽维娅相爱,奥西诺公爵被薇奥拉的品貌所感动,宣布娶她为妻,安东尼奥船长亦获自由

  • 10、 孤独六讲读后感

    在读过孤独六讲以后大家有没有什么感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读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孤独六讲读后感一

    这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我被命运抛到了深深的谷底,黑暗不见一丝光线,湿滑而无以攀爬,喊叫却没有回声!有时会深深的绝望,对人性、对生命是彻底的失望!那个时候,心中充塞着抑郁,只想就此放弃生命!有时又爆发愤怒,感到不公平,不想从此屈服于命运,那个力量让我又斗志昂扬!就犹如一只困于古井的青蛙,一下子想爬出来,苦苦挣扎,但是却不能改变什么!于是便又自怨自艾,想就此结束生命的探索!

    而让我能够慢慢沉静下来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遇到了蒋勋!这个人,以他的博学、思辨、深沉又轻灵、温暖又冷静的话语给我一份宁静和舒缓,给了我重新拣择的机会!

    比如他说孤独,我看到自己几十年经历中的孤独时光,自己骨子里头的傲然,自己想摆脱命运之手的不甘和挣扎,自己不断想挑战自我的激情!所以,就像他说的,我是一个孤独者,注定在现实层面是失败者!当然,我也始终相信我一直在活出自己生命的多彩和激情!虽然最后都是犹如彗星划过天际,终是宇宙空间的一颗尘埃!

    作为一个女人,我深深体验到,在目前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追求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你往往挑战着周围的价值观!就像他评价卓文君的一段话:我们看到男性的革命者总会以决绝的姿态出走,情绪非常悲壮,得到许多人的认同;而女性的革命少了壮烈的气氛,却是加倍困难,因为捆绑在女性身上的枷锁远多于男性,当她要颠覆所有的礼教、道德加诸于她身上的束缚时,是一场伟大却不容易被理解的革命!这个男人可以以这样的角度来看一个女人的悲喜,一个女人的梦想,无论结局如何,能够这样被人理解,就是有价值的!所以当他能够这样理解卓文君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被他理解了,进而我也理解自己了!因为我也想,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也是一个革命者!当然这样说有抬举自己的嫌疑!

    另外,他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暴力的孤独,我非常有同感!每个人内在都有一股想摧残什么、毁灭什么的能量,同样我也有!那个毁灭者有时冒出的声音令我非常害怕,我会觉得自己是个恶人,是个暴君!如何去转化这股能量呢?这是智慧!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在他的言语中,他自如地述说,你会感觉到暴力也是具有美学价值的,它不是洪水猛兽!这样,你的心自然多了份坦然和自在!

    这就是蒋勋,一个思辩者给我的陪伴!我是孤独的,同样他也是孤独的!他的孤独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1-06

  • 2019-10-12

  • 2022-04-16

  • 2019-10-09

  • 2021-08-28

  • 2019-10-11

  • 2021-08-18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8

  • 2023-06-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10-11

  • 2022-12-17

  • 2022-04-05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
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大全,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2024,更多三十讲第十二讲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