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读后感 > 地图 > 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读后感,2024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读后感
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读后感相关栏目
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读后感热门栏目
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读后感推荐
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读后感

(共 2897 篇)

  • 1、 《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读后感作文600字_高三读后感

    故事中的人在第三个本命年完成终身大事,曾因为恋爱被父母以学习为重的理由,被父母拆散。

    “早恋”,这个词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似乎紧紧贯穿着,我们被老师和家长告诫不许谈恋爱,不许早恋,要好好学习,以学业为重。于是在这种告诫下,出现了两情相悦却偷偷摸摸的恋爱。

    在任何时候,爱,都在。只是不同时间对爱的理解不同,大人们总以为小孩子不懂爱,却鲜少教会他们什么是爱,怎样去爱一个人。青春期的恋爱,简单,纯真,此时的感情没有利益没有所谓的门当户对,努力的去爱一个人就是那么简单,爱了就是爱了。

    大人们总说不可以早恋,但恋爱终究是必修课,是关乎终身大事。假如有一人与你从年少相恋到踏进婚姻殿堂,彼此都有了默契,一起经历过青春朦胧和肩负责任,这样的人生伴侣应当足够幸福,假如你迫于家庭压力年龄压力而结婚,反而更容易产生矛盾。

    如果遇到喜欢的人,两情相悦,就在一起吧,如果没有好好的爱过一个人,怎么知道彼此是否合适,恋爱这门学问太大,我们都需要好好学习。那些所谓的早恋,我们权衡好生活和学习,有余力完全可以去付出真心的爱一个人,有何不可?不要等到所谓父母眼中的恋爱年龄到了却不懂怎么去爱,已太晚。前些天,看到一个节目,夫妻俩婚前没有感情,婚后依旧不和,所有人都劝不住要离婚的他们,尽管孩子还小。家长们有时候由于羞于启齿的原因而敷衍我们,没有正确引导我们。

    就像《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文中所说的,恋爱是必修课。既来之即安之,不必为了恋爱而恋爱。

  • 2、 早恋不是洪水猛兽_《早恋》读后感800字

    《早恋》是肖复兴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部长篇小说。恕我冒昧,在课本上读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荔枝》的时候,实在感觉肖复兴老先生是个乏味的老家伙。后来我读到这本书,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三十年来的历史浮尘没有湮灭这本书的价值,反而让它历久弥新。

    书名《早恋》,顾名思义即可概括故事的主线。小说以高中班主任容老师的生育离职为开端,以代理班主任钟林的视角为主,描写了一个班级学生中发生的早恋故事。期间,又以学生叶秋月日记的形式穿插着学生视角的叙事。书中聚焦学生的敏感问题早恋。钟林老师和方校长主张早恋应该以疏导为主,其他老师则都认为早恋的学生应该严加管教,施以重罚,以儆效尤。经过了不少风波之后,学生们渐渐走上正轨。

    我没有出生在80年代,不知道那个年代的学生也已经冲破男女授受不亲的藩篱,开始有早恋的举动,书中偷尝禁果怀孕的梁燕燕更是让我大吃一惊。我本来以为,在那个多少有些封建的年代,男女同学之间是不相往来的。

    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之后,学生们渐渐地认识到了早恋的特点:它青涩美好,却不够成熟,有时它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有时它只是错把感情依托当成了恋情。只是,学校的老师们要如何渐渐接受这一点,故事里没有给出太直接的叙述,或许那又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吧。

    即使是今天,这个故事也具有现实意义。现在的早恋现象有增无减,我的同学们早已不像书里那样朦胧含蓄地传达感情,而是更加早熟地把成年人世界里的恋爱对白生搬硬套过来。可叹的是家长和老师仍没有学会正确地引导我们该如何对待青春期的感情,昔日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家长偷看学生日记,如今也有老师和家长偷看学生的手机。小孩子没有隐私的错误观点,在小说出版后的三十年仍没有消失,我们的思想总像是危险品,让老师和家长们不停窥探,什么时候我们的独立人格才能得到尊重呢?

    正如在小说中开明也深受学生爱戴的钟林老师一直坚持的,早恋不是洪水猛兽,《早恋》这本书也同样并不像名字那样敏感可怕,它值得用心去读,无论老师还是学生。

  • 3、 读《早恋》有感

    我们现在读书往往是想去寻找一种答案,去学习一种本领,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今家长最担心影响孩子成绩的便是孩子早恋了,而这本书描述的就是这方面的事情。

    《早恋》的作者是肖复兴,这本书有着对初恋最独到的见解,对青春最深刻的解读。书中描写着几对早恋的同学之间懵懵懂懂的感情故事,他们的班主任钟林对于早恋这件事给他们上了一课,使他们对早恋有了新的思考。作者的写作是大胆的,中国的传统观念太深,而作者却能直接的面对这类问题并写出一本书来是非常大胆的。

    书中主要描写了几对早恋的同学,游晓辉和吕咏梅是青梅竹马,家里更是早早就帮他们订下了娃娃亲。可是游晓辉却禁不住女同学梁燕燕的示好,早早的两人便偷吃了禁果;和电视剧里的情节一般,章薇和别校的张力在电影院相遇,之后互相写信关系也越来越好,只不过后来却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班里的学习委员陈国栋和汪洁是同桌,他们之间也慢慢有了彼此心照不宣的小秘密,被班上同学称为wc系列,比较特别的是,虽然他们谈恋爱,可成绩不仅没有因此而退步,反而在一起进步着;班长覃峻和范爱君还一起去旅游,一起去看外面的世界。这本书没有给每一对一个美好的结局,更是快速的收尾,可这样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在继续着,你不能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以后的事谁知道呢?

    虽说这是描写了一群青涩的学生之间发生的事,可我觉得书中的老师才是引领着他们的人,我对于老师有了思考。两位教导处的老师和班主任钟林对待学生早恋这件事情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两种不同的态度造成的结果自然而然的就不同了。邱老师和容老师觉得早恋是件非常耻辱的事情,只想把学生早恋的念头扼杀在摇篮里,采用了一种堵的方法,可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不会让学生们按照他们想的方向走,还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增强同学们对早恋探索的欲望。后来孩子们抛弃了她,这对任何一个老师来说都是不好受的,只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行了。班主任钟林的做法就截然相反了,不仅不把早恋这种事藏着掖着,而是花了两节课加一个课间讲了他自己的感情故事,让同学们对恋爱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对孩子们尽心尽力,遇到问题时总是怪自己大意了,没深入到孩子的内心,没察觉他们的变化,没能及早的去帮助他们。遇到问题了会去和孩子沟通,去帮助他们,在他们迷茫的时候为他们指引方向,用爱化解困难。

    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在初中时代,学生对异性有着了解的欲望是很正常的,此时对这些未知的

  • 4、 《她想要月亮》读后感:幸福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

    幸福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

    ——《她想要月亮》读后感

    北京分行亮马桥支行 徐敏

    《她想要月亮》

    作 者:(法)拉斐尔·吉奥达诺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时 间:2017年9月1日

    跟读笔记

    休假在家,看到工作群发了一条党群推荐的书籍信息,提到了《她想要月亮》这本书,能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的书一起推荐,想必此书必有过人之处。于是,趁着闲暇时,抱着一丝好奇心和也许读后感能发表的好胜心,在kindle上下载了这本电子书来看。看过之后就发现,着实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一、书籍整体概况

    本书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卡米耶一次偶然间遇到了"公式化生活综合症疗愈师"克洛德,通过聊天得知原来自己当前这种糟糕的生活状态是患上了"公式化生活综合症"。为了走出当前的阴霾,她决定让克洛德协助她走上蜕变之路。通过克洛德的帮助和她自己的努力,最终卡米耶的生活重拾了激情,儿时的梦想也实现了。可是克洛德最后却告诉她,他并不是疗愈师,他也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摆脱了公式化生活综合症,他希望卡米耶也能找到合适的人将这种方法传下去,最终卡米耶也兑现了她的承诺。

    二、本书的亮点

    初读此书,以为就是一般的小说,后来发现原来它是一部励志鸡汤书,可是它又不像有些鸡汤只是给你喊口号,它不仅给了你价值观,还给了你便于实践的方法论。他并没把成长蜕变的方法硬生生地灌输给读者,而且通过小说中"公式化生活综合症疗愈师"的口中阐述出来,以具体的场景展现来说明改变的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经历也验证其有效性,引导着你轻松读小说的同时又能学到干货。

    另外,书中引用了很多生动的寓言故事,描述的语言比较诙谐,尤其在描述人的时候,形容词很丰富而又生动,让人脑海中画面感很强,仿佛看了一部电视剧

    三、对我的启发

    看此书有如看电视上的养生节目,感觉专家说的症状自己都有,公式化生活综合症貌似自己也有很多症状与之吻合。本书经典的话有很多,教你改变自己寻找幸福的tips也很多,令我最受启发的有以下几点:

    1.每日一小步理论

    "这种理论告诉我们,改变不是需要一鼓作气翻越高山,而是由一系列微小的变化逐步累积的过程。这样一看,改变就不会令人望而却步,而且事实上,你更容易完成任务。"

    根据书中的改变指南,边看书边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纠正,大扫除,正能量笔记本,承诺笔记本……家人惊讶于我突然改变的同时,也感到欣喜,我也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干劲,看着承诺本上一件件完成的任务,心中

  • 5、 读《早恋》有感1000字

    我们现在读书往往是想去寻找一种答案,去学习一种本领,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今家长最担心影响孩子成绩的便是孩子早恋了,而这本书描述的就是这方面的事情。

    《早恋》的作者是肖复兴,这本书有着对初恋最独到的见解,对青春最深刻的解读。书中描写着几对早恋的同学之间懵懵懂懂的感情故事,他们的班主任钟林对于早恋这件事给他们上了一课,使他们对早恋有了新的思考。作者的写作是大胆的,中国的传统观念太深,而作者却能直接的面对这类问题并写出一本书来是非常大胆的。

    书中主要描写了几对早恋的同学,游晓辉和吕咏梅是青梅竹马,家里更是早早就帮他们订下了娃娃亲。可是游晓辉却禁不住女同学梁燕燕的示好,早早的两人便偷吃了“禁果”;和电视剧里的情节一般,章薇和别校的张力在电影院相遇,之后互相写信关系也越来越好,只不过后来却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班里的学习委员陈国栋和汪洁是同桌,他们之间也慢慢有了彼此心照不宣的小秘密,被班上同学称为“wc系列”,比较特别的是,虽然他们谈恋爱,可成绩不仅没有因此而退步,反而在一起进步着;班长覃峻和范爱君还一起去旅游,一起去看外面的世界。这本书没有给每一对一个美好的结局,更是快速的收尾,可这样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在继续着,你不能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以后的事谁知道呢?

    虽说这是描写了一群青涩的学生之间发生的事,可我觉得书中的老师才是引领着他们的人,我对于老师有了思考。两位教导处的老师和班主任钟林对待学生早恋这件事情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两种不同的态度造成的结果自然而然的就不同了。邱老师和容老师觉得早恋是件非常耻辱的事情,只想把学生早恋的念头扼杀在摇篮里,采用了一种“堵”的方法,可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不会让学生们按照他们想的方向走,还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增强同学们对早恋探索的欲望。后来孩子们抛弃了她,这对任何一个老师来说都是不好受的,只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行了。班主任钟林的做法就截然相反了,不仅不把早恋这种事藏着掖着,而是花了两节课加一个课间讲了他自己的感情故事,让同学们对“恋爱”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对孩子们尽心尽力,遇到问题时总是怪自己大意了,没深入到孩子的内心,没察觉他们的变化,没能及早的去帮助他们。遇到问题了会去和孩子沟通,去帮助他们,在他们迷茫的时候为他们指引方向,用爱化解困难。

    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在初中时代,学生对异性有着了解的欲望是很正常的,

  • 6、 说明作文早恋(范文4篇)

    我们的作文乘载了年少的时光,坚持写作文可以锤炼我们的意志力。写作文要能打破常规,思接千载,有没有一些可以参考的作文模板?欢迎您阅读本网页的内容。

    说明作文早恋(篇1)

    由商报与下城区社区学院联办的“市民大课堂”第三十一讲昨天下午2点半在潮鸣街道小天竺社区活动室进行,下城区红十字会医院杨清医师给市民们上了一堂“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课,除了青少年,附近不少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们都闻讯而来。

    一、影响学习和生活。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人志同道合,不会影响学习”或是“相互促进学习”。但从医学角度上讲,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情感为对方所牵制,加上身心未成熟,不影响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家长和老师之所以能发现孩子们早恋,往往是从他们的学习成绩下滑开始的。

    三、早恋容易出现性过失。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容易激动,因一时兴致而不计行为后果。而出现越轨行为后,又会羞于启齿、担惊受怕。这些都会对今后人生产生影响。某些人产生的自卑感、挫败感甚至会严重影响以后生活。在一个对性犯罪进行的调查中显示,50.1%的男性罪犯和71.9%女性罪犯首次性犯罪的年龄均在15-19岁之间。

    四、早恋极难成功。早恋的盲目性、不成熟性以及父母、学校的干预,升学、转校、工作等太多因素使之极难成功。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男子在23岁之前结婚的离婚率最高。

    说明作文早恋(篇2)

    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少女随着生理的日渐成熟,异性间的吸引力迅速上升,往往不由自主地对异性产生兴趣、好感和爱慕。正所谓“哪个妙龄女子不怀春,哪个少年男子不钟情”。于是就想涉足爱情。如今,早恋现象十分严重。大学生中的“恋爱风”也越刮越猛。中学生早恋现象屡见不鲜。据调查,初中生早恋率为8%,高中生早恋率为30%,大学生为41%。然而,通过早恋而真正走向婚姻礼堂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因为他们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是错误是美丽的呢?因为他们的爱是不考虑家庭、金钱、义务等一系列问题,只管接受和付出爱,是纯洁的、纯情的爱。但为什么说是错误的呢?因为对于这些未成年者,他们是没有能力去承受那一份过于沉重的情感,很难真正理解和把握爱的真谛。学生的任务是学习,而他们却忽视了主要矛盾—学业,,处于早恋的男女们,把精力和时间耗化在胡思乱想中。

    上课时,想入非非,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常心驰神游,作美丽的白日梦,空想着为自己的将来勾勒美好的

  • 7、 把自己当回事儿读后感感悟

    《把自己当回事儿》作者杨天真,从经纪人转型成为老板,她敢想敢做,不断突破,她有非常通透的思维,聪明但不复杂,她所传达的思想状态我都特别喜欢,这本书所传达的思想,一定要把自己当回事儿,活出自信,不辜负自己。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和气场。所以,即便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时代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沟通,或者说人际交往,更是如此。“真诚是沟通中最重要的,没有之一。”这句话是这本书中第一章的概括,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真诚是避免战争的底线。在沟通中,真诚的态度会为我们在制定策略和推进沟通的时候设置一个起码的底线,这个底线可以让双方在互相信任的状态下进行沟通。

    “两点之间,直接最短”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敢说出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就如同我们不敢说出那声“不”,底线不是条黑乎乎的死线,它的作用是给我们提供一套完整的行为方式准则。而边界意识也给了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可以说“不”的勇气。在为人处世的千百种方法中,选择最真诚的那一种,无数次的实事证明,真诚的往往就是最高效的。

    在自我沟通和自我定位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的燃点,在我们不知道要什么的时候,就先从自己不要什么开始。别做情绪的绑匪,也别做情绪的囚徒,情绪绑架之所以会让人不知所措,不是因为恶意,恰恰是因为善意。把别人当回事儿,也要把自己当回事儿。面多为我们好的,只有我们自己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 8、 《别拿制度不当回事》读后感
    《别拿制度不当回事》读后感 "所有成功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按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制度是一种文化,它为创造有活力的企业打下稳定的基础。制度是一种思想,他培养了企业员工在规则中捕捉灵感和智慧的思维。制度是一种习惯,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企业家的管理方式,打造卓越不凡的团队。制度是一种提升品质的有效途径,他要求管理者坚持原则,将自己融入到团队当中。"这是《别拿制度不当回事》一书的文字,短短几句话道明了此书的精髓。年初拿到这本书,其间断断续续的读,随着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的不断深入,结合本职工作,对此书的认知和感悟也越来越深刻。 公司作为一个国有中大型老企业,客观地说,各类管理制度应该还是比较齐全的,但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却常常发生,究其原因是什么呢?不外乎两点:一是员工不知道怎么执行;二是员工不愿意执行。员工不知道怎么执行是管理者对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对制度的认知不足,有些特殊作业有的员工根本不知道有制度规定,例如公司今年煤气作业的险肇安全事故,不是最好的例证吗?另外员工不愿意执行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员工主观意识有问题:嫌麻烦、图省事、自由散漫、惯性思维,加上管理者和专业部门检查、考核不到位,让员工觉得执不执行制度无所谓;另一种是制度制定的不细致、不科学、不合理、太繁琐,员工不好执行或无法执行。 正如书上所说,要员工别拿制度不当回事,就必须让制度更完善更标准。若发现制度不合适宜,须及早废止,重新制定;或适当修改,加以完善;要让制度与企业一起成长,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制度面前谁都没有特权,管理者只有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严格执行制度为核心,才能推动事业的发展。从今年公司管理提升工作的安排可以看出,公司领导的管理思路与书上的理论是相吻合的。今年质量管理提升工作的重点也是首先完善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在梳理、分析、调整制度的同时严格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次再用精益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再对质量管理制度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形成更加贴近市场和时代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并进一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这也是明年-精益管理年质量管理工作提升的重点内容。相信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企业会正常有序的发展,我们的企业会做强做大,我们的企业会欣欣向荣。 2012.12.16
  • 9、 挫折其实没什么读后感

    挫折其实没什么读后感(一)

    赤峰市林西镇小学 四年五班 张岩 指导教师 黎敏

    三年级的暑假刚读完,我和双胞胎哥哥就成了单亲孩子、留守儿童。爸爸和妈妈吵了大半年,妈妈最终负气远走,很快,他们就及其不愉快地办理了离婚手续。奶奶哭肿了脸,好话说了一笸箩,也没能留住这段婚姻。

    就这样,已经六十七的奶奶,承担起抚养我和哥哥的重担。而爸爸则去沈阳打工挣钱!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和哥哥都很难过,受挫感特别强烈。我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下课孤单地坐在座位上,不爱跟同学们玩耍,每天像缺少了什么似的,恍恍惚惚地。成绩很快就下降了。特别是没到大星期放假(我们是寄宿制小学,双周放一次,家长接送),看到同学的爸爸妈妈来接他们回家,而我们则是奶奶托付给同村的一个客车司机来接我们,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有几回,还偷偷地抹泪。

    语文老师是个很温柔的人,她了解到这种情况,就常常与我和哥哥唠嗑,上课时也常常提问我们,她还鼓励我们多读书,并亲自去图书室借,我知道她是在分散我们对这件事的痛苦。在老师借阅的书中,我有幸读到了段立欣的《挫折其实没什么》。翻看全书,不少事例都与我的成经历相似,比如我的左眼白眼球多,长得不帅;比如我的语文学习很困难,总是记不住生字的笔画,每次听写都错很多;比如我考试时心理素质,恐惧与紧张,成绩总是不理想;比如,我总是交不到好朋友,常常被同学冷落;再比如,我父母离异,家境不好,奶奶年事已高……这些不如意的事让我很挫败。可是看看书中的那些主人公们,总是能够在不幸、磨难、缺憾、意外面前,用平静、自信的态度去微笑对待生活。特别是书中提到的清华大学第一届文科实验班的高燃的事例,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他的人生道路是多么的坎坷,可是受尽了那么多的挫折,他依然努力向前,不放弃。我在想,妈妈走了,还有爸爸为我们挣钱生活,还有相依为命的奶奶疼爱我们,而我们自己还有手有脚有头脑,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成问题。我们应该振作起来,好好生活!因为,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于是,我和哥哥渐渐地从爸妈离异的阴影中走出来,上课时,认真学习,专心听讲;下课后,和同学一起游戏、玩耍;组织活动时,积极参与,好好表现;特别是放假回到家里,我和哥哥会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喂羊啊,扫地啊,饮马啊,烧火啊,奶奶出门干活,我们在家看门,顺便给奶奶做饭,不会做复杂的,我们就给奶奶煮方便面,蛋炒饭,奶奶见我们这

  • 10、 《工作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一直以来,对于工作都抱有一种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的想法。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比较简单,也比较好处理,这一观点,让自己更有理由充分的享受生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越来越复杂了,有时便会对这一工作理念提出质疑:这是正确的工作态度吗?会不会把它看得太过简单了?。

    最近读了《工作其实很简单》,也是想用一个简单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了。读过这本书后,结合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些心得:1、工作确实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人生的一个舞台,说人生如戏,一点也不假,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这出戏的主角。在工作的这个舞台上,也许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展现自己最光鲜亮丽的一面给观众。2、在工作中,要对他人有充分的尊重。对对自己认可的人尊重很容易,但对那些有不同意见的人,可能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也许此时,最需要的一种面对工作的态度和理念,就是把自己放在第三方的角度,审视自己和对方的表现,调整自己到最佳状态,也许一切就没那么难了。3、一定要让自己快乐起来。也许每一个时间段内都有它固定的职责、任务,但让自己快乐这项任务是由始至终的,贯穿于工作的每时每刻中,所以调节自我情绪、追求快乐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工作一定要好玩,要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工作过程中的乐趣。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工作方式方法,积累经验,慢慢成长。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11-04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2-02-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2-11-27

  • 2019-11-06

  • 2019-09-25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6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1-0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3-02-02

  • 2021-11-02

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读后感、2024其实没有“早恋”这回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