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鲁迅先生读书笔记 > 地图 > 鲁迅先生读书笔记
鲁迅先生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鲁迅先生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鲁迅先生读书笔记推荐
鲁迅先生读书笔记

(共 5823 篇)

  • 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精华

    阅读就像进食一样,需要从容咀嚼,才能品味长久。这部作品一问世便受到了众多书迷的喜爱。撰写读后感时,不应该过于平淡无奇。精心挑选后,本编辑为大家带来一篇最新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如果您喜欢,请不吝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 篇1

    内容梗概

    伯父去世后,我在万国殡仪馆里看到了很多人来追悼他。我回忆伯父跟我的点点滴滴。比如:伯父教我不要像以前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跟我和父母谈起鼻子的事、父亲和伯父一起救助脚里插着玻璃的车夫、还有女佣回忆过去,讲伯父如何关爱自己……这说明,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

    读书笔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谈《水浒传》,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谈碰壁,第三件事是和爸爸、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车夫。这几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让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品质。

    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作者周晔读书不认真,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伯父问作者,作者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表面上伯父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是在骂作者读书不认真。我以前买书只看封面好不好看,再看插图好不好就买下了,回到家一看,结果一点也不好看,读了这个故事,我心里感到愧疚。

    第二件事是主要讲了“我”和伯父谈起了鼻子,“我”对伯父说“伯父,您跟爸爸哪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伯父问:“哪一点不像呢?”作者说“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呢,又扁又平。”伯父说小的时候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表面上是伯父碰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是伯父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残酷迫害。

    第三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助人为乐。鲁迅救了一个车夫,还给了他一些钱,鲁迅的品质太高尚了,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品质。

    我要学习鲁迅先生这种高尚的品质,做到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助人为乐。

    经典语录

    1. 有一天黄昏,北风呼呼地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

    2. 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3. 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

    4. 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在一边扔着。

    5.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自己的脚,脚上没有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

    6. 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7.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扎进脚底了。疼

  • 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推荐12篇)

    有关“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的内容是栏目小编为您带来的。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读完作者的作品,部分情景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读后感须写出新意。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 篇1

    今天,我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对文章中的伯父帮助黄包车夫这件事感触很深。这件事情的大概是这样: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妈妈去她的伯父鲁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门口发现了一个受伤的黄包车夫。作者的爸爸经过询问,知道了这个黄包车夫的受伤原因。于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接着跟伯父一起帮这个黄包车夫包扎好伤口。最后伯父又把这些钱给了他,要他在家里好好养伤。这件事情,使我很敬佩鲁迅先生。

    读完文章,再回头想想,鲁迅的品德实在是太高尚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鲁迅那样助人为乐,做了好事而又不要报酬的呢?我就亲身经历过一次与文章中的这个事件恰恰相反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一次,小朋友独自玩而这玩儿着,突然踩到一块香蕉皮,四脚朝天滑倒了,他大哭起来。可是,在旁边的路人,都只是冷眼旁观,却没有一个愿意前来帮助这位小朋友,把他扶起来的。有的人甚至幸灾乐祸,指着这位小弟弟哈哈大笑,还就这个小弟弟的狼狈样而议论纷纷。我当时也是这行中的一个。现在想起来,我真是很愧疚。

    从此,我希望每个人都像鲁迅先生那样能热心地帮助别人。这样,不仅会使世界更美好,还会使自己更快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 篇2

    自从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故乡》之后,他就成为了我最崇拜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写的都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刻画的人物形象逼真。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作者透过四个生活小片段,体现了鲁迅先生的做事认真、幽默风趣、心地善良、体贴他人的四个特点。

    鲁迅先生与作者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与人物,而“我”只是把书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对那些好汉的个性和复杂的资料张冠李戴地乱说了一气。鲁迅伯父因此告诫:读书不能马马虎虎。当作者突然发现鲁迅和父亲的鼻子不同时,先生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巧妙地回答了她的质疑。当深夜偶遇一位受伤的黄包车夫时,伯父不顾寒冷,细致入微地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就连自己身患重病时,鲁迅伯父还关心地劝女佣阿三多休息,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

    这就是鲁迅先生,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读完全文,我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也总是丢三

  • 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集合12篇)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自己能学到的知识很多,感悟也不少。其实这时候我们最好是通过写读后感将其表现出来。栏目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 篇1

    有这么一个人,为劳动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那么一个人,他名垂千古,却英年早逝。他就是鲁迅,一个嫉恶如仇,被毛泽东评价为伟大革命家的人。我被鲁迅那种崇高的品质所感动。

    文章记叙了四件事,谈论《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黄包车夫和关心女佣。让我最难忘的是救助黄包车夫这件事。

    一个周末,鲁迅的侄女和家人去鲁迅家团聚。在鲁迅家门口发现了受伤的黄包车夫。经过询问知道受伤原因后,鲁迅的弟弟跑到鲁迅家拿了药和鲁迅一起帮黄包车夫包扎伤口。最后鲁迅掏出一些钱给车夫,并嘱咐他好好休息。当侄女问鲁迅为什么车夫光着脚在路上拉扯时,鲁迅过了半晌,深深叹了口气。可见得鲁迅对当时黑暗社会多么无奈。我对鲁迅的敬仰之情也油然而生。

    读完文章,想起一个月前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十八个路人在小悦悦身旁悄然走过,十八个路人的冷漠与鲁迅对车夫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什么差距?这个世界是需要关爱的,关爱不仅让世界更美好,也让处处开遍生命之花。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 篇2

    词语:

    失声痛哭 各色各样 恍然大悟 三更半夜 接连不断

    正文:

    今日,我阅读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讲述了鲁迅先生生前发生的几件事情,使我心灵有所触动。

    周晔小的时候经常与鲁迅打交到。在一次谈话中,鲁迅先生得知小周晔读书囫囵吞枣,并没有大发雷庭,而是用含蓄而又委婉的语言批评了周晔这一行为。由此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关心下一代的人。

    一次团聚时,小周晔问鲁迅为什么鼻子又扁又平呢?鲁迅则说是在黑暗中碰壁的原因,这里的黑暗是指当时黑暗吃人的社会;而碰壁是因为在黑暗社会中受到的种种磨难与挫折。可见,鲁迅先生是一位不怕阻挠的人。

    一次,一位车夫因踩到玻璃片,而不法行走,周晔的父亲与鲁迅先生齐心协力帮助车夫,并送钱和药物。回去之后,鲁迅先生表情深重,陷入深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愤恨和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鲁迅先生去世后,许多各色各样的人前来吊唁,有些人失声痛哭,花圈摆满房间。我恍然大悟。鲁迅生前喜欢写文章,常工作到三更半夜,还伴着接连不断的咳嗽,却常让别人不干重活,我悟到了他舍己为人的美好

  • 4、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值得我们慢慢去品读的一部名作,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对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感到十分佩服。《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为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收录了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先生愤怒声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同年9月鲁迅先生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四个多月,发现了这里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在此期间,他完成了朝花夕拾几篇文章的创作。《朝花夕拾》中我影象很深的是《无常》和《二十四孝图》这两个故事。《无常》中的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通过无常和阎罗王这两个人物的鲜明对比,讽刺了现实一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尤其是郭巨埋儿这个故事,自己明明有些钱,却全给了自己的兄弟,后来家里穷得吃不起饭了,却想到家里的儿子会抢老母的食物而决定牺牲自己的儿子,十分的迂腐,且多多少少有点欺世盗名之意,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有趣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希望能让国人思想解放的愿望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

  • 5、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7篇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十分值得我们欣赏品读的一部作品,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手捧着脍炙人口的巨作----《朝花夕拾》,擦拭上面久矣的尘埃,轻轻翻阅起来。

    这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中写下的。老了,累了,倦了,品味起年少的童真,想必也不再是年轻的滋味了吧?

    鲁迅先生的童年也并不乏味,他虽是乡下人,却可以随城里人一同上学;它有趣味横生的百草园;他在雪地捕鸟;他在上课时偷偷画画。似乎鲁迅的童年是在一首圆舞曲中结束的。枯燥,乏味则是鲁迅先生对书屋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就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从这本《朝花夕拾》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似乎感染了我,让我看到自己童年的光辉事迹。

    小时候,我经常坐在外婆家的河岸边,看见古老的大桥下边,向着我游来一只只小鸭,歪着脑袋,掰着手指数一只,两只,三只,五只;喜欢把外婆洗好的衣服丢进脏水盆,想到这儿,心中有些窃喜,似乎是一个小阴谋得逞了。

    鲁迅先生的童年趣味横生,而鲁迅先生的中年更是为国奉献。他非常具有战斗精神,他用他的一支笔与敌人进行战斗,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家的作品,如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毁灭》,还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写出了旧中国的弊端。如今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发努力。独酌花酒释胸竹寒衣不胜暑朝花夕拾谁归属甜酸咸辣苦看过的回忆录,大都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

  • 6、 《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被毛泽东称为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可以说是闻名中外的人物之一。

    前几天,我们便学了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其中一件事使我现在记忆犹新鲁迅先生不游公园,住在上海十年,兆丰公园没进过,虹口公园这么近也没有进过。当我读完这段时,我想:公园离鲁迅先生家那么近,他为什么不游公园呢?

    我在书本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原来他把节约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那么这句话不正说明鲁迅先生热爱时间,珍惜时间吗?

    没错,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热爱时间人,他的这种热爱时间,珍惜时间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爱时间可以说是如同爱自己的生命。这时,我突然想到美国着名的作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的一句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的确,只有热爱时间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这难道不是吗?现在社会中浪费时间的人这么多,他们只知道现在享受,浪费时间,而不设想一下自己以后的生活,等到老了才后悔,那时已经晚了。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是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父母争光,为祖国争光。

    这篇文章使我收益非浅,当我反复读时,我对时间的理解越深了。我觉得时间就像一把弓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但要得到这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这分分、秒秒。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杰出人物像鲁迅先生一样珍惜时间,我国杰出的学者李大钊便是之一。他从小就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才有所成就。有一次,李大钊的爷爷不在家,只剩李大钊一个人在家。本来可以乘爷爷不在家玩一会儿,可李大钊却抓紧时间,在书房认真做作业。窗户是开着的,这时,一只彩蝶飞来,在李大钊的作业本上停了一下,又飞走了。又过了一会儿,几只讨厌的麻雀飞来,在窗前的大树上叽叽喳喳的乱叫。可李大钊十分认真,连眼皮儿也不眨一下,眼珠直盯着作业本,好像周围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就因为李大钊从小就抓紧时间学习,才成为我国着名的革命家、思想家。

    通过学习《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后,我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上课是我总是东看看西看看,总是不认真,浪费时间。现在,我知道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从此上课认真听讲,在也不打小差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7、 致鲁迅先生

    尊敬的周先生:

    您好!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给您写这封信,略表我对您的崇敬仰慕之情。自幼我就是您的忠实读者,无论是生动有趣《朝花夕拾》《故事新编》,还是深刻而发人深省的《呐喊》《野草》,都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第一次真正开始了解您,是从百科全书上 看到您是十大作家之一。那是我小小年纪,看见一大堆外国的名字里夹着一个“鲁迅”,觉得您很厉害,便央着妈妈捎了两本您的文集回来。一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起来。那一行行浅显而又深奥的文字,仿佛闪烁着灵魂的光芒。虽然我难以深刻领会您的精神,但粗浅了解到的一些道理,已经牢牢地锁住了我的目光。

    长大后,随着我对那吃人的社会,和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一生的深入了解,我才更加理解了您那一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呐喊。在您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文章中,装模作样的老莱子令我作呕;埋儿子的郭巨令我愤恨;投水自尽的范爱农令我潸然泪下;而悲苦却不思进取的阿q让我百味杂陈。孔乙已、阿长、藤野先生……一个个存在或不存在的人在您锋利的笔下站在了浸透了汗泪的稿纸上。您用辛辣的讽刺道出了古代愚孝的荒唐甚至残忍;写出了耶稣高贵的献身精神和与之相对的,民众的麻木和残暴;描写了过客的坚韧不拔与执着;更写出了柔石等革命志士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和反对派黑暗的罪恶。您的半尺之笔,犹如七尺长剑,好似万丈闪电,将阴沉的黑夜一次次劈得粉碎。我的拙笔实在难以形容您的铁骨给了那流毒肆虐的的旧社会,何等沉重的一击又一击。您的精神,浩瀚如海,伟岸如山,要想建设好新中国,若没有您这永远追求光明,不懈抨击黑暗的精神,就只是能是黄粱美梦。晚辈我虽然目前只是一个渺小的人,但我的志向绝不渺小:我要向您和其他伟人学习,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一生!我希望您能时时激励我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祝:永垂不朽,万古流芳!

  • 8、 鲁迅《呐喊》读书笔记

    《呐喊》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读过的书中,只有它让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日记》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旧社会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恐怖的封建压迫,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反对的呐喊!文章中只有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教育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可以有权利拥有纯净的心灵,不被封建的教育而束缚,他很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故乡》也是其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了两个故乡,一个是过去的故乡,它的美好令人向往。一个是现在的故乡,让人读过后十分的惊讶。

    过去的故乡是一个美好和谐、以及快乐的世界,那里有鲁迅先生童年美好的回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还有有天真可爱的少年闰土,他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还有海边那五彩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五彩世界的。

    然而现在的故乡已经变得衰败、凄凉而且是毫无生机和活力的,而以前充满活力的闰土也变得麻木。他辛苦麻木的生活着,而且变成讲道德、守规矩 的人。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在鲁迅先生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然而成年后的闰土在见到鲁迅先生后,对鲁迅的态度转变得很大,他的那句老爷更是让他们之间的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亲密,使他们之间变得陌生,将他们以前亲密的关系活生生的撕裂了。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那种不平等的关系,那个现实的故乡是一个精神分离,丧失生命活力,丧失人与人之间温暖情感的世界。他们遵循一种传统的道德,它压抑人的生命力,使人在封建道德的束缚下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变得麻木了,也使鲁迅先生和闰土无法继续他们纯洁的友谊。读完本书后,我很为他们逝去的友谊感到惋惜,同时也很庆幸,我们生活在新社会里,我们有最好的朋友,也不用身份地位与金钱来衡量友谊,人与人之间拥有着真挚的情感。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鲁迅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历史,从封建社会走向了共产

  • 9、 鲁迅《彷徨》读书笔记

    【第一篇】鲁迅《彷徨》读书笔记范文

    记得在我孩童时,曾读过一些鲁迅的小说,可能那时年幼,看不懂它们,近几天,我重读了《彷徨》,让我深深地感到先生那种深沉、愤慨,犹如匕首投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复杂心情。

    《彷徨》收录1924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共11篇。《彷徨》虽然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更多的注意了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挣扎,但也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同《呐喊》相比,《彷徨》较多的流露了作者当时忧郁、彷徨的情绪,但对于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同样是清醒和深刻的。《彷徨》中有关农村题材的作品,都是表现农村妇女命运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性命运,是对封建礼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诉。《离婚》是鲁迅先生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现实,表明农村妇女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最触动我灵魂深处的是《祝福》和《伤逝》这两篇。

    《祝福》是《彷徨》中的名篇,里面有一个我们众所周知的人物祥林嫂。她作为一个受侮辱,受迫害,被剥削,被奴役的中国劳动妇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轨迹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旧社会对劳动妇女的深重压迫,尤其是精神捶残。《祝福》把目光关注于农民身上,深刻地展示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现状,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凶残本质。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表明在这个社会中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也表明这社会的冷酷、麻木。而这一切,正反映了先生对这种气势,对这一社会的强烈不满,厌恶以至愤怒。

    《伤逝》是先生唯一一篇爱情小说。真的是大家手笔,有很多真理的光芒闪烁。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生活是第一要素。人首先要能好好活着,才能言爱。有爱,并不等于有牛奶和面包。子君和涓生爱的破裂重要因素就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好在今天的女孩子比子君更幸福的是经济上独立了。所以,女孩,当你在爱和事业中面临选择时,千万记得,没有事业的爱犹如无根之萍,多半会飘荡出你的视线。有立足之本才有爱,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彷徨》是先生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然而曾被新文化运动的所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则又如何呢?在这样的追问下,产

  • 10、 《鲁迅传》读书笔记

    最近看完了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传》,作者是刘再复。开学后学业繁忙,此书辗转看了大半月才看完。记得上学期看过的《呐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想看看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我读这本书的动机。

    第一章:家道中衰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一个地主阶级家庭,原名周樟寿,字豫山。祖父周福清京城为官,为人倔强,在家暴烈专制。父亲周伯宜,虽爱发少爷脾气,却为人正直。童年的鲁迅性格活泼倔强,父亲教诲严格,少年鲁迅便博览群书,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十二岁的时候入读绍兴城内最严厉的私塾三味书屋。

    无奈好景不长。1893年,周福清因贿赂考官被定为监斩候(即随时可能被杀头之意),在杭州府的监狱内被关押长达八年之久。周家每年都要花一大笔钱去通融,以保周福清不死。自此以后,周家丧尽元气,一蹶不振。年少的鲁迅和弟弟随同母亲离开县城,到外婆家去避难。周福清的入狱压垮了周伯宜的身心,周伯宜一病不起,少年鲁迅过早的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直至鲁迅十六岁时,周伯宜去世,家乡世态炎凉的景象让鲁迅感到厌恶,鲁迅决定离开家乡,时年十八岁。

    (注:鲁迅笔名的由来:①母亲姓鲁;②古代中国周鲁原是一家;③暗含愚鲁之人应当赶快做的警醒。)

    第二章:异地的追寻

    1898年,鲁迅离开绍兴来到南京,寄住在叔祖椒生家,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注:犹记得以前教科书上说鲁迅跑去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是出于救国之心,然而此书却指出此举完全是迫于生计,在当时的观念看来,读书人跑去当兵,那是极之无奈之举。前后一对比,觉得后者更为可信)椒生是个传统的人,极为蔑视洋务运动,他觉得鲁迅穷酸破烂到这种地步,不宜再使用家谱中的名字,故改名周树人。鲁迅被编入到水师学堂的最末一级的三班,处处受人歧视和排挤,所学内容也极为无聊,水师学堂徒有虚名。由于无法忍受水师学堂的生活,鲁迅转学到了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其时戊戌变法新败,年轻的鲁迅开始大量地接触新思想。1902年,满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到海外留学,鲁迅趁此机会,东渡日本,开始了青年时代的第二次追求。

    第三章:在大海彼岸

    到了日本之后,鲁迅就读于弘文学院,继续接受革命派的新思想,毅然决然地剪掉辫子,写下明志之诗《自提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同时以满腔的热情翻译了雨果的《随见录》和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1

  • 2021-09-23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3-02-21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1-06-30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1-10-27

  • 2019-09-20

  • 2021-10-14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3-01-13

  • 2023-02-04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3-05-16

  • 2023-04-15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0

鲁迅先生读书笔记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鲁迅先生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鲁迅先生读书笔记、2024鲁迅先生读书笔记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