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流放者的土地读后感 > 地图 > 流放者的土地读后感,2024流放者的土地读后感
流放者的土地读后感相关栏目
流放者的土地读后感热门栏目
流放者的土地读后感推荐
流放者的土地读后感

(共 7191 篇)

  • 1、 读余秋雨《流放者的土地》有感

    读余秋雨《流放者的土地》有感

    你看这片土地

    望着眼前的城市,很难将它和一片旧日流放者的土地联系在一起。可它却真真切切的曾长久地作为一片荒凉而原始的土地存在着。曾有那么多南国佳人带着内心折磨和身体的苦痛踏上这方人烟稀少的土地,去承受更多的悲哀与绝望。他们为这片土地添上了又一重难以抹去的厚重,也为这荒凉之地留下了让人无法不动心的浪漫清怀。

    我曾多次在心中抱怨东北的土地上找不到江南水乡那般雅致的景儿,也找不到曾历几朝的大古都或是什么值得骄傲的特色。但透过这篇文章,重温它的历史足迹,我选择对它表示敬重。敬重它的开拓者,敬重它所默默承载的太多哀愁。对繁华的中原来说,它应该是片蛮夷之地,它罕见人迹长期被人漠视。那些腰緾万贯,骑鹤下扬州一类引人遐想的诗句不会停留在这里。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悠然也不肯照拂这里。但它却以它独有的坚强,支撑着自己去等待,等待人们去发现去开拓,并以苦难强迫这里生活的人去展现另一种精神,另一种高贵。一种无畏寒雨风霜的精神,一种于生死存亡线上坦坦荡荡的高贵。

    这片土地上蕴载了太多人的汗水和泪水。流放者们以汗水开辟他的新的家园,以屈辱之身在这点燃文明的火种,而他们的子孙又在这里见证着民族的危亡时刻,国土沦陷,同胞被残害,整个中国大地在黑暗中痛苦的呻吟。这片土地倍受蹂躙,却终究一次又一次挺了过来,屹立在祖国版图的最东端。它经受过无数子民泪水的洗礼可仍旧静默着。留下一个宽厚的历史背影,将一切苦水独自饮下。让如今的我们难见端睨。

    这片土地以荒凉开始,以苦痛成长,以坦然面对,又以坚定前行。它从未的温柔如水,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开拓中成就了太多珍贵感人友谊,远道而来的流放者们相互扶持着生存,展现着不掺虚假的真挚。它曾长久的被人遗忘,可当一批批人闯关东闯到这里把这当作一片福地,它又微笑着点头,敞开怀抱去接纳受难的子民。

    我抬头望天,夕阳西下即将洒下最后一抹余辉。低头看地,尽是车水马龙,这里已不再荒凉。这里也于我心中不再令人厌倦。它是我一直生活的地方,它亦是承载了太多人的故事,承载了太沉重的历史的地方。它应该被敬重,应该让我们的记忆深刻。

  • 2、 读《流放的土地》有感高中作文读后感1000字

    流放,一个不怎么好听,令人闻风丧胆的名词;流放者,一个令人摇头叹息,哀怨万分的名字。

    江南的柔婉,京城的霸气,塞外的不羁,在这里,东北,宁古塔,灰飞烟灭,只留下了一个躯体,一个灵魂。灰飞的是繁华,是荣耀,湮灭的是欢笑,是得意,沉淀下来的,最终只有痛苦,只有无奈,只有血与泪。

    塞北的风,刺骨的冷,几曾锦衣玉食的他们身着粗布短衣,啃着冰冷僵硬的馒头,就此与幸福诀别。什么都没有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万事过后总成空?泥泞的官道上,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不屈的灵魂这样质问苍天,可天地并未动容,他们只有一张血与泪交织成的网,紧紧地罩住自己,努力地去保留心中仅存的那点高贵,不再沾染一点污秽。肉体倒下了,灵魂也就留下了,在这片黑土地上永远的徘徊,寻找前世未曾放下的那一丝失落,一丝遗憾。然后,在天地间追逐着永恒的光芒。

    静静扫过余秋雨笔下的一字一句,迷迷乱乱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个失落无助的背影,心中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波涛澎湃;他们的名字在脑海中一一闪过:丁澎、戴梓、杨越。一身傲骨,浩然正气。怎奈红墙金瓦里的一道圣旨,他们的名字就画上了鲜红的大叉,流放!自此,一路坎坷,再无依靠。

    漫天飞雪,蓬头垢面的外表下,是一颗颗炽热的心;狂风呼啸,紫红溃烂的双手,一支秃笔,写就的是一篇篇惊世杰作。流放地,遍地荒芜,蓬草乱飞,满目凄凉。惨淡的日光,无力地洒下,感慨万千过后,生活还要继续。

    于是,他们新生了。

    不错,他们新生了。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审度这片土地。他们,不禁欣喜万分。是流放使这群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汇聚于此,在暴风雪的洗礼之后,他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他们有的从前誓不两立,势同水火,如今化敌为友,把酒言欢了;有的曾经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今却志同道合;有的过往人心隔肚皮,难知其心,现在心意相通,情深意重。是却难,让他们于此相逢,是流放,让他们领悟到了人生之真谛。

    看到最后一个句点,我闭上眼,真不知该如何下最后的结论。

    他们很不幸,由于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或是某次正义的行为触怒龙颜,便因此踏上了流放的征程,我真为他们感到不平!然而同时,他们又是那样的幸运,若是没有流放,他们或许一生平安无事,但注定平庸一生。可命运为他们选择了流放,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了他们要名垂青史。他们带去了南方的农耕,带去了中原的文明,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他们赫然成了这片土地的开辟者。

    面对他们,我无言

  • 3、 中国流人史读后感:流放者重生的热土

    这一本说讲诉了流人现象,他们背井离乡,向着一片冰冷蛮荒的地区前进,他们重新在流放之地融入生活,活出属于自己的芬芳,留下了不朽的黑土地精神,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流人史读后感:流放者重生的热土,快来看一看吧。

    《中国流人史》作为第一部全面阐述流人历史文化现象的鸿篇巨著,是李兴盛先生在其《东北流人史》基础上加以扩充而成的。因此,关于黑土地与流放者的论述,无疑是全书的亮点之一,读后令人颇生感慨。

    当年,从白山黑水间走出的满洲人,以其淳朴健勇的八旗兵一统天下,成为中华大地新的统治者。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了保护龙兴之地的龙脉风水和独享人参、貂皮、珍珠等物产资源,满清王朝竟对东北大地实行了长期的封禁政策,修筑了规模浩大的柳条边墙。正是柳边封禁,将东北大地孤立隔绝于中原文明之外,使这片曾经喧嚣的龙兴之地日渐沉寂,陷入萧条、归于荒远。从此,成为一个令中原人闻之变色、毛骨悚然的地方,一个大清王朝治下的苦寒之地、流放之所

    从顺治年间到乾隆朝,作为黑龙江地区的正直、经济、文化中心,宁古塔是接收清廷流人最多的地方。这些流人中,多为明朝官宦达仕和江南望族才子,如抗清名将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江左三凤凰之一的著名诗人吴兆骞;以治学著称的安徽桐城方氏家族,还有江南才子张贲、侠义儒商杨越、文人金圣叹家属、明末思想家吕留良家属等等

    当年,这些流人以悲苦决绝之心,背井离乡,向着一个冰冷蛮荒的未知世界一路行来。当他们历尽磨难、生死辗转,终于到达宁古塔时,早已是生不如死、心如枯井了

    然而,与满清统治者的意愿相反,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那些在冰天雪地间生息的人们,不仅以黑土地般深厚、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些流犯,还以淳朴善良、豪侠义气的民俗民风,给了这些刑余之人意想不到的尊严和温暖,也唤起了他们生的希望。面对这些有学问的客人,老百姓纷纷尊称他们哈番,那是对官员的称呼。宁古塔将军巴海等人更是豪爽开明、极少民族偏见。他们出于对文化人的尊崇,纷纷与之交为好友,待以殊礼,暇辄引接,与共谈论。因不忍这些文弱书生充当苦役,还主动行文报请朝廷令每人纳粮一石,免其役,让他们或生理耕种,各就本人所长。于是,久负才名的吴兆骞,以己之长开馆授徒。教书之余还被巴海将军聘为书记兼家庭教师,教授其两个儿子读书;慷慨任侠,尚气节、好交游的杨越,倡满汉人耕与贾,一面传播先进耕作技术,一面倡导易市。其妻范氏善烹饪,

  • 4、 爱的流放地读后感(3)篇

    因为一个手势而对一位女子心生好感,让我觉得故事开篇相当美好。心也被温暖的融化。

    得益于老友推荐,断断续续看了几天就在此时此刻刚刚看完。可能是被情节震撼也可能是熬夜疲惫,看完后闭上眼睛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飞速运转,把这个精彩的作品回顾了一遍又一遍。甚至脑补了菊治与冬香每一次见面时候的喜悦与紧张,每一次灵魂与肉体的结合与撞击,每一次分别时的不舍与挂念。

    中年人忘我的贪恋要比年轻人纯粹的多,尤其是即将迈步婚姻的年轻人的爱多半掺杂着些许浑浊与不堪。我反而羡慕并且惋惜男女主角的爱情,长大以后越来越明白,原来真正的爱与合适,仅仅是灵魂与肉体的契合,而不是在于满足与被满足对方的诸多条件。冬香从富足的家庭生活中抽身出来和有些潦倒的菊治相爱,就足够显示出她对爱单纯的追求,而菊治也因为这种激情,越发的觉得自己年轻了,并且一气呵成创作出两个人爱情的结晶。

    书中不止一次的表达“性爱的极致必然是死亡。”我虽然还没有体验到过但是我认同,在最愉悦的时刻被最爱的男人掐死,再也不用让女主为她提不起兴趣的婚姻和找不到出路的婚外恋而劳心伤神,她只霸道而又自私的独享性爱的快乐,并从此深深捆绑住最爱的男人,让他从此戴上一副一辈子都打不开的有形亦无形的枷锁。最终即便在不同的世界,两个人却能殊途同归,共同通往爱的流放地——一个天堂一个炼狱。从此不受任何人打扰。

    我敬佩冬香。

    书中几乎无一处不精彩的部分,但个人认为最高潮的部分还是伴随着冬香死亡菊治获罪并且接受审判的情节。其间代表各类人物的智慧与辩驳让世人唏嘘感叹。更直观的向读者展现了笔者的文学素养,个人觉得这也是他最出色的一部作品。

    突然想到几句诗:

    他用心,走遍人间泥泞

    从夏到秋,从生到死

    他一直寻找那个容忍 罪愆 叛逃 谎言和爱的流放地

    他的过往石沉大海

    他的流放地不必和西伯利亚那样遥远

    女人欲望过后是不停的索要而男人欲望过后则是无尽的空虚。对于冬香来说,或许真的只有死亡才能将她多年的匮乏填满——让她在通往满足的道路上戛然而止。最后逝者已逝,生者从此在爱的流放地踉跄前行。

    一本既温暖又悲情的书,读过的人是幸运的。

    菊治在性爱的狂迷之中杀死了一个有夫之妇入江冬香被判了八年,是不是有点轻了?菊治有点接受不了,但最终以“冬香用爱作为枷锁束缚了他八年的自由”作为理由说服自己,并把自己监禁的地方成为“爱的流放地”,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了?这是爱还是欲?或者说爱欲同义

  • 5、 《爱的流放地》读后感_1100字

    《爱的流放地》读后感1100字

    历时8h24min读完了这本书,最初看到《爱的流放地》这个名字时还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个结局,直到读完最后一段时作者才提到了这个词,与书名相呼应。

    针对横扫日本文艺界的纯爱风潮,渡边淳一认为不少人深信没有肉体关系、只有精神交流的爱是最为纯粹的,其实那只不过是一种未成熟的幼稚的爱;而真正至高无上的爱应该是精神和肉体两者紧贴在一起,身心都像疯了似的在燃烧,这样的爱才能得以纯粹、升华。基于这样的理念作者创作了《爱的流放地》。

    本书通过将邂逅、幽会、黑发、蓬莱、风花、细雪、春昼、短夜、青岚、梅雨、焰火、风逝、病叶、长夜、秋风、秋思、雪女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作为各章节标题,描写了陷入困顿的作家村尾菊治与有三个孩子的少妇冬香之间的\\终极之爱\\的恋情。男女主人公经历了相遇、相识、相知、相爱,到终极之爱中女主角死亡后男主角被送上法庭的怪诞情节。

    作为作家,村尾菊治曾经大红大紫,但现在却有些“过气”,他一直为自己该如何走出困境而苦恼。而冬香则面临夫妻感情的困境,她也是菊治的崇拜者。一次偶然的机会,菊治在朋友的引荐下第一次见到冬香,就被她美丽的容貌和窈窕的身材所吸引,开始了主动的约会。菊治虽然年过半百,却像年轻恋人一般对冬香的一切给予关注。菊治总是把各种事情教给自己心仪的冬香,就是一个小小的兴趣或爱好,也会因是自己手把手地教会她而感到满足。对冬香来说,菊治等于是她的性启蒙者,是他的引导才使她首次享受到了性的欢愉。想到冬香没有欲求却还要被迫满足丈夫,菊治感到冬香值得自己牺牲一切去爱。

    入江冬香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温柔贤淑,是一个传统的日本女性。和菊治认识不到一年,就选择了死亡这条不归路。以往对性事一无所知的冬香,在享受了令人疯狂的性快感之后,她的身体一下子绽放出快乐的花朵,似乎不愿意回到过去,其原因在于她的丈夫从未让她得到过满足,对她根本谈不上温柔体贴。多年来,冬香一直在隐忍丈夫对她的粗暴,所以脸上总是现出落寞的神情。她和丈夫不是自由恋爱而是通过相亲认识的,结婚一事不是出自冬香的本意。冬香是一个从小时候起就不会拒绝周围人意见的女子。周围的人都极力向她推荐,所以就与丈夫结了婚。在遇到菊治以前她的性知识近乎于零,除了痛苦没有其他感受。

    终于在一次一次的幽会中,一次一次的身体与灵魂的碰撞中,冬香抛下了丈夫和孩子,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快感与激情。在冬香的苦苦哀求下

  • 6、 流放的老国王读后感(优秀范文)

    在回程的飞机上,把《流放的老国王》后半部分看完了。作者在父亲生病期间经常回去陪伴着他,父亲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了,人也变得既卑怯又可爱,尤其在儿女面前。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父母在我们面前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的时候,说明他们真的老了。”,而正如书中所描绘的,他仿佛是被流放的老国王,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严与果断,有时甚至变得有些无助与绝望。作者是一个观察细微的人,他对父亲的自嘲和无助既怜爱又感动,他选择在父亲在世时写了这本书,记录着父亲一天天病情的发展,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因为父亲的病,由原本的疏离而开始变得日益温情、紧密。大家因为这场疾病,重新认识了彼此,也逐渐看到了自己的内心。而作者的母亲也在多年的分居和独立之后,最终原谅了父亲,重新回到他身边。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就如作者写的“到一定的时候一定有事情发生的。”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https://m.dhb100.com/

    《流放的老国王》一书,是奥地利作家阿尔诺·盖格尔在意识到父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以后,用温情与耐心陪伴父亲,走过他人生最艰难却又最最无忧无虑的一段经历,同时引发了人们对自我的追寻以及对生命的探索。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姥姥,九十岁以后,姥姥已经开始出现一些老年痴呆症的症状了,只是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在家里每一个人的眼里,姥姥始终是一个忙忙碌碌一刻不停闲的人,她习惯了那个她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习惯了院子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块砖瓦,还有院外的每一条河,每一片田野。所以在她搬到城市的那天以后,陌生的环境让她的思维混乱了:时不时的跑到楼下,开始渐渐叫不出我们的名字,有时不小心拉在裤子上,然后很内疚的看着别人帮她清洗,直到有一天竟然一个人偷偷打开反锁的门然后穿过若干条马路走失......再后来,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只能每天在床上躺着,姥姥就彻底糊涂了,每天念念叨叨的都是以前她年轻时候的事情,有时盯着天花板自说自话,有时也会跟我们搭茬,但是说的话让你苦笑不得。躺在床上半年以后,姥姥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那段日子,是我们离她最近的时光,尽管不长,但是那段记忆却一直留在我们大家的生命里,包括我们的孩子。她们在姥姥已经不够清醒的目光里成长,尽管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是在她们的记忆里,姥姥的笑容一直都在,这个后期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尽管不是她本意),却给了我们更多幸福的老人。

    小的时候,

  • 7、 仰望天空,守护土地——《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

    仰望天空,守护土地——《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写在最开始:这篇文原本计划在四月的时候和《少年维特的烦恼》一起写,后来因为考试还有其他事情的原因就一直拖到了现在。这本书第一次被人正式推荐是高中,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突然有天发现我的小男神最喜欢这本书和《蝇王》,由于《蝇王》那类书绝对是木影打死也不会碰的痛点,所以就看了《麦田》,就是为了看看他喜欢的。当是木影一个人住在一个巴掌大的小屋子里,整天整体的没人说话,拒绝吃饭,每天失眠,当是只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最可怜最值得大家关照的人(完全狭隘),怀着这种心情看《麦田》我只看到了孤独(什么样的自己感受到什么样的回应)。后来我问很多人喜欢《麦田》的什么(因为发现很多优秀的男生都喜欢这本书),但一直没有个定论。这次再读,就像隔着一个距离用同样一本书审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有了这个距离,木影真的看到了很多的不一样。

    一个人一旦省悟了人生的底蕴和限度,他在这个世界上就很难成为一个踌躇满志的风云人物。不过若他对天下事仍有一份责任心,他在这世上仍能找到适合他的位置,比如“守望者”。

    有些理想来不及实现我们就已经长大,长大就意味着放弃过往美好的理想,成为人们口中所谓的“成熟男人”,我不知道这是“成熟”,还是粉饰对现实的妥协。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男主的理想,他想象悬崖边有一大块麦田,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玩耍,而他就在悬崖边做一个守望者,专门捉捕朝悬崖边乱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悬崖。麦田里有天真有童趣,而悬崖下满是物欲和空虚。守望者是一种人,他们于时代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绝对不是冷眼旁观。他们对潮流的来路和去处始终保持关切,他们在意精神大于物质,在他们眼中物质的极度奢靡也不能填补一丝丝精神上的平庸,这样的灵魂终究无趣且空虚。“守望者”守护着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并关切着精神的走向。他们用智慧和爱心守护着世上的孩子,守护着我们的纯真。

    我们从一出生便开始得到,我们得到生命,得到爸爸妈妈,又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爱,我们从时间那里得到成长,我们从学校社会得到教育,我们得到钱得到职称得到地位,仿佛我们的一生的外貌都是得到勾画出来的,但是有得必有失。失去在我们眼中是一种失常,总会带来委屈,失去得越多就会越委屈,但心中得欲望却会越丰满,试图用再一次的得到来弥补这个失去。读书笔记但是,看人生最终得结果,失去比得到更为深刻并靠近本质,因为终有一刻我们

  • 8、 土地的誓言读后感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间断,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旧无家可归。”文章的导言是这样说的,这为我们介绍了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战争的兵荒马乱,使多少无辜的老百姓承受着因战乱而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痛苦!国家是他们的,土地是他们的,但是他们只能用愤怒的目光去怒视那些侵略中国的日本人。但是他们无力反抗,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曾经满流着青春、快乐的乐土,在这残酷的战争中,一点一点被割去、被夺走。不仅是百姓,甚至是土地,也不平。那已经埋葬在地下几千、几百甚至是几亿年的古老地层的“地之血”沸腾了!她怒嚎,她奔流,为自己正在被宰割、被抢夺!她不平,她要燃烧,她要沸腾!用自己打动中国人,感染中国人,让这个已经被战争打破宁静的民族苏醒!

    但是——战争——它毁掉了原有的和谐,让美丽的大草原成为废墟!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地母亲身上的污秽,却不能帮助。我们的心是痛的,在流泪,在哭泣,那是无助的泪水,战争何时才能停止,我们何时才能回归大地母亲温暖的怀抱?

    美丽、富饶的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热爱大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在这片哺育我们的大地上,我们宣誓:一定要让我美丽的故乡永远如此丰饶、美丽。就算我以后看不见了,我的心也一定会感应到,因为我和大地有着最和谐的默契。因为我爱这大地!

    我们爱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每一寸小溪,甚至是每一颗沙砾,它们都是我们所景仰和骄傲的。因此我们不能让那些残忍的侵略者剥夺它们,不能被他们所污秽。〖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炎黄之帝曾统治过她,春秋战国诸侯争夺过她,商鞅变法奠定过她,大唐帝国使她达到了顶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她的精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是她的文化根源。她,就是我们的母亲——中国!我们已在她的怀中酣睡了几千年,现在该挺起我们铮铮的傲骨来保卫她!拿起手中的坚强,不放过身边的每一寸土地,因为他们都是母亲的一部分。捏紧手中的坚强,使她永远屹立!追随未来的我们,带着她,冲出这条扑朔迷离的路,前方的阳光正在召唤我们,仿佛在对我们说:“人,最重要的是灵魂和生命,而他的意义就是为自己的祖国,浸

    透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

  • 9、 《土地的誓言》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土地的誓言》的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土地的誓言》读后感(一)

    这是一个满怀正义的诗人——端木蕻良所写的诗。当时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抗日斗志空前高涨,但guomin党军却节节败退,使得我们祖国大片的大好河山丢失。

    就在这关系到我们民族存亡的重要关头,端木蕻良,一个对人民命运深切关怀的诗人,用他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写出深沉而又充满激情的文章——《土地的誓言》。

    是战争!毁掉了原有的和谐,让美丽的平原成为废墟!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地母亲身上的污秽,却不能帮助。我们的心是痛的,在流泪,在哭泣,那是无助的泪水,战争何时才能停止,我们何时才能回归大地母亲温暖的怀抱?

    读完这篇文章,就算不被作者那慷慨激昂的感情所感染,也被作者那大气但又不乏优美的文笔所陶醉。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心里一定十分悲愤,不然他的文笔不会这样大气,同时他也一定坚信终有一天能够再次回到祖国,不然他那优美的语句怎会饱含着对家乡的热情。

    今天,我们应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宏伟抱负,应该有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远大志向,让我们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吧。我要深情地说一声:祖国,我为你骄傲!

    《土地的誓言》读后感(二)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读了《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这首歌。文中的关内的东北人不正和歌中所唱的“我”是一样的吗?都是同样的背井离乡,多么可怜呐!

    1931年的9月18日,距离现在已经整整八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外的东北人无家可归iu。作为东北人的一员,作者端木蕻良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从文章的内容上看,这誓言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作者要回到故乡的身边.....为了故乡,作者愿意付出一切,甚至是他自己的生命,多么可贵的精神呀!文章中还提到了许多景物和东北丰富的矿产资源,恨不得把整个东北平原的美丽景象都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不由自主的热爱这片土地。喜欢这片土地。

    这篇文章有一处是我最难忘的。作者以回忆自己在故乡的美好生活来衬托现实生活的残酷,痛苦。可想而知,我们如果和那时相比,我们当然是幸福多了,不用被迫离乡,离开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那时候的东北人民一定十分痛恨日本人,是他们夺走了自己的家乡,如果不走,不离

  • 10、 读后感大全:土地赞歌——读《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郁郁葱葱的土地虽然它已不再茂盛。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花香四溢的土地虽然花儿们早已凋零。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游人如织的土地虽然现在已无人问津。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燃烧着我们的青春的土地虽然我们都已不再年轻。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如此美丽的土地虽然它已渐渐枯萎、渐渐失去生命。

    然而在我们的记忆中,它永远生机勃勃、神采奕奕。但愿来年我们重生的时候,它依旧如此美丽。

    远行的游子

    我爱这土地,这孕育、哺育了我的土地。尽管我即将离你而去,但我不会忘记你,这熟悉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令我快乐、令我留恋的土地。尽管我即将离你而去,但让我最后看看你,这温柔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承载着我喜怒哀乐的土地。尽管我即将离你而去,但请让我带走这缤纷的回忆,这多情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遍布了我成长足迹的土地。尽管我即将离你而去,但请你微笑着挥手向我告别,别让我过分的伤心,这可爱的土地。

    盲人

    我爱这土地,这五彩斑斓的土地。我能听到孩子们描述着红色的花丛、绿色的草地、蓝色的天空和五颜六色的房屋。这神秘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绚丽多彩的土地。我能想象到碧绿的湖水泛起层层涟漪、金色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纯白的雪花洋洋洒洒地从天空中飘下,还有七色的彩虹架起一座通往天堂的桥。这令人向往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梦想缤纷的土地。我能看到,是的,我能看到,火红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嫩绿的新芽努力地生长、洁白的云朵挡住暴雨,还有深蓝的海洋大声地咆哮。我用我心中的眼睛,看到了这生机勃勃的土地,这我生命中最灿烂的土地!

  • 2023-05-22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23-04-17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3-05-17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3-04-17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09-23

  • 2023-06-09

  • 2023-02-25

  • 2019-09-19

  • 2021-09-21

  • 2019-11-06

  • 2021-08-07

  • 2022-12-16

  • 2023-02-1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4-15

  • 2019-09-21

  • 2019-09-28

流放者的土地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流放者的土地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流放者的土地读后感、2024流放者的土地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