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看见世界的时候读后感 > 地图 > 看见世界的时候读后感,2024看见世界的时候读后感
看见世界的时候读后感相关栏目
看见世界的时候读后感热门栏目
看见世界的时候读后感推荐
看见世界的时候读后感

(共 6949 篇)

  • 1、 《看见世界的时候》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闫岩写的《看见世界的时候》这篇 文章虽然不起眼,使我深有感触的是那双大手赋予了它神奇的力量。 有个小男孩,生来就是盲人父母开始还抱着能治好的希望,把他留了下来。可是当他们听医生说,治好他这双眼睛至少要花5万元时,父母彻底绝望了。他们是农民,5万元可不是说着玩的。于是他被丢在了一个火车站。他知道爸爸妈妈嫌他是个盲人,不要他了。后来,有一双粗糙的大手拉起他冰凉的小手,一直拉着他走进了一个温暖的地方这个人说“这是我的家,也是你的家”。后来,这个叔叔一点一点的让他熟悉这个家,告诉他床在哪儿,柜子在哪,吃的在哪。他慢慢的长大了,在叔叔的悉心照顾下,小男孩长大了。终于有一天叔叔的大手拉着他的手接受了治疗。他看到了!他首先看到了许多人,这些人脸上都挂满了泪滴。他一侧头,不禁惊呆了,他面前竟坐着一个眼睛深深凹下去的盲人!他顺着盲人的胳膊直往下看,他看见,自己正紧紧地握住盲人那双粗糙的大手…… 对小男孩而言,看见世界的时候,窗外的阳光格外灿烂;看见世界的时候,温暖充满心间。一位盲人用一双大手给了一个孩子家的温馨,亲人的关爱,甚至给了他光明的未来。有了爱,无星的夜幕依然闪亮;有了爱,有雪的冬日依然温暖。 也许,那双大手就是爱的真谛。那个孩子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双粗糙但充满爱的大手。

  • 2、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有一本书《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书的末页有这样一段文字:洋葱、萝卜和番茄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只是空想。南瓜不说话,它只是继续成长着。 书页旁画着一个巨大的南瓜图片,与图画中的小房子有着巨大的反差,这张图片让我明白了这段话的启示。我们的种植园里也种了许多美丽的南瓜,我看着这些南瓜,心里感到有些意味深长。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洋葱,萝卜和番茄都是较小的蔬菜,而南瓜则较大,所以他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南瓜这样大的蔬菜,他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真正的南瓜不理会他们的无谓争论,只是默默的生长,使自己长的更大,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反击。 无论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即便身正行端,有时也难免遭致猜疑和误解。遇此情形,不如收拢心神,不争论,把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用在成长上,待到偌大的南瓜摆在眼前,是不是一种空想也就不辩自明。这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井底之蛙的短浅眼光和真正不被看好的人的默默无闻,厚积薄发的隐忍心态。 南瓜不仅努力生长,而且对自己有信心。信心胜于黄金,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无论干什么事情,想赢得天下所有人的认同和百分百的支持,既不现实又无必要。对那些认准的事、定好的路,即便风凉话再多,也要不动摇地坚持,不懈怠地努力。大智慧往往深藏于最简单的话语里,语言永远比思想苍白。 所以,要行动告诉他人,我的存在。

  • 3、 《当世界年龄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篇一:《当世界年龄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我读完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本书。这本书真得很好,它不仅蕴含了很多道理,还能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去思索、去幻想。

    其中,有一篇故事,题目是《三把椅子》。故事中讲了三个儿子外出闯世界,回来后都给父亲准备了礼物一人一把椅子。只是椅子的功能不一样。父亲不喜欢小儿子的椅子,因为它只是一把普通的椅子,是小儿子自己做的。父亲把房子让给了两个哥哥住。小儿子回到了隔壁村子继续学木匠。后来大儿子和二儿子闹翻了,还欠了一屁股债。父亲也穷得只剩下了小儿子给他的那把椅子。

    故事的结尾不难想象。小儿子娶了木匠的女儿,接手了木匠坊。大儿子、二儿子把房子卖给了小儿子。小儿子搬进了那所房子,并且把父亲也接了回来。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浮华。

    【篇二:《当世界年龄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本书是德国著名的于尔克舒比格写的。

    接下来的其实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舒比格让人惊喜、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是不会让你提前猜到结局的,要耐心等待。我们在那些简单又神秘的事物中发现故事,比如:动物是从那里得到名字的;怎样才能获得帮助和幸福。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

    在现实生活和幻想之间的大门是敞开的。每个孩子,年轻和成长的都可以走进去,去体验。天堂是这样一个世界也就是当她还小的时候的那个世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改变了。里面藏着43个小故事。

    谁读这本书都会惊叹,因为在书中藏了美丽的灵感。一本可以让人读了又读,让人心灵干净,让人做回最真自己的书,一本感悟与安慰、安静与回味并齐的一本神奇的书。

    【篇三:《当世界年龄还小的时候》读后感作文】

    这本书里的内容其实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舒比格让人惊喜、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是不会让你提前猜结局的,要耐心等待。我们在那些简单又神秘的事物中发现故事,比如:动物是从哪里得到名字的;怎样才能获得帮助和幸福。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万物都得学会生活。作文星星汇集成星座。石头就简单多了,它们只需要不断地增重。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完成的东西。太阳开始发光,它开始学习上山下山,日升日落。月亮有时圆有时缺,它学会的就是不停地变化。

    我按照这个故事的方式重新写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 4、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读后感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读后感(一)

    有一本书《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书的末页有这样一段文字2020:洋葱、萝卜和番茄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只是空想。南瓜不说话,它只是继续成长着。

    书页旁画着一个巨大的南瓜图片,与图画中的小房子有着巨大的反差,这张图片让我明白了这段话的启示。我们的种植园里也种了许多美丽的南瓜,我看着这些南瓜,心里感到有些意味深长。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洋葱,萝卜和番茄都是较小的蔬菜,而南瓜则较大,所以他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南瓜这样大的蔬菜,他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真正的南瓜不理会他们的无谓争论,只是默默的生长,使自己长的更大,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反击。

    无论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即便身正行端,有时也难免遭致猜疑和误解。遇此情形,不如收拢心神,不争论,把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用在成长上,待到偌大的南瓜摆在眼前,是不是一种空想也就不辩自明。这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井底之蛙的短浅眼光和真正不被看好的人的默默无闻,厚积薄发的隐忍心态。

    南瓜不仅努力生长,而且对自己有信心。信心胜于黄金,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无论干什么事情,想赢得天下所有人的认同和百分百的支持,既不现实又无必要。对那些认准的事、定好的路,即便风凉话再多,也要不动摇地坚持,不懈怠地努力。大智慧往往深藏于最简单的话语里,语言永远比思想苍白。

    所以,要行动告诉他人,我的存在。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读后感(二)

    星期天妈妈给我买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本书,看到到这个书名我就感到特别好奇,我就很想知道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带着好奇心,今天上午我看完了这本书,看完之后,我知道了这本书写的有:天,地,人,动物还有其他神奇的事物。

    如《上了锁的山》,他讲的是人们用了很多方法去解山上的锁,但是始终都没有解开,最后还是被一个哑巴无意打开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都是有可能做到的。还有一个《哥哥,我和森林里的猫》,说的是我和哥哥用了魔法,变了好几次身,才把一只迷路的小猫送回了家,这个故事又让我知道了,我们一定要爱护小动物,要有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小动物。书里还有很多很多小故事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都是讲的以前发生的小故事,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真的发生过这些事情吗?书里的小故

  • 5、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读后感400字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这本书无比惊奇,它充满了神秘又美丽的童话色彩,比如:动物是从哪儿得到名字的?怎样才能获得帮助和幸福?

    我捧着这本书,一边读一边会笑出声来,太棒了!夏娃拥抱、亲吻了亚当,让亚当知道了爱的滋味,然后世界出现了,万物虽然简单的生存着,却必须懂得简单的道理。对于火来说简单的事情,对于风则未必;对于鱼来说简单的事情,对于鸟则未必……

    “洋葱”、“萝卜”、“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还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这是空想的,而南瓜则默默地成长着。这短短几句话,初看没什么,但细细一想,味道出来了:大概“洋葱”、“萝卜”、“西红柿”个头都差不多吧,相互之间你看我,我看你,看惯了,看久了就认为世上的东西都这般大小,所以不相信还有比自己更大的东西,而“南瓜”则采取不争论的方法……看到这里我感到作者写得太绝了。旁边的配图也很有意思,一个大大的南瓜正在努力地成长,整篇文章充满动感,引人入胜。

    另一篇,讲诉了一只流浪的骆驼,总是希望发现沙丘后面有水和绿洲,可是当它走过千千万万个沙丘,后面还是沙、还是土,于是它失去了勇气,“后面一定啥也没有”,它自言自语道,在最后一个沙丘前倒了下来,再也没有起来。可是那最后一个沙丘后却是清澈甘冽的泉水。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坚持不懈,那怕你努力了很多、奋斗了很多,但是你不坚持那就只能是最终的失败。这本书让我着迷,它让我在欢笑的时候懂得了很多道理。

  • 6、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读后感4000字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读后感4000字 part.0 序 最初 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 这是一本充满魔力的书。手里捧着它,就那么神奇地安静了下来,就像回到了遥远的从前。每当我读到故事的最后,总能体会到那种我猜到开头却未猜到结局的错愕与挫败感。第二次再读同一篇,我却总又不记得它的结局,使我从心底为作者惊人的想象力而发出深深的赞叹。 于是我将这些故事分享给母亲,待她读了一段时日,我便向她询问对此书的看法。然而母亲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看不懂这些故事的结尾。我就想,为什么是这样?却是想半天也想不出来。或许我读的次数太少? 我至今也想不明白,母亲为何要读得这么认真,琢磨得这么仔细。这,也许就是大人。 做白日梦的,通常是心里比较干净的人,保留着孩童时期的憧憬与清澈。更多的人在白天失眠,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日程表,和一些与金钱相关的数字。只是,不会做白日梦的人是很悲哀的。并且,他们无法读懂《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封底上有这么一段书评。 妈,你发现自己读不懂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也很悲哀啊? 对啊。我还很难过,自己没有耐心去读这些故事,后来就没有读完它。我觉得自己好悲哀。我是不是失去了我的最初? part.1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这个故事,有点长。 在这个故事里,世界的最初,不完全是《圣经》或童话里描述的那个样子。于是我便开始想象这样的画面:风就那样吹拂,遍地绿草鲜花;绿得让人沉醉的丛林,深邃的、眼睛一样的海;母鸡和奶牛无人拘束,就到处乱跑它们也许还会发出一些人类从未听过的奇特的声音,自从人出现后,它们就再也没有发出过了。蓝天很美,大地亦很美。没有人的世界,很矮小、很安静,安静得让我感觉到一丝浅浅的寂寞,却又非常惬意。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女人。她带了一只小板凳。 这个小板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在一连串问题之后,于尔克舒比格很严肃地自问自答道:听好了,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些呢?你自己来讲故事好了。 我便忍俊不禁了。不,此刻的他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现在的我只是一个孩子,坐在他的面前,听他讲故事。不必太认真,不要总去琢磨为什么,不然你会听不懂。听故事嘛,开心就好。 是的,开心就好。享受听故事的过程吧,仔仔细细,不要漏过每一个字词。 故事都匪夷所思。我不喜欢前面三个故事,我喜欢第四个。 在第四个故事里,星星尝试着排列成星座的形状
  • 7、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读后感300字

    我读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还没有人出现,忽然,有一个人出现了,是一个女人,她四处张望所有的东西,自言自语地说:“嗯,这些东西都不错。”

    又有一个人出现了,是一个男人,他们两个互相问你叫什么名字呀!你叫什么名字呀!男人说:“我叫亚当”女人说:“我叫夏娃”他们俩想结婚,忽然,亚当说:“什么叫结婚,没有听说过”夏娃说:“结婚就是爱。”不一会儿夏娃就吻了一下亚当,然后夏娃就说:“这就叫爱。”亚当说:“爱的滋味还挺不错的。”他们住的地方是在伊甸园,亚当说:“什么叫伊甸园,没有听说过。”夏娃说:“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就叫做伊甸园。”

    石头学会了变硬;太阳学会了上山下山;月亮学会了变化;水学会了流动。

    我看了这本书,学到了不少不明白的词语,它还告诉我们是什么意思了,就好像伊甸园我是不懂的,但后来它告诉我了。妈妈给我这本书时,我欣喜若狂,可是没有拼音,这本书的字都认识,也不难读,我就是喜欢这本书。

  • 8、 [荐]《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教案精选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者,任重而道远。在课堂中,教案是不可缺少的。教案中要明确地制定教学目的。哪里有教案模板可以参考?以下是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9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话般的语言魅力。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9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话般的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你小时候喜欢做什么呢?当世界还小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2、(齐读课题):《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简单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情况。

    3、请同学来读课题,并对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4、同学自由发问,自由解答,进行讨论。(播放音乐:小时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纪、必、须、功、譬、糙、敏、式、简、由、睁、秩、序、哦。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秩、序、糙、必、须、睁。

    (1)通过认知“bì”的同音字,来加强对“必须”的“必”的掌握。

    (2)通过认知“shì”的同音字,来加强对“方式”的“式”的掌握。

    (3)“秩序”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配合图片认知进行)

    (4)比较“秩”和“铁”,并进行组词。

    (5)通过“组字”的方法来学习“粗糙”的“糙”,并辅助图片认知理解。

    (6)通过“反义词”的形式来对比识记“睁”这个字,并辅以图片认知。

    5、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我们小时候总是对什么都好奇,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它做了哪

  • 9、 乱时候,穷时候读后感

    乱时候,穷时候读后感

    《乱时候,穷时候》,这本书曾受cctv-10、凤凰卫视、《新周刊》、《南方周末》、《读者》等专题报道,是新浪好书榜"2013年度三十大好书",被豆瓣读书评为"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受到著名作家王小妮的作序推荐——最后讲故事的人。是一本"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的好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已过花甲之年的姜淑梅老奶奶,写这本书的时候,姜奶奶也已七十六岁了。这本书是姜奶奶的传奇之作,是她六十岁才学会写字后的处女作。姜奶奶用她朴实生动的语言和坎坷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娓娓道来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奶奶真切感受的传达,是触动人心、走进灵魂的真情流露;更是引人深思,给予历史启发的深刻展现。

    这本《乱时候,穷时候》描写的中国平民的生活,可以说"那是真有精神头儿。"若用姜淑梅奶奶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可有劲儿了。"

    全书分为《乱时候》、《穷时候》、《家里人》三部分,主要讲述了近百年来作者亲身与闻的民国时期、抗战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篇篇精彩传神,篇篇惊心动魄!

    乱时候,主要就是1949年前的那个时候,也就是天下大乱的时期。那个时期军阀割据征战,日本鬼子打过来,后来国共内战,那么在此之前,还有无数的乡间的土匪、流氓、山寨王,杀来杀去,砍来砍去,随便就进村,是这样的一个时候。你看这本书的前半部,你真的会觉得真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期,而后半部,那就已经是一个现代很多中国人都共同经历过的一个穷时候了。

    《乱时候,穷时候》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书。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现在让我们安静下来,翻开书页,听听姜淑梅老人的故事。——王小妮

    诚然,当人们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早已遗忘了当时那个质朴无华却又波澜起伏的年代,是充满乡土人文的时代,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回味的时光倒流。

    这是一部充满乡情的好书。特别是《穷时候》这部分,姜奶奶就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民间俗事,天真有趣又耐人寻味。在《登记》这一篇里,姜奶奶就用她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那时的婚姻习俗。十七岁的姜淑梅到了适婚年龄,但乡里有个不成文的老规定,就是男女双方在未登记结婚前是不能见面的,否则会引起乡里人的议论。然而,作者的父亲是位有学问的人,并不在乎那些老规矩,跟得上形势,就叫

  • 10、 柴静《看见》读后感:看见几个“看见”

    柴静《看见》读后感:看见几个看见

    没有看过看见这个节目,先看了《看见》这本书。我这一直固执地认为文字2024是最好的情感宣泄,没有动作、语言、神态,却如同杜甫的家书,一字2024抵万金,字2024字2024有我,有世界。柴静的这本《看见》亦是如此,正如她序言中所写: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第三章双城的创伤

    被选进书里的是事件无一例外都是轰动全国的大事,许多人在节目的结尾都以为哦,原来如此。但真的是如此么?也许是节目所得出的结论,还也许是书中再提的秘密,更也许是无人知晓。

    甘肃双城一案,众说纷纭

    尽管有关部门闻讯后迅速做出处理:武威市双城镇学生接连服毒自杀和靖远县靖安中学老师打人事件的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相应的处分,但大家仍心有戚戚焉。为什么总等事情发生后才幡然惊醒,亡羊补牢呢?

    引自《西部商报》

    在双城镇中小学发生这样的连续自杀事件绝不是偶然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双城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培养中小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情感纠葛,还需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入手,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遏制类似事件的重演。

    教育专家观点

    一个人究竟有没有选择死的权利?其实这是个一直在争论的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结论。

    在法律的范畴内,各国也不同,除了少数国家将自杀规定是一种犯罪行为,多数国家并没有这样的规定。法律的考虑可能是:自杀主要是对自己生命的处分,并不涉及对他人的伤害。但没有疑问的是,在道德的范畴内,自杀行为都是社会不提倡的。

    多数时候的自杀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它对生者的影响是剧烈而持久的,有时是难以弥补的。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有些孩子是因为对自杀者的崇拜和模仿,走向自杀之路的;自杀者有时也是自私的,其自私就在于无视这种对生者甚至是亲人的伤害。

    在发生自杀事件之后,还有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去抚平生者为此遭受的创伤,不要再为死者的死对他们进行太多道德上的苛责,应该提供他们一些专业性的帮助如心理咨询等。对生者的抚慰可能是一个和预防自杀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段冬梅

    双城镇绝大多数小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自杀事件并没表现出多少惋惜,他们对死亡的概念还没有认识,死亡在他们眼中就是心情不好时把农药喝下去不想后果。我也不知道什么叫死亡,我想死了就是

  • 2022-01-04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3

  • 2021-08-1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06

  • 2019-10-09

  • 2023-05-18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1

  • 2022-03-14

  • 2021-04-19

  • 2021-09-15

  • 2021-09-15

  • 2021-08-26

  • 2021-09-15

  • 2019-11-08

  • 2021-08-20

  • 2019-09-28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16

  • 2019-10-24

  • 2019-09-21

  • 2023-05-12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1

看见世界的时候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看见世界的时候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看见世界的时候读后感、2024看见世界的时候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