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人类简史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人类简史读后感600字

人类简史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人类灭绝读后感2000字(3)篇。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人类灭绝读后感2000字(3)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一篇《海斯曼报告》指出了人类灭绝的种种可能,而最让美国总统不可忍受的是有超越人类智商的新物种出现,所以决定拟定计划杀死超人类。窥视整个冒险的全貌,总统,即最高权者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这种人离战争和死亡的物理和心理距离较远,即使做出具有残忍的攻击性决策也不会有心理负担,而且还会冠之以为了广大国民的名头?

总统一开始以“守护者”计划为噱头旨在消灭超人类奴斯,可是三岁的奴斯就超越了人类的智商,其根本是斗不过的。幸运的是参与“守护者”计划的佣兵被人类学家皮尔斯“策反”了,而且皮尔斯说可以治疗其中一个佣兵耶格孩子的病,肺泡上皮细胞硬化症。要知道耶格是为了救儿子才参与进来的。而皮尔斯的朋友古贺诚治的儿子正在用超人类编写的软件研制治疗疾病的药物。

总统万斯忍受不了进化人类的存在,是因为可以推翻上帝不存在。这样自己犯下的罪就无处赦免,所以万斯必须主动出击。可惜美方采取的任何行动都逃不过奴斯的手掌,不但要了副总统的命,而且以美三十个州的电力为威胁迫使万斯停止攻击……总之,万斯失败了。

而另一边古贺研人研制成功了药物,大约可救10万人的生命,科学的意义就是造福人类。

其实我讲的很片面,每个主要人物都很丰满。比如当权者万斯,小时候惧怕父亲,与父亲反抗,后来在上帝的力量下走向成功。可是在遇到危险时仍会露出惧怕父亲的表情。这也说明万斯只是个普通人。但是也具有当权者很多负面的品质,比如生杀予夺,蒙蔽民众,控制舆论。

还有海斯曼这个睿智的老人,早已洞察了超人类的智力是人类无法理解的。人类也无法战胜超人类,超人类会对人类做什么人类也想不到,或许会把人类驱逐,缔造一个更高智慧的世界。

……

一开始真的以为是外国人写的科幻小说,但是读着却没有很重的西方味,后来注意到了是日本写的推理小说,着实佩服。里面有科技、生物知识,也有对人文伦理的解读,读后让人若有所思。

故事精髓一言蔽之:我不是生而为人就好了。典型的日式悬疑,近几年看过最出色和深刻的科幻小说。高野和明完全不架空历史,而是在“父爱”和“人性”的大背景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维度的、冰火两重天的真实世界,和《通天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对父亲不能释怀的异人,却在“家长崇拜”的潜意识推动下,按照父亲的遗愿完成了一项伟大的生药研制;身为生物学家的鲁本斯,通过消灭“超人类”的任务,揭开了美国为首的盎格鲁-撒克逊系国家所宣扬的价值观背后,隐藏的诸多肮脏不堪的内幕,美国和战争永远是一体的,不可分割;耶格等人,则在拯救“超人类”的非洲丛林历险中,向读者展示了人性最深层的麻木和残暴,作为生物中唯一会对同类进行大屠杀的物种,人类大部分时候都是以小丑和野兽的形象存在着;三条线索交叉发展,在故事的结尾完成了温情的汇合,也留下了无尽的猜想:

作为两个超人类,艾玛和阿基利的成长代表的也正是人类两性不同的发展规律,从小受到母爱熏陶的艾玛,即使在最紧迫的时刻,也依旧不愿意使用过分的暴力;而亲身经历了人类种种兽性和可笑行为的阿基利,未来必将成为一个充满了暴力因子的父亲。

未来会是以艾玛为主的超人类母系社会,通过正常人种淘汰的方式,取代人类对地球的统治权,还是以阿基利为主的超人类父系社会,通过屠杀和灭绝人类的方式,完成地球主人的变更?

高野和明在文章末尾告诉了我们答案:母爱会是一切和平的基础。

一直没有写书评,是因为这本书中对非洲大陆的描写过于血腥露骨,每每想起都会作呕,这感觉都是对人性尊严的鞭挞。书中对新型人类的幻想,不无道理。同时也唤起人类最本质的目标应该是保护爱护地球,同时抑制贪婪做恶的欲望。耶格作为书中的主线索,其中那句我印象深刻。我是工具,难道枪杀人人们会责怪枪吗,不会只会责怪用枪的人来逃避自我心中的愧疚感。人总是这样喜欢推卸责任,愿意受人支配,不愿意靠自我意识主宰自己的人生,或者说为自己的过错找到借口。不过父爱母爱终归是伟大的,对耶格的心里描述后线过于直白,描写手法不太讲究。鲁本斯和海斯曼也是两个科学怪咖,其实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科学家的双刃刀。不过从年轻科学家的身上看到了专研奉献的精神还是很开心n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人类的敦煌读后感2000字(3)篇


读书的好处,就是在家席地而坐,也可以看见百里,千里以外的世界。一马平川的戈壁滩上的敦煌是河西走廊上最璀璨的明珠,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和历史知识,那我们看到的敦煌莫高窟只是笔描泥塑石刻的佛像。冯骥才撰写的人类敦煌,无疑给这些千年沉默的佛像赋予了灵魂,揭开了千年面纱。敦煌的文明重点在于佛教,东汉末年佛教自天竺传入,当时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在兵荒马乱的生活背景下人民生活困苦,心灵需要寄托和慰籍,佛教以劝善戒恶满足当时人民的心灵诉求,所以佛教大行其道。佛教与皇权密不可分,经隋文帝,武则天推动和弘扬,佛教更是在中土开花结果大放异彩。也有过三武一宗灭佛的摧毁。一个文化的兴衰必然有多种文化形态的共同发展,在当时的长安是世界超级大城市,国泰民安殷足物质,政治经济之后才有文化,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大国的魄力和胸怀对外来文化不是排他而是包容,吸收,接纳,使文化呈现多样性。敦煌不仅仅只是佛像经文,更是文化传播,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许许多多无名画师把反映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完整的保存下来了,不仅让我们一窥千年以来人们最质朴,最本质服饰妆容变化,耕种收获。其核心内容是历史文化,宗教文字,表现手法是高超的绘画雕刻美学呈现,如吴带当风的大写意让人充满想像,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盛极必衰,敦煌是辉煌的也是苦难的,在元朝以后,丝绸之路的衰落,敦煌文明渐渐被人漠视,被人遗忘。莫高窟的佛像壁画在有良知正义的知识分子眼里是精神财富,在无知贪婪的人眼里是金钱,至今众多国宝流落海外,我们期待国宝回家,对于敦煌的保护,我们任重道远。

回首人类最初相互往来的丝路历史,震撼惊叹之余,向往,向往,还是向往!读书的同时,搜索并观看了分三部三个历史阶段的《大敦煌》电视剧:兴于隋唐,落于元初,壁画四万五千的敦煌,集历史,文化,佛教,艺术一身,站在茫茫大漠,万里荒原的任何一个地方,向两端望去,都是无穷无尽的路无穷无尽的国,是一道穿越欧亚非三洲的无比深长的路!跟随敦煌的历史从远古一步步回到现实,愿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脚印压着脚印,重复同样的精神,昂首举步,走向今天的未来的水路并举的丝绸……

这是一本充满热忱和感激的科普类书籍,以剧本的方式展示,不仅带我们领略敦煌莫高窟的伟大成就和关键历史,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文明交流的感动。从东晋时期拉开的序幕,莫高窟就成为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交融的记录地,那些精美、神奇的绘画和传说,诉说着人类在东亚大地前进的步伐。

带着对文化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挚爱,冯骥才用严谨的研究、对比和大量的资料汇总,将莫高窟的一笔一划展示在我们眼前,那么美,那么神奇,勾起我们对莫高窟的向往,唤起了对中华文化的尊敬。

再去敦煌,一定要好好看看这本书,你才会看的精彩、看的有味,才会被古人伟大的成就产生足够的敬意。好书,就当如此,不仅乐读,而且益智,更重要的是,带你一起自由的徜徉在思绪的千山万水之中。

读《人类灭绝的十种可能》有感


读《人类灭绝的十种可能》有感(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拿到了《人类灭绝的十种可能》这本书,这本书和一般的书不同,不是传统的言情小说或是武侠传,而是一本能让我读了之后能陷入沉思的社会科学书籍。

本书主要讲述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十种原因,并分别进行阐述。如小行星撞地球,太阳大爆发,世界性灾病,以及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的地球变暖等。书中通过科学严谨的语言,使我们增加了科学知识,增强了我们的忧患意识,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爱护地球的重要性,使得更多人能够一起来维护地球这个大家园。

环保这件事一直都有人在说,但关键是你能否真的能做到。在4月6号的早上,每个教室的黑板都离奇的出现了"3250"这个数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个数字是14级人力2班的同学发布出来的,其意思是我们华软学院里面一天所消耗的一次性筷子的数量,而且这些筷子还没有包括外卖里面的,所以说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这说明,我们华软每天要砍掉一棵20岁的大树才换的了人们一天所使用的一次性筷子,足以证明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

在滥用这些一次性物品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影响,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一天天积累下来会进一步导致人类灭绝。环境污染也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候这种间接的危害比直接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也很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所衍生出来的环境效应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后一旦发生就可能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了。所以说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举动可能会巨大的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为了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以及维护人类自身的子孙后代的健康,我们必须积极防治环境污染。为了使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做好,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提高环境意识:一方面 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对环境污染的认识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道德新风尚。

保护地球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因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提供我们丰富的物质资源——水、电、阳光等等。我们从小就一直听到"地球是我们的母亲"这句话,这足以证明地球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也足以证明我们无法离开地球,而地球也无法离开我们,它就像母亲一样给予我们生命,像母亲一样伟大,而我们的一个个行为,却也已经把他伤害得千疮百孔了

环境污染之所以日益严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日益迅猛,科技的成长也日益发达,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有利也有弊的。利在于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就像有了淘宝,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东西,它也能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例如风扇啊空调啊这些东西的出现,能够使我们在炎热的夏天毫不费力的享受到凉意。但是这些东西的出现,也在潜移默化的给我们造成困扰,例如淘宝,虽然它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快递数量的猛增,同时也就直接造成了废纸盒的增多,我们也知道,电商每天的销量是数以亿计的,这样下来,造成的快递污染的庞大是我们无法估量的。还有空调等电器的出现确实是在短时间内满足了我们的生活,但实际上,空调对臭气层的破坏却极其严重,同时也会加重温室效应,使得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虽说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打个比方,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日益浑浊,要知道河流就像地球的血液一样无比重要,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失去了血液会怎样?答案自然是会失去生命。因此保护地球是多么的重要。

地球只有一个,而我们有这么多人,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齐心协力,保护好地球,那么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的!

作品来源:邱悦

读《人类灭绝的十种可能》有感(二)

一天,妈妈带我来到布克书城,我在茫茫书海中选中了它。起初光看题目认为它只不过是部天马行空、只会令人迷信一些推理的"肥皂"书,可后来发现这本书把每一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令人居安思危,那么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我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内容吧!

人类灭绝的第一种可能是小行星撞地球,因为地球在大约3600年前曾受到来自冥王星方向的彗星撞击,其中一颗导致了西伯利亚的博皮盖陨石坑的形成,坠落的陨石震动还会让地球内的岩浆变得活跃,使所有的火山一起喷发,火山便会消灭剩下的幸存者……

人类灭绝的第二种可能是伽马射线爆,它源于宇宙中一个恒星消亡时在恒星两端所发出的光束射线,那是人们目前所发现的最亮的光,它能撕裂氮气和氧气分子,形成大量氮的氧化物,特别是有毒的棕色气体二氧化氮。这些有毒气体会挡住一半以上的阳光使植物动物无法产氧繁殖,温度无法保持,地球将再次进入冰河时代,被二氧化氮破坏的臭氧层无力保护地球,生物在强烈的紫外线下照射也会导致死亡……

人类灭绝的第三种可能是黑洞,它源于一个晚期恒星毁灭的白矮星阶段,恒星的能量衰竭耗尽时,高温的火焰不能抵消自生重力,逐渐向内聚合,源自收缩,恒星体积变小,亮度惊人。如同太阳那么大的恒星突然变成了高尔夫球那么大,而黑洞就在这时诞生了。它可以危及到自己附近所有的东西,将他们"吞噬"把我们地球带去未知的地方,那里一旦没有类似太阳等恒星便会导致生物灭亡……

从以上的三种可能让我体会到人类在宇宙中相对力量渺小,种种不起眼的事物就能让我们消失在这个神秘而浩瀚的宇宙中,尽管如此,我们看到我们在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人类简史》读后感2000字


一、平等和自由都是谎言

裴多菲的诗作《自由与爱情》曾在中国广为流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他这首诗是为了追求国家、民族的独立性而作,战乱的年代,自由的意思是不被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和平年代,很多人还是高呼着要追求自由,仿佛自由是乌托邦般遥远的存在。

国家、社会、正义、道德、人权..这些常见的字眼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平日里司空见惯,但从没有仔细想过它们的意义。

尤瓦力.赫拉利告诉我们,其实这些词语并不是真切存在,都是人类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公元前9000年人类就开始依靠虚构的信任进行合作,我们现在的社会由想象所构建的秩序深深与真实世界结合的世界。人类三千多年前就开始用虚构的神话编写法典,然后管理整个人类社会秩序。

我们曾将这句话捧为真理: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殊不知所谓的权利不过是虚构的概念,生物学上可没有权利这回事。

作为人类社会群体的一员,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中所构建的秩序,不得不遵守很多虚构的社会规则。

我们能做的只有越过那些虚无的观念,抛开思想的桎梏。心灵的自由或许是不受约束的。

二、智人,你幸福吗?

采集狩猎时代的原始人幸福感比我们现代人高很多。

看到这个观点时会不会觉得不可信?但是大量的数据告诉我们这是事实。比如说现代人平均每周的工时是50个小时,然而即使是住在最贫瘠地区的原始人,平均每周只需要工作35-45小时,而且原始人获得的幸福感并不低现代人。

还记得前几年大热的关键字你幸福吗?目前大多数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纲领,都教育我们说要追求人类幸福。童话故事的结尾都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快客的日子。

幸福的来源是什么?我认为一定限度的金钱会给人带来快乐。心理学家说幸福更多的是来自于期望的观念,可我们总是把期望放在别人的物质条件上,所以就造就了很多不快乐的情绪。

我更认同生物学家的理论,幸福感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血清素、多巴胺等等各种生化物质构成的复杂系统产生的。我们能快乐的唯一原因,是身体内发出快感的感官感受。

我们奉为宝典的《心经》里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佛让我们不要理会身体上的一切反应,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说这样才能修正正果,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能到达彼岸,得到永远地幸福。

我性凡俗,估计永远也领悟不到幸福的真谛。

我现在的级别,只能勉强能体会到所谓的快乐: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到同步。所以只要家人安康、工作可堪、闲时看风景、冬日有暖阳、大口喝酒大口就算是快意人生了。

三、人生何其短

我们总说人这辈子很长,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

38亿年前,原子核分子互动成为了化学。

250万年前,类似现代人类的动物出现。

200万年前,远古人类的足迹遍及欧亚非大陆。

10万年前,智人崛起。

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

科学家们在描述地球生物进化史的时候,动辄用的就是几百万年、几十万年这样的字眼。我们智人站在地球生物链的顶端才不过几万年,站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极其短暂,更别说作为每一个渺小的个体。

所以其实一辈子并没有多长,人类平均七八十年的寿命非常太短暂,来不及好好看看生活的地球,来不及探索那些未知的秘密,甚至来不及完成一场漫长的科学实验。

《人类简史》第一章的标题就是人类:一种没什么特别的生物。作为宇宙里众多生物钟的一种,我们的人生不用太在意是非成败,生命的特别之处在于不可以重新来过,所以想做什么事情就去做吧,不要畏畏缩缩不敢前行。

所谓的成功或失败只不过是当下生活形态里的道德评判标准,再过几十年几百年都将化作时间里的一粒尘埃。

珍惜当下真切拥有的每一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惟愿在生命终结时不会懊悔痛哭。

四、学会断离舍,简单生活

幸福的涵义虽说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一般指的是物质标准。人类利用自己聪敏的大脑生产制造了很多产品,然后置身于物品的世界里,用物质来衡量自己的生活,来评判生活是否幸福这似乎是一种病态循环。

原始社会的人们就简单多了,他们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没有那么多的生活必需品。他们因为需要随时迁徙,甚至连固定居所都不需要,所以没什么家事可负担,不用洗碗,不用擦地板,不换换尿布,不用秒回微信和邮件,不用去银行为信用卡还款,不用挖空心思考虑做什么甜点配主食。

尤瓦力.赫拉利戏称人到现代还有颗远古狩猎采集者的心,以及远古农民的胃。除此之外,人类从农业革命时期就陷入了奢侈品陷阱,并且关于这部分的DNA在我们身体里长久遗传并进化。

突然想到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倡的断离舍观念: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从关注物品回归到关注自我,自我的幸福感才会有极大的提高。

我并不反对机械化和自动化,也承认很多的新发明为生活带来了便捷。只是觉得我们现代人被物质生活蒙蔽了太久,过于依赖工业发明,把奢侈品变成必需品,导致忘记怎么去过简单的生活。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2000字


《人类的故事》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成名作,在认真拜读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本书从人类的起源到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精辟凝练的论述,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和俏皮睿智的文笔,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以人文主义的立场,通俗睿智的文风,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都复述了一遍,带你游遍世界。从混沌初开到新世界的诞生,每一章都是一篇独立的内容,却不会让人感到应接不暇,反而让人产生兴趣。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国家是埃及、罗马和古巴比伦城。四大发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在几千年以前,象刀叉、车轮和房屋这类东西在西方人眼里根本不存在,而尼罗河两岸的文明早就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古埃及人不仅是杰出的农民,精通有关良田灌溉的知识,还精通建筑,修建了宏大的庙宇。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发明了伟大的文字书写艺术,人类从此步入了文明时代。在发明了象形文字这一文字体系后,古埃及人又用了几千年的时间将其发展完善,直到他们能随意记录下任何事件,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一切想法为止。他们用这种固定文字向朋友们传递信息,记录生意帐目,表达感情等,并记载下他们国家的历史事件,以便子孙后代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有一天我能出国旅游,我一定会去埃及,去看伟大的金字塔、神秘的法老王墓室、著名的木乃伊等,并感受尼罗河两岸的文明。

初识巴比伦,是通过尼布甲尼撒二世认识的,他是非常著名,并鼓励进行科学研究,精通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书中描绘的图虽简陋,但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到昔日巴比伦城的壮丽宏伟,不愧对圣城巴比伦之名。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已经消失了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的复原图,书中虽然没有,但还是让我感慨了一番。

提到罗马就不得不想到凯撒,他立下赫赫战功,却没有禁得住埃及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埃及艳后娄佩特拉的诱惑,最终被人刺死。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是凯撒的外甥屋大维,他击败舅舅的秘书安东尼,并迫使安东尼自杀,而娄佩

特拉则在战败后自杀身亡。公元14年,屋大维成了真正的皇帝,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统治者。我佩服他的智慧与领导、统治才能,他没有重犯凯撒的错,正因为如此,他才造就了一个繁荣的罗马国。

本书其中节奏明快的大历史叙述,也不放过任何真正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件和细节,无论是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或是通读过浩繁巨著的专家,都可以在这本经典的通俗人类史中,获得启发和阅读快感。更重要的是本书以房龙的经典原著加入大量精心选配的插图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再现历史的重要时刻或秠同时代典型的社会,并以21世纪最新的发现和观点升级了原著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局限。来吧,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部名著吧!

人类发明的故事读后感《人类发明的故事》是一部发明的简史,带领我们穿越时间和空间,去回顾一个个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体会发明的艰难、曲折以及乐趣。这本书引领我们迈入科学圣殿的经典科普名著,它再现人类发明的艰苦历程,重温一个个改变世界的精彩瞬间。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布里奇斯所创作的《人类发明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发明的艰苦和发明家们的艰辛,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独特的趣味性。

大家应该都知道居里夫人,她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肺结核,大姐染上了传染病。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2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非常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和刻苦的精神。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即1896年,她与丈夫皮埃尔61居里共同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这对青年夫妇的极大兴趣,居里夫人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她断定,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即意识到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从事的晶体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后,他们就确定,在铀矿石里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没过多久,1898年12月,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三年零九个月。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

《科学与人类》读后感2000字


这是一个融科学和哲学思想为一体的小册子,其总体表述的系统性和思维展开的连续性让人惊佩,其适读对象应该是中学生大学生及其家长,是一部集科学普及及西方哲学普及为一体的好书,是一本经常可以看却每一次都有不同收获的著作,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家长来讲,案头有这本书,你就具备了和孩子对话的基础,熟悉这本书,你就具备了引导孩子学习的能力,你自已也就给自己安装了一幅火眼金晴,不会被各种伪科学所迷惑,反过来对于没有哲学基础的中学生大学生,这是一本能让你把哲学、科学、社会学联系起来的理解人类几千年思想过程的一本好书,读了这本书,你对毕达格斯、牛顿、爱因斯坦会有哲学层面的更深理解,你会明白构建人类理性的台阶的发展过程,你会由此对科学和哲学更有兴趣。这本书,虽然只有200页,是香港出版的,国内出版会比较麻烦,我以为,国内的哲学界大家也是写不出来,因为他们不懂自然科学,我们的大学荒谬地把哲学设定为文科,科学界的大家更写不出来,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西方哲学基础,面且愈是科学大家,其知识越是专业,这种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想脉络的整体哲学性整顿就愈是勉为其难。下面是我的读后的几点感悟。

一、作者对每一位大师成果的评论都是极为精彩的,其精彩体现在哲学的高度和语言的精准老辣,尤其是对牛顿、麦克斯韦尔、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大师带给人类的宇宙观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作者的评论都极为精彩和拿捏到位,让我毎每读到都为之拍案叫绝,其语言之精美论述之准确概括之到位都体现了深厚思维和表达的功力,我相信,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发展,具备这种功力的大师将越来越少。

二、书中除了对成书有所帮助而感谢的中国人外,正文中没有提一个中国人,说明作者对科学来自于西方狭义哲学是深度认同的,华夏文明作为前神学文明,是不可能产生科学的,李约瑟之问是个伪问题,哲学是科学之母,神学是哲学之母,这里的神学是指以超验的神作为唯一因的神学,这里的哲学是指古希腊一脉的狭义哲学,这里的科学,是波普尔定义的科学,逻辑模型在前,感性实证验证在后,是人类理性逻辑的延展,看懂这本书,你就会明白,四大发明是技术而不是科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奥数成绩名列世界前茅却很少有科学大师,你对华夏文明欠缺终极追问和精密逻辑会有更痛彻的感触!

三、作者没有提康德而大篇幅介绍黑格尔,我是不太认同的,我想这可能跟他们那一代人的教育背景有关,他们进入哲学是从黑格尔那扇大门登堂入室的。作者给予黑格尔十一页的篇幅,足以说明他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也反映了他对马哲的熟悉程度我辈远非能比,但他将黑格尔与牛顿相提并论,将牛顿三大定律与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相对应,明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可以思辩宇宙万物变化却是我不敢苟同的,辩证法作为一种低端逻辑工具是非常有用的,但黑格尔对辩证逻辑胡缠去终结哲学却是荒谬的,在我看来,近代古典哲学的高峰是康德,黑格尔是古典哲学的一次严重堕落。当然,作者几乎用同样的篇幅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哲学和科学角度的批判,这种批判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几十年研究思索的心路历程,从决定论的坚定支持者演化为怀疑论者最后落脚于不可知论者,我想告诉老哥的是,康德就在那里。

四,关于决定论到非决定之我的看法。牛顿力学麦克斯韦方程组到量子力学,引发人类思维从决定论到非决定论,的确是人类思想发展的脉络,薛定谔曾经说过,人类把自己悬置于自然界之上来研究自然,本身就是一个不正确的视角。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不可脱离自然而存在,也不可能外置于自然之外不影响自然的情况下观察自然,人是自然造物,人造物也是自然造物,人之所以有精神,恰恰是人所依存的对象过于庞杂不得不发展的一个结果,蝙蝠没有眼睛,靠超声波构建自己的世界,过去我们认为我们比蝙蝠高级,宇宙进化的目的是出现人进而实现人的幸福(人择原理),直到王东岳出现,我们才恍然大悟,因为我们是宇宙中最为脆弱的存在,我们才拥有了最复杂的精神世界。

五、作者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释和海森堡的《论对量子论的哥本哈根解释的批评和反建议》两篇短文作为本书的附录,其安排极为精粆,用心颇为考究,牛顿的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牛顿对上帝信仰的虔诚和发现上帝运作这个世界规律的骄傲,牛顿认为自己在做哲学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物理学,同时,牛顿也坦诚自已没有找到引力作用的原因,他是这么说的迄此为此我们以引力作用解释了天体和海洋的现象,但还没有找出这种作用的原因,这个问题直到爱因斯坦才得到圆满回答,我们体会到的是牛顿的可爱和严谨。

六、在海森堡的文章中有列宁为辩证唯物主义辩护的一段话,我忍不住引用一下,不管没有重量的以太变成有重量的物质和有重量的物质变成没有重量的以为,从常识看来是多么稀奇;不管电子除了电磁的质量外就没有任何其他的质量,是多么奇怪,不管为学的运动规律只适用于自然现像的一个领域并且服从于更深刻的电磁现象规律,是多么奇异,等等,-----这一切不过是再一次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读这段话,你会感觉列宁是多么的着急,量子论对唯物主义和决定论的冲击有多大,我再引用海森报的一段话表明我的立场,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所根据的是这样一种幻想,即以为我们周围世界的直接的现实这种存在,也能够外推到原子领城中去。然而,这种外推是不可能的。康德以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在西方,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沦为哲学外行,我不想多说,大家看书。

最后,我以作者的结语的两句话结束我喋喋不休的唠叨,并再次表达我对他的敬意及我对真理的态度。我们既要深深地敬畏真理,因为没有敬畏我们将堕入虚无;我们又要深深地质疑真理,因为没有质疑我们将陷入盲从。

《旅行鸽的灭绝》读后感300字


今天早上,小鸟在枝头歌唱,阳光洒满大地,洒进我家的窗户里。我坐在窗前,阅读着《旅行鸽的灭绝》这篇文章,读完后,我深有感触。、

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旅行鸽很美丽,而且数量繁多,曾是世界上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飞过北美上空时,地上一片昏暗。改变它们命运的,是它们的肉吃起来很美味。那时,每天都有几百万旅行鸽被送到城里。它们的数量逐渐减少,1919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一家动物园中死去。

我深深地为旅行鸽感动悲伤,从数量繁多到物种灭绝,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肆意杀害旅行鸽,大幅度地砍伐森林,普遍进行狩猎活动。如果人类再不重视保护动物爱护环境,那么,所有动物都将离我们而去。

我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动物,不要让动物从地球上消失,让世界充满鸟语花香。金色阳光,绿色大地,让动物们生活在自由的蓝天下。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3)篇


每一个人生下来之后,随着他不断地长大,他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好奇,甚至会产生改变世界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会问自己,我活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n很少有人能在问自己第一遍的时候,就能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者人生意义。有的时候,甚至我们自以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者人生意义,但是事后发现,那只不过是自己的自以为是。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在他们的生活过程之中,也许有过这样的思量,但是却没有深入的探究,他们继续过着自己的人生,但是就是在他们平凡的人生之中,某一个选择某一句话,影响到了其他的人,从而改变了他人的一生。之前看过一个外国的短片,叫做《turning point》,短片中,有一个人去世了,他分别给对他人生影响重大的其他人写了一封信,讲述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关键点是怎样产生影响的,这些人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曾经对另一个人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短片中有一句话“从此,不仅仅去看眼前我做的事情是不是能立刻见到成效,而是相信,总有一天,影响会发生。或者,影响已经发生,只是我不知道而已,上天知道······”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意义。一个人的人生是如此,整个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有一些人,因为主动的选择,或者是命运的推手让他们做了这些影响历史发展关键性的选择和行为。这些人,有一些是意志坚定的,有雄伟壮志的人,有一些只是像我们一样的平凡的普通人。但是,他们在历史的turning point中,出现在那个节点上,这个任务就要由他们来作出选择和担当。之前还看过一个故事,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希特勒曾经命悬一线,差点被一个不知名的士兵射杀,但是那位不知名的士兵,一念仁慈,却造成了后来,希特勒对百万犹太人的残忍。这样的例子,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茨威格举了很多,有些故事可能带有作者本人的主观意愿和小说家的一些色彩,但是仍然不妨碍作者传达出对于这些历史的关键性时间所发生的奇妙的事情的惊叹,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事情发生后,我们往往喜欢假设,说ifn,但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他那样发生,是一定有他的原因和理由的。命运的安排,有的时候是非常奇妙的,不可琢磨的,有时甚至让你觉得是命定的,冥冥之中像是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推着你,做出那个选择,推着你走向必然发展的道路。而这些在你作出选择的时候,你是无法察觉到的,只有在过了很久之后,你回顾自己所做的事情,你才恍然觉得,这一切是有迹可循的。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无法去真切的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们应该敬畏当下,对于现在的自己所言所行,我们应该有所自觉。对于一些可以看出因果的事情,我们应该尽力让事情朝向,有利于他人社会和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中,对我印象最为深刻,感触颇深的一个故事,是“复活的亨德尔”这篇文章,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人,甚至很多人,甚至整个人类,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我们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却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梦想会出各种各样的难题来考验我们的意志,检测我们的诚意。梦想还会通过苦难的方式磨练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技能,让我们获得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它会让我们绝望,让我们自我放逐,让我们痛哭流涕,直到跌至人生的谷底,我们不再留恋这苦痛的世间,虚假的外相,他便会给我们机会让我们重新站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因为苦难赠予的强大的意志力,忍耐力和成长的能力,就会一起迸发出来,创造出人类精神的世界璀璨的宝石。苦海常作度人舟,人生苦难是常态,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如此,不如怀着受难的心去接受每一个考验,一定不要拒绝苦难,因为苦难是增长我们智慧的最好的良药,苦难是映照幸福最好的镜子,苦难也是铸就我们脚下阶梯的最好的砖石。在这些人生的turning point中,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不要放弃心中的正义,不要放弃心中的梦想,勇敢,坚定,大胆的去做,不论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你的人生只能由你来选择,你的选择也只能有你来负责。人要有所担当,因为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可能是对某一个人,也可能是对一段历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创造着或大或小的历史。我们每一分每一秒的人生,都应该让它过得有价值,趁年少,趁还活着,趁还折腾得动,不要虚度光阴,挣扎着去热爱世界,热爱自然,热爱我们的生命。很喜欢本书在最后的插图呈现,总结的同时也精选了每篇故事最具价值的话语。可以让读者回顾整篇整部书的内容,有始有终。

大多时候我们都不喜欢人物传记,什么原因呢?说不大清,大概是因为冗长、无趣,感觉只是一个又一个平凡人成功,变成课本上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都故事。但是接触了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自己一个人在深夜、清晨默默咀嚼这跨越时光的心与心交流时,会突然感觉情绪震颤着,时而激动时而沉默时而想大笑时而想落泪……

在漫长的一生中,有的人只活几秒;有的人只活几个小时;有的人活几个月;有的人活了几年;有的人活了几辈子……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中选取的人物事件都是别具匠心,有蝴蝶效应的感觉,就像潘金莲开窗看到西门庆引发《金瓶梅》的意味。他善于利用心理分析理论,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性格特征,笔触细腻,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这不经让我联想起司马迁的《史记》,这位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在描写刻画人物时亦是如此。假若司马迁《史记》能够翻译精准,和现代白话文接轨,将会让人们更理解叹服中华文化的魅力!

《人类群星闪耀时》选取了14件历史事件,里面的传记人物并未囿于德语文化圈,而是着眼于整个欧洲历史人物。这也许可以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应邀扶苏联参加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与高尔基相识,纳粹上台后,被列入黑名单,作品遭毁禁,流亡英国后加入英国国籍,转道美国,后到巴西定居,与妻子在里约热内卢服毒自尽……要是还有第15篇“历史速写”,关于茨威格自己会怎么写呢?是哪一个点哪一天造就了这位世界级小说家、传记家必将流芳百世?

威尔逊在《巴黎和会》的妥协,西塞罗在反对暴力强权时的坚决,列宁在流亡地韬光养晦,英国探险队在南极大陆马革裹尸,托尔斯泰在生命最后时刻不忘初心,菲尔德在距离和挫折上说不,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生命与死亡中幸生,苏尔特在穷困潦倒和应有尽有中丧生,歌德在暮年再次遇到爱情为之奉上绝唱……

《人类群星闪耀时》这一次的书海之旅,极其精彩。回头再看看,遇上了很多人,亡命徒也是冒险者的巴尔沃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天才皇帝穆罕穆德二世,写下不朽之作《弥赛亚》的亨德尔,一夜便创作出《马赛曲》的穷困潦倒的鲁热,优柔寡断导致滑铁卢的格鲁希,写下《玛丽恩巴德哀歌》的晚年歌德,发现黄金国后家破人亡的苏特尔,命悬一线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搭建海底电缆的菲德尔,逃离家庭的列夫托尔斯泰,革命导师列宁,命丧归途的南极探险者斯科特,想要实现自由的罗马艺术大师西塞罗,以永久和平作为梦想遭遇失败的美国总统威尔逊。

这一个个夹在历史缝隙里的人,在茨威格的笔下,像素描一样却用文字的形式,以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诉说着一颗颗闪耀的星星背后的色彩。

《灭绝的动物》读后感300字


自从读了《灭绝的动物》后,我心里极度的难过,脑海里到处都能见到人类捕猎动物的身影。

曾经是世界上最长见的鸟类旅鸽,原本有90亿只,就因为旅鸽的肉鲜美,由于人类大量地捕杀乃至数量直线下降,直至成为稀有动物,到最后的一只旅鸽死在动物园为止,人类才知道自己杀害了大自然的物种,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结局。

这本书使我想起了非洲野牛的屠杀,要不是政府及时命令保护,才没有灭绝,但剩余却寥寥无几。还有日本杀戮海豚,整片海洋都变成了血水。现在水土破坏,导致水流污染,使原本种类繁多的中华鲟也成了稀有的保护动物。

我常常听到和看到还在一些人还在不断地捕猎动物,我多想对他们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保护它们。”只有唤醒大家的良知,举起保护动物的旗帜,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过错,才能保护动物的生命。

我们一起加油,为生存在地球上的动物创建美好的家园吧!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人类灭绝读后感2000字(3)篇”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人类简史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