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诚实是职场可贵的品质读后感 > 地图 > 诚实是职场可贵的品质读后感

诚实是职场可贵的品质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诚实是我们一生的朋友------读《窗后的少年》有感。

男孩乔治过得不怎么开心:好朋友不理他,在学校被人欺负,爸爸失业,全家搬到了狭窄的旧公寓,烦恼接踵而至。一张陈旧的侦探俱乐部告示,让乔治意外地认识了和他差不多大的男孩赛弗。这个常常站在窗边往外看的男孩,为乔治推开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窗户。在赛弗家讨论神秘人X先生的侦探线索,成了乔治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光。然而,乔治渐渐发现自己的新朋友赛弗有点古怪。因为,他的朋友在撒谎!赛弗的不诚实,使乔治很伤心,最终离开了他。

我们的父母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和我们讲要做个诚实的人,不能撒谎。试想,如果有人对你撒谎,你会不会觉得很气愤?当然每个人都会很气愤,每个人都讨厌撒谎的人。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我们当然不愿意做让人讨厌的人,所以我们不能撒谎。

我们都知道《狼来了》这个故事。放羊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骗了山下的农民。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孩子的大喊大叫却显得那么的不可信。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不仅失去了羊群,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可见,因谎言而失去他人的信任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你多次欺骗别人,捉弄别人,到了真正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别人就不会信任你,最后受到伤害的就会是你自己。

我们的一生,会有很多的朋友。赛弗只能算是乔治一时的朋友,赛弗的欺骗,让他失去了朋友。那我们该怎么做呢?不管面对的是老师、父母,还 是朋友、他人,我们都不能撒谎,要以诚相待,那么“诚实”将成为我们一生的好朋友。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人的一生_读《一生》有感1000字


夫人,你瞧,生活并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美好,当然也不是你想象中那样糟糕

《一生》主要记叙了主人公雅达从一位天真活泼幻想崇拜爱情的少女蜕变为成熟睿智淡定容忍的少妇,到最后老化为白发盈把老妇人的曲折故事。全方面的展现了人得成长历程还有关于人性道德伦理的探讨。朱连少爵的风流以及善变伪装,亲阿姆的善良仁慈,以及罗莉莎的背叛,当然还有儿子保尔的叛逆。这就足以改变她的一生。

朱连子爵带给她华丽得如同童话般的爱情,在撕下伪装后,爱的影痕迹竟像从来未曾拥有过,不得不让人心生悲哀。让读者质问真爱到底存不存在?然而莫泊桑却没在文中对此直接作出回答,但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他对真爱的一种呼唤与渴望。

爱情的分量在小说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少的,只是在雅达婚前婚后对爱情做过一些直接的描叙。贯穿全文讨论的是关于肉体欲望的探讨。雅达在婚变后,心生对性的厌恶,觉得它很肮脏。然而即使雅达厌恶,但却不得不从事性行为,因为她想要一个女儿,出于对儿子的爱,处于害怕儿子一个人玩耍的孤单,所以她是强迫自己的。但莫泊桑的思想不仅局限在这一浅层次的表面行为,而是将其引申到一个人生的高层次上:有些事,有些人,我们讨厌面对,但却不得不去面对,因为这是职责。

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雅达的父亲,一位真正的男儿,教诲女人成长,做人,面世。一个人担当起了家里的重任。思想的超前酿就乐他的品格与坚守,莫泊桑极力的歌颂这个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从满了善良,仁慈,光明,正义。

雅达的母亲一个被病魔缠身的女人,内心中全是往昔的回忆,她那个木匣子里,装着年轻时与情人写的信件。然而母亲是雅达精神上的支柱,当母亲去世时,雅达体验了生死离别的痛苦。

最让我感慨的是,当雅达搬到新居,在收拾杂物的时候翻出了以前的日历,看着日历回想起从前的一点一滴。往事终究是风,抓不住,光阴似那水中寒月,清丽惹人,但还是幻影。

生与死在文中体现的很尖锐,究竟何为生,何为死?当雅达发现自己的丈夫朱连睡在女佣的床上的时候,她的心在顷刻间破碎,直至无法修复。在跑到悬崖边上是,本想跳海自尽,但她却恍然大悟,自己死后父亲和母亲的生活又该将怎样继续。她找到了她活下去了理由,当她得知自己怀有身孕后,那种生的欲望更加强烈。只有在死的边缘徘徊过的人,才知道生之欢乐,生之喜悦。

雅达的一生,是那么悲哀,那么美丽的一生。人的一生有无数次的蜕变,有无数的跌倒,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就是对生命丧失了信心,拥有对生的信心,你就会拥有活下去的理由。

母爱也是文中极力赞扬的。雅达对待自己的儿子百般宠爱,导致他去赌博,签下一屁股债后,雅达倾家荡产得还清。应该说这是一种溺爱,是母爱的失调。

生活,正如开题所说,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但它却也不那么糟糕!

读《一生的学习》有感


爱让我们自由

--读《一生的学习》有感

从事早期教育近三年,常常有家长问我,我们的孩子可以在课程中学习到什么呢?我的回答除了解释课程的益处之外,也会对家长说:"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促使我们在这一生中不断的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我们拥有谋生的能力。可是,我们保持对专业知识的、谋生手段的持续学习就够了吗?读了《一生的学习》让我终于听到来自内心的声音。

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学习是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爱。有了爱,我们就获得了自由、和谐、有爱。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如果我们把它当成追求的目标,我们发现不了爱,只有当冲突、背叛、对立停止时,爱才会出现。

爱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想法。当我的爱人回家后忽略了我,选择了玩手机、看电视,我的脑子里自然流露出的想法是"他为什么从不考虑我的感受,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自私的家伙!"在这样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对他产生爱;当我的孩子把玩具扔到地上发泄情绪,并拒绝收拾时,我的想法立即钻进了脑子"真是不可理喻的家伙!看看你都做了什么好事!"在这样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对他产生爱。所有的这些想法,都让我想要争执、逃避、对立。还好,想法之后,还有我的感受。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的感受,倾听对方,当我从心里理解了对方的时候,爱就产生了。

心中有了爱,可是不会表达,对方也感受不到。当我的爱人身体欠佳,我想要关心他时,我到嘴边的话却变成了"你怎么就不能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呢?",当我的孩子在玩闹时摔倒,我的关心又变成了"你就不能好好走路吗?",当我想把这些话冲口而出时,我想我需要静下来,深呼吸,听听我心里的感受。我看到我的爱人生病,我很担心他,我希望他可以好好照顾自己;我看到我的孩子摔倒,我很心疼,我希望他玩闹的时候小心一些,如果我把我的感受告诉对方,如果我这样说:"亲爱的,看到你生病,我很担心你,因为我希望你可以好好照顾自己"."宝贝,看到你摔倒,妈妈很心疼。"爱的语言自然而生,对方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爱了,发自内心的爱。

人的一生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一个内心有爱的人,爱就是当下,爱就是行动。没有冲突、对立、伤害时,爱就产生了。没有什么比爱和陪伴更重要的了,就从此刻开始,好好爱身边人。

——·END·——

读《奇特的一生》有感


读《奇特的一生》有感

YY 赖海

改变自己的拖延症大概是好多人的梦想。自从前几年高大上的知乎出名以来,我在上面存了很多问题和答案--如何改掉自己拖延症,有哪些值得读的书,有哪些应该去的地方,怎样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

有趣的是,刷知乎成了时间的一大杀手。两年后,终于把知乎删了,反而觉得自己的时间得到些许利用。

开始读书!

最初也是从知乎上知道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知道了李笑来等推崇的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机缘巧合,八月读了此书。

如部分评论所说,这本书前两章真的比较无聊;还有许多评论说文章充满了作者自己的碎碎念。

然而这本书并不像各种宣传的那样是本工具书。看许多微信读书评论就能知道大家急不可耐想通过学习时间记录法改善生活的想法。

不过看了附录作者自己的描述,本书属于纪实文学,偏向散文文体--作者是完全明白自己在干嘛。

反而是抱着急于改变自己的人读错了这本书!

柳比歇夫几十年如一日得记录和统计自己花费的时间。我认为这种生活并不适用大部分普通人。但这并不是本书的重点。作者在描述柳比歇夫生活的时候提了很多自己的思考,这些反而是最重要的。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是否问过自己:时间都去哪了?回首过去,我们是否能做到“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柳比歇夫是幸福的,他很早就明白自己要什么。他统计每一天时间的花费,他关心自己每一天如何度过。他比一般人读过更多的书、看过更多的戏、写过更多信。他珍惜自己的时间。他爱自己。

我们是否关心过自己呢?我们最宝贵的就是时间,然而时间却最易被我们忽略的。

令我感动的是,柳比歇夫坚持每天专注工作几个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竟保持了五十几年。这需要多强大的自制力!他需要对工作保持多大的热忱!贵在坚持,这正是我所缺少的品质。

柳比歇夫的人生是单纯却又丰富的,简朴却又幸福的,看似枯燥其实非常充实。愿我也能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另外评一评作者。我觉得作者刻画出了一个立体的柳比歇夫。虽然文字略有些啰嗦,但他的反思也启发了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这是一本好书,五星推荐。

读《一生》有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名著对生活更是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当我拿到这本名著《一生》时,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便被带入了这个故事。

其作者时19世纪法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莫泊桑,他的作品构思巧妙,文笔简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脍炙人口,《一生》便是发表于1883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至少,它的基调是现实主义。周国强如是写道,莫泊桑敬业的精神体现在了作品中:他是在身体受到恶疾的折磨,灵魂受着巨大痛苦的煎熬,在凡人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创造出了文学史上的辉煌,给人类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作者对各种贵族典型的刻画,从外貌到内心,无不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小说中有万股维持封建权势,自封为诺曼底贵族之首,作威作福的库特里埃;有不问世事,沉湎于渔猎,尚属正直的福尔维尔;还有把贵族的初夜权变成偷偷摸摸的诱奸逼奸的小贵族德拉马尔以及拥有美丽幻想,离开了仆人却一无生活能力的雅娜;有做投机生意,不走正道而落得身败名裂的保尔。

小说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的宗教界,小说中的两个典型神职人员毕柯神甫和托尔比亚克神甫,老神甫由于经历过大革命的风暴,变得十分奸猾,当已经完全和丈夫分开的雅娜跟他说起她想再要一个孩子时,他却说戒律完全许可,算不得违背。而当雅娜含泪分辩说她并没有他隐含的那个意思时,他却一个哈哈便掩饰过去了。他还为未婚先孕的女孩找丈夫。可是新神甫与老神甫性格相反,他有变态心理,因此仇恨一切爱情,生命。他看到男女恋爱就生气,非要驱散而后快,他甚至残忍地抡起雨伞死劲儿地打正在分娩的母狗,他被链子拴着无法逃避。他打断了雨伞后甚至居然站在狗的身上跺,最后一只小狗被他踩了出来。狂怒的男爵给了他一个耳光,把他扔到大路上。男爵去世后,他还利用手中的职权阻止尸体进入教堂,葬入公墓。实际上,他还企图复辟,朝思暮想回复他们失去的天堂。

而当地的农民,他们善良又可爱,他们也无知又愚昧。他们通过不再去听弥撒反对凶残,不通人性的神甫,责备雅娜不送她的儿子保尔去初领圣体。相反的是,他们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金钱,利益的多少,就像勒柯克答应要娶萝莎丽是因为有一座庄园的陪嫁;雅娜受债务所迫卖掉这幢和她一辈子经历息息相关的杨树堡庄园,他们对她就没有以前那样的尊敬了。

纯洁无知的雅娜因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她美丽的幻想便一一破灭,而《一生》所描述的正式这些幻想一个个破灭的过程。这是年轻的梦和残酷的现实的矛盾,生与死的矛盾。周国强先生认为作者在这本小说中还怀有一丝希望,这丝希望在萝莎丽身上,她就像雅娜的守护神,在雅娜最艰难的时候救了她,这便是人性友善没有完全泯灭的表现。

19世纪还未出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21世纪已经出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9世纪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的,没有做到的,到我们便要努力实现,做到爱国,关注国家有关事项,做到敬业,用心做好手头上的,遇到的事,做到诚信,与他人相处时诚实以待,做到友善,不欺负他人,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当然国家,社会也不能松懈。

读《一生》,我懂了:想要阻止黑暗社会的重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实行,怀着善良,感恩的心对待他人,回报社会。

读《你一生的故事》有感


《你一生的故事》是一本充满科幻与趣味的书,共讲述了七个故事是结集作者特德·姜早期的七篇作品:《你一生的故事》、《巴比伦塔》、《领悟》、《除以零》、《七十二个字母》、《人类科学之演变》、《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其中有一篇讲述了语言学家路易斯与外星人七肢桶接触,学习他们的语言的故事,特别吸引我;在这过程中,路易斯逐渐知道了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结构与地球人类的语言是完全不相同,不论是表音或表意的文字,外星人七肢桶的文字是以一个字符表达一个句子。人类的文字只是线性的有时间性的,每个字之间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当我们写下第一个字时,后面需要用的字是可以做选择的,还能对那些不满意或不喜欢的部分进行修改。而外星人七肢桶的文字语言则与我们不同,他们每个句子都是同时出现的,他们的句子在书写前就已确定是不能修改的。他们的语言是同时表现因和果,同时看见过去与未来。对于这种预见未来的悖论,作者用了一个岁月之书的寓言来说明。对于人们来说如果一个人翻阅了岁月之书,知晓了自己的未来,那生活会变得缺乏趣味性。然而对于外星人来说,知道未来变成一种责任,他们必须去完成这个预见到的未来。在他们的认识中,世界是由因果组成,有因必有果。

除了与外星人学习语言的故事比较吸引我,还有一个是除以零的故事,如果任何数字除以零,都不会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果,理由是除法被定义为乘法的逆转:如果你先除以零,然后再乘以零,就会重新得到开始那个数字。在我看完这段话时,我感到这是一种奇特的想法,因为在现实中,任何数字除以零得到结果都是零,所以我会感觉作者的想法有些不可思议,但就是那种不可意思会使人产生一种动力去探索。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开始不禁地遐想,当我们像外星人一样知道了自己未来,却要有这个责任去完成未来,那人类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当任何数字除以得到都是非零的结果,打破概念中的不可能,那么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呢?可这一切的答案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未知的,需要经过许多探索才能知道。

初二:薛莲昕

读《感动一生》有感


今天,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名叫《感动一生》。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我在一个腊月的清晨去上班,看见一位壮年人骑着自行车带着自己的母亲百般呵护,我对壮年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他那一个个细小的动作,足以让我感动一生。

读完这篇文章,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啊,壮年人是多么爱护自己的母亲呀!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这样关心自己的母亲呢?谁会自己骑着自行车带母亲去医院呢?不会了,没有多少人能像壮年人那样关爱自己的母亲了。相反,现在的人还要靠母亲,如果母亲做得不好,还要责怪她。没有人会像壮年人那样百般呵护母亲了,现在的孩子是那样的自私,千方百计的夺取母亲的钱去享受自己想拥有的东西。母亲受伤了,不会去关心,不会去慰问。他们是那样绝情

我真想呼吁全世界的孩子都去关心自己的母亲。也许你会记恨母亲在你小时候对你的严厉,也许你会抱怨母亲没给你最好的生活环境,也许你会但是,你何曾想起母亲对你那一份沉甸甸的爱,难道生活在一个没有母爱的地方不会觉得荒凉吗?

让我们向文中的那位壮年人学习,学会怎样去爱自己的母亲,抛开所有的抱怨、烦恼和杂念,去用一颗真诚的心爱自己的母亲吧!

云阳县实验小学6年级 牟宇

读《借我一生》有感


读《借我一生》有感

王耀利

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正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下,正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明知没路了,却还在前行,正因为习惯了——余秋雨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了余秋雨的《借我一生》,拿起之后就舍不得放下了,真恨不得一口气把它看完,最后读完这本书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辞,也没有语法严格的种种修辞,可读来却有让人无法形容的悠悠厚味。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最为曲折的道路,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对这段历史做了最好的回答,这个革命催残的不仅仅是人的肉体,还扼杀着人的灵魂。余秋雨的叔叔,因一本《红楼梦》而死,余秋雨的父亲,因开会时说的一句连自己都忘了,无关紧要的话而被关押多年,像这样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无辜刀下魂的何止这些。余秋雨的《借我一生》让人流涕,知青下乡,父亲被隔离,非人的生活,雨水和泪水交织,我无法想象生活在那样的岁月里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才能坚强的走出来。
再想想 80 后的我们,遇到小小挫折就首先想到逃避,整天的哀怨和叹息,感叹上天的不公,受点委屈,我们就哀叹人事的多变。小小的挫折就可以把我们打败得体无完肤。可事实上,那些让人恐惧的挫折其实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看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感到惭愧,即便我们也不算娇生惯养,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在命运面前不低头,敢于挑战,能做到无论多少的不幸和悲伤,都不选择逃避。
余秋雨在三次民主推荐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在实在不能推脱的情况下,他担起了学院院长的大梁,并在短短几年内,使学院的各项工作都有了较大的起色,率先带领学院改革,并取得成功,在仕途一片看好的情况下,他却毅然放弃了权力和地位,摆脱了虚假,选择了真正的文化。他说”人生是由许多小选择组成的,但也会遇到大选择“,小选择和大选择的区别,并不完全在于事情的体量和影响,真正的人生大选择,是一种缺少参考坐标的自我挑战。其实想想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也是由许多选择组成的吗?除了你的出身和家庭你别无选择之外,大部分都是选择组成了我们的生活。当今社会,追求的东西太多了,金钱、地位、爱情 —— 有时我们什么都想要,可往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须放弃一些东西,这时你不得不做出一些选择。有些人为自己而做选择,我敬佩他;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违心地选择了其他一条路,我想说那是一种无奈。有人说”只要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这一生就够了“,可又谈何容易,在大千世界中,我们很难懂得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糊里糊涂地度过了这一生,而人生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在这短暂的岁月里,如何选择自己的一生呢 ? 我真希望能像余老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以自己的方式去度过这一生
因为失去一个朋友而离开一个地方,这有可能吗?有。因为失去一个朋友而改变一个行业,这有可能吗?有,余秋雨就是其中一个,著名导演胡伟民的去世无疑对余秋雨的影响很大,余秋雨觉得惟有胡伟民的评论能看透他所有学术著作背后的灵魂,所以在胡伟民去世的这十年,余秋雨拒接了与上海和外地戏剧界的来往,他说”泉眼既已堵塞,那就不再是我的山寨“。
人这一生,陪在一起走路的人很多,但有的路程,只须短短一截,便终生铭记,余秋雨和胡伟民的友情便是。
人的一生,就像一辆列车,不同的站点,都有不同的人上车下车,你不知道车上的人什么时候下车,也不知道下一个车站谁又会上车。相识是一种缘分,相知是一种福分,请珍惜身边每一个人,对身边的人好一点,因为一辈子不长。

《诚实的红石榴》读后感——诚实是一把金钥匙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诚实的红石榴》。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脸色严峻地说:“就在刚才课间十分钟,我们中有一个人从校门内那株石榴树摘去了一个大石榴,是谁摘的,有胆量承认吗?”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有吱声。“那好,我再问问同学们,谁有过,那石榴好吃想摘下一个尝尝的念头?”老师要求有这种念头的同学举起手来。整个班里的同学都意识到了举起手来的后果,都没有动静,老师等了又等,还是没有一只手举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个个子很小的女同学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她红着脸小声地说,她想过,可是她的确没有摘……。这时,老师伸出手无限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发辫,变戏法似的从衣兜里掏出个大红石榴,放在她的课桌上。“石榴是老师摘的。我之所以这样对待大家,是想让大家理解‘诚实’到底是什么东西。”……

读过这篇文章,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因为说谎,最后狼真的来了,把羊吃了……那时候我就知道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不能撒谎。慢慢长大了,其实诚实不仅仅是不说假话,还要像文中的小女孩一样,坦诚地说出心中的想法,做一个胸怀坦荡的人。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事情,都会在诚实的边缘犹豫不决。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了100分,老师在评讲的时候,我发现有一条选择题做错了,老师并没有发现。我觉得今天的运气特别好,红艳艳的100分就像诱人的花儿正在向我微笑,我忍不住看了好几眼,就在我沾沾自喜的时候,那美丽的花儿突然露出嘲笑的面孔:“你不诚实,你不配得100分”,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怎么办?要是说吧,好不容易到手的100分将弃我而去,不说吧,心里就像揣了块石头,忐忑不安。下课了,我还是鼓足勇气和老师说了错误的地方,老师毫不留情地在100分后面减掉2分。我拿着98分的试卷,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回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用赞许的口气说:“这98分比原来的100分更加宝贵……”

我和文中的小女孩一样,因为说出真话而收获了诚实的含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隐瞒事实,对别人以诚相待,那更多的朋友会来到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会更加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