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无辜的人读后感 > 地图 > 无辜的人读后感,2024无辜的人读后感
无辜的人读后感相关栏目
无辜的人读后感热门栏目
无辜的人读后感推荐
无辜的人读后感

(共 9429 篇)

  • 1、 《无辜的人》读后感800字

    我们能够想到的最恐怖的事情是如何开始的呢?一个是曾经让父母骄傲让邻人羡慕的天才少年,一个是一边在讲台上教书育人一边独自抚育幼女的慈爱父亲。

    毫无征兆,似乎他们过往所有生命里的快乐时光都只是暴虐的厄运风暴降临前梦幻般的平静。蜂拥而上的警察,就是噩梦最初的开始,也许在很长时间的新闻报道里,我们会更多地看到诸如神兵天降此类的赞誉字眼,但最终的结局揭晓时,我们只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悚和根本无法逃避的恐惧。

    无休无止的讯问,恐吓,威胁,欺骗,意志坚定的讯问者根本不在乎讯问对象的辩解是多么合乎情理,他们想要的根本不是什么事实的真相,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对他们早已认定答案的迎合式回答,那怕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个个荒诞不经的梦境口供,那怕他们一路走来早已将太多太多的正当规定肆意丢弃,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他们想要听到的故事。

    为了这个他们想要听到的故事,他们甚至可以故意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真相面前避而不见,更有甚者,他们会故意毁去那些让他们想要的故事显得荒诞的真相!

    他们无疑是那么的锲而不舍,他们冷眼旁观着被他们的蛛网捕获的猎物,目视着那些滑稽的挣扎,他们知道他们总会在猎物最为疲惫不堪的时候给予他们的猎物最后一击。

    面对这样的讯问者,你能坚持多久?多久之后,你会迫不及待的想要配合讯问者?只想要尽快逃离噩梦的你,总会有那么一刻,你会一边迎合着讯问者,一边构建着讯问者想要的梦境故事,一边想当然地会认为所有人都会一眼识破梦境故事的荒诞不经!

    真的会是这样吗?你最终会发现一旦你迎合讯问者所编造的梦境供述落在了纸上,落在了视频里,你就根本没有了戳破梦境故事的机会。

    如果不是真的,你为什么要那么说?只要是你说的,那就一定是真实的,那怕你所说的一切荒唐到根本无法印证!只要说出他们想要的事情就行!为此,他们将肆无忌惮,毫不顾惜。这就是那些无辜的人最可怕的噩梦的开始。

  • 2、 《可爱的人》读后感

    可爱的人——小轿夫赤脚走在荒凉的大街上,那竹编的斗篷哪能挡住瓢泼的雨水。在这个小轿夫的肩上压着的是父亲死后,自己,母亲,一个兄弟和两个妹妹在如此不公平的社会里生存的重担。他穿的是浸满了血和泪的短衣,汗和雨水已把短衣紧紧地粘在小轿夫的身上,正如套着马鞍的马,已把鞍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

    可是小轿夫与其他人不同,他的一双眸子炯炯有神,目光中射出的尽是对生命,对光明的渴望,在那双眼睛中映出的还有责任、反叛、强烈的申诉与争辩,他的目光让路旁的小草也为之一颤。

    他读过三字经,读过半本千字文,除此之外,他还读过什么呢?怕是那些当官的,整天玩弄着学问,整天显耀着挂在口头上诗句的大老爷们也早已向他投来了鄙夷的目光,而他们却把包含仁爱精神的书当作考取功名的敲门砖,慢慢地,那些书在他们的脑中腐朽,虫蛀,最后,成为一滩散发着恶臭的淤泥,一张不堪一击的面具,而小轿夫却以纯洁、没有害人利己的思想赢得出生在封建大家庭的巴金的崇敬。

    20世纪上半页,各位力挽狂澜,笔锋犀利的批判作家都把矛头指向旧社会人吃人,人压榨人的社会现实。我想世间万物总是在不断改良的过程中露出它最温暖的一面。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这些统治者为了维护思想的统治地位,堆起层层思想的藩篱,无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还是西方教会种种法律,都无法淹没人性的光辉,人最终都要走向解放和自由。

    小轿夫是这样说的:“我不晓得我前世造了什么孽,菩萨要我受这样的罪,昨天我们抬了一个先生到青石桥街去,本来应该给我两百文的轿钱,哪晓得下了轿只给了一百四十文。我去请他添三十文,他不但不添,反骂了我一顿,我这时说了气话,他又打了我两个耳光。他又说要警局来拉我,警局是向来专欺负我们穷人的,只得拿了一百四十文出来。我将走的时候他还骂我‘该死的’,我想我死了还好些,免得生着受活罪。不过我死了,我的母亲又靠谁养活呢?还有兄弟姐妹呢?”

    坐在轿上的巴金心中动荡着一股奔腾的激流,和着这雨声,他潸然泪下。

    近代社会压抑人的发展到了如此地步,近代中国统治者为什么懂得在自己同胞的身上搜刮钱财而对外国的列强点头哈腰,为什么要尽东方之土来让列强欢乐。为什么明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却老固守祖训,颓顽愚昧,气量狭小,以千年不变的四书五经去治理瞬息万变的国家和国际局势,以东方天国的自大自欺去填补面对日益强大的西方时内心的虚无与空白。

    可爱的人抬的是封建官僚,大官僚的头上抬

  • 3、 躲藏的人读后感

    躲藏的人读后感

    年长者常常抱怨:如果我永远年轻就好了年轻人总是感叹:如果能快点长大就好了读完这本书《躲藏的人》,也许我们就不会再说类似的话了吧。生命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缺少了哪个部分,都不会让生命辉煌、灿烂。

    文中的泰伦是个真正的男孩,他被一个叫狄特的人所控制。而他不放弃,凭借儿时的记忆点滴,找寻家人。

    这是一个极度缺少孩子的世界。人们通过抗衰老药让自己容貌保持,生命长久。因此得到的报复是:大多数人无法生育。泰伦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无处可逃。他做起了钟点儿童的工作一个带给人以两个小时快乐的附属品。他有着找寻家人的信念,他从一户有钱人家偷了一百元,悄悄的去做dna配对,然而结果令人心碎:匹配的单上有一百多页,每页有一百多个人名

    但这次尝试也并非毫无收获,吉南发现了他。然而狄特开始强迫泰伦做pp手术。他逃了出来,并发现了以他的柔弱之立所能做到的办法投江自杀。

    就在这危险时刻,吉南出现了。他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有他,有个女人,当然还有幼时的泰伦。他们相认了,泰伦回到了家。一个真正的家,有爸爸,有妈妈,有姐弟,有爱和关怀的家!

    细细数来,我们是否希望自己一夜长大,是否听过大人们渴望返老还童的愿望呢?有,并数不胜数。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这一样的真理:

    生命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神圣的。诞生、成长、成熟甚至是衰亡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莫大恩惠。我们在这一个个过程中,收获了友情、梦想与幸福!

  • 4、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再次看到风筝时,已然是七月。绿草如茵的空地上,几个人在放风筝,脸上的笑容宛若夏日雨后的天空。我坐下,神思有些困倦。不知是睁眼之时还是闭眼之时,我望见一片瑰丽的苍穹,灿烂的云朵中是成片的风筝,如同飞鸟。远处,放风筝的人伫立,追风筝的人奔跑。一切都如此熟悉。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追风筝的人》中的对白此刻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意识到周围的一切都是一场梦境。我在延续着一个梦,一个《追风筝的人》的梦。

    那晚霞的移动荡漾着我的眼睛,那风筝的弧线激扬我的心神。感动与欣慰,害怕与无助,心酸与悲凉,这本书字里行间带给我的是如人生百味般的悸动。是什么得以有这样大的力量让心灵颤抖?那质朴的语言敲响的到底是怎样一种伟大的乐律?

    阿富汗,一个在曾经在我印象中只有战火纷飞的地方。而《追风筝的人》却为我呈现了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情谊的国土。阿米尔和哈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那样幸福。虽然身份与种族的差异不时扰乱两人的友谊,但是谁也无法忽视这之中令人艳羡的美好。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头,冥冥之中注定会有一个令全文发生转折的岔路口。阿米尔和哈桑在当地的斗风筝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狂喜中,哈桑要去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那一刻,我仿佛预感到了之后的事情,我听到我的心中大呼不要去!可是,我只是一个看客。我只能一页页翻下去,看着阿米尔走街串巷寻找着哈桑,看着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看着阿米尔在这重要的岔路口选择了胆怯当那只风筝坠落,阴影扫过白雪上斑驳的血渍,我知道,坠落的不仅是风筝,还有阿米尔与哈桑之间一整个过去,连同快乐与悲伤。

    那时的我想,如果是我,我会挺身而出吗?如果阿米尔当时用自己救下哈桑,他们之后又会如何?我不知道。这世界没有如果。但我知道,阿米尔在他尚且年幼人生中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而正是这一错过,将用他的一生来补救。我们的人生究竟禁得起几次这样的错过?人生竟是这样坚强而又脆弱!

    无尽的痛苦让阿米尔逼走了哈桑。而同时,阿富汗的战火也开始燃起。阿米尔随着父亲逃到了美国,背离了战火却始终无法背离对哈桑的自责和愧疚。终于,在朋友的指引和劝导下,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回到阿富汗,拼了命从塔利班手中救出哈桑饱受折磨的儿子索拉博。而此时的哈桑早已死在了塔利班的魔爪下,阿米尔能为昔日友人所做的,就只有为他可怜的孩子找回一颗心,一颗过去的心,一颗未来的心。这心,又何尝不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延续?

    故事的最

  • 5、 进去的人,出来的人

    进去的人,出来的人 进去的人,出来的人一辆车 停在路边 有进去的人 也有出来的人

    进去的人 手中拿着一张表格 有些紧张,有些激动 他们的心里 满载着爱与奉献的果实

    出来的人 手中拿着一张表格 有些欣喜,有些骄傲 他们的笑容 温暖了这个世界

    进去的人 从车的前门进去 出来的人 从车的后门出来 然后 融化在阳光里

    留下的 是四个鲜红的大字 “鲜血光荣”

  • 6、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读后感300字

    我读了一本叫《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的书,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现在还久久不能忘怀。

    这本书太感人了!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就掉了下来,主人公明明仅仅只有13岁,就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了贫困潦倒的家。他每天为生计奔波,为只有九个月的小妹妹掏鸟窝做蛋花汤……暑假,他就批发一些冰棍来卖,他为了多赚钱,拿冰棍换鸡蛋,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换七、八十个鸡蛋,他就卖完冰棍卖鸡蛋,终于攒够了弟弟和自己一年的学费、爸爸的药费、妹妹的营养费。他是多么的懂事啊!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贫困的家庭,我会怎么样呢?在以前真不敢想象,而现在我会用亲情和智慧、努力来做得更好。

    以前,我根本不懂什么是亲情,读完这本书后我懂了,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亲情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把花都献给自己所有的亲人,给他们以希望;把绿荫献给所有的亲人,给他们以安慰;用善良的心去行动,去爱需要爱的人,我们的亲人一定会在背后露出甜蜜的笑容。因为它们用自己的爱让我们懂得了回馈,学会了感恩。

  • 7、 优秀读后感:读《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有感

    一本好书,可以拯救一个人;一本好书,可以成为滋润心灵的精神食粮;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条。在暑假里,我就阅读了这样一本好书。它是一本启迪心智,教会我们怎么自主学习,激发我们求知欲望的书。书中的内容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

    在众多故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数《姥姥,姥姥》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十分感人,他讲了姥姥一个人从家乡到遥远的大城市去看望女儿一家,当她听到外孙女想吃野菜水饺的时候,又连忙起身回到自己家乡给外孙女包野菜水饺。读到这儿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姥姥,她也是这么为我着想,这么疼爱我,我想要什么、想吃什么,只要大城市没有,她都会再回到家乡去给我准备。一想到这儿,我的心中就充满了幸福之意。于是我就接着往下读。姥姥回到家乡后就上山挖野菜做水饺,她忙了一天又一天,当第一个春节到来时,女儿一家没有回来,当第二个春节到来时,女儿一家还没有回来。姥姥就这么一直忙一直忙,等到第三年的时候,姥姥却因此病倒了,外孙女知道了这个消息急忙赶了回来。她一进屋,就惊呆了,满屋都是姥姥包的野菜水饺,她看到后哭了,便连忙跑到姥姥身边大哭起来。最终姥姥还是带着遗憾去世了。故事读完了,我被深深的感动了。

    这本书里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每读一个我都会被感动,这些故事让我懂得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人。我们要懂得感谢、感恩他们。要时时刻刻学会知恩图报。这样他们就会觉得欣慰。

    六年级:耿伊君

  • 8、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作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追风筝的人》

    偶然翻开了这本无意间得到的书,开始只是想想在闲暇的时候打发一下自己的时间,但是书中的内容却引人入胜,渐渐地我沉浸在其中。

    我们总是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有时会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去随意评论和斥责别人,却对自己内心的懦弱和恐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真的面对真正的自己,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往往物是人非,为时已晚。

    阿米尔作为本书的主人公,却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从幼稚到成长再到成熟,每个人在这漫漫的人生历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犯下过错,做过一些幼稚伤人的举动,在心里也曾为此感到羞愧,懊悔却又遗憾。这些事情就像结绳一般缠绕着,贯穿着我们的人生的成长。得与失,祸与福,在冥冥之中一次次变更,一次次塑造与成就新的自我。

    风筝,作为这本书贯穿着全文的线索,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故事,也因风筝而起,因其而结束。

    阿米尔和哈桑从小一起长大,哈桑的父亲在阿米尔家里做仆人,而哈桑的母亲生下他后便游戏人间,早已不知所踪。

    哈桑的童年中阿米尔就是一个在他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人,他们之间早已联系在了一起。一主一仆,日日夜夜,如影随形。

    而身份的高低,阶级的差异也间接造就了他们友情的破碎。阿米尔始终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他容不得哈桑比他聪明,容不得哈桑比他优秀,这是阿米尔思想里面的血统意识。

    一年一度的风筝大赛,哈桑为了少爷阿米尔的胜利,帮助少爷追逐风筝。但成功追到风筝的哈桑却被孩子中的恶霸们欺凌,而阿米尔去寻找他时看到了这一幕,却因为恐惧和胆怯没有挺身而出。

    这件事在阿米尔心中难以消失,他不断安慰自己主人没有义务去为了仆人挺身而出,而哈桑被欺凌的一幕也不断在提醒自己的懦弱,逼迫面对真实的自己,自私、卑劣、残忍、弱小。

    而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背叛而不是救赎自己,用手段赶走了哈桑和他的父亲,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

    像孟子所主张的“人性本善”,而荀子却主张“人性本恶”,人生来就是有双重性的。没有圣人也没有极限的罪恶之人,人性的好坏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而阿米尔也因为这个心结,踏上了救赎心灵的旅程。

    故事的结局,对着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却

  • 9、 《偷影子的人》读后感

    《偷影子的人》是由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写的,书的封面上印着这样一行字一部令整个法国为之动容的温情疗愈小说,许是太久没看过这样的小说了,就拿起书看了起来,没想到自己一气呵成把整本书都看完了。看完后心情很是愉悦欢快。大概讲一下主要的内容:一个在班上经常被欺凌的男孩有一天发现自己拥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能偷别人的影子,当他的影子和别人的影子重叠的时候,男孩就能够知道他人心中的真实想法。当他发现自己有这样的一种奇异的能力后,他慢慢地成

    看完这本书后的感悟总结

    整本书,所有的事件,作者娓娓道来,在描写男孩童年的那段内容中,充满着童年的欢快和天真,让我不知不觉中也跟随这样的描述想起那些童年的欢乐时光。男孩拥有的超然的能力,其实也是透过偷影子这一特别的功能来告诉读者,不管在你面前的人显得多么的跋扈嚣张,就像欺负男孩的马格,一个高大打篮球很厉害喜欢着自己也喜欢的伊丽莎白的大男孩,也有自己心中的痛楚,他内心真实的世界并非像在大家面前的那么强大。记得柴静《看见》书中也提到类似的这个道理,我们看到的很多事情其实仅仅是事件的表面,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弱者被欺凌,但在被欺凌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这也让我明白,在这个世界存活着,少点计较,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怀着理解、宽容的心去谅解他人的缺点、过失。而不是用自己定下的标准去指责抱怨对方。在这个越来越强调自我的年代,作者能通过这些小细节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实属不易,也点中了点。

    书中还讲述了男孩偷了好友吕克的影子,知道吕克内心十分渴望能够像他一样当一名医生,不希望在老家当个小小的面包师,男孩劝服了吕克的父亲让他去所在的城市学医,而当吕克终于实现自己的愿望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他并不喜欢这个身份,最后他选择回到那个一早就有人来买他的蛋糕并且让他心里感觉到幸福的面包店里当一名小小的面包师傅,给心爱的女人做各式各样好吃的蛋糕甜点。这件事情挺耐人寻味的,特别是我们现在处于的这个位置--应届毕业生,在这个找工作,略带迷茫,看着别人工作心痒痒却苦于心仪的公司还不给个电话面试的非常时期。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别人走得越来越快的时候,我们会不加选择甚至说不加考虑地去从事第一份工作,幸运的话,你会发现这份工作就是你想要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幸的比较多。当工作被加上各式各样的标准去衡量何种为好工作,何种为差工作,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按照人们口中的标准,选择

  • 10、 《寻找时间的人》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寻找时间的人》,是爱尔兰作家凯特汤普森的作品。

    在书店买书时,我背书背面的几句话吸引了。来自《卫报》的一句话:读完这个故事,如同刚从梦中苏醒,朦胧中看到正在消失的梦境一样。爱尔兰《inis》杂志所说:书中既有阴暗、大胆、颠覆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还有颠覆性的纯娱乐的一面该书开创了新领域,将会乘务经典之作。

    这本书,名字叫做《寻找时间的人》,而且书中是不是的会出现那句话时间去哪了。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吉吉.利迪为妈妈买时间作为生日礼物的一本关于时间.音乐.亲情和人性的故事。

    书中讲述了15岁的吉吉利迪的故事。在肯瓦拉或爱尔兰的任何地方,是将好像永远都不够用。所以当家人问海伦利迪需要什么生日礼物时,他回答:世间。我只想要时间。

    利迪家世代都是音乐家,十五岁的吉吉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可是,有一天,当他在学校操场是玩耍时,他发现音乐不是在他血脉中唯一流传下来的东西。他的曾祖父真的是谋杀犯吗?

    在吉吉去为妈妈购买时间的途中,它领悟到了有关音乐、亲情、神话、和爱尔兰魔法的真谛。

    有谁知道时间到哪里去了?吉吉知道。

    读完了这本书,真相《卫报》中所说的:如同刚从梦中苏醒。我反复的看到那句时间去哪了,我也感同身受,我也觉得自己越来越忙碌,时间是越来越少,总是不够用。我也想问一下自己,时间去哪了。

    书中说到了一种生活

    人们重拾以前的爱好,或重温儿时的激情,于是,手工编织的羊毛衫、手套和围巾又开始流行了。许多工厂第一次有了作息时间表。管理层和雇员们第一次发现他们能够兼顾家庭和工作了。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发现每天除了上学、写作业和洗漱之外,还有很多空闲的时间。他们有空读书和看电视了;有空在乡间小路上闲逛了

    我也向往这种生活。作者在最后一针见血解释了时间去哪了:肯定是安排不当才觉得时间不够的,这就是问题的答案。也许,我们感觉没有时间是因为我们没把时间安排得当,在假期,除去正常的睡眠时间,在加上这事那事也需要时间,时间好像被抽走了一样。

    时间是一个计时器,它可以记录一分一秒。时间如流水一般,以前并不觉得宝贵,当时间流逝后才会觉得珍惜。时间是个好东西,好好利用它,不要辜负它。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1-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无辜的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无辜的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无辜的人读后感、2024无辜的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