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世界简史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世界简史读后感800字

世界简史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09 来源:互联网

世界简史读后感。

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世界简史读后感”,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世界简史读后感范文一

《世界简史》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赫伯特˙乔˙威尔斯。这本书引领我们追寻人类祖先前仆后继所创造的伟大文明日石文明、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利安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引领我们去晋见亚历山大大帝、阿育王、罗马皇帝、中国皇帝、罗马教皇、俄国沙皇,去感受他们风云激荡的人生和他们的雄才大略;还引领去拜谒人类伟大的灵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老子等,去触碰他们不朽的思想脉搏;还不忘引领我们去领略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所蕴含的真义和神韵,去感悟其灵性、灵气和灵修;还毫不粉饰得把人类历史上的血腥、残暴、冲突、战争一览无余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在看《世界简史》这本书时,可以知道很多的知识,如: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的心中便充满了疑问:考古学家是从哪里发现了远古的生物的?那些生物长什么样?是大还是小等问题。于是,我认认真真的,一字一句的读下去,嘴里还念念有词。读着读着,我便找到了答案。考古学家是从层岩石中发现了远古的生物的,那些生物就是我们现在的生物的祖先,所以相差不了多少,大小也各不一样。而且,我还知道了最早出现的动物是一种像蚜虫的三叶虫,后来还出现了有九英尺长的海蝎子,在比化石岩更古老的的岩石中,偶尔会出现一种分离状态的碳石墨。瞧!多么有趣啊!

看完《世界简史》后,我认为《世界简史》不只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史书,他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他所真正关注的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从书中,我深深感受到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而感到怜悯。更可贵的是他比较可观的看待东西方文明,歌颂光明,憎恨黑暗。

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感慨,就好像站在长江的入海口;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疑问,就好像面对着一个难题;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惊讶,就好像听见一件闻所未闻的奇怪事;历史总会历史给人太多的无限了,永远也数也数不清。

《世界简史》读后感范文二

世界简史是由英国着名作家HG韦尔斯所着,这是韦尔斯在写完《世界史纲》后,写的作为《世界史纲》的概述版或者说是普及版。《世界史纲》乃鸿篇巨制,煌煌近百万字,非一般读者所能吸纳。为此韦尔斯于1923年出版了这本包含着崭新立意和写法的《韦尔斯世界简史》。

HG韦尔斯是英国着名作家。早年在一家布店当过学徒,后毕业于英国皇家学院。曾尝试以教书为生,却以新闻和文学创作闻名于世。其所着《时间机器》、《隐身人》为现代科幻小说开山之作。一生涉猎甚广,虽不是历史学家,却以《世界史纲》跻身于史学大家之列。

在《世界简史》中,作者站在一个宏大的角度和视野为读者将世界的历史娓娓道来。历史的进程,远至地球生命的产生,近至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站在时间的隧道,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铺展开来,简洁而不冗长,清晰而不繁琐。让人看完后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和解读,书中还有作者自己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读韦尔斯的《世界简史》,首先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相对于《世界史纲》这样的鸿篇巨制,世界简史在内容的叙述上更加的简洁明了,节奏轻快。地球的发展,人类的历史,这样一个宏大的时间线索就这样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生物的进化,人类文明的兴衰交替,作者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向我们介绍了生活在现代文明几千年以前我们遥不可及的古代文明,包括我们平日经常听说却不甚熟悉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罗马等,其中还涉及到东方文化。我们知道了在埃及和巴比伦的城市中,富人的生活和现代富人的生活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同样豪奢的房间,华丽的服饰,同样过着有规有矩的生活。我们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或许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没有货币。在15世纪以来的近代文明,人类社会在更有力度的发展,作者以冷静沉稳的口吻讲述着那些风云变幻的世纪改革,那些轰轰烈烈的革命仿佛就如一副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内容上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后,我们还可以解读到作者对于历史事件背后的分析和评判。曾经有人说过历史的最大魅力在于,似乎是简单的事,一钻进去才发现复杂。似乎早有定论的事,再回顾,又发现新的疑点。人类历史是人推动的,人是复杂的,而由人推动的历史更是纷繁复杂,如同雾里看花。要拨开重重迷雾,看清历史的本质,就当然需要对历史进行清醒的分析和解读。作者在叙述到古代人们的灵物崇拜时说到,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仍然是凭着想象和冲动在生活,就算是在现代,能够真正认识到自我和世界的人也只是少数。现代人的盲目的生活又何尝没有古代灵物崇拜的影子呢,一样都是对世界对自我的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不仅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还在于内在的本质。

我们对过去的历史有了科学的分析,对现在就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历史以过去的光辉照亮现在。要想真正地把握现在,就得先了解历史;要想真正认识自身,也得先了解历史。历史让我们知道如何成功,如何失败,如何做人,如何在在这个广博的世界和无穷的时间中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处,找到安身的最合适的位置。读韦尔斯的《世界简史》会让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不一样的改变。

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感慨,就好像站在长江的入海口,看着那穿越千山万水,穿过时间的维度汩汩向你流来的河水,迎面而来的是古朴而悠远的气息,带着那份独特的沉甸甸的质感。我们看到历史背后的人们,看到那些曾经山山水水,看到历史背后的那些必然的偶然的因素。这些历史似乎与我们无关,但却在冥冥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为历史是过去的现在,而现在又将成为未来的历史。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世界简史》读后感800字


世界简史是由英国作家威尔斯于1923年出版的一部书,虽然涵盖了人类从百万年前到20世纪的历史,但整篇作品简单易读,客观冷静,又不失悲天悯人的情怀,当然还有对人类未来的期待

书中前面篇幅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的史前文明,人类的起源发展进化,早期的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东亚文明,爱琴海文明,希伯来人、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中亚民族、美洲人及非洲人等的起源发展;然后再现了古希腊时期各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等的崛起和衰落。到公元后的将近两千年历史,讲述了欧洲、美洲、中亚各大洲分合战争,从君主制到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等社会制度的更迭,科学文化的进步发展;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与发展

整部书中,贯穿着人类的战争,可能因为作者是英国人的缘故,对于欧洲的历史覆盖的比较全面,而关于美国、中国、印度、日本的发展相对篇幅有限而简略一带而过,只带出了美国南北战争及统一、中国秦始皇、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黑暗时期、日本迅速从封建时代追赶上欧洲现代科技的历史等。

作者的观点,历次战争并没有解决任何人类及国家之间的问题,不管是胜方或是败方都遭受着死亡、疾病、衰败等战争的荼毒,文末希望人类将来会真正迎来永久的和平与统一。

读完全书,我感觉视野开阔,思考问题不会再局限于一家一国一民族,因为人类有着共通的起源与共同的命运。其实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时代在人类历史中虽然是弹指一瞬间,是一个非常短暂的片刻,可是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到现在,难道我们不是处在一个最幸福的时代吗(尤其是中国)?此时的我们没有战争,没有贫穷,有着中国历史以来最发达的经济、科技、医疗、军事保障,虽然文化及教育有待更好的复兴;此时的我们能有一部分人拥有着奢侈的选择权,过着自己想过的人生,而不用担心社会制度将你的才能埋没,我们需要做的是独立思考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实现什么,如何在体现价值或满足欲望的同时平衡自身的生活,我们最终要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试想一下在离开这个世界之际若有遗憾,那么从现在起可以避免遗憾。从现在起,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通向一个不同的终点,为此,请提醒我自己把目光放到更长远,视角更开阔,心境更踏实,即便在历史中渺小如尘埃,也要对得起自己在这个世界所拥有的一切!

世界文学简史读后感


走进世界文学艺术的殿堂,你会发现从古至今的每一个地方都闪耀着绚丽奇妙的色彩,而且富有沧桑。最先吸住你眼球的应该是古希腊文学,它像是一朵昙花,含苞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史称:荷马时代,是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绽放在公元前五世纪,即奴隶制全盛的古典时代,其文学的主要成就为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凋谢在公元前四世纪末,由于文学崇尚修词技巧,内容贫乏,其主要成就只有新喜剧。然而,这朵花在科学极不发达,生产水平极低的条件下的生活斗争中创造了丰富优美的神话,散见于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三大悲剧家的悲剧作品、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著作中。虽然,昙花的绽放转瞬即失,但它的美丽和香味是极致的,永恒的。并且,以希腊神话为它的土壤,这才有机会让这朵古老的昙花表现出独有的魅力。由此,它的香飘去了欧洲,至今也影响着我们,比如 丁达罗斯的苦难、引起纷争的苹果、特洛伊的木马、普洛克拉斯提的铁床、亚莉亚德尼的线,等等。

顺着缭乱的美丽幻觉,你会看到一束花,想起杨诚斋的诗: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这月季花开就代表了中古欧洲文学。在此期间,世俗的封建文化涂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教会、世俗封建权力沆瀣一气,产生了教会文学和封建文学,如法国的基督诗歌《圣亚里克西的生涯》、特洛亚的《圣杯》、德国诗人高特夫里特封史特拉斯堡和法国的贝卢勒等诗人的《特利斯坦和绮瑟》和《屋卡珊与倪珂兰》,等等。还有反映人民大众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意识与斗争生活的人民文学,如神话、传说、歌谣、英雄叙事诗和戏剧等。其中,意大利诗人但丁是从中古到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最杰出的诗人,他的包括《神曲》在内的全部创作,表征了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今资本主义时代的开端。

然而,这朵狂野的月季带着锋利的刺在一千多年的中古欧洲史的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游历。虽然,它有着像玫瑰般的浪漫,但终究是一朵月季,没有一丁点柔情。因为这样,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用死亡结束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用枯萎的月季祭奠了他们的忠贞。并且在期间,人文主义作家、艺术家都是喜欢把文学艺术比做反映现实的镜子,从这个美学观点出发,他们在创作方法上划时代地发展了现实主义。由于他们眼界开阔、阅历丰富,因此在作品中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由于他们敢于面对现实,注重写实,因此作品具有时代感、历史感和真实感。由于他们有着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和批判精神,因此作品中常带着讽刺的笔调。由于他们怀着人文主义的进步理想,因此作品洋溢着乐观、健康的气氛,在许多地方又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他们创造了许多不朽的典型形象,丰富了人类艺术的画廊。他们发展和创造了一些文学体裁,为近代和现代的文学品种奠定了基础。虽然,月季花有着撩人的油彩和不遏的傲骨,但始终也逃不过冬雪的冰残,伴着花的调零悲剧上演。

《世界简史》读后感1500字


《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威尔斯所著,这本书引领我们追寻人类祖先前仆后继所创造的伟大文明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利安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引领我们去晋见亚历山大大帝、阿育王、罗马皇帝、中国皇帝、罗马教皇、俄国沙皇,去感受他们风云激荡的人生和他们的雄才大略;引领我们拜谒人类伟大的灵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老子等,去触碰他们不朽的思想脉搏;引领我们去领略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所蕴含的真义和神韵,去感悟其灵性、灵气和灵修。然而我本人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不是最感兴趣,因为那些都是有依据可寻的,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和生命究竟如何起源。

对空间世界的认识:

希伯来经典《旧约》上说,地球是在公元前4004年被突然创造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这些神学见解已经被世人所抛弃,但是地球究竟从什么时间开始存在,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早就存在,而且已经存在了无限久远的时间,究竟有多久远谁也不知道。地球是一个直径1.28万千米的略微有点扁的椭圆形球体,就像橘子的形状。然而,在2500年前,人们都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尽管在今天看来这十分荒诞。人类居住的地方距离地心有6400千米,而生物生活的空间深入地下不超过5000米,高出地面也不超过8000米,其余的茫茫空间是空洞、无生命的空间,在这个浩瀚的空间里,我们真正了解的只是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命而已。

对时间世界的认识:

随着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人类推测地球的年龄越来越长,从现在来看,地球在20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并围绕着太阳运转了,可能实际上地球存在的时间比这更久远,甚至久远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地球分离出来之前的漫长时间里,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可能是一些由空中弥漫的物质组成的巨大漩涡。这个漩涡体经过无数次的凝结,经历久远的年代,也就是我们推测的25亿年前,地球和月亮才有了现在的雏形。如果我们能回到25亿年前,看一下最初的地球,那时的地球可能是一片翻滚沸腾的熔岩海洋,当时还没有水。几百万年过去了,熔岩慢慢冷却,天空的蒸汽结成雨落到地面,或许经过千万年的循环往复,地球表面形成了海洋、湖泊。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岩石记录着地球大约16亿年的历史,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这些岩石记录,可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历史。地质学家称最古老的岩石为原生岩,原生岩至少可以向我们展示8亿年的历史,从这里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事实上它意义重大,这说明自陆地和海洋分离至今的至少一半时间里,地球上没有出现过生物。因为尽管这些原生岩上留有许多潮汐和暴雨的遗痕,但是却没有任何生物的足迹或遗迹。然而,还有一种可能是出现的原始生物没有骨骼或者其他坚硬的部分,比如像水母一样,没有留下足以证明其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任何化石痕迹。从有生命迹象的岩石记录来看,在古生代早期,生命开始的最初迹象是比较简单的低等生物,如海藻、海虫等动物。

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法则,自然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从目前了解的知识来看确实是这样的。现实报道中,有发现远古核反应堆和镶嵌在远古石块中的螺丝帽,这让我对生物进化有两种猜测,一个是拥有更高等文明的生物体来到过地球,并在地球上留下痕迹。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地球上的文明曾经毁灭过,我们可能是第N个循环往复,或许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文明又会消亡,再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文明又会在地球上重新孕育。

对原始人思想的认识:

进入新石器时代,每当播种季节到来时,会精心挑选出童男童女进行宰杀祭祀神灵,这表现出原始人的有着极其迷信的思想。那时社会上出现了女巫和男巫、女祭司和男祭司。最初的祭司,与其说是宗教专家,不如说是使用科学家。他们的科学通常是经验式的,他们小心谨慎地守护着这些知识,以防为众人所知,维护自身的权威。

历史是过去的现在,而现在又将成为未来的历史。通过阅读《世界简史》不仅仅是对世界上的重要时期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透过历史了解世界,把握未来的发展。

世界简史读后感(3)篇


眼界广阔,系统扼要,思维流畅,文笔谐趣,这绝对是一本好书。啥也不说了,就将书中部分让我提壶灌顶或五体快递的精妙论断观点或那些古今对比发人深思的故事摘录如下:

1、历史是社会的记载而不是个人的故事,历史中那些能影响人们交流的发明才是最重要的发明。——一句话扫荡了二十四史中多少本。

2、人类的思维与爬行动物的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无法超越这种差异对它们产生好感。——原来我喜欢你就是因为我俩思维相似度高。

3、人类系统思维的发展能力,在相对较晚的时期才得以体现,系统思维在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时间是在最近的3000年。直到今天,大多数的人还是借助于想象和激情生活,只有极少的人能真正掌握控制自己的思想。——做事想问题要有系统性。

4、实际上,这些早期宗教的祭司,传授的是一种随主观意愿判定的原始的实用科学。倘若称最初的祭司为宗教专家,还不如说是实用知识专家,他们的知识都是经验式的,而且这种经验式的知识往往是错误的。他们为了守住这些知识,不被众人所知,言行举止都非常小心,但他们的职责是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上——他们却改变不了这一事实。——想想现代有些专利保护、信息封锁过100年后大概也该这样评价。

5、时光匆匆流逝,生活在美洲大陆上居民,为生活忙碌,为献血祭忙碌,然后默默地死去。

6、或许,不该说犹太人创作了《圣经》,而该说是《圣经》塑造了犹太民族。贯穿《圣经》始终的思想,是一种与其他民族思想截然不同的思想,这种思想能催人奋进、教人永不言败。——啊!我原来以为圣经中心思想就是说爱是解决一切之道呢。

7、这些史诗为希腊各部落所共有,还是一条纽带,把希腊各个部族之间联系在一起,正是有了它,希腊各个部族才能在抵御外族的侵略时,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神话传说或英雄传说是一个名族的根,中华民族的树大根深,龙、炎黄、孔圣人、关二爷、成吉思汗。。。。都是一条条根须。

8、亚里士多德开始着手于知识系统化的整理,而这种系统化就是我们当今所说的“科学”。——再次说系统化是根本重要的。

9、、“圣人君子”是儒教学说的宗旨。乔达摩注重内心“无我”,犹太人重视实施正义,希腊人注重探求客观知识,而老子对个人的品行修养十分重视,他们在本质上其实毫无二致。在所有的先贤中,最富公众精神的就是孔子了。——韦尔斯对几大宗师理解很透嘛。

10、荣耀达400年之久的罗马帝国所做的贡献,与仅仅辉煌了100年的雅典进行的大胆无畏、气势磅礴的精神活动相比,罗马帝国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在罗马统治下,亚历山大城的科学开始没落,雅典也走向衰落,似乎在这一时期,人类的精神日渐颓废了。

11、唐太宗自己还翻阅过《圣经》的中译本。——真是开放学习型领导人,难怪有大唐盛世。

12、《古兰经》中明确规定,麦加朝圣是一种有限的仪式性活动,为了避免在穆罕默德死后,人们将其神化,穆罕默德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再次,伊斯兰教认为,所有的信徒不管是何种人种、何种出身和地位,大家在真主面前都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都是平等的。

13、我们最关注的是对人类心智和共同的命运产生的影响。

14、每年的冬天,他(查理曼大帝)都会让一批学者到他位于爱克斯·拉·夏倍尔或美因兹的冬季行宫,和他们一起探讨知识,从而获得教益;到了夏季,他就与以下这几个民族开战:马扎尔人、撒克逊人、撒拉森人、斯拉夫人以及其他尚未开化的日耳曼民族。——寒冬围炉勤读书,盛夏日高好杀人。

15、在此种情况下,难怪很多教皇都是老弱之辈,但有一点令人出乎意料,就是这些教皇中很多都是富有才学的人。——知识就是力量。

16、那时,他们(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早已从中国的统治下挣脱出来,并与数量众多的土耳其各个部落达成了军事联盟。——这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从来没有的一个角度。

17、窝阔台汗继承了王位,并延续了这种惊人的征战生涯,他有着训练有素、装配精良的军队,还把中国人发明的火药用在野战炮上了。——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历史学者能系统的告诉我为什么中国先发明了火药最后却以冷兵器对付洋枪洋炮。

18、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蒙古民族在发动战争前,对匈牙利和波兰的政治情况都做了一番充分的了解。他们获取敌方情报的途径是他们组织极好的密探系统,但匈牙利人和基督教诸国就像一个幼稚的野蛮民族,对敌人的情况几乎一无知。——貌似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也从来没有仔细分析过为什么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战斗力如此强大。

19、到了14世纪末期,由于纸的高质量和低价格,使印刷书籍演变成一种职业。印刷术得到了发展。此后,人类的知识生活进展到一个新的更具活力的时期。知识成了可以传播给大众的滚滚洪流,而不再是从一个头脑流入另一个头脑的涓涓细流了。

20、为了获得权力,有的家族通过阴谋诡计,有的家族靠战争解决,但哈布斯堡家族获取霸权则是通过婚姻。

21、实际上,欧洲的王侯们没有一个是有诚意的。那些遍及各地的宗教纠纷、民众对社会和真理的期待、知识的传播普及,这一切不过是王侯们为了争夺权力而设下的陷阱和筹码而已。——对比一下我们各种房地产政策这事。

22、在人类生活的变化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人类生活的精神变化引起的。这些变化与知识的扩展和增加并行,巧妙地和知识融合在一起。人们希望探求更广阔的空间,投入到更多的事务中,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追求。——精神需求是人们从来都极其需要的,所以体验性商业就是这一轮商业的方向。

23、自16世纪开始,作为系统思维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一系列的发明与设计应运而生了。——三论系统思维的重要性呵。

24、还有一点同样重要,那就是13世纪,蒙古人首次将枪支和火药带到了西方世界,后来枪支和火药得到了应用和改进。它们的出现,使躲在城堡里的贵族失去了安全感,使城墙围筑的城市变得危在旦夕,同时也扫荡了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原来是被火药炸掉的啊!

25、因为有了汽船、电报和铁路,美国的分裂才有了明显的消退,人们才能团结起来,后来美国成为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国家。——经济决定政治?

26、把有着不同思想、说着不同语系、读着不同文学的各民族人民的事务推在一起来治理,是一件很难办的事,尤其是当这些分歧因为宗教的纷争而变得加剧和恶化的话,只有某种强烈的共同利益才能使有着不同语言和传统的各民族团结起来。——有时候为了维持团结政治家就会不惜一切创造“共同利益”,下午正好看到《天上再见》里那个军官为了激发士兵斗志发起进攻而不惜伪造敌方射杀自己派出的侦察兵。

27、直到19世纪下半期,一些作用才崭露头角,并且主要是在富裕和具有独立精神的小范围内悄悄地发展起来。倘若没有英国人所谓的有产绅士,那科学的进展就不会在希腊开始,也不会在欧洲复兴。——经济自立、精神独立是创新的两大基石。

28、德国人认为,知识和农作物是一样,要想获得大的丰收就必需施加肥料。因此他们给科学家更多的发明机会,资助他们,给他们非常丰厚的经费。到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科学家已使德语成为每一个想紧跟本学科最新发展潮流的科研人员的不可或缺的语言。——重视人才原来是德国的传统啊。

29、机械革命是一种新型的事物,它在有组织的科学发展上成长起来的,它是科学的新进步,像金属的发现和农业的发明是一样的。但工业革命,指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有过类似的发展,两者的性质是大不相同的。虽然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是相互作用的,然而它们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就算世界上没出现过煤、蒸汽、机械,某种类似工业革命的东西也会出现的。

30、这一时期,在崭新的欧洲世界里,基督教为人类团结思想的广泛传播做出了贡献,再加上政治权力的分散,那些有着充沛的精力、一心致富的人,就很愿意转变观念,从而转移了对奴隶和集体劳动的关注,把目光投放到机械动力和机器上。

31、这在人类事务的发展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变。在古代文明中,如何维持足够的劳役苦力的来源成了富人和统治者最费心思的事情。但到了19世纪,聪明的人开始明白,与那些纯粹的苦工相比,一般贫民更有价值。哪怕只是为了保证“工作效率”也一定让贫民接受教育,因为劳动者必须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32、同样都是追求自由和幸福,但一方提议财产权的绝对化,一方坚持要彻底消灭财产私有化。两者看来互为矛盾,却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33、我们渐渐地发现,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其实是从相反的两个立场出发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是对人们怎样才可以共同劳动的这个问题,找出一个更为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的解释和解决方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么智慧的解决之道。

34、现在我们似乎还没看到人类伟业的第一道曙光,在花朵或落日的美丽当中,在可爱的小动物的嬉戏之中,在诸多优美的风景之中,我们将感悟到生命所能给予我们的某种暗示;另外,在伟大的音乐篇章之中,在雕刻与绘画作品之中,在宏伟的建筑和令人心旷神怡的庭院之中,我们同样体会到用物质来体现的人类意志和启示。

35、我们拥有梦想,我们也拥有不断增加的力量。

此书甚好!绵绵几万年世界历史,看着不觉枯燥。在历史长河里人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过眼烟云。智人的起源在非洲,发展在亚欧大陆。人种角力,王朝更替,民族林立,宗教迭起。文明奇迹,明灭不一,君臣将相,斗转星移。无非是把人类的历史往下推移。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认为最有用的还是战争和商业(当然还有疾病)。战争促进了交流,人种、文明的融合,同时促进了新陈代谢,优化了资源配置,是一剂猛药。商业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能代替战争的作用,却是以更文明的形式交流融合。就如一张无形之手,就如中药治本养生。不管人类未来何去何从,希望跨入全球化文明时代的智人摒弃战争方式去发展,毕竟对于地球的霸主智人来说,唯一的敌人还是自己----可能是智力(精神力)脱颖而出的更高级的智人!

如果把一段历史比做一颗糖葫芦,那简史就是一串糖葫芦。一颗糖葫芦和一串糖葫芦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于后者有一根竹签将之串成一串。这就是简史的意义,一本“简史”论细致不如一颗糖葫芦,论前后的连贯性不如一串糖葫芦,没有大历史观,那真不是一本好书。

很久没有读“简史”类的书了,总的来说还是觉得太粗糙。因为“简”,许多内容无法展开,不可避免地会留下许多争议极大的内容,甚至在学界眼里是错误的内容。因为“简”,跨度会很大,内容博大杂乱,相矛盾的是,现今世界已经不可能出现全才了,这也会导致讹误甚至偏见。写简史很简单,也很难,读简史很轻松,也很晦涩。总的来说,还是不建议读简史类书籍。

《世界简史》读书笔记300字


《世界简史》读书笔记300字心得感想:

史怎样写才好看?

一本近百年前英国人写的世界简史不仅没让我感到陈冗过时,反而翻开了就一读到半夜放不下,忍不住随手抄下一段分享,我们看看威尔斯写布匿战争是如何开篇的:“公元前264年,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即布匿战争。这一年,印度的阿育王在比哈尔即位,亚历山大博物馆的科研活动正热闹地开展着,而中国的秦始皇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未开化的高卢人正蛰居于小亚细亚并不断向帕迦马强索贡品。因为不可逾越的空间距离的阻隔,当时世界相互隔绝。因此闪米特牧人势力的最后的堡垒与新兴的雅利安语系的罗马人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一个半世纪,这场战争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如西班牙、意大利、北非、地中海广大地区,其他民族对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或许只有一些模糊的、隐约的道听途说。

如此全局性和立体性的纵横捭阖,让读者在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之中洞彻天下,真正称得上史笔如椽。作者:汤云柯

书籍《世界简史》图

《时间简史》读后感_世界名著读后感1000字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们。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身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去学习,了解,研究我们所处的环境。为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周日难得的机会我认真地读了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这本书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著作,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以及我们周围的许许多多的奇异的事情,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难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类的歪理邪说。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就比如人人讨厌的蚊子,我想没有一个人会同意上帝创造蚊子这种生物,但是它又的确是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分子,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不能因为自我的关系而剥夺另一种生物存在的权利。看待事物要用科学的眼光,同样对待学习我们也要用科学的方法。怎么说呢,科学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都是科学家们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而发现的,因此在学习方面我们也应该贯彻这种思想方法,不仅是在学习计划的制定上而且也应该在学习方法的应用上。一个周全的严密的学习计划对于学习的时间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谚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好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你的听课,自学,以及课后的复习,预习,这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将来工作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今后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信息广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台,而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科学的做事方法便是其中的两件法宝,可以帮你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一本好书不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书。而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贡献竟然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空前的他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身体的不幸让霍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煎熬,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缔造了人类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亏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足矣。

让我们记住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更让我们铭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

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


【篇一:《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

几年前,跟随潮流买了这本书,但是翻看之后感觉看不进去,强迫看了一阵子,就随手扔在了书架上。惭愧,年龄递增,品味却在递减,类似冲动之下买的书,好多都没看完,就放到一边了《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原创)。

书儿们,抱歉冷落你们了,幸亏儿子没有发现妈妈的懒惰《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原创)。

寒假前,学校布置看这本书并写读后感,便又搬了出来再看一次,呵呵。

500年前,哥伦布运用当时简陋的航海技术进行环球旅行,他安全返航并告诉世人,世界是圆的。500年后,我在班加罗尔,却听到熟知当今最先进技术的工程师告诉我,世界是平的!更为有趣的是,他还把这看成是件好事,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认为这是印度和世界发展的绝好机遇我们让这个世界变平了!

置身这个平坦的世界感觉非常的幸运,让每个个体都可以尝试着实现梦想。不要小看这种机会的力量,多少年来,机会的不均等不知道让多少英才壮志难筹。能有机会融入平坦的竞争,本身就是值得庆贺的!

但是有机会实现梦想和是不是容易实现梦想又是两码事。在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前,我们更可能被抛弃,被淘汰出局,这只是一种悲剧,没有人会因此对你怜悯和关心,这个规律叫做优胜劣汰!

我们惟有不断不断的努力才可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书中有个公式值得一提:CQ+pQIQ。CQ代表好奇心商,pQ代表激情商。既然平坦的世界已经来了,我们应该更有激情的生活。

激情才能在坚持的过程中快乐起来,有活力才能更加快乐地坚持下去,现实社会中,没有比这更好的良药了。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才是永远打不跨的人!

【篇二:《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

从事教育事业已十二年了,在这12年中好像已经忘记我原本是个从山东经济学院毕业的金融专业的学生了,那些专业知识已经被我遗忘的差不多了,脑子里装满的几乎都是与教育有关的内容。

假期里的学习任务之一,读《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仿佛又把我拉到了大学时代。可能对于很多老师来说,经济方面的内容是非常陌生并且难以理解的,可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用比较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给大家阐述了一个大的经济话题全球化。他的观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全球村。他之所以对全球化的解释比较大胆,就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家,正因此才有了这本畅销的书。他用几近煽情的手法、生动的事例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经济全球化,让我不得不被这汹涌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所镇住,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我们被无情的推向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上。

通过《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告诉我们,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了。试看今日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可以不享受因为合作所带来的极大丰厚的回报。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外包,离岸经营,数字化等崭新的名词。这些新事物正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人,而中国正因为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被世界看好。但不要忘记科技不断的进步,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工人的工资不断的提高。这些因素使我们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正不断的被蚕食。当今的美国大部份技术低下的工人,由于工作受到外包和数字化的影响而失业。未来的中国可能就是现在的美国。大量的工作被更低廉的劳动力抢去,被更高的科技所取代。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把整个经济要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冲击正渐渐影响着我们,危机正静静向我们走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一个平凡人的我,如何面对这样的压力与挑战,如何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前,中国正在走一条科技兴国的科学发展之路,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二选择。中国也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教育变革。在培训的这段日子里,我们听了很多讲座,有教育领域的,也有经济范畴的,有管理经验的,更有教育思想的,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哪些是我们必须继承的,哪些又是我们必须变革的,经济已经是全球化了,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也会全球化或者已经全球化了吗?教育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又什么区别吗?具体到我们每一所学校,具体到我们教育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该以怎样的时代眼光和国际眼光去审视?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参与二十年后的国际竞争吗?当然,我无法对这样的大问题做出回答,但我们需要这样的思考,这就是《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

【篇三: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作文】

很早就听朋友推荐费里德曼力作《世界是平的》,读完后确实打开了另外一片思维的空间,作者站在独特的视角用深入浅出的笔法讲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书中援引了很多热点话题,介绍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市场和炙手可热的行业。

我想美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多年霸主的地位,是因为有象费里德曼这样一批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的学者有很大关系。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总是发展和变化的,但是这样的变化往往是在没有太多的轰鸣和噪音,而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的,甚至在我们甜美的睡梦之中。而中国的学者更多的还在陶醉改革开放30年的丰硕成果和要不要走出国门?

2008年1月份我才读到这本书,中国的第一版是2006年11月,而美国最早出版是在2005年4月。虽然比起美国的读者晚了将近三年,但是如果没有全球化,这个差距或许是30年!

作者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变化全球化的趋势,简单比喻所谓趋势就是从一到一万的过程,学者的作用就是从十开始总结并告诉剩余的人。结果众人拾柴趋势就变成了现实。而中国学者要到一百的时候才开始总结,这或许就是中国和美国的差距。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发展中国家与平坦的世界关系时得出的一个等式:经济成功=批发型改革+零售型改革+良好的管理+良好的教育+完善的基础设施+把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能力,把一个负杂而庞大的国家治理,简单的概括成一个数学加法。

其实我认为一个公司的成功也大致如此吧!所谓批发型改革就是指广泛的宏观经济改革,企业就是大的发展战略改革;所谓零售型改革是指在批发型改革的基础之上,对关键的社会政策进行调整,企业就是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机制,释放众人的智慧。所谓良好的管理是指从财政政策到法律法规的建立,企业就是要严格而规范的规章制度,保证企业有效规范的运营。所谓良好的教育是指要大力重视理工科的教育,企业的教育就是有很好的人才储备和培训。企业领导者要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要求自己学会如何学习,在工作中具备好奇心和热情,同他人友好合作并且培养右脑的技能!

【篇四:《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

读书主要应该读精品,托马斯。费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就属精品之中的精品,经典的东西没有时效性,可以反复品味,耐人寻味。2年多前我很偶然接触了这本书,读后不仅仅兴奋与被震撼,而且与我多年的某些想法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些年反复读了多次这本书,受益颇深。

托马斯弗里德曼把全球化进程划分为3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全球10版本),从哥伦布起航开启世界贸易开始,这一时期全球化是由国家的力量在拓展;第二个时代(全球2。0版本),这一时期跨国公司扮演着全球化的重要角色;第三个时代(全球3。0版本),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将以个人为主,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与竞争以至将世界变为平地。

2年多以来,我一直观察中国大陆的全球化进程,看看托马斯弗里德曼的预言会如何在我们周围演变。结果发现:在中国10版、2。0版和30版是以一种极为混合的方式出现着,但距世界是平的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家的力量在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仍然扮演着主角,公司的跨国经营也刚刚处于萌芽阶段,个人对全球化的影响正在集聚,但仍不足以构成主要势力。但《世界是平的》著述中描述的大趋势确实存在着:世界的竞技场已经被夷为平地,世界变平了。

中国大陆已经具备了使世界夷为平地的工具:电脑、网络、软件,掌握这些技能的人,了解这些观念的人。全部驱动力和引擎已经都准备好了。也许,我们正在等待着什么,也许是启动的钥匙,也许是掌握钥匙的人,更有可能的是一种渐行渐近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篇五: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拜读了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说实在的,刚开始这本书吸引我眼球的只是书的题目。我急切想弄清楚的是作者为什么认为世界是平的这个奇特观点。随着阅读的继续,我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更被作者所描述的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全新格局所震撼,也更加深刻认识到自身现有知识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所以,阅读《世界是平的》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识匮乏所导致的紧迫感。

《世界是平的》讲述了经济全球化的现状及其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强调今天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让人才的竞争和流动更加直接和快速,并且产生了赢者更赢、输者愈输的残酷现实,直接冲击了人们对价值观的理解。很多人在这种环境下感受到的是前途未卜,忧虑随时会失去工作,因此会对未来产生恐惧感。同时《世界是平的》又给我们以启迪:应该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我们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虚荣行为的出现,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的知识欠缺。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当世界成为平的,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变成一个大舞台,这种环境可以迫使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竞争中来。利用网络的平台,一切都将变得没有距离,这个事实既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同时为竞争的惨烈感到一丝恐惧。开放源代码、外包、离岸经营、供应链和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为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成为了世界变平的重要力量,并充分享受着平坦化带来的伟大变革。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还在睡觉,工作已经外包出去了;当我们醒来时,邮箱里已经会有我所需要的东西了,这便是时差带给我们的好处。世界是平的,使得公司没有了国界,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优势,将最合适的工作放到最合适的地方,由最合适的人去完成,实现企业最佳的优势组合,最完美的人力资源配比。电子商务的发展消除了企业间的沟通障碍,使企业之间的联络变得更为通畅。书中有这样一个比喻,世界就是个足球场,你警觉心一定要够,才能留在场上。如果你不够好,就只能坐着看人比賽。就是这么回事。看到这句话,你是不是和我的感触一样呢?不学习、不创新,工作上原地踏步,到最后只能被企业和社会淘汰。弱肉强食,物竞天择,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即使有高学位,还是要和別人竞争,而且随着世界变得越平,这种竞争力就会越大。

变平的世界让每个个体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任何企业、组织甚至个人都将参与到全球整合的业务环境中。让我们在这变平的时间里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才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的一把钥匙。

【篇六:《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

寒假里,在网上下载了《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抽时间阅读了这本书。说句实在话,在开始读的时候,感觉没什么意思,其商业气息太过浓厚,与我们教育的很多内容相背离,真有一种读不下去的感觉,还有的就是有些内容真的让我们没法理解或者说看不懂。但是我还是坚持着看完了这本书,慢慢的对其所讲述的内容也能够有所理解。这是是一本由托马斯弗里德曼所撰写的书,书中分析了21世纪初期全球化的过程。书中主要的论题是世界正被抹平,这是一段个人与公司行号透过全球化过程中得到权力的过程。作者分析这种快速的改变是如何透过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定的交合,诸如手机、网络、开放原码程式等,而产生的。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很严谨的经济学类的书籍。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用几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全球化,确实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像在看电影,也有点像在读一篇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这也解释了为何这本书是如此的畅销海内外,通俗易懂的语言,众人皆知的事例,以及所有人都必须正视的热点问题,促成了这本书的成功。但即使是这样,也不得不说《世界是平的》的确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所有人都拿起一读的好书。

书中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由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可能我们已经不能辨别世界500强企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

作者在书中所述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因此,我们惟有不断的学习,努力地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否则只能又一次被世界所抛弃,被国际规则所淘汰出局,这对民族、对自己只是一种悲剧,没有人会因此对你怜悯和关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发展的规律。而我们唯一的出路,只有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去迎接铺天盖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

【篇七:《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

假期下载了《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这本书,一拿过来看到书名就很疑惑,世界怎么是平的呢?无论是从地理天体来看,还是从人类发展史来看,都不是平坦的啊。

随手翻看了几页,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来自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多次获得普策奖的他曾做过多年的国际专栏作家,并有机会到全世界进行采访和观察。可是给我的第一感觉,本书像是一本商业学类型的书籍,对我们教师有什么用呢?

随着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才发现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并不是一本完全的理论书籍,相反它可以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并使我们这些热血的80后一代能够站在时代的浪尖感受着今日世界奔跑着的辉煌。

做过多年记者的他,虽然并没有经济学家那样专业的学术剖析,甚至他对全球化的理解也过于随意,但这并不能影响我们从作者的近乎煽情的创作手法里感受全球化所带来的紧迫。但这可能恰恰会是我们用对待一篇小说的心态去品读全篇,因为对于大部分的读者来说,要看完整整的一本经济学著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书把全球化的演变分成了三个主要的世纪元。这三个世纪元分别为全球化1。0,全球化2。0和全球化3。0、在这三段时间里世界由大尺寸缩成中尺寸,又由中尺寸缩成小尺寸,最后缩成了微小。进入2000年以后,世界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切都将对国家,公司和个人产生深刻影响。而且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不再来自国家,企业,而是来自个人。在3。0里,个人的力量将不断增大,不但能进行全球性的合作,还能参与全球性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忽略了人才的发展是没有前途可言的。

作者在书中尤其地提到了今日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与我们的合作,并将它看作是本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现如今我们本国自己的产品已经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直到现如今的高科技产品。今后我们不仅要中国制造,更要中国设计。加入WTO,接受国际法律和商业标准的保护,正是向抹平的世界进军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要想更快更轻易的参与这种全球竞合,就必须重视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教师,深感这种世界全球化的进程所带来的紧迫,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商业的飞速发展无疑不是对自身发展的一个严峻挑战。要想紧跟世界发展的脚步,抓住世界飞速发展的潮头,就必须拉近与世界尖端科技的距离。

有人说:中国需要诺贝尔获得者,但更需要比尔盖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我们与世界的联系不再有任何阻碍,跨越万水千山,大洲大洋的联络也已经使我们与世界成为一体。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需要我们与世界各界联手共同创建的科技大舞台。在这个每天都以新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的大舞台上,更是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地超越过去,每天都升起新的太阳。事实证明,企业如果缺少这种全球化视野的人才,便难以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胜出,国家如果缺少这样的人才,便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重重考验,从而便无法决策自己在未来的命运。因此一个人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个人行为,而是有可能会牵动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向。

总览全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紧迫感,闲庭信步似的工作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作为80后一代的新新人类,要想在未来的潮头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地让自己接受新知,不断地升华,随着全球的脉搏一同跳动,将自己同全球化的世界联成一体,去完成未来的使命。

我敢说,如果让我们去看一些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书籍,不是看不懂,肯定就是看不下去。这本书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

正像作者在书中所述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因此,我们惟有不断的学习,努力地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否则只能又一次被世界所抛弃,被国际规则所淘汰出局,这对民族、对自己只是一种悲剧,没有人会因此对你怜悯和关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发展的规律。

【篇八:读《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有感】

读了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这本书我认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威胁。托马斯弗里德曼不愧他的记者身份,他用几近煽情的手法、生动的事例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经济全球化,让我不得不被这汹涌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所镇住,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我们被无情的推向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上。

书中的观点认为,我们正处在全球化30版,将我们带入这个新时期的动力既有地缘政治的因素,也有技术方面的进步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生产创新模式。正如今天的印度之所以能在公平竞技场上大揽知识含量高,收入回报丰厚的IT行业和电话服务业外包,是因为在世界还没有完全被铲平的时候,他们培养了大批的理工精英,他们懂得开发人的脑力。

《世界是平的》告诉我们,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了。试看今日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可以不享受因为合作所带来的极大丰厚的回报。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外包,离岸经营,数字化等崭新的名词。这些新事物正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人,而中国正因为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被世界看好。但不要忘记科技不断的进步,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工人的工资不断的提高。这些因素使我们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正不断的被蚕食。当今的美国大部份技术低下的工人,由于工作受到外包和数字化的影响而失业。未来的中国可能就是现在的美国。大量的工作被更低廉的劳动力抢去,被更高的科技所取代。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把整个经济要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冲击正渐渐影响着我们,危机正静静向我们走来!

我们党中央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中共中央在9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就向全世界宣布了我国面对平坦世界所作的历史抉择,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规划,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立环保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达到经济、政治和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为迎接经济全球化3。0的浪潮。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可以大声而坚定地喊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面对竞争的世界我们所作的伟大宣言;这是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露出的全心微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通过建立和谐社会来把握这个变平的世界,把握我们的明天,我为有这样高瞻远瞩的政府而自豪。同时作为一个平凡人的我,如何面对这样的压力与挑战,如何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我们的工作和事业中同样不可缺少竞争与合作的因子,我们每天从事这简单而又繁重的工作,在这个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中同样蕴含着竞争,从各人的工作态度到责任心,从个人的学习能力到工作技能无不打上竞争的烙印,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场所,任何时候谁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享受胜利者的喜悦。

要这全球化的竞技场上占有自己的地盘,要保住我们自己的饭碗。我们该怎么做?我听到了一个故事。在非洲,瞪铃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铃,否则就会被饿死。所以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铃,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

没错,从现在开始奔跑吧!现今社会上许多人懂得技术和技能。那么我凭借什么才能脱颖而出,竞争到工作岗位,我们要怎么跑才不会被时代大潮所淹没?我总结到必需要不断地学习,因为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要与时俱进学习各种新知识,日后复合型人才必会受到社会的青睐,同时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所以我们要做到:

1、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尤其是电脑和3G通信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

2、不断的锻炼处理行政事务的技巧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3、不断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

4、不断地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把握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铁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变平的世界让每个个体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任何企业、组织甚至个人都将参与到全球整合的业务环境中。让我们跟着作者一道去探讨这个变平的世界,这是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认识领域的一把钥匙。但是只要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永远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才能在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下拥有一席之地。这个过程充满了汗水与荆棘。有人可能选择安于现状,半途而废。大家千万不要放弃,古语有云: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相信我,从这一刻开始就奔跑起来吧!

【篇九:读《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有感】

寒假期间拜读了托马斯弗里德曼编著、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社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该书从不同的角度,以全新的视觉和平实的语言,对当今世界的现象、趋向,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网络的等现象,进行了研究、揭示和评论。书中的开篇是自信的,结尾收束则显得小心谨慎。作者充满激情地描述了全球化、信息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浓郁的美式情结,代表了中上层美国人的意识。难怪比尔盖茨要把这本书定为微软所有决策者和员工的一本必读书。如今,全球化、信息化正改变着世界,但没有能改变世界全部。对此笔者认为,在世界金融危机前或者之后阅读此著,心情未必相同。危机前的资本主义世界可谓踌躇满志,真如春风得意马蹄疾;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则怨天尤人,犹有龙卧沙滩遭虾戏的悲凉。作者理智而谨慎地告诉读者,世界是平的不是现实的,理解平坦世界要充分运用想象力。作者在书中写道,在人类历史上,想象力的品质一直很重要。但是,通过这本书使我感觉到,想象力的重要性从来没有达到当今这么高的程度,期盼这种和平的想象力能够消除疏远,鼓励相互依存、包容、开放和希望,而不是自给自足、排斥、限制、怀疑和不满。

作者认为,进入全球化时代应重视全球合作。我们现在面对的自然灾害和气候灾难事件越来越多,仅靠一地或一国的力量已经不能应对,必要时借助全球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应对与处置。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救援与重建,我们举全国之力开展救灾和重建工作,这中间得到了大量的国际援助,最后出色的完成了救援与重建工作。现在,自然灾害处置中的全球合作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在这方面的努力也逐渐取得成效。在应对地震灾害时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历史往往需要翻过来看,这部21世纪简史许多结论式语言,尚须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不断验证,但它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全球化时代,给全世界善良的人们一个提示:全球化正在到来,全球化需要合作!

【篇十:《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

怀着一些好奇和疑惑,我阅读了这本颇受关注的畅销书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掩卷而思,感触良多。此书是一本论述全球化的专著,全球化抹平了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个人却变得更强大。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在3。0时代,只要努力奔跑,小虾米和大鲸鱼都可以成就梦想。

《世界是平的》告诉我们,全球化浪潮中,在应对竞争的态度上,书中提到的一则关于瞪羚和狮子的寓言发人深省: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起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起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奔跑。

不进则退,我们应当时刻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大到国家,中到公司或团队,小到一个人,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危机意识不可或缺,这都是构成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

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没有发生,那是因为没有行动。这讲的就是执行力。比尔。盖茨就曾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所谓执行力,简单说,就是落实。我们要靠素质立身、靠品德做人、靠实干进步。根本一点,就是要看是否有坚强的执行力。执行力强不强,直接反映我们的精神状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竞争力,因为态度如果不积极,再小的事情也难做好,如果态度良好,再难的事情也会设法办成。

赢在执行。任何拖沓、任何延误、任何缺位,都将使我们丧失机遇,贻误战机。对于我们员工来说,转变工作态度,提高执行力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亦是企业需要。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树立了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扬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任劳任怨的精神,那么对企业战略决策的执行力就会大大提升。三分决策,七分执行。重大决策执行有力,就能快人一步,抢占先机。

因此,我们要思想上重执行,行动上真执行,工作上会执行,通过真抓实干、争创一流,把好思路、好决策转变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我们只有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篇十一:《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

寒假闲暇之余,从网上下载了这本书,对这本书总体浏览了一下,但是许多内容我不是很感冒,因为本人对这方面真的是不太感兴趣。

略读这本书,它告诉我们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了,今日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可以不享受因为合作所带来的极大丰厚的回报。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外包,离岸经营,数字化等崭新的名词。这些新事物正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人,而中国正因为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被世界看好。但不要忘记科技不断的进步,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工人的工资不断的提高。这些因素使我们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正不断的被蚕食。当今的美国大部份技术低下的工人,由于工作受到外包和数字化的影响而失业。我想未来的中国可能就是现在的美国,大量的工作被更低廉的劳动力抢去,被更高的科技所取代。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把整个经济要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冲击正渐渐影响着我们,危机正静静向我们走来!

的确,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也不可缺少竞争与合作的因子,我们每天从事这简单而又繁重的教学工作,在这个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中同样也蕴含着竞争,从各人的工作态度到责任心,从个人的学习能力到工作技能无不打上竞争的烙印,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场所,任何时候谁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享受胜利者的喜悦。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

总之,我想: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永远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才能在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下拥有一席之地。但是这个过程一定会充满着汗水与荆棘的,正如古语有云: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篇十二:《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读后感】

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是目前畅销书之一,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社会人文的各个方面,但是我觉得本书的核心关键词,无疑是竞争二字本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一个简单而有冲击力的概念:世界是平的,或者说,在柏林墙的倒塌、个人电脑的风行、互联网、外包、内包、跨国公司等等力量的推动下,世界正在被慢慢碾平,届时全球化将推向极致,所有人将会有一个比现在平等的多的竞争环境。

然而,书中所谓的平等也只是相对的,最明显的莫过于外包由于科技的落后,目前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只能利用劳动力密集的优势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一些附加值低、劳动强度大的基本工作。比如班加罗尔之于美国,或者大连之于日本。如果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无疑会赢者更赢、输者更输,差距越来越大。但是,全球化确实在将世界碾平,发展中国家在长期从事外包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学习和锻炼,逐渐发展出自己不弱于发达国家的一些领域,比如早在2005年夏天,班加罗尔的Infosys公司就被美国的实习生称为众人仰望的圣殿。正如书中引用的原大连市长夏德仁所说的那样:今天,你们美国人是设计者和工程师,发展中国家只是泥瓦匠,但是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也成为建筑师!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就整个社会而言,应该强调社会公平。社会、国家及其当权者在强调高智力人才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同样在为社会流过血汗的其他人,即便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同样都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社会的精英,应该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所长,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机会,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从企业的层面上说,企业和组织机构应该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社会环境,做企业最擅长、同时又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社会作出最大贡献的同时从社会得到回报。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挖掘员工身上的潜力,通过一些制度和政策,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这是企业进步的源泉。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限于自己的眼界、社会阅历以及生活经历,我对于社会以及整个企业的层面上提到的观点也许是过于理想化了,至少不是目前的我能够推动甚至影响到的。但是,我相信这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必由之路,无论多么困难,人杰地灵的神州大地总会有人站出来做到。当然这并不意味这我就要放弃努力,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在个人的层面上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首先,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不自卑,不自负。其次,就是要注重提高个人技术技能,不断提升竞争力。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给予普通员工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多渠道拓宽员工视野,提升员工的整体实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好企业的标杆地位。

社会和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谁也离不开它们的最基本组成元素人,只有每个人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各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反过来缺乏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也不过是一句空话,只有三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在当今日益平坦的地球上获得更高的竞争力!

简史读后感


简史读后感范文一

《时间简史》的作者是被人称为宇宙之王的史蒂芬˙威廉˙霍金。他是一个残疾人,他不可以说话,而且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底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两制脚则朝内扭曲,而且霍金他还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这样的残疾人居然能写出一本在全世界都拥有无数读者的科学着作。就这一点,我就很佩服他。

霍金小时候很聪明,他竟然发现了八种进入房间的方法;又有一次,霍金和小朋友们找到了一些碎零件,霍金利用这些碎零件组成了一台简易电脑,电脑在当时可是个稀罕玩物,霍金也因此出了名。这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

在《时间简史》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宇宙是什么图像》,我开始认为宇宙就是个大圆球,现在发现我错了,宇宙年很大,大得不可估计。宇宙里有恒星及八大行星,太阳系,还有黑洞。我最害怕的就是黑洞,霍金说黑洞只是四维空间中的一种气流,这种气流受到压迫后,形成了一种旋涡,这种旋涡能吸走任何东西,由于它又黑又像洞,所以叫黑洞。如果黑洞吸多了,就会爆炸,里面的东西就会喷出来,就会有一次世界灾难。我真害怕,黑洞把我也吸进去。

当我看到《时间简史》的内容时,还有些不懂,我才明白:要好好学习,才能懂得这深奥的知识,才能认识这个神奇的世界。

简史读后感范文二

课余时间,我饶有兴趣的简读了一本畅销全世界的科学着作-《时间简史》,其作者是当代着名的宇宙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这本科学着作可以说的上是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的最完美的一本书,出这点之外,此书还详细的阐述了黑洞效应和大爆炸及宇宙奇点问题。

倘若这本书以数学公式、证明过程和科学术语为主,那么我认为它不可能这么畅销全世界。这本书正是以它通俗的语言文字、幽默的插图、强有力的论证过程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将读者带入广漠无垠的宇宙,去体会黑洞边缘的神秘,去感受大爆炸的壮阔,发人思考,引人入胜。

《时间简史》的重点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点大爆炸理论,它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一步一步的探讨,补充了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密度、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通过大爆炸而开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质的温度非常高。在随后过去的一秒钟中,宇宙的温度急剧下降,下降到大约100亿摄氏度,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膨胀,就使得正电子和反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互相碰撞以此湮灭,并释放出大量光粒子,来维护宇宙的平衡。到了后来,得以有强力的作用从而使物质不断聚拢,聚拢,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际物质。我们的地球,也是通过这样的物质聚拢才形成的。

而书中的另一伟大成就是对黑洞的研究,黑洞最开始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一书中作出的一个预测,他假设如果存在一空间的曲率非常大,物体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连光也不能逃离这样的空间。那么这样的空间可以称之为黑洞.但他认为既然连光也不能逃离黑洞,那么我们也无法观测到它,它名副其实是一个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结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后提出:黑洞其实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还有这很高的温度。正因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灭了,所以我们很难观测到它。黑洞以极高的速度放射能量,当能量耗尽时则会向宇宙大爆炸那样从一个奇点发生强烈的爆炸,并在宇宙中消亡。

从这本书中我不仅独到的是宇宙物理知识,我还读到了一种敢于同命运抗争,顽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众所周知,霍金出这本书时已是全身瘫痪,可以活动的仅是3只手指。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凭着那充满智慧与知识的大脑,毅然对宇宙发出思索,对真理发出挑战。最后他成功了,出版了这傲然屹立于科学文献之林的伟大着作。读完此书我受益匪浅,我学到的东西远远不止那些,而更多的精华还有待于我更深一步的阅读,更深一步的探索。最后我引用牛顿的一句话来结尾: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待我。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海边玩水的小孩,偶尔是到美丽的贝壳,就高兴不已。但面对真理的浩瀚大海,我仍茫然不知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读后感3000字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读后感3000字: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我看完了。

两本书都很厚,大略读一遍花了我五天时间,分两次写太耗精力,所以我会以两本书为一个整体讨论,可能会写得散漫无边。

好在今天还是周末,你就当做是和我面对面闲聊吧。

通常我们认为的历史,大多说的是人类社会的变迁。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为例,都是凭借三条主线索讲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最多加上掌权者的花边新闻。我们已经习惯过去学习历史所用的方法,所以看到尤瓦尔·赫拉利讲述历史的方式,会觉得很有趣,甚至他的文字让你感觉不像历史。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尤瓦尔·赫拉利讨论的核心不是国家、文明,而是人。没有讨论权力更迭、不同文明的冲突、政治思想进步,而是自始而终在讨论人的变化。人类怎样在地球上崛起,又是怎样建立起人类文明,人类自己怎么看待地球霸主地位。初看之下,特别惊诧,但仔细想想,他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历史毕竟是人类的历史。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人类思考后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所以我很赞同尤瓦尔·赫拉利,人类才是历史的主体,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放太多在政治、经济、文化。

我们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注意到这点,原因是人类的文明太发达了,困扰人类数十世纪的饥荒、战争和瘟疫已经成为过去。世界上依然有贫困人口,但大规模饥荒已经极为罕见,而且人类不再认为饥荒是神降下的惩罚,而是归结为人类自己的错误;距离上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70多年,大国之间因为各自拥有可以毁灭世界的核武器,反而达成了长久的和平,叙利亚不算大国间的战争,只能归为大国间的博弈;黑死病那种席卷全球的瘟疫不再发生,非典虽然爆发,但也在短期内得到控制,造成的死亡人数还不到黑死病的零头。

人类为了这三个问题用了数十个世纪的时间,到了今天成功解决。然后呢?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人类累积了空前的科学能力,储备了数量惊人的人才。然后呢?他们会在国家的领导下继续攻克癌症,甚至是令人胆寒的艾滋病,这些看起来都是时间问题。再然后呢?按照尤瓦尔·赫拉利的猜想,接下来就是研究永生的问题了。这不仅仅是个想法,一系列科技巨头已经在永生领域投入重金,圈走了大批一线科技人才,而且赌新一代人才们能够带来新一轮科技爆发,就像工业革命一样,永生问题很有可能在我们这代人得到解决。

永生是人类无法抵抗的诱惑,一旦实现了,人就成了神。同时,人类的黄昏正式开始。

谈到永生,肯定绕不开永生的形态,肉体衰老很难逆转,那人类要怎么把灵魂从肉体移植出来?然后放到哪里去?是终结者那样的液态生存?还是让一个人的意识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肉体里?永生与其说解决了人的寿命问题,倒不如说产生了新一轮问题:谁有权永生?将灵魂寄宿在新的肉体算不算谋杀?人是什么?灵魂又是什么?意识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看起来要么无解,要么讨论过后还是无解。但是,当人类在外部世界改造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迟早会研究人类自身,许多问题已经有了眉目。比如说,人类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自由意志”。有了自由意志,人才能够做选择。这个选择不是被命运操控,也不是神的旨意,更不是国家的命令,而是人自己所选。但是,最新的科学研究指出人类其实没有“自由意志”。在实验中,当人做选择的时候,仪器观测到大脑里生物电回路早就做了决定,而它做的决定并不需要人的意志控制。

类似这样的人类对自身认知越多,对人类的看法越发怪异,这不是第一次发生。在过去的历史里,人类最早认为人类自身是万物之灵,是造物主的宠儿。进化论随之出现,指出我们的进化是适者生存后的结果。人类最早认为人类是世界的中心,日心说打破了这种自我感觉良好。最后太空望远镜证明了太阳系并不在宇宙的中心,太阳系只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小星系。

这一次在分子结构上研究人类,会发现人的情感和感觉是可以通过刺激大脑皮层制造出来。所谓的自由意志,在肉体里完全找不到实体,而且完全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加以控制。在另一方面,人类引以为豪的人工智能,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完全无意识而智能的机器,做得可以比人类更好。AlphaGo可以轻松战胜人类职业棋手,但它并不会因此产生任何骄傲和喜悦,这意味着它一直能够稳定且高效解决问题。

于是,我们可以很自然推导:科技可以改变一部分人,优化他们的DNA,从一开始就抹去患重大疾病的可能。通过刺激大脑皮层,让他们比正常出生的婴儿更聪明,动手能力更强。同时,让他们能够感受更强烈的喜悦,远离负面情绪。最后加上科技赋予他们永生,他们和机器形成新的联盟。那么,他们毫无疑问是地球上的神,而且他们和机器会永久性统治没能得到科技改变的低等人类。

当人类对自身的研究达到这种地步,人类就通过一系列科技变化得到新的理解:人类即使自身力量不如其余生物,但仍然能统治地球,靠的是惊人的运算能力。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最早利用语言、文字实现种群内沟通协作。在远古时期对抗大自身数十倍的野生动物,在古代兴建起金字塔和长城,在现代能够探索外太空建空间站。人类就像一堆计算机,彼此联网,释放了群体的计算能力,最终取得了这颗星球的统治权。

那么,和计算机相比,人类的计算能力可就显得有些弱了。而且,计算机没有人的情感和感觉,它永远不会出错,它的智力稳定性超越所有人类。这就暗示着一件事:计算机替人做出的选择更合理,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奥巴马八年做的事还没川普一年做的事让人惊叹,但是四年任期结束的时候,他还是能凭借出色的演讲能力成功连任。原因是人类作为生物,没法给奥巴马任期内的表现打出客观的平均分,然后根据最后的分数决定是否让他当选。人们总会受到最近的情绪的影响,把情绪最高点作为平均值应用。

于是民主制消失了。你的计算机比你更懂你自己,更懂得你到底需要什么,还不受任何外界的影响。我们今天打开手机,每个人能看到的朋友圈广告不一样,每个人能看到的热门微博也不一样,每个人能听到的每日推荐音乐也不一样,但你还是会觉得这些App真合口味。所以,计算机做出比人类更好的决定,有一天它肯定会替人类做决定。起先,计算机替你做加减乘除,你就放弃了复查账本的习惯。然后计算机替你开车,避开所有交通事故。最后计算机接管你的生活,计算机并不能理解“统治”,它只是服从设计者最初输入的命令:让人更舒服活在地球上,计算机最终会取得这颗星球的统治权。

回顾人类的崛起,无非是微弱的计算能力凑在一起,形成一股更大的力量。本质上来讲,人类所有的活动,选择的进化方向,都是为了让信息传播更迅速,这才有了今天的微信、Facebook。等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超越人类,人类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机器能做得比人类更好,而且机器不会为了发展毁灭这颗星球,发展最后得以永续。如果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人类在未来甚至很难找到容身之地。

这就是人类的黄昏,这就是《未来简史》告诉我们的未来。

看完以后想了下,尤瓦尔·赫拉利这两本书还是《人类简史》更好。《未来简史》太像一本为硅谷定制的书,指向了金字塔顶尖们内心中最大的欲望:用科技手段得到永生。

如果要重读的话,我会毫不犹豫选择《人类简史》,那本书有一种对问题的真正兴趣,所以也给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答案。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阅读障碍。障碍不是说我没办法读一本几十万字的书,而是我对这个世界的期待改变了。当我习惯了阅读是瞟一眼,是不超过140字的段子,是一张直白的图片,是一个不超过五分钟的短视频,任何超出限度的东西都会让我焦虑。

好在读完这两本书以后,我把这障碍处理妥当了,请把掌声送给阿腿,书是她安利给我的。

为什么肥宁写的东西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为什么不是一段一行?为什么没有很多表情或者图片?

我想此刻可以回答你:在我看来,这个世界若只有形形色色斩钉截铁的结论,那可太奇怪了。结论根本不重要,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错的,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组织一篇文字的同时,也就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绪。在许多时候你心乱如麻,如果可以把你面临的困境写下来,写清楚齐纳因后果,写清楚一二三四。等你写完的时候,多半也就思考清楚了。

而如果换成在朋友圈短句刷屏,那除了释放情绪,还真的毫无效果。

不过你能看到这,证明你肯定没有阅读障碍,满打满算整整三千字呢。作者:肥宁

从无到有的世界—《万物简史》读后感700字


翻开书,大爆炸三个字映入眼帘。大爆炸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巨大膨胀,正因为有它,引力、电磁、核力以及质子、电子等许多粒子都从无到有出现了。紧接着,无数的气体尘埃不断集结,形成了太阳。地球,月亮,大气也逐渐形成。因为有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应的温度,大气与水,生命就要在地球上起步了。

书中对于行星的定义有具体说明。首先行星必须独立围绕太阳运转。第二必须有足够的质量,引力使它大致成圆球状。最后行星必须主宰自己的轨道。也就是说,行星的质量必须比穿越其轨道的其他任何天体要大得多。这与八大行星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正好相吻合。

对于地球,牛顿的理论认为它并不是个标准的球形。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会导致它成为两极有些扁平,赤道略鼓的扁圆形。1785年,詹姆斯。赫顿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它自身内部运动在漫长中塑造的。由此基础,1807年,地质学会成立。

经学习得知,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与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因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地表高低起伏。包括但不限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则是由太阳辐射引起,包括了风力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等。地表形态的塑造正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为辅。

19世纪初,地质学界围绕地球的形成发生争论。这取代了过去水成派与火成派之间的争论,诞生了灾变论派,均变论派。查尔斯。莱尔提出了构造板块学说,也由此成为现代地质学之父。而地壳运动又被称为构造运动,它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直到1953年,克莱尔。彼得森才成功测定地球的年龄为45。5亿岁。

二十世纪初,魏格纳提出泛大陆学说。云莓干理论与陆桥理论在当时十分流行,但都不能完美得解释板块漂移。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才解释了地球的表面运动与内部活动。

正是因为年复一年不断的研究学习,我们才会对地球,对宇宙,对这个世界有深刻认识。虽然现代人类的存在时间不到地球历史的万分之一,但我们依然在坚持。

喜欢《世界简史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世界简史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