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儿童文学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儿童文学读后感600字

儿童文学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家庭中的儿童》读后感600字。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家庭中的儿童》读后感600字”,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有了孩子之后,特别关注了一些关于教育的话题,之前蒙台梭利等多少也有所接触,但只限于浮光掠影般停留在形式而已,这本书读完后只感叹收获良多。

本书前几章阐述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一些基本信念,中间论述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形式。而令我真正开始窥视蒙台梭利的核心原则,是最后三章:家中儿童、新的教师、成人和儿童。同时也纠正了对形式的一些错误理解,更明白做法的根本所在。

一直到现在,家长们给予孩子最主要的教育不外乎就是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教孩子分辨对与错,但是家长的“身教”少之又少,还是以道德说理和口头告诫居多;如果这些都无效,便使用责骂和鞭打。其实儿童十分关注成人,成人的不正当行为儿童都看在眼里。这些隐藏的冲突和矛盾,终将引发儿童和父母之间的真实战争。胜利的通常是强势者,但是爸爸妈妈的胜利,经常还是不太能让他们的小对手信服,因为成人倾向于采用专制、独裁的方法来解决。爸爸妈妈在赢得胜利的同时,也失去了孩子对他们原有的信任。

怎样教孩子去做“爱”的导师呢?是那些总把孩子的活泼好动当成不乖的人,还是那些只会惩罚孩子的人?儿童对成人的一切都极其敏感,并且愿意在每一个细节上遵从成人。实际上,成人绝对无法想像,儿童准备随时遵从于成人的意志有多么坚定。举例来说,一天,一个孩子把拖鞋放到了床上,他的妈妈告诉他:“拖鞋很脏,不可以这样。”然后,妈妈用手在床单上拍了拍,把灰尘拍掉、自那以后,任何时候只要这个孩子看到拖鞋,就会对拖鞋说“好脏”,然后跑到床边去拍灰尘。

孩童如此,夫复何求?儿童这么敏感,又这么容易受到我们的影响,因此家长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印刻在儿童的脑海里。即使是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不良行为,都将会对儿童日后的行为养成产生巨大的影响,或者很有可能造成儿童情绪上的严重反弹,我们应该重视。

我们总说父母和老师是多么的爱孩子,有人甚至主张必须教孩子如何去爱他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然而,谁愿意去担任教孩子去“爱”的导师呢?这既不是很简单,也不是很困难的一个问题,最困难的是要掌握:为了更好地教育儿童,我们必须避免、去除那些无效的假设和无益的偏见。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家庭中的心理调试——《倾听孩子》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家庭中的心理调试——《倾听孩子》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长假一过,又要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啦!

平淡生活的种种烦恼又浮头了,包括,娃不听话~

so,翻翻书柜,瞄到这本旧书,看看里面有没有解药~

er,我这种功利读书的心态虽然不好哈~但是读的过程还是很认真滴!这不,感到有所收获马上分享读后感。

先来一则我家的小故事。图中这个小朋友,临睡前发现了零食柜里有我新买的夹心果汁糖(天啊~你知道那有多好吃吗~)

然后嘛~就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明知道睡前吃糖的种种坏处,也要哭闹一会,说要非吃不可~~~

好好好,哭就哭,闹就闹。正好我那天晚上也不太累,心情也不糟,任由她在我怀里哭闹。反正我是雷打不动不允许吃。

好玩的是,哭了一会,我们俩好像还挺享受——“知知,你怎么像个小北鼻啊~你小的时候才这样哭着要吃糖啊~”。不知道是不是她也发现了这一点,知知好像在扮演一个北鼻一样,在我怀里蹭啊~哭啊~撒娇啊~

我懂了。问题的本质不是那颗糖。我们俩确实有一段时间没有享受过这样的“特别时光”了。

最后,就有了一坨奇怪照片。她莫名地不知道被什么搓中笑点,胡乱扮鬼脸,还让我拍下来。

前后20分钟,180度大转变,这是为什么呢~

嗯,到书里找答案呗~

孩子都是善良的,需要跟我们建立感情纽带

这本书的讨论基础,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智慧的存在。

他们天生乐于和我们交流、游戏、合作、和睦相处。

他们需要和养育者建立情感连接是他们生命中重要的需要,就像需要营养和睡眠一样。

而所谓的“倾听”,表现为陪伴孩子尽情地哭、笑。

有哪些需要我们倾听的标志呢?

可能他们“失常”了。有些时候不那么可爱:发脾气、发怒、失去理智、挑战大人、攻击同伴。

这些,可能都是需要我们关注、陪伴、倾听的求助信号。他们可能遇到困难了,也可能隐藏了一些伤痛。

孩子发脾气、愤怒的时候,传达什么信息?

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原因可能是他感到沮丧,或者对某件事情失去信心了。

例如,一个好奇的孩子到了超市,被禁止触碰任何商品;实际上他的学习行为被否定了。又或许他正处于敏感时期而心情不好:早起、作业遇到困难,等等。

也可能是在发对不公,为自己争取权力。例如,同伴之间冲突时,大人的处理让孩子感到有所偏袒,不论是偏袒自己还是对方,都有可能让孩子感到不公正而愤怒。甚至是一些戏剧性的原因。例如,一个孩子无缘无故发脾气,可能是在幼儿园受到小朋友的欺负,而不懂得表达与反抗。

父母如何倾听呢?

(一)确保自己是冷静的。如果大人也被激怒,就只会关注自己的情绪,而无法心平气和地陪伴。所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二)了解问题的本质。一个不喜欢自己生日礼物的小朋友,可能并非不喜欢,而是想获得大人的关注。因为孩子的意识和能力所限采取了错误的方法。

(三)留在孩子身边,关怀与倾听。这时的孩子可能正在经历狂风暴雨。他所需要的不是讲道理或说教。我们与他在一起,平视对方,给予爱抚和关怀。

这不是纵容孩子的坏脾气吗?

回到一开头:孩子总是善良与智慧的。他们天生不喜欢背负不良情绪。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急需一个排解的出口。有父母的陪伴,让他们拥有更多时间和能量调整。反之,不良情绪的累积,会造成更加惊人的后果。

而父母需要示范的是,在家庭或夫妻间,如何成为倾听者,让孩子了解他也有责任担当倾听者的角色,而不总是被倾听的人。

怎样对不理智的孩子说“不”呢?

对孩子说“不”是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吗?

是的。他的情绪蓄谋已久。你面对他的不理智行为说“不”,正是一把“罐头起子”,让他的负面情绪倾泻而出。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而后的“倾听”才是我们的重头戏。他是不是需要帮助或指导了?我们对他们的期待是不是恰当了?孩子是否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怀,从而再次建立感情纽带了?

回到开篇我家的例子。我和知知的这次互动,是为一次“倾听”。我们没有讨论任何问题,过程中只是哭啊笑啊。结尾是,我们彼此都更亲近了。也许就是书中所说的孩子的不良情绪得到了疏解。

书里面有更多详细的说明和例子。作为读书笔记,很自私地只写个梗概,是以留爪~希望抛砖引玉,可以引来和大家更多的讨论。作者:知行妈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发生在社会下层家庭中的故事


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好的《麦琪的礼物》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麦琪的礼物》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写好一篇《麦琪的礼物》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地编辑了“麦琪的礼物读后感发生在社会下层家庭中的故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发生在社会下层家庭中的故事【篇一】

只要是经典的,就必定是难忘的。

暑假里,我读了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一篇经典美文,让我过目难忘,回味无穷。

《麦琪的礼物》讲述了麦琪和吉姆相互送圣诞礼物的故事。麦琪和吉姆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穷市民。他们夫妇俩各有一件引以自豪的东西,那就是麦琪那褐色的瀑布般的秀发和吉姆祖传的金表。圣诞节来临的时候,为了给对方买一件像样的礼物,麦琪卖掉了她美丽的长发,为吉姆的金表配了一条白金表链;而吉姆卖掉了宝贵的金表,为麦琪买了一套她以前在百老汇的橱窗里看到并羡慕得要死的昂贵的梳子。

虽然麦琪和吉姆的物质生活是贫穷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如此富有;虽然他们极不明智地为对方牺牲了他们家最宝贵的东西,但是他们把对彼此的爱表现得如此生动。

麦琪和吉姆的故事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片段,然而作者却把整个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总是短短几句话就把主人公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描写得维妙维肖、生动形象。并且我感到,作者一直是用同情的笔触, 来描写麦琪和吉姆贫穷生活中的这个小插曲,仿佛有一双温暖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他们,鼓励着他们。这也许就是这篇文章成为经典的奥妙所在吧。

作者说:麦琪和吉姆是“所有馈赠和接受礼物的人中最聪明的人”,是圣贤;而我要说:发现他们是“最聪明的人”的作者,更是圣贤。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发生在社会下层家庭中的故事【篇二】

读完《麦琪的礼物》我个性感动。这篇文章的两个主人公是德拉和杰姆。这篇文章主要将得失德拉和杰姆为了给对方买礼物,而卖掉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故事。讴歌了两人纯洁无私的感情。

我认为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去爱别人,是人类礼貌的重要表现。就像这对小夫妻,之所以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卖掉,是因为他们都个性爱对方。

我想,爱能够分三种:亲情、友情和感情。亲情是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友情是指同虚弱之间或小伙伴之间那种真挚的情谊。至于感情,我想就应是像德拉与杰姆那样的纯洁无私。

《麦琪的礼物》表现了欧。亨利一贯的写作风格,那些出乎意料的结局,荒诞不经的情节,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了解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当你看到文题,是否也感到惊讶?的确,礼物意味着什么?是送礼人的快乐,也是收礼人的幸福;当朋友生日,你亲手制作一份礼物,即是对朋友的祝福;当家人过节,你也准备一些礼物,那是对家人的祝福。不管是什么,那总是一种最深沉的幸福。但是世界上有两个人,他们送出和收到的礼物,却是另一种让人辛酸的幸福。

吉姆和德拉,即使只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却拥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对方的深爱,在这些温暖的感情面前,贫困能够变得微不足道。在圣诞节前夕,两个人还想着要为对方买一件礼物互赠,多么浪漫多么温馨。即使这一份礼物似乎失去了使用的价值,它们却成了世间最珍贵的礼物,转成一份真挚的爱赠给了对方。麦琪是聪明人,聪明绝顶的人,由于他们是聪明人,毫无疑问,他们的礼物也是聪明的礼物。而我们的吉姆和德拉,虽然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最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们对现今的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馈赠又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他们用自己秀丽的心灵赠给对方的是一件无价之宝。而这件无价之宝,确实世间任何自认聪明或富有的人永久不会,也不能给予的礼物。圣诞节又快来临了,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否已经想好?

这篇文章又便我想到泰格尔的小小说名作《窗》,描述两位卧床的重病人,住在仅有一门一窗的狭小房间里,只有透过窗口才望见外界,生活死寂沉闷。为了安慰病友,近窗人每一天向病友

编织窗外斑澜多姿的景观,使病友摆脱寂寞,得到了快慰。至此故事似能够作结了。然而病友突生嫉妒,对近窗人竟见死不救,待争到近窗的铺位,见到的却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作品于文末陡起波澜,出现逆转,使小说有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就会发现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是增强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一般包含两大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构成一种思维定势,然后突转,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

这种结尾往往会造成心灵的震憾,给人更直接地心灵暗示,爱是相通的,但又是不可理喻的,只要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忙,人世间将开满绚烂的爱之花!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发生在社会下层家庭中的故事【篇三】

麦琪的礼物经过写在圣诞节的前一天,一对小夫妻互赠礼物,结果阴差阳错,两人珍贵的礼物都变成无用的东西了,而他们却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爱,告诉人们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去爱他人,是人类礼貌的一个重要表现之一。

男主人公吉姆是小职员,女主人公是贤惠善良的主妇。他们生活贫穷,可是吉姆有祖传的一块金表,德拉有一头瀑布般的头发。为了能在圣诞节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了金表,买了一套“纯玳王昌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琉子;德拉卖掉了自我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我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却是毫无作用。

故事里出现的有些夸张的偶然,让两位生活在困窘中的主人公更加窘迫,而经过这个带着些杯具情调的故事,更突出了“礼物”的价值;也让我明白了“礼物”的重要性。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发生在社会下层家庭中的故事【篇四】

有时会想,人们口中的truelove到底是什么?真的只有年纪越大,越富有才能体现真爱吗?我知道,不是。

麦琪,指出生时来送礼物时的三贤人,可是,它却真真确确地诠释了真爱。这是一对年轻的,贫困的夫妇。在圣诞节前夕,女主角德拉凑齐了一块八毛七分钱,其中六毛是铜子儿凑起来的。于是,德拉无奈地把她和丈夫吉姆最心爱的她的一头褐色的如瀑布的头发卖了,为了给她的丈夫吉姆买一条表链。可是,当她回家后,准备迎接丈夫的责骂时,却大吃一惊,因为她的丈夫吉姆为了给她买一套发梳,把他最爱的表卖了!他们为了对方,都付出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我以为,这种最简单,平凡,尘俗的爱,才最可贵,才是真爱!

写到这,我想起了一个动画片里的一个场景,一个十岁的男孩对一个八岁的女孩说:我爱你。女孩说:再说一次!男孩不说话,女孩又说:再说一次!男孩说:不要!女孩问:为什么?男孩说:十年说一次!女孩撇撇嘴说:真小气!不觉得这种可笑的对话却很可贵吗?这种十年约定,又有谁可以说出口呢?你可以吗?

在我的记忆里,爱在人们口中总是很极端,要么很无趣,要么很伟大,要么很卑微。其实生活最常见的,还是最平凡,最不起眼的爱,因为,在世界上最多的就是平凡的人了,但是,每个平凡的人的心中都有一种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别人的爱,就像德拉和吉姆一样,他们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我在《麦琪的礼物》里,看见了最真挚,最平凡,可是又最可贵的爱!我认为,这样足矣!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发生在社会下层家庭中的故事【篇五】

《麦琪的礼物》记叙了:德尔和吉米夫妇,在圣诞节的前夜为了送给对方礼物,吉米卖掉了他的宝贝——三代祖传的金表,而德拉卖掉了自己比女王的珍珠还要美的头发。他们俩把自己卖掉宝贝的钱为对方买了礼物。

他们俩,为了买到对方喜欢的东西,而卖掉了自己的宝贝。但是因为德拉的大舍,而得到了各式各样的梳子,有梳两鬓的,有梳后面的,有梳刘海的等等;而因为吉米的大舍而得到了一条白金条链。失去一样东西就会得到一样东西。

记的有一次妹妹很喜欢我新买的伞,于是我便把这把伞送给了妹妹。过了几天,我去妹妹家玩,我看到一个漂亮的绳子,说:“哇!好漂亮啊!”妹妹说:“你要喜欢我可以送给你。”虽然我失去了我心爱的伞,但是我却得到了漂亮的绳子。

大舍大得,在你失去一件东西时,也许你会得到另一件新的东西。

杰姆也在为圣诞节筹备礼物,看着自己心爱的手表只能挥泪告别,心隐作痛。

二人交换礼物时,才发现表链、发梳已失去了使用价值。发梳不能在德拉飘逸的长发上滑落,表链也不能在杰姆手上感受粗糙皮肤的余温。

他们就是麦琪,他们用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为对抗方买了礼物,虽无使用价值,但他们纯洁的爱情是用智慧来堆砌的,爱情价更高是无庸置疑的。

欧享利“含泪的微笑”的手法令我十分惊奇,总是以一种出人意料这外的结局,让人泪水流淌而脸又泛着甜美的微笑。

今天,许多人的爱情无不是看在钱的脸面上。很少是知心相爱、情投意合。也许只有当他们体会到“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才会叹哉!悲哉!

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有感


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有感

莫寒雪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中小学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奠基作用,其教育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优劣,国家民族的兴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面对各种家长和各种问题学生,我不断思考,我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指导家长和学生呢?

在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张慧娟著的《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备受感触。本书以现实中学生案例为证,通过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及家庭教育问题,提醒为人父母者,在教育子女的途中,多做正确的事。特别是在《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势在必行》这一章中,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华盛顿曾说过,“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 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行为举止、得当的教育方法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13年的教育工作中,我目睹了太多的学生因为家庭的不和谐,使他们的心灵产生极大的变化,对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他们表现为忧郁、孤僻、不自信、偏激或者易冲动、暴躁、好斗、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面对着这些迷茫的学生,我感到痛心,好好的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的因素,陷入痛苦、无助、进而破罐子破摔之中,成为家庭不和谐的牺牲品。

我曾经接过这样的案例:初二的班主任领着一位女学生,这位学生目无表情,她身后是她的母亲,双眼红肿。据反映,对学习没兴趣,对其他同样也提不出兴趣,整天一副冷漠的表情和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经常和社会青年聚到一起唱歌、喝酒,甚至夜不归宿。早恋、并且行为古怪,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旷课已成家常便饭,对于老师的批评,总有一百个理由回应,有时会因自己的心情不好大声辱骂老师。级长、班主任反复教育无效,甚至通知家长共同教育,然而效果甚微。

“如果不是为了两个小孩,我早就离婚了,可是小孩还是这么不懂事......”。在和这位母亲的交流期间,她向我诉说了她的苦衷。

我知道,这又是一起因家庭不和谐引发的家庭悲剧。我能想象到这位母亲在家庭战争中所受的苦,可是家长是否想过,夫妻之间相互攻击、谩骂、厮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终生难补的。经过我一番的开导,这位泪流满面女生终于向我诉说着她内心的苦楚与无奈。

“我害怕呆在家里,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的争吵到了极点时的战争,相互厮打着对方,父亲的咆哮,母亲没命的哭喊,我害怕得要命。领居们跑来看热闹,让我感觉有个地缝都想钻进去。羞耻感充满大脑,恐惧感急剧笼罩着整个身体,自己的脚都不知道是否能挪动,嚎嚎大哭的弟弟害怕地拉着我的手。争吵后,母亲夜不归宿,父亲整天的酗酒,醉酒后不停的骂母亲、骂我和弟弟,甚至在情绪失控时打我和弟弟。所以,我更喜欢和外面的朋友在一起,也只有在外面,我才感觉到开心”。

在往后的跟踪教育中,我除了定期和这位女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还多次联系家长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对这个家庭的关系有所缓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位女生在迷茫和无助中看到希望。最初,家长基于礼貌能配合我的工作,可渐渐的,便互相推卸责任,不断的找借口,因有工作而无法抽时间对小孩进行教育,甚至到了后来,电话那一头只留下“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语音。这位女生,从满怀的希望到失望,我无法忘记那天,她在我办公室痛哭:“老师,我的父母亲都不爱我,不想管我,您还管那们多干嘛?我长大了,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的,您不用担心。”说完径直跑出去了。再后来,这位女生辍学了,虽然我和班主任多次努力,但是仍然无法挽回这位女生的求学之路。

其实,这样的案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们或许沉迷网络年;或许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他们寄希望在外面得到温暖,从而出现早恋的想象;或许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打架斗殴,甚至抢劫等;或许逃课、旷课无心向学;或许在恐惧中、绝望中封闭自我,形成自闭小孩等。

在破裂的婚姻中,最无辜但受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孩子,这种伤害是隐形而又长久的。婚姻本身没有对与错,不管是维持还是分手,都是婚姻中正常的选择,但是,因为婚姻中有了孩子,不管怎样的选择都必然要有所顾忌。在夫妻的纷争中,对孩子的伤害主要在于,夫妻间互相的仇恨、战争、折磨,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忽略。所以不和谐的婚姻给孩子造成伤害是一辈子的。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看到和睦、互相关爱的父母,父母之间的矛盾会让孩子无法承受。所以,不管家庭生活如何选择,不管父母之间的矛盾如何严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能做到双方互相尊重,维护对方作为父亲或母亲的尊严。任何时候,不要在孩子面前撕下温情的面纱,而把争吵和仇恨赤裸裸地暴露在孩子眼前。

爱是博大的,而且是有责任的,既然您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您就应该爱护他们,并且有责任照顾和教导他们。为了孩子的将来,作为家长平常应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了解孩子的心态,并与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对于已经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是为人父母的首要任务。

在工作中,面对出现的种种家庭教育的缺失,我该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

我想家庭教育事业的推动需要多方面共同参与,无论是相应的社会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整合发展。

首先,世界上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做父母,就像我们种花,也必须先学会如何种花的技巧,知道如何施肥、浇水,才能开出好看的花。所以,为人父母前必须到相应的社会机构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严格的考试后才能领取相关的证件,从而降低家庭教育的缺失。

其次,我们国家在追究未成年人监护者司法责任方面,还有不少需要完善之处,也需要制定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最低限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制定条款,对未成年人的抚养者监护人进行评估,要是孩子发生问题,就应该对其监护人给与调查和审核,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问责。

第三,教育行政部门应大力培训了一大批由国家认证的“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为举办家长学校提供了强大了师资保障,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各学校都在成立家长学校,但是负责相应工作的老师并非心理学专业,所以在教育和指导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是有所欠缺。

由于重“分数”轻“德育”导致现行教育的畸形,如果能在义务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同时匹配充足的心理教师,相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学校认真开展好家长学校。

(一)、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和“赏识孩子”。

(二)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个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我国古人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在强调环境影响论上,教育家墨子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他以染丝为例,来比喻人的品性是在教育和环境的习惯中形成的。据说孟母为了教子成人,曾三迁其居,从墓地之侧到市场之旁,最后定居于学校之邻,使孟子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传统的礼仪熏陶,懂得了许多规矩,并开始勤奋好学,立志成才。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影响孩子发展的众多因素中,除了教育外,环境也起着决定作用,而家庭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如一些父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常常手不释卷,学而不厌,刻苦钻研,家里充满了学习与工作的气氛,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就会由单纯模仿父母学习过渡到自觉学习,并把它同化为自己的学习兴趣与行为模式,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另外,父母的社会交往也为孩子开辟了另一个成长天地,节假日,家中高朋满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家长们交流思想信息,畅叙对人生的理解,无形之中给孩子添加了不少知识养料,对孩子的思想方法、学习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熏陶。反之,一些家长自身厌恶学习,不爱看书读报,不思进取,经常打麻将、看电视,追求享乐,家庭精神生活贫乏,充满了庸俗的谈话,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污染。

(四)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

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起点!只是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走好自己的路,为我们的下一代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吧!

寄语:但愿所有处在婚姻之中的人们,好好经营您们的婚姻,少一份计较,多一份付出。家,不是讲道理、讲原则的职场,它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没有对与错,只有包容、迁就和真爱,它更是孕育我们爱情结晶的港湾,好好经营,且行且珍惜。同时,更希望即将步入婚姻的人们好好思考:我是否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关系中,儿童心理的成长》读后感


《关系中,儿童心理的成长》读后感

很高兴能在这里给大家做读书分享。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是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中的第五章第六节:关系中,儿童心理的成长。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也就意味着人跟人会生活在一起,就会产生关系,然后走进他人的世界。用孙瑞雪老师的话来说,人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就如同进入一个房间,或者一个世界。明白了,清楚了,再走出来,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发现到认知的过程。

任何个人,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是老人还是幼童,和他人交往,就一定会遇到一个问题,这也是核心问题,即力量和权力。而力量和权力就会引出平等和权威。平等的关系是尊重和接纳别人;权威的关系,一定是控制、支配和服从的关系。儿童进入社会,即形成和他人的关系。有的形成平等、友好,有的形成权威,附属,还有的不断争得一种权威的前提和铺垫,就是优胜。比如有的孩子跟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总是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小朋友的认可,如果有人说他做的不好,就会很不开心或者发脾气。而有的孩子在跟他人相处的时候,总是很霸道,总是想控制别人。我们小区里有个男孩子跟我女儿同龄,五岁多,脾气很暴躁,而且总是想让其他的小朋友听他的。比如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他首先声明自己要当老师,原因是他可以指挥他的学生,要让别人对他言听计从。再如骑自行车的时候,他必须走在最前面,让别的小朋友依次排序走在他的后面,或许这种孩子王的角色让他有一种满足感。但是其他的孩子也有说不的时候,这时他就很不开心,甚至大发雷霆,最后与小朋友们不欢而散,时间长了,就没有人愿意跟他玩。如果你问那些孩子为什么不跟他玩,答案都出奇的一致:因为他总是让别人听他的。孩子们很快就有了一种心理认知。长期下去,那个孩子就没有了朋友,变得很孤单,因为他陷入了控制的泥潭。

作为家长,如果自己的孩子习惯控制别人,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应该反躬自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言行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我们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是不是用权威控制孩子。弗洛姆关于权威的解释,有一种叫外显权威,直接而不加掩饰的,指生理上的强制。比如孩子吃饭时,我们会说:坐在那里不要动,你要动,饭就不要吃了。直接了当对从属地位的人,传达带有处罚性的令。还有你要怎么做,否则会怎么样。我告诉你不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这叫外显权威。经常会有妈妈对孩子说:妈妈喊啦!1,2,3。意思是说,妈妈数到3,孩子就必须要怎样怎样。还有一种做法,当孩子没有按照你说的那样做的时候,我们就会说:看吧!我刚才已经说了,结果就是这样。你看你没按我说的做,结果一定是倒霉的。如果你按我说的做,结果就不是这样了。我们总是想要强制别人。这种权威式的关系就会像疾病传染一样,孩子不知不觉中就被传染上了,而控制别人就会遭人反对,还会失去朋友。当我们发现自己用这种控制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时,应该立刻改变,用一种商量,平和、公平的方式与孩子交流,给孩子做好榜样。避免孩子因为习惯控制而碰壁或者失去朋友而孤单。其次,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承诺,依靠规则,学会尊重,来改善孩子的心理发展。对于那些习惯反复控制别人的孩子,我们先接纳,然后再与他交流讲道理,让他自己明白控制带来的不良后果,并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都有自己做主的权力,而不能独断专行去要求别人,这样你就会失去朋友。或者在游戏中,先建立一个规则,告诉孩子,每个人可以自己做主,不能强迫别人,这样孩子们既懂得了合作,也学会了尊重。

荣格说:人类文明是将潜意识上升到意识状态。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自然的、流动的、心理的意识上升到认知状态。作为父母,应该用爱、自由、规则、平等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康成长。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

幸福的蜗牛家庭读后感600字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在很久很久以前,丹麦最大的绿叶,那就是酸模的叶子。它们的叶子长得非常大,大的都能当一条围巾,也可以当一把雨伞。古代丹麦人喜欢吃蜗牛,蜗牛喜欢吃酸模的叶子。于是丹麦人开始种起酸模。

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因为蜗牛比以前少多了,他们不再吃蜗牛了,酸模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酸模林里还住着两位老得不得了的蜗牛,他们不知道“公馆”是什么东西,蜗牛们在那里被烹饪后,变成黑色,最后被盛到一个金盘子里,冒着一股很香的气味,特别气派!

老蜗牛收养了一只小蜗牛。

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蜗牛妈妈说:“我们出生后就有家,也就是酸模林,我好像不知道,我们的家到底有多大,这里还有没有别的东西?”

我们的家没有什么东西!”老蜗牛说“世界上没有比我们的家更好的地方!”

蜗牛妈妈说:“我不像你,我想去那个大村庄里看看!”蜗牛爸爸绝望的说:“那个村庄已经被毁坏了!”

蜗牛妈妈说:“我们的儿子现在大了,上哪找个妻子?”

这时候,一只蚂蚁介绍了一只蚂蚁女王。蜗牛爸爸妈妈没有同意。

过了几天,一只白蚊子介绍了一只蜗牛小姐,蜗牛爸爸妈妈同意了,给他们的儿子举办了婚礼。结婚以后,蜗牛爸爸妈妈把酸模林给了小蜗牛和妻子,酸模林在他们的精心培养下,健康地生长着。而且,小蜗牛和他的妻子繁育了大量的后代。

阅读心得:蜗牛的眼界非常狭窄,以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就是最幸福的地方,认为被烹饪后用金盘子盛上餐桌供人享用就是荣耀。我们要丰富自己的见闻,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还知道好词好句:茂盛、公馆、烹调、气派、毁坏、秆子、微弱、张扬、唠叨、叮嘱、繁育、管理……

《家庭作业的迷思》读后感600字


美国作家艾菲●科恩的《家庭作业的迷思》中尖锐地提出了由于我们对孩子的不信任、对学习的一系列误解及对竞争力错误的关注,不仅使我们的孩子拥有越来越少的自由时间,而且使我们的家庭有了越来越多的矛盾。作者告诉我们应该反思孩子在学校及放学后的时间安排,以拯救我们的家庭及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确实如书中所述,增加作业会增加父母负担、孩子压力、甚至家庭冲突,并导致孩子有较少的学习兴趣和较少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这些损失并没有换来学生的学业成就。书中作者提出了研究证据说明这一点,也借用了不少老师的经验,阐明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问怎么做才有效益。而问作业的效益时,问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学业成绩,还有更核心的是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能巩固学习,亲子间的关系与互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布置一些作业给学生,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可每次考试、测验,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尽人意。我们分析原因时总是认为学生练习得还不够,于是又加大练习力度,如此恶性循环,收效甚微。其实,我们如果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便会发现对于大多数的学习内容来说,大量的练习确实可以帮助一些学生越来越精于正确的反应,但是却不会帮助他们越来越精于思考,习惯于思考。简单机械的反复练习不会带来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600字精选


我们该从哪里去寻找作品的读后感做参考呢?最近阅读了作品,他不但文笔一流,又常能发抒别人所不敢发之诤论,直如文坛的空谷足音。在写读后感时,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 篇1

星球与星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家人也是。

母亲卡罗琳的挑剔暴躁和完美主义,其实源于她的母亲。她习得的是一份错误的模板,然后将这份错误延续下来,形成了这样充满冲突的亲子关系。

我们常说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他们的模式往往是借鉴自己的父母。因此,学会自我疗愈,学会如何对待亲密关系尤为重要。卡罗琳和大卫对待青春期女儿克劳迪娅的方式出现了问题,他们仍将她视为孩子,对她个体的不尊重和不间断地权威要求、不理解,一直在刺激着青春期孩子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因此,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建立双方都满意的沟通方式,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

除了亲子关系,关于婚姻关系、如何沟通……这本书里都有涉及。当你能够剔除原生家庭带给你的负面影响,你就能在新的亲密关系中获得新生。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 篇2

大卫和卡罗琳的女儿克劳迪娅是所有人眼中的叛逆少女,她与母亲吵架,酗酒,离家出走,夜不归宿,甚至企图自杀……家里人带着这样的问题少女去看心理医生,希望能得到帮助。两位心理学博士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接手为他们一家人做家庭治疗,而不是克劳迪娅一个人的心理治疗。自此,一个家庭一直被掩埋的疾病就此被挖掘出来。

父亲是一名金牌律师,作为“成功人士”的大卫永远有忙不完的工作,他甚少与家人交流,在家经常独自待在书房;面对家庭琐事,作文他如同一个局外人。母亲卡罗琳只有一份工作,那就是照顾家庭。她对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学习或生活指手画脚,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和完美主义倾向,挑剔着家庭中每一个人,与不关心家庭的丈夫争吵,挑剔做不到她要求的克劳迪娅,引起女儿的怒火爆发家庭大战。

6岁的妹妹劳拉弱小而敏感,她会用哭声制止父母的争吵,看出姐姐意图轻生的想法,默默为姐姐担心……家庭的小宇宙里,原来并不是一颗星球出现了问题;所有星球的运转,都在影响着其他星球;想要治愈这个小宇宙,需要所有星球的共同努力。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 篇3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2000字!

与父母吵架、乱交男友、抽烟纹身、割腕自杀……17岁的小云再也不是从前的乖乖女,她令父母蒙羞,也让自己痛苦。

像小云这样的孩子其实不在少数,就是有些孩子表现得没有这么“出格”,与父母吵架是家常便饭,让父母离自己远一点更是司空见惯。

父母们统一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表现称为叛逆,是“青春期”问题。小云的父母带她去做心理治疗想让她回归正轨。但,这些问题真的就都是“青春期”问题吗?

“青春期”表示,绝不背这个锅。青春期代表的是成长,很多孩子在此期间出现的问题究其根本,其实在于家庭因,是他们家的结构、秩序出了问题,就好像处在了“热锅”上。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奥古斯都·纳皮尔与他的老师卡尔·惠特克早在40多年前就注意到,很多个人心理问题不是单纯的个体及其经历的原因,而是他所处的家庭氛围不正常,出现了扭曲。为此,他们写出了《热锅上的家庭》一书,从一个家庭接受家庭治疗这一角度切入,讲解家庭治疗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

《热锅上的家庭》已出版40年,至今畅销,说明了家庭治疗的理念生命力旺盛,能给心理治疗师带来很多启发,也能让普通的读者从中受益,学会做自己的治疗师,懂得怎样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家,和家人一起创造一个更加温馨的家,让孩子获得幸福一生的营养和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法创始人玛丽亚·蒙台梭利曾说过:“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给孩子一个“常温”的家,是为人父母最应该做到的事。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 篇4

尽管他们很不愿意说出自己的问题,但是这对于家庭的和谐来说是无法回避的。类似有这样问题的这些夫妻内心中藏着太多的压抑:对情感的需求、对自由的渴望、强烈的愤怒、性欲求、痛苦的孤独感、允诺粉碎的痛楚、多重的失望和屈辱。

当前的婚姻契约中隐藏着一项新的条文,和旧式功利主义的婚姻协议不大相同:现在的婚姻允诺性的满足、浪漫的爱情、友谊的陪伴以及安全感。配偶相信这些允诺、期望将会一一达到,然而事实是,结果落空了,他们就会痛苦万分。

一旦感受到危机,我们就会采取自己认知的方法去解决,这种认知来源于原生家庭。要知道,我们尝试解决承袭自原生家庭问题的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长大建立自己的家庭后,重蹈问题的覆辙。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的翻版,至于结果如何,因人而异。大部分人都会过的很纠结,因为这是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正,所以即使被伤害,也会乐此不疲,因为这是最熟悉的认知。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 篇5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归因理论。归因分为两类,分别是情境归因和性格归因。情境归因:外因,将行为发生解释为情境(环境)因素使然者。性格归因:内因,指个体将行为之发生解释为自己性格使然。

书里的女孩克劳迪娅,就是被迫性格归因的存在。克劳迪娅讨厌平日里母亲卡罗琳对她处处监管和责骂,父亲作为一个局外人,常常有意无意地参与到这个行为当中,更加重了克劳迪娅的的爆发。

最后克劳迪娅离家出走,夜不归宿,还产生了想要自杀的想法。家里人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让克劳迪娅去看心理医生。可心理医生将克劳迪娅的行为归为内因,结果反倒加剧了克劳迪娅的痛苦和自责。直到碰上了“家庭治疗”,克劳迪娅才真正有了舒缓的感觉。

心理治疗创始人弗洛伊德曾强调一个重点,内在动机状态。弗洛伊德认为,外界的影响是无足轻重的,个人潜意识的本能才是最为重要的。作文这样的心理学理论,也被贯彻到了至今,似乎所有的心理学都在告知我们,问题来源是你自身,你必须自我解脱。这种理论看似是对的,但不是全都对。

任何理论都只是借鉴,宇宙中不存在完全的真理。我们应当保持批判性思维,比如,为什么问题的来源非得是自己。

在众多家庭矛盾里,把问题原因单单放在一个人身上,是不对的。凡事有因有果,一个人很难全面创造因果,更多的是被环境所影响。外因,其实往往是较为重要的一方。

《家庭成就孩子》读后感600字


家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驿站,是岁月长河中一条永远行驶的船。

家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读懂。

家是一本厚重的书,只要用心灵解读,一辈子,都温馨生动。

……

说起“家,是什么?”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有的说,家是一种文化;有的说,家是一段时光;有的说,家是一种情怀……

作为一名教师,阅读了《家庭成就孩子》一书后,我发现书中的一些观点对自己的工作深有帮助。

比如,书中提到:对于爱发脾气的孩子,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惩罚他的暴躁,而是帮助他合理地识别自己的情绪,认可他的情绪,并且鼓励他剖析及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出情绪背后潜在的需求,然后以正常的交流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家长可以告诉他,发脾气对于满足自己的需求毫无用处,只有在他能正确地表达需求的前提下,家长才可能考虑去满足他。单纯地发脾气,只会加深对家长对他内心需求的误解和愤怒。最后,家长还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让情绪得以消退。

我想:作为教师,自己班上的学生就如自己家庭中孩子。自己就应该学习做一名理性的家长。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爱发脾气的孩子时,我会更理性地面对他们不成熟的表现。在孩子发脾气时,正确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以及进行适度的示范,就可以让孩子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要想让家庭成就孩子,就要让孩子学着去感受世界的美好,感受人间的温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感觉自己是个可爱的存在。我要力求将自己的班级建设成一个具有宽松氛围的和谐家庭,遇事要心平气和地好好说,耐心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发现儿童的力量》读后感600字


儿童到底是什么?这个从两千多年前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到如今21世纪全球化的世界里,都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了解儿童、认识儿童呢?

翻开《发现儿童的力量》,仿佛打开了我对于幼儿教育的新世界的大门,北京三义里一幼的刘晓颖园长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工作精神引领的情况下,又结合了新西兰“学习故事”,打破原来的教学教育理念,创造了一条新的大路。通过三义里一幼老师们一年多的努力实践、研究,让我们明白孩子需要的是老师退到他们身后,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赏识与发现他们的力量,停下脚步静心观察,努力成为孩子们的伙伴。

今天我想浅谈第五个困惑——游戏中的老师在哪里?其实这个问题在这两年的游戏观察记录中,我们已经开始逐步改变观念,可是具体到底怎么做,书里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平时工作中,孩子在我眼里总是弱小的,需要被保护的,看到孩子皱个眉头,我都恨不得上去立马帮他。但是当读到第五困惑中,第一个搭积木案例中的孩子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完美的化解了自己的问题。才发现,我自以为是的担心可能根本就是多余的。在工作中,往往我的心急与插手,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现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观该如何转变?成人应该在哪里?又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在教育观上,首先我们要读懂孩子:孩子的“不会”恰恰是在告诉老师,他需要学习什么;孩子的“失败”恰恰实在告诉老师,他在努力和敢于尝试;孩子的“错误”方向,其实在正在验证自己的想法;而孩子在成功后的不停诉说,其实是分享、交流、做贡献!所以我们在去观察孩子时,要从接纳和理解的角度去分析和识别幼儿行为,而不是急于用自己的概念和标准去给孩子下定义。视角一变天地宽。

那幼儿在学习、游戏时,老师到底该在哪里?又该起到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阅读了学习故事“海盗船”,这个历时几个月才逐渐形成的故事,真的很让人吃惊与佩服,孩子们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将自己的梦想变成事实,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了时间、空间、材料、规则,让我们看到了孩子身上巨大力量的爆发!

这个案例,也让我又一次的感受到新西兰“学习故事”理念的强大: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也让我反思自己,为什么不相信孩子呢?他们是如此的优秀,以后要抛开陈旧观念,陪伴他们,带着爱和欣赏与他们一起游戏,让他们真正地玩起来!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感觉自己的教育观和儿童观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与改变。我相信自己会带着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投身到这一新的学期工作中,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更是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真正意义上的玩儿,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

《聚焦家庭教育》读后感600字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保证一个家庭关系稳定、成员幸福和睦的关键。在《聚焦家庭教育》一书中,爱自己、爱配偶、无条件地爱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三原则;既关注孩子本身的状态,同时又限制孩子对其他人伤害,做一名权威型家长,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而由于所处的年龄段的缘故,我常常受到情绪的困扰,此书中对于如何调节情绪论述令我收益颇多。

不论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还是家庭成员的相处,处处离不开情绪的调节。有些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巨大的情绪波动,或欢喜或愤怒,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情绪就是感受,本就应该得到表达和释放。动力沟通认为,情绪是一种思想,是思想对感受的倾向性评价。本书认为,情绪是思想的附庸,深陷情绪漩涡实际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画地为牢,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最本质的感受已经经过思想的翻译变成了另外一番样子。

当读到这样的观点时,我不禁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的一个小例子,一个严重精神分裂患者,认为自己能看到街上很多外星人,别人看不到,外星人偷听他的思维,并且趴在每个人的耳边告诉别人,可是当他用那种奇怪的眼神看别人的时候,对方也觉得他奇怪,也会多看他两眼,他就更加认为别人已经知道他想什么了,会狂躁,会失常。简单地联想一下,也许这名患者为自己套上了一副思想的枷锁,既然已经认定这个事实,后面情绪崩溃就显得必然了,当然这样草率的分析无疑是片面而不专业的。

如果一直活在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思想世界中,就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关注到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也会受到情绪无法宣泄的困扰。只有突破思想的壁垒,抛弃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别人,找回那颗婴儿般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走进现实,走进自己,走进他人。

《人生中的灯塔》读后感600字


一本书就是一段生命历程;一本书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一本书就是一个让人向往的梦!让人忍不住回味咀嚼……

暑假里,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当我读到《人生中的灯塔》中罗曼·罗兰说的“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句话时,我陷入了沉思……的确,目标是你追求的梦想,目标是成功的希望。失去了目标,便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切。

在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他的孩子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的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飞往哪里?”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那样飞起来该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也能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有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目光看着父亲。牧羊人却肯定地说:“只有插上理想的翅膀,树立了坚定的目标,才可以飞向你们想去的地方。”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向目标努力着,奋斗着。后来,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美国著名的莱特兄弟。由此可见,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才能够成就目标和理想。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家做奥数题。做着,做着,我被一道题给难住了。我想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做出来,都快到睡觉的时间了,妈妈过来喊我睡觉,可我还是坚持想把这道题做出来。我静下心来,仔细把题读了几遍,冥思苦想起来,突然,我的脑子开窍了,找到了思路。终于,这道难题被我攻破了,我开心极了!如果我没有给自己定下一定要完成的目标,也许我就不会把这道难题攻破了。

人生的道路难以一帆风顺,充满着荆棘、坎坷。但,只要有明确的目标,你就会看到曙光,看到希望。如果没有目标就不会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目标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属于你的生命;目标是一个路牌,在迷路时为你指引方向;目标是一方罗盘,给你引导人生的航向;目标是一火把,它能燃烧每个人的潜能,牵引着你飞向梦想的天空。同学们,让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向我们的人生目标进军吧!

乱世中的美神读后感600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生经历无数,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无论是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还是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一切的一切,她感动了我们,那个总是在蒙胧中黄花落叶中看到一个寻寻觅觅的女神。

欢乐和忧伤的瞬间分割,在李清照的身上得以凸现: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无疑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真正 巨大的心里落差,很多人看来李清照的一生用现代的流行语来描述就着实是一出杯具,其实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从充满单纯、平和的幸福生活中跌落到充斥忧虑、无奈的阴冷深渊的巨大反差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但是她在颠沛流离、凄凉愁苦、抑郁不得志的生活中反而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她仿佛是一个跨时代的人,在芸芸众生中唯有她,看破红尘,坚持理想,一次次向命运反抗,即使满腔热血换回的是心灰意冷;与此同时,她的文学造诣也逐渐走向巅峰

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国家不幸诗人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星期日,正午十二点,我读了一篇梁衡先生写得《乱世中的美神》,泪水滴滴而落,为文中主人公李清照的悲惨人生、为她超越时空的心境,还有那怎一个愁字了得。

1084年也就是宋神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文中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在朝庭地位不小的官,既是学者又是文学家,还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生,使她感知生活,体验美感,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这样的家庭及李清照后来诗词所流露的神韵,足可以使她享受美、驾驭美,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

是啊,李清照有才又有情,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大气如虹。在封建宋朝,李清照有了最幸福的婚约,她和赵明诚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在这里,李清照有太多太多的欢乐与幸福。只是后来,1129年赵明诚急病而亡。清照如风中的芦荡,摇摇欲坠,开始了她后半生深深的愁。

李清照的磨难是有目共睹的,她在经历了再婚又离婚,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还要忍受超越时空的孤独,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且已步入晚年了。她在呕心沥血编写《金石录》时,竟被他人,视为异类!象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以及深深的愁。然,李清照她自己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然而天公不作美,让李清照身处宋朝,在那种时时逃亡、混乱的年代,像李清照这样的人真正是多余的呀,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事事愁,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于是她吟出了她一生苦难荟萃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啊,你的寻寻觅觅,你的痛苦凄惨悲剧如今都已清白了。秋风黄花啊,一眨眼,都随你去了罢,你的一生,坎坷多端,奇!洒洒滴滴,愁!你像祥林嫂又似秋瑾,只是比她们更忧怨、更传奇!你真乃乱世中的美神!

《妹妹的翅膀》读后感_家庭温情小说作文600字


有人说,唐氏症家庭用悲伤和眼泪承受这个残酷的打击;有人说,唐宝宝一辈子注定是笨笨的,成为社会很大的负担。是这样吗?看完这本书,唐氏症会让人联想到什么?我想到的是:如天使般灿烂的笑脸。

书中叙述:一个突如其来的夜晚,美月生下奇特的婴儿,唐氏症宝宝家宝因先天性疾病,在各项发展,比一般人较缓慢。刚开始,亲朋好友都很排斥有问题的小孩,连母亲曾经都想不被邻居发现而送给别人养,但她渐渐的接受家宝,美月必须加倍付出爱心,温暖这不幸中的不幸。哥哥翼文很照顾妹妹家宝,就算为了她和别人产生冲突,也在所不惜,妈妈告诉他:妹妹是折翼的天使,因为再也无法飞翔而哭泣,幸好天使想到一个办法,把她送到我们家,让我们好好照顾她。从此之后,他更加爱护家宝,使她成为家中一宝。初

看完《妹妹的翅膀》后,心中有些感动,这本书完整的呈现出患唐氏症的人,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起初,父母亲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但发生的事已发生了,他们积极寻求有关于唐氏症的资讯,为家宝找到对她最好的方法。家宝不管别人异样的眼光,就算是说刺激她的言语,也都不会生气,总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她无法与一般人相比,但某些人总是不谅解,对她百般的挑剔,不过,她只要肯学习,没有一件事做不成。很多人都只看外表或是才能,他们少看了努力,若没有了努力,天才随时随地会贬成蠢才,每个人都需要努力,但是每个人不一定要郎才女貌、天资聪颖,努力会影响才能,使自我能力更上一层楼,虽然她没有好的外表,也没有很好的才能,但她有着一颗努力的心,可以完成所交代的事,只不过是要多花一些时间,就能领悟。

《山谷中的秘密》读后感600字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是《山谷中的秘密》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心里回响,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讲的是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有一个山谷,它的西坡长了很多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原来,山谷的东坡,每到冬天都会有铺天盖的大雪,而西坡要小一些。那些雪松,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便弯下树枝,待雪滑落再反弹回来。如此反复,雪松完好无损;而那些杂树没有雪松的本领,所以它们的枝丫在东坡都被压断了,无法生存,而西坡雪小,所以那些杂树也可以生存。

是什么让那一棵棵雪松经历了多少次的风刀霜剑仍然完好损呢?它能坚持下来,不是它有坚韧高大的身躯,而是因为它有能反复弯曲的枝丫。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求反弹的机会与更好的生存空间。这就是雪松“独霸”东坡的原因!

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甘愿做吴王的奴仆,为吴王当牛做马,好像很顺从很驯服,暗地里却在打探吴国虚实。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最后不仅使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起来,还打败吴国。越王勾践为什么能够成功?也许他比雪松更艰难。越王勾践自己明白,当时自己的力量还远远差于吴国,要想反败为胜必须先忍耐与弯曲,再求反击。

退让,不是畏缩,不是害怕,不是懦弱。退让是智慧,是从容,是坚忍。退让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不但要勇往直前,更要学会以退为进,在进退之间,彰显智者本色。

《奔跑中的蜗牛》读后感600字


《奔跑中的蜗牛》读后感600字

漯河市实验小学四四班 南蘅轩

最近,赵老师在班级作文阅读群里发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奔跑中的蜗牛》,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一名成骨不全症患者—19岁的韩金莹,经过了二十多次骨折,5次手术,学会了坚强和面对,明白了珍惜和感恩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残疾人一般来说就要受到歧视呢?大多数人会这样回答:因为他们和我们不一样,因为他们的身体存在残缺,他们很多事情根本就做不了。而我却认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代表他心灵的境界。就像韩金莹,她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说明她足够的开朗、乐观,她经历那么多次的磨难还能够获得"学霸"的称号也说明了她有着比我们一般人更加强的意志和毅力。相反,像韩金莹这类残疾人更是在学习上、生活上给我们树立了坚强、奋进的榜样。

就在前几天,我们去香港游玩,乘坐了地铁站里的升降机,就在电梯门正准备关闭的时候,一位坐着轮椅的残疾人叔叔出现在了电梯门口,当时电梯里已经有些挤了,一位站在门口的阿姨快步走出了电梯,又迅速地把残疾人叔叔推进了电梯,还微笑着对叔叔说:"不能让您等,我再等一下".当时,电梯里的所有的人都向阿姨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我感受到整个电梯里都充满了温暖。

是啊,像韩金莹、像残疾人叔叔,上帝本来对他们就不公平,他们要付出很多的艰辛才能给过上和我们正常人差不多甚至差很多的生活,那作为正常人的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对生活的坚强、对生命的热爱,更应该多关心他们,多给奔跑中的蜗牛遮风、挡雨,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和谐和美好,也会更加光明与温暖。

指导老师:赵秋菊

相信《《家庭中的儿童》读后感6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儿童文学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