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关于悉达多读后感 > 地图 > 关于悉达多读后感,2024关于悉达多读后感
关于悉达多读后感相关栏目
关于悉达多读后感热门栏目
关于悉达多读后感推荐
关于悉达多读后感

(共 3225 篇)

  • 1、 [推荐]《悉达多》小说读后感通用版

    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充满自信,充满魅力。在观看了优秀的书籍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见解记录下来。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值得推荐的优秀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推荐]《悉达多》小说读后感通用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悉达多》小说读后感(篇一)

    我太喜欢《悉达多》了,以至于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酣畅淋漓。

    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寻求真理和真我的时候遇到麻烦吧。有过自大,有过对自己的厌恶,然后有过迷失,这本书是位很好的引路人。告诉你,别害怕,去经历,去感受,去拿起,去放下。

    个人最喜欢的章节是轮回。轮回这个章节太精彩了,好像就是作者画了一个非常完美的一个圆。让悉达多从大河渡过去入世,然后返回大河出世。刚好一个轮回,一次我生我死。悉达多这个修行者,有血有肉非常丰满。充满矛盾,但是像我们每一个人。

    有的读者认为,真正的修行要六根清静不理凡尘,无欲无求心无旁骛。

    但是不知众生苦,怎会苦众生之苦呢?不会小爱,怎知大爱。没有我执,怎么放下我执。所以私以为,最好的修行恰恰是到尘世里,看众生观百态。只有经历尘世从尘世中走出,方叫出世。这是相对的概念。

    书中的悉达多经历的三个阶段。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他离家一心去追求无我的境界。对佛说的话谦卑但是他傲慢,他自以为一心向“无我”便可以真的达到最高境界。

    “悉达多只有一个目标——变得空无:没有渴望、意愿、梦想、快乐和悲哀——让“我”死掉。不再有“我”,体味空无心灵的平静,体味纯洁的思想,那就是他的目标。”但是人有了目标,也就有了欲,有了欲自然不会做到无我。做不到无我,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他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自己本心所看到的,完全受自己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他入世了。他有了自己的爱情体验,有了自己对金钱的渴望,他不再把这一切当作一场游戏。因为他有了强大的欲,也就有了强大的惧。他害怕失去,他变得世俗。一切的山山水水都和他没有关系,他执着于自己现有的财富和华丽的生活,他看重名利为五斗米折腰,背弃了自己的修行,坠入了尘世的欲念纠葛。他有了正常人的七情六欲,便无法看清事情的本质,即一切都是无。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悉达多经历了尘世,放走了自己这只金丝鸟。最后在大河里悟到,不是所有以爱为名的感情都是好的对

  • 2、 [读书感悟]姜乙《悉达多》读后感汇总

    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我们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在写读后感时怎样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读书感悟]姜乙《悉达多》读后感汇总”,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姜乙《悉达多》读后感(篇一)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将去向何方、我将如何寻求永恒……这是一本始于佛陀叩问的书。

    青年悉达多厌倦了婆罗门生活,与好友歌文达一道跟随沙门修行。在舍卫城他们聆听了佛陀乔达摩的教义,歌文达选择追随乔达摩,悉达多则继续修行之路。他在城市中结识名妓甘玛拉,并通过她结识了商人卡玛士瓦密,开始追逐情欲和名利,直至对一切产生厌倦。他再次拋下世俗,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河边,在绝望的瞬间,他听到河水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他困惑于沙门们修行的方式,渴望沉进阿特曼,渴望悟得无以言表的天堂之乐;他困惑于佛陀乔达摩的彻悟,渴望离开所有的教导,希望单独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寻求解脱;他困惑于自己竟会被世俗所累,热烈地希求空寂、安宁、死亡,希求从这污秽的红尘中解脱……悉达多一直在追求自我,即灵魂,在追求灵魂的过程中,他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但他永远得不到满足,因为那时的他,心中充满着欲望。

    船夫瓦树地瓦与那条河,带给悉达多一生中最长时间的心灵平和。在河水面前,他重新听到了那神圣的"唵",他在内心默诵,他又感知到了梵,感知到了不灭的生命,明白了所有神圣的东西,所有的、已经愈渐世俗的他已经几乎忘记的东西——

    他是在历经了许多歧途之后慢慢从大人变成了孩子,是从思想者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走过的这条路是好的,纵使他沉沦过、放纵过,为了能体会到慈悲,以往的他必须去历经绝望,为了在"我"中找到阿特曼,为了生活下去,为了真正的解脱。

    每一个真理的反面也同样是真实的。一个真理,如果它是片面的真理,就只能以文字表达出来,也只能局限在文字的范围内。每一样事物,要是只用思想来思考和用文字来表达,都是单方面的,都只是一半的真理,它缺乏完全、圆满和统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即是一种轮回,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又仿若涅槃重生。

    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

  • 3、 《悉达多》读后感(3篇)
    《悉达多》读后感(篇一)

    近日阅读了德国作家黑塞的小说《悉达多》。(很巧,最近看的两本书都是关乎寻找自我的故事,是不是意味着我也正在不断寻找自我?)书的篇幅很短,仅有130多页,故事也很简单,主要讲的是悉达多的自我找寻之旅。

    书的主人公悉达多出生于印度的婆罗门家族,出身高贵,英俊聪慧,受到所有人的喜爱。但是这些都无法让他幸福、安宁和幸福。为了寻找自我,让空洞的心灵觅得安宁,达到无我的境界,悉达多开始了漫长的求索之路。他抛弃富裕安逸,先是去森林里当沙门(苦行僧),此后转而追随佛陀乔达摩,然而他发现佛陀是通过认知、彻悟而非通过法义修成正果,于是他离开佛陀,继续自己的流浪汉生活。

    在林苑他遇到了名妓迦摩罗,最终沉沦于情欲,沉沦于赌博,完全被世俗控制。某天突然清醒过来的他内心充满了绝望,准备跳河迎接死亡,然而就在这一刻他听到了“唵”字,长眠的灵魂猛然复苏,最后悉达多奔向河流成为一名摆渡者,“以等待和坦诚之心倾听,不怀激情,不存热望,不加判断,不带见解。”

    悉达多在日复一日的摆渡中以河为师,聆听河流的教诲,听到了世界,听到了整体与统一,听到了“唵”,得到了圆满。

    每人眼中看到的故事可能相同,但是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感悟。可能大多数人都在解读书中蕴含的宗教和哲学寓意,我对这些都不擅长,就站在凡人的角度说说书中印象深刻的几句话。

    “他不再问询本质,瞄准彼岸,他在世间寻找故乡。如若人能毫无希求,质朴而天真无邪地看待世界,世界何其隽美!”当一个人以孩子般单纯而无所希求的目光去观看,这世界是如此美好;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地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是当下,当下的每一份体验和感受,当下的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和妙不可言的的感觉,才是我们生命的本质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非常喜欢林清玄的“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这句话,不要做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不要为了虚无缥缈的未来而忽略当下的美好,快乐过好当下的每一刻。

    “思想和感官,均为美的事物;两者背后均隐藏终极意义,两者都值得倾听值得参与,两者均不容蔑视亦不必高估。”物质和精神都是重要的,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很多人在贬低对物质的追求,将精神追求置于比物质追求更高的地位。实际上,物质追求才是基础,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

  • 4、 《悉达多》读后感_800字

    《悉达多》读后感800字

    一个从少年时期开始就通过不断的反思进而成长故事,悉达多的经历影射着一代困惑的青年人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是一本人生之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去读它应该会有不同的感受。好像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在里面都能得到解答。 整个小说就像是在一个随意搭建简易的活动板房里放置了一些必要道具的情景剧,语言简练几乎没有任何环境渲染,然而内心的描写却细腻深刻,需要细细品味。故事以印度为背景,佛教思想为主要基调。可能是受尼采的影响,文章第一部分会穿插一些类似虚无主义及悲观主义的哲学思想。 “孩提时代,我笃信众神,一天到晚忙着敬神献祭;少年时候,我专心于苦修,沉浸于玄思冥想,求索梵天,敬拜阿特曼中的永恒;长大成人,我被吸引住去赎罪,住在森林中,忍受严寒酷暑,学过斋戒,学过征服肉体。 “之后,我发现了伟大的佛的教义,他令我惊叹,令我佩服。我感到世界归一的见解在我胸中激荡,如同我自己的血液。但是我又感觉到有一种力量逼迫我离开佛和那不凡的见解。 “我继续前行,遇到了甘玛拉,从她那里学会了享受爱情的欢乐。我又在卡玛士瓦密那里学会了做生意。我积蓄金钱,又浪费金钱,养成了贪食珍馐美馔的习惯,学会了如何激起自己的欲望。我不得不这样地去消磨多年的光阴,为了失掉自己的才智,失掉思考的能力,忘记掉世上万物的统一。 “难道我不是在历经了许多歧途之后慢慢从大人变成了孩子?难道我不是从思想者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了吗? “现在看起来,我走过的这条路倒是好的,我胸中的那只鸟也并没有死。这是一条多么奇怪的路!仅仅是为了要再变成一个孩子,为了再重新开始人生,以前我就不得不去历经那么多的愚蠢,做下那么多的罪孽,犯下那么多的错误,感到那么多的厌恶、幻灭和悲哀。 “然而这条路是对的,这条路就该这样走,现在我的眼睛和心都为这条路喝彩。”

  • 5、 《悉达多》读后感_500字

    《悉达多》读后感500字

    读完这本书我最想问的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吗?

    奈何我比较愚昧,虽有想法却不敢乱说, 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选择去看看前人怎么说的。我又找来了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读了读,比起上学那会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之又联想到前段时间读黑塞的《生命之歌》,我觉得年轻人,起码是年轻人,不应该问这个问题,也没资格问。意义这种东西应该产生在你的行为之后,而不是之前。在行为之前的应该有的是希望,就是那种给人感觉很“假”而你却信以为真的东西,虽然事实也许会证明你最初的希望的确很假,但你肯定不会徒劳无获,内心仍会有一种满足,填满你内心空虚的就是你行为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应该留给晚年去思考,年轻人该做的就是不要害怕,去经历你想经历的,去爱你想爱的,去做你该做的。

    我这个人吧,也说不清楚是偏感性多一点还是理性多一点,上面写的自我感觉挺感性的,读完又有了理性的思考。如果说意义产生在行为之后,那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收获自己的意义了呗,(毕竟人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干呢,又不是植物人)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没有意义呢?

    我不乱说,或许我再经历一些事情,再读一些书才会有肯定的答案吧。

  • 6、 《悉达多》读后感1500字

    《悉达多》读后感1500字:

    我在《箱庭疗法》一书中读到了“自性化”这个心理学名词,刚好手头上黑塞的《悉达多》一书也读近尾声。在我看来,黑塞书中描写的主人公悉达多,他就是在追求和实践着他的“自性化”。

    我在网络上查询自性化的解释,如下: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主人公悉达多正是如此,年少离家、追随过佛陀、沉浸过人世,后来在摆渡人的指引下思索追寻,最后也成为了一个摆渡人,成为了他自己。书中这样描述他与佛陀的相遇和相离:“这位佛陀夺走了我的一些东西,悉达多想,他是剥夺了我什么,可赐予我的更多他夺走了我的朋友,这个朋友原来听我的,现在却信奉了他。然而他把悉达多送给了我,把我自己送给了我”,在我看来,悉达多的这番悟道十分精妙,他不是一个盲目追随他人的人,他听从着自己内心,即使与自己一同修行的朋友信奉了佛陀,即使千万人跋山涉水来求教于佛陀,悉达多也没有因此被敬仰蒙上双眼。他说道“我无权对别人的生活做出评判!我只需要为我,对我自己一个人做出判断,做出选择,做出舍弃”。

    悉达多是坚定的,从离开家庭走上苦行僧式的生活开始,他没有动摇过自己的心,虽然不曾清晰地呐喊出“我要什么”,但是在修行的过程,他清楚“我不要什么”。反观自身,我是一个内在修行“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人。大学时,我才开始懵懂地去认识自我。我在心理被试的经历中漫想,在友谊、爱情、亲情的建立和破碎中探求,在初入社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中思考,和悉达多一样,我离开家庭后,才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但我的修行却很飘忽,很容易跟随,很容易放弃,有点像悉达多对商人迦玛斯瓦弥的评价_“他和我一样聪明,可他心里没有归宿”。是的,我缺乏自己的思想体系,记得曾经在朋友圈转发过一句话,核心意思就是一定读书,否则自己的思想只能来自于亲戚朋友了。原句很犀利,直戳心脏。那时候是四年前的冬天,我刚签完工作,意气风发,但直面内心也会意识到思想水平不高的残酷现实。

    从我开始真正生活的时候,我就像一个搭积木的小孩,曾经和父母一起搭好的那个城堡被推翻了,或者是我的建造材料出现了改变,我要以不同以往的方式自己搭建了。但是在搭建的过程中,我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新接触的观点产生了碰撞,我频频回头寻求父母亲人的指导,

    我前年夏天阅读过《自卑与超越》一书的部分章节,其中提到“真正的生命意义在于个人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生

  • 7、 悉达多读后感1300字欣赏

    《悉达多》一书由赫尔曼黑塞所著,讲述了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多慧,受很多人羡慕,他在繁华的城市结交了名妓,并成为一名富翁,心灵与肉体达到了巅峰,然后开始厌弃自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悉达多读后感1300字欣赏。

    我在《箱庭疗法》一书中读到了自性化这个心理学名词,刚好手头上黑塞的《悉达多》一书也读近尾声。在我看来,黑塞书中描写的主人公悉达多,他就是在追求和实践着他的自性化。

    我在网络上查询自性化的解释,如下: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主人公悉达多正是如此,年少离家、追随过佛陀、沉浸过人世,后来在摆渡人的指引下思索追寻,最后也成为了一个摆渡人,成为了他自己。书中这样描述他与佛陀的相遇和相离:这位佛陀夺走了我的一些东西,悉达多想,他是剥夺了我什么,可赐予我的更多他夺走了我的朋友,这个朋友原来听我的,现在却信奉了他。然而他把悉达多送给了我,把我自己送给了我,在我看来,悉达多的这番悟道十分精妙,他不是一个盲目追随他人的人,他听从着自己内心,即使与自己一同修行的朋友信奉了佛陀,即使千万人跋山涉水来求教于佛陀,悉达多也没有因此被敬仰蒙上双眼。他说道我无权对别人的生活做出评判!我只需要为我,对我自己一个人做出判断,做出选择,做出舍弃。

    悉达多是坚定的,从离开家庭走上苦行僧式的生活开始,他没有动摇过自己的心,虽然不曾清晰地呐喊出我要什么,但是在修行的过程,他清楚我不要什么。反观自身,我是一个内在修行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人。大学时,我才开始懵懂地去认识自我。我在心理被试的经历中漫想,在友谊、爱情、亲情的建立和破碎中探求,在初入社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中思考,和悉达多一样,我离开家庭后,才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但我的修行却很飘忽,很容易跟随,很容易放弃,有点像悉达多对商人迦玛斯瓦弥的评价他和我一样聪明,可他心里没有归宿。是的,我缺乏自己的思想体系,记得曾经在朋友圈转发过一句话,核心意思就是一定读书,否则自己的思想只能来自于亲戚朋友了。原句很犀利,直戳心脏。那时候是四年前的冬天,我刚签完工作,意气风发,但直面内心也会意识到思想水平不高的残酷现实。

    从我开始真正生活的时候,我就像一个搭积木的小孩,曾经和父母一起搭好的那个城堡被推翻了,或者是我的建造材料出现了改变,我要以不同以往的方式自己搭建了。但是在搭建的过程中,我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新接触的观点产生了

  • 8、 悉达多读后感1000字精选

    常言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书,在读完一本书后老师会要求我们去写一篇作文,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读后感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悉达多读后感1000字精选”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悉达多读后感(篇1)

    我最早读赫尔曼·黑塞,是他的未完之书《德米安》,近乎零死角的自我洞悉与接近哲学层面的自我剖析令人感叹,并与极具正能量的蓬勃之气共同裹挟而至。如果说《德米安》是站在一个敏感多疑、充满希望的少年肩膀上烦恼这世间纷扰的作品,那么这本《悉达多》就是站在一个思想更加深远明晰、自我追求更加强烈的知识分子身上,观察并试图大胆解释众生之相的杰作。

    《悉达多》取自佛祖乔达摩·悉达多“八相成道”的故事,但黑塞对其进行了一种全新的演绎:佛祖在他笔下更像一个“凡人”而非令众人信仰的“神”。传说中的“八相成道”不过是一个铺垫,最具传奇色彩的“左肋入胎、右肋出胎”的托胎情节被省略,选取的片段反而是当年佛祖形体枯瘦的六年沙门苦行,苦行结束时牧女神圣的乳糜之供被世俗化,演变成人性欲望的缺口、游戏业的开端。

    但这所谓的“凡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对于黑塞本身而言的。赫尔曼·黑塞出身于一个很有文化的家庭,浓烈的宗教意识几乎贯穿他整个生命,会让他下意识地疑惑、思考与追寻,故事中的悉达多就是他在佛教领域的化身,他将其塑造为一个思想者、一个学者。而所谓“思想者”,所谓“学者”,与当下相比,我个人觉得,知识分子这个称谓可能更加贴切。

    小说中的悉达多扮演的“凡人”,有着极为强烈的知识分子代入感。其中贯穿他一生的东西,是知识分子的三重“唵”:少年时的“读万卷书”,中年时的“行万里路”以及老年时的“本我即世人”。

    “唵”在小说中表示圆满,三重“唵”即人生三个阶段渴望的理想达成。

    少年时的悉达多是一个俊美聪慧的男孩,出身于高贵的婆罗门,一心追寻法义与真知,视周围的一切为幻象,试图通过读“抽象”的万卷书来发现世界的本质与潜藏在冥冥之中的真理。这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分子心理,是孩子极度渴望获得知识的本心,所以他宁愿成为一名清心寡欲的沙门(苦行僧),希望通过感知他者的痛苦来获得更高的奥义。

    这种感觉就像自己小时候在课堂上学会什么知识,回家后兴冲冲地与父母言说,从中得到的表扬与喜悦即是慰藉。但这也导致自己视抽象、复杂为更高的境界,并过于

  • 9、 关于《悉达多》读后感1000字(通用9篇)

    常言道:“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人的一生,看过许多书,我们经常会在读完一本书后写下一篇相关的作文,用来记录读完文章后的一些所收获的心得体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读后感有一定的深度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关于《悉达多》读后感1000字(通用9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悉达多》读后感 篇1

    本书一个“唵”字贯穿其中,唵字是开悟的那一瞬的灵感迸现。每次都在悉达多彷徨时出现,拯救于悉达多,将他拉回正轨并更上一层。

    “孩提时代,我笃信众神,一天到晚忙着敬神献祭;少年时候,我专心于苦修,沉浸于玄思冥想,求索梵天,敬拜阿特曼中的永恒;长大成人,我被吸引住去赎罪,住在森林里,忍受严寒酷暑,学过斋戒,学过征服肉体,然后又发现了伟大的佛的教义,又遇见了甘玛拉。”

    如果按照线性的角度分析悉达多的一生,他从一位受人仰视尊重的婆罗门,到为寻找真我,跟随沙门到森林里修行,学会了思想、斋戒和等待,又接着去看了世尊佛—释迦摩尼佛乔达摩,接着去了尘世间体验真正的生活,与甘玛拉结了一世的缘分,学会了理财与赌博,但不免也坠入其中,在感到万物虚空厌恶的时候到了河边,跟着渡河人学习倾听,学习河流交给的一切。

    甘玛拉的孩子是悉达多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放下也就找到了自我。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里宫二小姐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三重境界,是不是也类似于这三重思想呢?乔达摩也曾是个苦行者,并且生活在森林中,但后来回到了奢华的生活里,最后参悟成佛。

    是不是说明,一世一生该经历的无论怎么样都会经历,所以当悉达多最后放下对儿子的执念时,也就明白来自外界的阻碍拦截也都没有用,该经历的总会遇见。古典的东方思想,深奥复杂。

    《悉达多》读后感 篇2

    《悉达多》读后感400字!

    德国作家写印度诗歌?我信你个鬼?!

    看了这本书,好吧,服,我服!

    悉达多,一名婆罗门人,也就是印度的贵族,据传说婆罗门诞生于梵天双唇,多为从事印度领军行业——祭司,题外话了。

    故事讲述我们的小主角,英俊聪明的富二代不安现状跑去做沙门(苦行僧),继沙门学有所成再求学活佛门下,不甘于佛法享乐黄赌毒,于不惑之年悔过自新拜入摆渡人门下,一段悠闲时光在活佛涅槃之日喜当爹,做着子孙满堂的梦,没拦住儿子离家出走的脚步,丧子之痛使其大彻大悟,终成“摆渡僧”。

    本人理解这不就是“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

  • 10、 悉达多读后感800字(精选范文)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是黑塞写的《悉达多》。哈哈,事先也没有看见这本书的介绍,不想先入为主,于是就傻呵呵地看下去,直到最后才知道悉达多原来就是佛祖!哎妈呀,我自己都笑了,我这是盲目地读书啊,也是自己太无知了。不过书中关于悉达多对生命、岁万事万物的思考及参悟,书中所描写的景致和内心的活动,真的是精彩绝伦。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www.dhb100.com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在黑塞的书中,乔达摩和悉达多却变成了两个人,乔达摩成了历史上的释迦牟尼,而悉达多却成了一个独自探寻真理的浪子。他经历了出家苦行的沙门生活,后来和同行的朋友果文达遇见了乔达摩佛陀,果文达皈依了佛陀,而悉达多却选择继续独行。为了探索真理,他又抛弃了沙门身份,还俗成了一名商人,最后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享尽了世间的荣华富贵。后来他幡然醒悟,抛弃荣华富贵,找到了他内心一直要寻找的精神家园。

    “没有什么过去没有什么将来,一切都是现实,一切都有本质和现时存在。”,“一切的烦恼不就是时间吗?一切自我折磨和自我恐吓,不就是时间吗?一旦克服了时间,一旦从思想里摒除了时间,世间的一切艰难困苦,敌对仇视,不也一扫而光了吗?”这句话太精辟了。时间是施加在我们身上的咒语。无论是佛祖还是人类,丰富而敏感的内心,无止境地探索,才是幸福的终极。

    我们这个地球上以及社会中,有很多人都在追求荣华富贵、有权有势,貌似这样的拥有才是成功和荣耀,才是追寻到了“最好的自己”,可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人的物质追求永无止境,这样的追求会让人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陷入到一种难以自我控制的恐慌、焦虑、烦躁之中,难以自拔。这便是痛苦。

    如果你读了《悉达多》,你会跟随佛祖悉达多去体会他对人生的思考,对幸福和痛苦的思索,对人生道路的抉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不会重复悉达多的路途,但是这本书至少会让我们停下对物质追求的脚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才会获得最大的快乐,以及时间对于我们自身的意义。

    也许,你会获得一点答案,这就是生命的收获吧!

    一,我就是整个世界。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m.dhb100.com

    我本具足,这个词我并不陌生,但是似乎是最近我才真正开始对他有所认识。这么多年以来我不断的学习,跟着不同的老师,对很多理论都兴趣勃勃。可是,不知道到底是哪里不对,我总会觉得这

  • 2019-11-06

  • 2019-10-12

  • 2022-03-14

  • 2023-03-28

  • 2022-12-20

  • 2019-10-29

  • 2023-01-04

  • 2022-12-30

  • 2019-10-11

  • 2021-06-25

  • 2021-12-02

  • 2023-01-05

  • 2022-12-28

  • 2022-12-19

  • 2023-01-13

  • 2022-04-05

  • 2019-10-11

  • 2023-04-18

  • 2023-01-22

  • 2022-12-09

  • 2022-05-12

  • 2019-10-11

  • 2019-09-28

  • 2023-03-29

  • 2023-02-26

  • 2022-05-10

  • 2023-04-18

  • 2023-03-12

  • 2023-03-27

  • 2023-05-11

  • 2023-03-13

  • 2023-02-28

  • 2019-11-02

  • 2023-01-14

  • 2023-01-13

  • 2019-09-25

  • 2019-10-17

关于悉达多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关于悉达多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关于悉达多读后感、2024关于悉达多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