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废墟孩子作文 > 地图 > 废墟孩子作文
废墟孩子作文

(共 2081 篇)

  • 1、 废墟中的孩子作文

    作文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被认真学习和深入探讨,想要写好一篇作文一定要认真审题,如何打开作文写作的思维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废墟中的孩子作文”的一些实用知识供大家参考,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废墟中的孩子作文 篇1

    1937年8月28日,日军在发起卢沟桥事变后,又大举南下,攻打了上海。上海火车南站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轰炸。

    那天,天空格外的阴沉,不见一丝阳光,天气沉闷得可怕,看上去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上海火车南站里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种预感果然是对的,天空中隐约传来了“轰隆隆”的声响。随后,随着音量的逐渐增加,几架轰炸机出现在了南站上空,并久久不愿离去。只听“砰”的一声,头顶的飞机像是接收到了什么指令似的,不断地朝下方连续发射炮弹。“轰!轰!轰!”爆炸了的炮弹像一头凶猛的野兽,不停地攻击着无辜的人们。只听“啊!”得一声叫喊响彻云霄,又听见“救命啊!救命啊!”的求救声痛彻心扉,但这些绝望的哭喊声还是感动不了日本军官那眼里只有权力的心。

    轰炸机仍疯狂地发射出一颗颗炸弹,南站里一片狼藉,已毫无生机:房屋倒塌了,只剩下一堆堆的废墟;月台也被炸得四分五裂,残

    缺不全;车站的空中设备也被频频降落的炮弹炸得粉碎,零零散散落在一条断成一节一节的铁轨上。铁轨旁坐着一个还不满三岁的孩子,他衣衫褴褛,脸上身上布满了大块大块的血迹。他“哇哇哇”的大声哭着,听着是那么可怜。他虽不懂事,但也知道,他的父母就被埋在一堆碎片下。前一秒,他还和父母在一起,后一秒,父母为了保护他,把自己推向了死亡。他很害怕,又非常无助,多希望能有一个人来帮助他啊!可是,已经差不多变成平地的车站却空无一人了。他就这样,一边哭着,一边盼望着他的亲人能回到他的身边安慰他,寸步不离。他的哭声响彻云霄,终于引来了救援队。救援队惊奇的感叹道:“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活着的人真是不多呀!”于是,二话不说,把孩子从废墟中解救了出来。

    这一次的轰炸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孩子长大后,成了一名抗日英雄。他憎恨战争,渴望和平。他希望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争!

    废墟中的孩子作文 篇2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又一次在中国人的脸上写下了“耻辱”二字,又有多少家庭在这场轰炸中支离破碎,又有在这场轰炸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那天,那位母亲带着孩子,急匆匆来上海火车南站,等待火车载着她们远离这个弥

  • 2、 永远的废墟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

    余秋雨

    虽败犹荣。我是在读完余秋雨的《废墟》后,想到这个词的。盛景固然美丽,但那毕竟转瞬即逝,只有那一份悲壮,才可以刻骨铭心。于是,在完美与残缺面前,我毅然选择了残缺。就如同我深深地眷恋着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与莫高窟的沉寂优雅,因为它们昭示着那些朝代的兴盛与衰落。

    1860年,英法联军悍然闯进闭关自封的大清帝国,圆明园惨遭蹂躏,几代的辉煌,付之一炬得胜的侵略者满载而归,他们的欢呼声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古老民族沉重的叹息――清帝和他的子民们,早已无力负担巨大的费用重建这座

    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只好任由这艺术瑰宝的残骸暴露荒野,遗留到了今日――等待着后世,为它再造一世威名

    不久前,听说国内一位很着名的导演拍摄了一部关于圆明园的影片,我很想看看,但却害怕去看。记忆中,圆明园留给后世的,是在残风中摇摇欲坠的断柱,和荒原上莽苍苍的野草,当然,还有那一份独属于废墟的闲静;我担心着,现代人高科技的制作会将这原始的残缺之美,化为乌有,会让这原本沉寂的废墟变成喧阗的街市,失掉它原有的独特魅力。既是这样,不如让遗存存与眼中,再为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片空地,建造那昔日的辉煌。

    在大多数人心里,废墟总代表着衰亡,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然而,大地却不能缺少废墟,就像老者不能没有白发,那就失去了岁月的留痕

    王圆录,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为了一己私利,这个无知的出家人把成千上万的宝藏以低价卖给了洋人;为了建造一个三清观,他用刷子和铁锤毁掉了前人

    心血凝铸的瑰宝!他没有受到制裁。也许,愚昧腐朽的清王朝永远也领悟不了敦煌国宝的真正价值,于是只好任由历史的年轮把这废墟碾碎,碾碎,留与后人评说

    圆明园的雕栏砌柱虽被两个强盗付之一炬,但他们烧不去康乾盛世书写的壮丽篇章;莫高窟的精美壁画虽被王圆录毁于一旦,但他抹不去敦煌佛都传承千百年的文化底蕴。废墟是伟大的。于后世来说,废墟是最好的老师,它讲述着历史,影射曾经的成就与残败;它讲述着历史,让人们学会忘记与铭记。

    一片废墟,一个民族的浮沉,一种文化的沉积――废墟不应遭到唾弃与掩盖,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文明的象征。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尊重历史,尊重废墟,因为废墟也是一种美。

  • 3、 废墟不“虚”——读《文化苦旅·废墟》有感
    提到“废墟”这个词,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残垣断壁,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凄惨?空荡 而在《文化苦旅·废墟》中,作者余秋雨提出了他独特的观点|:珍视废墟。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述,这个观点不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因为中国人不太想回忆国家的惨痛历史了。 坐落在北京郊区的圆明园,如今只是一片废墟。破损的大理石柱在述说着往日的辉煌与惨痛,当年与他做伴的宝物全都不见了,只剩下一片废墟。在这片废墟中,又有多少中国人在回忆过去的往事,惨痛的战争,不忘国耻? 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欧洲时被天主教排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残忍屠杀,流亡到西亚又受到阿拉伯人的打击,可是他们仍然在地平线上高高站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犹太人们知道回忆历史,不忘国耻。在耶路撒冷犹太圣殿的废墟中,有一座用石头垒起的石墙。传说罗马人统治耶路撒冷时,每逢星期五,犹太人就会在墙下哭泣,追忆故国。因此,这座石墙成了犹太民族最重要的崇拜物。犹太人崇拜,怀念废墟,因此他们强大不可战胜。相反,我们中国人恰恰缺乏了这一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人的思想不应只有金碧辉煌的名胜古迹,也要有废墟。废墟见证的不仅仅是昔日的悲剧,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大起来时,它所照应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崛起的前夜。废墟不会使人失去自信,它只会使人痛定思痛,使人发愤图强,使国家不再重蹈覆辙,不受外辱,自立于地球之上。 让我们挟着废墟走向明天,未来。

  • 4、 《废墟》读后感

    不知何时起,竟喜欢上了小说散文。今天,恰巧读了余秋雨的散文《废墟》。

    这篇文章本就是无意翻过,然而开头那句“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却引起我的注意,让我情不自禁地去探索作者为什么诅咒,却又寄情于废墟。

    原来废墟让企盼被吞没,让幻想陨灭,所以废墟被诅咒,我也认为废墟理应被诅咒!但是“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起点,废墟是新与旧的分界点,是现代与古代,是今天与昨天的交汇点!

    可是,中国人以废墟为耻,我们都太擅长掩遮废墟。例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那人间仙境般的圆明园就在一场大火中毁一旦,留下的只有……废墟。偌大的园林就这样成为毁于一旦,人们自是惋惜,于是,人们要求修缮,重建圆明园。这个要求自然没有得到同意,圆明园固然美,但它所遭遇的摧残,并非是重建便会恢复的,那是华夏的耻辱!它让我们不忘历史,让我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纵然重建圆明园,一切,也都回不去了,我们能做的只有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所以,作者说,“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升为寓言。”

    废墟是一种伟大的存在,它让人不得不正视过去,改变未来,“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 5、 余秋雨废墟读后感

    余秋雨废墟读后感范文一

    初读余秋雨的《废墟》,扑面而来的即是清新淡雅又不失磅礴大气的笔触。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这对废墟复杂的感慨便是作者留给我的第一个疑问,而当文中提到废墟文化时,我就更加疑惑,这里的废墟到底是什么呢?是什么样的废墟令他既恨又爱呢?废墟是文化的结束。废墟是历史留下的印记。秦始皇陵的废墟告诉我们一代君主的沉浮与霸气,黄鹤楼的废墟告诉我们建筑史上的辉煌与曾经,圆明园的废墟告诉我们旧时中国的腐朽与无能这一切的废墟终结了一个时代、一个王朝曾经鼎盛的文化。废墟象征着毁灭,象征着没落,它是残忍的将我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埋没在历史的烟尘中,留下的只是世人的嗟叹与哀惜。然而这种废墟何尝不是美的?人们的雕琢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废墟的悲怆与破败,历尽沧桑的残垣断壁讲述着过往。历史是公平的,它用废墟警告人们,谁再重蹈它的覆辙废墟是文化的开始。历史的车轮轮回,弹指一挥间,千百年转眼即逝。当废墟还带着曾经的文化,还带着世人的叹息的时候,新的文化开始了,它在废墟上重建。黄鹤楼重建了,却不失古朴与简洁;雷峰塔装潢了,却不失苍劲与典雅;万里长城整修了,却不失庄重与大气这一切都是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在新的文化开始的时候又不忘,不忘那层金的烟尘所埋没的废墟。然而,这重建的废墟又怎么能说是定然美丽,定然璀璨的呢?冥冥之中,那废墟中却透露着一种完美的遗憾。正如作者玩笑般的话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不错,修复的废墟失去了原有的风韵,充斥着现代的气息。黄鹤楼用钢筋连接,用砖瓦垒砌;雷峰塔用现代涂料和电脑技术上漆;万里长城竟用混凝土和黄砖修补丢失了的废墟让自诩文化的我们放弃了发觉,而觉醒的人们开始在废墟外发现唯美的文化。于是新与旧,笑与泪,苦与乐在废墟这个交点上汇聚。

    如若说前两个主题是引子,那么辉煌的交响现在才开始。古往今来无数的故事、传奇总是以大团圆的结局而告终,然而面对这似乎美好的愿望与憧憬的往往又是残酷的现实。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们,现实并不是会和想象一样,现实并不会完美无缺,更不会尽善尽美。近千年来,脆弱的中国人往往都是完美主义的追求者,这也揭示了这个柔弱的民族面对残破的废墟时的懦弱与畏缩。而废墟中隐含的文化正是如作者说的那样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只有悲剧和废墟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只有悲剧和

  • 6、 废墟里的寄望作文1300字_高三读后感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余秋雨在《废墟》中如是说。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信手拈来余秋雨的一本散文,品一杯香茗,书香与茶香交织在历史的文明中。时间在悄悄地流逝,而我则在余秋雨的散文中徘徊着,思考着……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读过余秋雨的作品,那是班上的一位男同学,他很喜欢余秋雨,几乎余秋雨的每一部作品都很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有空的时候,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教室里的小角落慢慢的品味着,又是完全沉侵在书本里面。无意中有一次,我跟他借来看看,发现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着我,我喜欢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从那以后我便开始留意余秋雨的作品,只是那时一直看不懂他书里面的深刻含义,只是觉得它里面的文字好美,好像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大脑的酝酿,琢磨凝练而来的。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文化苦旅》,余光中先生曾说过:“比梁秋实、钱钟书晚出三十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化散文,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以理性的思考融入智性与情感,考察着中国现存的原始文化,去解析文化的生命,重新审视中华文明。而《废墟》是《文化苦旅》中极有特色的一篇,是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的代表作之。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废墟。

    首先,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就用凄楚的笔调描绘出了晚阳夕照下的片片瓦砾,断壁残垣。以发自内心的感受来描绘废墟,把废墟想象为像黄叶本身一般的美,孕育着文明的春天。在别人的眼睛里,废墟代表着旧的事物,代表着淘汰的废品。而在作者的眼里“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作者把希望寄托在废墟中,在废墟中燃起希望的火把,寻找希望的起点,就好像他所写的,“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其次,他在文章里说到,不希望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改造,那会让历史失去原本的真面目,如果都把废墟重建来掩饰历史,那就显得太虚伪了,并呼吁“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以循循导入的方法来表达对历史的尊重最后,还谈到中国缺少废墟的文化。因为中国人害怕看到真正的悲剧,所以都是以一个团圆的结局来博得情绪的安慰和心理上的满足。不过也有人,如屈

  • 7、 废墟中的小男孩 (1000字)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行。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站的人们得知日本侵略者要侵略这里时,都早早的买了火车票,赶回自己的家乡避难。在这里面,有一对夫妇,带着一个才刚刚满两三岁的小孩也想逃到家乡避难。这个孩子叫朵朵,朵朵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却在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轰炸上海火车站时,失去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

    那天,朵朵的爸爸买了火车票,就从家里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到火车站的广场上,等待火车的到来。突然,一声巨响如春雷般震耳,原来是一架架日本战机慢慢地向火车广场驶来。不知道是谁在人群中高喊了一声:日本鬼子来攻打上海了啊!大家快逃啊!再不逃就来不及了!人群渐渐涌动起来。抱着朵朵的妈妈被人群拥挤的和爸爸分开了。忽然,几枚炸弹脱离了机体,落在地面上。广场上顿时血肉横飞,爆起了火花,几百条人命和朵朵的爸爸就立刻消失了。顿时,天桥断裂了,铁路扭曲了,房屋残破了,黑色的碎砖碎瓦洒得满地都是。而朵朵的妈妈拖着被碎瓦压伤的腿,竭尽全力地跑快。忽然,一枚炸弹从高空中坠落下来,眼看朵朵和朵朵的妈妈就要葬身于此,朵朵的妈妈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朵朵的妈妈使出全身的力气将朵朵推到一片柔软的草地上。朵朵毫发无伤,可是朵朵的妈妈,却粉身碎骨,尸骨无存!朵朵呆斥的望着天空,她仿佛看见她的妈妈孤零零的被天使带到天堂,她大声的喊;妈妈~,不要走啊,不要离开朵朵,可是任凭她怎么恳求,怎么哭喊,她的妈妈始终离她而去了。假想,这个孩子,在上一秒,还在她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安心的睡觉,可在下一秒,当她哭泣时,不在有妈妈慈祥地笑容,不在有爸爸有力的双手抱起她,只剩下她一个人在那么孤零零的哭泣。

    那天,日本轰炸上海南站时,炸死了200余人,伤者不计其数,地上躺满了横七八竖的尸体,惨不忍睹。而这张照片,就是中国摄影记者王小婷拍下来的真实情形。

    有些还活着的人四处逃窜。流落街头,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抱起朵朵,带她一起逃走。

    想到这些,我真恨那些日本侵略者,?毁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庭?他们让多少个孩子失去父母?没有关爱,只能流落街头?想到这里,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比那些在战争中的孩子,幸福多了。我想,如果这世上没有战争,只有和平该有多好啊?这样那些孩子就可以像我们这样过上幸福的生活了。所以,我们全世界的人民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作战争,让和平为战争敲响丧钟,让

  • 8、 《文化苦旅》读后感:文明世界的“废墟”文化

    《文化苦旅》读后感:文明世界的废墟文化

    读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文化的理解。实则,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压迫,一种力量!文化是美丽的、痛苦的、感人的、悲愤的,是包容一切的!一切,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世界;而世界,对于某些人来说是文化了。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废墟》一文了。

    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这个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告诫!没有废墟,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我们,没有亚洲、没有欧洲、没有美洲、没有非洲、没有大洋洲,当然更没有中国!废墟是必然的,他的建筑者从垒上第一担土的时候就知道,不管这建筑多么雄伟、多么壮丽,依旧有他日后的落寞与孤寂;不久,废墟会被掩埋,将会有新的非虚诞生。它的过程是同样的,终有一天他会蓦然倒下,没有昔日的雄伟与一切,最后甚至被人淡忘这个就像人生,每一个人都是一方建筑,由往年的辉煌,有如今的黯然,然而终究免不过变成废墟;社会也是这样,一个建筑到了,另一个新的建筑就会产生来取而代之。再美丽的人生,终于会成为废墟的。

    人生的伟大建立在废墟上;历史的悠远建立在废墟上;文明的初始建立废墟上;文化的开端建立在废墟上。

    废墟不仅如此,像作者所说,如果在现代,黄鹤楼可以装电梯;阿房宫可以作宾馆;滕王阁可以辟商场。这个不是繁荣,这个才是文明真正的废墟!荒漠化感情、淡忘以往、摧残文明,若是圆明园重建,得来的是一颗没有耻辱感的心,抹去的是,熊熊的大火,强盗的劣迹,昨日的中华文明!

    有时,或许废墟比建筑要好得多。废墟真正表达的,似乎是唱响一曲对于现代的文明的悲歌,废墟,是现代的产物,是现代的建筑,或许它的重要不能与天安门、故宫相比,但是,后两者所代表的只是中国古人的伟大,前一者让我们永记耻辱,还有一种渴望,一种呼吁!

  • 9、 余秋雨的《废墟》之读后感1500字

    初读余秋雨的《废墟》,扑面而来的即是清新淡雅又不失磅礴大气的笔触。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这对废墟复杂的感慨便是作者留给我的第一个疑问,而当文中提到废墟文化时,我就更加疑惑,这里的废墟到底是什么呢?是什么样的废墟令他既恨又爱呢?废墟是文化的结束。废墟是历史留下的印记。秦始皇陵的废墟告诉我们一代君主的沉浮与霸气,黄鹤楼的废墟告诉我们建筑史上的辉煌与曾经,圆明园的废墟告诉我们旧时中国的腐朽与无能这一切的废墟终结了一个时代、一个王朝曾经鼎盛的文化。废墟象征着毁灭,象征着没落,它是残忍的将我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埋没在历史的烟尘中,留下的只是世人的嗟叹与哀惜。然而这种废墟何尝不是美的?人们的雕琢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废墟的悲怆与破败,历尽沧桑的残垣断壁讲述着过往。历史是公平的,它用废墟警告人们,谁再重蹈它的覆辙废墟是文化的开始。历史的车轮轮回,弹指一挥间,千百年转眼即逝。当废墟还带着曾经的文化,还带着世人的叹息的时候,新的文化开始了,它在废墟上重建。黄鹤楼重建了,却不失古朴与简洁;雷峰塔装潢了,却不失苍劲与典雅;万里长城整修了,却不失庄重与大气这一切都是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在新的文化开始的时候又不忘,不忘那层金的烟尘所埋没的废墟。然而,这重建的废墟又怎么能说是定然美丽,定然璀璨的呢?冥冥之中,那废墟中却透露着一种完美的遗憾。正如作者玩笑般的话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不错,修复的废墟失去了原有的风韵,充斥着现代的气息。黄鹤楼用钢筋连接,用砖瓦垒砌;雷峰塔用现代涂料和电脑技术上漆;万里长城竟用混凝土和黄砖修补丢失了的废墟让自诩文化的我们放弃了发觉,而觉醒的人们开始在废墟外发现唯美的文化。于是新与旧,笑与泪,苦与乐在废墟这个交点上汇聚。

    如若说前两个主题是引子,那么辉煌的交响现在才开始。古往今来无数的故事、传奇总是以大团圆的结局而告终,然而面对这似乎美好的愿望与憧憬的往往又是残酷的现实。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们,现实并不是会和想象一样,现实并不会完美无缺,更不会尽善尽美。近千年来,脆弱的中国人往往都是完美主义的追求者,这也揭示了这个柔弱的民族面对残破的废墟时的懦弱与畏缩。而废墟中隐含的文化正是如作者说的那样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只有悲剧和废墟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只有悲剧和废墟能让举世之人坚强,只

  • 10、 孩子,别哭作文

    上学时我们经常会有写作文的任务吧,好的作文都是有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你知道一篇优秀的作文是怎么书写的吗?以下是读后感大全整理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孩子,别哭作文,感谢您的阅读!

    孩子,别哭作文(篇1)

    我的眼睛闭上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还是那个孩子离别时哭红的眼睛。我在车轮开动之前还在安慰那个孩子别哭,但当他真正远离我时,才感觉干涩的嘴里有泪水咸咸的味道。

    我这个无儿无女的老太婆,是什么时候积得的福气,让老天爷肯赏赐给我这个漂亮的孩子。我在那最后一场雨水降临时,发现了他。雨嘀嗒嘀嗒地下着,我在屋下看着天空,看到泥墙外有一个小男孩伴着雨一起流泪。就这样,我把他领回了家。

    我用手帕擦去他脸上的泪和泥垢,然而这个不满六岁的小孩子哭得更凶了。我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只是我这个仅仅到过市集上买口粮的糟婆子,自然不会清楚他说的断断续续的地名。我拿了一些吃的给他,他三口两口地咽了下去,看得出他很久没吃东西了。他的喉咙里发出细微的声音。要什么?原来是渴了。但是

    我看了看屋外雨帘下,瓷盆里的水仍未满。我去厨房从地窖里取出一坛储了很长时间才储满的水。我盛了半碗给他,但看他眉头紧皱:水,黄的?我细看那碗水,没有什么脏东西,算是很清的了。我看那孩子穿得要比我们这个地方的小孩们好许多,觉得他一定住城里。我叹了口气,将那碗他不肯喝的水倒回了坛里,又端回窖子。我想起几个月前别家在外打工的孩子回家时,送给乡亲们的那种塑料装的透清透清的水,听说那是城里人喝的。我拿了给他,没想到他的眼睛立刻变得雪亮,熟练地拧开了瓶盖将水送进腹中。我在一旁摸着他黑密的头发,轻轻地说:慢点,慢点喝。喝到瓶中央时,他似乎是喝足了,递给我。我替他拧紧:孩子,你打小就是喝这个吗?他点点头,似乎又想起了亲人吧,趴在桌上哭起来。我就坐在他身旁,一句话也不说。过了很久,那孩子哭累了,伏作一团抽噎起来。我把他抱起,他不反抗,抽搭着在炕上睡着了。

    从那以后,村子里再没下过雨。

    他不再嫌坛子里的水脏,小小年纪竟也知道物以稀为贵。有时候,他看着那浅浅的河床,问我:奶奶,这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少呢?雨下得少啊。是书上说的缺水吗?那我们不能浪费水啊!我笑着把烙得黄灿灿的饼送进他嘴里,他很开心地嚼着。

    时间久了,我们就这样不能分开了。

    大约过了三个多月,村上来了一男一女,据说是来找走丢的儿子。我想到了家中的孩子,若是他也走了,我一个

  • 2019-11-23

  • 2019-10-11

  • 2019-09-22

  • 2023-06-16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23-06-20

  • 2019-10-22

  • 2023-06-2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02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4

  • 2022-01-05

  • 2019-11-11

  • 2023-06-02

  • 2021-06-23

  • 2019-10-24

  • 2023-01-18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3-01-12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4

  • 2022-02-07

  • 2023-03-14

  • 2019-10-24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1-06-28

  • 2023-02-06

  • 2023-04-15

  • 2019-10-20

  • 2019-10-24

废墟孩子作文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废墟孩子作文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废墟孩子作文、2024废墟孩子作文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