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创伤与复原读后感 > 地图 > 创伤与复原读后感,2024创伤与复原读后感
创伤与复原读后感相关栏目
创伤与复原读后感热门栏目
创伤与复原读后感推荐
创伤与复原读后感

(共 7577 篇)

  • 1、 《创伤与复原》读后感

    本书,读得比较累,不知道是译文的缘故,还是因为内容所述。或许,创伤太沉重,使得理智得浮在外围时刻警惕守卫警戒线。相对而言,本书后半部比前半部阅读进程快一些,后半部阅读可能因同步于复原进行阶段,日渐光明而警戒随之撤去。

    随着本书的阅读,结合以往经历及阅读经验,对于诸如通灵、能量、气场等等词语,忽然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受。玄幻而弥散的名词,是感受层面的一些定位,虽然感受到了,但不能解释,不知其所以然,如当这些名词以另外一些可以解释的名词加入时,那么感受到了,解释也到了。可以理解的(感受到的)以事实为基础的解释,会使人有恍然之觉,从弥散中抽身出得以收视现象。比如窄化的形式/同时保有两种矛盾信念的能力,是出神状态的一项特质/解离不仅成为适应性的防御反应,更成为人格组构的基本法则/双重思想/双重自我等等。读后感[.cn]从玄幻中出来,因解释得锚定,可以增加人的主动性与可操作感,提供更多的乐观。

    本书同时相当于一位督导:创伤性反向移情作用或称替代性受创/以防卫自己摆脱那难以容忍的无助感,治疗师会扮演患者代言人的角色/治疗师的旁观者负罪感等,结合咨询师与来访者各自成长的历史年代,再加之咨询师对自身假设的自觉觉察性,可促使咨询师对过往某些咨询的一些干预与自身反应有更广的认识,并可促进对存在分析的进一步认识。

    本书内容厚重,一遍不足以消化吸收,建议多读并结合实际咨询工作多思。创伤受害者本人阅读,如觉察到自身有变化特别是生理活动/习惯等改变时,建议找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同步,创伤可能被隐约唤醒。

    注:《创伤与复原》 【美】 朱迪思赫尔曼著 施宏达 陈文琪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8月第1版

  • 2、 创伤读后感精选9篇

    你看到本文时或许正在收集作品读后感范文吧?在阅读了作品后,感到身临其境,如一幅画,优雅的笔触渲染着泼墨之洒脱。 读后感可以促进我们对于所读文章的记忆和理解,读后感大全小编为您搜集了一篇“创伤读后感”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创伤读后感 篇1

    说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人都意识到了它的影响,我以前一直对这一点不以为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影响之大。我的父母之间一辈子磕磕碰碰,家里大吵小吵不断,妈妈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或者谋生的本事,只是跟着父亲来出苦力。家里孩子也多,经常会面临着经济紧张,爸爸又不是那么地负责任,所以他们经常吵架,一吵架,妈妈就会告诉我们,女人,还得有自己的工作,男人不可控等等。

    所以我们从小就不相信男人,在该谈恋爱的年龄不敢放开去谈恋爱,总觉得男人不可靠,后来结婚仅仅是因为我觉得他负责任,结婚后,我实现了经济独立,完全不依赖老公,但是却没有安全感,我们依然吵闹不断,三观不合,我的脾气性格,简直就是我妈妈的翻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是苦于改变,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如获至宝。

    我们生活到现代这个社会,压力很大,高压之下,或多或少,心理都有点问题,或是抑郁,或是自私,这些心理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地去面对和解决。这本书的作者金尚,心理学硕士,是“虚拟爱之疗法”的提出者和倡导者。

    整本书先解释了原生家庭创伤对我们的影响,要疗愈代际创伤的一般步骤,从五个阶段来进行详细说明,第三部分从家庭的角度来教会我们怎么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每个人说到底,本质上都是一个小孩子,通过疗愈我们的小孩,我们可以找到内在的幸福。

    疗愈完自己的内在小孩之后,我们还要疗愈自己的身心灵,用虚拟的爱的疗法来帮助我们实现心灵的转变,最后慢慢地从内心深处走出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

    我现在觉得,人的一辈子就是一场修行,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来找到自己内心深处那个最健康,最纯真的自己,克服内心的邪恶,找到善良,怀着真善美,才能过好这一生。如果你有同样的困惑,不妨先从自我疗愈开始。

    创伤读后感 篇2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对创伤的认识:ptsd(创伤性应急障碍)一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导致“强烈的害怕、无助或恐慌”,导致下列各种主要症状:反复受到事件相关

  • 3、 读《双城的创伤》有感

    读《双城的创伤》有感

    前段时间,看了柴静的《看见》,看到一半心里觉得难受,停了下来,然后也就一直被搁置。书里描绘的是一些真实的新闻报道,那么的赤裸裸与直白,让人有些难以面对,但却直击灵魂。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物质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这是序言里总括的话,一个个的新闻中重点关注"人"本身,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的差异化与个性,人的情绪与想法。这也是做新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们做新闻不就是希望让人们有意识吗?关注身边鲜活的灵魂,不带偏见与固有思维,挣脱思想上的束缚。

    在《双城的创伤》这篇文章里,五个孩子的相约服毒,让人们渐渐去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不能因为他们的年纪小,就把他们概念化,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诸如此类,这是带有偏见的。可是这种偏见也深入人心,很难被撬开。苗苗是个善解人意的姑娘,在伙伴中很受欢迎。可是她却受到了同学的侮辱,自尊心难以保全,而又得不到父母或者老师的正确引导,她没能从任何地方汲取到力量,最后选择了服毒自杀,她希望去到的是另一个快乐的世界。而她的父母又简单的以为,她吃好穿好还要怎样?他们从来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心中那些波涛汹涌的复杂的情感。

    在我看来,这几乎是农村父母或文化水平低的父母的通病,几乎很少会关注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单纯的认为只要给他吃饱穿暖就好。孩子们年纪小并不代表他们什么都不懂,相反,他们把情感看得更为重要。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过多的娱乐方式,他们是多么渴望被人理解,与人交流,可以真正的被人关注到。也正是因为这样,孩子们的那些单纯的感情才显得弥足珍贵。对于这一点,我们绝不能一言蔽之,觉得他们年纪太小,那些感情算什么,幼稚…

    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父母也是如此对我,所以我能很大程度上的感同身受。那时候我有一个很好的玩伴,我很认真的与父母说这件事,与他们介绍这个人。他们却完全不在意,甚至还说:你太小了,现在玩的好的有什么用,你们玩不到以后的,一毕业就分开…"凭什么?你说玩不到以后就玩不到以后吗"然后迎来的便是他们的蔑视与坐看笑话的神态。我现在都能想起那种难受的感觉。不能被父母理解的滋味,他们觉得我太小,觉得年少时的感情不值得被珍视。可是他们凭什么用他们身上沾染着那股成年人气息的价值观来随意评判

  • 4、 恢复原样读后感1600字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这天雾很大,雁群降落在一块沼泽地上。阿凯走向尼尔斯。她决定要送尼尔斯回家看看。

    他们开始飞行,很快就降落在佃农豪尔耶尔·尼尔松家围墙后面。在得知尼尔斯父亲有枪后,阿凯决定去海边等待尼尔斯。

    当阿凯离开时,尼尔斯叫住了阿凯。尼尔斯告诉阿凯,他现在最大的烦恼是自己不能再变成了人类。但对于今年的旅行从来没有后悔过。

    阿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拍了拍尼尔斯,告诉尼尔斯,人类不能把地球独霸,鸟也应该有安身之地,如果人类知道这些就好了。说完这些话,阿凯向尼尔斯说了声明天再见,就飞走了。

    尼尔斯见家里没有人,他跑进牛棚,牛棚本来有三头很漂亮的牛,可现在只剩下一只牛了。尼尔斯问奶牛五月玫瑰,他的父母现在怎么样?家里的猫、鹅和鸡怎么样,星星和金百合呢?五月玫瑰听见尼尔斯的声音,先是一愣,赶紧有礼貌而高兴地向尼尔斯打招呼。

    五月玫瑰告诉尼尔斯,自从尼尔斯走后,尼尔斯的父母都很伤心。尼尔斯问五月玫瑰,母亲看到马汀飞走了是不是很伤心?五月玫瑰告诉尼尔斯,尼尔斯的母亲总是抱怨尼尔斯从家逃走,还带走了马汀。尼尔斯告诉五月玫瑰,原来母亲是这么想的。父母一定也认为他一夏天都在外面游荡去了。

    五月玫瑰继续告诉尼尔斯,尼尔斯的父母一直担心尼尔斯在外面能不能吃饱。

    尼尔斯跑到马厩里,看见了那里有一匹好马。他们很快成为了朋友。尼尔斯向这匹马问道:“他们都说这里有匹病马,不会是你吧?”

    马告诉尼尔斯自己脚上扎了个东西,让他无法走路。尼尔斯听后,在他蹄子上做了个标记。

    这时,尼尔斯的父母回来了。尼尔斯听到了父母在谈论。母亲对父亲说,如果把房子卖了,担心尼尔斯回来找不到他们。父亲告诉母亲,可以请新房东告诉尼尔斯他们在哪儿,他们一直在等尼尔斯回来,不管尼尔斯回来变成啥样子,他们都不会责骂他。父母还谈论,他们只关心尼尔斯外出的这段日子里,在外面有没有挨饿受冻?

    尼尔斯听到了父母的谈话后,流下感激的泪水。尼尔斯真想立即扑倒在父母的怀里。可是,他担心父母看到自己的样子会更伤心。

    这时,阿萨和他的父亲乘坐一辆马车来到了院子里,他们下来马车。阿萨告诉她的父亲不要提起大雁,也不要提起那个小人儿。

    阿萨的父亲答

  • 5、 温暖孩子心灵的101个热线电话有感幼小的心灵也有创伤

    童年的天空是最明亮的;童年的图画是最美丽的;童年的梦是最斑斓的;童年的笑是最灿烂的......的确,童年的美好让人不舍,让人留恋,但童年不一定都是充满美好与快乐的,苦涩与泪水有时也会代替那些五彩斑斓的泡泡回忆。孩子们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烦恼,在这时请蹲下身来,静下心来,凝听他们的烦恼。

    小作者李湉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需要大人的理解、尊重与肯定,更需要同龄人的安慰,这样的安慰才平等、真实。”的确,许多家长都在意了外在的东西,忽略了内在的感受,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从而导致有孩子想不开自杀、离家出走。有孩子年龄幼小,但语言、动作、心态都表现出不符合同年人的种种,这样自然无法和同年龄的孩子做出适当的沟通,得到同年龄孩子的快乐与安慰。

    有一位家长对新闻记者说道:"自己的女儿正是爱玩的年纪,但我们却发现她暑假里没出去过几次门,整天不是对着电脑就是电视。问她为什么,她说附近没什么朋友能一起玩."的确现在很多孩子连邻居朋友都没有了,每次回家一关上门就与世隔绝,连对面的邻居叫什么都不知道,何况与邻居的孩子交朋友呢。

    我在钱塘晚报上看到这么一则报道,说一位13岁的小女孩在暑假里拉着社区干部敲开了一家又一家的大门,和同龄的9名小朋友组建了一个小分队,大家一起打水仗、抓小鱼、摸螺蛳玩的不赤乐乎,岸上的家长们也开始心痒痒了,下水和孩子们一起玩了起来。通过这个仅仅13岁的小女孩,社区伙伴多了,不仅邻里关系增进了,连爸爸妈妈们和孩子们的感情也更好了。

    童年是人们最美的回忆,孩子也需要大人的理解和包容,更需要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希望家长能够更加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少些打骂,多些鼓励与宽容。

  • 6、 老人与海读后感与启示

    我们应该把阅读看得和吃饭一样重要。阅读完老人与海后,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作品的情节走向,这时我们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读了老人与海之后,您有什么收获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老人与海读后感与启示,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老人与海读后感与启示【篇1】

    一叶扁舟,茫茫大海。老人划着桨,撒着网。看似老人不停地在为生活奔波,倒不如认为老人在品位生活的同时,在追求生命的真谛。

    老人是孤独的。粗糙的双手挽着缆绳,远处的蓝天和大海已经连成了一片,只有偶尔有一两只海燕从头顶飞过,但老人没有感到一丝恐惧,他早已把自己看成了大海的一部分了,漂浮在大海上就等于投入母亲的怀抱。

    老人是无奈的。出去连续数月,却一无所获,连唯一的徒弟也跟着别人出海去了。老人是无奈的,但没有叹息,他仍然收拾自己的行装,继续向深海中划去……鲸鱼一口口地在吞噬他的劳动成果,老人奋力地在与鲸鱼抗争,可劳动成果仍在一点点地消失。他感到无奈,可他没有停止与生活的抗争。

    老人是坚强的。每次出海,老人都空手而归。但老人没有退缩,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只是运道差了一点罢了。老人没有为此消耗时间和精力。第二天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出海。老人用一根鱼叉与虎鲸抗争,虎鲸的鲜血染红了海水,又激来了更多的虎鲸飞踪而至,但老人没有气馁,他用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却仍然只得到了一付白骨。但老人没有被击垮。他相信:人生下来不是被击垮的。老人睡着了,他的徒弟在一旁咽咽啜泣。但老人安心的面容上却挂着一丝微笑。也许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老人已经划着船沐浴在海天一色的晨霭中了。

    人生下来不是被击垮的,老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品味生活。

    老人与海读后感与启示【篇2】

    海平面上,旭日东升,海水泛着点点金光。天的尽头,与大海相交,海天一色。那片金光,是胜利的呼唤!

    海边,一幢小木屋。残破,摇摇欲坠。里面住着一位老人,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小男孩、一艘破船,还有梦中的狮子。老人已经八十四天没捕到鱼了。一天,他修补着渔网,目光锐利的穿过窗口,眺望远方。拿起略有锈迹却依然锋利的鱼叉,他再次出海。

    人是不会一直走霉运的,上天终于垂青于他,他成功的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可命运总是和他开玩笑,他出海太远了,回去的路上要经过一片鲨鱼带。老人虽凭借丰富的经验,但最终寡不敌众,拖回海滩的,只剩下一副白色的挂着零星碎肉的骨架。

    看了这

  • 7、 与和平读后感

    与和平读后感范文一

    手捧一本《战争与和平》,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以往总是崇敬拿破仑的勇敢和智慧,从未想到从俄国的角度去看这一段历史是如此不同。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细致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而又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让我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不愿意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因此他积极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当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虚无。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在皮埃尔的热情劝说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在自己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决定自己应该平静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和无忧无虑激起了安德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入了当时俄国的社会改革热潮。他赢得了娜塔莎的爱情,然而两人订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让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战争再度兴起,安德烈身负重伤,最终在娜塔莎的看护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寻求着一种超脱世俗生活的价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启发我们读者的思索: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这样的问题我想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应该曾经想过,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样经过了一个反反复复、时而兴奋、时而落寞的痛苦的内心挣扎过程,甚至很可能到现在都没有找到能够真正说服自己的明确答案。我想,这个我们苦苦追寻的、左右我们的生活态度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哲学吧。每个人的人生哲学都不尽相同,然而每个人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却颇为相似。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标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罗江畔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现在每个人都还是一出生就在不断追寻,并且在这个追寻过程中成长、老去、直至死亡。或许,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寻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然而人类怎能停止思考呢?虽然奥斯特洛茨战场上高远的天空依然飘浮着宁静、镇定的白云,老榕树依然岁岁枯荣,安德烈的心灵历程却不会

  • 8、 读后感大全:《战争与和平》与托尔斯泰

    读《战争与和平》,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但此作品的深意,我并未完全读懂。

    初读《战争与和平》,唯一吸引我的只是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托尔斯泰-把故事安排在战争与和平间穿梭,和谐的宴谈与混乱的战争场面交替呈现,整个故事却仍井然有序,分毫不乱。托尔斯泰对高难度大场面的描绘似乎把握自如,无论是宴会,舞会,或是战争,描写都极其细致入微。每每一读,总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他善用精简的语言将人物的性格心理充分表现。他的作品中,字里行间始终透出质朴之气却又与众不同,从而造就了他作品的独特。

    再次细读《和平与战争》,渐渐地,我发现其涉及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各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也是托尔斯泰的思想结晶所在。托尔斯泰一生始终在思索和探寻,环境的变迁使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信仰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和平美好的环境中,他追求善和美;在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他的思想又一次经历着洗礼,他曾把美好的情感屈从于战争的现实。然而,始终不变的是,即使面对战争,他的内心仍在关心那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关于精神与永恒的问题,他多次借以作品中皮埃尔和安德烈的大脑来探索,借以他们的谈论来商讨。然而他们的谈论往往是没有结果的,托尔斯泰没有告诉我们最终结果,似乎是更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思索来得出答案。

    作为思想家,托尔斯泰也矛盾与彷徨过,他的思想的逐渐成熟,也像《战争与和平》的小女孩,经历过几场所谓爱情后成了一位不修边幅却更成熟沉稳的母亲;随和善良、无贵族架子的皮埃尔,有私生子变成继承人,由不敢爱变成婚后幸福的丈夫,也更有责任和担当;安德烈冷峻聪明,但欠缺宽容,在经历爱情失败后,他在战争中死去,在死前,他也得到彻底的醒悟。

    其实,思想的产生与提升,是需要磨练的。托尔斯泰身为贵族,却蔑视贵族的腐朽享乐,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的思想觉悟使他意识到世界的不公,他希望能帮助农民等下层阶级,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也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连家人也同他产生了隔阂。托尔斯泰不如意的经历,似乎是成就他不平凡的思想的关键,也成就了他的多部文学巨着。

    于我而言,《战争与和平》是更胜于文学的思想结晶,托尔斯泰则是更胜于作家的思想英雄!

  • 9、 《老人与海》读后感与段落摘录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满意的作品之一,这本中篇小说是根据对海明威有救命之恩的老渔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真实经历改编,老渔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是小说中老人的原型人物。书名几经修改,起初名为《 现有的海》。小说模糊社会背景等等因素,删掉枝节,着重描写人物的个性和故事情节,人们评价它是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渔夫圣地亚哥年老力渐衰,连续84天出海毫无所获,没有捕到一条鱼,不少年轻渔夫拿老人开玩笑,穷困潦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老人像个十足的失败者,终于在第85天的出海中,老人捕得一条巨大的马林鱼,马林 鱼比老人所驾的小船还要长两尺,奋战了两天两夜,老人终于用鱼叉把它杀死然后拴在船头,预备凯旋返回,不料大马林鱼的血腥味却引来多条大体型鲨鱼的追食,老人拼命保全大马林鱼,终于拖回一副仅剩鱼头的巨型鱼骨 架,在无边无际海中央经历几天几夜的生死之战,靠一点生鱼片和一瓶少得可怜的水维持生命,当人们都以为老人死定了的时候,老人的归来,让老人再次获得所有人的尊重,重拾年轻时的尊严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我摘录了小说中精彩段落:

    段落一: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 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人们大都对海龟残酷无情,因为一只海龟给剖开、杀死之后,它的心脏还要跳动好几个钟点。然而老人想,我也有这样一颗心脏,我的手脚也跟它们的一样。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我所理解的硬汉。老渔夫圣地亚哥誉为全世界最著名的“硬汉”之一,老人全身都是古老的,唯有一双眼睛是不认输的;纵使被杀,心脏也可以继续跳动;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时常梦见狮子,狮子是老人 潜在的人格,存于老人的潜意识。坚韧、智慧、优雅自尊的孤独、同时也是温情的、充满生活的热情和自信乐观,有着谦卑和气的态度,这样的男人真让人为之迷倒。这是小说对于硬汉品质的定义,老渔夫的外形随着时间打

  • 10、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魔鬼与天使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魔鬼与天使

    偏见不是罪过,美丽也许并不是奖赏。

    伊丽莎白,她有着优雅的身姿,美丽的面庞,独特的气质。对她的初印象却并不是很好,这个姑娘,除了骄傲和自以为是,还拥有什么?美好的女孩应该是谦逊,善良的,即使拒绝人也应该是面面俱到,顾及到他人的自尊,然而她却打破一切常规。面对达西隐含的邀请,她一针见血,摧毁所有的可能性,就像一支带刺的玫瑰。锋利的个性,犀利的语言,以及那不可一世的面容,让我很难去喜欢她。她凭什么傲慢?她有什么理由去藐视一切?她难道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吗?却不知玫瑰如果没有刺,那么她就不是玫瑰了。

    后来渐渐被这个美丽的女生所吸引,她是那么勇敢,追求自己所爱,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当她爱你的时候,无论是什么都不能阻挡她去爱你;当她不爱你,你的一切在她眼里什么都不是。世间敢爱敢恨的人,能有几多如斯?她做到了在我内心中一直渴望却没有成真的事情,嫉妒她,羡慕着她。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在她的身上,有着年少的我的影子。那个时候的我和她一样,无惧无畏,听从着自己内心的声音,可是时光却带走了我的坚硬与菱角,现在的我快找不到自己了。我们是否还是最初的自己?是否我们还能保持着自己的特性?看着她游刃于各色人物之间,或真诚,或应付,就像一个埋藏在我内心的自己在前行。很希望,这个女孩可以一直坚持着,可以收获自己的爱情,可以得到那些我们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

    虽然有刺,玫瑰的花朵却是柔软的,就如同人的心。看到伊丽莎白为自己的姐妹打抱不平,看到她逐渐打开自己心门,去信任和接受达西挣扎,犹豫,就像迟迟不能飞翔的小鸟,只因为害怕从高处摔倒地底的痛苦。多想说,去吧,去爱吧,去做你自己的伊丽莎白。她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体贴,那么的幽默可爱,这怎么能让人不去爱她呢?爱上她,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所谓对达西的偏见,在我看来,也许是她的一种自卑。当泥遇见了云,中间的距离不是可以轻易衡量的,与其拥有过再失去,不如对自己说我不喜欢,它不好。没有希望,自然也不会有绝望。这个女孩,真得很让人心疼。

    傲慢来自于无知,来自于没有安全感。

    我一直不明白,明明是外表俊秀,明明是家境丰厚,明明就是天之骄子,那他又何必需要去傲慢的态度去证明这些呢?所谓人尽皆知,还需要证明什么?这样优秀的达西,一开始就觉得让我迷惑,让我不知所措的喜欢。因为他有点幼稚的举动反而让我看到了他的单纯,看到了在他内

  • 2022-06-04

  • 2023-02-18

  • 2022-12-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1-08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8

  • 2019-11-11

  • 2019-11-08

  • 2019-11-08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创伤与复原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创伤与复原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创伤与复原读后感、2024创伤与复原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