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书与用书读后感 > 地图 > 读书与用书读后感,2024读书与用书读后感范文
读书与用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读书与用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读书与用书读后感推荐
读书与用书读后感

(共 825 篇)

  • 1、 读书与快乐读后感

    让我以书为伴,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们大家天天读好书,天天快乐!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读书与快乐读后感,欢迎参考!

    读书与快乐读后感一

    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一日不吃饭,肚子饿的慌。一日不读书,脑袋空荡荡。这是我上学以来的感悟。也说明了书对人的重要性。书像一盏明灯,它让我们看到历史的长河,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它可以让我们预知未来的发展,让我们从书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学到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历朝历代出现的伟大人物和名人名家都是博览群书,才所建树,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教育家孔子说:“唯有读书高,半普论语定天下。”从小立志的徐霞客,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白居易,正因为小时候发愤读书,才写出惊人的诗篇,一代伟人毛主席通今博古,研究军事,研究历史,才取得中国革命伟大的胜利。

    冰心奶奶告诉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所以老师经常留课外阅读,我妈妈经常带我去图书馆看书,而且买了很多书,有《少年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天地》、《地球奥秘》、《上下五千年》、《唐诗三百首》、《三字经》……。每当我有新书时,我就抱着新书爱不释手,看得废寝忘食,越看越有趣,越看越快乐,我看了《上下五千年》知道了历史的兴亡,从人类的起源说起,经过进化,经过各个朝代,直到今天我们才有这个发达富强的国家。书里面有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到此完。而且我还知道每个朝代都有各的特征。“江山代有人才出,个领风骚数百年。”如:夏朝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佳话。商汤纣王,荒淫残暴。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时代出现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屈原、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通天文地理,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南北朝的祖冲之计算出了圆周率3.1415926……。唐诗、宋词、元曲、明说、清朝十二帝我记得清清楚楚。

    这些书中最使我受教育的、使我最难忘的就是《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它让我知道了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勤奋刻苦的故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学校到处都是名人名言的标语,给我们创造了读书的气氛,还有辛勤的园丁用知识的阳光雨露滋润着我们成长,读书已经成了我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让我以书为伴,在知识的海

  • 2、 读书感悟与体会

    读书感悟与体会

    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实际上是以课文的语言文字为中介,循言明意,感悟文章内涵的个性化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应用自己的个性体验去把握要领,领悟主旨,这是阅读的关键所在。在感悟把握主旨上,有三种方法可让大家深受启发: 一是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形象,或是感受文章的色彩,音响都需要想象。一边读文章一边想象文中的言、形、色、韵,能让我们走进文章,走进作者心灵。如在读《珍珠鸟》第五节时,本文 想象“白天,它淘气地陪伴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仿佛看到了笼内“父母”的呼唤,笼外一只小小的珍珠鸟,还在自网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一个“挤”字,我们能想象珍珠鸟的胖嘟嘟的、毛茸茸的可爱,相互信赖的那种和谐、那种完美的跃然纸上。 二是一边读一边画。一边读文章,一边画出文中的关键句有利于理解文章,会有提纲挈领的效果。如在学习《大江保卫战》一课中,要领略黄晓文那铮铮铁汉的风采,画出关键句:“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麻包,又爬上了大堤……”点出重点词:“一咬牙、猛地、涌了出来、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这样的边读边圈点,一个抗洪英雄便跃然纸上。 三是一边读一边写。一边读文章,一边写下阅读感受。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我们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会使我们与文章进入更深层次的交流。再如《大江保卫战》一课中,已经画出黄晓文那铁汉风骨的重点词句,可以在书旁写下阅读感受;“猛地一拔说明铁钉扎得很深,一股鲜血涌了出来说明血流得快而且多,多这里可以看出伤势很严重,捆了个结实,说明黄晓文为了止住血,硬是捆得结结实实,二话没说又爬上了大堤扛起麻包,一个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在我脑中扎下了根。的解在他身上又一股铁一般的意志,一个中国军人的铁汉风骨给我留下了解深刻的印象。”

  • 3、 爱其实可以满分——《家庭教育指导用书》读后感500字

    爱其实可以满分——《家庭教育指导用书》读后感500字:

    今年是女儿进入学校的第五个年头,对我来说时间真快,忙于生计的我们忽略了她成长的关键期,这就是我参加家委会的原因,希望通过自我学习和家委会成员互动学习给我机会去了解他们,通过拜读《家庭教育指导用书》这本书又让我懂得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感想。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书中列举了各类家庭的不同问题,我们针对自己的问题着重去看、去理解、去解决,每一种情况都讲解的非常全面和透彻。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去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在慢慢成长,其实初为家长的我们也应该不断自我反省总结和成长。

    不要以分数去评价孩子,不要将孩子的兴趣爱好扼杀,不要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孩子。要读懂孩子的心,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要多听听孩子的渴望。其实很简单,多多陪伴孩子并及时沟通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疼爱他们的家长给他们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校有学校教育,家庭有家庭教育,社会有社会教育,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我们很爱他们有时候超越爱自己,只是方式方法不对。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不足的我们。我们在改变孩子缺点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让我们的爱不再有缺陷。爱其实可以满分......作者:张彦果

  • 4、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范文一

    《读书做人》这本书一直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而我也把它当成了自己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本书选编了众多震撼人心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哲理。

    其中,我最喜欢《心里的父母》这篇文章,因为它唤醒了我那颗尘封了已久的感恩之心。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三年级小学生裘里亚的故事。裘里亚家很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到父亲的肩上。父亲白天在铁路当雇员,晚上还要替人抄稿子。裘里亚提出要帮父亲抄,父亲怕耽误他的功课,坚决不同意。他就趁晚上父亲睡熟后偷偷起来抄,因此耽误了自己的功课。父亲不知道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责骂了他。他默不作声,忍受着责骂,继续偷偷帮父亲抄搞子。直到一天,父亲发现了真相,非常懊悔,从此更加疼爱,关心自己的儿子。

    读完这个故事,我为文中浓浓的父子亲情感动,更为裘里亚的孝行和懂事而动容。我比裘里亚大了整整三个年级,却只知从父母那里索取而不知为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做点什么,想想真是太令人汗颜了。

    记得那天中午放学回到家,我一见饭没做好,就耍起了小姐威风。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向刚刚从田里回来的妈妈大吼大叫,妈妈没有说什么,默默地走进了厨房,不一会便做好了我最爱吃的蛋炒房。我端起了饭全然不顾身边又累又饿的妈妈,三下两下吃完后,转身上学去了。

    《心里的父母》让我懂得了为人子女者,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应该从小就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用自己的行动去爱他们,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范文二

    我叹服于季老的读书精神及治学态度。文中季老虽无惊人之语、骇听之言,但字里行间、文墨深处无不彰显一代大师笔书不辍的研习精神及孜孜以求的学术素养,书中季老对求学经历的描述朴实平易、感发真情;对治学之道的阐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看似素简的语言中屡屡道出实言真语,给人以彻悟之感、发人深省,甚至令人心向往之,篇篇皆佳文。

    季老以学者自居,梵学成就近乎泰斗之尊,国学修养等同大家之范。但海外求学、十年浩劫的重大人生事件,使得季老不但心胸豁达,而且洞察世事、率真性直。听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问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笔调发之,给人以启迪与心灵的抚慰,实为当今世人之典范。

    季老爱书、读书、做学问、作文、做人都堪称典范。无论是做学问、写文章还是做人,但求一个真字。

    比如学外语,一切

  • 5、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这本书精选了季先生对读书,治学生涯,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以及探讨做人处事之道的散文,随笔。反映了季先生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

    全书分为两部分----读书,做人。

    先来谈谈读书。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文章的自序里季先生引用了张元济先生的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季先生说: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可能是教英语的缘故,我对《学外语》这段感触颇深。

    季先生说,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对如何学外语,他总结了三点,他说:第一要尽快接触原文,不要让语法缠住手脚,语法在接触原文过程中逐步深化。第二,天资与勤奋都需要,而后者占绝大的比重。第三,不要妄想捷径,外语中没有御道。针对第一条我深有感触,外语教学法,国与国之间是不同的,仅以中国与德国对比,中国是慢吞吞的循序渐进,学了好久,还不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读原著。我们当前的英语教育就是如此。而在德国,则正相反。我想可能是我们中国大部分的班级人数太多,不适合这种教学方法,中国的英语课堂要求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不得不慢吞吞的循序渐进,因此直到大学以前,大多数学生只能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对于第二,第三条,我想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上初中时我的同桌经常为学习英语而烦恼。一天,他神秘地拿来一本书,书名记不得了,宣传说看了这本书,照着去做,就能在几天或者几个月学好英语,谁知,两天后就再也看不到他拿这本书了,现在我有时还会拿这件事打趣他。

    再来谈谈做人。季先生在《做人与处事》这部分中谈到: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的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对于他这段话,我反思,我们与大自然处好关系了吗?显然没有!比如雾霾,大家都痛恨雾霾,可是雾霾是怎么来的?不知大家是否看过柴静的一部雾霾记录调查片--《穹顶之下》,片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画面看得我心惊胆寒。工厂违规排放毒气,废气;煤矿污染;汽车尾气超标;还有去年12月份深圳发生的山体滑坡事件,

  • 6、 读后感与读书笔记

    读后感与读书笔记范文一

    看水浒,读水浒,不得不说的人物是谁?一个山寨版的军事人才吴用最令人感慨,怎么说呢?吴用本来只是一个教书先生,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军事家,这种转变似乎也太大了,毕竟吴用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仗,但还是干的好好的,令人佩服!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应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的赞颂了农民的革命斗争。此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紧扣我的心弦。如拳打镇关西、宋江杀惜、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等。

    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智多星吴用了。他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的。还记得吴用智取生辰纲吗?还记得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吗?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更是将吴用的聪明才智描写得淋漓尽致。书中,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投奔梁山时看出王伦不容,用计使林冲火并王伦。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无穷的。在书中,我领略到了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为朋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自己生命的义气!

    读后感与读书笔记范文二

    文章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也妮葛朗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这本书以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为核心,老葛朗台是其中性格最鲜明的人物。贪

    文章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也妮葛朗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

    这本书以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为核心,老葛朗台是其中性格最鲜明的人物。贪婪和吝啬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文中对于他对于金钱的贪婪有着这样的描述: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

  • 7、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的扉页是季先生纯朴的照片,穿着褪了色的衬衫,斜侧面更加展现了真实真挚真切的瘦削形象。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先生的人品为我所景仰。”这也是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面对这样一个纯朴的形象,着实让人感到亲切。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一】

    这本书的序很独特,是由先生自己作序的。我们常见的序言大多是请师长或是名家来写,为的是让读者对书产生好感。季先生在自己写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观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由此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作为教书育人的我,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的头脑,满足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季先生在书中写道:“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这句话朴实中透露着一位学术大家的睿智。本书从“读书”与“做人”两个基本层面,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学术严谨、为人纯良的大家风范。这里面有他的读书心得,有他对师友的缅怀追忆,有他对学术问题的深思,更有他对于后辈的谆谆教诲。

    季老谈读书,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以大学者而写作小文章,其中可见一代学问家对学术的诚挚与崇敬。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对于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季先生在书中有着这样的解答:“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读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

    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的笔调述之,给人以精神的启迪和心灵的慰藉。如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时,季老在书中写道:“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等钻进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季老认为: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 8、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一代学术宗师季羡林先生,道德高尚,学问渊深,文章亦足以动人。本书精选季老对读书、治学生涯,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以及探讨做人处世之道的散文、随笔共计六十余篇,希望能反映先生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之一端。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一】

    工作之余,我读了季羡林老先生写的一些文章,对他的一生有了一点了解。季老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在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里,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高尚的品德令我敬仰,他渊博的学识令我敬佩,他完美的人生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很值得我们去认真拜读。我读了一些,还没有读完。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在读书这个部分,分27篇进行详细的介绍,单是我的读书经历就有7篇。读后令我汗颜。想想自己读过多少书,读过的书又能记住多少。季老的一生都用在了读书,写作,研究学术上,而我们每天在做什么,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我们也在每天教育孩子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而季老读书的这个好习惯是从小他自主自觉养成的,好像没有哪个人来告诉他。他在小的时候除了他的先生教授的课程外,他自己找的书去读,因此也就为他后来的学术成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现在我们的孩子条件好了,只要想读书,家长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可是,读书的积极性还是不高,有时催着还不读书,更不用说是自主自觉了。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自主自觉的读书?在做人这个部分,分12篇进行讲述。在这个部分的第一篇就是《做人与处世》,在第一段他就做了最精辟的概括: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看,概括的多好啊,值得对这几句话进行研究。俗话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读了季老的这段话,我认为,难就难在这些关系处理的问题上。细细想来,有时感觉一个关系就难以处理好,更何况是三个关系?不过,再一想,人生在世就短短几十年,如果一切都想开点,那事情是不是就好办了。真与忍这两个字也是季老的对人与人关系的高度概括。所谓真,就是对人要真情实意;所谓忍,就是有事要相互容忍。其实从我做人的态度来看,我是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可是,在我有时缺乏的还是忍字,正因为对有些事情的看不惯,所以

  • 9、 读书与做人的读后感

    读书与做人的读后感范文一

    本学期,学校领导组织大家开展了读季羡林《读书与做人》活动。久闻季老之名,他是一位潜心研究的国学大师,朴实无华的形象,正直务实的人品为我所景仰。读了他这本着作之后,更多的是灵魂震撼,精神的洗礼。下面谈谈自己读后的几点体会。

    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季老纯朴的照片,后面紧接着是季老自己作的序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他引用张元济先生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作为序首,可见他将读书看得十分重要。以此审视自己,才发现自己真是差得远了,我有多少时间是用来读书的呢?总以工作生活忙碌推托,淡化并远离了读书,而季老一生以读书为乐,读了无数好书,顿感汗颜。作为一名教师,你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仅靠原有那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变化加快,要靠自己平时不断地探索阅读,既要博览群书,又要在浩瀚如海的知识中,选择阅读自己有用的东西,积蓄在脑库里,到教学时,你才能根据需要打开闸门,让源源不断的知识泉水流进学生的心田。身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书海之间。由此可见,读书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最基本的素养。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教育智慧;读书,能使独创的方法闪耀睿智的光芒、充满创造的快乐;读书,能实现教师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其实,读书与做人是完全统一的。

    做文先做人,学问即人生。季老关于做人的思考是深刻的。在他的文章中,处处可见一位长者,如同家长朋友在家聊家常,让人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当我们在担心现代难出大师的时候,却见大师多得是。有自封的,学生捧的,也有名副其实的。季老却不喜欢人家称他是大师。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标尺,谁已经成为了大师已经变得心照不宣。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文章里,我们读懂了他的人生,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们。还有他特立独行的但是大众认可的做人理论: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那也称之为天人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人自己的关系,也就是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这

  • 10、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范文一

    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里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108位英雄好汉逼上梁上被迫造反,最终又走向了为大宋剿匪镇压方腊的路途,真是一波三折啊,从一开始的平静到中途的各方势力强烈对峙,到最后又恢复平静。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巨着。书中着重描写了我国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从形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以太尉高俅为中心,刻画出了各个地区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和恶霸。比如:镇关西、蒋门神、西门庆等等他们一个个面目狰狞,使整个社会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小说中还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

    在梁山的108将中,我觉得最不完美的要数宋江了。如果他不去谋什么招安,而是去联合江南人马一起反抗昏帝,那么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天下的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在方腊与儿子方天定入刑场时,有一位诗人不仅发出了感叹: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但我却觉得宋江的善并不是真善,与此相反,方腊的恶也不是真恶,而是为了打击昏庸无能的皇帝,为天下的老百姓造福!不知大家可有同感?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范文二

    花了三天多的时间终于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读中国的小说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01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2-01-03

  • 2023-05-26

  • 2019-10-29

  • 2021-11-04

  • 2019-10-11

  • 2023-05-29

  • 2019-10-11

  • 2021-07-05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1-08-02

  • 2019-09-22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22-01-17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2-12-01

  • 2022-09-25

  • 2022-09-06

  • 2019-11-16

  • 2019-10-11

  • 2021-10-11

  • 2022-07-17

  • 2021-11-02

  • 2021-10-06

  • 2019-11-08

  • 2019-09-20

读书与用书读后感
读书与用书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读书与用书读后感,2024读书与用书读后感,教您怎么写读书与用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