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仇恨袋”的故事读后感 > 地图 > “仇恨袋”的故事读后感,2024“仇恨袋”的故事读后感
“仇恨袋”的故事读后感相关栏目
“仇恨袋”的故事读后感热门栏目
“仇恨袋”的故事读后感推荐
“仇恨袋”的故事读后感

(共 3178 篇)

  • 1、 读《“仇恨袋”的故事》有感: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读《“仇恨袋”的故事》有感

    宁波艺术实验学校 陈家宏

    古希腊神话中,有位威风凛凛、无人能敌的大力士——赫格丽斯。

    有一天,他在狭窄的山路上被一个袋囊绊倒了。赫格丽斯猛踢一脚,袋囊气鼓鼓地膨胀了。第二次他挥拳一击,结果袋子迅速膨胀。第三次他拾取一根木棒不停的砸,袋囊反而把整座大山封得严严实实。最后,他死于袋囊之手。

    一个无人能敌、威风凛凛的大力士怎么会败在一个小小的袋囊之手呢?这真能用“多此一举”这一词来形容。当初,赫格丽斯如果绕开这个袋囊,那事情就不会这样了。

    故事源于生活,其实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有类似的鸡毛蒜皮小事。有次,我们班有两位同学有点闹矛盾了,本来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的事,结果大家都不肯让一步,反而弄得谁都不开心,还相互打起来,最后搞得满身青一块,紫一块,还去了医务室治疗。

    我们平时待人处事,摩擦、误解在所难免,如果都能及时解释,以诚相待,少一些计较,多些宽容大度,那么我们就可以就能顺利地走出黑暗的羊肠小道,拥有更多的朋友,看到更好的风景。反之,如果肩上扛着“仇恨袋”,心中装着“仇恨袋”,生活只会越来越累,最后,只会堵死自己的路。

  • 2、 读《仇恨袋》有感:心中充满正能量

    心中充满正能量

    ——读《仇恨袋》有感

    宁波四眼碶小学 刘欣瑜

    书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你知道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几个神吗?里面的故事情节是怎么样的?看完了这本书,你就会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叫《仇恨袋》,现在就让我来跟你讲讲吧!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力士——赫格利斯。他十分强大,无人能比,所以,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对手。有一天,他走在狭窄而又陡峭的山路上,突然他脚下一滑,差点儿被一个袋囊绊倒,使赫格利斯对一个袋囊有了天敌般的仇恨。于是,赫格利斯向袋囊猛踢一脚,想让那渺小的袋囊滚下山坡,飞得无影无踪。可是袋囊并没有腾空而飞,而且还气鼓鼓地膨胀起来。接着,他向“仇恨袋”又打又砸,“仇恨袋”还是纹丝不动,而且还把整个山道堵得密不透风。

    这个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个大力士为什么会败在一个袋囊脚下?为什么会跟小袋囊过不去?仔细品读文章后,我的回答是:这个大力士心中装了太多仇恨,遇到一些不顺的事时,就会像气球被针扎了一下——爆炸了。所以,这个大力士一心想要把“天敌”干掉,却没想到其实当初可以绕过袋囊,就会避免这些没必要的麻烦。

    通过这件事,我不由回想起上学期发生在我身边的小事。 一天中午,教室里十分安静,同学们都在写作业。突然,方昊旸跟覃义朗打了起来,覃义朗向方昊旸打了一拳,方昊旸马上又还了一拳,两个人打来打去,不但没解决事情,而且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如果当时他们都礼让对方,友好地处理事情,这样既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又能使双方都开心、快乐。

    读了《仇恨袋》后使我明白,不管发生了什么,心中都不要有仇恨,充满正能量向前走。这样,人间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温暖。

  • 3、 三袋米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三袋米》。读了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讲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他的父亲早早地离开人世,留下的是两间残破不堪的瓦房和男孩年迈的奶奶。生活的重担全落在男孩的母亲一个人身上。当这个男孩考上当地重点中学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母亲得了风湿病,不能再种地挣钱供他读书了。虽然考上重点中学,可每人每月需要交的三十斤大米对男孩的家庭说可想而知意味着什么。男孩想退学。母亲知道后告诉他说:“孩子,你只管好好读书,其它的事不用管”。没过多久,这位母亲给孩子带来了米,可都是些杂色米。这件事被负责的师傅知道了,说她爱占便宜。第二个月送来的米同上次一样,第三个月来送时,母亲跪在师傅面前说这些米是她讨来的,不要告诉别人。就这样这位母亲靠乞讨供男孩读完高中。最后,这个孩子被清华大学录取。

    这个母亲是多么伟大啊!为了让儿子读书,她每天要到十几里外的地方去讨米,尽管自己患上了风湿病,为了能让孩子安心读书,自己天天在忍受痛苦,默默地奉献,这一切还不让儿子知道。所以,我觉得平常的三袋米我们可以称得出重量,而母亲为儿子上学乞讨来的三袋米却无法计量。因为母爱无法计量!这篇文章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颤,是更悠长的思索!在沉甸甸的母爱面前,再华丽的辞藻,再动听的言语也显得苍白无力,唯有无言的沉默。

    此时此刻,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是怎样对待如此珍贵的母爱,母亲无处不在的爱我把它当成负担:睡前的一杯热牛奶;雨中的一把花折伞;还有窗前为我守候的一盏明灯;这点点滴滴都是母爱啊!然而我曾无视它的存在,把世上最伟大的母爱给浪费了!今天读了《三袋米》这篇文章使我深深懂得母爱的伟大,以后要珍惜母爱,不浪费时光,好好学习,以报答母亲!

  • 4、 《一袋干粮的故事》读后感500字

    故事虽然小,内涵却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优秀的品质——不怕辛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的坚强的意志,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的时候,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宁愿自己吃苦。此刻,她的脑海里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小兰只有13岁,却有着这么无私的精神,她的这种可贵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感人的故事很多很多。如董存瑞舍己为国;江竹筠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等。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一片片生机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繁荣富强的中国,才有了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烈士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前进,前进……。

  • 5、 《三袋米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每一个人都期望能找到照亮生命的一盏明灯,为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有的人说那是智慧,它能在每一个危难的时刻为你化解危机;也有人说,那是一种机遇,它能在黑暗中为你创造奇迹;更有的人说,那是财富,它能顺利地帮助你渡过难关……读了《三袋米的故事》,我恍然大悟,其实那点亮你人生道路的明灯就是那日日夜夜保护着我们的母爱,她只要点燃了就永远不会熄灭,她会一直照亮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角落。

    谁能想象一个患有严重风湿病的母亲竟然能拖着僵硬变形的双腿行数十里行乞求米,日日做,月月做,每天起早贪黑的为儿子讨来上学必交的30斤大米。30斤大米纵使是一个健康的常人拎起来也很不轻松,更何况是那位双腿已肿成梭形的贫苦母亲。这其中包含了多少常人根本无法体会到的艰辛哪,这其中又凝聚了多么沉重的母爱。宁愿自己累,也要让儿子读书,上学,宁愿自己丢丑挨骂,也不愿伤害到儿子的自尊心,这位伟大的母亲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儿子的一生。

    或许,你正在为文中的母亲而感动,或许,你正被文中的母爱而深受震撼。那么,请让你认真感受一下在你身上的母爱吧,她同样伟大。如果你还不曾感恩过那母爱,那么,从现在起,从以后,请珍惜每一次的母爱,珍惜每一次向母亲表达爱的机会,珍惜每一次送母亲礼物的机会,它们也许很平常,但是母亲已能从中感受到你那无价的真情。

  • 6、 长征故事一袋干粮读后感

    【长征故事一袋干粮读后感】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

    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

    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2024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

  • 7、 《三袋米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我是一口气读完三袋米的故事的,说说我此刻吧!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同样是母亲,我觉得自己真的太幸福了,而故事中的主人公母亲还在为儿子在学校的伙食来源着急……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是一个特困户家庭,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妈妈没有改嫁,而是选择含辛茹苦的拉扯儿子长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儿子没有辜负母亲的付出,16岁的那年,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中学,而这时母亲因为长期劳累成疾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儿子知道去学校要交30斤米去食堂,他更知道家里是拿不出这30斤米的,所以他和母亲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打心眼里高兴,摸着儿子的头说:“你有这份心就够了,但是书是非读不可的,放心吧!娘能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去学校报名,娘随后就把米送去。”儿子固执地说不,就要退学,母亲再三说快去,儿子就是不肯,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打在儿子的脸上,那是母亲第一次打儿子,几年来都没有打过儿子。

    儿子终于上学了。没过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食堂大门,气喘吁吁的卸下一袋米。负责食堂登记的熊师傅打开口袋,抓起一把米看了看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母亲只能说:“对不起,对不起,”把5元钱交给大师傅转交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只有5元钱,现在的孩子随便买一样零食都不止5元钱,真的无法想象他当时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几乎就是不花钱了。

    又到了一个月,母亲带来的30斤米还是有早、中、晚稻参杂的,食堂的熊师傅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是不要掺和在一起,这样我们没有办法烧。”母亲笑笑又一瘸一拐走了。

    第三个月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就听不懂我说话呢?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么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就知道,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大师傅,我跟你说实话吧,这米是我讨……讨饭讨来的啊!”这时熊师傅楞住了,大吃一惊。

    母亲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双腿抹着眼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别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打回学校的,因为怕自己讨饭的事让儿子知道伤了他自尊心,母亲每天天还没亮就摸黑出村,去村外十几公里的外村去讨饭,然后等天黑才回家,每天拖着沉重的双腿来回走几十公里路,正常人都困难啊,何况她严重变形的腿啊!就为了儿子在学校的一

  • 8、 弹子袋读后感

    假期中,我一口气读完了《弹子袋》这本书,它是法国约瑟夫·若福的自传小说,是作者十岁那年的童年回忆,简述了二战期两个小男孩在法国被占领期间的历险生活。尽管这是一个充满了不安和险情的故事,但是在小说的每一页我们总能看到他们的机智、诙谐和天真;它把作者童年的乐观和力量写的栩栩如生,以至逃亡的路途也变得令人神往。

    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就感觉到了童年的味道,便深深的喜欢上了这本书,对他爱不释手。我们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玩耍、游戏,生活得无忧无虑,可是,好景不长,因为他们是犹太人,严重的种族歧视让他们精彩的有趣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躲避种族迫害,他们一家人不得不开始了常年的逃亡,从俄罗斯到英国,从英国到法国,他们在逃亡中的每一次历险都让我惊心动魄!我的心情也跟随着他们跌宕起伏,细细想来,虽然他们的生活是不安的,但是比起我们来要有趣得多,充实的多。有一次他们被抓了起来,他们却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得以获救,我真的很佩服他一次次的逃亡磨炼出了他们的意志,一次次的自救显现出了他们的机智,他们在逃亡中寻求到了快乐,他们在逃亡中走向成熟。而我们这一代,在父母的庇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着,不正是缺少了他们这种与困难斗争,与命运抗衡的精神吗?想想自己,何时才能真正的长大?

    二战结束后他们一家人又团聚了,幸福的生活着,我真为他而感到高兴!我这棵温室里的花朵也会努力向他学习,磨练出坚韧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早日成为一只羽翼丰满的雄鹰,好去搏击万里长空,领略美丽的彩虹。

  • 9、 写仇恨的作文10篇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示个性特点和优势,训练写作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前行进步。如果想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我们需要善于发现。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关于《写仇恨的作文》的文章,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写仇恨的作文【篇1】

    “亚梦别哭了,我们回家吧,你没了他们还有我们啊,我们是不会离开你的,你们说是不是”兰说完就看了看其他三个甜心,三个甜心领会到兰的意思,就连忙说

    “好吧,回家了,还是不要让爸妈担心”亚梦说完就看着甜心们【对啊!没了朋友还有她们和家人】

    亚梦在家门口看见一辆很豪华的车子,觉得有点不对劲,就跑回家看发生什麽事,回到家后,看见爸妈都在哭,沙泼上又坐着一位老人家,突然亚梦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妈看见亚梦回家后就哽咽着对亚梦说“亚梦,对不起……我们骗了你这麽久……呜呜~你……你不是我们的女儿,其实你是世界首富千奈家族的二,原名叫作千奈飘雪”【什……什麽我不是你们的女儿】

    “对不起,亚梦……这是真的”爸说到,此时亚梦的心“碎——了”

    “亚梦,你不要不开心,要向好的方向想,是不是,说不定你到了新的家会有新的朋友呢”戴雅,

    写仇恨的作文【篇2】

    自从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我感到了无比的仇恨。同是,也感到了无比的自豪。

    圆明园是我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比着名的颐和园还要大出820亩,可以和北京紫禁城旗鼓相当。最终,成为了仅次于故宫的活动中心。

    它始建于清康熙46年(1709年),历时一百五十多年才胸间完成,以后历代皇帝都不断的扩建。可是清朝的黑暗时期来了。圆明园,也迎来了毁灭。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把它洗劫一空,然后放火焚烧。烈火焚天,烟云蒙在北京城上空三天三夜。

    那北京城又不是他们的,他们凭什么在这儿烧杀抢掠,凭什么??

    难道是因为清政府的无能?

    如果当年我们不后退,坚决和他们抗击下去,万众齐心,或许能一举击败他们,把西方列强赶出中国。如果是这样,那圆明园不是白毁灭了吗??

    我恨!他们凭什么在这儿?凭什么在这中国广阔无疆的领土上??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座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可是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

    人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当额尔金的得意的笑着时,全世界都无比的愤怒,无比的惋惜。

    可读了这篇

  • 10、 《弹子袋》读后感

    一开始,我读这本书的书名时感到疑惑与不解,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怪怪的题目呢?后来我才明白作者是要用旧社会的一种叫弹子袋的装弹子的东西来衬托对旧社会的回忆,那弹子可能就是一种旧社会儿童之间的游戏工具吧!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的回忆,让读者心头一热,去感受、去体会两个小男孩经历的坎坷与挫折,旧社会的腐败今日一去不复返,迎来的是崭新的社会,崭新的明天。

    作者的小时候坎坷很多,作者用奇妙的手笔刻画出了两名勇敢、机智不怕困难的小男孩,他们从德国鬼子手里逃出,又开始自己的历险,历险途中,面对德国人而又不能说自己是犹太人,尽显示出了小男孩的机智,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作者把他的回忆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不仅有对自己童年的记载,还有对自己孩子未来的盼望。

    我读这本书时,完全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让我有一口气想读完的冲动与喜悦,我觉得他们都拥有四种品质,那就是勇敢、机智、善良与坚强,之所以勇敢,是因为他们在德国人的迫害下并没有退缩,之所以机智,是因为他们冷静面对德国人的种种问题,而并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之所以善良与坚强,是因为无论是风沙还是雨学,困难还是坎坷,他们依旧坚持了下来,虽然他们的爸爸最后壮烈牺牲了,但是他们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 2019-10-19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08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1-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16

  • 2023-02-11

  • 2019-09-20

  • 2019-11-04

  • 2022-10-19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1-11

  • 2023-05-25

  • 2023-06-16

  • 2023-05-21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0-1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21-07-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23

  • 2022-12-16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09-20

“仇恨袋”的故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仇恨袋”的故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仇恨袋”的故事读后感、2024“仇恨袋”的故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