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超越宗教读后感 > 地图 > 超越宗教读后感,2024超越宗教读后感
超越宗教读后感相关栏目
超越宗教读后感热门栏目
超越宗教读后感推荐
超越宗教读后感

(共 7703 篇)

  • 1、 《超越宗教》读后感

    《超越宗教》读后感

    ——超越宗教,追求精神性

    一直以来,都把身、心、灵三位一体的概念记在心上,只是对于心与灵的区别没能特别清晰。看完《超越宗教》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心”意指精神,“灵”则是灵魂。精神涉及高度,是一个向外、向上探索的过程;而灵魂则涉及深度,是一个向内、向下探索的过程。

    超越宗教,是指宗教不是对于精神性追求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条途径,并且只适合于一部分人。

    对精神性的追求应该包含对精神和灵魂的两方面探索,要有一个“上天入地”的精神:努力让精神达到一个高度,让灵魂达到一个深度。而后者更加重要,因为,人们往往会忽略深度的重要性。

    书中的一个神话给了我巨大的震撼:人的神性是生来就有的,上帝为了让人类找不到原本属于自己的神性,就把它放在人的内心深处。他觉得,如果放在高山、河流中,人们总有一天会学会跋山涉水,总有一天能够寻找到,而只有放在人类的内心最深处,就可能永远不会被找到。因为,自视甚高的人类未曾想过也不可能想到要向自己的内心深处探索,从而发掘出自己的神性。

    读完这个神话,我不免感到深深的羞愧。这不只是一个神话,它揭示出了人的本性,也是一直以来我们所忽略的一部分人性。人的力量很强大,只要认定目标,就能很好地完成探索。但最讽刺的就是,我们从未意识到向内探索也是一条路,而且会比向外探索之路有更大的收获。

    书中所提的追求精神性的途径中,大自然这一途径我深有体会。读到这一章节时,我不禁回忆起去年的秦皇岛之行。记得最令我感动的是早晨起来后所看到的场景:天朦朦亮,周围的山耸立着,水很清、很蓝,山水像蒙上了一层薄纱,柔和极了!从未感受过自然竟是这样的美,很生动,很纯粹,这是在城市中很难见到的。当时我感到一切都处于祥和之中,包括我自己。现在想想,当时的感受或许就叫高峰体验吧。

    看了《超越宗教》,对精神性有了更多的思考。意识到要向内探索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大跨越,有勇气开始自我探索更是另一个大成功,而自我探索的路是无尽的,穷尽一生都很难完成。探索这条路的乐趣并不在于完成自我探索这一结果,而是享受探索路上所经历的种种。享受探索路上的艰难困苦,享受探索路上的柳暗花明,享受探索路上的点点进步,都是很美的。

  • 2、 《论宗教宽容》读后感1000字

      《论宗教宽容》读后感1000字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从古自今都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人们把它当做一种超脱现实苦难的工具,认为它是通往天国的一种途径,它的诞生,使得人们开始相信上帝。有了宗教,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有了寄托。可以说宗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使得社会秩序更加有序。

      但这跟法律带来的社会秩序不一样,法律靠的是刑罚才能产生威严。政府制定法律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执行法律的官长所拥有的权力也仅限于公民事务。教会却是人们为了灵魂的救赎而自愿结合的团体,人们是自由的,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发现自己所处的教会与自己的信仰有悖,他可以自由地退出,而不会受到惩罚或者阻碍。

      真正的宗教在于对人们心灵的确信,只有拥有虔诚的内心,才会有纯正的信仰。一个人一旦不信它的纯正,那么该宗教在这个人看来就永远不可能纯正以及对自身有益。尽管他有退出这个宗教的自由或者转信另外的宗教,但事实上他原来所处的宗教不会那么轻易地允许他这么做。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会那么宽容,这个时候他可能会遭受到一定的惩处,肉体酷刑以及个人财产的没收都是难免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个公民都享有公民权,即使他不属于某个教会,也不该因此而遭到暴力的危害。

      宗教是让人们共同礼拜上帝,拯救灵魂,任何时候教会都不可以用伸张正义,关心他人灵魂为掩饰物,来对他人进行掠夺。而且,照理说宗教事务与政府事务不应该有什么牵连。信徒的礼拜都是为了取悦上帝,从而获取上帝的恩典,所以宗教愿意采用何种礼仪,摒弃什么礼仪都是与政府无关的。除此之外,每个教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礼拜的时间地点,以及朝拜姿势等。政府也无权以法律的形式来规定宗教应该采用什么礼仪,同样也无权禁止已经被宗教接受的礼仪。当然,政府可以劝导和教诲人们,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去劝勉他人信奉某个真理,但劝导和命令却是两码事。只要干涉了自由朝拜,就等于毁灭了宗教。

      但事实上却是,宗教容易受到王室权力的左右。一些自诩为传播福音的布道者或者教士,善于投国王之所好,轻易地改变教会信条和礼拜仪式。这种企图以逢迎当权者的欲望加强国家统治来满足教士自己野心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教会的专制统治。

      不

  • 3、 《宗教与科学》读后感1200字

  • 4、 宗教改革读后感500字欣赏

    在这个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的有着不同的信仰,信仰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特色传统文化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宗教改革》这本书呢?书中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宗教的看法以及认知,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本书将宗教改革视为一次真正的世界观的革命。在这一时期欧洲发生了许多巨变:

    科学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兴起、伊斯兰教的崛起,让欧洲人感到了许多危机。这些变化使得在宗教方面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本书也认为,宗教改革源自精英阶层及广大民众对当时基督教教义与实践的日益不满,其激发了一些改教家专注圣经研究,由此发展出与圣经为根基的哲学。在这里不得不提到马丁路德,其放弃了中世纪的思想,他将圣经译为了德语。他以圣经为根本,相信唯独圣经才是最重要的核心。

    路德在认识论上将圣经抬到至高地位,由此引发神学实践上的革命。他并不求助于亚里士多德,他求助于圣经教训。路德也提出革命性的救恩观,代表着与教廷的决裂。

    然后就到了加尔文时期的宗教改革,本书认为加尔文与中世纪的决裂,并不是那么有革命意义。他打造了一个全面的世界观,其在神学上继承路德,但与路德与路线不同,他的认识论重点在于上帝的主权。但理性在信仰问题上所起的作用的见解与路德相呼。

    本书认为,宗教改革者共同关切都是回到圣经,以圣经为信仰和实践的首要权威。

    改教家以圣经为据,以圣经为信仰的根本,他们对于生命问题的回答都是相同的。宗教改革在世界观上引发的革命,其最具有革命性作用的就是圣经成为信仰者的基本引导。

    宗教改革就是这样引起了世界观的革命。

  • 5、 《法律与宗教》之读后感1500字

    作者伯尔曼以时间为重要的纬度,以对西方整体性危机的解决为目的, 以法律与宗教的历史、传统、发展、延续等实现了其基本观点的论述:法律与宗教并非二元对立;法律与宗教的关系辨证统一;真正健全的社会是以健全的法律和健全的宗教为要的。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是在他1971年的一系列公开演讲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法律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然而彼此相关的方面,是社会经验的两个领域。尽管这两个方面不容混淆,但任何一方的繁盛发达都离不开另外的一方。没有宗教的法律,会退化成为机械僵死的教条。没有法律的宗教,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面对着6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社会问题,伯尔曼认为西方人所面临的危机并非法律的过度神圣化或宗教的过度律法化,即二者过分一体化的危机;而是相反,是它们过于分裂化的危机。因此,需要使二者重新融合,才能使法律真正被社会所信仰。

    西方的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并不陌生,当研究西方法律制度时,决不可忽视宗教的重要意义。韦伯在其《儒教与道教》一书中,分析了中国的宗教与西方的不同,并指出这是中国何以无法滋生现代资本主义及法律观念的重要原因。然而,伯尔曼则认为世界各国在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本质上并无不同, 即使在中国,法律也曾被信仰(或者程度不同),而这种信仰借助的乃是儒教及传统的伦理。

    伯尔曼强调法律不仅仅是规则和概念化的存在,法律还应是人们之间一系列关系;法律不仅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也是终极目的和生活意义的一部分。法律不应只落俗与惩罚性和救济性手段的工具论,而应成为一种信仰,如其所言:法律若不被信仰则形同虚设。如果只片面强调法律的惩罚性,在中国这个法制还不健全的又崇尚因果报应的社会,当一种不利行为得不到相应的不利处分,则人们转而会对超验价值抱以希望,长此以往只会使社会退而求其次地形成一种对犯罪的憎恶以及对痛苦的漠视的惯常心理。这种法律神圣性的缺失,无疑使中国及其中华法系的法律系统、法律制度存在一种固有的实用主义价值,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法律与宗教过分趋向一体化所致。对于这种一体化的趋向还得结合西方社会整体性危机的实质来分析。这种整体性危机的实质是宗教与法律的二元分裂;而我们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却与其大相径庭,法律与宗教的功能与价值经常发生紊乱与挫位。因为宗教总和信仰有涉,而我们国家的国民信仰从存以功利主义心态对佛教和道叫的所谓信仰,以及当今以实用主义心态对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 6、 《自然宗教对话录》的读后感--2000字

    就纯粹的理性哲学论述而言,休谟的著作应该算得上是最难为人们所阅读所理解的。倒不是因为作者的论述有问题,而是因为就着理论来阐释和说明问题本身就是很复杂的,伴随着枯燥的事理论证,读者在对这类书的阅读兴趣上也是很难提起兴味的。不过不得不说,在19世纪众多的思潮和观点激凸地喷涌中,能够利用所要推翻的事物本身去对付它自己,《自然宗教对话录》这本著作难能可贵地做到了让宗教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宗教的产生有着诸多的说法,就一般而言,也是较为贴切的说,宗教的产生来源于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和对未知的崇敬与恐惧,于是乎为了对其进行人们能够理解的解释,宗教便应运而生。可以说,是我们人类自身一手创立了宗教这个产物,而非是从自然中发现而获得的,因而宗教的性质从一开始就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即我们人类自身的片面理解。举个例子,在我们正确地认识到闪电是大气碰撞所产生之前,希腊神话将其视为宙斯的武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则是雷公电母的恶作剧。尽管东西方在认识上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但本质上不变的,是人们对于天雷的畏惧和崇敬,以及不解和迷惑。这大概就是在旧社会的时候要是有人被闪电给劈死会被说是遭天谴的缘故吧。自然,这种人类的心理情绪为自己的不解所蛊惑,接着被一个集体或者说阶层所利用大部分时候是统治阶层,于是便诞生了利用人们的恐惧和崇拜来控制人们,奴役人们的宗教。

    宗教的发展有别于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可以很自然的理解为其因为是属于文化领域的范畴,不是很限制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桎梏,就像常说的那样,文化可以落后于社会的政治经济,也可以超前于它,因而宗教自诞生之日起便具有非线性发展的趋势。这里要提出的是早期自然宗教和中世纪直到工业革命前的宗教的区别。如果说早期的希腊、罗马之类外加上德鲁伊教似的还仅仅停留在利用宗教迷信的范畴的话,那么往后了走,宗教则变得越来越极端,乃至于由简单的迷信变成了偏执的狂热。如果说宗教迷信是落后的话,那么宗教狂热则是彻底的有害了。前者还只是对愚昧的嘲弄,而后者,诸如加尔文教派一般,则是对人的存在都产生了威胁。

    但即便如此,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我们可以用存在即合理来解释一切存在的存在,我们还是不免要问,为什么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是不可避免的?亦或者说,是一种怎样的必要性要求它不得不存在?

    虽然是同样的一个问题,但是答案却有所不同。就宗教产生的不可避免性看来,它的产生和不可知论(作

  • 7、 《中国超越》读后感

    《中国超越》读后感

    张维为教授的新著《中国超越》,以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启迪我们对置身其中的国家与世界勇敢地再认识。《中国超越》是作者百国之行三部曲中的封顶之作。正如之前的《中国触动》触动人们真正观察现实世界的环球凉热,《中国震撼》震撼了人们对自己日用不知、习焉不察的中国奇迹的深切体认一样,在《中国超越》里,作者没有寻章摘句,也没有闪烁其词,而是理性而坚定、温婉而敏锐,以数据、体验、实例和故事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中国发展为什么能触动世界、中国奇迹为什么能够震撼全球、中国超越为什么能够贡献人类背后的深层道理。

    读罢此书,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个问题,中国超越欧美还有多远?

    我们看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预计,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6左右,将建成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

    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即使中国的gdp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这两个经济实体也只是在规模上相当,在构成上并不平等。中国仍然拥有广大欠发达的农村,并将开始面临计划生育延迟效应带来的新的人口问题。我们的蛋糕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增大着,但与等待吃蛋糕的人相比,我们的蛋糕还是太小,而且做蛋糕消耗的原材料比较浪费;做蛋糕的工艺比较落后;蛋糕的品味有待提高;分蛋糕的方式有待完善总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是要为做出一个更大更好的蛋糕而努力!

    我们看到近年来我国的高铁、计算机、太阳能,甚至是航天领域的发展都是突飞猛进的,我们拥有很多最,最快的铁路、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最大的太阳能研究基地等,近80%的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建立新的研发基地。

    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看到,中国不仅在经济上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我们所谓的中国话语权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还远远不具有全球意义。我们要看到在软实力资源方面,中国仍然缺乏能与好莱坞抗衡的文化产业,大学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很不够。我们还要看到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转型过程中的严峻挑战,包括国企效率低下、社会不平等扩大、人口大规模迁徙、社会保障系统缺失、腐败以及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

    网上有一个关于《中国和美国的十大差距》的文章,里面从十个方面比较了中国与美国的不同,在中美税率比较中提到:买房:中国买房交契税,0.75到2,美国买房退税

  • 8、 超越自己读后感
    读完了这本由刘墉所编写的励志小品「超越自己」,从书里面体会到了许多在生活上会碰到的问题,作者藉由写给自己就读纽约曼哈顿史岱文森高中的儿子的信中慢慢的去芜存菁,经挑细选之后所创作出来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品尝,慢慢体会书中所有的问题以反解决之道. 书中的第一偏当中提到了作者儿子上学途中所会经过地方都是纽约最乱,也是最常发生强暴,抢劫,杀人的地下铁,作者告诉他的儿子上学的这段路就好比是人生所要走的路一样,陆上潜藏著许多的危险,未知,但这条路就像是一个布满毒蛇猛兽,危机四伏的森林一样,不过要是不走过这条闭精的道路,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 书中也提到了幽默感在於生活上的重要性,它可以使你的人际关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它也代表一个人的智慧,机智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胸襟,宽宏的肚量能够接受别人的冷嘲热讽,如果我们能有效的运用幽默感,那我想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不断的欢笑. 作者说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公平的,但有的人的时间永远不够用,但有的人不但时间够用,而且甚至还有很多剩余的时光做自己喜欢的事,对於已经上高二的我来说,如何好好的运用一天之内所有的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必须优先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提出了四个非常好的方法提供我们供做参考,第一,决定事情前的急重轻缓并排好优先顺序,免得该做的是没有做完.第二,用较多的时间做需要花长时间做的事,用较短的时间来处理一些锁事.第三,以速度争取时间,将争取到的时间集中为较大的.第四,如果可以的话,在同一时间内做的事,史时间多元化.我也得从以上四点中多多的学习了.

    [注:你正浏览的文章由 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作者提到了他在创作这本说的时候,他的朋友来到了家中拜访,并看了他的稿子不够有说服力,应该站在立场去想,作者起先很不以为然,但是后他又重新把稿子全都看了一遍,自己也发现这些个稿子的确有必要重新改过,於是作者放弃了前面二十几篇的稿子全部都再重新改过,终於完成了这本「超越自己」,后来这本书月卖越好,从这件事中又可以了解一件事若要达到更好的境地就必须不断的修改,最好是能够重新来过. 书上还说绝对不能安於现状也不可乙太自满,因为成功的荣誉是短暂的,若不从现在开始准备为了下一个成功,当你失败的时候只会遭人白眼,因为古人说过「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别人只会看见你的成功,鲜少人会因为你的

  • 9、 《超越秘密》读后感

    生活确实很有趣,这个世界大家也都在不停的寻求答案,即《秘密》之后,又翻得另一本书叫《超越秘密》,按作者的说法也叫“秘密之外的秘密”或“秘密之和”,看来光有吸引力法则还不足够完整,我们依然在寻找秘密之外的秘密。

    《超越秘密》,或者说“秘密之和”揭示了七大秘密法则:一,心灵坚信法则,也叫能量转换法则。能量是相互转化的,一切皆有可能,越坚信,越可以实现;二,对应法则,也叫镜子法则。该法则主要阐述了事物之间对立面与相互作用,想拥有幸福生活需身体层面、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共同作用;三,振动和吸引力法则。这个就是《秘密》中所讲的吸引力法则了,振动出和你想要事物相呼应的频率,你就能“心想事成”;四,极性法则,也就是对立法则。凡事无绝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只需朝着明确的目标方向前进即可;五,节律法则,也就是周期法则。能量或者说生活中很多事就像一个钟摆,做着由高至低的运动,犹如人生有高潮也会有低谷;六,性别法则,也是平衡法则。最好和最安全的就是保持我们生命的平衡;七,因果法则,一切皆有因,有因必有果。

    看看,我们拥有多少秘密等待发现并加以运用。书中还有一个小故事我印象深刻,说是爱尔兰人有一个传统,他们总会在正餐的桌子上留一个空位,目的是为了让突然到访的客人觉得自己受到了欢迎。我不想说爱尔兰人多么虚伪或多此一举,但确实人与人之间被尊重,被重视后一种存在感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充满愉悦。

    最后我也想说:人生充满奇迹,生命充满秘密。每个人都有内心的幸福值,幸福是追求幸福时的一个过程。无论是从身体、心理或精神层面的修炼,还是你了解了多少“秘密”,更多的先要从内向找答案,在生活中去经历、去实践。如何提升自我?什么于我们有益?如何克服恐惧,怎样寻求人生的平衡?换个角度看问题才全面,我们也无需匆忙下结论。

    行进在路上,且思且行,且行且思。

  • 10、 自我超越读后感

    自我超越读后感(一)

    假期中我兴致盎然地读完了【超越自我】这本书,书中对责任一词进行了阐述,让我对责任一词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责任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责任就是对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一性一的升华。

    是的,责任是无处不在的。责任心对教师而言,是师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教育责任心,体现在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校、对待学生的工作态度与教育实践中,体现在自身的教育业绩中。没有教育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责任心呢?作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学校、教师,都希望孩子能有较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教师应热一爱一、尊重、关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职责,除了授惑、解疑,放在首位的是传道,教学生做一个坦坦荡荡、光明磊落的人不是教思品课教师的责任,而是每个教师所必须担负的责任。

    缺乏责任心的教师不可能有严谨治学的积极一性一。我认为从某些方面可以把责任心理解为一爱一岗、敬业和一精一业。一爱一岗与敬业,一爱一岗就是一爱一教育,一爱一学生,一爱一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恪尽职守,教书育人。教师的责任心是职业情感的基础。一个教师只有把教书这个职业确认为自己的道德原则,确认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时,他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才会产生自豪感,只有有了这种重要的情感,才会使教师对教书这一工作表现出热忱和全力以赴的态度。敬业,就是要不断的掌握广泛适合于现代教育的的文化科学知识,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适应当代教育技术,不断的反思总结。教师还必须使自己的专业更一精一,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只有这样子才能用更为适合的方式去指导自己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驹我们教师来说,一届学生未教好,还会有下一届,还可以重头再来;而对于家长,只有一个孩子,根本不可能重头再来。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可对于家庭来说他就是百分之百。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对我们报有希望。我们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实现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自身价值提升,就必须把我们的责任心分解在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日常教学每一个细节之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

    自我超越读后感(二)

    超越自我,是每个有理想的人所要追求的因为超越自我能让自己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1-10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10-17

  • 2022-12-19

  • 2022-05-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2-04-05

  • 2022-12-24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0

  • 2023-04-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2-18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1-16

  • 2022-04-06

  • 2019-11-16

超越宗教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超越宗教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超越宗教读后感、2024超越宗教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