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2024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范文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相关栏目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热门栏目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推荐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

(共 5334 篇)

  • 1、 分手信:离开,才是真的爱读后感2000字(3)篇

    也许是个好结局。不知为何从书的2/3开始,就挥不去脑海中一句话:女人是没有爱情的,只有男人有。我能理解约翰做出的所有决定,也突然明白为何一本纯爱的书,第一视角竟是个男人。原来经历过大风大浪真正开过眼界的人,才会知道诱惑该如何抵挡,是非要怎样分辨,脚步应更加坚定。自始至终,约翰一直坚守着初心,一如既往得爱着莎文娜,从男生青涩的爱逐渐演变成男人理性的爱。书本传递于我的友谊、责任、爱情甚至三观都深深震撼着我,如果以后迷茫,此书一定是我爱情的指明灯。(电影中的莎文娜也许是因为剧本的改动,我竟说不上讨厌,但书中的莎文娜又有什么资格再写信给约翰呢?查宁,原来纯爱电影你也诠释得那么赞)推荐看书再看电影吧,很多细节背景只有原著有。祝愿每一对恋人不用经受考验,同时告诫每一对深爱的恋人,不要让猜疑存在彼此间,不要让异性反常得围绕着你。认定了的双方,就不要给别有用心的人一丝一毫的机会,也不要为了寂寞而丢了初心。如果,这些你都做到了,我衷心希望你的她/他也和你不谋而合。

    原来,我们眼里认为待在对方身边,是最普通的陪伴,然后在一些人的普通生活里,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真爱是什么,是不求回报的希望对方幸福跟快乐,即使那个给予幸福的人最终并不是自己。这是高尚的感情,但是也让人觉得痛苦。那种从心底迸发的深情并不会因为时间而结束,只是命运捉弄,虽然深情仍在,但人已走远。

    远距离的恋爱,仅仅靠爱跟思念很难长久维系,那种孤苦是真的很少人能一路承受走来,熬过来了是幸福,熬不过是痛苦。这本书,看得让人心疼,因为双方的立场都能去理解,所以会觉得各自都很不容易。有些爱,真的离开反而对彼此都好。

    约翰的爸爸,的确是值得人去尊敬的人,他虽然在普通俗世里过着自己的生活,但是也是他一点点把约翰拉扯长大,他没办法诉说他的爱,可最后,他把他的爱都藏在钱币里遗赠给约翰。父爱沉默,但是也稳如泰山......

  • 2、 先婚后爱:他的爱情浅读后感2000字(3)篇
    先婚后爱:他的爱情浅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这世上,没有偶然的相遇,一个巧合,一见钟情,只因一眼,便认定一个人。相逢、相知、相爱,两个人能牵手踏过红毯,一见钟情就是命定的相遇,日久生情也是命中注定。怎么说呢,的确是先婚后爱,时间越久越是在乎……但是指的温至臻的感情领域,他是一个过于理性的人,在他的认知里,所谓爱就是对她好,给她婚姻,她爱他受,近乎一切的满足她,而并不需要直接说出来;而且在婚姻前的确存在对苏凝感情定义模糊不清的思绪和对爱的认知的迷惑,但他是那种一旦有了婚姻就会理清思绪,承担责任的人,所以,婚后尽一切努力的满足迁就熹雯的情绪和要求。并且认为结婚了就不能轻易离婚,故一直隐瞒他和熹雯没有离婚的事实,在他的心里,熹雯对他有爱,只是因为没坦诚他的过去而耿耿于怀,他又是不喜欢解释的人,给她时间想清楚,终究会回来自己身边。而对苏凝,只是一种兄妹的家人关爱和作为兄长的义务。而在熹雯眼里,温至臻爱的人是青梅竹马的苏凝,他们心有灵犀又默契的融入彼此,她在他们面前就是个可怜的外人和笑话?一次次问他“你爱我吗?”却得不到回复,使过于感性的她认为,温至臻对她越好是对她愧疚越多,对她没有爱,给予的是怜悯,加上苏凝的真心吐露和步步紧逼,终于崩溃而提出离婚。其实在读的过程中,也一直挺心疼她的,隐隐感觉得到她的委屈纠结和矛盾,对温至臻一见钟情,又想通过日久生情得到他全部的爱,因为爱他所以在纵容委屈自己容忍他心里有别人,却最终傻傻伤在了自认为永远没有未来的爱情上面,不得不委屈的逃离,因为不想面对被傻傻等着抛弃的结局。所以离婚时说他不要她了。时间是检验爱情的唯一标准,两人认识三个月结婚,分开三年后再度相遇。一个理性的他,一个感性的她,只一眼,所有的伪装的防线都崩溃了,依然眼里、心里只有彼此,理智得体变成冲动幼稚,自欺欺人的证明毫无意义,其实心里从未丢弃对方,不得不承认和面对其实彼此一直都是自己心里的那个不可替代。   无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都是爱情。严京城和苏颜都是一类人,不敢直面自己的感情,因为过于骄傲怕被拒绝而变得自卑,一直用多情和花心来伪装自己,却在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失去了一直以为不会丢失的东西。失去后,却再也找不回来了。爱情不等人,时间更不会迁就人,一切只是从前,留下的只是遗憾,剩下的只能是祝福……n

    先婚后爱:他的爱情浅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或许被太多的人知道我在看

  • 3、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欣赏

    《爱弥儿》一书由让-雅克卢梭所著,是一本教育书籍,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讲述了男子教育的改革,批判旧教育腐朽、不懂得变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欣赏。

    我把这篇读后感起名为我眼中的自然人,挺可惜的。舍不得删掉,便放在平台上了。

    《爱弥儿》一书中,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什么叫做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当时心想启蒙思想家也就不过如此嘛!也会以自我为中心,也会以偏概全!就是凭着这样的心态,往下读了一章。

    才懂得这本书为什么叫爱弥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燃人,以及一个合格的老师即卢梭本人,全篇通过一系列的设想及假设构成一个教育方法。我更想知道的是是否有人按照卢梭的全部方法创造出了一个自然人。我自知拙见,自知知识广博,所以我就其中完全赞成的几点来谈谈我的看法。

    自然人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他是一个数字单位,一个绝对整体,只对自己或自己的同类负责。公民只是一个取决于分母的分数单位,其价值在于他与整体(即社会)的关系。一种好的社会制度懂得如何改变人的天性,为了给他相对存在而除去他的绝对存在,并把我运送到共同体的一部分,并且只对这个整体很敏感。

    书中例举了罗马将军马尔库斯雷古鲁斯在第一次布匿战争被俘虏,然而他已经成为了迦太基人,且拥有相当的地位和财产。然而在迦太基人的一次战败后到罗马却拒绝外国人的身份坐在罗马元老院中,而当罗马元老们试图挽救他的生命时,他却愤怒的慷慨陈词,罗马必须战胜迦太基。最后他被迦太基人折磨致死。我很佩服他的勇气然而这种对于国家的愚衷却是卢梭不赞成的。

    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培养下一代新兴青年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指导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我想劝告青年教师和学校领导者们阻止一种最主要的困难,那就是故意地、人为地做出教育别人的样子。未来的学生们受着高素质的教育,在父母的期望下变得能歌善舞。天性开朗活泼的他们,如果一味地进行思想灌输和说教,必然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特有的地域、文化、性格等特点,开展一些针对性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那些处于社会秩序之中的人把情感天性保持在首位的人,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因为他一直处于矛盾中,总是在自己的愿望和自己的责任之间漂浮不定,它既不是自然人,更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言

  • 4、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2020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2020(一)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爱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是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我们现在要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性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

  • 5、 《爱弥儿》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2000字

    打开《爱弥儿》这本书之前,我没有想到卢梭这样的启蒙思想家会写一本育儿书,还是分年龄段来写的(0-2岁,2-12岁,12-15岁,15-20岁,以及20岁之后的爱情与婚姻),乍一看目录颇有点实用育儿手册的感觉。书读下来才发现,卢梭写这样一部教育论著并不奇怪,他的教育思想和他的政治思想一脉相承。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就阐述了野蛮人在自然状态中生来自由平等,是人类踏入文明之后产生了种种欲望,才造成了人类之间的不平等的观点。这是卢梭倡导自然教育的起源,是《爱弥儿》的理论基础。

    卢梭认为,好的社会制度能使人改变自己的天性,让他由独立的个体(自然人)变为共同体的一部分(公民),从而个人欲望与社会责任能够合而为一。然而,他似乎对现实中好的社会制度并不抱希望,因此教育的目标之间存在冲突。在第二章中他写道:「因为我们不得不同自然或社会制度进行斗争,所以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即到底是培养一个人还是培养一个公民?由于这两个目的是相对的,所以与此相对应的两种教育形式也是相对的:一种是公共教育,另一种是家庭教育。」对于公共教育,卢梭推崇柏拉图的《理想国》。在《理想国》中,家庭并不存在,孩子一出生便由国家抚养和教育。而卢梭在《爱弥儿》这本书中更偏重家庭教育,即如何培养一个人。

    卢梭设想自己是一个想象中刚出生的孩子爱弥儿的家庭教师,负责教育爱弥儿一直到成人,藉此来陈述其教育原则。贯穿全书的是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即遵从孩子的天性,减少人为干预。因为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好的,恰恰是由于后天社会灌输种种不好的观念才让人变坏了。举例来说,在0-2岁的那章,卢梭写道:「伴随着啼哭声,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并且在啼哭中度过整个婴儿期。为了让他们止住哭声,我们打他们、骂他们或者哄他们。不是他们逗我们开心,就是我们逗他们开心;不是他们顺从我们,就是我们顺从他们;不是他们命令我们,就是我们命令他们。在我们和他们的关系中,丝毫没有折中的余地。如此一来,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的第一种观念就是支配和奴役。他们还没有学会说话就开始命令人了;他们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开始顺从人了;他们还没有是非观念,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开始接受惩罚了。」若是遵从自然法则,除非是真正的需要,婴儿的啼哭不一定要理会,「必须让他养成这样的习惯:不命令人,因为他不是谁的主人。也不命令东西,因为东西是不听他的命令的。」

    卢梭认为12岁以下的

  • 6、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

    一爱一弥儿读后感2000字(一)

    最近,我仔细品味了【一爱一弥儿】这本书,书中的理念对现在当教师的我来说是种冲击,在阅读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说上一说,与众人交流。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书中第二卷中,写到:如果孩子长得很聪慧,如果他天生就一爱一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泪。如文中的:要一爱一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一爱一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远虑!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的根源。象人这样短暂的一生,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可靠的现在,简直是发了疯!这种发疯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为它随着人的年龄而日益增多,是老年人时刻都是那样的猜疑、焦愁和吝啬,宁愿今天节约一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东西。因此,我们现在要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时间、地方、人和东西;我们个体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书中在谈到孩子幼年教育时,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孩子在到达相应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明白一定的道理,这时在进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学习,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所获得的效果其实是为0的,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感同意,孩子在幼年时对于一些有政治一性一意义或者相类似的东西是没有观念的,这时让他们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有共鸣的,得到的结果其实也是很差的,或者说无。从小给他们灌输一个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书中所说,可能会取得反效果呢?这我不得而知,不过,我想,对于学生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教育理念应该贯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一爱一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

  • 7、 《看见才是爱》读后感2000字-放下成见地接纳、陪伴

    最近拜读了海夫人的《看见才是爱》,与其说它是一本育儿指导书,我更把它当做一本教现代人解脱成见、放下标签、真正面对生活的书。本书是由一个个家长如何发现孩子有抽动症,因此经历身心的各种折磨,不断探索自己的成长之路,同时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案例组成的。

    古训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所有家长都说自己爱孩子,为孩子以后着想。但实际上很多家长都是活在自己的理念、概念之中,没有真正地去感受孩子的存在,不带成年人世界里的所有标签、成见地感受。大部分家长都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他们健康、好学、上进、礼貌;这些本不是坏事,但是家长往往内心有一个标准往孩子身上套,尤其会与周边的其他小孩比较,当孩子达不到这个标准时,他们内心就不自在、不接受,就想要改变孩子。

    这其实是家长内心太过功利,不够包容、强大的表现。回顾自身,在健康习惯、学习习惯、待人处世方面,家长们自己也走过许多弯路,并且这些习惯、应对方法真的是因人而异、无法照搬复制的;但是面对孩子,这个他们认为自己有权控制的对象,他们就要用自己的方法去塑造孩子。他们接受不了事情不按照他们的设想来,以自己的标准时时去测量着孩子的表现,并下判断;他们不能够放下心来等孩子自己在旋涡中找到自己的出路。人都是类似的,孩子们身上出现出格的现象,他们自己也会体会到其影响,并寻找出路的,关键是要给他们这个空间和机会。

    家长此时内心的难受是可以理解的,面对孩子的不好,总想做点什么,否则就觉得自己不够负责任。这种责任心是好的,但是在干涉孩子时要谨慎,孩子自己也在各种心路变化、经历之中;如果父母要给予帮助,需要在充分体会、了解孩子的情绪、想法、所处状况的情况下,在真正能够对孩子有所帮助、孩子也能够接受的地方不求回报地努力。最后一点很重要,不要期待自己的努力一定有成效,要真正用心地去努力,不要有太多期待,否则只会给自己煎熬,给孩子压力。当然这种努力不一定是对孩子的百依百顺,很多时候简简单单地陪伴与接纳其实是最有效也最难的事情,因为家长要克服内心的干预冲动。

    书名看见才是爱可能有点容易让人走入误区,许多家长其实会一头雾水,什么,我看不见?这里的看见其实是需要家长静下来,放下所有成见与概念,去觉知孩子的感受、情绪。就对待孩子而言,笔者认为本书的标题更应该是接纳才是爱。只有接纳了,才能够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真实感受、意愿上,就如书中的许多案例中,孩子说的话、做的很多事其

  • 8、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是近代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倡导天赋人权说,主张自由平等,反对专制,他对近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的改革,都曾作出伟大的启发和指导。《爱弥儿》是阐述其自然教育理论的不朽之作,对压抑儿童个性的封建主义教育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在这本教育著作中,卢梭表达了他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今天读来仍然震撼很大,对我们当前的教育仍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卢梭主张的自然主义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

    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的需要,这与我们当今很多家长对儿童采取神童式的教育大相径庭,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拼命的为孩子请家教老师,上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班,以为这样就能很好的促进孩子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其结果并不理想。最典型的要数当今社会上流行的狼爸和虎妈了,为了让他们自己的孩子考上一个好的学校,经常采取一些极端的教育方式,是他们的孩子失去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童年生活,最终他们的孩子并不领情,反而责怪父母。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忽视儿童天性发展需要的教育,因而也是一种极为不可取的教育。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其年龄特征,适应其本性施教。

    卢梭指出我们生来是软弱,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力量。这些东西全是教育赐予我们的。教育只不过是保持习惯罢了。卢梭强烈反对采取打骂吓唬等方法,同时也不赞成给予儿童过多的关心和照顾教养孩子。由于母亲更容易倾向于溺爱子女,因此卢梭告诫道:当一个妇女不是给孩子以母亲的关心而是过于关心的时候,她也可以从一条相反的道路脱离自然的道路脱离自然。这时候,她把她的孩子造成为她的偶像,她为了防止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娇弱,却把孩子养得愈来愈娇弱,它将使幼小时期的娇弱继续延长,到成人时受不住种种劳苦。教育是要帮助儿童摆脱软弱和愚昧的,要让儿童保持自然的习惯,要让他自然地适应习惯,而不是过的干预。给孩子过的溺爱或是打骂,都是不可取的,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坏影响。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家长都没能把握好这其中的度,

  • 9、 月牙儿读后感700字

    几年前,我曾拜读过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月牙儿》,为老舍先生笔下的痛苦地挣扎在旧社会中母女二人的悲惨命运而痛惜不已,更为老舍先生出色细腻的心理描写所折服,我深深地为多次出现的月牙儿笼罩着的的清冷暗淡的氛围所吸引,每次抬头看见天空中悬挂着的月牙儿,就会想起那为生活所迫而沉沦堕落的母女俩。

    古代的女人向来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女人的命运就是如此,女人是祸水,当女人沦为寡妇时,便成为克夫命,家里失去唯一的劳动力后,女人何所依?小说中的母亲为了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女儿,丈夫死后,再嫁又受到社会耻笑,虽然渡过了短暂的幸福时光,唯一的劳动支柱又丧失了,家庭又陷入困境。当饭桌上摆着难得一见的馒头时,女儿却似乎知道母亲在隐瞒着什么,难以下咽。后来女儿在学堂找到事做,和自己的母亲绝裂,她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要打扮得花枝招展?她有着一颗向往美好生活的积极向上的善心,她品学兼优,为了不走母亲的老路,她一直都在挣脱旧社会这张无散的大网,可是她去无处可逃,为了填饱这两张嘴,她必然舍弃这富人用于欺骗手段的伪道德、伪道学,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惨无人道!

    人无论到何种境遇下,都应该好好活着!虽然沦为旧社会最最下层的劳苦百姓,但她们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生命力,而且向旧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旧社会哪有女人的地位啊?可现在却不可同日而语。真庆幸能生活在新社会里,能有一个稳定而安全的家,能有一个懂得体贴的丈夫,能有一个可爱聪明的孩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女人,现在的女人已经够幸福的了。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对于生活的追求,是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知足者常乐,人恐怕就是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中,由幸福到痛苦,再由痛苦上升到幸福的吧!

    无论在何时,生命都应该得到珍惜和尊重!我始终尊重《月牙儿》中的母女俩,她们的身影是卑微的,她们的灵魂却是高尚的!

  • 10、 月牙儿读后感2000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月牙儿读后感20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的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中篇《月牙儿》,以高悬于空中的月牙儿为主旋律,通过主人公对它的不同感受,谱写了一曲天上人间哀怨的悲歌。其情之感人,艺术技巧之精湛都令人叹为观止。

    月牙儿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笔下它却成了主人公孤独寂寞时而又不可缺少的伴侣,成了主人公向黑暗社会控诉的代言人。总之,它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全文中月牙儿出现了达十几次之多,其中有三处是说没再看见月牙儿,而这又恰恰划清了主人公性格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

    “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小说中此时的主人公还只是个七岁的孩子,这时她感觉到那月牙儿是带着寒气的是因为饥寒和丧父的巨大不幸正降临到这个只知道冷、饿和没人理是悲惨的事的女孩子身上。或许此时她还不懂得那装着爸爸的木匣被埋到城外的哪个地方是件多么值得悲哀的事,她只是因为冷、饿和没人理而感觉到那月牙儿是带着寒气的。接下来作家又写了月牙儿的第二、三、四次出现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出现时带给小主人公的不同感受,进一步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和悲惨命运。当“我”拿着妈仅剩得惟一不可当的东西——银簪,坐在那严严关闭着的大门前时,月牙儿在天空中歪歪着照着“我”的泪,当妈哼哧哼哧给人洗脏衣服时“我”更爱这个月牙儿,爱它给地上的那点小影子。

    由上可见,此时的主人公还只是个孩子,她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孤独、寂寞、可怜和不幸,她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幸还没有任何准备和认识,每当她孤独寂寞时,她便去看月牙,因为只有它还能给她些许的安慰。

    “我”再一次看见月牙儿是在“妈坐了一乘红轿”,“被抬到城外去”,一个陌生的男人扯着“我”走时,此时的月牙儿“象个要闭上的一道大眼缝”。这时,妈为了不饿死“我”再嫁了,她不知等待她的会是什么,此时她的脑海里一片迷茫混沌,这个世界也是迷迷朦朦看不清楚的,这月牙儿的形象恰是“我”心灵的折射,至此作家已完成了对主人公童年形象的塑造。

    接下来文中写道“我”在三四年里似乎没再看见月牙,这是文中第一次提到“我没看见月牙”,此时她有了她的小屋,好久没去当当,有吃有喝甚至还上了学,生活似乎变得美好了,她已不再需要月牙的陪伴与安慰了,因而这次月牙的出现成了主人公性格发展过渡期的标志,从此作家便进入了对少年主人公心理的揭示。

    “它无倚无靠的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1-09-06

  • 2019-09-19

  • 2022-12-09

  • 2022-04-21

  • 2021-06-25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1-06-05

  • 2019-11-12

  • 2021-12-24

  • 2021-11-08

  • 2019-10-20

  • 2023-01-23

  • 2023-01-25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1-12

  • 2023-06-17

  • 2019-09-21

  • 2020-05-26

  • 2022-04-08

  • 2022-12-17

  • 2019-11-16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
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2024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教您怎么写爱弥儿读后感2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