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战争和平读书笔记 > 地图 > 战争和平读书笔记
战争和平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战争和平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战争和平读书笔记推荐
战争和平读书笔记

(共 1969 篇)

  • 1、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精选8篇

    读后感大全的编辑向您分享了《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在拜读过作品后,心里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下新的感悟。为了让我们能够记住书中带给我们的感悟,可以尝试写一份读后感,你是不是还在为自己的读后感质量不高而苦恼呢?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篇1】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这部长篇巨制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小说从家庭生活场景和战争场面的描写入手,站在宏观视角,描绘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活。

    首先,小说人物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战争与和平》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其浪漫色彩的语言来劝勉世人。并不写一些“高大全”的人物,小说中,有渐渐由有许多不良嗜好一步步蜕变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比埃尔;也有在国难当头只是仍然寻欢作乐,沉浸在奢华糜烂的生活中无法自拔的艾伦等贵族。

    在描述他们的时候,作者是想通过描写来表现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景的,但是他还是会从一个人不成熟的一面写起,这样也更加的真实动人。也许有人会说,像小说描写的比埃尔参加决斗,娜塔莎甘愿离家出走追求所谓的爱情是一种不好的,不应该写的东西。那就有失偏颇了。我国近代的学衡派,观点保守,他们也认为西方一些小说描写一些社会中的负面信息,这样是令人作呕的,是不良的。但是大家细看小说又会发现,其实,在比埃尔参加决斗之后,又描写到他的对手其实在家中是个孝子,是个对待自己姐妹很和善的人。小说中还写到比埃尔在决斗前后内心的斗争与挣扎……这写情节真切地反映出,描写不良的事情,有没有经过作者自己的真实的、诚实的思考,托尔斯泰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有没有经过这样的思考是显而易见的。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作家只是单纯描写不良的事情,而命运在之间穿插或者是引导读者作出理性的思考,那么这样的作品就只能是一种宣扬腐朽、落后文化的载体。

    描写出他们渐渐“成长”的一面,这也使得小说的任务形象更加丰满。小说中的人物娜塔莎据说原型是托尔斯泰的母亲,但是在小说中,也写到娜塔莎遇见所谓的爱情时迷失了自己,无法理性进行判断,险些被恶人诱拐,差点就酿成大错。比埃尔呢,在小说的上半部分,是一个贪图享乐,脾气暴躁的人,但是他通过各种方式,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下苦工夫改变自己,使得自己的性格更加趋于完善,也许,他是作者美好的期望吧。

    其次,这部小说还在分析历史的成因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特点,用哲学的角度分析历史的成因以及历史

  • 2、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合集

    比起不读书的人,读书的人会对社会事件和文化多样性有更丰富的认知,不同的人看完作者写的作品后,都会有不同的见解。什么样的作品读后感才值得与他人分享?以下内容标题为《《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是读后感大全为您特意收集。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篇1】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情绪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正因,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这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潜质;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潜质,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生。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透过这次学习,对这样的世界名着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篇2】

    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桥炸掉了吗?"军官发问。"当然。"另一个军官洋洋得意地说。"代价是多少?""不值一提,两伤一亡。"军官无所谓的耸耸肩。看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捏紧了拳头,有这样把生命当做是儿戏一样吗?但是转念又想,这不就是战争吗?死伤是肯定要有的,可是,这种将生命当做儿戏,漠不关心他人死活的事情,不就是只有军官阶级的人才做得出来的么?今日,在战场上,你冲锋陷阵,明天的今时,你就有可能沉睡在这个洒满了鲜血的修罗场。这一部穿插在

  • 3、 精选《战争与和平》的读书笔记1000字集锦

    “《战争与和平》的读书笔记”为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您收集并提供,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读书使我们增长知识,开拓眼界,作者写的作品总是让人感触颇多。诸多思绪需要倾注笔尖将其写出。

    《战争与和平》的读书笔记 篇1

    《战争与和平》记叙了俄土战争的始末,从黄帝写到贵族再到平民百姓,两本厚厚的大书,我选几个片断来写。

    第一个是安德烈公爵血战后身负重伤,倒在血洗的大地上。是什么让他活下来?是天空,故土广阔壮丽的天空。

    天空给了安德烈公爵如此强大的力量,让一个万念俱灰的人重拾信心。天空到处都有,也有很多人抬头仰望,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天空,伽利略看到的天空是他毕生追求的真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看到的天空苍凉悲壮,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看到的天只怕是天下了。

    那么我们看到的天空呢?说实话,我看天的第一反应是“看云识天气”,第二反应是“空气污染严重啊!”第三么应是祈祷明天有个好天气。偶尔,会有点诗意,也只是想到“小小的壳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会找到属于我的天”之类的歌词,叫“歌意”也许更贴切些。

    归根结底,第一反应是本能,第二反应是联系实际,第三反应是基于第一反应的条件反射。而偶尔——那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调节心情,音乐使人快乐。但安德烈他看到的天空只可能是一种信念,是忠诚是爱是不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透过作者的笔可以看到作者本人。作者透过安德烈的眼睛,看到生的力量——不管出于何种信念。

    和托尔斯泰比,其实,我们真的很幸福,而我们肩上的责任也更重。我们要让以后的人比我们更幸福。我们看的天空简单明快,是因为我们充满信心,而托老看到信念,是因为托老坚持的梦想。

    第二个是战场写实,“看到法军后方的人说俄军一定能打垮法军,而看到俄军后方的人也这样说“。

    战争是人类永远的主题,从刀剑到飞机坦克再到原子弹,还有不远的将来想必会出现的太空战舰。从几百个人到十几万大军再到百万雄师,谁知道。小说中上亿军人的战役会不会成真?一开始几个氏族,到村落,再到举国之一力,二次世界大战袭卷全球,哪一天,人类会用铁血一统宇宙。

    一句话说的好:“战争是用牙解开舌头解不开的结”。人类的结太多太紧,宗教、土地、资源、民族……全用牙齿解开,不是要把太平洋都染红?托老在《战争与和平》中,写出了这样一种疑惑:民族与和平,哪个重要?

    为了人类的未来,很多都应该放下,但通向未来的路太多,走不同的路的人都有,世界却只

  • 4、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集锦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而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一篇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集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 篇1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政治往往要比战争理智精明的多。而战争本身往往是充满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关键的因素。

    在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往往要考虑自己的消耗,要考虑自身是否会被敌人消灭,还有当敌人的防御强于进攻时产生的间歇,这样战争也不会向极端发展。综上考虑由于自身的顾虑和客观的情况可能会使战争进程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好像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义。实事也说明在很多的情况下真正的战争(即是两方的真实的撕打)并没有发生。应该认为战争中进行的军事行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真正的战争进行的所有的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军队的调整集结。二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时,当一方认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自己的力量时,就自动的放弃抵抗。这也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战争进程已经开始了。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反抗矛盾。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积极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决战的情况下做出了消极的不决战的决心,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敌人无力反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摧垮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由于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 篇2

    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帕甫罗芙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此时,安德烈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莉莎和妹妹玛丽娅再三劝留,也改变不

  • 5、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精选

    “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时,我们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收获。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考虑到你的需要,编辑特地编辑了“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 篇1

    “请您宽恕……”“宽恕什么呢?”“宽恕我的行为。”娜塔莎吻着他的手,颤抖着说。 安德烈看着她的眼睛:“我比过去更加爱你,爱的更深。”

    这只是很朴素的一段对话,但在了解了二人过去辛酸的恋情以后,在了解了二人因为战乱,生活的改变引起的灵魂的成熟以后,我读出了一种真正的精神性的爱。安德烈经历了生死的一瞬,他终于觉醒,了解到“神圣的爱”的本质含义,也宽恕了所有伤害过他的人。他的人性也渐渐被金黄的神性所浸染,迈向了宗教所追求的一种完美的精神世界。如果说先前安德烈爱上舞蹈时美丽欲滴的娜塔莎有情欲的因素,那么现在他面对娜塔莎“消瘦,苍白,嘴唇肿胀的脸”,表达的则是对于一个美好心灵的热爱。使我们醍醐灌顶的这种爱之涵义的表述决非说教似的灌输,而是像一条温暖的河流,从安德烈或托尔斯泰那里直接流淌到我的心中。

    读了这部书,我印象最深第一是这种“神圣的爱”,第二就是俄国农民的生活和思想。作为一名“忏悔的贵族”,托尔斯泰有着他关心底层人、体谅农民的一面。这不仅表现为力图还原他们的自由身份,他躬身垄亩,作为一名观察者和不完全的实践者,与那些农民呼吸着同样的空气,甚至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建立了一套思想体系。这种思想力图使俄国走向贵族与人民思想上的大同,结合为一个接近“同呼吸,共命运”状态的一种共同体。

    在书中出现了普拉东这样一个农民的形象,他和皮埃尔同处在战俘营里,用他的乐观和淳朴感动了皮埃尔,使他重拾了信仰。作者将普拉东描绘为一个圆形的形象,说他身体的各个位置都是圆形的,说他是“一切俄罗斯的、善良的和圆形的东西的体现”。我想这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作者观察到的许许多多俄罗斯底层的农民:他们贫穷,落后,然而快乐、圆滑,可以在任何艰苦的条件下生存。我读到这里不由得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同样处于底层,同样以一种快乐的姿态示人,甚至连死亡都一样,被上位者所枪决。二者的共同点让我看到了普拉东本质的愚昧和低微,但割去了他的阶级属性,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他又是那么单纯和快乐,以致我难以对

  • 6、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摘抄

    1、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2、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3、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这是我将要做的。

    4、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的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5、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

    6、她们哭,因为她们是朋友,因为她们有好心肠;因为她们从小是朋友,却为金钱这样庸俗的事烦心;还因为她们的青春都过去了……但两人的眼泪都是愉快的。

    7、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8、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整体的科学,这科学解释整个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要自己获得这种科学,就必须清涤并革新自己内心的“自我”,因此,在认识之前,必须信仰,并使自己趋于完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在我们心里放进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

    9、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10、帝王——是历史的奴隶。

    11、自信得可以殉道的人,只有德国人才是这种人,正因为只有德国人的自信是根据一种抽象观念——科学,就是绝对真理的虚假知识。法国人自信,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在智慧上和身体上,对于男人对于女人,是同样不可抗拒地有魅力的。英国人自信,是根据他是世界上最有组织的国家的人民,因此他,作为英国人,总是知道他所应做的事,并且知道,作为英国人,他所做的一切,无疑他是对的。意大利人自信,因为他是冲动的,并且容易忘记他自己和别人。俄国人自信,正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要知道,因为他不相信,他能够充分了解任何事情。德国人的自信,是最坏的,最固执的最令人讨厌的,因为他以为他自己知道真理、科学,这种科学是他自己发明的,但在他自己看来是绝对的真理。

    12、好的统帅不但不需要天才或任何特殊品质,他所需要的,是缺少人类最高尚、最好的品质——爱

  • 7、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精选读书笔记)

    小时候,听别人说名著怎么怎么好,心窃慕之,及至展书而都读,就是读不懂啊,什么背景和人物关系姑且不说,单就一长窜名字就弄得人云山雾罩,并且同一个人,还有不同的称呼,什么正式的姓名,还有诸多的昵称,如果不思考琢磨,不理清人物和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那么就不能理解每个人之间的微妙的亲疏冷热的复杂多变的关系,还有就是行文中,总是会有那么长的句子,有时非要读几遍才能知晓含义,有的纵然读了几遍,仍然是百思不得其解。有的就搁置了不知道多长时间,及至再读时,仍然有不能了然的地方。或许经典之处,就是总有一些未解之谜。有的读者懂了这些方面,有的懂得了那些方面。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https://www.dhb100.com/

    单说父母爱子这一方面,古今都是一样的。当然,不排除极个别的现象:比如战国时期,墨家学派代表之一的腹䵍,面对儿子杀人,秦惠王给予特赦,自己却最终没有放过自己的儿子。而齐桓公时,易牙善于烹饪,为博得桓公的宠幸,不惜烹子以献,真非人哉。绝大多数都是宠爱自己的子女的,本性使然。言归正传,这里单说一部小说里面爱子的父亲的良苦用心。

    这位父亲就是伐西里公爵,帝俄时期位高权重的人物。他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周旋于上层社会的各种场合,以其多年的世故老练,在外界形成了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性格,其活动的内在目的不过是为其子女筹划未来。他参加皇太后的女官安妮组织的宴会,不过是借机为他的儿子谋求一个维也纳的一级书记官,而安妮的特殊身份或许知道详情,伐西里王爵用一种无心的、似乎不经意的态度而随口说出来引到所要说的话题上来。可谓举手投足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表现出来却是那么自然而顺理成章。有人说,直截了当问就得了呗,何必转弯抹角、冥思苦想。然而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虽然这个职位已经安排给别人了,而且是已经定下来了,但是安妮却不知道伐西里问这话的目的。

    而后,安妮对伐西里谈到他子女时,说到了他的大儿子,应该给他找个妻子,对方家世显赫、财力雄厚,伐西里听到这么好的条件之后,就马上答应了,并且希望安妮能够撮合成这门亲事,虽然安妮目前还是单身,却对别人的事乐于效劳,这也就是为什么伐西里见到安妮时,嘴上谦卑地说自己是安妮的“最忠实的奴隶”。如果安妮不是皇太后的女官和宠臣,没有广泛的人脉和圈子,伐西里公爵又怎么会甘心做安妮的“奴隶”呢?而安妮却在为

  • 8、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900字

    读《战争与和平》,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但此作品的深意,我并未完全读懂。

    初读《战争与和平》,唯一吸引我的只是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托尔斯泰-把故事安排在战争与和平间穿梭,和谐的宴谈与混乱的战争场面交替呈现,整个故事却仍井然有序,分毫不乱。托尔斯泰对高难度大场面的描绘似乎把握自如,无论是宴会,舞会,或是战争,描写都极其细致入微。每每一读,总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他善用精简的语言将人物的性格心理充分表现。他的作品中,字里行间始终透出质朴之气却又与众不同,从而造就了他作品的独特。

    再次细读《和平与战争》,渐渐地,我发现其涉及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各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也是托尔斯泰的思想结晶所在。托尔斯泰一生始终在思索和探寻,环境的变迁使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信仰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和平美好的环境中,他追求善和美;在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他的思想又一次经历着洗礼,他曾把美好的情感屈从于战争的现实。然而,始终不变的是,即使面对战争,他的内心仍在关心那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关于精神与永恒的问题,他多次借以作品中皮埃尔和安德烈的大脑来探索,借以他们的谈论来商讨。然而他们的谈论往往是没有结果的,托尔斯泰没有告诉我们最终结果,似乎是更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思索来得出答案。

    作为思想家,托尔斯泰也矛盾与彷徨过,他的思想的逐渐成熟,也像《战争与和平》的小女孩,经历过几场所谓爱情后成了一位不修边幅却更成熟沉稳的母亲;随和善良、无贵族架子的皮埃尔,有私生子变成继承人,由不敢爱变成婚后幸福的丈夫,也更有责任和担当;安德烈冷峻聪明,但欠缺宽容,在经历爱情失败后,他在战争中死去,在死前,他也得到彻底的醒悟。

    其实,思想的产生与提升,是需要磨练的。托尔斯泰身为贵族,却蔑视贵族的腐朽享乐,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的思想觉悟使他意识到世界的不公,他希望能帮助农民等下层阶级,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也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连家人也同他产生了隔阂。托尔斯泰不如意的经历,似乎是成就他不平凡的思想的关键,也成就了他的多部文学巨着。

    于我而言,《战争与和平》是更胜于文学的思想结晶,托尔斯泰则是更胜于作家的思想英雄!

  • 9、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600字

    在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往往要考虑自己的消耗,要考虑自身是否会被敌人消灭,还有当敌人的防御强于进攻时产生的间歇,这样战争也不会向极端发展。综上考虑由于自身的顾虑和客观的情况可能会使战争进程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好像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义。实事也说明在很多的情况下真正的战争(即是两方的真实的撕打)并没有发生。应该认为战争中进行的军事行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真正的战争进行的所有的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军队的调整集结。二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时,当一方认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自己的力量时,就自动的放弃抵抗。这也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战争进程已经开始了。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反抗矛盾。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积极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决战的情况下做出了消极的不决战的决心,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敌人无力反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摧垮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由于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600字

    无论是《战争与和平》,还是《安娜.卡列宁娜》,托尔斯泰一贯秉承他的风格把笔墨放在生活富有却内心空洞黑暗的贵族和受尽压迫的奴隶身上,这应该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出身贵族的他早已看透所谓上流社会并且能深切体会到下层社会的疾苦,可以说他本人对贵族生活深恶痛绝,所以才写出了那样深刻的文字。

    《安娜.卡列宁娜》中男主人公伊万诺维奇青年时善良正直,却在欲望驱使下占有了卡秋莎,并最终抛弃了其母子。后来的日子他从不曾想起这些年少时的事情,也不曾忏悔,无忧无虑地流连于酒宴舞会,偷情、酗酒、追求贵族小姐,纸醉金迷,堕落不堪。直到有一天他作为陪审团审判了自己沦落在风尘之中的初恋情人卡秋莎。然而,由于他的漫不经心,致使这个无辜的女子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他也正是在流放之前去探望她而慢慢厌恶了现有的生活,开始怀疑一切的一切所具有的真正价值。最终,卡秋莎流放,他变卖家产相随。

    西伯利亚的风,寒冷万分,夹着雪花、走在冰上。远东的冬天,眼泪也许

  • 10、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读书笔记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政治往往要比战争理智精明的多。而战争本身往往是充满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关键的因素。

    在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往往要考虑自己的消耗,要考虑自身是否会被敌人消灭,还有当敌人的防御强于进攻时产生的间歇,这样战争也不会向极端发展。综上考虑由于自身的顾虑和客观的情况可能会使战争进程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好像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义。实事也说明在很多的情况下真正的战争(即是两方的真实的撕打)并没有发生。应该认为战争中进行的军事行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真正的战争进行的所有的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军队的调整集结。二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时,当一方认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自己的力量时,就自动的放弃抵抗。这也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战争进程已经开始了。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反抗矛盾。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积极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决战的情况下做出了消极的不决战的决心,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敌人无力反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摧垮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由于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3-03-16

  • 2019-10-11

  • 2019-10-24

  • 2022-05-08

  • 2019-09-20

  • 2023-02-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0-29

  • 2022-06-05

  • 2019-09-20

  • 2022-05-09

  • 2023-05-27

  • 2019-09-20

  • 2019-11-16

  • 2021-12-20

  • 2022-10-19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3-03-0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1-04-28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3-02-17

  • 2019-11-12

  • 2019-09-20

战争和平读书笔记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战争和平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战争和平读书笔记、2024战争和平读书笔记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