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小小“降落伞”读后感 > 地图 > 小小“降落伞”读后感,2024小小“降落伞”读后感
小小“降落伞”读后感相关栏目
小小“降落伞”读后感热门栏目
小小“降落伞”读后感推荐
小小“降落伞”读后感

(共 6450 篇)

  • 1、 《小小“降落伞”》读后感

    小朋友,你看了题目,一定会想:“降落伞”是什么吧!让我来告诉你,这里的“降落伞”指的是蒲公英。最近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生命的奥秘》,其中有一篇文章是《小小的“降落伞”》——可以治病的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种靠风传播种子的植物。春天一到,蒲公英的花梗上会长出一个个小花苞,不久,梗上的花朵开始竞相开放,散发出幽幽的香气,不过蒲公英的花期不长,两三天后就枯萎了,过了一段时间,蒲公英的果实会变成一顶顶白色的小帽子,这就是它的果实。起风了,种子就像一把把小降落伞,在空中飞舞,飘累了的种子会落在泥土上生根发芽,一个新的生命旅程又将开始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小小蒲公英除了带给我们清香和美丽,它还有很多种特别的用处:做成清热解毒的草药、在战争和饥荒年代还可以充饥裹腹。

    小小的蒲公英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其貌不扬,但它却有着特殊的生命意义。妈妈教过我一首歌:“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辽阔的天空中飞翔飞翔……”

    我希望自己就是一颗蒲公英,在给世界带来美丽的同时,还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 2、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20181209/《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美]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

    选书理由

    最近,想了解一些求职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书籍。看到有评价说这本书几乎是所有职业生涯规划师的入门读物,看到有比较高的评价,我就开始看了。

    内容摘要

    书的开篇就介绍了目前的就业情况,总的来说就是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很多公司招不到人。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求职者与雇主思维方式的不同。

    求职的人,无论形势好坏,都倾向于用同样的方式找工作,可雇主不这样。当形势不好时,雇主会大幅度地改变招聘行为。而在困难时期,发现招人很容易,很多雇主根本就不看简历,也不发布空缺了。我们找啊找啊,到处发简历,但一无所获!曾经管用的方式,再也不好使了,我们彻底犯难了。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没空缺。而实际是有空缺,只是雇主改变了他们的招聘方式。

    我们必须像雇主一样思考,搞明白他们怎样招人,然后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去应对。换句话说,得投雇主所好。

    另外一个事实是,雇主和求职者的核心价值观不同。找工作的时候,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找遍整个市场,所以追求的是覆盖率。而用人单位首要考虑的是风险。

    接着,作者提到对于求职者来说,现在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求职者应该关注自己在网络上的形象。作者建议求职者可以去百度百科或google百科中创建自己的词条,然后将自己想要展示给别人的信息完善,将其他社交应用的地址也写上去,这样更有助于别人全面了解你。

    然后,作者给出了求职面试、薪资谈判和全面认识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建议。

    作者给出了求职面试的16条提示。(书中对求职者需要回答的问题、需要提问的问题及雇主最担心的问题给出了很多具体例子,这里不一一复述)。

    提示1:没有“雇主”这回事儿

    提示2:面试前,一定要做功课

    提示3:遵守承诺

    提示4:面试不过就是一场对话

    提示5:他们会问的问题,和你能问的问题

    提示6:面试中,遵循“50—50原则”

    提示7:回答问题时,遵循“20秒到2分钟”原则

    提示8:雇主最关心的是风险

    提示9:细节决定成败

    提示10:不管你找的是什么职位,关注大多数雇主都在乎的通用能力

    提示11:面试时试着带一些证据,表明你具备某种能力

    提示12:即使前任雇主很糟糕,也不要在面试中贬损他们

    提示13:雇主不在乎你的过去

    提示14:面试进行中,暗自留心面试官问题的时间框架

  • 3、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_700字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700字

    这是继《人间失格》后最触动我的书。

    “火”代表着欲望,代表毁灭,代表重生。

    最初我惊叹于米娅的才华对这本书欲罢不能,我总是喜欢那些极具有创造力的人。

    随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开始交织,我就已经隐约感觉到这必然不会是好的结局。“圈子不同不必强容”这句话对于我来说是很深刻的教训,泊尔被理查德森家庭富有斑斓的生活吸引,她想要变得不一样,她尝试着让自己变得很“cool”,这是燃在泊尔心中的第一把火,她渴望新生活的欲望在她心中燃烧 可是我知道这样的生活不适合她,她也玩不起。

    第二把“火”大概是人们为了自己私欲而自私,放纵,导致事情发展得越来越复杂,每个深陷其中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伤害。

    第三把火就是“重生”了,远离不适合自己的地方,找到自己想要的,有勇气去开始一段新的人生,这把火烧得就很值得,就算就算被烧得体无完肤,就算整个大地被烧得漆黑一片。

    其实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像风让母亲捉摸不住,对母亲的爱都视而不见,就像我渴望挣脱母亲的怀抱,在上大学的时候毅然抛下她们,渴望开始新生活。嗯…后悔至今,估计也会一直愧疚下去。

    我只希望自己能正确面对诱惑,认清方向,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同时富有想象力的生活。认真的对待生活,对待自己与家人。

    总结:喜欢这本书。

  • 4、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_1100字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1100字

    《小小小小的火》:没有哪一种生活是完美的

    一直羡慕一种人,她们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人生的每一步都按自己的规划实现,近乎完美。小说中的埃琳娜就是这样的人,她的人生用我们现在的价值观评判算是开挂的人生:读一个好的大学,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找一个合适的老公,买上一个大房子,有几辆车,有几个让人骄傲的孩子,每一年都可以外出度假,在她们居住的西克尔区受人尊重。堪称完美的人生,然而就在她有把握的觉得自己可以影响朋友的生活,指责流浪艺术家米娅的选择时,大女儿偷偷堕胎,小女儿烧掉自家的房子离家出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她以自己生活的完美而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千方百计想帮朋友获得领养孩子的抚养权,丧失职业底线去挖掘米娅的隐私,冷酷地赶走米娅母女,自以为是的觉得做这些是她完美生活的一部分。却不知她赶走了米娅,就是赶走了叛逆的小女儿伊奇的精神导师,15岁的伊奇烧掉自家的房子去追随米娅过一种流浪的生活,女儿的出走让“她的心第一次裂成碎片”,想要找到女儿弥补自己的错误。小说要表现埃琳娜的反思是在伊奇身上发现了隐藏的自己,要去找回女儿,也找回那个自己,找回心灵久已熄灭的火苗。

    书的封面有一句诱人的导读语,“永远记得,你呼吸的每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每个人看了都会心动,会抱怨自己的生活多悲哀,被绑架、被奋斗,从不是自己想要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能让我们感到满意。

    小说中的米娅好像是一直任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的,不顾父母反对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为人代孕不舍孩子就毅然放弃学业,独自带着孩子到处流浪,追求艺术不以赚钱为目的,在某处厌倦了,失去好奇和创作灵感了,便带着女儿说走就走。像不像我们赞赏而不敢为的人。埃琳娜赶走米娅时,米娅也是以人生胜利者的自居的:“她唇角一挑,露出一抹锐利、怜悯的微笑,(对埃琳娜说)‘你究竟放弃了什么呢?喜欢的男孩?出远门的机会?还是整个人生?’。”米娅的选择就获得了整个人生吗?那她的女儿珀尔为什么走进埃琳娜家时,觉得那么温暖,觉得那才像一个家,想让埃琳娜做自己的妈妈?

    所以,没有哪一种生活是完美的,我们选择一种就意味着失去其他,每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想要的生活也不一定是他人想要的生活,不要随便评判别人的生活。

    我想生活的魅力就在于未知与选择,选择本身没有对错高下之分,每个人只能

  • 5、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_900字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900字

    读了两部美籍华人伍绮诗的作品后,成功被她圈粉,不愧为哈佛的高材生啊!这一部作品比上一部《无声告白》的语言表达和行文深度更加纯熟,写作手法在此时、过去和后来的某一时刻之间轻松自然的变换着,没有任何衔接突兀。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团小火苗,燃烧与否、在哪里燃烧和燃烧的程度取决于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伊奇内心的小火苗是叛逆、敏感、善良、勇敢的;珀尔跟伊奇一样,有着同样深藏不露的敏感,同样掩藏在书本智慧之下纯然的天真无邪。只是她的反抗火苗更弱些,妈妈的爱让她多了些顺从。 理查德森太太的小火苗,我觉得是在她房子被烧、在她看到米娅为她做的照片、在她意识到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到小女儿后才被点燃的。她大半辈子一直过着有规律、有规矩、有计划、有礼貌的生活,从没有失过体面。那是因为她家境一直不错,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爱他且非常富有的律师老公,有令人羡慕的豪华的大房子,有四个自己亲生的孩子。另外,为了保持有秩序完美的生活,她选择把内心深处的真我锁进盒子深处,永远不打开。 所以理查德森太太永远不能理解贫穷却聪慧的艺术追求者米娅为何那么随意任性、为何从事着各种不体面的工作、为何为了钱当代孕然后又反悔、自己偷偷把孩子带走了四处流浪。她觉得米娅的生活简直糟透了,然而事实是米娅活的很潇洒,她虽然自尊心很强,可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她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她活得很真实。 理查德森太太也不能理解贝比为何会把自己的孩子丢在消防局门口,然后又返回来到收养她孩子的家庭争夺抚养权。。她觉得米娅贝比都是不称职的母亲,不配做母亲。然则,母亲的定义是什么?是血缘关系还是爱决定了母亲的身份? 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不止一次做出过让自己后悔的事,人们应该给予原谅。每个人也都有找寻真我和做真我的权利。。。你是那只甘愿在笼子中被喂养被束缚的小鸟,还是束缚小鸟的笼子,又或是冲破笼子飞向自由的小鸟? 看完这部小说,你不得不为上述种种问题而认真思考!

  • 6、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1100字

    《小小小小的火》是一部由伍绮诗著作的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该书主要讲述了理查德森家的房子因为一把小小小小的火而被烧掉之后对生活的感悟的故事。很多看过这本书的朋友对这本书都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看完这本书,很简单的故事,没有讨论人生大道理,没有()任何说教成份。但是读完书却让人不禁去反复回想反思:我们该怎么才能过好自己这有且只有一次的人生。

    这是一个关于两个生活观念完全不同的家庭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生选择的故事。

    理查德森一家生活在富足先进的西克尔高地,这座城市的座右铭是:经过规划的才是最好的,对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精心规划以避免出现不可预料事件:草坪上草的长度不能超过6英寸,房子必须漆成政府规定的颜色。

    理查德森太太就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城市并深刻认同这个城市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过着循规蹈矩而又有节制的生活:为了保持身材每天早上都只吃二分之一杯谷物片,晚餐只喝一杯红酒,每周上三次有氧操课,每周称一次体重。

    理查德森先生和太太都有着光鲜体面的工作,家庭生活富足,在西克尔高地有两栋属于自己的大房子,每年定期出去旅行,家里孩子都有充足的零花钱,更从来没有为一日三餐操过心。

    而摄影艺术家米娅和珀尔一家则过着一边流浪一边做艺术的生活,他们从不会在一个城市呆的太久,每当米娅完成一个摄影项目或者没有了灵感他们就会简装上阵,抛弃一切不必要的家具,只带上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上路。

    米娅一家过的则是节衣缩食精打细算的日子,米娅每天出门做几个小时的兼职,赚一点仅够两人生活下去的钱,她出门赚钱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衣食需要,本质上不过是为了让她的艺术事业得以继续的手段。

    本身各自处于自己该有的生活圈子的时候觉得这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当这两种人两种生活方式放在一块对比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免做了一下比较反思。

    珀尔羡慕理查德森家的大房子,羡慕他们稳定富足的生活,羡慕他们举手投足间透漏出的自信;而理查德森家的孩子们则羡慕珀尔的率真自由的生活方式。相比于珀尔西克尔高地的孩子都显得十分功利、野心勃勃,他们非常自信,对一切都很确定,相信自己拥有无与伦比的判断是非的能力。珀尔则会很大方地承认自己的无知,接受事物灰色地带的存在。

    生活在西克尔高地的伊奇是个真正的反叛者,她渴望着米娅一家的生活方式,想去过自己渴望的

  • 7、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_1000字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1000字

    “母亲的定义是什么?是血缘关系还是爱决定了母亲的身份?”这是《小小小小的火》力图寻找的答案。相比于前一本《无声告白》,这本书从日常故事中挖掘出的角度更加深刻,更让读者体会到其用心程度。两个家庭对于孩子的纷争、对于孩子的不同看法,很大程度上都会对孩子们带来影响。这种从父母身上流传下来的“生命之火”,对孩子内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殊不知孩子的内心如此独特,小小的火亦能掀起燎原之势。因此也就能够能够理解,伊奇小小的身躯徒步几十分钟愤怒地寻找家人,又如此愤怒地点火,毅然决然地离去。一场大火或许能终止一切,又能改变一切,因此也就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重生。

    “火”的诞生始于毁灭,终于毁灭,不知古人第一次试探性地触碰火苗的时候,眼中会有怎样的奇异色彩。生命的延续正如火苗的留存,星星之火、希望之火,亦有摧枯拉朽之潜在力量。

    米娅与理查德森太太对待“火苗”的态度如此不同,也就产生了迥异的做法。对于理查德森太太而言,“火苗”意味着危险,是对节序生活的一种反叛。“她始终觉得,那种如同火焰的冲动是种极其危险的东西,很容易失去控制,甚至能推倒墙壁、越过鸿沟,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哪怕只有一丝微风,也能让火势燃烧若干英里。因此,最好还是小心控制这些小火苗,像保存奥运火种那样,谨慎的传给下一代――抑或是只适合把它留存起来观赏,提醒人们,冲动必须加以驯化,火苗必须得到控制,发出适当的光和热已经足够,没有转成燎原之势的必要,她认为,预防火苗引发的火灾才是关键。”

    而米娅以其艺术家的目光,对“火苗”的生长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她无意中抑制或是改变火苗,她只知在她眼中,万事万物都有生长的空间、都有独特的印记,单看她对于理查德森一家的送别礼物就可以看出来。

    米娅这个人物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米娅因为艺术选择代孕,但当她真正看到了这个孩子后,她选择了独自扶养孩子长大,过上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她是珀尔的母亲,但却同样收获了伊奇与莱克西的爱戴。她似乎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艺术家,但在作者的详细描写中,一个从小热爱艺术、哪怕遭遇困难依旧不放弃的母亲形象顿时映入眼帘。

    不禁沉思,当我成为一个母亲的时候,我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对于孩子心中的“小小的火”,我该如何小心翼翼地培养,让其茁壮成长?教育时常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 8、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1000字欣赏

    《小小小小的火》一书由伍绮诗所著,讲述了一把火烧掉了理查德森家的房子,别人都以为是他的小女儿干的,因为在烧火完后,他的小女儿也不见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1000字欣赏。

    《小小小小的火》作为这一个星期以来的睡前读物,作者细腻、平静、温和的讲述风格,让人丝毫不会感到如赶时间一样的累,读完内心是平静的,所起的波澜也如微风吹过湖面一样让人觉得舒服,不做作、不张扬、顺畅自然的笔法让人忍不住要细细咂摸一下。

    小说的第一个主题是关于选择的永恒话题,有点类似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的味道。

    理查德森太太,伊奇认为一切问题的源泉,一生只做正确的工作,在规划至上的高端社区西克尔高地中生活得很有计划,为了如父辈一样拥有体面的工作、漂亮的房子、幸福的家庭,扑灭了内心深处隐隐闪起的火苗,放弃了她自己都不知道的想要的东西。而她的小女儿伊奇,继承了她内心深处的火苗。在理查德森其他家庭成员眼中,伊奇就像个怪胎一样格格不入、处处显得多余(我最初甚至怀疑她是不是自闭症)。如果没有米娅的出现,也许伊奇会在这个束缚她的环境中沉闷一辈子,或者如她母亲一样,最终放弃自己都不知道所想要的东西。直到米娅带着她的女儿珀尔闯入理查德森一家中,事情就变了。米娅是一个有主见、听从内心召唤的女人,为了坚持摄影艺术、每天打三份工维持生计,为了获得艺术灵感,带着珀尔数十年如一日得过着流浪生活,是故事里最接近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的人。在米娅的影响下,伊奇慢慢变得好奇、开朗,发现心中小小小小的火是可以转化为行动的,是的,必须做点什么。难怪伊奇会把米娅想象成自己的精神母亲。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放弃自己的未来,也不是所有人都敢接下这份重担独自前行,不去想另一种选择会过什么样的生活。生活中处处都要选择,这也造成了不同轨迹、不同味道的人生,选择不所谓对和错,只要认清自我,分辨出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保持初心、坚持努力,终能做出不悔的选择。

    小说的第二个主题是关于父母与孩子的话题,跟着贫寒、理解孩子的生父母好还是跟着物质生活优越的养父母好。

    贝比是在美国打工的一个广东女孩,自己有个女婴米拉贝尔,在身无分文、走投无路时,只能将米拉贝尔遗弃到消防门口,希望婴儿不至于饿死。而一生都想有个孩子的麦卡洛夫妇捡到孩子欣喜若狂,将米拉贝尔视为生命一样。心疼发现婴儿不见后、满城疯狂寻找的贝比,

  • 9、 《烧伞记》读后感

    《烧伞记》是讽刺作家莫泊桑写的短篇小说。大家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呢?一起来看看《烧伞记》读后感

    《烧伞记》读后感

    《烧伞记》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故事讲的是奥莱依太太生性节俭,千方百计积攒钱财。

    在丈夫的坚持下,她忍痛割爱地花了十八法郎买了把绸面雨伞。

    但没过几天,伞面被烧出许多个小洞,惨不忍睹。

    奥莱依太太愤怒异常,对丈夫大吵大闹。

    后来,经一位朋友的建议,她鼓起勇气去了保险公司索赔,主管禁不住她的软磨硬泡,答应付给她换新伞面的费用。

    她心满意足地找了一家铺面堂皇高雅的伞店,换了一个最好的绸面。

    这个女人的生活是以金钱为中心的。

    丈夫劝她把手笔放宽些,因为他的收入绰绰有余。

    她却认为未来的事谁也不知道,多攒点钱总比钱少要好。

    就为了区区十八法郎,一向胆小懦弱的她竟拼着让人奚落的危险,编出荒唐不已的火灾。

    我觉得一个人如果肯用亲人的尊严为代价换来的金钱,那尊严都失去了,要钱又有何用?这个女人真是让大家鄙视!

    《烧伞记》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看了《烧伞记》这个故事,觉得很有意思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位太太精打细算,非常吝啬。

    他丈夫带差的伞去公司却被同事嘲笑。

    于是,他命令太太买一把好伞,太太说:这把伞,你至少可以再用五年。

    后来,那把伞的伞面不小心被烧坏了,太太却不肯再买了。

    他的朋友让他们去火灾保险公司要求赔偿。

    于是,太太来到保险公司,要求换伞面。

    保险公司起先不同意,后来禁不住太太的纠缠,让她自己去配伞面,把发票拿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来报销。

    最后,太太来到一家最好的伞店,说道:把这把伞换上最好的伞面,你们开什么价,我不在乎。

    讲到这里,故事就讲完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发现太太的一个特征:用自己的钱买伞,越便宜越好,太太给丈夫买的伞是八法郎五十生丁的。

    如果用别人的钱买伞,是你们开什么价,我不在乎。

    用自己的钱买伞,用到后来是有补丁的。

    用别人的钱,就不在乎了。

    有人说:太太是节约。

    那你就错了,不三天两天换伞换伞是节约,伞坏了打个补丁绝对是吝啬!

    爱贪小便宜的太太映射出人类贪婪的本性,莫泊桑的刻画很深刻,也提醒我们要克服贪婪的劣根性,做一个好人。

    《烧伞记》读后感

    读了《烧伞记》,我感慨万千。

    本文主要记叙了奥莱依的同事将奥莱依的节俭太太给他买得廉价伞故意用烟头烧坏了,奥莱依太太很生气,为了使灾情显得颇具规模,又将伞又做了点手脚,接着便去保险公司要求赔偿,办事员先

  • 10、 《荷叶伞铺子》读后感
    《荷叶伞铺子》读后感 张子挥 当书被翻到这一页时,陌生的作者,陌生的故事……但这奇怪的题目却诱使我把它读下去。 江南小镇的一个深冬的夜晚,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正抽着烟,想着心事。祖传的油纸伞越来越不景气了,一连半个多月,一把油纸伞都没卖出去。老婆婆煮了酒,让老爷爷喝点暖暖身子,老爷爷嘴上答应着,可望着满地零散的伞骨、丝线,又忙活了起来…… 老夫妇俩的儿子早早就出外谋生了,一去就是十几年,杳无音信。又是一个雪夜,天完全黑了下去,外面却响起了敲门声——一只会说话的青蛙!阿婆让青蛙进来取暖,青蛙却无意中看到了一把把精致的油纸伞,立即拜老爷爷为师,老爷爷高兴极了,手把手地把做伞的秘决传授给青蛙。 后来,青蛙每月都送给老爷爷十把小巧的荷叶伞,并只需取一壶醇酒。荷叶伞越卖越火,连老夫妇的儿子也回来啦!儿子不仅让青蛙做越来越多的伞,还给酒里兑了水。青蛙受不了了,对着油纸伞铺一拜,消失在了雨夜里…… 青蛙偶然地来到这里却是被逼着回去的……青蛙对师傅很尊敬,遵守了自己的承诺。而故事最后出场的儿子却是如此的贪婪,使得老爷爷的手艺失传了,荷叶伞也从人间消失了。这应了一句话——“如果你拼命想获得别人的东西,你会失去一切。”老夫妇的坚持、热情,青蛙的不失信都值得我们学习,而儿子的这种不顾他人感受,可令我们深思。以人的贪心做文章的故事很多,到现在为止,我最喜欢这篇。 君子好财,但不可贪得无厌。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6

  • 2019-10-16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2-01-24

  • 2019-10-19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3-05-10

  • 2019-10-19

  • 2022-11-24

  • 2019-10-16

  • 2022-03-1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11-12

  • 2023-07-03

  • 2021-08-11

  • 2019-10-28

  • 2019-09-20

小小“降落伞”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小小“降落伞”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小小“降落伞”读后感、2024小小“降落伞”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