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伟大的历程读后感 > 地图 > 伟大的历程读后感,2024伟大的历程读后感
伟大的历程读后感相关栏目
伟大的历程读后感热门栏目
伟大的历程读后感推荐
伟大的历程读后感

(共 4963 篇)

  • 1、 《伟大的历程》读后感1000字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有幸能阅读这本实录《伟大的历程》。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亲历者,年轻的自己不得不感慨能成长于这样的时代,更能经历这个腾飞的时代是多么的幸运。

    作为一本历史实录,书中介绍了改革开放的几个阶段,在经历这些阶段的过程中少不了质疑、压力和阻碍,走到如今实属不易。

    书中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从改革起步到改革重心战略转移,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将改革进行到底,详实而全面地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光辉历程,并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布署。同时还就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展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徐徐打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经验学习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这种充满中国智慧的实验区式思维深深根植于中国现实,从特殊的经济政策再到特殊的经济体制,短短数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座经济特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四个经济特区辐射出的重大影响力带动了中国大地巨大的开放热情。最重要的是实现了思想上的解放与观念上的转变,中国人民开始积极改革、锐意进取,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以及作为有益补充的私营经济,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一年改变小于想象,五年改变不敢想象,十年改变无法想象,这是对改革开放40年的演变惊叹。在这创世纪般的大历史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观光客。在改革的浪潮中,我既是一个受益者,还是一个亲历者。随着改革浪潮的推进,我作为辛垣公司的一份子,目睹了企业深化改革所带来的变迁。改革带来了发展,改革带来了新生。自己不懂的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求知求变,既提升了业务能力又强化了责任意识。我感激这个大好的时代,是这个时代鞭策我敢于拼搏,锤炼我奋勇向前的精神,更磨练我不屈不挠的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和期待,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继往开来,未来会

  • 2、 伟大的历程读书笔记

    改革开放,一个从幼儿园起就萦绕在耳边的词,一个改变亿万中国人命运的重要决策,一个挽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任何一个生活在中国的人,毫无疑问都会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革。

    最近,我阅读了今年刚出版的《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各项重要举措。 1978年至1984年,是改革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完成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不再以阶级斗争为核心,转而将精力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人民公社制度的废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最让我振奋的,是国家破旧立新的胆识与农民敢为改革排头兵的勇气。它们超越了具体的政策,在未来一次次的改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读到国家恢复了中断长达11年之久的高考时,我几乎流泪,我永远感激这个时刻,永远感激这个伟大的决策,它让我有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同样不可忽略的是,在改革的起步阶段,我们其实就已经注意到政治体制的改革,也提出了要重建我们的法治体系。这为后来的诸多改革埋下了重要伏笔。 1984年至1991年,我们对改革中心进行战略性转移,开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重点从改革初期的农村来到了城市,14个港口城市陆续开放,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步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成型。我国开始实施价格改革,计划指导逐步变为市场指向。这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随后,国家在长三角、珠三角、渤海等地区开辟经济特区。作为长三角的一份子,我清晰感受到了这几十年来的迅猛发展。 1992年到2002年,我们逐步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次极具魄力的改革,它为无数如望电公司这样的老国企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它们有了重新腾飞的力量。也正是在这个十年中,我们第一次意识到过去二十年的发展是不全面、不平衡的,西部大开发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应运而生。 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归,我们终于在完成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中有了本质性进展。2001年,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我们加入了wto,一个历经众多曲折和磨难的中国对这世界说:我们回来了。 2002年至2012年,我们开始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的指导意义更加明确,农村的建设也进入新的阶段,城市建设开始反哺农村,农业税在2006年全

  • 3、 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心得体会

    杨凤城教授在党课《党的伟大成就》中对党的发展史做了全面系统的讲解,我想您观看党的伟大成就后,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感触,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心得体会。您在观看党的伟大成就后有哪些领悟呢?读后感大全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心得体会【篇一】

    2021年10月31日晚观看了由杨凤城主讲的《党的伟大成就》,从杨凤城的主讲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伟大而心系民生的中国共产党。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伴着《光荣的八十年代新一辈》这首歌,八十年代在党的带领下,中国的发展充满了希望,人民信任党,跟随着党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希望;带着党创造的希望,跟随着党走向富裕生活的九十年代;继而走向富强的年代……

    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下姜村从一个人人不愿走近的落后村,成为周围村村都羡慕的大姜村。姜村农家乐的不断发展趋向,带领着周围村镇的不断发展,并致力把姜村发展的“盆景”变成共同富裕的“风景”。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系民生的中国共产党,一个带着中国变得更强更富裕的党,紧跟党的步伐、党的领导是我们一直不变的信念。

    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心得体会【篇二】

    在《党课开讲啦》的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波澜历史中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穿越万水千山的精神密码。“于乱世探索真理,在至暗时刻寻找光明,虽千万人往矣!”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践行初心,就不会迷失方向,担当使命,就会有强大的奋斗动力。和平年代,尽管我们不必时时刻刻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但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每一名共产党员需要时时擦亮的底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的精神品质。

    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心得体会【篇三】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持续推动伟大事业,“铁牙”往“硬骨”上啃,“铁拳”往“巨石”上攻,工作往实上做、往深里走,深刻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大势,在一个个“主战场”上凝聚实干的“引擎力”,从投身革命滚滚洪流到发展建设时期的筚路蓝缕,从改革开放时期的风云激荡到解决脱贫攻坚历史难题,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检

  • 4、 《光辉的历程》读后感

    读完《光辉的历程》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顿时,想到了我们的祖国从一个平穷落后的面貌,在岁月的煎熬和历史的洗礼,以后变成了一个身强力壮的“巨人”,我生为中华儿女而感到自豪!

    在这本书记录了建国60周年纪念改放30周年的历史。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华儿女们写下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在这60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是我们没有退缩,依然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数10万人在一瞬间失去了家园。温家宝总理受党中央委托第一时间来到了灾区,亲自指挥抗震救灾。与此同时全国人民也都行动起来,为灾区捐钱、捐物、献血。在地震发生后,有许多志愿者投入抗震救灾的工程里。作为一名小学生,虽然我不能去参加抗震救灾,但是我把自己所有的零用钱的捐了出去,虽然只是一份绵薄之力,但是我相信全国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最后胜利必定是属于我们的。

    书合上了,回首过去,我为我额祖国感到自豪和骄傲;展望未来,我将为了祖国的繁华和富强更加努力拼搏!

  • 5、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一)

    亲近科学最好的途径,可能就是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科学的历程】是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推荐的一本书。刚开始感觉课外阅读科学类书籍负担很重,因为我本身对科学类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当把书看下去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不少科学的可一爱一可读可学之处。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全面理解科学,是我们的社会走进科学时代之后的内在要求。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历程,从东方、希腊文明的起源,到中世纪的西方文明亮起,再到20世纪这个高技术时代。最后,作者强调现代科学正处在十字路口上,未来的科学怎样发展,人类文明如何进步,如何利用科技,是一个值得全人类关心的问题。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要看到更多潜在的东西。

    作者吴国盛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这也决定了本书著述的一些特点。这本书既凸显了理一性一思维,又充满了人文关怀。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席泽宗评价这本书的时候认为:写得有声有色,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一情的描绘,雅俗共赏,晓畅易懂,可读一性一极强。书中,作者为了通俗,比较多地插一入了历史图片,还有讲述了不少故事,例如牛顿看苹果落地,瓦特看开水壶烧开,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抛球。为了学术,作者又对这些流传很广的故事进行了专业、学术的分析,指出它们是否确实可靠,历史依据和理论何在。因此这本书能够被大众读者所接纳。

    全书一共有十卷,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第二卷希腊:科学一精一神的起源。作者对此章有详细的描述,加上老师在课堂上对这部分讲解得比较详细的缘故,我觉得古希腊的智慧的确能让人赞叹不已。

    在生活中,我们对希腊更多的印象是,它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拥有令人向往的一爱一琴海,现在是欧债危机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我认为古希腊的科学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才是它真正的标志。

    诀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各种以后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精一神典范,是从希腊开始的,两千多年前希腊人所创造的光辉夺目的文化成就,为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圣贤辈出,英才涌动,他们中出现了一大批材质卓越的科学家和科学家,他们都已成为以后许多学科的开山鼻祖。

    希腊人独

  • 6、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一)

    亲近科学最好的途径,可能就是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科学的历程》是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推荐的一本书。刚开始感觉课外阅读科学类书籍负担很重,因为我本身对科学类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当把书看下去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不少科学的可爱可读可学之处。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全面理解科学,是我们的社会走进科学时代之后的内在要求。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历程,从东方、希腊文明的起源,到中世纪的西方文明亮起,再到20世纪这个高技术时代。最后,作者强调现代科学正处在十字2020路口上,未来的科学怎样发展,人类文明如何进步,如何利用科技,是一个值得全人类关心的问题。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要看到更多潜在的东西。

    作者吴国盛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研究横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领域,这也决定了本书著述的一些特点。这本书既凸显了理性思维,又充满了人文关怀。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席泽宗评价这本书的时候认为:写得有声有色,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绘,雅俗共赏,晓畅易懂,可读性极强。书中,作者为了通俗,比较多地插入了历史图片,还有讲述了不少故事,例如牛顿看苹果落地,瓦特看开水壶烧开,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抛球。为了学术,作者又对这些流传很广的故事进行了专业、学术的分析,指出它们是否确实可靠,历史依据和理论何在。因此这本书能够被大众读者所接纳。

    全书一共有十卷,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第二卷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作者对此章有详细的描述,加上老师在课堂上对这部分讲解得比较详细的缘故,我觉得古希腊的智慧的确能让人赞叹不已。

    在生活中,我们对希腊更多的印象是,它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拥有令人向往的爱琴海,现在是欧债危机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我认为古希腊的科学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才是它真正的标志。

    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各种以后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精神典范,是从希腊开始的,两千多年前希腊人所创造的光辉夺目的文化成就,为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圣贤辈出,英才涌动,他们中出现了一大批材质卓越的科学家和科学家,他们都已成为以后许多学科的开山鼻祖。

    希腊人独特得科学成就及其传统的

  • 7、 光辉的历程读后感

    光辉的历程读后感 读完《光辉的历程》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顿时,想到了我们的祖国从一个平穷落后的面貌,在岁月的煎熬和历史的洗礼,以后变成了一个身强力壮的巨人,我生为中华儿女而感到自豪! 在这本书记录了建国60周年纪念改放30周年的历史。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华儿女们写下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在这60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是我们没有退缩,依然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数10万人在一瞬间失去了家园。温家宝总理受党中央委托第一时间来到了灾区,亲自指挥抗震救灾。与此同时全国人民也都行动起来,为灾区捐钱、捐物、献血。在地震发生后,有许多志愿者投入抗震救灾的工程里。作为一名小学生,虽然我不能去参加抗震救灾,但是我把自己所有的零用钱的捐了出去,虽然只是一份绵薄之力,但是我相信全国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最后胜利必定是属于我们的。 书合上了,回首过去,我为我额祖国感到自豪和骄傲;展望未来,我将为了祖国的繁华和富强更加努力拼搏!

  • 8、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篇一: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每个绚烂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中绽放出异彩。每部传世名著都是社会激烈变动的缩影。《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的传世佳作。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是分不开的。《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它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心酸历程的结果。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故事的情节令人信服地表明了:个人只有在同国家、民族的结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篇二: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俄罗斯,一个冰天雪地的国度。大都市十分繁华,而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曲折艰辛的建国史。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重温这段《苦难的历程》。

    《苦难的历程》以历史进程及革命斗争的过程为主线,主人公的生活为支线两线互相依靠,环环相扣,真实准确地还原并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俄国国内战争这一苦难的历程。以四个主人公的所到之处为场景,描写在这一场景中人们及战场上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将战场和人们的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场景从莫斯科到乌克兰,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顿河到察里津,画面广阔,布满整个俄罗斯,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四个主人公的梦想破灭,东奔西走。他们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各自有着自己曲折复杂地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民族与历史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所交织成的一段历程,并终于跳出了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在国内战争即将结束时,四个主人公在莫斯科幸福团聚,体会到了个人只有置身于民族与国家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幸福与安定。

    书中最后一段话说:命运已定!我么在阵营里,要为我们自己及世界的权利,要为永远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正是他们那一代的牺牲换取了下一代的幸福,可歌可泣。

    【篇三:苦难的历程读后感作文】

    每个绚烂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中绽放出异彩。每部传世名着都是社会激烈变动的缩影。《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出的传世

  • 9、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苦难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了近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苦难历程》,不想说其社会性和思想性的问题,感想最多的,主要是对于战争。

    《苦难的历程》主要记述了一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后几年所发生的事情,主要的线索人物是两姐妹,战争之前是中产阶级家的小姐,无所事事;再由她们俩辐射出另外两个主要人物,她们的丈夫;在他们四个人背后的是广阔的战争政治以及人民的困苦场景。

    一战爆发后,男人们走向战场,前面是敌人的子弹,后面是己方的子弹,向前向后都是死亡,而死亡中间则是饥饿,寒冷和恶臭。二月革命以后,前线的人弃战场而退,等待他们的依旧是饥饿和死亡,土匪横行,各方势利争得你死我活,到处都是战场,女人们要下地劳作,还要经受掠夺,生命一样毫无保障。不管是达莎,卡佳,还是别的女人,都经受过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十月革命以后,所有的人都在作战,没有人生产,物资奇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人时时都面临着死亡。这是怎样的日子啊,又岂是苦难二字就可概括。我没有看到什么浪漫主义,感到的只有恐怖。作者不仅仅是展现这样一副悲惨的场景给我们看,同时在思考,通过主人公的想法来说出的感受,同时也就契合了我们的感受:痛恨战争,主张和平。

    除了这些关于战争的描写,这本书还写了关于人性,人性是复杂的,尤其在灾难面前,善良,忠诚,势利,卑鄙一起爆发出来,农民的豪爽,势利与胆小表现得很真实。我觉得不足的是对于战争高层的指挥者人性没有深入体现,都是中性的,各方的指挥者在感觉上是差不多的,没有善恶之分,都是狡猾的,狠毒的,叛卖的或者被叛卖的,象索罗金,尼尔金,正反两方看不出区别,也许本来就没区别。

    在战争和人物性的描绘上,我觉得外国人和中国人没什么不同,应该说在人的通性上是一致的,敌方友方,俄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都是同时具有友善和邪恶的。但不同的是,在中国的战争类作品里却很单调,净是脸谱化的描写,正面人物就是高大全,没有七情六欲;反面人物都是愚蠢猥琐,千篇一律。感受的都是革命的豪情,战争的浪漫,而非苦难。

    总的来说:人物刻画不够生动,较扁平,我几乎说不出主要人物的各自性格特点,达莎和卡佳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而捷列金和罗辛也很相似;故事情节和主题上,作者似乎是有些茫然的,战前的描写是灰暗的,没有一丝美好,在砸碎这个旧世界之后,也并没有创建出一个新世界,到处是抢劫到处是

  • 10、 《苦难历程》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苦难的历程》读后感,更多内容请进入读后感栏目查看。

    篇一: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以前,每当我阅读列夫、托耳斯泰的作品时,总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而在这几天我再一次读他的《苦难历程》时,才感受到那种国破人亡的愤怒。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四面受敌:外有德奥波三国在共同与俄作战,国内又有白军,捷克人和哥萨克在反抗。托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叹:俄罗斯帝国算是完蛋了。

    这本书描述了当时混乱时局下的四个主角:伊万、伊里奇、瓦季姆。罗辛,达莎和卡佳。在这四个人中,我最欣赏的是瓦季姆、罗辛。在我初次看这本书时,我觉得罗辛这个人很奇怪:活得好好的却偏偏要上前线,还想要去寻死。他抛弃相对强大的苏俄红军,却加入了处境艰难的白军。现在我才明白,上前线,寻死都是因为一腔报国热情,不惜生命;加入白军,是因为他认为白军才是正义的队伍,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正是一种英雄气概。

    读这本书后,我想到了我们中国。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红军不也是危机四伏吗?然而有无数像罗辛这样的人加入了这支弱小而又危险的军队,使这支军队壮大了起来,才有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才有了解放军攻入南京总统府的那一幕,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新中国也经历了一次苦难历程,正是因为无数人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五星红旗在北京的升起。

    《苦难的历程》,一部国家的兴衰史!

    篇二: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俄罗斯,一个冰天雪地的国度。大都市十分繁华,而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曲折艰辛的建国史。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重温这段《苦难的历程》。

    《苦难的历程》以历史进程及革命斗争的过程为主线,主人公的生活为支线两线互相依靠,环环相扣,真实准确地还原并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俄国国内战争这一苦难的历程。以四个主人公的所到之处为场景,描写在这一场景中人们及战场上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将战场和人们的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场景从莫斯科到乌克兰,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顿河到察里津,画面广阔,布满整个俄罗斯,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四个主人公的梦想破灭,东奔西走。他们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各自有着自己曲折复杂地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民族与历史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所交织成的一段历程,并终于跳出了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在国内战争即将结束时,四个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23

  • 2019-09-20

  • 2023-03-03

  • 2022-03-17

  • 2019-09-20

  • 2019-10-17

  • 2023-06-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24

  • 2022-12-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1-08-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5-14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08-18

  • 2023-02-28

伟大的历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伟大的历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伟大的历程读后感、2024伟大的历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