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王的盛宴读后感 > 地图 > 王的盛宴读后感,2024王的盛宴读后感
王的盛宴读后感相关栏目
王的盛宴读后感热门栏目
王的盛宴读后感推荐
王的盛宴读后感

(共 8714 篇)

  • 1、 观《王的盛宴》有感

    观《王的盛宴》有感

    冬日一个阴雨霏霏的日子,我来到天河影院,观看了与《一九四二》同时上映的陆川导演的大片《王的盛宴》。我不懂历史,但对片名很感兴趣,以为是王请客呢,因此,我看得非常认真!

    影片根据司马迁的《史记》 改编,以回忆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汉高祖刘邦的一生。刘邦与项羽因共携手共同灭秦成为兄弟到后来成为强劲的敌人。刘邦因为有了韩信、张良、萧何的相助而最后令项羽自刎于乌江,可得江山后刘邦怕同打天下的兄弟造**而整日惶恐不安,最后终于将韩信置于死地后而断气的事情。片中不仅涵盖了“鸿门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霸王别姬、鸟尽弓藏等经典典故,细细品味,还向我们诠释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吕氏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做好了一个老婆该做的,然后努力用信念去塑造她的男人。在整个影片中,刘邦屡次说出“你说我是龙的儿子”的话是吕氏说的。想当初吕氏的父亲仅见刘邦一面后便觉刘邦气度非凡,日后必成大器。于是便将当时20岁的吕氏嫁给了43岁的刘邦。在吕氏的鼎力相助下,刘邦成功了,真成了龙的儿子,成了汉高祖刘邦。看来,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确实有一个默默奉献的伟大的女人。后来,吕氏重回汉中后,发现刘邦有了新欢,便不与其争宠,而是暗暗增强自己的才能,培养自己的势力,让自己做刘邦的战略伙伴。刘邦背后的这个女人,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历史上评价说:吕雉兼顾了武则天和慈禧二者的才能,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是萧何引见给刘邦的,与张良一起,三人为辅助刘邦打天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三人可并称初汉三杰。萧何重情重义,与韩信私交一直尚好。可萧何万万没想到,最后他还得在忠臣和友情中做出艰难的抉择。刘邦在弥留之际,怕韩信造**,于是由吕氏策划,张良说出,萧何亲手把韩信送上了断头台,也是萧何亲自撕扯着自己的心口把韩信的人头给割了下来,交给了弥留之际的刘邦。韩信、萧何、张良等,全是一颗颗棋子,一颗帝王的棋子。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张良是个运筹帷幄的谋臣。刘邦说:“张良,只要我听你的就很顺,不听你的就会出乱子。”张良是个谋臣,是个聪明的谋臣,刘邦因为有了张良的谋划而得了天下,屡次险处逃生。当年刘邦进了秦王宫,是张良找到项伯合计救了他;在刘邦弥留之计,也是张良的谋划除去了韩信。张良能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做到游刃有余,是因为他深谙世事,阅历丰富,学富五车,能审时度势。

    锋芒毕露并不好。韩信因进了秦王宫

  • 2、 观电影《王的盛宴》有感

    电影《王的盛宴》观后感

    电影《王的盛宴》上映好久了,。听影片的名字,不过是鸿门宴、楚汉之争。这段历史已经被拍烂了,在加上对影片也没有好的影评。也就没有那么多兴趣去看。最近闲着无聊,去看一下,感悟颇多。

    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侯将相,宁有 种乎,和人的欲望这两方面的表达。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片中刘邦说过,当时我没明白,为什么刘邦会说这句。但当韩信说出来的时候我明白了,这句话不仅是主角要说的,也是作者本人的想法。作者就是要把它说出来,让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并且有感触。

    当草根出身的刘邦和韩信走进巍巍的秦王宫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变了,欲望膨胀了。我觉得这都是合情合理的。就像我第一次见到大海的时候,我的心当时是那么的汹涌澎湃。而片中用只看到自己的光芒,而没有看到别人的欲望来形容贵族出身的项羽。我觉的这句话说的很漂亮,但项羽应该是看出来了这些,才一把火烧了秦王宫。只不过项羽太自信了,放过了刘邦和韩信,才导致他最后的失败。

    这部电影也有很多我不喜欢的地方。比如情节,电影多次跳转时间,观众得仔细去理解各个情节的时间点。好像导演要学王家卫,但学的很不好。不知道为什么电影给吕后的篇幅很多,却没有留多少镜头给另两个主演项羽和韩信,让人不禁会有潜规则的想法。再说整个电影的更像一个文艺片,而不像一个大制作的商业片。战争场面做的很大,但电脑制作得太假。色调很暗,搞得像鬼片。据说这部电影投资有一亿,但感觉给陆川一千万,他也能拍出这个效果。演员方面更是让人诟病。刘烨努力想塑造一个流氓,但他气质实在不像。吴彦祖饰演英雄盖世的项羽稍显文弱。韩信的镜头太少,张震也没表现出什么来。而女演员我认为算是花瓶,而就是这样一个花瓶演员秦岚没有表现出吕后的智慧和狠毒。霍思燕饰演戚夫人很适合,但她的艳丽被阴暗的色调和臃肿的服饰所掩盖。至于虞姬根本没有表现出虞姬的美,当然,我没记住演员的名字。倒是吕聿来的子婴让我眼前一亮,当然剧本对子婴这个角色刻画得非常好,几个镜头就把子婴对于刘邦的狡黠和面对死亡的坦然,以及对于大秦统一理想的忠诚和传承都表现出来。其余的边缘角色,张良让人失望,面对吕后战战兢兢。萧何偷偷的割韩信的头的时候胆怯的四处张望,让人印象深刻。李奇的项伯,让人一看就想笑。项庄一句话也没有,让人失望。范曾的怒吼也让人印象深刻。其余的人我都不记得了。

    看完电影,我觉得电影的名字取得小气了点。一看名字,我还以为就

  • 3、 《王的盛宴》观后感

    《王的盛宴》观后感

    鸿门宴一场项羽设下诛除刘邦的盛宴,鸿门宴当日,范增布下天罗地网,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却被项伯和樊哙解了围,刘邦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一个历史典故常常被用来指:不怀好意的宴会。而《王的盛宴》就是借着这个典故展开......

    一开始:刘邦一直被噩梦缠绕着,一个是项羽,一个是韩信,项羽不难理解,他与刘邦一起为反秦而起义,更是为了争王,而互相厮杀,以至于最后刘邦悬赏千两黄金要买项羽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如此高的悬赏,以及最后项羽乌江自刎等等都给刘邦留下了阴影,他如果一直被项羽缠绕着,非常的合情合理。(图片转自网络)

    而韩信就很难理解了,韩信是刘邦的开国功臣之一,他为刘邦打下了江山,而刘邦却始终怀疑他要造反,将他囚禁...,而《王的盛宴》中演的韩信是一位胸怀天下的人,他因为在贫困潦倒的时候,被刘邦给了一口吃的,而心怀感激,被项羽当做马夫而选择了离开,他为刘邦打天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到头来却被刘邦怀疑,被好友萧何诱至宫中,死于吕后手中...,总感觉他死的太委屈,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为刘邦尽其所能,却没想到年纪轻轻就命丧他人之手。

    总感觉《王的盛宴》是刘邦在忏悔,他一直被噩梦缠绕,想摆脱噩梦,他说了一句经典的话:我的一生都是鸿门宴。把韩信演的过于英雄,原来看过关于鸿门宴的电影,却没有记住韩信,而《王的盛宴》让我记住了韩信,让我想了解韩信更多信息的冲动,到底韩信是怎么死的,韩信是怎么一步步走完人生的。

    为韩信的死感到不值,他怎么能这么轻易的死在一个女人的手里呢?他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哪去了?而吕后怎么能决定一个人的历史结局呢?在吕后与萧何对话的时候,吕后说:书中记载,项伯死于市井街头,遭人暗杀,她怎么可以这么武断呢?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呢?看完《王的盛宴》以后,总有一种怀疑历史的心态,不知道历史记载的是否是真的?还是被人篡改了...

    《王的盛宴》总感觉是刘邦的忏悔,是刘邦的回忆录,不管电影怎样,都向我们呈现了鸿门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霸王别姬、鸟尽弓藏等经典典故,让刘邦与项羽一段历史深入人心,得到渊源流传。

  • 4、 《王的盛宴》电影观后感

    《王的盛宴》电影观后感

    去年年底独自去看了《王的盛宴》,整个场子似乎就只有三个人。这部剧从开始筹备到上映,足够花掉了整整几年,陆川真正花了很多心思。当时就为这位前不久才被我评论有人文情怀的陆川导演略略惋惜,既叹息身不逢时,也叹息他身不逢地。这部电影看了之后我有诸多的感慨,但是也是最近了解了很多学术资料才敢真正为这部电影写影评。

    略微懂得一点电影的人都看得出来陆川明显借鉴黑泽明的镜头运用,无论是对项羽韩信45度上角的拍摄,这个角度对人面部的展示其实是一种巧妙的掩盖,在这部剧中,项羽台词很少,霸王别姬那段居然是一句话也没有,而项羽在该剧中的确是被导演有意抽象成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刘邦口中的贵族;他鸿门宴放走刘邦,那是因为他是贵族,放了刘邦的家属,也是因为他是贵族。而韩信在该剧中似乎更是没有真正形象的刻画,韩信从剧中虚构的鸿门宴救刘邦,到被射死于未央宫,这个人似乎是从来没有经历丝毫的情感,性格的变迁,他始终迷失自己该要的是什么,剧中特意交代蒯通(韩信重要谋臣)死的时候说:淮阴侯当初早该听我的拥兵自立了。他自己被刘邦质问的时候也说:要反我早反了。这个人死也是因为他不顺应周遭环境的变迁,始终保持着过于自我的态度。

    不顺应者是必死的。这也是影片表现的主题之一(我理解的)。我刚刚说过对韩信和项羽大量使用45度上角的拍摄角度来展现他们的面部,而这个对于刘邦吕后张良萧何却运用得极其少,而对于他们的展现往往是正常的表现全脸的镜头,害怕,孤独,展现得是正常人的情绪,而不是项羽那样的符号,他们的共同点是在这部影片中展现了他们一个变化的完整过程,刘邦由沛县刘季带着一帮农民厚颜无耻找项羽借兵,到后来咸阳城差点忘乎所以,再到鸿门宴仓促逃走,最后成为一个垂垂老矣的皇帝每天说着梦话。这一切,刘邦在变化的人生轨迹中一步步从刘季变成刘邦再变成汉高祖,从沛县走到咸阳,再走到天下;他从被秦王子婴带进了秦王宫,他就已经知道了他要什么,他要的是天下,一个统一的天下,而不是被项羽分封成十九份的那个。中刘邦说韩信也是因为进了咸阳野心打开,才会来追随他,借此夺天下,其实这是导演为观众设下的一个陷阱,韩信恰恰是一个没有野心,而且极端坚持自己的人,和韩信有鲜明对比的是汉初三杰的另外二人萧何和张良,这两个人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保留自己的性命,但是和最初陪同刘邦入咸阳的他们都变了,张良称病,萧何自毁名节杀韩信,他们通过吕后最

  • 5、 王的盛宴观后感800字

     《王的盛宴》观后感 鸿门宴一场项羽设下诛除刘邦的盛宴,鸿门宴当日,范增布下天罗地网,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却被项伯和樊哙解了围,刘邦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一个历史典故常常被用来指:不怀好意的宴会。而《王的盛宴》就是借着这个典故展开...... 一开始:刘邦一直被噩梦缠绕着,一个是项羽,一个是韩信,项羽不难理解,他与刘邦一起为反秦而起义,更是为了争王,而互相厮杀,以至于最后刘邦悬赏千两黄金要买项羽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如此高的悬赏,以及最后项羽乌江自刎等等都给刘邦留下了阴影,他如果一直被项羽缠绕着,非常的合情合理。 而韩信就很难理解了,韩信是刘邦的开国功臣之一,他为刘邦打下了江山,而刘邦却始终怀疑他要造反,将他囚禁...,而《王的盛宴》中演的韩信是一位胸怀天下的人,他因为在贫困潦倒的时候,被刘邦给了一口吃的,而心怀感激,被项羽当做马夫而选择了离开,他为刘邦打天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到头来却被刘邦怀疑,被好友萧何诱至宫中,死于吕后手中...,总感觉他死的太委屈,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为刘邦尽其所能,却没想到年纪轻轻就命丧他人之手。 总感觉《王的盛宴》是刘邦在忏悔,他一直被噩梦缠绕,想摆脱噩梦,他说了一句经典的话:我的一生都是鸿门宴。把韩信演的过于英雄,原来看过关于鸿门宴的电影,却没有记住韩信,而《王的盛宴》让我记住了韩信,让我想了解韩信更多信息的冲动,到底韩信是怎么死的,韩信是怎么一步步走完人生的。 为韩信的死感到不值,他怎么能这么轻易的死在一个女人的手里呢?他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哪去了?而吕后怎么能决定一个人的历史结局呢?在吕后与萧何对话的时候,吕后说:书中记载,项伯死于市井街头,遭人暗杀,她怎么可以这么武断呢?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呢?看完《王的盛宴》以后,总有一种怀疑历史的心态,不知道历史记载的是否是真的?还是被人篡改了... 《王的盛宴》总感觉是刘邦的忏悔,是刘邦的回忆录,不管电影怎样,都向我们呈现了鸿门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霸王别姬、鸟尽弓藏等经典典故,让刘邦与项羽一段历史深入人心,得到渊源流传。
  • 6、 《王的盛宴》观后感1000字(通用5篇)

    我们经常通过看电影或者追剧来放松自己,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跟着情节思考。观后感是“观”和“感”结合的产物。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我们怎么写出一篇特别的作品观后感呢?以下由栏目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的盛宴》观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王的盛宴》观后感 篇1

    鸿门宴一场项羽设下诛除刘邦的盛宴,鸿门宴当日,范增布下天罗地网,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却被项伯和樊哙解了围,刘邦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一个历史典故常常被用来指:不怀好意的宴会。而《王的盛宴》就是借着这个典故展开......

    一开始:刘邦一直被噩梦缠绕着,一个是项羽,一个是韩信,项羽不难理解,他与刘邦一起为反秦而起义,更是为了争王,而互相厮杀,以至于最后刘邦悬赏千两黄金要买项羽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如此高的悬赏,以及最后项羽乌江自刎等等都给刘邦留下了阴影,他如果一直被项羽缠绕着,非常的合情合理。(图片转自网络)

    而韩信就很难理解了,韩信是刘邦的开国功臣之一,他为刘邦打下了江山,而刘邦却始终怀疑他要造反,将他囚禁...,而《王的盛宴》中演的韩信是一位胸怀天下的人,他因为在贫困潦倒的时候,被刘邦给了一口吃的,而心怀感激,被项羽当做马夫而选择了离开,他为刘邦打天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到头来却被刘邦怀疑,被好友萧何诱至宫中,死于吕后手中...,总感觉他死的太委屈,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为刘邦尽其所能,却没想到年纪轻轻就命丧他人之手。

    总感觉《王的盛宴》是刘邦在忏悔,他一直被噩梦缠绕,想摆脱噩梦,他说了一句经典的话:我的一生都是鸿门宴。把韩信演的过于英雄,原来看过关于鸿门宴的电影,却没有记住韩信,而《王的盛宴》让我记住了韩信,让我想了解韩信更多信息的冲动,到底韩信是怎么死的,韩信是怎么一步步走完人生的。

    为韩信的死感到不值,他怎么能这么轻易的死在一个女人的手里呢?他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哪去了?而吕后怎么能决定一个人的历史结局呢?在吕后与萧何对话的时候,吕后说:书中记载,项伯死于市井街头,遭人暗杀,她怎么可以这么武断呢?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呢?看完《王的盛宴》以后,总有一种怀疑历史的心态,不知道历史记载的是否是真的?还是被人篡改了...

    《王的盛宴》总感觉是刘邦的忏悔,是刘邦的回忆录,不管电影怎样,都向我们呈现了鸿门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霸王别姬、鸟尽弓藏等经典典故

  • 7、 人生的盛宴读后感

    林语堂是个融中西文化为一身的学者、作家,他的思想有东有西、亦耶亦孔。《人生的盛宴》收录了他的中文、英文中译本中有关人生、生活、文艺等方面的精选篇目,通篇充满了智者风范,语气温和冲淡,却意蕴深刻、见解精辟。

    他说“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在“论读书”中他还谈到“凡人读书必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你找到这样一位作家,自会一见如故。”冥冥中,我觉得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位我一见如故的老师。读他的作品轻松愉悦,如沐春风。他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距今也有近百年的光阴,但是现在用来指导我们读书、生活,仍有着现实意义。在这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网络媒体、各种新鲜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心浮躁,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又有多少人是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呢?

    “碎片化”的在线阅读快速蔓延,真能取代传统纸质读本深层次的阅读吗?引用林语堂先生所说,“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我很认同。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坐下来,静心感受读书的优雅与快乐……

  • 8、 爱的盛宴读后感

    【篇一:爱的盛宴读后感】

    这篇文章歌颂的是母爱。本文主要的内容是,一位儿子在外地工作,长年不回家,母亲终于盼到儿子在除夕之夜回家的喜讯。那天,母亲包好最爱吃的三鲜馅饺子,饺子包好了,一尝饺子忘放盐了,这个母亲很聪慧,向别人借来一个注射针管,调好盐水,给每个饺子打针。儿子吃了饺子,母亲问味道如何。儿子连说好吃。这时母亲把儿子听着听着哭,这些年,一个人在外面打拼,吃过多少饺子,都没有母亲包的好吃。这是交织着母爱与智慧的饺子。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会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餐饭,会在清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香味。

    我想到从古到今,有多少伟大的母亲,岳母刺字,孟母三迁,三娘教子,还有朱德的母亲,冰心的母亲等等,母爱是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

    母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甜甜的吻。

    【篇二:爱的盛宴读后感】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母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从我们呱呱落地开始,母亲她就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哺育我们健康成长。

    今天,我读了《爱的盛宴》一文,母亲为了久远未归的儿子,准备了一席盛宴儿子最爱吃的饺子。当她品尝到先试煮的两个未放盐时,她深深地责怪自己。后来,她向邻居借来注射器,然后向每个饺子注进盐水。终于,她让儿子吃上了鲜美的饺子

    母亲,在我的生命中,与父亲一道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让我们茁壮成长。为了我们,他们辛勤工作,付出了青春,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让我们刻苦学习,用优秀的成绩,去报答他们。

    【篇三:爱的盛宴读后感作文】

    在春节期间,我读了一篇文章《爱的盛宴》里面的内容让我感动地流泪,我把里面的内容写下来让大家共同感受一下;

    有一个母亲她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母亲终于盼到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家,母亲包好三鲜馅儿饺子,馅儿是精心调的,应该对儿子的胃口;母亲不放心便煮了两个品尝。结果竟然忘了放盐,她知道儿子蘸着酱油也会说好吃,可她不想让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她绞尽脑汁讨来一支注射器,用盐水给每个饺子打针。儿子回来尝了连说好吃。母亲得意地把过程告诉儿子,儿子听着哭了,他想;自己在外面吃过很多饺子,咸淡都咽了下去,有谁像母亲这样在乎儿子而口味?吃着母亲爱与智的饺子,哪个孩子不动容?

    这则故事一定会让大家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顿饭。我的妈妈也是这样,为了适合我的口味,一次次自己绞尽脑汁想办法让我吃好。阿奎那说过父母是把儿女当做自身的一

  • 9、 心灵盛宴读后感

    心灵盛宴读后感(一)

    《心灵盛宴》这本书精选了许多篇生活中感动心灵的故事,一个个平凡的普通的故事,如野花一样芬芳,如月色一样柔和,如缕缕春风拂过我们的心田,滋润着我们的灵魂

    《心灵盛宴》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的道理:淡泊宁静乐常有,和平心是金,学会自嘲,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等等,同时书中的故事也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人有四妻》告诉了我们,生命结束时,身外之物就会离我们而去,而唯有我们的灵魂,依然在我们身旁;《种子》告诉我们,成就感无处不在,它能让我们不断进步,使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要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只有多读书才可以。

    《心灵盛宴》这本书可以帮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心灵盛宴读后感(二)

    这是一本获得快乐的日历,在它的引导下,每天做一件事,或是提供一则可行的方案方法,或一个不同以往的生活体验的形式,或是一段点醒人生的心灵话语,365则短小精悍,别出心裁的可行事情,让你原来一成不变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缓解压力,放松生活。善待自己,担待他人,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世事百转千回,盛年浮光掠影,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原来自己错过了生命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以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每一天,那快乐就会与我们的生命共存。 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挫折与失败,无论在家庭,在工作,在爱情中,我们都会有受伤的时候,我想那些伤痛不只教会我们悲观失望,还应该教会我们面对的勇气和直面失败的信心,以及我们该以怎样宽厚,包容的心来面对我们未来的生命,活好今天,让今天更精彩。

    以短暂的安闲,在阅读的思考中,书写着文字2020,只想告诉你书写伤痛是为了忘记伤痕,书写忧郁是为了快乐的生存。每一天,每一刻我们都在经历着,只想有一份美好的感情,浸满我的生活。是的,这就要我怀着一份感恩的心,谢谢我身边的每一个带给我快乐的人们,感谢他们给我了深厚的爱。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换一个角度去想问题,换一个身份去思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生活带给我们的乐趣。以宽容和理解去感受别人的生活,不要对比,不要指责,没有什么比理解和包容更让人接受你的,快乐是一种心态,拥有就是幸福。 善待自己,就不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人生苦短,去日无多---活着不该扭扭捏捏,活着就该扬眉吐气,洒洒脱脱,不必为只言片语的不和谐而耿耿于怀;也不必为鸡毛蒜片的琐事愁眉紧锁。珍惜自己,让自己活的幸福,活的

  • 10、 人生的盛宴读后感读书感悟

    林语堂是个融中西文化为一身的学者、作家,他的思想有东有西、亦耶亦孔。《人生的盛宴》收录了他的中文、英文中译本中有关人生、生活、文艺等方面的精选篇目,通篇充满了智者风范,语气温和冲淡,却意蕴深刻、见解精辟。

    他说“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在“论读书”中他还谈到“凡人读书必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你找到这样一位作家,自会一见如故。”冥冥中,我觉得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位我一见如故的老师。读他的作品轻松愉悦,如沐春风。他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距今也有近百年的光阴,但是现在用来指导我们读书、生活,仍有着现实意义。在这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网络媒体、各种新鲜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心浮躁,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又有多少人是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呢?

    “碎片化”的在线阅读快速蔓延,真能取代传统纸质读本深层次的阅读吗?引用林语堂先生所说,“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我很认同。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坐下来,静心感受读书的优雅与快乐……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3-06-16

  • 2019-09-20

  • 2023-05-16

  • 2019-09-23

  • 2021-04-30

  • 2019-10-16

  • 2019-11-04

  • 2019-10-23

  • 2019-10-16

  • 2019-10-20

  • 2023-02-11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09-28

  • 2019-09-22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1-05-05

  • 2019-09-28

  • 2019-10-19

  • 2023-05-06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23

王的盛宴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王的盛宴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王的盛宴读后感、2024王的盛宴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